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的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共性的一面。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

资本家的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

这两部分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的产品,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由此可见: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这就是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关系。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首先采用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增值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增值过程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劳动力的卖者也就由此在实际上成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成为工人,而在此以前,他只不过在可能性上是工人。

为了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中,他必须首先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中。

因此,资本家要工人制造的是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一定的物品。

虽然使用价值或财物的生产是为了资本家,并且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改变这种生产的一般性质。

所以,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102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在这里,我们不谈最初的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

现在,工人是作为他自己的劳动力的卖者出现在商品市场上。

对于这种状态来说,人类劳动尚未摆脱最初的本能形式的状态已经是太古时代的事了。

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劳动。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但是这种服从不是孤立的行为。

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作为劳动资料的机械榨汁机
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 示出两个特殊现象: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2、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 所有物。

二、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家关心的亮点: 1、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 售的产品,商品。 2、他要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 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假定工人一天工作3小时就可以生产生产劳动力所 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元。 棉花 + 纱锭 纺纱 棉纱 数量 10磅 2磅 10磅 劳动 10小时 2小时 3小时 价值 10元 2元 3元 39元
譬如生产一天的劳动力所需要耗费劳动量3个小时的社 会必要劳动,工人的日工资是3元,现在资本家让工人 一天工作6小时 棉花 + 纱锭 纺纱 棉纱 数量 60磅 12磅 60磅 劳动 60小时 12小时 6小时 价值 60元 12元 3元 75元 39*2=78元 赚钱了3元钱!!!

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人的劳动是一种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他在改 变了自然物体的同时也 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图中农民每日辛勤地 耕作,与土地相互依存。 在改变了土地的同时, 土地也奉献了自己养活 了他们。料是在劳动进行 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 质条件。 图为一架高效的 机械榨汁机。据说它只 需两个人就能操作,而 一般的榨汁机通常需要 10个人操作。操作这样 的榨汁机时,其中一个 人摇手柄,另外一个则 负责将葡萄被榨干后剩 下的残渣铲走就行了。

对于价值的增值过程来说,无论资本家占有的是简 单的、社会的平均劳动,还是复杂的、比重较高的 劳动,剩余价值都只是来源于劳动在量上的增长, 来源于同一个劳动过程的持续时间的延长。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考点延伸】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考点延伸】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因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3. 所有制和所有权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区别:①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

②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律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3.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联系:①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②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g)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g)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g)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旦货币与活劳动能力,同时也与实现这种能力的物的条件(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相交换而转化为资本,实际的生产过程就开始进行。

这个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正如这一过程的结果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一样。

首先,资本的生产过程,——从它的物质方面,即从生产使用价值方面来考察,——是一般劳动过程,并且作为这种劳动过程,它显示出这一过程本身在各种极不相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所固有的一般因素。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是由作为劳动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事实上在历史上是这样的:资本在它开始形成的时候不仅控制了一般劳动过程(使劳动过程从属于自己),而且还控制了特殊的实际劳动过程,这些劳动过程在工艺上处于资本找到它们时的状况,并且是在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本找到实际的生产过程,即特定的生产方式,最初只是在形式上使它从属于自己,丝毫也不改变它在工艺上的规定性。

资本只有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才不仅在形式上使劳动过程从属于自己,而且改变了这个过程,赋予生产方式本身以新的形式,从而第一次创造出它所特有的生产方式。

但是,不管这种生产方式的已经改变了的形式如何,这种形式作为一般劳动过程,即作为抽掉了历史规定性的劳动过程,总是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一般要素。

劳动过程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即劳动过程被置于资本的控制之下,就在于工人作为工人受资本或资本家的监督,因而受其支配。

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就成了资本对劳动的支配,这并不是象亚·斯密所说的,财富就是对劳动的支配[24],而是指工人作为工人受资本家的支配。

因为只要工人为了工资而向资本家出卖一定时间的劳动能力,他本身就必须作为工人进入劳动过程,成为资本用来进行生产的一个因素。

如果说,实际劳动过程是劳动即工人本身的活动对进入劳动过程的使用价值所进行的生产消费,那么,另一方面,它同样是资本或资本家对劳动能力所进行的消费。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自然界物质的性质和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获得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资本家购买或出售商品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

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

①工人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②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③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新价值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就是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2)资本主义生产最终是价值增殖过程①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②价值增殖过程本身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弥补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m)是指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第四章第二节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四章第二节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21
案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资本家的资本是如何形 案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成的,他们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成的,他们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人们由于受个人生活态度、天生禀赋、遗产、家庭教育、机遇、 人们由于受个人生活态度、天生禀赋、遗产、家庭教育、机遇、 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收 入水平不同,再加上人们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不同, 入水平不同,再加上人们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不同,必然造成人们 手中积累的货币财富的巨大差异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 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率 代表剩余价值率, 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率,则 m′=m/v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16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1)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2)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 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有提 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高的趋势。 高的趋势。
在本质上, 资本不是物, 在本质上,“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 间的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 间的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 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 马克思
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 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如货 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 )、原材料 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能 辅助材料等。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 源、辅助材料等。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 们被用来当作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 们被用来当作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被 称之为资本。 称之为资本。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 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工具,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 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工具,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 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资本是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 资本是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 ——马克思 皮尔的故事) 系”——马克思 (皮尔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劳动过程指的是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所进行的实际劳动活动,包括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劳动。

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中,通过劳动活动将原始产品转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是价值增殖的前提。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通过使用工具和运用技术,将自然界的物质与自己的劳动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从而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转移物质,更重要的是在物质转移的过程中,劳动者通过消耗自己的劳动力以及使用工具和技术,对物质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进行的活动可以分为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

有形劳动指的是人类通过直接的体力劳动参与生产过程,如农民种田、工人操作机器等。

无形劳动指的是通过思维和智力的劳动参与生产过程,如科学家进行研究、工程师设计产品等。

无论是有形劳动还是无形劳动,都是劳动过程中价值增殖的重要方面。

价值增殖过程是在劳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使用价值的产品被所有者占有并出售,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等)是由资本家所有和控制的,劳动力则是以工资的形式出卖给资本家,并在劳动过程中为资本家创造出价值。

通过购买劳动力,资本家可以占有并支配劳动者的劳动力,从而控制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并最终获得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分析之一、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剥削并转化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产生的基础。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将创造出的剩余价值重新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总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的基础,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活动将原始产品转化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

第0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料

第0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料

4.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G—W—G’
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不能 不能
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 者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
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卖者/买者
贱买贵卖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 是一样。如果是等价物交换, 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 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 价值。流通和商品交换都不 创造剩余价值。
需•生要 劳 动 时 间养的活活力 所 需 要 的 社 会生资劳生 产 和 再 生 产 劳活料动资的者料价决家的 值定属价所的价值值必劳动力商品须的
=
• 劳动必 者动的教育训练费用
活 资 料 的 价 值
家 属 所 需 要 的 生
劳 动 者 自 己 及 其
有三个部分!
劳动力的价 值?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自己产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1769年英国制造的阿克赖特纺织机1770年珍妮纺纱机1856年出现的贝塞麦式转炉炼钢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j瓦特生产瓦特蒸汽工厂18761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租佃农场的英国式道路2市场竞争使小农经济分化建立资本主义家庭农场的美国式道路3赎买封建义务解放农奴使封建农业转向市场经济的普鲁士式的道路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呢?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 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 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 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本的。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问: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答: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把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

虽然这一过程,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但由于劳动过程的要素是属于资本家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商品的过程,因而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②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不是为了生产和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利用劳动力的特殊使用价值、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

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作为具体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

作为抽象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新的价值。

如果新创造的价值只等于资本家付出的劳动价值,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那么这个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剩余价值产生。

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价值所需的时间。

当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时,价值形成的过程就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

所以价值倍增的过程,无非就是价值形成超过某一点的过程。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以上两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把生产过程看作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它只是商品的生产过程;而生产过程被看作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2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流通总公式(1)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 (更多货币)。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将商品出卖,换回更多的货币。

(2)商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商品)。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异同①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相同点两种流通都有卖和买两阶段,都是买和卖两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卖又买三种当事人。

②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不同点a.交换目的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出卖自己的商品,是为了换回自己需要的另一种商品,即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

但是,在资本流通中最初付出的货币和经过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量,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b.交换内容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它的内容是不同的商品即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c.运动的界限不同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d.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而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资本论第一卷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笔记

资本论第⼀卷笔记前⾔现代社会,⽆论是什么职业,都需要懂⼀些⾦融、经济的知识。

以前的⽂盲是不识字的⼈,⽽现代的⽂盲则是不懂计算机、经济等领域常识的⼈。

我们不应该做书呆⼦或者只是专于某⼀领域的⼈,⽽应该全⾯科学地发展。

现在各种“概念经济”被媒体炒得⽕热,区块链⽅兴未艾。

但是我们不能做盲⽬的投资者,如果你对经济领域⼀窍不通却想投机取巧,那也只能是镜花⽔⽉⼀般。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经济学有了⼀个⼤致的概括体系,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式,⽆论是对于西⽅的经济理论,还是国内的市场经济理论,都有⼗分重要的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

由于各种因素,在寒假暂时阅读了第⼀卷——资本的⽣产过程。

事实上,资本论阅读起来还是相当吃⼒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参考了许多⽂献,但还是有晦涩的地⽅。

第⼀卷主要是针对资本的⽣产过程,从商品、⼯⼈、剩余价值等⾓度,阐明了社会⽣产与再⽣产,⼯⼈与资本家等多⽅⾯的关系。

我们⽣活在⼀个商品社会,⽆论你是什么职业,学⽣、农民、⼯⼈、教师、企业家……都⽆法摆脱商品社会的影响。

事实上,公司的职员和⼯⼈本质上⼀样的,资本家通过榨取下属的剩余价值,不断⽣产与再⽣产,也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

我们都学过历史,很多历史事件的成功或失败都与社会⽣产⼒息息相关。

要仔细了解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就需要我们对⽣产⼒、资本、阶级等有⼀个全⾯⽽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资本推动⽣产⼒,⽣产⼒的发展⼜推动资本的扩⼤与积累。

如蒸汽机使得当时的社会⽣产⼒爆发,所以资本得以快速发展。

第⼀篇商品与货币第⼀章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为了交换⽽⽣产的劳动产品。

⼀切的商品都具有使⽤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所以说,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们在⽇常⽣活中对于商品价值的衡量。

事实上,资本家只关⼼商品的价值,但是由于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所以资本家还会注意到,对于使⽤价值⼤的物品,消费量⾼,商品的价值较容易体现。

05.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05.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卡尔·马克思 共32卷 第5卷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
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劳动力的卖者也就由此在实际上成为发
挥作用的劳动力,成为工人,而在此以前,他只不过在可能性上
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
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因此,我们不
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
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根据小麦的味道,我们尝不出
它是谁种的,同样,根据劳动过程,我们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条件
种产品。但是,亚麻和纱锭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这件事,对这个过
程本身来说是没有关系的,正如面包是农民、磨面者、面包师等
等过去劳动的产品这件事,对营养作用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一样。相
反,如果生产资料在劳动过程中显示出它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这种
性质,那是由于它有缺点。不能切东西的刀,经常断头的纱等等,
于人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
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
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
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
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
经经过劳动的改造,例如厂房、运河、道路等等。
可见,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
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
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增长的机制。

本文将从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概念入手,重点阐述马克思对劳动和价值理论的分析。

劳动过程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活动改变自然物质形态的过程。

劳动过程包括使用价值创造、劳动力运动和生产关系的建立等环节。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通过运用工具和技术手段来改变和加工原始材料,使之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劳动过程的核心是劳动力的运动和转化。

劳动者通过劳动来改变产品的物质形态,实现使用价值的增加,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劳动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价值增值的基础。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基础。

劳动者通过劳动活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价值。

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包括有劳动者所消耗的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工作所需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它由劳动者维持自己和家庭生活所消耗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所决定。

劳动者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出的价值既包括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也包括了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为资本家工作时,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的形式占有。

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为资本家提供劳动,而资本家则支付一定的工资作为对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补偿。

然而,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往往远远低于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就意味着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是资本家占有,并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价值增值过程是劳动过程的延伸和深化,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过程。

劳动者通过劳动活动创造价值,而这个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实现了增长。

劳动者为资本家工作时,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资本家的再投资和再生产,进一步增加了起来。

这种价值增值的过程是经济剩余量的积累,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方式。

综上所述,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增长的机制。

3价值增殖过程1

3价值增殖过程1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 动,在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 值的。 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 的价值。第四章23三来自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雇佣劳动关系
劳动力买卖实质上是在生产资料的所有 者与一无所有的劳动力之间建立雇佣劳动 关系。虽然买卖过程是平等、自愿的,但 是当他们之间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后,生 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成为资本家,在生产中 处于支配地位,而劳动力的出卖者成了雇 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
第四章
25

“因此,资本不仅象亚当· 斯密所说的那样, 是对劳动的支配权。按其本质来说,它 是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资本自行增 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 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资本论》 第一卷第584页)
第四章
26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二、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 的作用,资本的本质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四章
34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 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 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 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第四章
35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结果是使用价值,而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使用价值 只是作为价值的载体,他们生产使 用价值是为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理解这个问题必须从生产商品的劳 动二重性上来分析。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是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 资本的运动结果却表明资本在流通中发 生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与第二篇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篇与第二篇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狭义上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1他解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2同时,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认识:1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经济发展趋势上呈现出必然性;2它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而应该从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得到发现和证明;3它还表现为经济规律具有重复性、普遍性和强制性4.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的根本方法;2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的重要方法;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紧密相关的辩证思维方法4马克思对数学方法和定量分析也非常重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解释概念: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3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4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5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形成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实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资本论》导读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主义关系下劳动过程的特征:第一,工人在资本 家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劳动;第二,劳动成果归资本家 所有和支配。
“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劳动过程只是消费他所购买 的劳动力商品,而他只有把生产资料加到劳动力上才能 消费劳动力。劳动过程是资本家购买的各种物之间的过 程,是归他所有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 的产品归他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内处于发酵过程的产品 归他所有一样。”
类:一类是大自然中原有的自然物;另一类是被人类加 工过的物质要素,即原料。
3.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各种物
质手段,最主要的劳动资料是劳动工具。“各种经济时代 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 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变化也不影响它们之 间的职能区别。不变资本使用得再多,其价值也都是个 转移的问题,可变资本使用得再少,它也是价值增殖的 唯一源泉。
叁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 一、剩余价值率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从现象上看,剩余价值似乎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
同带来的。但是,“一定的化学过程固然需要蒸馏器及其 他容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分析时把蒸馏器本身抽去”, 同样的道理,不变资本只是提供一种物质条件,是实现 剥削过程的条件,而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目录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第五节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 价值量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
第四节
工作日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一、劳动过程 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有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纱锭2先令-------→2先令
劳动力价值3先令-------→棉纱3先令
合计15先令15先令
3.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价值增殖来源的批判
(1)流通论
(2)节欲论
(3)服务论
(4)劳动论
三、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力的日价值和劳动力日创造的价值在量上是不等的。
2.举例说明价值增殖过程
以棉纱生产为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值增殖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一节劳动过程
一、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1)劳动
①涵义:
②特征:
(2)劳动对象
①涵义
②分类:
(3)劳动资料
①涵义:
②分类:
2.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
(1)生产资料(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劳动过程的条件。
第二、充当原料、劳动资料。
(2)活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
二、价值形成过程
1.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生产资料价值要成为新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的条件:
第一、必须是实际用来生产使用价值的。
第二、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必须以社会的平均耗费为标准。
2.工人的劳动消耗形成产品的新价值。
以棉纱生产为例的价值形成过程:
劳动6小时
生产棉花10先令-------→10磅10先令
(1)劳动力应该在正常条件下发挥作用。
第一、社会通用的劳动资料;
第二、正常质量的棉花。
(2)劳动力具有正常的性质。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技巧、速度、强度。
(3)原料和劳动资料的消耗要合理
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影响。
思考题:
1.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之间的关系。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点。
(1)涵义不同。
(2)都包括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2.价值形成过程和劳动过程的关系
(1)涵义不同
(2)考察的重点不同。作为劳动过程,考察的重点是具体劳动,强调的是劳动的质;作为价值
形成过程,考察的重点是抽象劳动。强调的是劳动的量。
(3)价值形成过程和劳动过程是同一商品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点
劳动12小时
生产棉花20先令-------→20磅20先令
资料纱锭4先令-------→4先令
劳动力价值3先令-------→棉纱6先令
合计27先令30先令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符合价值规律又解决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四、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
第一、使过去劳动产品当作使用价值来保存和实现的唯一手段。
第二、消费生产资料创造新产品。
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本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第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第二、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第二节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