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增值过程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劳动力的卖者也就由此在实际上成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成为工人,而在此以前,他只不过在可能性上是工人。
为了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中,他必须首先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中。
因此,资本家要工人制造的是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一定的物品。
虽然使用价值或财物的生产是为了资本家,并且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改变这种生产的一般性质。
所以,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102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在这里,我们不谈最初的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
现在,工人是作为他自己的劳动力的卖者出现在商品市场上。
对于这种状态来说,人类劳动尚未摆脱最初的本能形式的状态已经是太古时代的事了。
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劳动。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但是这种服从不是孤立的行为。
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余价值的生产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余价值的生产(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熟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工人的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形成了新价值,这就是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资本家在预付的活劳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将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值过程。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例题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答案:C(二)资本的价值形式(熟悉)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就叫做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掌握)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作为劳动资料的机械榨汁机
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 示出两个特殊现象: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2、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 所有物。
二、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家关心的亮点: 1、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 售的产品,商品。 2、他要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 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假定工人一天工作3小时就可以生产生产劳动力所 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元。 棉花 + 纱锭 纺纱 棉纱 数量 10磅 2磅 10磅 劳动 10小时 2小时 3小时 价值 10元 2元 3元 39元
譬如生产一天的劳动力所需要耗费劳动量3个小时的社 会必要劳动,工人的日工资是3元,现在资本家让工人 一天工作6小时 棉花 + 纱锭 纺纱 棉纱 数量 60磅 12磅 60磅 劳动 60小时 12小时 6小时 价值 60元 12元 3元 75元 39*2=78元 赚钱了3元钱!!!
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人的劳动是一种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他在改 变了自然物体的同时也 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图中农民每日辛勤地 耕作,与土地相互依存。 在改变了土地的同时, 土地也奉献了自己养活 了他们。料是在劳动进行 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 质条件。 图为一架高效的 机械榨汁机。据说它只 需两个人就能操作,而 一般的榨汁机通常需要 10个人操作。操作这样 的榨汁机时,其中一个 人摇手柄,另外一个则 负责将葡萄被榨干后剩 下的残渣铲走就行了。
对于价值的增值过程来说,无论资本家占有的是简 单的、社会的平均劳动,还是复杂的、比重较高的 劳动,剩余价值都只是来源于劳动在量上的增长, 来源于同一个劳动过程的持续时间的延长。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3先令-------→棉纱3先令
合计15先令15先令
3.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价值增殖来源的批判
(1)流通论
(2)节欲论
(3)服务论
(4)劳动论
三、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力的日价值和劳动力日创造的价值在量上是不等的。
2.举例说明价值增殖过程
以棉纱生产为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值增殖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一节劳动过程
一、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1)劳动
①涵义:
②特征:
(2)劳动对象
①涵义
②分类:
(3)劳动资料
①涵义:
②分类:
2.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
(1)生产资料(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劳动过程的条件。
第二、充当原料、劳动资料。
(2)活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
二、价值形成过程
1.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生产资料价值要成为新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的条件:
第一、必须是实际用来生产使用价值的。
第二、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必须以社会的平均耗费为标准。
2.工人的劳动消耗形成产品的新价值。
以棉纱生产为例的价值形成过程:
劳动6小时
生产棉花10先令-------→10磅10先令
(1)劳动力应该在正常条件下发挥作用。
第一、社会通用的劳动资料;
第二、正常质量的棉花。
(2)劳动力具有正常的性质。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技巧、速度、强度。
(3)原料和劳动资料的消耗要合理
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预
付
资
本
价
劳动
值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g)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g)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旦货币与活劳动能力,同时也与实现这种能力的物的条件(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相交换而转化为资本,实际的生产过程就开始进行。
这个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正如这一过程的结果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一样。
首先,资本的生产过程,——从它的物质方面,即从生产使用价值方面来考察,——是一般劳动过程,并且作为这种劳动过程,它显示出这一过程本身在各种极不相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所固有的一般因素。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是由作为劳动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事实上在历史上是这样的:资本在它开始形成的时候不仅控制了一般劳动过程(使劳动过程从属于自己),而且还控制了特殊的实际劳动过程,这些劳动过程在工艺上处于资本找到它们时的状况,并且是在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本找到实际的生产过程,即特定的生产方式,最初只是在形式上使它从属于自己,丝毫也不改变它在工艺上的规定性。
资本只有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才不仅在形式上使劳动过程从属于自己,而且改变了这个过程,赋予生产方式本身以新的形式,从而第一次创造出它所特有的生产方式。
但是,不管这种生产方式的已经改变了的形式如何,这种形式作为一般劳动过程,即作为抽掉了历史规定性的劳动过程,总是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一般要素。
劳动过程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即劳动过程被置于资本的控制之下,就在于工人作为工人受资本或资本家的监督,因而受其支配。
劳动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就成了资本对劳动的支配,这并不是象亚·斯密所说的,财富就是对劳动的支配[24],而是指工人作为工人受资本家的支配。
因为只要工人为了工资而向资本家出卖一定时间的劳动能力,他本身就必须作为工人进入劳动过程,成为资本用来进行生产的一个因素。
如果说,实际劳动过程是劳动即工人本身的活动对进入劳动过程的使用价值所进行的生产消费,那么,另一方面,它同样是资本或资本家对劳动能力所进行的消费。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自然界物质的性质和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获得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资本家购买或出售商品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
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
①工人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②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③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新价值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就是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2)资本主义生产最终是价值增殖过程①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②价值增殖过程本身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弥补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m)是指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五章
❖ 2.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 (1)从历史上看,最早的资本形式是商品资
本和高利贷资本,它们都采取货币的形式。 ❖ (2)从现实情况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
以货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后 再从事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五章
❖ 二、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之间 区别:
❖ (2)运动内容不同 ,前者以社会两种不同使用价 值的商品的等价交换为内容,后者交换两极的货币是 同一性质但不同数量,以增殖为内容 ;
❖ (3)运动的界限不同 ,商品流通以满足需要为界 限,资本流通是无休止地价值增殖运动;
❖ (4)运动主体不同,商品流通以商品为运动的主 体,资本流通以价值为运动的主体。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
❖ 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 法学和社会改革家 ❖ 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五章
小结:
❖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关键,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第一,劳动力商品理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史上长期 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 基础。
C劳动资料作用:P79
❖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 :第一、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 ❖ 第二、生产工具是人类劳动发展程度的标志 ❖ 第三、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标志着人类
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五章
3、劳动过程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五章
三、G—W—G′是资本的总公式
❖ 为什么称为资本总公式?
❖ 适合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
资本论概要
《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劳动第一章:商品1.商品体本身的有用性,也就是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这种性质所耗费劳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
因此,考察商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在使用或消费中,总是以一定量为前提的。
2.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而且可以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需要化成一种共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共同的表现形式绝不是指商品的物体属性,而是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考虑。
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比例关系适当,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可以和其他任何一种的完全相等。
3.虽然商品有质的差别,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别。
如果把商品使用价值撇开来看,也就是把劳动产品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可以感觉到的商品属性都会消失掉,此时,作为劳动产品商品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随着劳动产品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劳动的有用性质也相继消失,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可以抽象为人类劳动。
当然,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考察这些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考察它们作为社会实体的价值,无须考虑人类劳动力的凝结形式。
4.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可以表现为同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
如果抽去使用价值的话,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可以称为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商品本身单纯凝结人类劳动的度量。
由此可见,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单个商品只不过是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而已。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第二章:劳动1.劳动总是和它的有用效果紧密联系的,而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目的的生产活动。
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劳动尤其是有用劳动,不仅是人类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生存条件,而且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
2.人类的生产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
.
9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下列主要因素 决定。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 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 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适 应生产发展需要接受教育和培训所需要的 费用。
除此之外,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还 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
10
(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创造新的 商品、新的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消费过程, 就是为资本家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这就 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2.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 于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力商品的 使用价值区别于其它商品使用价值最本质的特点, 是资本家通过购买、消费劳动力商品而得到价值 增殖的秘密。
.
20
4、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 削的秘密。
(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 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21
三、剩余价值率
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用公 式表示:w = c + v + m。其中,(c+v)是资 本家的预付资本,(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 中新创造的价值。
同样是10万元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
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资本总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
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可以 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 商品流通公式为:W—G—W; 资本流通公式为:即G—W—G’。G'=G+∆G, 马克思把增殖价值额∆G称作剩余价值,用m表示。
资本论第一卷笔记
资本论第⼀卷笔记前⾔现代社会,⽆论是什么职业,都需要懂⼀些⾦融、经济的知识。
以前的⽂盲是不识字的⼈,⽽现代的⽂盲则是不懂计算机、经济等领域常识的⼈。
我们不应该做书呆⼦或者只是专于某⼀领域的⼈,⽽应该全⾯科学地发展。
现在各种“概念经济”被媒体炒得⽕热,区块链⽅兴未艾。
但是我们不能做盲⽬的投资者,如果你对经济领域⼀窍不通却想投机取巧,那也只能是镜花⽔⽉⼀般。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经济学有了⼀个⼤致的概括体系,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式,⽆论是对于西⽅的经济理论,还是国内的市场经济理论,都有⼗分重要的阅读价值和参考价值。
由于各种因素,在寒假暂时阅读了第⼀卷——资本的⽣产过程。
事实上,资本论阅读起来还是相当吃⼒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参考了许多⽂献,但还是有晦涩的地⽅。
第⼀卷主要是针对资本的⽣产过程,从商品、⼯⼈、剩余价值等⾓度,阐明了社会⽣产与再⽣产,⼯⼈与资本家等多⽅⾯的关系。
我们⽣活在⼀个商品社会,⽆论你是什么职业,学⽣、农民、⼯⼈、教师、企业家……都⽆法摆脱商品社会的影响。
事实上,公司的职员和⼯⼈本质上⼀样的,资本家通过榨取下属的剩余价值,不断⽣产与再⽣产,也推动了社会⽣产⼒的发展。
我们都学过历史,很多历史事件的成功或失败都与社会⽣产⼒息息相关。
要仔细了解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就需要我们对⽣产⼒、资本、阶级等有⼀个全⾯⽽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资本推动⽣产⼒,⽣产⼒的发展⼜推动资本的扩⼤与积累。
如蒸汽机使得当时的社会⽣产⼒爆发,所以资本得以快速发展。
第⼀篇商品与货币第⼀章商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为了交换⽽⽣产的劳动产品。
⼀切的商品都具有使⽤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所以说,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们在⽇常⽣活中对于商品价值的衡量。
事实上,资本家只关⼼商品的价值,但是由于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所以资本家还会注意到,对于使⽤价值⼤的物品,消费量⾼,商品的价值较容易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4卷目录汇总(5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4卷目录汇总(5篇)第一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4卷目录汇总卷1 说明1-18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16 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17-3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39-53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39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64-61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62-135 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62 [Ⅰ]62一、费尔巴哈64 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64 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66 [Ⅱ]74 [Ⅲ]98 [Ⅳ]103 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131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136-195 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136 第一节方法136 第一个说明137 第二个说明141 第三个说明142 第四个说明143 第五个说明145 第六个说明147 第七个即最后一个说明151 第二节分工和机器156 第三节竞争和垄断170 第四节所有权或租177 第五节罢工和工人同盟188 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96-214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1月9日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召开的公众大会上215-229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230-24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48-307 1872年德文版序言248 1882年俄文版序言250 1883年德文版序言252 1888年英文版序言254 1890年德文版序言260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266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268 共产党宣言271一、资产者和无产者272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285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295 1.反动的社会主义295(甲)封建的社会主义295(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297(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98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01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02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30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的演说1847年11月29日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的国际大会上308-311 马克思的演说308 恩格斯的演说309 马克思:危机和反革命312-315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316-320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321-363 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321 雇佣劳动与资本33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364-375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376-481 一1848年的六月失败377 二1849年6月13日401 三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433 四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467 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482-578 [一革命前夕的德国]482 [二普鲁士邦]491 [三德国其他各邦]500 [四奥地利]504 [五维也纳起义]510 [六柏林起义]514 [七法兰克福国民议会]518 [八波兰人、捷克人和德意志人]522 [九泛斯拉夫主义。
第5-8章 劳动过程和
1、劳动过程 、
第2-21段:一般劳动过程 段
“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 察” “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 劳动过程, 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 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 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 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 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 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 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 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 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
一般劳动过程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第八章 工作日
为什么工作日是一个可变的量? 交换的性质决定的。 为什么工作日是一个可变的量?——交换的性质决定的。 交换的性质决定的
“资本家按照劳动力的日价值购买了劳动力。劳动力在一个工 资本家按照劳动力的日价值购买了劳动力。 作日的使用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作日的使用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是资本的灵魂。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是资本的灵魂。 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 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 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 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 商品交换的性质本身没有给工作日规定任何界限, “商品交换的性质本身没有给工作日规定任何界限,因而没有 给剩余劳动规定任何界限” 给剩余劳动规定任何界限”
05.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卡尔·马克思 共32卷 第5卷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
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劳动力的卖者也就由此在实际上成为发
挥作用的劳动力,成为工人,而在此以前,他只不过在可能性上
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
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因此,我们不
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
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根据小麦的味道,我们尝不出
它是谁种的,同样,根据劳动过程,我们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条件
种产品。但是,亚麻和纱锭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这件事,对这个过
程本身来说是没有关系的,正如面包是农民、磨面者、面包师等
等过去劳动的产品这件事,对营养作用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一样。相
反,如果生产资料在劳动过程中显示出它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这种
性质,那是由于它有缺点。不能切东西的刀,经常断头的纱等等,
于人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
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
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
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
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
经经过劳动的改造,例如厂房、运河、道路等等。
可见,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
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
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地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地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地统一.作为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物质产品地活动,这是人类社会劳动地共性地一面.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地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地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地监督下劳动,他们地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地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更是作为价值增殖过程而彰显其本色.资本家地投入,一部分购买了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购买了劳动力.这两部分在生产中地作用是不同地.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地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地产品,只转变自己地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地价值量,不发生增殖.生产资料地价值通过工人地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地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地价值量.而用来购买劳动力地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是由工人地劳动再生产出来地.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地新价值,远高于资本家所预付地劳动力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使得一般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地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地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地资本主义形式.”由此可见: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地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地剩余劳动创造地.这就是资本家发财地秘密.在揭示资本价值增值秘密地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透过现象认识资本地本质.资本地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地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地关系.三、剩余价值生产地基本方法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地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地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地初期,由于生产技术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地首先采用地基本方法.对于这种方法,马克思剖析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地生产,就是剩余劳动地吮吸——通过延长劳动日,不仅使人地劳动力由于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正常地发展和活动地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它靠缩短工人地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地生产时间.”①(二)相对剩余价值地生产随着生产技术条件地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劳动日地斗争力量地增强,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地商品地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争当领头羊,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地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地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地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剩余价值地生产方法,不是互相排斥地,而是相互联系地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地剩余价值,哪种方法有利就用哪种方法..。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增长的机制。
本文将从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概念入手,重点阐述马克思对劳动和价值理论的分析。
劳动过程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活动改变自然物质形态的过程。
劳动过程包括使用价值创造、劳动力运动和生产关系的建立等环节。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通过运用工具和技术手段来改变和加工原始材料,使之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劳动过程的核心是劳动力的运动和转化。
劳动者通过劳动来改变产品的物质形态,实现使用价值的增加,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劳动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价值增值的基础。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基础。
劳动者通过劳动活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价值。
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包括有劳动者所消耗的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工作所需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它由劳动者维持自己和家庭生活所消耗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所决定。
劳动者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出的价值既包括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也包括了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为资本家工作时,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的形式占有。
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为资本家提供劳动,而资本家则支付一定的工资作为对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补偿。
然而,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往往远远低于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就意味着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是资本家占有,并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价值增值过程是劳动过程的延伸和深化,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过程。
劳动者通过劳动活动创造价值,而这个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实现了增长。
劳动者为资本家工作时,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资本家的再投资和再生产,进一步增加了起来。
这种价值增值的过程是经济剩余量的积累,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方式。
综上所述,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增长的机制。
《资本论》选读教学大纲1
目录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内容 (1)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1)第一章商品 (2)第二章交换过程 (4)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4)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4)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5)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第七章剩余价值率 (6)第八章工作日 (6)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6)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7)第十一章协作 (7)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7)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 (8)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9)第十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10)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10)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 (11)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 (11)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2)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3)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1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8)教学目的与要求《资本论》选读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主要阐述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工资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理论、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地租理论等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来学习《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原理和科学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工资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理论、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地租理论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加以应用。
培育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的理论涵养。
为其他专业课程和应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新世纪“宽口径,原基础、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和阐述《资本论》中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确定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必须抽掉不变资本
1、价值增殖额首先表现为预付资本的增殖额。 价值增殖额首先表现为预付资本的增殖额。 表面看来, 表面看来,剩余价值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的价值之和的余额, 变资本的价值之和的余额,似乎是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 资本的价值增殖额。 资本的价值增殖额。 2、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变动的结果,与不变资本无关。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变动的结果,与不变资本无关。 要研究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要研究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就有必要把不变资本抽象 而只考察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掉,而只考察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1、某品牌打印机价值1450元,其中c=1400元,v=30元, 某品牌打印机价值1450元 其中c=1400元 v=30元 1450 c=1400 m=20元。 m=20元 某商品总价值为865 865元 其中生产资料的价值为800 800元 2、某商品总价值为865元,其中生产资料的价值为800元,劳 动力的价值为25 25元 动力的价值为25元。 假定沿海某电子产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 3、假定沿海某电子产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 小时。 为4小时。 假定某制鞋厂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 10小时 4、假定某制鞋厂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其中剩余劳动时间为 小时。 6小时。
1、某品牌打印机价值1450元,其中c=1400元,v=30元, 某品牌打印机价值1450元 其中c=1400元 v=30元 1450 c=1400 m=20元 m=20元。 m´ =m/v=20/30=2/3=66.67% 某商品总价值为865 865元 其中生产资料的价值为800 800元 2、某商品总价值为865元,其中生产资料的价值为800元,劳 动力的价值为25 25元 动力的价值为25元。 =m/v=(865-800m´ =m/v=(865-800-25)/25=40/25=160% 假定沿海某电子产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 3、假定沿海某电子产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 小时。 为4小时。 =m/v=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8 剩余劳动时间/ =(8m´ =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8-4)/4=100% 假定某制鞋厂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 10小时 4、假定某制鞋厂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其中剩余劳动时间为 6小时。 小时。 =m/v=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6/(10 剩余劳动时间/ =6/(10m´ =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10-6)=150%
第四节 剩余价值率
一、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生产的商品价值包 括三个部分
1、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价值;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价值; 2、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创造的用来补偿购买劳动力的可 变资本价值; 变资本价值;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3、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如果用C代表不变资本, 代表可变资本, 如果用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 余价值,那么,商品的价值构成就是C 余价值,那么,商品的价值构成就是C十V+M。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 中不是再现于新产品,而是再生产出来。 中不是再现于新产品,而是再生产出来。因为购买劳动 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手中即转化为他的收入, 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手中即转化为他的收入,被劳 动者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 动者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要由劳动者在生产过 程中创造出新价值来补偿。 程中创造出新价值来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货币形 式变为劳动力形式, 式变为劳动力形式,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抽象 劳动可形成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 劳动可形成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即比购买劳动 力的资本价值更多的新价值, 力的资本价值更多的新价值,
第二节
价值增殖过程
一、价值形成过程
含义:价值形成过程就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 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羊毛线1斤 劳动力价值= 羊毛衫1件 羊毛线 斤 + 机器折旧 +劳动力价值= 羊毛衫 件 200元 20元 20元 240元 元 元 元 元
课堂思考题: 课堂思考题: 1、在此式左边的三个部分中,哪些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新价 值?哪些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 2、观察此式,与预付资本相比有没有发生价值增殖?
这种划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这种划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表 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是由雇佣工人创造 的。它有力地批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宣扬的利润 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谬论, 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谬论,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秘密。 削的秘密。这种划分还为我们正确考察资本家对雇佣 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创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提供了科学 依据。 依据。
价值增殖的秘密在于: 价值增殖的秘密在于:
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 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 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的使用 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 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两个部分: )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两个部分:1)必 要劳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 要劳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或者说, 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 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二)劳动过程是一切社会形式所共 有的
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 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 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 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 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二、资本主义劳动,其劳动属 于资本家。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 、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为不变资本。 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为不变资本。 2、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 、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会改变自己的价值,因而称为可变资本。 会改变自己的价值,因而称为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现形式
1、剩余价值率的含义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用m ´表示。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 表示。 由于它能准确地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由于它能准确地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剩余 价值率也可称为剥削率。剩余价值率m =m/v。 价值率也可称为剥削率。剩余价值率m´ =m/v。它表明雇佣工 人在劳动过程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部分和资 人在劳动过程新创造的价值中, 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部分之间的比率。 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部分之间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 本 章 结 构 价值增殖过程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第一节 劳动过程
一、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一)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 1、活劳动: 指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借 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去改造客观物质对象,以满足 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基本的和起主导作 用的一个因素。
m´ =m/v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无酬劳动/ =无酬劳动/有酬劳动
时间中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 时间中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m´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 工人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 工人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劳动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时间中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 另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 动;另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这个
2、劳动对象
(1)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 上的一切东西(人类劳动加工的对象) (2)分类: A. 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未经劳动过滤 B. 经过劳动过程过滤的劳动对象(原料)
3、劳动资料
是劳动者为实现其对劳动对象的加 工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是生产 工具)
从劳动过程结果(产品)的角度考察,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 动本身表现为生产劳动。
第三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一、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在产品价值形成上起着不 同作用
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改 变自己的价值量。 变自己的价值量。因为生产资料包含的旧价值随着它的物 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去, 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去,它的价值 只是再现于产品价值中,而不是再生产, 只是再现于产品价值中,而不是再生产,因而价值量不会 增加。 增加。
1、此式中,一方面,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220元都由纺 纱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其中包括原材料(1斤羊 毛线)的价值200元和机器折旧的价值20元。另一方面, 工人在织羊毛衫时,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即劳动力的 价值20元。 2、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共240元,都在 新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商品的价值仅与预付资本价值相 等,没有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即没有剩余价值。这 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羊毛线2 羊毛线2斤+机器折旧+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羊毛衫2件 机器折旧+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羊毛衫2 400元 40元 20元 20元 480元 400元 40元 20元 20元 480元 按前面的假设,劳动力一天的价值是20元,工人只用4小时 就创造出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 人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他还可以让工人继续劳动下去。 工人经过8小时的劳动后,用具体劳动共转移生产资料的旧 价值440元,其抽象劳动共创造40元的新价值。但后4小时所创 造的20元的新价值归资本家占有,从而形成剩余价值。与预付 资本相比,产生了价值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