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侧重掌握以下要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从商品剖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一致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详细劳动同物质因素相联合,创建使用价值,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建使用价值的详细劳动是人类生计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详细劳动不是创建社会财产即便用价值的独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建价值的独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一样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需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老是同样的。
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变形式。
4、钱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钱币的发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钱是商品价值和钱币价值的比率;钱币的本质和职能;钱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升。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节余价值理论1、钱币转变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节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节余价值的产生一定在流通中,又一定不在流通中,节余价值源于节余劳动的凝固;相对节余价值和绝对节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节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区分意义。
5、薪资理论。
薪资本质,名义薪资和本质薪资。
资本主义薪资改动趋向。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累积理论1、重生产与资本累积。
资本累积的本质;简单重生产与扩大重生产,外延型扩大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重生产;节余价值是资本累积的独一源泉,资本累积不是扩大重生产独一源泉;影响资本累积规模的主要因素。
2、资本主义累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积累
• “积累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 并把由此得到的绝大部分货币再转化为资本。下面假 定资本是按正常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流通过程的。对这
一过程的详细分析要在第二卷里进行。 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
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 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还必 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 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 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归不同类的人所有, 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独立的形式,如利润、利息、商 业利润、地租等等。剩余价值的这些转化形式要在第
政治经济学
许 光 伟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章资本积累比较
第一节 资本的再 生产 第二节 资本积累 与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 第三节 相对过剩 人口与资本积累的 一般规律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 化为资本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 累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 累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 论
•“我们以前考察了剩余价值怎样从资 本产生,现在我们考察资本怎样从剩 余价值产生。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 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 本,叫做资本积累。”
• “古典经济学强调指出,积累过程的特点是,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消费,而不由非 生产工人消费,这一点是对的。但它的错误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亚·斯密使人们形 成一种流行的看法,把积累仅仅看成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消费,或者说,把剩余 价值的资本化仅仅看成剩余价值转变为劳动力。 ”
1-6 & 7
• 1-6 推导出“W=C+V+M” •7 关于“W=C+V+M”的存在形式:以运动(资本积累)的形式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价格
价格波 动没有 违背价 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资源 和经济活动;
价值 规律的 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技术;
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社会经济比例大体平衡
市场 供不 应求 价格 上升 企业 利益 增加
竞争
资源流入 扩大生产 供给增加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三)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四)
(五)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六)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 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 史过程。
资本原 始积累 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 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奴 隶 贸 易
圈动运动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7世纪中期 和18世纪后半期, 英法各国先后进 行了资产阶级革 命,最终建立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它一系列理 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 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体现在 商品中的 抽象劳动量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w
w
w
.k
hd aw
.c
om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 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 剩下的另 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 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 示: m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剩余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 必要劳动时间
削程度, 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 式表示剥削程度, 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 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 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 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 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 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 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 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 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 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A.商品是如何成为资本的B.劳动力是如何成为商品的C.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D.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A.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生产领域,又离不开生产领域B.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C.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D.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通过流通领域而增殖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3章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等价交换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是要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价值增殖是如何发生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这说明价值创造只能发生在生产流域中,流通不创造价值,既然如此,价值增殖也只能发生在生产领域。
但是,离开流通,资本家无法购买和销售,也不能增殖,因此,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这句话的含义是: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从对G—W—G′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A.G—W阶段的货币上B.W—G′阶段的商品买卖上C.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D.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途径是A.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B.生产资料私有制C.纸币代替金属货币D.劳动力成为商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殊性在于A.它由劳动时间决定B.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它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6.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因素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根本特征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C.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D.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马克思指出:“变为劳动力的耶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选择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 D.社会总产品【B】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D】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C】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A.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B.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C.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B】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B】6、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C】7、商品买卖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进行A.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B、商品与货币的交换C、等价交换D、等量劳动相交换【D】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 剩余价值学说B. 生产价格理论C. 劳动二重性学说D. 劳动力商品理论【C】10、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A. 价格标准B. 价值尺度C. 观念货币D. 货币价值【A】1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D】12、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B】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A.价值规律的矛盾B.竞争规律的矛盾C.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D.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A】14、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先决条件是A.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产生B.价值增殖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C.价值增殖不能离开流通产生D.劳动力成为商品【D】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B】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A.由劳动时间决定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C】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18、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D】1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选择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发点就是A。
社会生产关系B。
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 D。
社会总产品【B】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得突出贡献就是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
揭示了资本得积累过程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揭示了帝国主义得实质与基本特征【D】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A.物质资料得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关系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C】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A、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ﻩB、要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C.要从经济与政治相结合得角度来研究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角度来研究【B】5、作为商品得计算机软件,其价值得物质承担者就是ﻫA、软件磁盘本身ﻩB、软件得有用性ﻫC。
购买软件得货币ﻩﻩD、应用软件得计算机【B】6、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得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得使用价值ﻩﻩB。
就是商品交换得媒介ﻫC.自身也有价值ﻩﻩD。
可作为支付手段【C】7、商品买卖得实质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进行A.商品使用价值得交换B、商品与货币得交换C、等价交换ﻩﻩﻩﻩﻩD、等量劳动相交换【D】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得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就是ﻫA。
构成财富得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得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得物质实体ﻩD.商品价值得物质承担者【D】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枢纽就是A、剩余价值学说ﻩﻩB、生产价格理论C. 劳动二重性学说ﻩﻩD. 劳动力商品理论【C】10、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得“元、角”就是ﻫA、价格标准ﻩﻩB。
价值尺度C。
观念货币D。
货币价值【A】11、商品内在得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其完备得外在表现形式就是A。
商品与商品得对立ﻩ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得对立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得对立ﻩﻩD.商品与货币得对立【D】12、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得贡献在于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ﻩﻩ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C.扩展了创造价值得劳动得内容与范围ﻩD。
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 .课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或创见;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J);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J);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最新《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题4-1(含参考答案)
课后复习题一导论一、判断题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
7.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9.生产力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0.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问答题1、简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第一章商品一、判断题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6.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生产商品所特有的间接劳动性质,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会存在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8.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二、问答题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热心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4、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5、简述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意义。
6、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三、案例分析题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知识附真题和答案讲解
00009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导论O.l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O.l.l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0 1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0.2.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0 2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二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0 2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0.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0 3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经济规律的两大特点。
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0 3 3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体系的含义。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运动和增殖过程。
资本循环:资本循环指的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它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家使用货币资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机器设备等。
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被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活动,产生新的商品价值。
商品销售:生产完成后,产生的商品被出售,转化为货币形式。
资本再投资:通过将销售所得的货币重新投资到生产过程中,资本循环得以继续。
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次循环的过程。
它描述了资本的运动速度和频率,反映了资本的迅速流动和增值的能力。
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包括:
加快周转速度:资本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和销售周期等方式,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实现资本的迅速流动和增值。
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周转过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被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活动,通过剥削工人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的增殖提供动力。
资本再投资:通过将销售所得的货币重新投资到生产过程中,资本得以再次循环,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运动和积累过程。
通过不断的循环和周转,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然而,这种资本的运动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矛盾,如剥削、阶级对立等,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也是十分重要的。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联系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
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商品价值 =c+v+m
⑤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 (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即(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用 M 表示剩余价值总量, V 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 M=m ’*V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3价值增殖过程1
劳动力买卖实质上是在生产资料的所有 者与一无所有的劳动力之间建立雇佣劳动 关系。虽然买卖过程是平等、自愿的,但 是当他们之间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后,生 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成为资本家,在生产中 处于支配地位,而劳动力的出卖者成了雇 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
第四章
25
“因此,资本不仅象亚当· 斯密所说的那样, 是对劳动的支配权。按其本质来说,它 是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资本自行增 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 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资本论》 第一卷第584页)
第四章
26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二、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 的作用,资本的本质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第四章
34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 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 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 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第四章
35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结果是使用价值,而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使用价值 只是作为价值的载体,他们生产使 用价值是为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理解这个问题必须从生产商品的劳 动二重性上来分析。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是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 资本的运动结果却表明资本在流通中发 生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 会性质——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除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各种 规定性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 按照资本家的意志进行劳动;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第三章
14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 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 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
第三章
16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虽然例如皮靴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
步的基础,而我们的资本家也是一位坚
决的进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为
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绝
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在这里,所
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
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
——马克思
第三章
17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续)
第三章
2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章
3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 一定阶段上的社会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不是向 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产品,而是使资 本的价值得到增殖。“生产剩余价值或 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结合进行生产的过程。
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 劳动者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新价值
商品价值
第三章
21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商品价值两个部分的来源:
第一、商品中所包含消耗掉的生产资 料价值部分: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把生产 资料变成为产品,因而生产资料的价值 也就构成了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虽然有 些生产资料不构成商品的实体,但只要 是为生产这一使用价值所消耗的,它们 的价值同样构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本章研究资本是怎样通过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来实现价值增殖的。
第三章
4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本节共分为五部分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二、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 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
的作用,资本的本质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五、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
规律
第三章
5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本节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分三 步进行: 第一步:人类一般劳动过程分析; 第二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分析; 第三步: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分析
1、价值形成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章
6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第三章
7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 即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价值增殖需要 借助物质产品的生产来实现,因此,从 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入手可以更清楚地 认识作为价值增殖过程的资本主义生产 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本质区别。
原因在于,这样的生产虽然形成价值, 但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因而只是一般价 值形成过程,还不是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章
18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产品是作为商品 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是为了获得价 值。但是,仅获得商品的价值是不够的, 还必须获得比生产中投入的价值更多的 价值,即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是生产剩 余价值。
第三章
19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 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第三章
15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结果是物质产品,而对于 资本主义生产来说,物质产品决不是生 产者(资本家)所需要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产品只是作为 价值的载体,更准确地说,是作为剩余 价值的载体被生产出来的。生产物质产 品是为了借此生产剩余价值,占有剩余 价值。
第三章
24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举例说明: 假定:纺纱工人六个小时可纺纱5公斤。 棉花价格:2元/公斤 总价值为10元 机器消耗价值 2元 总价值为 2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12元 假定:六小时新创造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的总价值=15元
第三章
25
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分两步进行: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所以
首先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
过程,所以分析资本如何劳动过程和价值 形成过程中增殖。
最终揭示价值增殖,即用资本来赚钱的 秘密。
第三章
20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生产也是由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
第三章
8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1、人类一般劳动过程: 所谓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是指抽象掉具
体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人 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与自然发生关 系的过程。
第三章
9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
人类通过自 己的活动作用于 自然,使自然发 生适合于自身需 要变化的过程。
第三章
10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图示:
六小时具体劳动, 12元生产资料变为产品
六小时抽象劳动, 创造新价值3元 生产结果:棉纱价值=15元
第三章
26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这一结果是否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取决于劳动力的日价值。
如果劳动力的日价值大于或等于3元,即 劳动力创造的新价值小于或等于劳动力的 日价值,资本家虽然也可以拿到商品的价 值,但这并不符合他们的目的。
第三章
22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商品价值中新创造的价值 部分:
劳动者在生产中要耗费一定时间 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就形成相应的 新价值。
第三章
23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将 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他们的 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中的新价值。
同一劳动过程既转移旧价值又创造新价值 是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体现。 图示: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过程 旧价值转移过程 抽象劳动过程 新价值创造过程
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由劳动、劳动对象
和劳动资料组成。
劳动过程
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产品
第三章
11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 结果是使劳动 对象发生适合 于人类需要的 变化。
劳动是人类 生存、发展的 永恒条件。
第三章
12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第三章
13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