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复习过程
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简答题
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简答题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是指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和应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它要求我们从全面、客观、理性和可持续的角度审视和分析人生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和环境,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需要有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以客观、公正和严谨的态度看待并处理问题,尊重事实,追求真理。
在处理人生环境的问题时,我们应该遵循客观事实,不带偏见和情绪,不凭主观臆断和随意判断,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判断,采取科学合理的行动。
其次,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基于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进行观察、实验和推断的科学思维和行动方式。
在处理人生环境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科学方法的思维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推断、验证和调整等科学过程,推动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完善。
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认识人生环境。
人生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内心环境等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些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以便科学地评估和应对。
二、合理规划和管理个人生活。
针对个人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目标和计划,学会管理压力和情绪,提高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感。
三、关注社会生态环境。
社会生态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生态系统中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积极推动社会的正向发展和健康的生态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四、倡导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
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不仅包括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还包括了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他人,遵循科学的伦理和规范,树立和践行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一、健康、心理心理健康1.“健康”概念的发展过去一般认为,人的健康属于卫生保健范围,虽医学科学过问的事。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
传统观念所说的生病,往往较多地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营养学等角度找问题,如细菌、病毒、化学污染致病,机械对人体的损伤,营养不良引起体质衰弱等等。
这种“无病即健康”的观念一直为许多人所持有,并且影响到医疗保健和卫生政策。
然而,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发现,不仅上述因素会造成疾病,一切不良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如长期的忧虑、悲伤、强烈的精神创伤、过于紧张的生活节奏等,对某些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一系列精神方面的疾病造成人们的痛苦及行为异常,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转变,出现了将躯体、精神和社会统一起来的健康观。
基于这种认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该定义对健康”赋予新的内涵,这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有没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应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是纯粹自身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是纯粹心理方面的。
因此,我们在考虑自身健康时,要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情况,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况、更高层次的适应和发展,是一种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状态。
2、心理心理是人的思维、情感、能力等各种精神活动的总和,是高度有组织的物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它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上节课我们共同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大家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知道了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
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这各种关系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人的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协调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身心关系即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
它是一个人自身的内在矛盾问题,协调身心关系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一个人能否做到身心协调直接影响到他能否协调好与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一般说来,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
这在《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身上体现突出。
在一定意义上讲,她多愁多病的身体使得她有了多愁善感的心,反过来,那多愁善感的心又使得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欠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健康即所谓“身心健康”。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因此,一个人在坚持体育锻炼,善待身体的同时,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对于咱们大学生来说,大家觉得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好,我们先看一下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看法,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善于合作。
(整理)思修与法基考点分析之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重点解析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重点解析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
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2014考研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
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
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
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当然,宽容不能趋于怯懦,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做交易,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大学考研别开来。
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文档
大学生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个人都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
人的个性与独立性存在于人的社会性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发展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充分的社会化过程,把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成为社会的人。
所以,协调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
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是简单相加,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
第三章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
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教
士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思想道德修养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一个人的成功, 只有15%是由于他的 专业技术,而85%则 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 人处事的能力。 ——卡耐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不要去追求十全 十美;尽力而为 的人就是世界上 最完美的人。
完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J:Jogging
漫步适量
适度运动、适量 饮食赛过吃仙丹。 运动可以使躯体 和精神获得双重 健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K:Knowledge
手机的魔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内因的具体表现在:
1.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 片面性;
2.情绪感情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 3.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够成熟; 4.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
感同时存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自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社会发展规律,地利指所处的社会条件,人和便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
①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②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健康及健康的标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表明,只注意生理健康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增强身心适应能力。
那么哪些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以此作为对照。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和谐发展,而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大学生应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即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水平。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其智力的总体水平高于同龄人,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3.情绪健康。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案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环境的内涵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方法和原则。
3、培养学生积极适应和改善人生环境的能力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生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科学对待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帮助学生解决在处理人生环境关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生环境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情境模拟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人生环境处理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生百态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人生环境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50 分钟)1、人生环境的内涵(10 分钟)解释人生环境的概念,包括自我身心环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
强调人生环境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2、科学对待自我身心关系(15 分钟)阐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分析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如生活习惯、心理压力、情绪管理等。
介绍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积极的心态、有效的心理调节等。
3、科学对待个人与他人关系(10 分钟)讲解个人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分析影响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因素,如沟通方式、信任、尊重、理解等。
介绍建立良好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如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等。
4、科学对待个人与社会关系(10 分钟)阐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本质,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对个人发展具有制约和促进作用。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授课教案
作业:分析一下自己成长的环境,谈一谈如何利用优势、客服劣势,实现人生理想。
课
后
小
结
手段:视频播放 PPT演示 案例教学 计划时间:15分钟
二、陈述阶段(主体、评价)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健康是一个人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保证。因此,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首先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身心健康,实现个人与自我的和谐。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大学生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手段: PPT演示 案例教学 计划时间:15分钟
三、训练阶段(主体、评价)
观看《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视频,分组讨论,他成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他的价值观是怎样?内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第三讲__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 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 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
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联系 生理健康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心理 健康。同时,心理健康时刻都会影响人的生 理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躯体疾病,好 多都是心理疾病躯体化的表现,如慢性病、 癌症等。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 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 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 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关系、个 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 进 个 人 与 社 会 的 和 谐 促 进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促进 自我 身心 的和 谐
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
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 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不要过 分陶醉于对自然 的胜利。对于每 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 我们。 ——恩格斯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5年最新版 思修 第三章3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正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2.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3.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 一关系。
人个需要只能借助于社会,社会需要是 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个人利益必须服从 社会利益。
下午11时57分
正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23:57 31
以“尊重”为核心的财经学子 “3+3”道德人文素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应包涵三个层次: 1.会尊重自己:要求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尚的人 格魅力。 2.会尊重他人: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一种善待他人的 情感与态度,具有以礼待人的美德和智慧。 3.受别人尊重:通过上述2项,让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保持身心健康的三点建议 1. 2. 3.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掌握心理问题的科学应对方法。
《高校学生自杀状况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引起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按照其起作 用的频数排列由高而低依次是:学习压力、精 神疾病和身体疾病、情爱纠纷、经济压力等, 由于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感到有愧于父母又 无力自拔而自杀,是近年来出现新的情况。
23:57 32
下午11时57分
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 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明 确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正 确处理集体和个人、奉献和索 取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设计 ,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他的人 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下午11时57分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
核心问题: 自然环境与(个人或社会)发展, 谁更重要?
说课稿——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确定的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之一,它是我校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
它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着对我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该课程在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始终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为我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是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第三节的内容,与前面第一节科学的人生观与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人生观是否正确与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都是在一定的人生环境中实践完成的,因此,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身心健康的基本涵义2、掌握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概括总结保持身心健康的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领会自我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 1、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方法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学情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大多学生大多经历过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本门课的基础。
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深度和广度不够。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学习兴趣需要激发三、教学方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两课”建设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法用于理论阐述部分,利用课件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简练、概括后向学生进行展示。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案.doc
第十课时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理解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及身心健康的内涵。
同时提升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锻造自己更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把握改造自然过程中的“度”;2、、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3、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身在高职院,感觉快乐吗?”——“不快乐?" 那是因为同学们还没有正确的认识“人二季羡林老先生谈人生时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的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很愉快,否则生活就有烦恼。
”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对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认识,构建起和谐的人生环境。
教学内容:一、人与自然的和谐(20分钟)(-)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生五件事:吃、穿、住、用、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离不开一个依托:那就是自然界。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1、人通过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使自然“为我所用”(实例说明)化肥的使用为我们多养活了20亿人口,如果没有化肥,世界人口还需要我们的地球额外提供30%的良田。
2、把握改造自然过程中的度万物皆有定法,不遵循自然规律,必然受到惩罚,按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
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如:(1)水污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流向江河湖泊,导致水中氮、磷等含量超标,致使湖水富营养化造成蓝藻大暴发。
2020考研政治备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020考研政治备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考研正在积极备考的考生们,对于政治这一科,想必大家都在花时间复习了。
不知坐在书桌前的考生们,会不会看到政治便无从下手呢?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考研政治备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考研政治备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思修整理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本节探讨的主要问题:1.如何协调自我身心关系2、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一)身心涵义及关系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
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健康新概念: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规定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在这一新概念中,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并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变化:这种现代的健康观念的范围涉及到个体和群体生活的四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伦理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完整新模式。
也使心理健康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面临的困境自身的社会的特点一:生理发育日益成熟——精力充沛特点二:智力发展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特点三: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不稳定特点四:个性趋向定型,但可塑性大大学生活的状态与困境比喻成鲁迅的四本书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
身心困境一: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离开父母、家庭的直接扶助,处于社会生活的“断乳期”。
身心困境二:学习竞争上的压力----危机感大学同学来自全国,个个出类拔萃,但不可能都当第一由遥遥领先的先进人物,转变为平淡无奇的一般状态。
身心困境三:人际交往的压力——孤独感身心困境四:感情上的困惑身心困境五:人生生涯规划与选择的迷茫目标“间断”——迷茫感择业就业压力目标尚不确定我该何去何从(三)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途径与方法1、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定位系统”和人生导向2、学习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微尔 这一权威论断,使西方医学界长期 以来一直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健康,认 为人体器官各系统,各部分发育良好,功能正 常,就表明躯体的细胞没有病变,人就健康。 否则,人就不健康。
例如:肺炎,是因为患者的肺细胞发生了 病变。
A. 不能
B. 能
C. 有时能
14. 你是否掌握了效率较高的学习方法?
A. 没有
B. 是
C. 还可以
15. 在计划活动时,你是否征求他人的意见?
A. 不是
B. 是
C. 有时是
计分方法: 1—5题: A. 3分 6—10题: A. 2分 11—15题: A. 1分
积分与水准: 极佳水准:45分 较佳水准:40分 一般水准:35分 较差水准:30分 很差水准:25分
(4) 选择D路的人—— 你擅长社交,颇具人缘,性情温和、柔
顺。但你常有寂寞感,惟恐一个人独处。
(5) 选择E路的人—— (即原路转身返回) 你怯弱、孤独,具有较强的自卑意识及
人格障碍。怕与人接触、交往,时常把自己 封闭在自我的痛苦世界里。
(6) 选择F路的人—— 你心绪复杂,感情起伏较大,且比较任性,
下面我们再分析另一种心理障碍。
2. 情感障碍:
在人格障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 严重失常的状态。
A. 轻度情感障碍:心境恶劣、情绪 不稳、寂寞等。
B. 重度情感障碍:焦虑症、抑郁 症、有错觉和幻觉等。
测试方法:
对下面25个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做记 录。1. 经常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2. 经常闻到旁人闻不到的气味 3. 时常看到旁人见不到的景象 4. 时常感觉自己被人跟踪 5. 时常恐惧生命受到威胁 6. 时常感觉周围的人想要加害自己 7. 总觉得电视或收音机中人所做的动作、所 讲 的话是针对自己的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沟通思想、 加深了解、和谐关系、增进友谊、锻炼能 力、增强自信。 最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 尊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平等待人,才能 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2、诚信原则(诚实守信)——赢得信任 3、宽容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 相互包容。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不斤斤计较 4、互助原则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积极:激发进取心, 消极:失败:自卑感和挫折感。胜利:骄 傲自大 强调:要有规则意识,守法守德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 的前提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二)正确认识个体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关系 (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四)正确认识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 义务的统一关系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 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 对外开放”。这就为我们协调人与自然的 关系,提出指导思想。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首先,树立先进生态伦理理念。 其次,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另外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进一步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作业p63 第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自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社会发展规律,地利指所处的社会条件,人和便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
①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②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健康及健康的标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表明,只注意生理健康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增强身心适应能力。
那么哪些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以此作为对照。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和谐发展,而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大学生应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即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水平。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其智力的总体水平高于同龄人,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3.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大学生应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4.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的重要精神支柱。
意志健全是指大学生应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能果断地作出决定;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有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5.适应能力强。
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能顺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迅速完成好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所在学校自然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和修正,以谋求和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与社会需要背道而弛。
6.能够悦纳自己。
正确的认识、了解、悦纳自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悦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身高、相貌等);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即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切合实际;同事,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正确接受。
7.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体现在:乐于与人交往,且交往动机端正,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积极的交往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在交往中善于取长补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即大学生的举止言行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和一般要求,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是永远。
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而要视其具体情况,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吗?(药家鑫案视频)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
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
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
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1)科学的思维方法:看主要矛盾;看矛盾的转化。
(2)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如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的,心理咨询不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更包括帮助同学发现并挖掘潜能。
3、合理地调控情绪。
(1)积极自我暗示(2)合理渲泄,如体力活(3)转移关注点,如剪头发(4)视角升华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改变人生的五句话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说的。
人从出生开始,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
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第二句话: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
第三句话: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
我们做事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一来做事情会更加顺利。
第四句话: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在滑雪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
于是便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
当我们终于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
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就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
只要你能停下来,你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你就不会被撞死。
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第五句话:放弃是一种智慧,赠送是一种恩惠。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六个苹果,只吃到一种味道。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苹果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有情和好感。
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良好人际关系,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如促进人的成功,产生幸福和满足感,促进心理健康,保障身体健康等成功=努力+机会(说明努力和机会同等重要)但是,人际关系良好,成功的几率必然增大;相反,人际关系不良,则会对成功造成很大的障碍。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能促进成功)(1+1)0 =1 (人际关系不好,有限的成功)(1+1)1 =2 (人际关系普通,较佳的效果)(1+1)2 =4 (人际关系良好,更佳的效果)(1+1)3 =8 (人际关系甚佳,最佳的效果)┈┈┈┈小结: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成功。
人际关系基本概要1、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划分,其中有单向关系和双向关系;和谐关系和不和谐关系等。
单向关系如广播、影视、出版物、会议讲话、做报告。
反映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通常属于公共关系。
我们都认识国家领导人,可是他们并不认识你我。
人际关系好坏,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败。
我们应重视从不和谐的人际交往中汲取教训。
如寝室内部同学不合,将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2、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接触期:由陌生到相知。
涉入期:由相知到相识。
(自我坦露,倾听,情绪表达,同理心)亲密期:由相识到相爱。
(爱情,自我否定,批评,承诺)恶化期:(冲突和背叛)解体期:孤单3、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和评价人际关系的要素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1)认知层面(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一些认知、信息层面的讯息。
如:对方的能力、为人、年纪。
(2)情感层面(人际关系的调节因素):交往时的情绪交流。
如:我喜欢他的个性,跟他在一起感到很快乐。
(3)行为层面(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互动时的行为。
如:我们周末常常一起去打球。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
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
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②诚信原则。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