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4.第三节过度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
(三)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基本特征
1、探索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十月革命后, 列宁面对的基本任务。 2、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3、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落后国家为起点的 4、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迂回过渡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 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 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87年十三大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一)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1、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 3、新三步走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毛泽东:均衡战略 2、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和 “两个大局”的思想 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4、胡锦涛:“板块式”协调发展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3、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建立与建成理论 *1955年3月,毛的一次讲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大 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 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 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 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 ,既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2)脱离实际的大超越
(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4)大过渡理论 所谓“大过渡“是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看成过 渡时期的理论。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的公 报中,正式宣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 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 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 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 斗争。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吴淑娴1(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也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科学社会主义先驱者的著作中,都没有关于这一问题论述,可以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
马克思以前并没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这样,就不仅确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更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经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并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
”[1]这表明马克思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萌芽。
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分配方式的变化,是所有制形式变化的结果和表现。
当然,在那里,马克思还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这一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思想社会主义的设想一、未来社会发展道路或实现方式(共产主义革命方式理论)共产主义革命方式理论(一)暴力革命方式和和平变革方式1、暴力革命1)共同胜利论: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基础上,以西欧发达国家为起点的世界革命互动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使得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性体系,一个国家人民受到另一国家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贸易自由以及市场的建立使得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消失,所有文明国家形成两大对抗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舞台成为世界性的;单独的国家革命是不可能的,只有首先在工业文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同时发生,并且迅速影响世界其他国家,最后汇聚成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
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还有发展余地时实现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必须用新的生产关系来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饿夺取国家政权,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在战争和危机引发革命基础上,以落后国家为起点世界视野内的革命互动论。
由于落后国家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很自然会出现更多危机,革命形势容易发展;而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激化了矛盾和危机,孕妇这革命的种子。
包含三个递进性的层次:第一,以西欧落后国家为导火线的西欧革命互动。
1848-1850年德国成为欧洲矛盾的焦点,他们寄希望德国首先爆发革命,法国成为欧洲解放的决定力量,英国成为最后保证。
第二,以落后殖民地国家革命为导火线,引发西欧革命的炸药包。
由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导致东方非文明落后国家如中国印度革命性因素诞生,再翻过来促进西方世界危机爆发,构建互动的革命链条。
这也包含着爱尔兰民族问题上。
第三,已落后的俄国革命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相互补充。
8 1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
义社会,实现金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主义依据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深刻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
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
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
式。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
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
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个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⑦由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具体条件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
发展商品经济。但在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理论推断将会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随着共产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消失,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
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①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一般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以及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预测未来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最终发展变化的结果。
我们要牢记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前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科学预测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辩证唯物史观就是其一。
马克思在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自己天才般头脑的分析认识,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看到了社会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
发现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方面的伟大作用。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到“社会五形态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到了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空想家们继承了以往空想家们的优秀思想,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时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变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主要形式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考查考生对下列两个问题的区分。
一是战前和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二是战后国内和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回答好这道题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两个限定条件。
一是“当代资本主义”二是“国际垄断组织”。
在这两个限定条件下,就排除了选项A、B、D。
因为国际卡特尔是战前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而战后即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混合联合企业是战后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因此。
正确答案是C。
通过解析这道题说明,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
这是因为,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与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矛盾日益激化,产生了一系列矛盾。
这些矛盾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无法解决,要求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加以缓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发展,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新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再认识
2021年第3期第43卷总第223期NO.32021Vol.43General NO.223泰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W《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再认识关娜(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02)[摘要]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进程分成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阶段并非马克思所设想的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经典理论与现实实践的错位不禁让人们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认知产生了质疑。
重温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1《哥达纲领批判》;发展阶段;认识[中图分类号JA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90(2021)03-0071-05[收稿日期]2021-01-19[作者简介]关娜(1983-),女,山东鄆城人,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哥达纲领批判》作为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的纲领性文献,尖锐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深刻地论述了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把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重温《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驳斥错误思想观点,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_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关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马克思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①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3)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4)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因为对未来社会的完整认识只能建立在未来社会中人们的实践基础上。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 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 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 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 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 天才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 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 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 一体的科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 (1) 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未来社会自身 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 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 发展。 (3) 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 资料;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 员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 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劳动产 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 再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旧的社会分工将被 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 部才能的机会,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城乡对立消除。
(4) 未来社会的政治特征: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 (5) 未来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6) 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通过教育和训 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7) 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 前提的。因为交往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 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 产主义。......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化 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 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 劳动的解放既 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 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 和理论上的合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复习题库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七章復習題庫单选题1、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___________。
A、社会主义高级时期B、共产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中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体现在是否___________。
A、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B、坚持为广大民众谋福利的思想C、坚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立场D、坚持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答案:A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3、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___________。
A、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B、高度文明与和谐的社会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D、人们的精神境界普遍提高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4、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___________。
A、生产资料公有制B、生产资料混合所有C、商品经济制度D、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5、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___________。
A、遵循价值规律组织和安排生产B、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C、对商品生产进行协同性的安排D、依据市场需求安排和组织生产活动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6、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___________。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各尽所能,按资分配”D、“各尽所能,按时分配”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7、社会阶级的消灭的前提是___________。
A、生产资料公有化B、社会化大生产C、民主政治发达D、生产高度发展答案:D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8、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___________。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利益和需要C、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D、立足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七章9、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于___________。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一国两制”理论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 D )A.党的十三大提出的B.党的十四大提出的C.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D.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C )A.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B.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4.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D )A.阶级斗争B.生产关系C.市场经济D.生产力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6.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 C )A.社会主义发达阶段B.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7.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 A )的充分发展阶段却是无法逾越的A.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C.市场经济D.自然经济8.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D)A.基本理论B.基本路线C.基本方针D.基本纲领9.( B )是立国之本A.改革开放B.四项基本原则C.实事求是D.现代化建设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 D )为中心不动摇A.改革B.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经济建设二、多项选择题1.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其中属于正确的是(ABE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E.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 AB )方面新的更高要求:A.增强发展协调性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C.加强文化建设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E.建设生态文明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B.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反对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离开社会主义的左右倾错误E.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4.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包括()A.高级纲领B.最高纲领C.最低纲领D.低级纲领E.全局纲领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 B.我国现阶段基本的国情C.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D.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E.抵制“左”和右的错误观念的实行武器6.邓小平提出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工农联盟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党的领导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现代化B.富强C.民主D.文明E.和谐8.我国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B.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C.低水平的、D.不全面的E.发展很不平衡的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含()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022年廊坊师范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廊坊师范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6、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9、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15、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主要体现在( )A.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统一于物质B.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也是物质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1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8、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是因为()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9、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人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20、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辨析题2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2022年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3、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9、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0、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15、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二、多项选择题1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17、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主权在民C.人们当家作主D.分权制衡18、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于()A.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B.事出有因,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纯粹的必然性C.偶然即必然,必然即偶然,二者没有区别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性总是受着必然性的支配19、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2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三、辨析题21、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解析_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_重学_哥达纲领批判_和_国家与革命_
一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论述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制度的演变。
马克思在该文的第四章澄清了拉萨尔派的《哥达纲领》中关于“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的糊涂观念,并指明“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国家”即资产阶级国家以后说:“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换句话说,那时有哪些同现在的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保留下来呢?”马克思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告诫人们“这个问题只能科学地回答”,接着他讲了一段我们耳熟能详并且经常引用但却没有正确理解的名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接着马克思谴责《哥达纲领》“既不谈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不谈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
”[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术理论界相当多的人把马克思所说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
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与当时人们对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的不正确理解密切相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2]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的三种不同的国家制度分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国家完全消亡。
我国理论界对“过渡时期”概念曾经存在过三种不同的理解:(1)“大过渡”观点。
这种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也包括在过渡时期之中,实际上是把马克思所讲的前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这样过渡时期在时间上就会很长,所以理论界称之为“大过渡”。
过去我们常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始终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理论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和 发展
十五大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五大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 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 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 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 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 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 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 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 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 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苦人口占很大比重、人 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 历史阶段; 历史阶段;
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1.马恩的社会发展阶段论 1.马恩的社会发展阶段论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完整而科学 地阐述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学说。 首先,马克思依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提 出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资本 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 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一时期由无产阶级领导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后建立了政权,但却没有掌握经 济基础、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将资本家掌握的生 产资料收归国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在1920年《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 1920年 病》一书中,第一次说马恩把未来社会划分 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 还不够。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之后,未来社 会应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会应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最初阶段、低级阶 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标准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方法,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
2.社会的物质性。
3.试述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4.简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5.试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二、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1.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4.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1.1978年,中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拉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根据何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讨论有何重大意义?2.试用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理论,分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剖析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剖析作者:曹雅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了对未来社会阶段的划分,他明确提出未来社会要进过一个过渡阶段进入共产主义,进入共产主义之后又要经过一个第一阶段再进入高级阶段。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划分也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过渡时期[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一、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背景介绍自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马克思主义也在德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所以马克思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反动政府的思想也贯穿于德国工人运动整个过程之中。
但是与此同时,德国工人运动中滋生了拉萨尔派,他们是典型的机会主义代表。
他们不主张革命,坚持运用改良或者宗派运动来进行革命,甚至认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反动的普鲁士政府妥协求全。
这是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所以在当时与马克思主义也形成了对抗。
于是,德国工人运动中分为主张机会主义的拉萨尔派和主张革命的爱森纳赫派,两派的长期对抗存在在当时严重阻碍了德国工人运动。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俾斯麦开始打压工人运动,拉萨尔派基于形势所逼,不得不同意爱森纳赫派提出的两派合并的意见。
统一之前,马克思强调必须坚持马克主义原则。
但是,由于当时情况危急,两派急于统一,爱森纳赫派在双方拟定行动纲领时,做出了妥协,签订了一个充斥着拉萨尔派观点的行动纲领,这使得马克思愤恨不已,于是就他们拟定的行动纲领进行了批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里程碑,它首次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并且基于当时实际,运用发展的观点,合理的将未来社会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文章中提到的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还不发达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这个对未来社会阶段的划分,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看问题,科学的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吴淑娴1(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也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科学社会主义先驱者的著作中,都没有关于这一问题论述,可以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
马克思以前并没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这样,就不仅确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更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经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并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
”[1]这表明马克思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萌芽。
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分配方式的变化,是所有制形式变化的结果和表现。
当然,在那里,马克思还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这一问题。
(一)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错误观点的批判中,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第一次明确指出并加以全面论述。
马克思首先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他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成为个人的财产,消除了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剥削他人劳动的条件,从而消除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不存在阶级差别;个人的劳动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而存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是指“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上,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刚刚从旧社会中脱胎而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是指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阶段,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共产主义社会。
此外,马克思还提到了“过渡时期”的概念,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段的革命专政。
”[3]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可以看出,从资本主义灭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最后建成,中间要经过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过渡时期,即无产阶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段专政,把生产资料一步一步集中到国家手里,为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条件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创造条件的阶段;第三个时期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
(二)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论述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错误观点,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
马克思明确指出,所谓“不折不扣”的说法是完全不切合实际的,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扣除,他详细列举了需要扣除的内容:第一,用于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于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扣除这三项后,剩下的部分就是社会的总的消费资料。
而这部分在分配给个人之前,还要做以下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等费用;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
只有在作了这些扣除之后,才谈得上消费资料的分配,这样,所谓的“不折不扣”就已经变成“有折有扣”的了。
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的“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错误观点,论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对按劳分配理论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马克思论述了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他指出,一方面,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是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社会,在那里,“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4]另一方面,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它在各方面都还带着“旧社会”的痕迹,主要表现在: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物质还没有极大的丰富,还没有达到满足人们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的程度;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仍然存在,个人天赋的不同与工作能力的不同还是天然特权;劳动还是谋生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因此,在这一阶段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原则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资料。
按照这一方式,劳动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会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即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
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
”[5]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资料的原则与商品交换一样,实行的都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是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交换商品,而交换劳动,“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
”[6]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证书的方式实现的。
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已经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联合体。
“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
”[7]由于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存在,劳动者在为社会提供劳动后,所取得的不再是货币形式的报酬,“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
”[8]马克思论述了按劳分配原则的历史局限性。
他指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原则消除了对他人劳动的剥削,这与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这一分配原则仍然有其局限性。
首先,按劳分配所通行的仍然是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
”[9]其次,在等价交换原则下,平等只是在于分配方式的平等,而不是劳动者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领取消费品,“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
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是它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就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
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
”[10]再次,即使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劳动者的婚姻家庭状况,子女数量等方面的不同,也会造成富裕程度的差别。
按劳分配原则的这些弊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上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11]在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详细论述后,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克服按劳分配的种种弊端。
马克思论述了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前提,他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2]二、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是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结论,这一理论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也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会包括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每一发展阶段本身也存在不成熟与成熟之分。
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式也经历了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资本的形式,并且多种实现形式可以并存。
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
如同资本主义也必然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
如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发展过程中其具体的实现形式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一样,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既然共产主义社会可以划分为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更进一步讲,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会包括若干发展阶段。
邓小平同志正是在科学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刻内涵、深刻反思我国改革开放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他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14],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中的初级阶段[15],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