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教案 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教案   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1.谁的得分高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2.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掌握连加的竖式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仔细、耐心的良好习惯,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连加的算理。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提取表格中的数学信息,探究并掌握连加的竖式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小朋友套圈游戏这个情境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哪位小朋友会获胜。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使学生借助原来的学习经验独立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堂上,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飞镖和标有数字的标靶。

学生准备: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淘气和笑笑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

(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得分情况统计表)师:观察套圈过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发现预设:1.淘气共套3次,成绩分别是24分、30分和41分。

2.笑笑共套3次,成绩分别是23分、44分和29分。

3.每人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

师:你们说一说谁会获胜,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的套圈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与体验师:同学们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方法也能判断出笑笑会获胜,很好!通常我们用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判断,是什么方法呢?(计算)师:要计算淘气3次套圈共得多少分,怎样列式?生回答,师板书:243041=师:像这样的三个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的计算,我们称为连加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2. 自主探究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5.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7.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比较下面两个整数的大小,写出结果。

58 和 3792 和 852. 答案:58 > 3792 > 8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比赛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随堂练习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

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比较多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或者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来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我们周围的数”的第一个知识点。

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讲一个篮球比赛的故事,故事中两个球队在比赛,我们需要比较两个球队的得分,看看哪个球队的得分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示一些例题,如:35比26,47比38等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可以从十位开始比较,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试着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一些数对,如:35比26,47比38等等,然后让学生上台来,用粉笔在数对下面写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5. 作业设计: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是否能够用符号表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作为背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北师大版教案:1.1 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章《数的运算》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两幅篮球比赛的图片,一幅是甲队的得分,另一幅是乙队的得分。

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得分吗?得分是怎么计算的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得出得分的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小明有20个苹果,小红给了他10个苹果,小华又给了他8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然后,我讲解连加的运算方法,即将每个数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比如:“小明有15个橘子,他吃掉了8个,又得到了7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橘子?”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连加运算方法。

5. 作业布置本节课的作业是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包括一些连加运算的题目,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的得分高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连加运算题目。

2. 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10个篮球,他卖掉了4个,又买回来了3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篮球?答案:小明还剩下9个篮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1)-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1)-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1)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谁的得分高(1)》。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然后,我会讲解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步骤。

比如,对于题目2+3,我会先让学生思考,2和3合在一起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得到答案5。

在讲解完加法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比如让他们计算3+4,4+5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巩固对加法的理解。

在讲解完减法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比如让他们计算94,72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巩固对减法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板书,比如将加法和减法的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过程。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比如,让他们计算5+6,78等。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教学的效果,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练习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今天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教学难点的理解和处理是关键。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

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整数加减法,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计算的准确性都需要通过细致的教学来逐步建立。

因此,我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兴趣和理解概念的重要环节。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一节,主题是“谁的得分高”。

我们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得分来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比较两个不同的得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分板、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得分板、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邀请几名学生来玩一个得分游戏,他们需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得分高的含义。

2. 新课导入:介绍大数和小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得分。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3个苹果和4个苹果,学生可以发现4个苹果比3个苹果多,所以4个苹果的得分高于3个苹果。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班级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哪个班级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题目,让他们自己比较得分的高低。

例如,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一组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比较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班级的得分情况,让学生计算哪个学生的得分最高,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大数和小数的概念2. 得分高的含义3. 比较得分的高低的方法七、作业设计答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哪个得分更高,并给出原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谁的得分高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谁的得分高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一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方法,初步培养估算意识,并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理解将两个竖式连写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1)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

(2)指名汇报。

生1: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生2:笑笑第一次得23分,第二次得44分,第三次得29分。

2估一估。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下淘气和笑笑谁获胜了,并与小组内同学交流各自的方法。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只要学生表达合理都给予表扬。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出现与书上一致的方法时,适时出示;没有的就由教师引出淘气和笑笑是这样估计的,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的估计方法)(3)小结。

小朋友们说得都有道理,到底谁估计得对呢?让我们一起算出他们的得分来验证吧! 3算一算。

(1)抛出问题:淘气共得了多少分?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2)列出算式。

淘气:243041笑笑:234429引导学生观察算式,问: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三个数连加)教师及时在“谁的得分高”后面板书知识课题:连加。

(3)尝试计算。

我们先来算算淘气的得分,请你们先独立计算,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4)汇报交流。

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前板演。

预设:方法一202140=90(分) 41=5(分) 905=95(分) 方法二2430=54(分) 5441=95(分) 方法三 方法四方法四是新出现的算式,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可以用课件出示笑笑的算法。

学生组内交 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师生纠错。

学生尝试归纳总结。

重点让学生说说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3题。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生活常识,但对除法和平均分的概念可能会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使用除法求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会使用除法求平均分。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故事情节,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实物道具,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运动员参加比赛,他的得分是所有参赛者平均分的三倍,让学生思考这个运动员的得分是多少。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篮子水果,让学生将其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除法求平均分。

例如,让学生将一篮子水果平均分给几个朋友,并计算出每个人分到多少水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1.1谁的得分高1、教学目标掌握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估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3、重点难点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估算,并解决估算的过程。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谁的得分高一、谈话引入(3分)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你知道的套圈游戏是怎样进行的?今天,淘气和笑笑也参加了好玩的套圈游戏,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呢?二、师生活动设计(25分)1.指导探究(1)出示淘气和笑笑套圈情况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淘气用蓝色圈,笑笑用黄色圈。

小动物下面有不同的数字。

离得越远分数越高,离得越近分数越低。

他们分别套了三次……师:老师把淘气和笑笑三次套圈的成绩整理成表格,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得分情况出示表格第二次第三次淘气24 30 41笑笑23 44 29(2)分数记录下来以后呀,淘气和笑笑产生了一点矛盾,是什么呢?淘气认为自己的三次成绩有两次是比笑笑高的,自己肯定是获胜的但是笑笑不这样认为,他们谁说的对呢?(学生讨论,结合表格进行比较)师:如果是按照三局两胜的游戏规则,那么淘气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机灵狗说过的话:“每人套三次,总分高的获胜!”(出示机灵狗的话)也就是说,三次得分相加,谁的分数更大,谁才是胜利者。

(3)那我们就来算一算淘气和笑笑分别得了多少分?三次比赛结束时,淘气共得了多少分?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列式:24+30+41=同桌两人讨论:你是怎么算的?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得出算法:1、先算十位20+30+40=90 再算个位4+1=5 最后合在一起90+5=95分2、用竖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注意书写格式,数位对齐(4)你学会怎样列竖式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笑笑的得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要内容涉及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理解“多”和“少”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收集并整理数据,比较得分的高低。
2.运用符号“>”和“<”表示比较的结果,理解其含义。
3.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比较两个学生的得分,判断谁的得分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较得分高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但部分学生在计算得分时仍然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增加一些基础运算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谁的得分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玩游戏时,是否遇到过比分数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得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较得分高低的基本概念。比较得分高低是指通过观察和计算,判断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比赛、考试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平均分的初步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求一个数的平均分。

2.培养学生平均分的初步技能,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求一个数的平均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如何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卡片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包括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运动会的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运动员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运动员的得分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运动员,通过实际的操作,计算出每个运动员的平均分,并比较哪个运动员的平均分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如:哪个运动员的得分高?为什么?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如:如果有一组运动员的得分不一样,怎样才能求出他们的平均分?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以及能够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2. 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3. 学会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2. 学生能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 学生能够计算两个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篮球,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篮球分成两半,每一半是这个篮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一半,就是二分之一。

”2. 教师再问:“那么,如果把这个篮球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这个篮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四份,就是四分之一。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得分8分,小红得分12分,谁得分高?”学生回答:“小红得分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的?”学生回答:“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三、随堂练习(10分钟)题目:$$\frac{3}{4}$$ 和 $$\frac{5}{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数的加减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得了$$\frac{3}{4}$$的分数,小红得了$$\frac{5}{6}$$的分数,他们两个一共得了多少分?”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法进行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谁的得分高",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出来。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通过对分数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 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2. 分数卡片;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和小华比赛跳绳,小明跳了30下,小华跳了40下,谁的得分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我通过PPT课件,展示分数卡片的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用符号表示出来,例如:"30 < 40",表示小明跳的下数少于小华。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红的分数是80分,小蓝的分数是90分,谁的得分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和符号表示。

例如:30 < 40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1. 小明有20个苹果,小华有30个苹果,谁的苹果多?答案:小华的苹果多。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1 谁的得分高 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1 谁的得分高 教案

一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境导入1.学校开展的“快乐大比拼”活动刚刚结束,大家想知道咱们班的成绩怎么样吗?(出示统计表)这是咱们二年级跳绳活动的比赛成绩。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二(1)班34下18下52下二(2)班35下19下46下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说一说哪个班跳的下数多,以及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观察表格时,引导学生既可以横向观察,也可以纵向观察。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3.同学们,你们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

虽然二(2)班的确有两次都比二(1)班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二(2)班肯定获胜。

因为二(2)班总分不一定比二(1)班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得有道理。

像笑笑说的那样,二(2)班前两次共多出2分,而二(1)班最后一次多出了6分,当然总成绩是二(1)班的高,所以应该二(1)班获胜。

二、新知探究1.解决估算不准。

师: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请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明确知道要判断说得是否正确,可以算一算两个班分别跳了多少下,再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汇报。

2.计算谁多。

(1)师:求“二(1)班一共跳了多少下”,该怎样列式?学生说,教师列式:34+18+52=师:用口算怎样算?生说,师板书:30+10+50=904+8+2=1490+14=104(2)师:求“二(2)班一共跳了多少下”,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5+19+46=师:这道题用口算怎样算?生说,师板书:30+10+40=80 5+9+6=20210+202100(3)师:除了用口算还可以怎样算?生回答,师接着说:请拿出自己的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我们将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学习如何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每组的总分,并比较得分的高低。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两组数据的得分,并比较高低。

3. 学生能够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比较两组数据的得分高低。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个有趣的体育比赛情景来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比如,我会模拟一场篮球比赛,让学生看到两支队伍的得分情况。

2. 讲解与示范:我会通过课件和计分板,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加法和减法来计算两支队伍的得分。

我会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我的示范一起做。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减法来计算得分。

每个小组将会得到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得分情况,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在学生理解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将会覆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比较得分高低的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计算得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比如,我会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计算每组的得分,并比较哪一组的得分更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如何比较得分的高低。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我将会提供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的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了解“高”这个概念;•学生会比较大小,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掌握“得分高”这个概念,进一步了解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知识点分析在生活中,“高”这个词经常被使用。

但在数学中,“高”也是数学概念中常用的一个词语,如“得分高”、“身高高”等等。

主要是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使用“高”这个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得分高”这个概念,进一步了解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室内摆放好相应的学习教具,如比较大小的卡片。

Step 1 导入新课做一组小测试,询问学生有多少人的考试成绩高、身高高等等。

引出“高”的概念。

Step 2 引入新知老师用卡片上的两个数字,告诉学生如何判断哪个数字更高。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说出标准后,教师带领同学们大声说出答案。

学生需要注重不同标准下“高”的表达。

Step 3 课堂练习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习到的知识,判断学生的算数小测验得分高低,让学生通过比较正确得分高的学生和错误得分高的学生的小测验上的数字,进一步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Step 4 总结让学生概括掌握“高”的不同含义,总结判断大小的具体方法,拓展“高”这个数学概念。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和掌握“高”的概念,为日后更加复杂的比较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应耐心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还应进一步拓展概念,让学生理解更多以“高”为关键点的数学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案

1.1 谁的得分高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有20以内的连加和100以内的加法运算的基础,所以正确计算出100以内三个两位数连加的和并没有多大难度。

受课题的影响,学生很容易直接连加求和解决问题,而缺乏深入视察情境图的耐心和提出问题并寻找多种方法策略解决问题深度思考。

3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况,看谁的得分高。

(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有序视察图意,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3、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视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4、师:说一说,谁会赢?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活动2【讲授】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产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将物品按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2.能够用 <、=、> 号来表示两个数(物品)的大小关系。

3.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使用<、=、>进行数学运算。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使用<、=、>进行数学运算。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数量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会用<、=、>进行数学运算。

2.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意思进行数量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一些相同的纸张让学生估计数量,比较两个同种物品的数量,采用手指、眼睛等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

•导入符号 <、=、>,让学生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以及使用 <、=、> 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新知识•教师以“谁的得分高”为主题,通过学生们比较成绩的活动,引出 <、=、> 的使用方法。

同时,展示各种成绩单,让学生们猜测各自的成绩,并尝试使用 <、=、> 号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使用 <、=、> 号表示两个数(物品)的大小关系。

•老师用小数点表示小数,让学生听写 0.5、1.25、2.75,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和整数的大小关系,并使用 <、=、> 号进行比较。

3. 练习•学生们进行相互比较,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逐一进行纠正与解答。

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的练习。

4. 课堂检测•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抽查学生成果。

出现比较不理解、认知不足现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解答及纠正。

五、教学方法1.观察练习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辨认能力,从而巩固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教师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交流和理解。

3.听写法:教师通过规定时间限制,让学生磨练数量的聚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大小的辨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与减
1.连加——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方法,并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在生动熟悉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比较。

1.淘气和笑笑正在进行套圈比赛,请大家来当裁判。

2.游戏的规则是每人只能套三次,每次套不同的动物,谁的得分会高呢?(板书:谁的得分高)
3.课件:笑笑和淘气玩套圈游戏的画面。

画面后接着出示情况统计表。

4.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看一看淘气和笑笑每一次的分数吧。

你能读懂吗?
学生观察表格,横着看,竖着看,再交流。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
5.看看统计表里的数据,谁赢了,你是怎样想的?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淘气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淘气赢。

(2)我是这样比的:23比24少1,29比30少1,44比41多3,笑笑赢。

师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判断方法,但判断时,一定要是认真读题,再想办法。

二.验证、探索算法
1.你们能根据这些数据判断,非常好。

但是想得的对不对?还需要算一算来验证你的想法。

2.那谁能帮助笑笑和淘气列算式呢?
板书:24+30+41= 23+44+29=
(1)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有三个数相加、有两个加号)
(2)揭示课题——连加的计算。

3.计算笑笑的成绩。

(1)你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在小组内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准确计算时,竖式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方法。

你们现在愿意用竖式来尝试一下吗?
(3)说一说:同组交流,学生互评。

预设:
(4)竖式计算时,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5)选择算法。

这么多种算法,你喜欢用哪一种?为什么?
(6)小结: 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都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满十,哪一位就向前一位进一。

4.计算淘气的成绩。

你愿意用你喜欢的竖式方法来帮助淘气算一算共得多少分吗?
独立竖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5.比较淘气和笑笑的输赢。

小结:大家刚才通过准确计算验证了是淘气赢了。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基础练习
(1)小丽看到淘气、笑笑和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她也来参加了,她前两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动物?
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

(2)小丽第一次如果是29分,第二次应是多少分?
(3)投飞镖比赛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与同伴交流。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2.提高练习
(1)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算一算
问:15+26+44这道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个位可以先算4+6=10,再算10+5=15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3.拓展练习
你们看谁又向冠军挑战了?(出示课件)
如果小明想战胜淘气,他第二次和第三次可能套到哪两种动物呢?
应该从哪入手呢?
为什么要先想总分呢?
四.总结归纳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
“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议一议:在计算连加的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五.实践活动(二选一)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给学生不同颜色积分卡。

背面有20到听算题,家长读题学生写得数,看看谁对的多。

背面写出3---4道连加但计算的得数有错误,让学生找找看,错在哪里,请标出来并告诉家长。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连加
淘气得了多少分?
24+30+4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