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制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八年级鲁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鲁科版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ba788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4.png)
八年级鲁科版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八年级鲁科版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1.1 位移位移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数量。
我们通常用∆x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公式为∆x=x2-x1。
1.2 速度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量。
我们通常用v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公式为v=∆x/∆t。
1.3 加速度加速度指的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数量,反映运动的变化率。
我们通常用a来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公式为a=∆v/∆t。
2.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的是没有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的是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相等而反向的作用力。
3. 声学声学是一门研究声波的学科,包括声源、声传播和声接收三个方面。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3.1 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时会将振动传递给周围的介质形成的。
3.2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递,介质的振动可以是纵波或横波,具体的传播方式取决于介质的特征。
3.3 声波的接收声波可以被听觉系统接收,一般需要经过声音引导器或接收器将机械能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进一步处理。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效应的学科,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4.1 反射反射是光线遇到反射面时按照特定规律反弹回去的过程,通常用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描述。
4.2 折射折射是光线遇到介质界面时由于介质密度改变而发生的方向偏移,通常用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描述。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aba052fad6195f312ba6a9.png)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一运动的描述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只用v=s计算平均速度t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惊醒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2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是刻度尺,更精确的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工具是秒表4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被消灭。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 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三噪声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控制四声的利用见课本了解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及基本性质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提纲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8b579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3.png)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提纲物理是初二新加的课程,有的同学学物理很难,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学会做复习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提纲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四年制鲁教出版八学年物理知识要点
![四年制鲁教出版八学年物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8f7a5bbb4cf7ec4bfed059.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像和虚像:6.光的折射:(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b6440b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2.png)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一、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00000um=1000000000nm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1/299798458秒内所经过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有4个注意: 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放正。
观察时视线不能歪斜,正对刻度尺。
读书时,先读出准确数字,再在分度值后边加上估计数字,来表示物体长度。
读书之后,一定要写上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1967年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修改了对秒的定义,将铯-133的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1s。
计时工具: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最早的是日晷。
沙漏等误差:测量时,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前总会存在差异。
三、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一章物体的运动一、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3、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一、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v=s/t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或m*s-1千米每小时km/hkm*h-1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鲁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科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7c11a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6.png)
八年级物理鲁科版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八年级阶段,学生将开始接触许多物理知识。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鲁科版的主要知识点:1. 物理学科和研究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关于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现象,并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些现象。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与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等相互关联。
2.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加速度、时间等量的学科。
在运动学中,最基本的量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利用这些量,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计算它们的运动参数。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学科。
运用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可以解释物体为何会运动,以及如何改变其速度和方向。
4. 能量和功能量是指物体所拥有的能够产生运动或变化的资源,而功是指将能量转化为物体运动的行为。
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通过了解能量和功的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本质。
5. 机械波和电磁波波是指以能量传递为主要特征的物理现象。
机械波是指通过物质媒介传递的波,而电磁波是指无需物质媒介即可传递的波。
掌握波的基本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
6. 电学和电磁现象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势和电场等的学科。
电磁现象包括电流、磁力和感应等。
掌握电学和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电机和发电机等现象。
7. 热学热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为热和温度变化的学科。
了解热力学基础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工业生产中的热力学过程。
总的来说,八年级物理鲁科版的知识点十分广泛,包括物理学科和研究方法、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和功、机械波和电磁波、电学和电磁现象以及热学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
【精选】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物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c5c92da32d7375a41780fa.png)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概要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第七章力第八章力与运动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液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第十二章机械能第七章力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变化。
(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八年级鲁教版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八年级鲁教版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7712b6be23482fb5da4c99.png)
八年级鲁教版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八年级鲁教版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分享了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有帮助。
知识点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在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4.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它受到的阻力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B.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手推门,手距离门轴近时比距离门轴远时省力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de6044fdd36a32d737581cd.png)
专题三:知识点汇总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表示,公式为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体沿着_______且快慢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我们常用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靠_________传播,一切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声音在______、_______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m/s,合________km/h.5.声音的三个特性为:_____:指的是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频率越快,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同物体,____不同. 6.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它的单位是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____________叫次声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_______.7.声的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声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物理学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我们利用_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符合为_______.0分贝是_____________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9.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_________传播的。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83bf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7.png)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本文对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总结。
总结的内容涵盖了以下方面:
力与运动
- 力的引入:力的概念、力的计算方法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规律
热与能
- 热的传递:传热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及其特点-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原理、热量的传递与计量
- 物质的状态变化:升华、凝华、熔化、凝固的概念与过程
-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反射角与法线的关系
- 光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规律
电的现象与电路
- 静电现象:带电体、电荷的性质与特点
-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与计算、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定义与计算、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
- 电能与电功率: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与应用
声的传播与声音的特征
- 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
-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与特点
- 声音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特点、共鸣现象的产生与应用
以上是对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和课堂讲解。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5761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f.png)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万物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各种现象。
以下是鲁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的重点知识要点。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改变方向或形状。
3.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4.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要么不变,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要么以加速度运动。
对于力的作用,可以总结为:“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力平衡;物体受到合力作用,将以合力方向加速运动”。
二、能量与机械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或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能力或储备。
2. 功的概念:力在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功表示能量的转移。
3.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有关。
4.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物体间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5.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通常用瓦特(W)作为单位。
三、电学知识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定向流动的物理现象,用安培(A)作为单位;电压是电场的电势差,用伏特(V)作为单位。
2.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3. 串联与并联:在电路中,电阻或电流源可以串联或并联,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电流相同;并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电压相同。
4.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通常用瓦特(W)作为单位。
四、光学知识1.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每秒约30万公里,通过介质时传播速度会减慢。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光线从界面上弹回的现象;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的改变。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756ce9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c.png)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力与压强1. 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物体状态改变或形状改变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表示为重力公式 F = mg,其中 F 为重力大小,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3. 压强:压强表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P =F/A,其中 P 为压强,F 为作用力,A 为作用力所作用的面积。
二、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不受空气、真空或透明介质的影响。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发生反射,按照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4. 成像原理: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经过凹透镜会发散,透镜成像的公式为 1/f = 1/v + 1/u,其中 f 为透镜焦距,v 为像距,u 为物距。
三、电流电路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符号为 I,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大小,单位为欧姆(Ω)。
3. Ohm定律:Ohm定律表示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和电压之间成线性关系,公式为 I = U/R,其中 I 为电流,U 为电压,R 为电阻。
4. 并联与串联:电路中的元器件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叠加;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叠加。
四、热与温度1. 温度: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个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 热传递方式: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 功率与效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化效果,公式为 P =W/t,其中P 为功率,W 为能量,t 为时间;效率表示能量转化的效果,公式为η = 有用能量/总能量。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07b7a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5.png)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把不会的标注下来,预习功课,是学好每一科目的最好的保障。
此外,课后还要做好复习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光学知识点1、基本概念光源发光的物体。
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速度。
恒为C=3×108m/s。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
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
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
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0c657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9.png)
鲁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作为初中生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鲁教版初中物理课程包含了许多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一、力与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常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表示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等于物体2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但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指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图示法求解。
分力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有助于解决斜面上的物体受力问题。
4. 动能与功率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2。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公式为P=W/t。
二、力学1.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公式为v=s/t。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为a=(v-u)/t。
2. 摩擦力与重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公式为F=mg。
3. 斜面运动与滑动摩擦力斜面运动是指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情况。
滑动摩擦力是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4. 弹簧力与胡克定律弹簧力是弹性体受到形变时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力与弹性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三、光学1. 反射与折射反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遇到边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折射是光线经过介质界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发散,会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处。
凹透镜使光线会被透镜分散。
3. 光的衍射与干涉光的衍射是光线在通过一个孔径、缝隙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4. 光的颜色与光的吸收与反射光的颜色是由于光的频率和波长不同而产生的。
鲁教版-初中8上8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副本
![鲁教版-初中8上8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cd12834276c66137ef06192b.png)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6915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5.png)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问提纲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初二的你会接触到一门新学科——物理,谨慎的你确定想好好了解这个新挚友,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问提纲,盼望能够帮助大家,欢送阅读!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问提纲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限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限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限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局部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局部组成。
能够转动的局部叫转子;固定不动的局部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变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接着转动下去。
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
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变更电流的方向。
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洁、限制便利、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
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
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牛顿第必需律1、伽利略斜面试验:⑴三次试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起先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一样。
⑴试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⑴伽利略的推论是:在志向状况下,假如外表确定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恒久运动下去。
⑴伽科略斜面试验的卓越之处不是试验本身,而是试验所运用的独特方法在试验的根底上,进展志向化推理。
(也称作志向化试验)它标记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必需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探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必需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7dce2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9.png)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质的本质、属性、结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会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和运动、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以及电的基本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形状改变或产生变形的原因。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类型。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的接触而产生的,例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不需要物体接触即可产生的,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2.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运动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和方向;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
根据运动的加速度,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种类型。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也称力的定义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第三定律,也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几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过程。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二、光的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遇到表面时,可能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经过界面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 光的色散和光的合成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折射角度不同而发生分散的现象;光的合成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适当的方式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3.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光在真空中以及同种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00,000 km/s,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八年级鲁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鲁教版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36b2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5.png)
八年级鲁教版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以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八年级是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以下是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它的性质不同于其他物质。
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常见的物质性质包括:1.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2. 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3. 热导率:物质导热的能力。
4. 电导率:物质导电的能力。
5. 透明度:光线穿过物体的能力。
二、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速度或形状的物理量。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力有:1. 引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力。
2.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弹力作用于物体的能力。
3. 摩擦力:物体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
4. 风力:大气运动所产生的力。
5. 电磁力:物体间由于电荷作用而产生的力。
三、功和能量力产生的功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是八年级物理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1.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的运动或形变所做的功。
其公式为:功= 力 ×距离 ×cosθ,单位为焦耳(J)。
2. 能量:物体由于位置和状态而具有的能力。
常见能量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等。
四、运动与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力学知识点包括:1. 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2.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匀定速度状态,力的合力为0。
4.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单位制在物理学中,正确使用各种物理量和单位制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单位制:1. 长度:米(m)、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e6dfd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4.png)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知识点分为四个模块,包含基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模块的知识点。
一、基本力学
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5. 动量定理
6. 功:功的大小和功的正负
7. 功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二、热学
1. 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2. 热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 牛顿冷却定律
4. 热的扩散和热的膨胀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平面镜反射定律和焦点定律
2. 光的折射:折射率、斯涅尔定律和全反射
3.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
4. 球面镜成像:物距、像距和放大率
5. 透镜成像:物距、像距和放大率
四、电学
1. 电流和电路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3. 电功率和电能
4. 简单电路的计算
5. 串联和并联电路
6.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的原理
7.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以上便是八年级物理鲁教版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帮助。
八年级上册鲁教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鲁教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b48c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9.png)
八年级上册鲁教物理知识点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册鲁教物理知识点。
在本册中,我们将学习到各种有趣的物理知识,如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详细介绍。
1. 速度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当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增加,它的速度就会增加。
速度的公式为:速度=运动的距离/运动的时间。
2.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m/s²)。
当物体速度在相同时间内增加的越多,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加速度的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值/时间。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部力的影响。
4.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惯性。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当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它的动量就越大。
动量的公式为:动量=质量×速度。
5. 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时产生的能量。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当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
同时,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也决定着它的势能。
6. 功功是力量在运动中所做的功。
功的单位是焦耳(J)。
当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力的功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减小。
功的公式为:功=力×路程×cosθ。
7.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
从物体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数据分析入手,揭示物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及其物理本质。
在学习物理时,重要的是掌握物体运动的各种规律,学会应用相应的公式和方法计算和分析。
总结: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八年级上册鲁教物理的知识点,包括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动量、能量、功以及动力学等内容。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大家对八年级上册鲁教物理的知识点已有一定的了解。
愿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发现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透镜1.凸透镜、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单位:千克(kg)。
还有克(g)、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是:1t=103kg 1g=10-3 kg 1mg=10-6 kg(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天平(托盘天平):(1)清楚天平的用途、构造。
(2)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②取用砝码用镊子;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④测量液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4.密度:(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ρ=m V。
(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换算关系:1 g/cm3= 1.0×103kg/m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1.0×103kg/m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 t。
(4)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6.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7.力:(1)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牛(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9.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10.二力平衡:(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1.弹力:常用字母F 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其中g=10N/kg。
3.(滑动)摩擦力:用字母F f表示。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①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②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两种摩擦的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L1):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L2):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3)滑轮组:①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公式:F=G n。
②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动力移动距离L和重物升高距离h的关系为:L=nh。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1.压强:用字母p表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压力的接触面积。
(2)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压强的公式p=F S。
(5)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
(6)增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2.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
3.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测出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这段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的数值。
由此制成水银气压计。
(2)大气压与高度的定性关系: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Pa(3)标准大气压:105Pa 。
(4)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放置的玻璃管中水银柱压强: 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 ,大气压为p 0,水银柱压强为p 柱,则:甲:p =p 0-p 柱; 乙:p =p 0+p 柱; 丙:p =p 0。
4.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浮力:用字母F 浮表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测量:F 浮=G ―F 。
(4)阿基米德原理: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②公式:F 浮=G 排=ρ液gV 排。
③适应范围: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F 浮>G ,物体上浮; ②F 浮<G ,物体下沉;③F 浮 = G ,物体悬浮或漂浮。
(6)浮力的应用: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空心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