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笔记_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聚落的含义和分类
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化
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
▲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
▲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
▲9.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10.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照性质与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表现
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还有防御作用。
地形类型:
P89图4-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便于(大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使聚落(的位置选择比较自由,)规模较大,形态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聚落密度较大;宜发展成城市。
P89图4-3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便于小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但规模较小不易扩大,形态多呈点状或带状;人口较少,相对分散,密度较小。。。。。。地形阻隔不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高原:热带高原的墨西哥城、巴伐利亚(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温带高原(、古城;<高寒区的河谷气温较高>)
盆地: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的关系
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中学地理复习图册060-061.JPG
从图文资料中可知,古城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选择在云贵高原地势平坦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顺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
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纳西族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
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
(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得以保持的自然条件是:周边山高谷深,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当地水热条件好,生物资源丰富。)
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在盆地边缘的绿洲----表示景观,不表示地形类型)。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对城镇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4.除地形之外,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例如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
(2)综合因素分析法。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力求全面彻底。分析时一般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图所示:
直接 影响 聚落 分布位置 规模 类型 形态 密度
发展 地形 直接或间接 耕地、农业、交通、矿产、商贸、宗教、旅游、政策、省会 直接或间接
聚落区位分析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列表比较识记法
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南方丘
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陵山区
2010 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屋顶坡度较小:地处陆,降水少。不设北窗、墙体厚:冬季严寒且漫
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以防风、保温。南面窗户较大:
以便采光和冬季接受更多,提高屋温度。
根据古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地形平坦;草原辽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
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镇分布、资源、交通、工农业生产水平、科
学技术等。
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对交通建设限制少(但在水网密集区比水网稀疏区需造桥梁多,工程造价升高,如南方与北方),工程造价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物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交通需求量大;方式多样,线路密集,呈网状分布。
选线时要注意少占耕地、避开沼泽,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丘陵、山地:聚落较分散稀疏,交通需求量小;由于地形崎岖/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避开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带,如断层、地震带、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貌区,高寒冻土区,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避开陡坡,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线路曲折,在山坡呈“之”字形(沿等高线修建盘山公路),工程造价高;(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沿谷地/沿山麓、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沿等高线,地形较平缓,工程造价低。。。。。。
在进行交通线路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可总结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