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
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2、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一单位收入变动带来的消费变动量。
3、总供求模型:描述宏观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问题,表述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求数量(消费:总支出;供给:总收入/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综述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标签:消费者行为消费函数理论一、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自凯恩斯1936年首先提出消费函数概念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收入决定消费这一基础命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消费函数假说和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假定入手,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并揭示了了消费所存在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的规律。
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自身收入的影响,还要受到他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是有“示范效应”(Demonstraion Effect)的。
基于这样的假定:与绝对消费水平相比,人们更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
同时,杜森贝利把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认为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受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因此,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变化。
这种由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导致的现象被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
3.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是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摘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将发挥关键作用:从理论、宏观来看,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决定了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中观来看,我国消费市场质效显著提升,可以从消费终端、生产供给、物流仓储、政策制度、金融支持的消费循环体系得到体现;从微观来看,消费主体行为呈现新趋势、新特征。
为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软”“硬”兼施,强化公共消费、新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精准做好“保居民就业”,夯实“能消费”“敢消费”的民生基础;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精准发挥公共消费的带动作用;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推动海外消费回流;强化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杠杆效应;加强监管,处理好消费金融发展和坚守风险底线的关系。
关键词:“双循环”;居民消费;消费金融一、消费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消费是内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1.经济发展模式正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型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从过去的投资驱动型转为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型,这一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
未来,我国新基建加快落地、老基建更新换代、城镇化持续推进,不仅将带来较大的投资需求,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还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居民生活。
第二,消费拉动型发展模式对于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都意义重大。
一方面,提高消费需首先从提高居民收入入手,这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有效避免投资拉动型经济带来的诸多后遗症。
另一方面,需求能够对生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消费拉动型经济将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引导供给端主动升级。
此外,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将有效带动教育、医疗等各民生领域持续升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消费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
可用公式表示为:=∆∆/MPC C Y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
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
可用公式表示为:=APC C Y/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
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C a bYa>,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01<<,为边际消费倾向。
如图8-1所示。
b图8-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在图8-1中,45°线表示所有的收入都被用于消费支出,因此,其斜率等于1。
第五讲消费和储蓄分析
两期中消费变动的函数
ΔC=λΔC1+(1-λ)ΔC2 C 0.486 Y d 美国数据 d C 0.51 Y 中国数据 =λcΔYD+(1-λ)ε 回归分析结果为,λ=0.486。也就是说,有 几乎一半的消费变动是符合凯恩斯的传统消 费理论的。对此的解释有: 过渡敏感性:人们对可以确定的收入变动反 映过于强烈,使当期消费相应增加; 过渡平稳性:人们对意外收入变动持谨慎态 度,在消费支出上只有微小变动。
t 1 T 1 Ct ( A0 Yt ) T t 1
17
如果不考虑初始财富,上式右端为
1 T 1 1 Yt , 其中 , T t 1 T NL WL Ct YL NL
Y WL YL
t 1 t
T
这说明消费者在各期消费中平均分配一生 中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是满足效用最大 化假定的。
美国数据
3
当期消费支出与当期收入之间关系相当薄弱
美国:1959-2000
4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6 1981 1976 1971 1966 1963 1958 1953
25
8
简化的模型
设单个消费者的年平均收入为YL,工作年 限为WL,经济独立的生命年限为NL,则他 的年平均消费支出为:
9
长期、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的比较
如果某一年增加的收入为ΔY, 需要将其分 摊到NL的年份中去,ΔYL=ΔY/NL.当年消费 增量为ΔC=ΔYL=ΔY/NL。 上式中的1/NL就是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即 MPCL=WL/NL, MPCS=1/NL 因此,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是短期边际消费倾 向的WL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几乎为0。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部分)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减税使得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相应的增加。
其他的消费理论认为如果减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较小的。
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
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4、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与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做太大变化?为什么?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做太大变化,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固定的。
依照人们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很难。
因此从短期来看,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增加,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则很有限。
5、假设你和你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
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他的消费水平?为什么?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 ,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Y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_真题-无答案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总分102.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生命周期假说2. 永久收入假说3. 随机游走4. 托宾的q理论5. 现金流量6. 跨期消费预算约束7. 企业固定投资8. 资本存量9. 永久性收入10. 李嘉图等价11. 存货投资12. 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13. 广义货币14. 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15. 有效市场假说16. 加速模型17. 货币需求函数18. 鲍莫尔—托宾模型二、简答题1. 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解决有关消费行为看来似乎有矛盾的证据的?2. 用费雪的消费模型分析第二期收入的增加。
比较消费者面临有约束力的预算约束的情况和没有约束力的预算约束的情况。
3. 为什么说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4. 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
5. 假定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期,下列事件的发生将会如何影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1)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忽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人;(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产业,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情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0岁。
6. 用新古典投资模型解释下列每一种情况对资本租赁价格、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净投资的影响:(1)政府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提高实际利率;(2)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固定资产;(3)大量国外劳动力涌入国内的劳动力供给。
(4)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储备。
产品未完成时,在进入最后一道程序前作为半成品存在。
根据新古典投资模型,在均衡状态下,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R/P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单位资本的成本等于PK(r+δ)。
企业净投资等于资本边际产量减去资本成本。
7. 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8. 试分析投资函数如何在厂商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中反映出来。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消费理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消费理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permanent income theory of consumption)答: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又称“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性收入,即那些偶然性的、未预期到的临时性收入;另一部分是持久性收入,指消费者在较长时期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水平。
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把消费和长期的持久收入联系起来。
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
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够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
暂时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才能影响消费水平。
因此,消费是持久收入的函数。
持久收入是消费者一生中的稳定收入,这种稳定收入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一生收入总和的某种平均数。
消费者在其生命终结之前无法准确知道其持久收入,持久收入也无法直接观测到。
因此,消费者只能根据某种方法,利用可得到的信息,对其持久收入进行估计。
弗里德曼假设消费者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
因此,持久收入假说实际上是说,消费需求是消费者对持久收入的预期的函数。
2.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of consumption)答: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R·布伦伯格(R·Brumberg)和A·安东(A·Ando)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
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W Yαβ=+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W 代表财富,参数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参数β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现期收入不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越远,权数越小。
可用下面的式子表达某消费者的持久收入:yp=φy+(1-φ) y-1式中,yp为持久收入,φ为权数,y为当前收入,y-1为持久收入。
假定φ=0.8,y=25 0 00元,y-1=20 000元,则:yp = 0.8×25 000 +(1-0.8)20 000 = 24 000(元)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比如c=β p* yp,β p为持β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仅为βp·φ,低于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βp。
当前收入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低的原因是,在短期内,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多,消费者却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会一直持续下去,故而不会立即增加消费;相反,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消费者也不能断定收入会持续减少,故消费者也不会马上减少消费。
当然,如果消费者能够判定收入的增多或减少的变动是持久的,其消费最终就会调整到与变化后的收入相对应的水平上。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事业很有前途,这项事业将来会有更大发展,今后他会挣到更多的钱,他就会在当前不多的暂时收入之外借债消费。
又如,经济繁荣时期,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由于不能断定今后的收入会持续增长,故居民基本上按照持久收入来消费,消费不会增加太多,所以,经济繁荣时期的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
反之,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不会减少太多的消费,此时消费倾向是高的,高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
以上所述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
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析的侧重点不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主要从消费者个人对自己收入的预测方面来分析消费,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包括工作收入与储蓄在内的财富对消费的影响。
持久收入假说
1、消 费 理 论
本章主要研究消费行为决策。由于居民收入减去 消费部分以后就是储蓄,所以消费决策的过程也就是 储蓄的决定过程。 之所以要首先研究消费问题,是因为:第一, 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的总产出、经济增 长、投资和就业等总量问题,但是如果这些总量不与 构成宏观经济基础的微观经济行为人的行为联系在一 起,就很难揭示问题的本质。第二,每个国家虽然由 于文化、制度、习惯等等的差异,消费和储蓄比例有 所不同,但消费总是构成总需求的一个主要部分,一 般都在65%左右。因此,研究这一部分的形成过程对 了解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棘 轮效应(ratchet effect)
相对收入假说
棘轮效应的作用图
当收入沿着长期趋势增长时,C和Y 沿着C=kY变动,APC保持不变。假 定现在的消费为C0,Y0点是历史上 的高峰收入。若经济衰退,Y降低 至Y1,C将不会沿着C=kY减少,而 是沿着短期消费曲线减少至C1; 当 经济复苏,Y提高到Y2,C迅速增加 到C2;若Y再减少到Y0,C也只会降到 C3,而不是C0。如此反复,短期消 费曲线就像棘轮一样,对消费下降
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的两大效应
⊙示范效应
★消费示范效应产生的原因
消费的“示范效应”是由于消费的外部性, 即偏好和效用在个人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 互依赖而产生的。
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的两大效应
⊙棘轮效应
★定义
人们在时间上将其消费与自己的过去消费进 行对比,消费支出只能上升,而难以在现期收入 下降时也随之下降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理论
式中:MPC=c=dC/dYd;
APC= C0/Yd +c
本式说明在线性需求曲线模型中,平均消费倾
向是递减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变的;
2 、线性储蓄曲线
S=-C0+bYd
式中:MPS=b=dS/dYd;
APS= -C0/Yd +b;
MPC+MPS=c+b=1;
APC+APS=1;
第二节 其他消费理论
一、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
1 、最早进行长期消费研究的经济学家 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46 年库兹涅茨根据美国1869年至1938年之 间的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支出的长期经 济资料,以十年为一个时期,求出了每 个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
2 、统计结果:尽管从1869年到1938年 之间美国国民收入增加了7倍多,但其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至0.89之间变 动。
3、现期消费支出取决于现期的财富状 况和一生中预期的收入状况。
3 、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如图:
当人们收入增加时,由于存在着消费的 示范作用,家庭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 入的比重较大,消费水平也较高。
而当经济衰退时,家庭收入比起高峰期 收入来说有所下降,但由于存在着消费 的棘轮效应,人们将尽可能少地削减原 有的消费水平,这使消费沿着一条斜率 比长期消费曲线斜率小的曲线缓慢下降。
3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指随着可支配收入 的提高,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 重会逐步减少。(P59倒第3行)
4 、存在着自发性消费:
自发性消费指当家庭收入为零时,为了维持 家庭成员的生存而必须支出的消费。(P59倒 第1行)
五、线性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1 、线性消费曲线
C=C0+cYd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六十消费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
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研究消费理论,就是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情况,公认的消费决定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其次是财富等其他因素。
对消费需求的基本经济学理论,自凯恩斯以来,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假说,最著名的有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ni) 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和杜森贝(J.Duesenberry) 的相对收入假说。
这些不同的假设性消费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否则不会并存, 但这些假说又都有自身的特点, 需要接受长期的实证检验。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论证,得出了近似的结论。
自1936年凯恩斯(Keynes)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IH)后,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创新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以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 为标志,消费函数研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之内进行。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霍尔(Hall,1978)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RE)因素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ing Hypothesis,RWH),标志着消费函数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莱文(Flavin,1981)发现的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坎贝尔和迪顿(Campbell and Deaton ,1989)发现的过度平滑性(Excess Smothness)、共同对霍尔假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并因此引发了大量新假说,如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s,LC)假说,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s ,PS)假说,损失厌恶(Loss Averse ,LA)假说,近似理性(Near Rationality ,NR)假说等,这是消费函数研究的第三阶段。
解答129
目前西方四大消费理论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下面我将对这四大消费理论逐一进行阐: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
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
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 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
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
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 ,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
宏观名词解释
第二章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是生产总值减去在生产该部分产品过程中所消耗掉的资本量的价值。
它更接近于计量既定时期内一国生产商品的净数量。
NI:国民收入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缴纳的间接税后,剩下作为支付要素报酬的部分。
GDP与GNP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国境”为统计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则以“国民”为统计标准。
GDP与GNP的关系: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其他的关系:NDP(国内生产净值)= GDP - 折旧NI(国民收入)= NDP - ( 间接税- 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 企业转移支付PI(个人收入)= N I-公司所得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和利息支付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PI-个人所得税=C ( 消费) +S ( 储蓄)2.名义GDP:计量在既定时期中,以该时期的价格计价的,或者有时表示为以现值美元计价的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计量不同时期中经济的物质产量变化,其方法就是对两个时期中生产的产量以同一价格或以不变美元估价。
GDP缩减指数= 名义GDP / 实际GDP※GDP缩减指数:在给定的一年中,名义GDP与该年实际GDP的比率。
是一个经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3.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
CPI =(一篮子固定商品和劳务按当期价格计算的费用÷一篮子固定商品和劳务按基期价格计算的费用)×100 PPI:如同CPI一样,生产者价格指数计量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即衡量一篮子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及部分解析一.判断答案:110110110010020211000✓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定等理论都在于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
✓在IS曲线的右上方,投资小于储蓄。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等。
✓在商品价格较高水平区域通常对应了高的需求价格弹性。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是无差异的。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同样都是主观感觉上的获得。
✓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在存在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仍然可能实现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突破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技术进步。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等。
✓货币主义主张利用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的替代性实施政策干预。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是正常利润均衡。
✓PPI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物价水平变动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般地,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为低档商品。
✓当MU为零时,TU达到最大值。
✓随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而收入效应则使劳动供给减少。
✓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下,厂商是作为市场均衡价格的接受者。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生活中劳动力正常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汇率效应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进出口。
✓奥肯定理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二.选择答案:DABBAABDBBCBB1、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是因为A、资源被平均分配给不同物品的生产;B、某种资源被更多地配置给其中一种物品的生产;C、资源有时得到充分利用,有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D、要增加一种物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对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2、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消费量减少是因为A、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C、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便宜了;D、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昂贵了。
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扩展:消费和储蓄理论
3040010200190919293949596979899003.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扩展:论消费和储蓄理论主要内容凯消费数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2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 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3 凯恩斯以后的消费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命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3.4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313.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Y d ; 消费增加要小于收入增加(0<b<1)dYb a C +=•消费与消费函数•定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主要是可支配收入)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支出总额的变动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受商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公式:C=f(Y d)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元)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元)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或超支——100-100100180-8030034040-40500500070066040900820801100980120 130******** 150********消费函数•消费与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线性表示:•C =a +bYd (a 和b 都是常数)•消费函数关系图C=a+bY dCa消费曲线O450Y d消费函数•消费与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任收入水平•:是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其公式是:APC=C/Yd例其公式是:•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MPC∆C/∆YdMPC=APC与MPC(b)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边际消费倾向为b,1>b>0,是一个常边际消费倾向为b,1 > b >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结论: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理论的局限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3.2 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两时期模型考虑现在和将来两期为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奠定基础32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3.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模型假定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收入由两部分构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
持久收入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来计算。估算持久收入的计算公式是:上式中,YPt为现期持久,现期的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和两个时期收入变动的一定比率,或者说等于现期收入和前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加权数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这种预期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修改,称为适应性预期。如果人们认为,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长,就大,反之,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短,就小。
根据持久收入的估算公式,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写为:
弗里德曼认为,持久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而且还包括财产收入,因此,持久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财产,这一点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相同。
把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从而把收入变动分为持久性收入变动和暂时性收入变动是持久收函数理论假说的贡献。这一区别既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的波动,又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这一理论认为,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暂时性收入变动通过对持久性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影响消费,所以短期中暂时性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消费波动。
2.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可以过去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变动来计算出持久收入。
3.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持久收入的消费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这一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六十消费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
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研究消费理论,就是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情况,公认的消费决定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其次是财富等其他因素。
对消费需求的基本经济学理论,自凯恩斯以来,有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假说,最著名的有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ni) 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和杜森贝(J.Duesenberry) 的相对收入假说。
这些不同的假设性消费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否则不会并存, 但这些假说又都有自身的特点, 需要接受长期的实证检验。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论证,得出了近似的结论。
自1936年凯恩斯(Keynes)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IH)后,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创新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以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 为标志,消费函数研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之内进行。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受理性预期革命的影响,霍尔(Hall,1978)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RE)因素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ing Hypothesis,RWH),标志着消费函数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莱文(Flavin,1981)发现的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坎贝尔和迪顿(Campbell and Deaton ,1989)发现的过度平滑性(Excess Smothness)、共同对霍尔假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并因此引发了大量新假说,如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s,LC)假说,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s ,PS)假说,损失厌恶(Loss Averse ,LA)假说,近似理性(Near Rationality ,NR)假说等,这是消费函数研究的第三阶段。
目前所有的前沿研究都处于这一阶段。
一、基本消费理论体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最好工具是消费函数。
研究现代消费理论一般都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开始。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首次成功地将消费与收入水平相联系,明确地将消费作为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并用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等概念来阐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一般被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其要点是: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简要回顾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的方程式是:C=C0+m×YD式中C表示消费,Co是自主消费,m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D是即期可支配收入。
公式两边同时除以YD,得到C/YD=Co/YD+m左边C/YD即为平均消费倾向。
由于自主消费Co是常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即期可支配收入YD的增加而下降。
这表明一个人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比重越低,储蓄所占比重越高;更进一步表明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也包括边际消费倾向)低。
由此可以推出,如果收入分配极端不均,收入集中于少数高收入阶层,整个社会的APC就会降低,从而抑制消费,出现消费不足和低迷。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增加之甚”。
因此有:0 < dC/dYD < 1这些简单的函数形式和分析,是所有消费模型的理论起点。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没有分析过去的积累和未来的情况,且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完全没有利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效用最大原理。
因此,在凯恩斯时代以后的数十年中,又出现了种种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1946年, Simon Kuzents 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论证了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 得MPC<APC, 补充了凯恩斯的理论。
二、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是由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一生的收入决定他的消费,长期中收入与消费的比例是稳定的。
这就是说,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收人与财产。
这种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希望一生中实现效用最大化,所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以实现一生中各年的消费基本相等。
他们一生的全部消费要等于一生中所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之和。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工作时期和退休以后两个阶段。
他们的消费规律是,在工作时收入大于消费,有储蓄,这些储蓄作为财产为退休后的消费提供资金。
在退休后收入减少,要保持以前的消费水平,消费就大于收入,有负储蓄,即使用工作时期的储蓄。
综合起来,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在有生之年将所积累的储蓄消费殆尽,并把一生的收入平均分配到各年中去,正因为每个人都按一生的收入与财产来安排消费,所以,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而且是相当稳定的。
生命周期假说的引申含义是,社会保障可以为退休人员提供慷慨的收入支持计划,从而会减少中年员工的储蓄,增加消费,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为退休存过多的钱。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
这就是说,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者不会对所有的收入变化做出相同的反应。
如果收入的变动看来是永久性的(比如被晋升到一个可以提供更可靠的更高的收入岗位上),那么人们就可能会消费所增加的大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如果收入的变动具有明显的暂时性(比如一次性奖励等),那么所增加的收入的相当大部分就会被储蓄起来。
这样收入应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性收入。
持久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三年以上,例如,固定的工资收入。
暂时性收入是—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人们希望消费是稳定的,因此,根据持久收入来安排消费,而不是根据暂时性收入来安排消费。
这些理论说明了长期中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与分析长期消费统计资料所给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所以,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在理论与经验上都是成立的。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内容:1、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2、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
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
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
可以用过去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变动来计算出持久收入。
估算持久收入的计算公式是:YPt= Yt-1 + λ.△Yt;△Yt = Yt - Yt-1;上式中,YPt为现期持久收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前期收入,λ为加权数。
该公式说明,现期的持久收入等于前期收入和两个时期收入变动的一定比率,或者说等于现期收入和前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数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这种预期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修改,称为适应性预期。
如果人们认为,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长,λ就大,反之,前期和后期收入变动的时间较短,λ就小。
3、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结论也大同小异,都明确提出消费函数必须建立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基础上,微观主体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效用,都是在新古典主义框架下将消费的即期决策推广到跨期决策,其要点是当前收入只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之一,预期和财富也是决定消费的因素。
正因此,二人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于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一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没有分歧的,都是在凯恩斯的框架下来开展研究,分歧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含义是什么。
凯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现期绝对收入水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相对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并不是关注他的绝对消费水平, 他们关注的是相对于其他人的消费水平。
杜森贝利认为,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即消费具有“示范性”或“攀附性”;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即消费又具有“不可逆性”。
根据这一理论假设,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可近似地简化为下式:Ct = b0 + b1Yt + b2Ct-1 + μt ;t=1,2,......,T其中,Ct-1为第t-1期的消费支出。
三、消费理论的新发展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消费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向前探索,对上述权威理论提出了挑战和修改完善。
霍尔(Hall,1978)根据卢卡斯的思想,将理性预期方法引入消费理论,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将消费理论从确定性条件推进到不确定性条件。
霍尔的主要结论是,消费是随机游走过程,不能根据收入的变化来预测消费的变化,即消费的变化(Ct+1—Ct)不可预见。
由此随机游走假说催生了新的消费理论。
弗来文(Flavin,1981)对随机游走假说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消费对劳动收入具有“过度敏感性”(excess sensitivity),即消费与劳动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对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解释,有流动性约束(liquidity constraints)、不确定性(uncertainty)、统计中的加总误差、短视(myopia)。
弗莱文(Flavin,1985)利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所作的定量分析发现,流动性约束是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确定性也有助于解释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
Zeldes(1989)提出运用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理论可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和“过度平滑性”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