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实录 (2)
初中化学课堂实录
初中化学课堂实录那天的化学课,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一进教室,我就听到老师大喊:“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都愣了一下,心里想着:啥准备?难道化学课要玩大的吗?老师神秘一笑,神情狡黠:“今天我们来点不一样的!”我心里一阵揣测,马上就觉得不对劲。
你知道的,化学课上,老师一说“不一样”,咱们这些小伙伴就开始有点紧张了。
结果,老师突然拿出了一个瓶子,里面装着透明液体。
“这是什么?”老师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开始卖关子了。
“猜猜看?谁要来尝一口?”全班一片哗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往后缩,心想:谁敢尝啊?“这可是水。
”老师一副坏笑的表情,接着说,“不过,水可不止是水哦,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水的秘密!”这下我们才松了口气,原来不是啥毒药,哈哈。
老师拿着水瓶,接着讲起了水的神奇性。
他说:“你们知道吗,水是大自然最常见的溶剂。
”话音刚落,整个班级就一片安静,大家都在思考这句话的意思。
然后老师不紧不慢地说:“你们看啊,盐放进水里,它会溶解;糖放进去,溶解;甚至油啊,放进去也不溶,为什么呢?”这时,几个小伙伴举手问:“老师,油放进去不溶,难道是水不喜欢油?”老师一边笑一边点点头:“对,水真的是有点挑食,它喜欢和像盐、糖这种可以和它结合的东西合得来,至于油嘛,它们两个就是八字不合。
”听到这里,大家笑了,觉得老师真的挺有意思的。
然后,老师拿出了另一瓶液体,看起来像是水,但颜色偏红。
他笑了笑,接着说:“你们能猜到这是什么吗?”这回我们全都赶紧瞪大了眼睛,心想着:这是啥新玩意儿?老师神秘一笑:“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叫做‘氯化钠溶液’,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水。
”大家好像恍然大悟,但又有些懵,心里想着:这东西不就是我们做饭加的盐水吗?怎么变得这么高大上了?老师又说:“你们有没有想过,盐水除了可以让菜好吃,还可以干什么?”我们一脸懵逼,想了半天都没猜出个所以然。
老师见状,立马就给我们解答:“盐水可以用来消毒啊!”这一下大家都觉得非常惊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字课堂实录
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黑龙江省讷河市和盛乡中心学校肇亚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对学生进行辨证看问题的教育。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广泛用途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教学法。
【教具、学具】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合金标本、体温计。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故事导入)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去南极探险,一去就杳无音信。
后来发现他们都冻死在南极。
带了那幺多燃料,为什幺还无济于事呢?原来,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路上发现,他们第一个储藏库里的煤油已不翼飞。
没有煤油就无法取暖,也无法热东西吃,好不容易克服千难万险,又找到另一个储藏库,可那儿的煤油桶同样是空的,铁桶也有裂缝,显然煤油都是由于铁桶漏了而流失的。
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其中奥妙,原来盛煤油的铁桶是锡焊的,当锡变成粉末时,煤油就顺着缝隙流出来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实录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
(播放动画。
)师:想一想片中的悲剧是怎样发生的?生 1:煤燃烧要消耗氧气,我看到那个人把门窗都关严了,我想,是不透空气,房间的氧气被消耗完了,那个人没有氧气可呼吸,死了。
生 2:可能是煤气中毒。
我听说过煤燃烧时产生煤气会使人中毒。
生 3:煤炉中的煤在燃烧,就要有氧气,同时要将生成的气体和烟尘排到室外,一定有烟道,因此煤燃消耗尽房间里的空气不太可能,所以我也认为是煤气中毒。
二、新课师:谁分析的对呢?(投影结论:煤气中毒)师: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实际上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煤燃烧产生煤气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来吗?(一生到黑板写,其他同学在本上写,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关于碳的燃烧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化学已经学过了,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
(播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师: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生到黑板写,其他同学在本上写,教师巡视。
)师:这既是氧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
)师: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碳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生(全体):可燃性。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化学方程式,从碳与氧气的量的关系上看,什么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什么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生 4:两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氧化碳,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也就是24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时生成一氧化碳,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假如氧气的质量相等,需要碳的质量是2倍的关系。
师:你分析得太透彻了,我们习惯于将碳的质量确定为一定值,此时氧气的质量是 2倍关系,氧气少则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多则生成二氧化碳。
笼统地说,是氧气不足或氧气充足。
不仅如此,在煤炉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会燃烧。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完成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解释你这样写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实录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课堂实录师:(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昨天我进入微博,看到我们的微博达人的留言,发现同学们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很感兴趣,(师出示截取的微博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同学们的困惑。
(教师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师:正如我们的微博达人“才思敏捷”所说,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关系,确切的说,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同时板书)生:倾听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这两个总和之间可能存在几种关系?生:同学们思考后,很快说出有三种关系即“大于”“小于”“等于”。
师: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大胆的思考一下,哪一种关系可能是正确的?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A:可能相等。
生B:反应后的质量大。
生C:反应后的质量小,因为蜡烛被点燃后会越来也短。
……师:其实科学家在几百年前就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教师投影科学家的实验内容和结论)生:阅读,思考。
师:哪一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现在,你是否已经改变了你的想法?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寻找答案吧!师:(引导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许多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红磷和氧气反应,一个是铁和硫酸铜反应。
我们利用这两个反应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请先观察一下实验药品,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
)师:那一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学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实验方案是针对变化(2)。
具体操作是先称出一只烧杯的质量,然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称出“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用M(烧杯+氢氧化钠溶液)—M(烧杯),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用同样的方法再称出硫酸铜溶液的质量。
最后将两种溶液混合,称出“烧杯+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再用M(烧杯+两种生成物)—M(烧杯),得出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并与M(氢氧化钠溶液)+M(硫酸铜溶液)之和相比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教学实录
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量教学实录1、知识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课件,电脑投影仪,镁条,盐酸,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贮气瓶,酒精灯,水糟,澄清石灰水,铁架台,镊子,烧杯,微小压强计,锥形瓶1课时首先,让我们看一组图片。
神六升空,机器人点燃十运会火炬,大型军舰、坦克、飞机。
从神舟六号的发射升空,十运会火炬的燃烧,到军舰、坦克、飞机的运作,都需要什么呢?——对,燃料!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就是燃料和热量。
课题2 燃料和热量我们先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讨论或思考(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常见的燃料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柴草、酒精等。
在这些燃料里,有些是可以再生的,比如:柴草和酒精。
而有些燃料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这类燃料被称为化石燃料。
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极其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后形成的。
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
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篇一: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具准备】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难点: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多媒体、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等;(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2.学生用具(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2)河水、硬水。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看,这三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天然水,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纯水,)纯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生:不能,因为有杂质等。
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这杯水我们不能饮用那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使河水变成自来水,使自来水变成纯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
(设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的一个净化过程吗?好下面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播放视频)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然后学生阅读课本。
师:首先我们从水库取出,大家看这是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小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教学实录旨在通过记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探讨有效教学策略,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水的净化”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掌握过滤、吸附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2.探究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并完成水的净化实验。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净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最佳净化方案。
4.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本节课所学的净化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净化水?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了解更多净化水的方法。
5.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收获。
2.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然而,在时间安排上,仍需进一步优化,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范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教学背景本节课以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依据,针对八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在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溶液的概念、分类及性质,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并能够运用溶液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分类及性质;学会制备溶液的方法;能够运用溶液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如海水、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溶液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
(3)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溶液的制备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制备方法。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溶液的性质,探讨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重要性。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溶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制备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化学第二课堂记录
初中化学第二课堂记录
日期:2021年9月15日
地点:XX初中化学实验室
主题:实验室安全与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室安全是化学实验的前提和保障,本次课堂主要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1. 实验室安全知识:
- 实验室进入时要佩戴实验室服、安全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 实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喝水,禁止随意触摸实验器材。
- 实验室内要保持整洁,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台和废弃物。
- 实验中遇到急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不可擅自处理。
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小物体,放置时要注意平稳,调节镜头时要轻拧。
- pH计: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使用前要校准。
- 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物质,称量前要将天平归零。
- 酒精灯:用于提供热源,点燃时要保持安全距离,灭火时要盖上灯盖。
- 烧杯、量筒、试管等:用于装载溶液或反应物,使用前要清洗干净。
通过实际操作和老师的指导,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个人的安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实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实录
七、布置作业:填写《实验报告》
附: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CO2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一、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二、装置的设计
1、装置设计思路:
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
2、操作步骤
检查气密性→加药品→收集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四、怎样检验CO2已收满?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看到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检验CO2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发生装置发应物的状态
发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向下排气法
排水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注意事项、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中考备考技巧以及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食品、药品、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
掌握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生活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化学在中考和高中阶段均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化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结构等。
2.原子和分子:掌握原子的结构、分子的性质等。
3.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条件等。
4.溶液:了解溶液的性质、浓度、稀释等。
5.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6.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等。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学科,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
2.理解概念:化学中的概念繁多,要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3.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实验和问题分析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复习、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列表归纳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形成体系,便于记忆和理解。
2.思维导图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果。
3.实验操作法:积极参与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对照教材,梳理知识点,确保掌握程度。
2.做题巩固:多做中考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查漏补缺: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二 《水的净化》教学实录
课题2 《水的净化》文字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3.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一、引入课题:大家知道,自然界的中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除去水中的杂质,把不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师:自然界的水属于什么物?为什么?生: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师:为什么发生洪水时,灾区人们却无水饮?生:水中含有一些细菌和杂质(可溶性、不溶性杂质)师: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
有没有想过他流落荒岛,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
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生:不可以;能,因为他学会了用沙过滤泥水师:一些乡村在河水中加入明矾作为静水,明矾起到什么作用?生: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目的。
师: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讲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师: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出现了“过滤”的操作。
那么过滤需要什么仪器呢?生: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师:过滤应该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这“一贴、二低、三靠”指的是什么?生: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要低于漏斗②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②盛液的烧杯要紧靠玻璃棒③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教师演示实验:师: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生:①搅拌②引流师:过滤以后水仍然浑浊,为什么?生:可能是(1)滤纸破了(2)仪器不干净(3)滤液高于滤纸边缘师:过滤以后的水是不是纯水?为什么?生:不是,因为里面有可溶性杂质?师:这“可溶性杂质”可能是什么?生: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师: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可以把水分为哪几类?生:水可分为硬水和软水两类。
中学化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中学化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1. 引言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名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中学化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希望能为化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2. 实录1:启发式教学时间:2022年3月15日名师:张老师内容:张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上,她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溶液的颜色会改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溶液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和电子跃迁现象。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的科学兴趣被激发和培养。
3. 实录2:示范实验时间:2022年4月5日名师:王老师内容:王老师善于利用示范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本节课中,他向学生展示了金属反应和气体生成实验,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操作,生动地演示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学生们通过亲眼目睹实验现象的产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转化。
4. 实录3: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间:2022年5月10日名师:李老师内容: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讲解和展示。
他通过投影仪和实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增强了研究效果。
此外,李老师还设计了互动题目和小测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研究内容。
5. 结语中学化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为我们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启发式教学、示范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这些实录能为化学教师提供启示,促进化学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课堂实录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上,化学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
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从水龙头接出来的水,是经过了怎样的处理才变得如此清澈和安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水的净化之旅。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水的净化”四个字,然后转身面对同学们。
二、知识讲解老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界中的水。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中的水都有哪些来源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河流,有的说湖泊,还有的说雨水。
老师点头肯定:“没错,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水的来源。
但是,这些水往往都含有杂质。
比如,河流中的水可能含有泥沙、细菌、病毒等。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杂质去除,得到干净的水呢?”老师拿出一杯浑浊的水,展示给同学们看。
老师:“大家看,这杯水很浑浊,我们先来用简单的方法让它变得稍微清澈一些。
”老师拿出一块纱布,将浑浊的水过滤。
过滤后的水变得稍微清澈了一点,但还是有些浑浊。
老师:“同学们,这就是过滤的作用。
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比如泥沙。
但是,对于一些溶解性的杂质,比如盐、糖等,过滤就无法去除了。
”老师接着讲解吸附的方法。
老师:“除了过滤,我们还可以用吸附的方法来净化水。
活性炭就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它可以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等。
”老师拿出一些活性炭,放入另一杯浑浊的水中,搅拌后,水变得更加清澈,颜色和异味也减轻了。
老师:“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消毒。
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和加入消毒剂。
”三、实验探究老师:“现在,我们来亲自做一个实验,看看如何净化水。
”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了实验器材,包括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活性炭等。
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不断巡视,及时指导同学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认真操作,有的小组过滤速度较慢,有的小组滤纸没有正确折叠导致滤液浑浊,但大家都在积极尝试和改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本文详细记录了一堂初中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以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为主讲教师。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珍爱生命。
2. 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制备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空气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2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2课)教学实录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学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参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灭火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探究活动与教师讲述结合 五、教学过程: 【复习】1、什么是燃烧?2、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气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教师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强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投影】PPT 练习【学生活动】根据实验Ⅰ与实验Ⅱ作对比,得出燃烧必须要有氧气;根据实验Ⅰ与实验Ⅲ作对比,得出燃烧必须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展示图片】火灾的图片【教师引入】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呢?当发生火灾时,我们需要灭火。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把火灭下来呢?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在用白磷进行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时,发生的不同实验现象是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二《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课堂实录
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的课堂实录学生活动: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C+O2 ==CO2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P+O2 ====P2O5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教师活动:出示知识目标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教材P96第一段,并回答下列问题: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哪两个原则?2、下列两个方程式违背了哪个原则?O2 ===H2O3H2+P+O2 ===P2O5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活动:符号表达式只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什么叫配平?举例:C + O2=== CO2H2+O2===H2O教师活动:讲解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个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具体书写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结。
例:P + O2===P2O5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讲解: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数目变化较大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调整其他原子的个数。
讲解:标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学生活动: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口诀)左写反应物,产物放右边。
写好化学式,配平系数添。
中间连等号,条件写上边。
生成物状态,箭头来表现。
沉淀箭下行,气体箭朝天。
教师活动:知识小结:1、遵守的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一写:左反右生中间一短线;二配:配平;三标: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把短线改成等号学生活动:课堂练习(见练习卷)。
教师活动:评讲练习。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
化学 教学实录
金刚石、石墨与C60教学实录第二课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媒体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您们知道这就是一幅什么图片不?生(全体):考古图片。
师:您们还知道这就是哪里的考古现场呢?生(全体):沉默中。
师:好,再瞧这幅图片,估计您会知道。
媒体出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图片。
生(全体):骨笛,就是骨笛!贾湖遗址!贾湖遗址!师:对,这就就是我县北舞渡镇贾湖村贾湖遗址的考古现场,在这里出土了目前世界最早的能使用的乐器------骨笛。
据考古学家考证,该遗址就是距今九千年到七千五百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这说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当时来说就是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肥美之地”,这也成为我县对外的有一张“名片”。
那么问题来了,考古学家就是怎么知道这样一个年代的呢?实际上,这里用到了一种叫做“碳--14”的测定法,简单地说就就是根据测定碳--14原子在出土物中存在数量并结合碳14原子的半衰期而测算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神奇的碳,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师:请结合屏幕显示的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阅读,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上述问题。
板书课题及主要内容,学生阅读中……师:好,大家已经瞧完了,现在请张肖肖同学来回答上述问题。
生1:古代字画墨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说明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师:字画与碳有什么关系?生1:书写字画的墨中含有石墨等碳的单质。
师:请把两句话结合起来再说一遍。
生1:书写字画的墨中含有炭黑,请成分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师:嗯,这就更好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就是要结合题目情景说透说明才可以。
继续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1:可燃性与还原性。
师:很好!请坐下,张肖肖同学已经提炼出了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点。
请瞧黑板,下面我们就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一的学习。
媒体出示黄庭坚书法作品与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图片。
师:这就是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大家瞧了有啥感觉?乱!还就是美?这叫杂乱中的艺术美。
请读一遍问题的规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课堂实录
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识冲突)我们学过了很多的化学反应,这个是?(师出示图片)
生:硫和氧气在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师:请大家再举几个例子?
生: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师:这些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生A:都是化合反应。
师:请再举一个没有这些特点的化学反应的例子。
生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
师:化学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生: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师:宏观上看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种类改变,物质的质量变不变呢?
生:没有。
师:有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烧到最后就没了,还是蜡烛吗?
生:不是,应该是二氧化碳。
师:少掉的和多出来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生:是相等的。
师:能用实验证明它吗?
师:(引导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许多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我们选取两个化学反应。
一个是铁和硫酸铜,一个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
以这两个反应为例来研究一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请先观察一下实验药品,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
)
师:你打算怎么验证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呢?
生A:应该先称量一定的药品。
然后把和它们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右盘内,在它们反应后再称量质量有没有变化。
师:用什么容器称量呢?
生A:把它们放在烧杯和试管中称。
师:谁放在试管内?谁在烧杯内?
生A:我还没研究这个问题。
师:设计实验方案就是每一步都要想好!我再请同学补充一下。
生B:分别把两种不同的溶液放在两只试管中,把一个试管中的溶液倒到另一只试管内,放回原处。
看前后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试管在天平上不容易放,我把它们放到烧杯中。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她的观点。
生C:可以把药品倾倒在烧杯中,这样防止药品撒漏。
再就是要先调节天平平衡。
师:比较一下两个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哪个更好操作一些呢?
生D:先在烧杯中取一种液体,再在试管中取另一种液体,把这两者小心分开不放在一起,但是要先称一称。
然后把它们小心地混合,让它们反应,再称一称。
师:很好。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说铁和硫酸铜的实验怎么做。
生E:先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不让铁丝放入硫酸铜,把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先放在天平的左盘,取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这样测出它们反应之前的质量。
然后,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因为按预计的话,砝码就不用拿出来了,如果这时它还能保持平衡的话就能证明我们的猜想。
生F:我认为不用把它们拿下来,让它们在托盘天平上,直接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这样就可以直观地看看指针有没有偏转,看出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师:我们总结一下。
(出示幻灯片)
师:好,大家清楚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试试看,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出示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注意我的提示,根据我的提示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研究的结果。
生A:观察到的现象有:氯化钙与碳酸钠混合后颜色是乳白色的、絮状的,反应后氯化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前氯化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相等的?
生A:我们进行了测量,天平的指针不动,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师:刚才同学说:“我观察到天平的指针不动,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你对这个结论有没有疑问呢?
生B:在实验过程中,天平会动。
但天平停止时,质量不变。
师:好。
铁与硫酸铜的实验小组有什么结论吗?
生C:铁原来是银白色的,反应后,它有一部分脱落了,与溶液接触的地方,颜色变成红色。
反应过程中,不断有气泡向上冒出。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也有一些变淡了。
我们把它放在天平上,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是完全相同的。
师:有没有不同结论?
生D:我认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师:(教师出示幻灯片)我们以铁和硫酸铜为例。
除去药品后的所有质量,我们用M表示;没反应完的铁,我们用m铁表示;同样没反应完的硫酸铜的质量,我们表示为m硫酸铜;反应掉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我们分别用m铁和m硫酸铜来表示。
生A:应该选择第三种。
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另一个实验呢?
生:参加反应的氯化钙和碳酸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碳酸钙和氯化钠的质量之和。
师:不管你取得的试剂是恰好反应的,还是有剩余的,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之和。
是不是普遍的意义?
生:是。
师:那么我们再做一个吧。
我们用白磷和氧气的反应做一下。
我们用的是白磷,为什么呢?
生:白磷能够自燃。
师:磷和氧气,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怎么操作呢?(学生讨论。
)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看。
生:在燃烧匙中放一点白磷,把它放在锥形瓶中,用塞子堵住锥形瓶口,聚光让白磷自燃。
在实验之前,应该先称一称锥形瓶中所有物质的重量,反应后再称一称它的重量。
师:我把它放在敞口的烧杯中做可以吗?你为什么加塞子呢?
生:反应会生成一些气体。
师:是气体吗?
生:不是。
是固体。
加塞子是为了防止白烟跑掉。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看法?
生:而且塞子上要加根导管,上面绑一个气球。
这样有利于减小压强,瓶内压强太大,会爆炸。
师:是用塞子,还是用有导管并绑气球的塞子?为什么?
生:是用有导管并绑气球的塞子。
用塞子,受热塞子会弹出去。
生:在瓶内还应该放少量细砂。
师:为什么呢?
生:防止瓶底受不了白磷燃烧的温度而炸裂。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做这个实验。
(教师动用实验,并出示幻灯片分析)【评价】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了实验照片,来创设情境,突出实验原理、步骤、要求、分析过程、实验结论,从微观角度展示化学反应实质,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突破难点。
这种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那么为什么会有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粒子,我们能不能解释它?
生:化学反应中,分子分开生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是相等的。
师: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原子的种类也不变,原子的质量都不改变,所以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出示动画,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原子重组)师:化学反应中还有哪些不变的?
生:元素的种类不变。
师:还有哪些是一定改变的?
生: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定改变。
师:这是由于分子改变,所以物质改变。
师:我们都说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遍意义,可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合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
生:镁条在称量的时候是不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所以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质量逸出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看到蜡烛消失了。
师:很好!留两个作业给同学们。
第一,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
第二,查找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和发展的资料。
【评价】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深化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释有关的现象,从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