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药物基因检测用药指导
铂类单药方案
铂类单药方案1. 引言铂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肿瘤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
铂类药物主要包括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它们在治疗多种肿瘤中都有很好的疗效。
铂类单药方案是指单一铂类药物作为抗癌治疗中的主要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案。
2. 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铂类药物通过与DNA中的嘌呤碱基结合,形成DNA铂配合物,干扰DNA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铂类药物还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影响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
3. 铂类单药方案的临床应用铂类单药方案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如卵巢癌、肺癌、食道癌等。
在临床上,铂类单药方案可用于治疗早期肿瘤、晚期转移性肿瘤以及辅助化疗等不同治疗阶段。
3.1 卵巢癌在卵巢癌的治疗中,铂类单药方案常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
铂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3.2 肺癌铂类单药方案在肺癌的一线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顺铂和卡铂是常用的铂类药物,常与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3 食道癌铂类单药方案在食道癌的治疗中也有良好的疗效。
顺铂和奥沙利铂常与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4. 铂类单药方案的副作用与安全性铂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肾脏毒性、神经毒性等。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肾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和肾小管毒性。
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等。
为了减轻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和预防性治疗。
5. 结论铂类单药方案是一种有效和常见的抗癌治疗方案。
其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尽管铂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效控制和预防副作用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铂类单药方案
第1篇
铂类单药方案
一、背景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针对特定疾病的单药治疗方案日益受到重视。本方案针对铂类药物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旨在规范治疗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同时提高治疗成功率。
二、目标
1.规范铂类药物的使用,确保治疗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2.提高患者对铂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二、目标设定
1.明确铂类药物的适用病种及治疗指征。
2.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优化剂量和给药途径。
3.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确保治疗方案符合法律法规及医疗伦理标准。
三、适用疾病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部分非恶性肿瘤,如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在者疾病类型、病理分期、身体状况及药物耐受性,选择最合适的铂类药物。常见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
2.剂量制定
依据患者体重、肝肾功能、年龄等因素,参照药物说明书及国内外指南,制定个体化剂量。剂量调整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暴露。
3.给药方法
-静脉给药:采用缓慢静脉滴注方式,药物应充分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
4.治疗周期
根据药物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情况及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周期。一般建议每21天为一个周期。
5.药物监测
1.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药物毒副作用。
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6.辅助治疗
1.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支持治疗,如纠正贫血、改善免疫状态等。
-口服给药:对于适合口服的铂类药物,需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情况制定口服方案。
卵巢癌铂类药物抵抗解决方案
卵巢癌铂类药物抵抗解决方案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化疗是卵巢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卵巢癌对铂类药物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导致许多患者在接受化疗时遇到了困境。
因此,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卵巢癌对铂类药物抗药性的发展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改变药物的结合靶点、增强细胞解毒能力、增加DNA修复机制等。
针对这些机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个体化治疗策略:针对不同患者的抗药性机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蛋白质表达等方法,确定患者的具体抗药机制,从而选择对其有效的药物。
2.药物联合治疗:将铂类药物与其他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以增加疗效。
例如,将铂类药物与顺铂、依托泊苷等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逆转多药耐药:多药耐药是卵巢癌抗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多药耐药的卵巢癌,可以尝试使用多种逆转剂,如ABCB1逆转剂、ABCG2逆转剂等,来减轻药物的抵抗性。
4.新药研发:针对卵巢癌抗药性问题,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或者对现有的铂类药物进行改良,以提高其抗癌活性和减轻抗药性。
目前已有一些新药物被开发出来,如PARP抑制剂等,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5.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热点,对于抗药性的卵巢癌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案仅为探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病程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此外,由于卵巢癌的复杂性和抗药性发展机制的多样性,仅凭以上几种解决方案可能无法完全解决抗药性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届临床晚期。
新诊断卵巢癌初始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2~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
近年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或铂敏感复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后应用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
近年来PARP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规范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制定了《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原指南”),随着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必要对原指南进行修订,经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编写组专家和常务委员充分讨论和投票表决,形成《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采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推荐级别,见表1。
本指南中,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
本指南不涉及国内未上市的PARP抑制剂。
本指南临床研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突变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突变。
1 PARP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1963年Chambon等[1]首先发现了PARP,后经证实其参与单链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1980年Durkacz等[2]证明烟酰胺类似物可以抑制DNA修复,并可增强DNA 损伤剂硫酸二甲酯的细胞毒性,提示其有可能作为增敏剂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用于肿瘤治疗。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要点铂类药物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 形成Pt-DNA加合物,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进而产生抗癌效果。
铂类药物因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和广泛的抗癌谱,成为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化疗药物之一,作为基本药物被广泛用于肺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
一、铂类药物简介1. 作用机制铂类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进入机体内作用于细胞DNA,包括4个过程:跨膜运转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发生离解反应生成水合配离子;向靶DNA迁移;与DNA配位形成Pt-DNA加合物,使DNA的合成受阻。
以顺铂为例,当其进入肿瘤细胞后,由于胞浆中氯离子浓度低,顺铂首先发生水解,两个氯离子被氢氧根离子取代,此后氢氧根离子又被细胞内DNA分子链中腺嘌呤、鸟嘌呤上的含氮碱基取代,形成铂化DNA,且由于顺铂分子中两个氯离子相处邻位,故可与DNA链中相邻的碱基结合,结合后DNA的结构和构象改变不明显。
2. 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第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在美国上市至今,铂类新药研究开发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与顺铂相比,第二代铂类药物(卡铂、奈达铂)以“等效、低毒”为特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
为进一步解决高度交叉耐药的问题,科学家们又遵循“高效、低毒、不交叉耐药”的宗旨,研发出了第三代铂类药物奥沙利铂和洛铂。
3. 铂类药物理化性质与构效关系铂类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大多相似:平面四边形结构,中性非电解质型配合物,具有一对处于邻位N顺位O的中等活性的酸根配体和一对低活性的胺类配体。
三代铂类的理化性质总结如表1。
二、铂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目前国内常用的铂类药物口服均难以吸收,静脉给药后迅速分布于身体组织,主要通过非酶途径在体内代谢,大部分原型药物及代谢物经肾脏排出体外。
常见铂类药代动力学特点见表2。
太和医院体检科分子医学中心检测项目一览表
检测类别检测项目价格样本类型样本量报告时间检测意义检测内容说明15种常见恶性肿瘤超早期基因定量与定性综合检测3780EDTA抗凝血4ml7个工作日常见肿瘤的广谱性早期诊断,检出率约为70%,假阳性率极低。
BRAF、KRAS、PIK3CA、PTEN、SMAD4、TP53、EGFR、RET、NRAS、IDH、HER2 等基因热点突变(野生型外的三种多态性)高精度检测循环肿瘤细胞iFISH-CTC检测4800BD管抗凝血7.5ml7个工作日常见肿瘤的广谱性早期诊断,外周血中实体肿瘤细胞检出率约为90%(淋巴瘤与血液肿瘤除外)DAPI、CK、CD45、CEP8染色结直肠癌早期筛查1260粪便样本2-4克7个工作日FDA推荐的结直肠癌新粪便无创筛查方式KRAS基因检测结合血红蛋白检测的数学模型肿瘤早期指标及风险模型综合检测(CDAPlus)1600EDTA抗凝血加促凝血抗凝血4ml加促凝血4ml7个工作日常见肿瘤的广谱性早期诊断,检出率和准确率约为70-85%,远高于常规CEA、AFP、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CA-27、CA-29、CA-50、CA-125、CA15-3、CA130、CA19-9、CA24-2、CA72-4及AFP、CEA、PSA等肿瘤蛋白指标同时检测和风险评估模型计算(不单测)常见遗传疾病诊断与携带者排查(200种)9030EDTA抗凝血4ml28个工作日常见主要遗传病的遗传筛查和辅助诊断。
FSCN2 、ATL1 、FANCA 、FANCC 、MEN1等328个基因全外显子测序遗传性肿瘤基因综合检测(乳腺/卵巢、胃、结直肠、甲状腺、肾、前列腺癌等所有遗传性癌症)7350EDTA抗凝血4ml21个工作日遗传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5-10%,但危害极大,筛查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肾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垂体瘤、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遗传性多发性神经纤维瘤、遗传性甲状旁腺癌、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瘤、遗传性子宫内膜癌、遗传性胰腺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遗传性副神经节瘤BRCA1、BRCA2、CDH1、EPCAM、MLH1、MSH2等79个基因组合测序乳腺/卵巢癌遗传性检测3780EDTA抗凝血4ml21个工作日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单项筛查BRCA1、BRCA2、BRIP1、CDH1、PALB2、PTEN、TP53、ATM、CHEK2、NBN、STK11、MUTYH、EPCAM、LKB1、RAD51C、RAD51D、RAD50、BLM、FANCC、FANCM基因组合测序胃癌遗传性检测3780EDTA抗凝血4ml21个工作日遗传性胃癌单项筛查CDH1、BRCA1、BRCA2、EPCAM、TP53等基因测序及野生型外的三种多态性检测甲状腺癌遗传性检测3780EDTA抗凝血4ml21个工作日遗传性甲状腺癌单项筛查APC、BMPR1A、CDH1、CHEK2、EPCAM、MLH1、 MSH2、 MSH6、MUTYH、PMS2、PTEN、SMAD4、STK11、TP53、、ATM、MLH3、BRIP1、PMS1、NBN、PALB2、RET、VHL、MET、FH、NF1、SDHD/PGL、CDC73、CDKN1B、MEN1基因组合测序黑色素瘤遗传性检测3780EDTA抗凝血4ml21个工作日遗传性黑色素瘤单项筛查CDKN2A、CDKN1C、CDK4基因组合测序及野生型外的三种多态性检测太和医院体检科分子医学中心检测项目一览表肿瘤早期筛查遗传疾病与疾化用药检测个体化诊疗化用药检测与筛查血液病个体化诊断性肿瘤(MPN)病毒类鉴定病。
关于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关于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铂类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已成为治疗多种实体瘤的主要化疗药物。
然而,很多患者在接受铂类化疗后会出现耐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失败。
本文将从铂类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的类型、相关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来探讨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1. 铂类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铂类化疗药物通过与DNA结合形成DNA交联物来抑制DNA复制和转录,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产生抑制作用。
顺铂和卡铂通过与DNA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药物-DNA交联物,而奥沙利铂则借助不稳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药物-DNA交联物。
这些药物-DNA交联物使DNA链的断裂和交联导致损伤的细胞开始进行凋亡,进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2. 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类型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分为病理性耐药和药物性耐药两种类型。
(1) 病理性耐药病理性耐药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改变其生长和分化状态、表达多种通路的信号转导和凋亡相关因子以及维持DNA修复和稳定的机制等方式,避开了铂类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在病理性耐药情况中,细胞在化疗药物的作用下仍然能够进行DNA修复和细胞凋亡抵抗,所以铂类化疗药物失去了对细胞的治疗作用。
(2) 药物性耐药药物性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疗药物的浓度不足或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使得药物难以达到对癌细胞的杀伤浓度。
引起药物性耐药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内转运蛋白,药物修饰酶,对药物结合的药物靶点等。
这些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与肿瘤细胞的接触减少、代谢加快或无法形成有效的药物-靶点结合。
3. 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分子机制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分子机制非常复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子机制:(1) DNA修复机制的变化铂类化疗药物通过与DNA结合形成DNA-DNA交联物从而导致DNA的损伤。
局限的DNA修复是细胞响应铂类化疗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形成往往与细胞内的DNA组修复和维护机制以及DNA伤害响应机制有关。
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第十五页,共28页。
化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产品
化疗药物
铂类药物
吉西他滨 紫杉醇 甲氨碟呤 培美曲赛
检测位点 XRCC1(R194W) XRCC1(R399Q)
ERCC1(C118T)
GSTP1(I105V) CDA(A79C) CDA(G208A) MDR1(C3435T) MDR1(G2677T/A) MDR1(C3435T) MTHFR(C677T) TYMS mRNA表达量
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易瑞沙) 厄洛替尼(特罗凯) 埃克替尼(凯美纳)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 帕尼单抗(维克替比) 维罗菲尼、曲美替尼、达拉非尼 伊马替尼(格列卫)
克唑替尼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拉帕替尼(泰克泊)
靶向治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产品
检测基因
检测位点
EGFR
EGFR 18,19,20,21号外显子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第二页,共28页。
癌症的治疗手段
约9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会用到抗肿瘤药物
第三页,共28页。
肿瘤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 跃的骨髓、胃肠道黏膜、生殖细胞、毛
结果解读 SNP-R194W:疗效CT、TT>CC SNP-R399Q:疗效GG>GA>AA SNP-C118T: 疗效CC>CT>TT
化疗药物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检测位点 MDR1(G2677T/A) MDR1(G2677T/A) XRCC1(R399Q)
基因诊断的主要临床应用有
基因诊断的主要临床应用有基因诊断的主要临床应用有:基因诊断是利用基因分析技术对人类疾病的病因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它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因诊断的主要临床应用包括遗传病诊断、肿瘤基因检测、药物基因检测以及个体化医疗等领域。
首先,基因诊断在遗传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地确定疾病的遗传类型,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例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病毒性肝炎等遗传病都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加以诊断。
其次,基因诊断在肿瘤基因检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肿瘤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发展程度及预后,指导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乳腺癌、肺癌等常见肿瘤都可以通过肿瘤基因检测来确定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诊断在药物基因检测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
不同人群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遗传背景有关。
通过对患者基因的检测,可以确定其对某种药物的代谢能力及耐受性,从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例如,抗癌药物顺铂、铂类药物等在使用前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最后,基因诊断还可以用于个体化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遗传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个体基因的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个体化医疗已经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基因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涵盖遗传病诊断、肿瘤基因检测、药物基因检测以及个体化医疗等多个领域。
基因诊断的发展将为医学诊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铂类药物
用名不良反应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洛铂1.血液毒性:血小板减少最为强烈。
血象改变呈可逆性,但可引起继发的副作用,如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白细胞减少引起感染。
2.胃肠道毒性:建议预防使用止吐剂;3.5%的患者发生腹泻。
1.药理:具烷化作用,属烷化剂(广义)本品对多种动物和人肿瘤细胞株有明确的细胞毒作用,与顺铂的抑瘤作用相似和较强,对耐顺铂的细胞株,仍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2.毒理:毒性与卡铂相似,主要毒性为骨髓造血抑制。
3.肾毒性较低,致突变作用,尚未进行致癌试验,但这类烷化剂均有致畸和致癌的潜在作用。
静脉注射后,血清中游离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完整的洛铂基本上相同,在血液循环中没有或很少有代谢产物存在。
本品主要经肾脏排出。
奈达铂本品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它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耳神经毒性、脱发等。
其它不良反应虽发生率较低,但应引起关注:(1)严重不良反应:1) 过敏性休克症状 2) 肾功能异常3)听觉障碍、听力低下、耳鸣4) 间质性肺炎5)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IADH):表现为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症,尿中钠离子排泄增加,伴有意识障碍等奈达铂为顺铂类似物,与DNA结合,并抑制DNA复制,从而产生抗肿瘤活性。
另外,已经证实本品在与DNA反应时,所结合的碱基位点与顺铂相同。
本品在血浆内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动物试验可见本品在肾脏及膀胱分布较多,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本品的排泄以尿排泄为主。
1.本品与其它抗肿瘤药(如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等)及放疗并用时,骨髓抑制作用可能增强。
2.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盐酸万古霉素合用时,对肾功能和听觉器官的损害可能增加。
临用前,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再稀释至5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滴完后需继续点滴输液1000ml以上。
推荐剂量为每次给药80-100mg/m2,每疗程给药一次,间隔3-4周后方可进行下一疗程。
基因检测相关问题及答案
十个问题及答案问题1:基因检测有什么用途?回答:1. 辅助临床诊断:很多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类似,临床上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容易混淆。
若是通过基因检测,在基因层面找到致病原因,可以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甚至纠正临床上的诊断。
举例:某基因检测机构通过对一个临床疑似“先天性白内障-小角膜综合症”的家系进行了基因检测,最后在基因层面发现他们家系患的其实是“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病”而非“先天性白内障-小角膜综合症”,帮其纠正了临床诊断。
又如:糖尿病中有一型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为“单基因糖尿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为孟德尔遗传病)由于其基因存在缺陷,使得患者在代谢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方面,都与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单基因糖尿病常常被误认为1型或2型糖尿病。
英国一项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有80%勺青春晚期糖尿病(MODY)患者未被正确诊断。
在欧美国家的单基因糖尿病的研究中,发现有10%勺1型糖尿病和2-5%的2型糖尿病其实是单基因糖尿病。
所以,通过对正常人群体,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单基因糖尿病致病基因的筛查,可以尽早发现基因缺陷,从而把单基因糖尿病患者从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区分出来。
2. 携带者筛查:最常见的是唐氏综合征的筛查。
传统的唐氏综合征筛查是利用血清学筛查进行的,检出率为65%-75%容易漏检。
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则可以准确地筛查出唐氏综合征患儿,还包括对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筛查。
此外,针对具有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尤其是隐性遗传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进行相关致病基因的筛查,可以及时发现该家族中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而分析后代患病的风险,为家属成员提供有效的遗传信息,防止缺陷基因向下一代遗传。
3指导治疗:现在医生开药的遵循的是经过广泛测试后提供的剂量信息。
但所有的药物在测试过程中都是以群体作为样本的,因此药物剂量在对于大多数人是合适的。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会导致正常剂量下的药物对一些人产生致命的作用。
铂类单药方案
铂类单药方案概述铂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属于铂族元素的化合物。
常见的铂类药物主要包括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
铂类药物可以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铂类单药方案是指在癌症治疗中,将铂类药物作为单一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铂类单药方案的适应症、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内容。
适应症铂类单药方案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细胞分裂异常增加的恶性肿瘤铂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对细胞分裂异常增加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类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
2. 对放疗敏感的肿瘤铂类药物可以增强放疗的疗效,提高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铂类药物可作为放疗的辅助治疗药物。
这类肿瘤主要包括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等。
3. 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综合治疗中铂类药物常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在绝大多数实体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中,铂类药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使用方法铂类单药方案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其用药剂量和疗程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使用方法:1. 用药剂量铂类药物的用药剂量会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条件、肿瘤类型和治疗目的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用药剂量会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进行计算。
2. 用药途径铂类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注射前需要检查注射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溶解度,确保注射液的质量合格。
注射速度一般为2-4毫升/分钟。
3. 用药频次和疗程铂类单药方案的用药频次和疗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个疗程的间隔周期通常是3-4周,具体疗程的次数会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副作用使用铂类药物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1. 骨髓抑制铂类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计数下降,引发贫血、出血等不良反应。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18年5月23日发布)铂类药物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 形成Pt-DNA加合物,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进而产生抗癌效果。
铂类药物因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和广泛的抗癌谱,成为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化疗药物之一,作为基本药物被广泛用于肺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
为了促进药师进入临床团队,规范铂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广东省药学会组织省内医疗机构专家通过分析临床常用铂类药物的药学特点,制定了该类药物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一、铂类药物简介1、作用机制铂类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进入机体内作用于细胞DNA,包括4个过程:①跨膜运转进入细胞;②在细胞内发生离解反应生成水合配离子;③向靶DNA迁移;④与DNA配位形成Pt-DNA加合物,使DNA的合成受阻。
以顺铂为例,当其进入肿瘤细胞后,由于胞浆中氯离子浓度低,顺铂首先发生水解,两个氯离子被氢氧根离子取代,此后氢氧根离子又被细胞内DNA分子链中腺嘌呤、鸟嘌呤上的含氮碱基取代,形成铂化DNA,且由于顺铂分子中两个氯离子相处邻位,故可与DNA链中相邻的碱基结合,结合后DNA的结构和构象改变不明显。
另有数据表明,DNA链中许多相邻的碱基间两个氮原子距离为340pm,而顺铂中两个氯原子间距离为330pm,两者恰好匹配,形成的铂化DNA寿命较长,且不易被细胞蛋白如高移动性蛋白识别并修复。
这类顺铂诱导性DNA加合物可表现为DNA链内交联、DNA链间交联和DNA-蛋白交联,其中形成数量最多者是相邻嘌呤和碱基之间的1,2-d(GPG)和d(APG)。
DNA链间也可形成cis-[pt(NH3)2-d(GPG)]交联。
这些交联可破坏肿瘤细胞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最终杀灭肿瘤细胞。
2、铂类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第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在美国上市至今,铂类新药研究开发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铂类化疗药注意事项
铂类化疗药注意事项【铂类化疗药的注意事项】铂类化疗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治疗肿瘤的药物,包括顺铂、卡铂等。
铂类化疗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机制,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然而,铂类化疗药往往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患者在接受铂类化疗药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血液检查铂类化疗药会对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容易导致患者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
因此,在接受铂类化疗药治疗之前,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异常。
二、肾功能监测铂类化疗药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长期使用会对肾功能产生副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确保肾脏功能正常,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聚造成肾毒性。
三、神经毒性监测铂类化疗药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肌肉无力、耳鸣等不适症状。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的神经状态,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不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损伤。
四、对肠胃的影响铂类化疗药有时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接受铂类化疗药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定时进食,避免空腹。
五、皮肤保护接受铂类化疗药治疗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等不适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光敏感性反应。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注意加强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护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如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总之,铂类化疗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
在接受铂类化疗药治疗时,患者需要密切与医生合作,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患者自身也应加强自我护理,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规范,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耐受力,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的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的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材科jd1401班熊腾飞摘要:无机抗癌药物的设计及研究仍是当前一个前言课题,其中铂类抗癌药物已取得了较大发展。
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今天,各类铂抗癌物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铂类抗癌药物的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1.顺铂 1965年,美国科学家B.Rosenborg意外发现惰性的铂电极能引起细菌的菌丝生长。
在进一步的研究下,其研究小组发现第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顺式二氯二铂,即顺铂(DDP,PDD,Cl2(NH3)2Pt)。
1.1顺铂的特点及药理顺铂中铂的价态是正二价,铂周围结合两个氯及两个氨分子,因此顺铂类似于双功能烷化剂。
具体作用时,顺铂对乏氧细胞较为敏感,可扩散通过带电的细胞膜,先将所含之氯解离,然后与DNA上的核碱鸟嘌呤、腺嘌呤和胞嘧啶形成DNA单链内两点的交叉联结,也可能形成双链间的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但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1]1.2顺铂的应用DDP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临床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鼻咽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及成骨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均能显示疗效。
[2]1.3顺铂的不良反应虽然应用广泛,但顺铂具有较大细胞毒性,特别是用量较大时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明显。
其不良反应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道反应:主要是严重的恶心、呕吐。
患者需服用一周左右的强效止吐剂。
(2)肾毒性:主要导致累积性及剂量相关性肾功不良,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mg/m2即为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3)神经毒性:神经损害如耳鸣、听力下降等,一般难以恢复。
(4)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一般较轻,发生几率与每疗程剂量有关。
铂类抗肿瘤药物致神经毒性的药学监护及治疗建议
6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9·医院药学·铂类(奈达铂、奥沙利铂等)抗瘤谱广,为许多肿瘤化疗一线用药,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所有化疗方案中有70%~80%以铂类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与配伍[1]。
在铂类实际应用中,常发生神经毒性。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是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损伤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以周围神经毒性(Peripheral neurotoxicity)最为常见,可导致患者活动功能受限和康复进程,影响化疗实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方案所用铂类药物常见奈达铂(NDP)和奥沙利铂(L-OHP),抗癌效果也较为突出。
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毒性的概率在68% ~90%[2],奈达铂的周围神经毒性较少见。
临床医师在对铂类抗肿瘤药物周围神经毒性的处置过程中,往往凭治疗经验选择用药,然而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用药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1案例介绍1.1案例1患者女性,57岁,因“左肺癌术后化疗后24 d”入院。
患者入院诊断为左肺癌术后化疗后(T2N0M0 ⅠB期)。
患者既往体健,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最高时180/110 mmHg,自服利血平,血压控制不佳,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患者2015年9月行宫颈Leep刀治疗,2015年9月16日在我院全麻胸腔下行左下肺根治术,后入肿瘤内科于2015-11-08、2015-11-29、2015-12-27予奈达铂 120 mg +培美曲塞0.8 g 方案化疗3个疗程。
患者化疗期间轻微胃肠道不适,无手脚麻木,无周身疼痛等其他不良反应。
患者于2016年1月20日入院,行体格检查均正常。
2016年1月22日查房时患者诉稍有乏力,手脚末端刺麻感1月余但不影响日常功能。
FDA基因检测用药的指南
FDA基因检测用药的指南基因检测用药是一种个体化医疗策略,它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信息,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制定的指南对于基因检测用药的规范和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FDA在基因检测用药方面的指南。
首先,FDA在基因检测用药方面制定的指南包括了整个流程的规范。
从检测方法的选择到报告的解释和使用,FDA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在基因检测方法选择方面,FDA要求科研和开发人员要选择经过严格验证和认证的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报告的解释和使用方面,FDA要求提供清晰、详细的结果解读,包括对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剂量调整等方面的指导。
其次,FDA的指南还强调了基因检测用药的安全性评估。
基因检测用药涉及到个体化用药和新兴的治疗策略,因此其安全性评估尤为重要。
FDA要求科研和开发人员应开展临床实验以评估基因检测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药物治疗方面,FDA要求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估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
在基因检测方法方面,FDA要求开发人员评估基因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可靠性,并提供相关数据以支持其使用。
此外,FDA的指南还涉及基因检测用药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基因检测用药的数据分析复杂且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需要科研和开发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FDA要求科研和开发人员在数据分析和解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并提供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此外,FDA还鼓励科研和开发人员进行数据共享和合作,以促进基因检测用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为了保障基因检测用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FDA还制定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
基因检测用药是一项高科技的医疗技术,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FDA要求科研和开发人员对基因检测用药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保留相关的质量控制记录和数据。
此外,FDA还对基因检测用药的设备和试剂品质量标准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基因检测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肺癌铂类药物化疗少于6个周期或已足够
肺癌铂类药物化疗少于6个周期或已足够研究人员通过随机试验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比较了一线,以铂类为基础化疗的6个周期 vs 更少周期的疗效。
从四项符合条件的试验中获得了个体患者数据,在试验中568例患者分配到6个周期化疗,571例患者分配到3个或4个周期的化疗。
在这些化疗组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1个月 vs 5.3个月)或者总生存期(9.5个月 vs 8.7个月)没有差异。
这些数据表明以铂类为基础的前期化疗少于6个周期可以不用担心带来较差的预后。
然而,随后维持单药治疗是否获益的问题尚没有解决。
专家观点:由Rossi等人发表的论文其实证实了目前ASCO和ESMO的推荐和指南。
这两个学会都赞同在合适的患者中给予铂类化疗方案的4个周期,以总生存期作为这种实践的主要终点。
值得高兴的是以患者为基础的荟萃分析也是这样证实的。
然而,这种分析也存在一些弱点,包括只有一共1139例患者,在1995年到2004年间开展的四项试验,以及大多数使用的药物都是不合时宜的。
在他们的分析中,研究人员确认与3或4个周期相比,6个周期的总生存期上没有获益,在试验中可以注意到一定的异质性。
然而,6个周期的使用与显著改善具有相关性(HR,0.79;P=0.0007),伴有一个超过21天的无进展生存期——ASCO指南中在毒性和生活质量上的一个终点“提示审查”。
在缓解率上没有明显差异。
在这项荟萃分析中,根据组织学没有观察到相互作用,这种情况显然不同于目前临床实践和协同铂类药物的选择,倾向于培美曲塞用于非鳞状肺癌和吉西他滨用于鳞状病变中。
此外,这项报告没有解决四个周期诱导治疗后的维持治疗的作用。
根据近期的临床实验结果,维持治疗(继续或者转换)正在日益普及。
综上所述,此次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了目前的临床实践和指南,但是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并不能解决组织学指导的药物选择和维持治疗的使用。
靶向治疗方面,KRAS突变状态可预测EGFR抑制剂的无疗效,其他很多药物也都逐渐出现耐药,因此要重视多种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预测内容 送检标本 检测项目
铂类 毒副作用 外周血/口腔拭子 GSTP1 I105V
基因型 表型
GG 突变纯合子
AG 突变杂合子
AA 野生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指标意义
毒副作用较低
毒副作用上升↑ 毒副作用上升↑
用药指导
常规剂量
减少剂量
减少剂量
备注
文献:人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解毒 酶,主要催化GSH与多种外源性化学物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结 合,在很多癌症化疗药物的解毒代谢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