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20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
20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标题]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任务书[摘要]本任务书旨在制定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的计划,详细规划学科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进度和资源投入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引言]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2024年,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我校决定制定本任务书,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一、学科建设目标1. 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拓宽学科边界和提高学科影响力等措施,力争将我校部分学科提升至国内一流水平。
2. 增强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推进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培养具备跨学科智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体系。
3. 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二、重点任务及措施1. 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组织开展各类基础研究项目,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提高学术影响力。
- 建立科研平台和实验室,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资源支持。
2. 拓宽学科边界- 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和交流,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
- 增加学科内外的联合培养和合作,推动学科边界的拓展。
3. 提高学科影响力- 发布高水平学术论文,提高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
- 提升学科在学术会议和学术机构中的话语权和地位。
-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科在实践中的影响力。
4. 构建交叉学科体系- 建立跨学科的学院或研究所,集聚跨学科的优势资源。
- 设立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课程,培养跨学科人才。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创新导向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开设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校的办学层次,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和学科优势,特制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条重点建设的学科是我校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师资队伍状况和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单位申报、专家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评选审定的学科。
学科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专业目录二级学科命名。
第三条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优势,寻求突破,推动学校办学层次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章建设目标第四条重点学科建设目标是使学科成为我校汇聚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基地,成为豫南乃至全省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的基地。
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科,要力争两轮建设周期(四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培养若干名河南省及我校特聘教授岗位的有力竞争者;第二层次的学科,要争取达到国家制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标准,以期对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以有力的支撑和形成阵容整齐、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群,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层次的学科,要至少有两个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和科研成果相对集中,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以拓展我校学科发展空间。
第三章管理模式及职责第五条重点学科的管理遵循优胜劣汰、滚动发展、项目管理的原则。
实行学校、系(院)、学科点三级负责制。
第六条学校学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学科的评审布局、资金投入及评估。
通过政策引导、评估与拨款相结合的机制进行动态目标管理。
系(院)学科点要与学校签订学科建设目标任务书。
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学科建设会,专门研究我校学科建设工作。
第七条系(院)是实施过程管理的中心。
系(院)必须把学科建设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与系(院)的专业建设、硕士点培育和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和特聘教授岗位的成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系(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的核心示范作用。
系(院)应成立由一位系(院)主任负责的学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本单位实施细则,负责学科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目标确立、计划执行、人员配备、资源配置,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申请和拓宽横向项目来源渠道等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①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②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 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③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
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④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⑤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
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
(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2003年申报立项。
(5)2005-2010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
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项,横向课题50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 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项,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 篇,出版5-10部专著。
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平顶山教育学院
平顶山教育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
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院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为实施好我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树立课程建设在教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以《平顶山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为指针,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原则1、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课程建设应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2、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重点课程为支柱,校级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省级精品课程为品牌和突破口。
3、课程建设工作的优劣与各系教学工作状况相联系,是评价各系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
各系要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全面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4、课程改革要体现“理论够用,强化技能,注重德育,一专多能”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培养模式三结合”、“专业建设三对接”和“课程体系三衔接”有关指导方针。
三、课程建设的内涵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环节、网络建设及教学管理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教师队伍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保持课程发展的后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要逐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院教…2009‟7号关于开展第二批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各教学单位: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决定继续开展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使我校学科与专业设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遴选原则1.应有利于调动各教学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建设。
2.应有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3.应有利于学科专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4.应有利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科学定位,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遴选条件1.有相对较长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基础好,与省内同类专业比较,具有一定竞争能力。
已培养本科毕业生一届以上,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高。
2.有一支学历学位达标,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学术水平较高,并且有较丰硕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和科学研究方向的支撑。
4.有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能满足教学需要,并能发挥作用。
有计划开展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5.选用近年出版的优秀教材,教学效果良好,形成一定特色;已采用或部分采用外语原版教材进行教学。
6.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合适的建设目标和项目计划,能取得预期的效益。
校级重点专业 建设方案
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以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
校级重点专业是指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获得校级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专业。
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建设校级重点专业势在必行。
三、目标和任务3.1 目标•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师资力量,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校级重点专业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校际合作,拓宽校级重点专业的国际视野。
3.2 任务•加大校级重点专业的师资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开设符合时代需求的前沿专业课程,完善专业设置;•将实践教学纳入校级重点专业教学计划,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指导;•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关键措施4.1 师资队伍建设为提升校级重点专业的师资力量,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加大引进海外优秀教师的力度,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建立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顶级学者为校级重点专业进行学术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高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4.2 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要提高校级重点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增加新兴专业,并适时调整现有专业方向;•定期评估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前沿知识和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4.3 实践环境和实践平台为培养校级重点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采取以下关键措施:•增加实验室、实训基地、科研平台等实践环境和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设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成长。
学科 下一步建设重点和目标
学科下一步建设重点和目标学科的下一步建设重点和目标是指该学科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下面是关于学科下一步建设重点和目标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一、重点建设方向:1. 创新研究: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推动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的跨学科发展。
2. 转化应用:加强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将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学科在产业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3. 人才培养:加强学科的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学科领域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学科人才的需求。
4. 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学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与国际知名学府开展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活动,引进国外优秀学者参与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二、目标定位:1. 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开展重大研究项目,提高学科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形成一批学科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2. 产学研结合的深化:加强学科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学科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学科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培养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3.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加强学科的专业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建立学科相关专业认证机制,提高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4.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加强学科与国际知名学府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组织学科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关于学科下一步建设重点和目标的一些参考内容。
平顶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平顶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平学院行﹝2006﹞28号)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课程建设与改革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而且,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为此,我校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在三年内集中培育和建设好30门左右能够反映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且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校级精品课程,努力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确保校级精品课程培育和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精品课程培育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遵循“重点培育、稳步推进、条件成熟、加快建设”的指导思想,有效整合我校的教学改革成果,有计划、分阶段开展精品课程培育和建设工作。
在课程规划上要与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相协调,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从而凸显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品课程培育和建设的目标及任务㈠校级精品课程分培育和建设两步实施,申报课程整体水平较高,但在某一方面达不到精品课程条件的先确定为重点培育课程,条件成熟再确定为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㈡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全面规划课程建设,力争在三年内集中培育和建设好30门校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㈢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授、副教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作意识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
㈣高度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平顶山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
.附件 1学院特点专业建设点任务书单位名称师教育学院(盖章)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业代码040102负责人程永华专业类别专科本科填报日期2011 年 11 月 10 日学院制二〇一一年三月Word 资料填表说明1.本表限用 A4 纸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请勿另加其他封面。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2.本表填写容必定真切,其统计围严格界定为申报专业。
统计数据要正确无误、有据可查。
3.所在单位应严格审察,对所填容的真切性负责。
4. 本表相关统计容的截止时间为2010 年 12 月 31 日。
一、简表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修业年限四年和五年制专业代码040102学位授予门类教育学本专业设置时间2002 年 9 月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206 人首届毕业生时间2007 年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446 人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120 万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程永华性别女出生年月64 年 8 月学位学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课程论毕业院校西南师大职称教授职务处长电话办公: 2657709手机:电子信箱Chyh826@163.单位单位负责人审察签字审察盖章二、主要参加人员(限填10 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肩负工作盈余学士副教授专业规划、授课资源优化、培育方案制定王小鹤硕士授课老师授课研究、培育方案校正林文晓学士副教授实习基地建设瑞平学士副教授美术授课研究与实践娟硕士副教授音乐授课研究与实践郭静静硕士授课老师授课研究、授课改革研究与实践王淑宁硕士助教授课研究、授课改革研究与实践叶妮硕士授课老师授课研究兰慧敏硕士授课老师授课研究小天硕士授课老师授课研究三、参加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肩负工作育新少儿园供应实习场所、指导学生实习湖光少儿园供应实习场所、指导学生实习育才少儿园供应实习场所、指导学生实习良木少儿园供应实习场所、指导学生实习七彩虹少儿园供应实习场所、指导学生实习四、建设目标学前教育专业是师教育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早在 2002 年经教育部同意开设了专科学前教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平顶山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所属的电气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该专业多年来服务于平顶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气类专业人才。
紧紧围绕平顶山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2021年,平顶山学院下发了《关于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电气信息类专业群。
电气信息类专业群的发展目标定位:建设服务于智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突出的应用型专业群;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平顶山,面向河南,对接智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21年,学校将电气信息类专业群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专业列入首批转型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负责培养智能电力装备的本体及硬件设计开发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气装备方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课程体系的开设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目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来展开的,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全面掌握学科领域知识,忽视知识的实用性,整个课程体系学术性很强,技能性缺乏。
课程设置几届甚至更长时间都固定不变,没有结合当今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只满足于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很少,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技能训练模式。
虽然有毕业实习、金工实习、电工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但持续学习时间短,学生未能真正深入进去,专业见习更是走马观花,学生纯粹是看热闹,没有任何实质性学习。
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帮助有限。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种课程体系无法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为满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平顶山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开展多维调研与深度探究,积极构建电气装备方向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与特色亮点
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与特色亮点学科建设是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旨在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学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每个学科建设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目标与特色亮点,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目标1.提升学科影响力:学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力,将学科推向国际一流水平,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培养高水平人才:学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通过建设优质的教学团队和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
3.推动学科创新与发展:学科建设项目还致力于推动学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开展前沿研究、整合学科资源和建立合作网络,推动学科内涌现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学科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特色亮点1.引进优秀人才:学科建设的特色之一是引进优秀人才。
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科研能力的学者加盟,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为了加强学科的协同创新能力,学科建设项目特别注重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通过搭建学科合作交流平台、科研实验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科建设的另一个亮点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引入国际先进的研究理念和经验,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4.建设一流实验室与平台:学科建设还注重建设一流的实验室与平台。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设具备领先水平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为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推进产学研结合:学科建设项目还特别注重推进产学研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合作办学和科技创新项目,实现学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平顶山学院:脚踏实地,推进高质量党建服务地方,打造办学新特色
专题ZHUANTI平顶山学院作为一所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战略机遇,脚踏实地以高质量党的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打造办学特色,助力中原更出彩。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校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坚持“学习”,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
通过学校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学,十九大代表报告引领学,开展专题培训系统学,集中宣讲全面学,实践活动研习学,线上线下结合学等多种形式,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坚持“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学校把2018年定为“重点任务攻坚年”,提出要打好五大攻坚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攻坚战”位列五大攻坚战之首。
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13个配套文件,围绕立德树人,聚焦学生成长,狠抓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落实。
学校2018年获批省“三全平顶山学院:脚踏实地,推进高质量党建服务地方,打造办学新特色苏晓红平顶山学院院长82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坚持“引领”,让领导班子的核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一是突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班子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是推进基层组织示范点建设,构建党日活动常态化机制,切实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四是开展校内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抓好党建、转变作风、推动发展”为目的,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校内政治巡察。
平顶山学院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模板】
XX学院第二批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提纲)重点学科名称:
一、本学科建设情况基本概况
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1. 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
2. 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水平
3. 学科带头人作用及学术团队建设情况
4. 培养人才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5. 科学研究情况
6. 技术开放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7.国内外合作研究情况
8.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9. 学科管理及经费筹措和使用情况
三、建设成效分析
1. 本学科在该建设期内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2.本学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效益
四、存在问题
1. 目前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
平顶山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平顶山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学科点工作绩效2012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简表
院系:学科点名称:学术带头人:
序号
目标项目
2012.1-2012.12
计划完成数
实际完成数
人均数量
1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经费(万元)
2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项)/经费(万元)
3
主持行业科研项目(项)/经费(万元)
4
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经费(万元)
5
与企业、政府部门的合同项目(项)/经费(万元)
6
合作科研项目
国际(万元)
7
国内(万元)
8
上述六项科研经费总和(万元)/人均年经费(万元)
9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篇)
10
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篇)
11
出版专著(部)
12
获得专利(项)
13
鉴定或结项省部级以上项目(项)
14
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项)
15
被企业采用的科研成果(项)
被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采用的研究成果(项)
17
产学研合作单位(个)
18
培养硕士生(人)
19
引进高层次人才(人)
20
上岗特聘教授(人)
21
为企业和其他机构培训人员(人)
22
定购图书资料
图书(册)
中文
23
外文
期刊(种)
中文
25
外文
26
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件、台)
27
改造实验用房(平方米)
28
改造资料室(平方米)
29
建设教学、实验基地(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改造资料室(平方米)
29
建设教学、实验基地(个)
15
被企业采用的科研成果(项)
16
被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采用的研究成果(项)
17
产学研合作单位(个)
18
培养硕士生(人)
19
引进高层次人才(人)
20
上岗特聘教授(人)
21
为企业和其他机构培训人员(人)
22
定购图书资料
图书(册)
中文
23
外文
24
期刊(种)
中文
25
外文
26
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件、台)
27
平顶山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学科点工作绩效2012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简表
院系: 学科点名称: 学术带头人:
序号
目标项目
2012.1-2012.12
计划完成数
实际完成数
人均数量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经费(万元)
2
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项)/经费(万元)
3
主持行业科研项目(项)/经费(万元)
4
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经费(万元)
5
与企业、政府部门的合同项目(项)/经费(万元)
6
合作科研项目
国际(万元)
7
国内(万元)
8
上述六项科研经费总和(万元)/人均年经费(万元)
9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篇)
10
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篇)
11
出版专著(部)
12
获得专利(项)
13
鉴定或结项省部级以上项目(项)
14
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