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三章答案

合集下载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次革命的实质是()。

A.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B. 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C. 从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的转变D. 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转变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

A.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C.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它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

A.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B.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C.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D.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唯一标准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A. 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地揭示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是()。

A. 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B. 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C.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D.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条件,其中不包括()。

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自然科学基础C. 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源D. 社会历史条件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来源,其中不包括()。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实践基础,其中不包括()。

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本主义的发展C. 无产阶级的斗争D. 封建主义的衰落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不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

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

吃喝穿住 ( )B。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D。

社会关系的形成 ( )2。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

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4。

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

传统意识 ( )C。

政治制度()D。

阶级关系()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D。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6。

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

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C。

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D。

群体实践的产物(√)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吃喝穿住 ( )B.⼈的⾃觉意识活动 ( )C.物质⽣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世纪50年代,北⼤荒⼈烟稀少、⼀⽚荒凉。

由于⼈⼝剧增,⽣产⼒⽔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临的⾸要问题,于是⼈们不得不靠扩⼤耕地⾯积增加粮⾷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仓”。

然⽽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态问题。

现在,⿊龙江垦区全⾯停⽌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与⾃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态为归宿 ( )B.⼈们改造⾃然的⼀切⾏为都会遭到“⾃然界的报复” ( )C.⼈在⾃然界⾯前总是处于被⽀配的地位 ( )D.⼈们应合理地调节⼈与⾃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千个理由、⼀万个理由,但⽼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为天’”。

这说明:()A.⼈的⽣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的本质决定于⼈的⾃然属性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是⼈的物质欲望 ( )D.⼈们⾸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们⾏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产⽅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下列哪⼀原理可以解释“⼤众⼼理影响经济⾛势”这⼀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 ( )B.社会意识反作⽤于社会存在(√)C.社会⼼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产⽅式的反映(√)B.阶级⽃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类社会的发展是⾃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类社会的发展像⾃然界⼀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发展是⼀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9.理解整个⼈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产关系的发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C.⽣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争的发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产⽅式(√)D.各⾰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 ( )B.加速或延缓作⽤(√)C.⽆⾜轻重的作⽤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性(√)B.它是全社会⼈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 )C.⽂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 ( )16.⼀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的⼤⼩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平 ( )17.社会物质⽣活条件是指:()A.⾃然界 ( )B.⼈⼝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因素和⽣产⽅式的总和(√)18.测度⽣产⼒⽔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产⼒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式 ( )20.社会⽣产⼒⽔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式 ( )21.⼈们在物质⽣产过程中形成的⽣产关系本质上是:()A.⼈与⾃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与⼈的物质利益关系(√)D.⼈们之间的分⼯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的性质(√)B.⽣产⼒的发展⽔平 ( )C.科学技术⽔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判断⼀种⽣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产⼒的发展(√)C.是社会化⼤⽣产还是个体⼩⽣产 ( )D.是⾃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们在⽣产中的地位 ( )25.⽣产资料包括:()A.⽣产⼒和⽣产关系 ( )B.⽣产⼯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与⾃然界的关系 ( )B.⼈与⼈的政治关系 ( )C.⼈与⼈的思想关系 ( )D.⼈与⼈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 ( )D.调整⼈与⼈之间关系的⾏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产⼒和⽣产关系的统⼀ ( )B.技术形态和⽣产形态的统⼀ ( )C.同⼀定的⽣产⼒⽔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D.经济形态和⽂化形态的统⼀ ( )30.上层建筑反作⽤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产⼒中(√)B.⽣产⽅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基础中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然规律⽆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35.经济基础是指:()A.⼀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的总和(√)B.⼀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定历史时期社会⽣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D.⽣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C.掌握在哪个阶级⼿中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产⼒发展的需要(√)37.⼈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是:()A.⼈民群众 ( )B.阶级⽃争 ( )C.社会基本⽭盾(√)D.科技⾰命 ( )38.社会基本⽭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盾 ( )B.物质⽣产和精神⽣产的⽭盾 ( )C.⽣产和消费的⽭盾 ( )D.⽣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盾(√)39.社会基本⽭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产⼒的发展(√)B.⽣产关系的展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40.⽣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不悖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盾的解决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是:()A.政治权⼒ ( )B.社会⽣产⼒ (√)C.天才的创造⼒ ( )42.阶级⽃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 ( )B.惟⼀动⼒ ( )C.最终动⼒ ( )D.直接动⼒(√)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B.⼀部分⼈对另⼀部分⼈的暴⼒掠夺 ( )C.⽣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们在⼀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C.⼈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命是指:()A.思想、⽂化、技术领域的重⼤变⾰ ( )B.⾰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产阶级⾰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产阶级具有⾰命的决⼼、勇⽓和毅⼒ ( )B.⽆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 ( )C.⽆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 ( )D.有⼀个敢于和善于领导⾰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回答⼈的本质问题的⽴⾜点是:()A.⼈的社会关系(√)B.⼈的⾃然属性 ( )C.⼈类的共同利益 ( )49.所谓抽象⼈性论意指:()A.否认⼈的社会性,关于⼈的本质的唯⼼主义观点(√)B.⼀种对⼈类共同⼈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种否认⼈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捐出⾃⼰的⾎清,⽤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为中 ( )B.⼈的价值必须以满⾜个⼈需要为前提 ( )C.⼈的价值表现为⼈的能⼒的⼤⼩ ( )D.⼈的价值是在满⾜⾃⾝和他⼈的需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价值在于:()A.个⼈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的尊重(√)B.个⼈的⾃我创造和⾃我实现 ( )C.个⼈的⾃由选择和⾃由发展 ( )D.个⼈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主义(√)C.历史主义 ( )D.⾃然主义 ( )53.党的⼗九⼤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盾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原选择题第3章

马原选择题第3章

马原选择题第3章第3章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E)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社会存在是指( 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3、社会意识是( C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C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B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11
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D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1/4/4
12
13、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
2021/4/4
20
第三章 பைடு நூலகம்选题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BCD )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 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021/4/4
22
3、不能因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就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这是因为( BC )
A.社会规律无需人参与而自发起作用
B.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决定的,其实现程度也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
2021/4/4
9
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
2021/4/4
10
1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世界 B.主观思维 C.个人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021/4/4
2021/4/4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期末分析题(第三章)来源:石叶chris的日志1.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答案要点】(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

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四、判断说明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不力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完整意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方面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之所以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正确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劳动不仅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与物质自然界相联系,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式从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另一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只有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是阶级性的,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等。

4.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错误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

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生产力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胜利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答案:B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地理环境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物质生产来实现。

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答案:C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4.唯物历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D解析: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邓小平提出。

7.”谋事在天,成事在人“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 .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答案:A解析: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首要的生产力是C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管理4.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5.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6.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理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DA. 地理条件B. 人口条件C. 资源条件D.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7.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15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49年增长20倍,上升到世界第6位。

但是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000多美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100位以后。

1957-2005年48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10多倍,同期人均国民收入却只增长3.2倍(按可比价计算)。

另外一组数字是:我国人口从1950年的55196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111026万人,增长2倍多。

这些数字表明CA.经济基础决定人口发展B.人多力量大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D.物质生产是人口生产的前提条件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D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9.“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0A.吃喝穿住()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C.物质生产活动(J)D.社会关系的形成()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I】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人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人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己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a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而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J) 3.“许多出情我们町以讲一「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为天’” O这说明:0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型()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爭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J)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J)B.传统意识()C•政治制度()D.阶级关系()5.卞列哪一原理町以解释“人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0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貝有决定作用()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J)C.社会心理町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J)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忐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7.群体意识是:0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D.群体实践的产物(J)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0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具规律性(J)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总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0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J)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0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J) 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0A.从專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J)D.«■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2•不同的地理坏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J)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13.社会总识的本质特点在于:0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貝有相对独立性(J)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0A.政治法律思想(丁)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址突出地表现是:0A.社会意识的发展貝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J)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干:0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J)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B.人I [因素()C.地理坏境()D.地理环境、人H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J)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0 A•劳动工具的状况(J)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最和质最()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0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J)C.劳动者()D.1?理方式()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者()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D.生产工具(V) 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勺自然的关系()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J)D.人们Z间的分工协作关系()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0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J)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0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冇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J)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0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J)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25.生产资料包括: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J)D.劳动产品()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0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J)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0A.道德()B申学()U艺术()D.语肓学3)2&道德是:0A.经济基础域集中、最直接的反映()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垓心()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J)29.社会形态是指: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J)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0A.生产力中(J)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0A.W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切社会形态(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0 A•经济基础(J)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0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J)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0A.自然规律具何客观性利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肴普遍性()B.自然规律冇重a性,社会规律没冇重复性()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肓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J) 35.经济基础是指:0A.—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J)B.—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U—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冇制关系()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0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于•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J)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0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丁)D.科技革命()38.社会基本矛盾是:0A.社会存在利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神生产的矛厉()C・生产和消费的矛质()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J)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Ai终原因是:0A・生产力的发展(丁)B.生产关系的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枕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0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W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W制约,相互作用(J) 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0A.政治权力()B.社会生产力(J)C.天才的创造力()D.阶级斗争()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0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J) 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J)D.剩余产品的出现()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0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J)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0A.经济标准(J)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0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J)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47.对无产阶级革命來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0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閒()D.冇一个敢于和善丁•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J)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J)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49.所谓抽象人性论()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质的唯心主义观点(J)B.—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U—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课理论()D.-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若,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S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D.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J )5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丁)B. 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C. 个人的口由选择和自由发展()D. 个人主体性的増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 历史唯物主义()B. 历史唯心主义(丁)C. 历史主义()D. 自然主义()53.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厉是()・ A 人民□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口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经济增长效率和财富分配公平Z 间的矛盾()D 个人权利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54.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新版1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①客观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

]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D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B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状况D、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6、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8、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C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10、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1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政治制度12、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B )A、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13、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前提是(D )A、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B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6、下列各项对社会意识的理解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C )A、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错误的社会意识是纯粹的主观臆造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马原第三章复习题答案

马原第三章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3.社会意识是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8.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9.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1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1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5.“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二、多项选择题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劳动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ch3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ch3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ch3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A.生产对象;B.生产工具;C.生产者;D.生产资料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ch3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ch3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ch3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分,共分)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ch3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CD )ch3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答案来微信公众号“那个大学这个崽”哦
1、〔单选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单选题〕与社会革命相比,改革
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单选题〕下列哪个属于英雄史观的基本样式
唯意志论
4、〔单选题〕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最核心的部分:
国家政权
5、〔单选题〕下列对于国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6、〔单选题〕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阶级斗争不论在什么条件都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要天天讲
7、〔单选题〕唯心史难的根本缺陷在于
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8、〔单选题〕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学的关系是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9、〔单选题〕所谓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10、〔单选题〕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成要素中最活跃的是
劳动者
11、〔单选题〕最早发现和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人是
法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12、〔单选题〕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原理
13、〔单选题〕上层建筑是指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组织和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14、〔单选题〕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单选题〕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
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形成的,或是通过“君权神授"得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