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大年初一习俗大全
初一的传统风俗
![初一的传统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177844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8.png)
初一的传统风俗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传统风俗:
1.拜年:初一的早晨,人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到亲朋好
友家拜年。
在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会互相祝福,希望彼此在新
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
2.放鞭炮:在一些地方,初一的早晨会放鞭炮,以驱走一年的晦
气,迎来新的希望和好运。
同时,鞭炮的声音也象征着喜庆和
热闹。
3.吃饺子:在北方地区,初一的早餐通常是吃饺子。
饺子寓意着
团圆和财富,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代表着财源广进。
4.吃汤圆:在南方地区,初一的早餐通常是吃汤圆。
汤圆寓意着
团圆和幸福,因为汤圆的形状是圆形的,代表着完美和圆满。
5.祭祖:在一些地方,初一还会进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
敬仰和感激之情。
人们会在祖先的墓前献上供品,祈求祖先保
佑家族平安、顺利。
6.不扫地、不倒垃圾:在一些地方,初一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
因此人们不会扫地、倒垃圾等,以免将好运扫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统风俗可能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大年初一可以出门吗
![大年初一可以出门吗](https://img.taocdn.com/s3/m/3a2f8b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d.png)
大年初一可以出门吗大年初一可以出门吗在民间习俗中,大年初一是不可以出远门的,也不适合去旅游,因为大年初一是团圆日,这一天是要阖家聚在一起过年的,可以出门但是不可以出远门,否则就预示着家庭破碎,这是很不吉利的。
大年初一的风俗有哪些一、正月初一,新年伊始。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儿那祝贺新春。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二、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三、禁忌多。
传说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四、正月初四,迎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
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满。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贴对联、福字、门神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
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
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这种氛围是过年比较喜欢的。
除夕守岁与压岁钱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
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
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很多地区会在吃年夜饭之前给晚辈“压岁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长辈,并且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
所谓的“压岁钱”可以起到“压住邪祟”的作用,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呵护与祝福,希望晚辈在新一年当中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大年初一的传统节庆活动
![大年初一的传统节庆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4a1980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0.png)
大年初一的传统节庆活动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中国的不同地方,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有些传统节庆活动却贯穿全国。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年初一的传统节庆活动。
1. 贴春联贴春联是大年初一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是写有祝福、佳话和吉祥话语的红纸条,人们通常贴在大门上或者室内的墙壁上。
春联的内容通常与新年、幸福、如意、健康和繁荣等相关。
贴春联的目的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能够平安顺遂,事事如意。
春联一般由两段对联组成,上联和下联相对应,中间分隔开来。
2. 守岁守岁是指在新年的除夕夜中守夜,直到大年初一的凌晨。
守岁是家庭亲友齐聚一堂,欢度新年之夜的重要方式。
人们会一起欢笑、吃团圆饭、放爆竹、观赏春晚等。
守岁这个传统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团聚和对新年的庆祝的重视。
3. 拜年拜年是大年初一的必备活动之一。
人们穿上盛装,拜访亲朋好友,以示问候和祝福。
一般先拜年长者,然后是同辈和亲友。
在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会互相道喜,并赠送一些礼物作为祝福和表达感谢之意。
拜年的传统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社会和睦。
4. 过年味大年初一的传统节庆活动不仅包括了各项仪式和习俗,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食物。
比如,人们会做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与元宝相似,寓意着财富。
另外,还有年糕、汤圆等传统年菜。
这些食物不仅有着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味道,更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许。
5.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大年初一的一项重要表演活动。
人们会扮成狮子或者龙的形象,进行舞动表演。
这一活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够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舞狮和舞龙被视为驱邪辟邪的象征,也是祈求来年吉祥和福运的方式。
总结: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新年开始,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共同的传统节庆活动。
贴春联、守岁、拜年、过年味和舞狮舞龙等,都是中国人为了庆祝新年和祈福来年而开展的重要活动。
初一传统文化
![初一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047f6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a.png)
初一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门爆竹:这是春节期间的一种习俗,指在凌晨一过,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家
家户户打开自家的大门,燃放爆竹,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来迎接新的一年。
这寓意着开
门大吉,也宣告着新年的开始。
当爆竹燃放以后,碎红满地也称之为“满堂红”,寓意着
新年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2.聚财:大年初一这天有很多聚财的习俗,比如不能洗头、扫地、倒垃圾和倒脏
水等。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避免财运流失,祈求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3.拜年:这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人们互相拜访,祝福新年,表达美
好祝愿。
在古代,拜年主要是晚辈给长辈或长者拜贺新年,包括给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现在,拜年的形式已经多样化,包括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4.吃食:大年初一也有一些特殊的吃食习俗。
比如吃年糕,寓意着“节节高”,寄
托着人们希望新的一年里事业、生活都能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还有吃饺子、吃面条等,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和祝福。
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正月初一的习俗有什么
![正月初一的习俗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275f0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b.png)
正月初一的习俗有什么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这天的年俗活动很多,那么初一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习俗一、聚财俗网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很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过泼。
初一习俗二、行香新年期间是男女老幼穿新衣,携带牲礼、金纸、香烛,到各个寺庙礼佛拜神,祈求一家大小平安,而各个寺庙也会准备光明灯、平安灯,甚至礼斗仪式让信徒拈香祈愿。
俗信以为正月初一开天门,烧头炷香祈愿特别灵验,所以一些比较著名的庙宇,当年关一过,子时之际,就会立刻涌入人潮,以素食净果,焚香祷告。
初一习俗三、拜年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
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
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欢欢喜喜迎“财神”】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放爆竹迎“财神”。
一班人装扮成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手捧大元宝的“财神”,敲锣打鼓来到每户人家门前去“跳财神”,房主要笑脸相迎。
初一习俗四、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初一习俗五、给压岁钱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正月有什么讲究和习俗禁忌
![正月有什么讲究和习俗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b70eac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8.png)
正月有什么讲究和习俗禁忌正月的讲究与习俗1. 正月初一拜新年:这一天是春节,人们会互致新年祝福、拜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
早上开门前通常有放鞭炮(部分地区因环保等原因已禁止或限制)、贴对联、挂灯笼等习俗,寓意驱邪避凶、迎福接祥。
2. 守岁与祭祀:除夕夜家家户户会守岁至深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并进行祖先祭祀,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3. 饮食习俗:各地都有特定的食物习俗,如饺子、汤圆、年糕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生活甜蜜和步步高升。
4. 正月初二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探亲,向父母及亲戚拜年,展示家庭和睦,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
5. 正月里忌动刀剪、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破器皿,如有不慎打破,需立即说“碎碎平安”以求化解。
6.新年初几天不宜扫地倒垃圾,以免把好运扫走,之后可以选吉时进行清扫,并用红包包裹垃圾,象征财富积累。
7. 娱乐活动:春节期间有舞龙舞狮、看大戏、赏花灯、猜灯谜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
8. 春联与门神:家家户户会在年前贴上春联和门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来年安康的美好祝愿。
正月的禁忌1、不能讨债:正月里不能向别人讨债,否则会把自己的财运赶跑。
2、不能剪头发:正月里剪头发,会把自己的好运气剪没。
3、不能打破东西:正月里打破东西会意味着破财,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4、不能扫地:正月里扫地会把财运扫没。
5、不能借钱给别人:正月里借钱给别人,意味着把自己的财运送给别人。
6、不能倒污水:正月里倒污水会把财运倒掉。
7、不能换床单:正月里换床单会把好运换没。
8、不能撕破红纸:正月里的红纸代表着喜庆和吉利,如果撕破红纸,会把自己的好运撕没。
9、不能钉钉子:正月里钉钉子会把财运钉没。
10、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正月里应该说吉利的话,避免说不吉利的话,以免影响自己的运势。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016e08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a.png)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大年初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这一天,人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开门迎福。
在许多地方,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寓意着驱赶邪祟,迎接吉祥。
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则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祝福晚辈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初一的早餐,有的地方会吃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
还有的地方会吃汤圆,寓意着团圆美满。
这一天,大家都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吉祥话,以讨个好彩头。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女婿要给岳父岳母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回娘家的女儿通常会和家人一起吃饭,聊聊家常,分享彼此的生活。
在一些地区,初二还有祭财神的习俗。
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祈求财神保佑新的一年财运亨通,生意兴隆。
大年初三,又称为“赤狗日”。
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会不吉利。
所以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而是在家中休息。
有的地方还认为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要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惊扰了老鼠,给自己带来麻烦。
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灶神在过去被认为是掌管家庭饮食和炉灶的神灵。
人们会准备丰盛的供品,恭迎灶神归来,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衣食无忧。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
这一天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
初五还是商家开业的日子。
因为春节期间店铺大多关门休息,到了初五,人们认为已经破除了禁忌,可以开始新的生意,祈求财源广进。
大年初六,这一天要送穷鬼。
家家户户会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
同时,这一天也是店铺正式开张营业的日子,大小商家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
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被称为“人日”。
传说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类。
所以这一天人们会吃七宝羹,用七种蔬菜煮成的汤羹,来祈求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大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大年初一的道教习俗与仪式
![大年初一的道教习俗与仪式](https://img.taocdn.com/s3/m/b1b6f3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e.png)
大年初一的道教习俗与仪式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道教在春节期间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与仪式。
在这一天,许多信仰道教的家庭都会进行特殊的祭祀、祈福和守夜仪式,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道家认为大年初一是一个独特的时刻,正式迎接新年前的最后一天。
他们相信在这一天,神明特别垂听众生的祈福,并给予保佑和指引。
下面将介绍一些道教在大年初一举行的习俗与仪式。
一、焚香祷祝在大年初一的早晨,道教徒会准备香炉和香烛,前往道观或自家的神龛祭拜神灵。
他们点燃香烛,虔诚地向神明祈愿,祈求健康、平安、财富和幸福。
焚香这一仪式被认为是对神明的尊敬和感恩的表达,也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烧纸祭祀烧纸祭祀是道教在大年初一最具有特色的仪式之一。
人们会在室外或庭院燃起纸钱,向祖先和过去的先贤表达敬意。
他们相信通过烧纸祭祀,可以将祖先的灵魂和祝福送到天堂和来世,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祈福。
三、参与道教庙会大年初一是参与道教庙会的理想时机。
在这一天,许多道观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着大量的香客和游客。
这些庙会通常包括表演、舞龙舞狮、民间艺术表演、游戏娱乐以及买卖各种传统食品和商品的摊位。
参与庙会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守岁仪式大年初一的夜晚,道教徒会进行守岁仪式。
这一仪式在许多道教寺庙和家庭都有举行。
人们会点燃蜡烛,集体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和吉祥。
在仪式进行期间,道士会诵经念佛,祈祷寿命长久和家庭安康。
守岁仪式通常持续到午夜,庄严而神圣。
五、禁忌与避讳大年初一也有一些道教的禁忌和避讳,以避免犯太岁和带来厄运。
例如,不可以打破物品,以免破财;不可以剪头发,以免剪去福气;不可以提及不吉利的话题,以免扫兴。
这些禁忌和避讳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在新年的第一天里能够平安、吉祥地度过。
在大年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道教的习俗与仪式为中国人增添了更多的祥和和庆祝的气氛。
新年的初一我们都在做什么
![新年的初一我们都在做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ad9f7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c.png)
新年的初一我们都在做什么新年的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人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迎来新的一年,也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愿望。
那么,新年的初一我们都在做什么呢?1. 贴春联和门神贴春联和门神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重要活动。
春联是用红色纸张写上吉祥的祝福词,然后贴在门上或窗户上,寓意新的一年充满好运和福气。
门神是贴在门上的守护神像,据信能驱走邪恶的力量,保护家庭平安。
2. 吃团圆饭新年的初一晚上,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这是一个家庭团结、和谐共处的时刻。
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象征着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在团圆饭上,大家会互道祝福,共享美食,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3. 拜年除了吃团圆饭,新年的初一还是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到亲朋好友家中拜年。
拜年的过程中,除了表达对新年的祝福,还会互相交流近况、分享喜悦。
4. 红包和放鞭炮新年的初一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他们可以收到红包。
红包是成年人给未成年人的一种祝贺和祝福,里面装有钱币,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孩子们领到红包后会感到特别开心,也会学着给长辈拜年。
此外,新年的初一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就是放鞭炮。
放鞭炮的声响据说可以驱走邪恶的力量,招来好运。
然而,在某些地方也限制或禁止放鞭炮,因为烟火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5.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除了传统的活动,新年的初一晚上,很多人会通过电视或互联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一场盛大的演出,其中包含了歌舞、相声、戏曲等表演形式。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为一种传统,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接新年。
6. 许愿和制定新年计划新年的初一也是一个人思考过去并展望未来的时刻。
很多人会提前制定新年计划,规划自己在新的一年要做的事情。
同时,人们也会在初一这一天许下自己的愿望,希望来年自己能够实现更多的目标和梦想。
以上就是新年的初一我们都在做的一些活动。
无论是传统的贴春联、吃团圆饭,还是现代的观看晚会、制定计划,都体现了人们在新年初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https://img.taocdn.com/s3/m/d71aa9e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8.png)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初一到初七的年俗1、大年初一年俗: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大年初二年俗: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而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3、大年初三年俗: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
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
4、大年初四年俗: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5、大年初五年俗: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6、大年初六年俗: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7、大年初七年俗:人日——民间流传的关于“人日”的各种习俗非常多,比如有剪彩纸的习俗,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以此象征新一年人丁兴旺。
初一到初七的禁忌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忌讳最多的一天1、大年初一不能用剪刀。
大年初一用剪刀寓意着“这一年容易招惹口舌之争,容易惹事端”,因此这一天禁止做针线活。
2、大年初一不能扫地。
大年初一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会有财神降临,如果这一天扫地就会把家里的财运带走。
因此,无论除夕夜在地上制造了多少垃圾,在大年初一都不要清理,也不要丢垃圾。
如果把“扫帚星”引来,就会倒霉运。
3、大年初一不能把房间里的水往外泼。
这点和上面是一个道理,大年初一把房间里的水泼到院子里,就会带走家里的财运和福运,是不吉利的。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95f07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e.png)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1、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正月初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3、正月初三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和禁忌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和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a0334c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0.png)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和禁忌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和禁忌大全禁忌指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或者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春节初一到十五的习俗和禁忌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红包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黄历初一:宜祭祀、祈福、求嗣;忌嫁娶、迁移、动土、求医今天吉事:去庙宇祈福今天忌事:很忌讳动刀杀生,也不能扫地及用刀剪利器。
初二:回娘家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
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
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初二黄历初二: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吉事: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今天忌事: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忌事:作为雇员今天忌吃鸡,否则有流年想申请被“炒”之嫌初三:不出门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古代正月初一的风俗
![古代正月初一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3ed85e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c.png)
古代正月初一的风俗
古代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春节,有许多特殊的风俗和习俗。
1. 贴春联:人们在正月初一上午贴春联,春联是用红纸写的对联,通常写有祝福和吉祥的话语,贴在门上或门框上。
2. 放鞭炮:在正月初一的时候,人们会放鞭炮来驱赶邪恶的鬼魂,以及迎接新年的到来。
3. 拜年: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表示祝福和吉祥。
同时,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
4. 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着团圆和祥和。
5. 舞狮子、舞龙: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表演舞狮子和舞龙的节目,以驱邪祈福和祈求丰收。
6. 祭祀祖先:人们会在正月初一祭祀祖先,烧香、献祭,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7. 游街头:一些地方会有游街表演、花车巡游等活动,吸引人们观看和参与,增添节日气氛。
这些古代正月初一的风俗至今仍然在中国许多地方保留着,并成为了中国春节的重要传统。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活动大全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活动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feeff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9.png)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活动大全大年初一到十五风俗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行,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日很多地方还保存着一风俗,〔除夕〕前扫除洁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行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头”,由于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由于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由于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头。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行少的,说声“过年好”,祝愿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需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需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奇〕这天简单与人发生口角争吵。
不过这个风俗早已过时,由于如今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很多。
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整理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清扫卫生。
【风俗习俗】年初一不能不知道的14条禁忌(速收藏)
![【风俗习俗】年初一不能不知道的14条禁忌(速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219fcd4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5.png)
【风俗习俗】年初一不能不知道的14条禁忌(速收藏)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1.不能扫地倒水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和倒水,怕因此带走了财气。
然而,大年初一,全家人团聚,再加上拜年的人们进出不断,吃花生、嗑瓜子、吃水果、抽烟,剥下的皮、壳、渣、纸屑、烟头满地都是,不扫不行,于是人们就想出个变通的办法——改往外扫为往内扫,象征财宝进门,扫好后装在垃圾桶或纸篓里不倒掉,财宝便留住了。
2.忌杀生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
3.忌打破杯盘碗盏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
如果不小心失手打破了碗碟,得赶紧说一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4.小孩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什么“打、杀、砍、输、死、穷、赔、鬼”等字眼一律不许沾边。
为防万一,许多家庭便贴上“童言无忌”的红纸条以破解。
5.吃饭也有禁忌吃饭时,不能用开水泡饭,也不能用汤泡饭,否则不但出门必雨,而且注定是一年里只有吃穷饭的“穷命”。
吃完饭不能说“吃完了”,要说“吃好了”。
另外,饺子煮破了,忌说破,要说“挣了”。
6. 禁忌动刀子和剪子这天不能动刀剪,否则会断绝仕途财路。
妇女也不得动针线,否则这位女子一年到头和别人争吵不休或浑身会有针刺般的不舒服。
7.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8.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9.忌借钱“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10.忌吃药说是“初一吃药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11.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12.白天不可午睡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13.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14.忌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金鸡报喜。
正月初一有哪些习俗
![正月初一有哪些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080d0d2e87101f69f31959e.png)
正月初一有哪些习俗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
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正月初一有哪些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正月初一习俗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拜神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
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
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
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吃斋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
“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吃饺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
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春节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
![春节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20cbe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7.png)
春节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春节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20241、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
进门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2、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3、感谢性的拜访凡是上年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4、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5、古代拜年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成为时尚。
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以图吉利讨口彩。
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文化中的大年初一家庭聚会习俗
![传统文化中的大年初一家庭聚会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47e8e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4.png)
传统文化中的大年初一家庭聚会习俗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年初一的家庭聚会习俗被视为十分重要而庄重的活动。
这个节日,家人聚在一起,共度欢乐时光,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传统价值观。
一、年夜饭大年初一的家庭聚会习俗始于年夜饭。
这顿饭是全年最为丰盛和重要的一顿饭,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在年夜饭上,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包括传统美食如鱼、饺子、年糕等。
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则寓意着财源滚滚。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拜年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亲友们会相互拜年,向长辈、亲友道贺新年。
一般而言,年幼的人会给长辈拜年,并向他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家人们会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跪拜长辈,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长辈则会给予厚重的红包,这被视为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祝福。
三、贴春联大年初一,人们还会贴春联。
春联是用纸张写上对联的片语,其中表达祝福和吉祥之言。
这些春联一般贴在门上或墙壁上,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联通常都由四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它们不仅能够装饰环境,也传达出美好的祝愿。
四、燃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
在中国,人们相信烟花爆竹的声音可以驱逐邪恶的灵魂,带来好运和祥和。
人们会在大年初一的夜晚,欣赏烟花爆竹的璀璨之美,感受喜庆的气氛。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安全考量,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逐渐减少了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五、互赠礼物大年初一家庭聚会的习俗中,互赠礼物是表达关爱和友好的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红包是常见的礼物形式。
红包里装有一定金额的钱,通常是长辈们给晚辈的礼物。
此外,除了红包,人们还会互赠食品、饰品和小礼物,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大年初一的家庭聚会习俗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情感共鸣。
这个传统的节日为整个家庭提供了一个共同分享和欢庆的时刻。
通过年夜饭、拜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和互赠礼物等活动,家人们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传承了传统价值观,以及尊重和敬爱长辈的美德。
初一的规矩和忌讳
![初一的规矩和忌讳](https://img.taocdn.com/s3/m/552e62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7.png)
初一的规矩和忌讳1.早起拜年:在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要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去拜访亲戚朋友,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不扫地:传统上认为,大年初一扫地会把好运气扫走,因此不建议在大年初一扫地。
3.不倒垃圾:同样是因为避免“倒财”,所以不建议在大年初一倒垃圾。
4.不剪发:传统上认为,大年初一剪头发会剪掉好运,因此不建议在大年初一剪头发。
5.不洗头:与剪发类似,不建议在大年初一洗头。
6.不打碎东西:因为“碎”与“岁”谐音,所以不建议在大年初一打碎东西,以免带来不好的预兆。
7.不借钱:传统上认为,大年初一借钱会带来不好的运气,因此不建议在大年初一借钱或借东西给别人。
8.不吵架:在新的一年里,人们希望家庭和睦、和谐相处,因此不建议在大年初一发生争吵或冲突。
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许多习俗和传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年初一的习俗:拜年:在大年初一早上,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拜访亲戚朋友,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寓意着祝福晚辈健康成长、财源广进。
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着家庭和睦、团结一心。
放鞭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的声音可以驱邪避祸,因此在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一种常见的习俗。
贴春联: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室内贴上对联,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和祈求好运。
看春晚:春晚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许多人会在电视前观看春晚,感受节日气氛和欢乐氛围。
打麻将:麻将是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许多人会在春节期间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打麻将,增进感情、放松心情。
春节正月初一有什么风俗习惯
![春节正月初一有什么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1bb035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0.png)
春节正月初一有什么风俗习惯不同地方大年初一的风俗不同,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正月初一有什么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春节正月初一有什么风俗开门炮仗正月初一早晨,开门营业,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拜神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祈求一天平安顺利吃斋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
“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到亲戚朋友家拜访,送祝福说吉祥话,旧称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给压岁钱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
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不杀生,不扫除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
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
大年初一不能够使用扫把,不然就会把好运跟财运扫走。
烧头炉香除夕夜岁交子时,男女老少争相去本村神庙、或宗庙烧头炉香,人们认为夺冠者来年必交好运,一家人就会平平安安,万事顺利。
大年初一拜年的风俗拜年的寓意和象征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
在这一天家长都要带领小孩出去给自己亲戚、朋友、尊长,送吉祥祝福的新年祝福语,卑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
春节拜年讲究关于春节的拜年,通常是从自己的家中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顺遂。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然后在家里给长辈拜年完之后,出去到外面的时候也要笑脸跟他人,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大年初一习俗大全
大年初一的习俗多,而你知道有哪些呢?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要“开门炮仗”,接着有拜年、占岁、吃斋、不扫除等习俗。
你想知道大年初一的习俗有哪些,不妨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大年初一的习俗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
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1、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
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
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
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
“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
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
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