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fe55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4.png)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定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易氧化的物质,在空气中易受热和光的影响而分解,所以在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需采取适当的措施。
本实验采用I2-苯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此法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与碘化钾反应生成褐色的碘褐色物质,通过测定生成物的浓度来间接计算维生素C含量。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所选水果洗净并去皮,然后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取100g水果样品加入100ml蒸馏水,混合均匀。
2.提取维生素C:将上述混合液分装到锥形瓶中,加入5ml三氯乙酸并摇匀,使之完全酸化。
然后放置于阴暗处静置24小时。
3.滴定:将上述混合液分装到滴定筒中,加入适量I2溶液,并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以0.1mol/L C6H8O6溶液为对照组。
实验结果:根据对照组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颜色变化程度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颜色愈淡,维生素C含量愈低。
根据滴定计算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水果样品的新鲜程度:新鲜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过了保质期的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会降低。
2.样品制备的操作: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样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较短,以防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
3.滴定的准确性:滴定过程中,需仔细控制滴定剂和指示剂的添加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出某种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这个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并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含有更多维生素C 的水果。
参考文献:1. 魏彩霞,林辉,李晓彤,杨龙. 微波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J]. 食品与机械,2015,31(12):198-200.2. 张文英,周文杰. 技术指标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析[J]. 食品计量学报,2014,8(2):093-097.。
维生素含量测定PPT课件
![维生素含量测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2b62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a.png)
维生素提取
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 剂中,进行搅拌、离心或过滤
,提取出维生素。
维生素测定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高效 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 测定提取液中的维生素含量。
结果记录与处理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必 要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
果。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计算出维生素的含量。
适用于挥发性维生素的测定,如维生素A、 D等。
荧光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ELISA)
适用于荧光性维生素的测定,如维生素E、 叶酸等。
适用于特定维生素的测定,操作简便,灵 敏度高。
02 维生素含量测定实验操作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需要准备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样 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同时, 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 和玻璃器皿,如容量瓶、吸管、
个性化营养补充
根据个人的维生素需求和缺乏程 度,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 方案,通过补充剂来补充日常饮 食中不足的部分。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估
食品营养价值评估
通过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可以 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为消费者提供 更全面的食品选择依据。
食品加工过程的优化
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维生素含量的变 化,有助于优化加工工艺,减少维生 素损失,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
预防维生素缺乏症
通过定期测定维生素含量,可以及时发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补充,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辅助治疗疾病
对于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维生素在辅助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维生素含量,可以为医生提供参考,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39db430f18583d0496459ce.png)
结果计算
x c V1 100 m V2 1000
X--- VA含量(mg/100g) 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 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25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样品维生素A含量大于
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B2、PP、B6、叶酸、B12、泛酸、生物素)和维 生素C。
4
3.测定意义
(1)食品科学研究者需要准确的食品成分分析 信息,计算营养素的膳食摄入,以改善人类的 营养; (2)食品营养价值评价 (3)食品生产工艺设计及强化食品的评价 (4)食品资源开发 (5)食品标签的准确性
分液漏斗1号
分液漏斗3号 振摇,静置,分层
醚层
水层
21
水洗
分液漏斗1号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KOH溶液洗
振摇,静置,分层
洗
KOH溶液层
醚层
水洗
涤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水洗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22
分液漏斗醚层
乙醚洗涤
无水硫酸钠
浓 缩
水浴蒸馏
减压抽干
氯仿定容(25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3
(3)测定
取2支比色皿,分别加入1mL氯仿和lmL样 品溶液,各加入1滴乙酸酐,于620nm波长 处以氯仿调节吸光度零点,将其移入光路 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氯仿溶液。 于6s内测定吸光度。
耐酸碱性:VA、VD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
实验11 Vc含量测定
![实验11 Vc含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ffc912258fb770bf78a55bd.png)
【器材与试剂】 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 1.研钵 研钵 4. 量筒 7. 玻棒 10. 滤纸 2. 天平 5. 刻度吸管 8. 微量滴定管 11.纱布 纱布 3. 容量瓶(100ml) 容量瓶( ) 6. 锥形瓶(50ml) 锥形瓶( ) 9. 漏斗 12.新鲜蔬菜或水果 新鲜蔬菜或水果
(二)试剂 1. 1%草酸溶液 草酸溶液 2. 2%草酸溶液 草酸溶液 3. 标准维生素 溶液 标准维生素C溶液 4. 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二氯酚靛酚溶液
【思考题】 思考题】
1. VC理化性质最重要的是哪一点?为何用草酸 理化性质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理化性质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来提取? 来提取? 2. VC的生理功能(生化作用)有那些? 的生理功能( 的生理功能 生化作用)有那些? 3. 为了准确测定维生素 的含量,实验过程中应 为了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的含量, 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注意哪些操作步骤?为什么?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取样、匀浆:称取新鲜样品约10g,置 取样、匀浆:称取新鲜样品约 取样 , 于研钵中,加入等体积的2%草酸溶液研 于研钵中,加入等体积的 草酸溶液研 磨成浆状。 磨成浆状。 2.脱色、定容、过滤:将匀浆液移入 脱色、 脱色 定容、过滤: 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1%草酸溶液帮 容量瓶中,用少量 草酸溶液帮 容量瓶中 助转移,加入30% Zn(AC)2和15% 助转移,加入 K4Fe(CN)6溶液各 溶液各5ml,充分混匀后用 , 1%的草酸稀释至刻度,再摇匀 ,静止 的草酸稀释至刻度, 的草酸稀释至刻度 几分钟后过滤。 几分钟后过滤。
3.滴定:准确吸取滤液5或10ml于50ml的锥 滴定:准确吸取滤液 或 滴定 于 的锥 形瓶中,立即用标定过的2,6-二氯酚靛酚 形瓶中,立即用标定过的 二氯酚靛酚 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所用染料的毫升数 溶液滴定至终点。 重复测定2~ 次 (重复测定 ~3次)。 4.标定2,6-二氯酚靛酚:取维生素C标准液 4.标定2,6-二氯酚靛酚:取维生素C标准液 标定 二氯酚靛酚 5ml及1%草酸溶液 草酸溶液5ml于50ml的锥形瓶 及 草酸溶液 于 的锥形瓶 用配制好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标定。 二氯酚靛酚溶液标定。 中,用配制好的 二氯酚靛酚溶液标定
《维生素测定》课件
![《维生素测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9189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c.png)
维生素B测定
维生素B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我们将介绍测定维生素B的方 法和操作步骤,并讨论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解读和应用结果。
维生素D测定
维生素D在钙和磷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学习测定维生素D的方法和 操作步骤,并探讨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解读和应用结果。
维生素测定的应用
除了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维生素测定技术还在食品、保健品的检测以及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我 们还将展望维生素测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维生素测定》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维生素测定的方法和重要性,并了解各种维生 素的测定技术和应用。
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有机化合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我们将讨论 它们的定义、分类以及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维生素测定的意义
维生素含量的检测对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非常重要。维生素缺乏或过量对健康有危害,我们将探 究这些危害。
维生素测定的方法
化学法
使用化学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的含量。我们将讨论这些方法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它们的优 缺点。
生物学法
生物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维生素的方法。我们将介绍它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它的优缺点。
维生素A、C、E的测定
我们将学习测定维生素A、C、E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并探讨实验注意事项以 及解读和应用结果。
《药物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至第十二章)
![《药物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至第十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d2c5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1.png)
《药物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至第十二章)第十章磺胺类药物的分析一、单选题1.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使用的滴定液是( D )A.硫酸铈滴定液B.硝酸银滴定液C.氢氧化钠滴定液D.亚硝酸钠滴定液2.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磺胺甲恶唑(分子量为253.28)的滴定度(mg/ml)是( B )A 12.66B 25.33C 50.66D 126.6E 253.33.下列关于磺胺类药物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C )A.为两性化合物B.在一般条件下性质稳定C.具有旋光性D.在紫外光区有特征性吸收4.磺胺甲恶唑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的铜盐沉淀的颜色是( A )A草绿色 B淡棕色 C紫色 D黄绿色 E蓝色5.磺胺类药物作用和硫酸铜试液作用,生成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可用于鉴别其反应的部位是( B )A芳香第一胺 B磺酰胺基 C苯环 D羧基 E取代基二、多选题1.利用磺胺类药物中含有芳香第一胺的结构进行鉴别,所用的试剂主要有( BC )A.氢氧化钠试液B. 盐酸C.亚硝酸钠试液D.硫酸铜试液E. β-萘酚试液三、配伍选择题1-4共用备选答案以下药物鉴别所使用的试液是A.硫酸铜试液B.溴化钾试液C.醋酸铅试液D.茚三酮E.氨制硝酸银试液1.盐酸利多卡因( A )2.异烟肼( E )3.硫喷妥钠( C )4.磺胺甲恶唑( A )第十一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化学鉴别反应的试剂为( D )1.不适用于维生素B1A. 硝酸铅试液B. 碘化铋钾试液C.三硝基苯酚试液D.异烟肼试液E.硝酸银试验F. 铁氰化钾试液2.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E )A. 环已烯基B. 2,6,6-三甲基环已烯基C. 伯醇基D. 乙醇基E.共轭多烯醇侧链3.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 B )A. C2上的羟基B. C3上的羟基C. C6上的羟基D. 二烯醇基E.环氧基4.中国药典(2005版)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为( A )A. 气相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碘量法D. 荧光分光光度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5.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B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6.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 D )A. 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D7.目前各国药典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多采用的方法是( C )A. 薄层色谱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气相色谱法8.鉴别维生素A 是在饱和三氯化锑的什么溶液中,显蓝色,渐变为紫红色。
食品分析复习题(1)
![食品分析复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05fb6b00ce2f0066f43322d4.png)
食品分析复习题(1)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选择题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3 )。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 )。
(1)浸提 (2)抽提(3)萃取 (4)抽取二、填空题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
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
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四、简答题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在食品分析中,由于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分复杂,而组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直接分析带来干扰,这就需要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将干扰物除去。
有的被测组分由于浓度太低或含量太少,直接测有困难,这就需要对被测组分进行浓缩,这些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
而且,食品中有些预测组分常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
《维生素的测定》课件
![《维生素的测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30ca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f.png)
根据年龄、性别和特殊需求,了解每种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
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健康饮食到美容护肤,为您的生活增添活力。
美容护肤
维生素E含有抗氧化剂,有助于 预防皮肤老化和美白效果。
凝血功能
维生素K有助于血液凝结和骨骼 健康。
能量提升
某些维生素B能够提高能量水平, 增强身体机能。
维生素A
维护视力和皮肤健康,增强免疫 系统,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
维生素B
包括多种维生素,参与新陈代谢, 细胞生成和神经功能。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测定维生素的含量对于评估食物的营养成分是至关重要的。探索不同的测定方法和技术。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过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维生素,提供准确和定量的结果。
2
生物分析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生素的测定》
探索维生素的测定方法,了解维生素的重要性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为您揭 示科学背后的美妙世界。
维生素简介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身体发展和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了解各种维生素的类型和作用。
维生素C
具有抗氧化剂特性,促进组织修 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维生素D
帮助身体吸收钙和磷,维持骨骼 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许多蔬菜和水果的皮中富含维生素和纤维, 尽量多吃带皮食物。
结语
希望通过《维生素的测定》这个PPT课件,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维生素的重要性,从而改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 惯。
维生素的保存与烹饪
正确的保存和烹饪方法有助于保留食物中的维生素,确保最大限度地从食物中获得营养。
1 短时间
2 低温
维生素C易被热分解,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来 获取最多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67be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2.png)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3、培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 C 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式如下:C₆H₈O₆+ I₂ → C₆H₆O₆+ 2HI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 C 溶液,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出现蓝色即为终点。
根据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容量瓶(100mL、250mL)移液管(25mL、50mL)电子天平玻璃棒烧杯(50mL、100mL)2、试剂碘标准溶液(005mol/L)淀粉指示剂(5g/L)稀醋酸溶液维生素 C 样品四、实验步骤1、碘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基准物质三氧化二砷(As₂O₃)约 013g,置于 250mL 碘量瓶中。
加入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5mL,微热使之溶解。
加入 2 滴酚酞指示剂,用 1mol/L 盐酸溶液中和至溶液红色褪去。
加入 50mL 水,20mL 1mol/L 碳酸氢钠溶液和 2mL 淀粉指示剂。
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计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浓度。
2、维生素 C 样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维生素 C 样品约 02g,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3、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2500mL 维生素 C 样品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
加入 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和 5mL 稀醋酸溶液。
加入 2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
维生素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6d2e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01.png)
维生素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常见维生素的定量测定方法,了解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
本次实验以维生素C 为例,采用碘量法进行定量测定。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能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维生素 C 与碘反应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和碘化氢。
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碘溶液滴定样品中的维生素 C,根据碘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2%草酸溶液、标准碘溶液(005 mol/L)、淀粉指示剂。
2、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250 mL)、移液管(5 mL、10 mL、20 mL)、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玻璃棒、烧杯、研钵。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选取新鲜水果,洗净、擦干,去皮后称取200 g,置于研钵中研碎,加入 2%草酸溶液 20 mL,搅拌均匀后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 2%草酸溶液多次冲洗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
2、滴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 100 mL 样品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20 mL 2%草酸溶液,1 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标准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且在 30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溶液的用量。
3、空白实验另取 30 mL 2%草酸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1 mL 淀粉指示剂,用标准碘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碘溶液的用量(V0)。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样品消耗碘溶液体积(mL)|空白消耗碘溶液体积(mL)||::|::|::|| 1 | V1 | V0 || 2 | V2 | V0 || 3 | V3 | V0 |2、计算维生素 C 的含量(mg/100 g)=(V V0) × C × 0088 × 100 /(m× 10)其中,V 为样品消耗碘溶液的平均体积(mL),V0 为空白消耗碘溶液的体积(mL),C 为碘溶液的浓度(mol/L),0088 为 1 mL 碘溶液(005 mol/L)相当于维生素 C 的质量(mg),m 为样品的质量(g)。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a6549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3.png)
实验十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等物质的量关系:n Vc ==n I 2即:310)(176%(2-⨯=⨯I C cV V m 试样)∴ Vc %=试样)()(176.02m cV I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25ml 移液管; 2试剂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淀粉%,Na 2S 2O 3标准溶液 mol/L,I 2标准溶液 mol/L;三、实验步骤1. mol·L -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将 I 2与5g KI 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 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用移液管移取 Na 2S 2O 3 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淀粉溶液,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维生素C 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 -1 HAc 和%淀粉指定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维生素C 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计算公式:%1001000)()()()(68668622⨯⨯=O H C O H C I I W M V c C 维生素式中c——I 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滴定时所用I 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MC6H8O6——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g/mol ; WC6H8O6——称取维生素C的质量g; 四、 注意事项1.由于维生素C 的还原能力强而易被空气氧化,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所以,在测定中须加入稀HAc,使溶液保持足够的酸度,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2.溶解I 2时,应加入过量的KI 及少量水研磨成糊状,使I 2完全生成KI 3后再稀释;否则,加水后I 2不再溶解;3.称样前才将Vc片研成粉末,称样后应立即溶解测定,以免Vc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损失;4.必须用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样品,目的是为了减少蒸馏水中的溶解氧;五、问题讨论1、溶解I2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什么答:溶解I2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I2与KI形成KI3,使其溶解度增加,挥发性大为降低;2、测定维生素C的溶液中为什么要加入稀HAc答:由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而变成黄色,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测定时加入HAc使溶液呈弱酸性,以减少维生素C的副反应;3、溶样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并放冷的蒸馏水答:溶样时用新煮沸过并放冷的蒸馏水,目的是为了减少蒸馏水中的溶解氧;I2标准溶液 mol/L;I2具有挥发性,因而易引起I2的损失,所以在每次测维生素C的含量时,首先要标定I2溶液的浓度;方法为:用25ml移液管吸取由实验室准备的Na2S2O3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淀粉溶液,用I2溶液滴定至呈现稳定的蓝色,内颜色不褪,即为终点;然后计算I2溶液的浓度c,相对偏差不超过±%;。
食品检验与分析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检验与分析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c31d7154b73f242336c5f8f.png)
第十一章维生素的测定一、选择题1.维生素B11又叫()。
(1)视黄素(2)泛酸(3)叶酸(4)生物素2.以下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1)维生素A1(2)维生素B12(3)维生素D2(4)维生素K23.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1)粉红色(2)兰色(3)无色(4)绿色4.维生素D缺乏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1)佝偻病(2)不孕症(3)坏血病(4)神经炎5.国内外广泛将()作为测定硫胺素的标准方法。
(1)生物鉴定法(2)荧光法(3)微生物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6.维生素A在三氯甲烷中与三氯化锑的相互作用,产生()色的化合物。
(1)红(2)蓝(3)绿(4)黄7.目前()可以区分α-、β-胡萝卜素,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
(1)紫外-可见光谱法(2)荧光法(3)气相色谱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8.维生素D2无天然存在,但可由维生素D原经()照射形成。
(1)X射线(2)红外线(3)紫外线(4)可见光9.硫胺素常以()的形式出现,为白色结晶,比较耐热,特别在酸性介质中相当稳定。
(1)乙酸盐(2)硝酸盐(3)盐酸盐(4)硫酸盐10.用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是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氧化生成脱氢型抗坏血酸。
(1)双氧水(2)白粘土(3)硅胶(4)活性炭二、填空题1.1国际单位维生素A相当于维生素A(醇),相当于0.344μg乙酸维生素A。
2.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一般多在溶液中进行。
3.维生素C通常采用、、溶液直接提取。
4.在动物的脂肪中存在的维生素A的母体化合物称为。
5.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线破坏。
6.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β-紫罗宁残基的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移为。
7.维生素D族中无天然存在的维生素是。
8.维生素B6的三种天然形式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微溶于及。
9.不同的生育酚或生育三烯酚之间的区别是环状结构上的的数目和不同。
10.胡萝卜素对热、酸、碱都比较稳定,但和空气中的氧可促进其氧化破坏。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64e9dc804d2b160b4ec0d5.png)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课程的性质】必修课【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9学时)【周学时】3【总学分】3【建议开课学期】6学期二、课程目的及教学要求【课程目的】食品分析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是食品最基本的两大要素,而食品分析是监控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基本手段。
按照课程内容可分为分析方法概述、一般营养成分检测和安全性检测等三大块内容。
分析方法概述中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和食品的物理检测法等基本分析手段;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中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酸度和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限量元素和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组成成分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了解食品分析中样品的处理方法以及样品分析的一般预处理方法;学生获得食品分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日后从事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科研和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讨论、汇报、视频为辅。
其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即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指导实际生活。
【成绩考核方式】考试,总评成绩=20%(作业+课堂表现)+10%考勤+10%期中成绩+60%期末成绩。
三、教学安排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食品分析的概念和作用2)食品分析的任务和研究内容3)食品分析的方法4)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2、教学要求:1)了解食品分析课程的总体结构和特点,了解国内外常见各种食品标准分类;2)理解食品分析的任务、作用和内容,食品检测标准的种类和特点;3)掌握食品分析的性质,食品分析的一般技术用语。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e8589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f.png)
色谱分析法
总结词
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详细描述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特定的色谱柱将维生素与其他物质分离,再通过检 测器测定维生素的含量。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维生素的测定。
电化学分析法
总结词
灵敏度高、仪器简单
详细描述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维生素的含量。该方 法灵敏度高,仪器简单,但需要特定的电化学电极和较高的 技术要求。
2013《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ISO 9926
2017《食品中维生素B1、B2、B6、烟酸和泛 酸的测定》
行业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 儿食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 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制 品》
检测方法
0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02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实验设备与试剂准备
实验设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如天平、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各种维生素测定 所需的试剂,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纯度。
实验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样品提取
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 剂中,进行充分搅拌和提取。
分离纯化
将提取液进行离心或过滤,去 除杂质,得到纯化的维生素溶
03
食品中维生素测定的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GB 5009.86-2016《食品中叶 酸的测定》
GB 5009.154-2016《食品 中维生素B12的测定》
GB 5009.85-2016《食品中维 生素B2的测定》
维生素的测定 PPT
![维生素的测定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09000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9.png)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1原理 试样中得β-胡萝卜素,用石油醚+丙酮
(80+20)混合液提取,经三氧化二铝柱纯化, 然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 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二、纸层析法
1、原理: 以丙酮与石油醚提取食物中得胡萝卜素 及其她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 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最小,移动速度最 快,从而与其它色素分开。剪下含胡萝卜 素得区带,洗脱后于450nm波长下进行比 色,测定。
维生素E
好,能经受煮沸
空气中能慢慢被 氧化,光、热、碱 能促进其氧化作 用。
一、维生素A得测定
(一)概述 (二)三氯化锑比色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概述
测定方法
三氯化锑比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氯化锑比色法(GB第二法)
维生素G 维生素PP、烟碱酸、尼古丁 酸 遍多酸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维生素H、辅酶R
叶酸、维生素M、叶精
氰钴胺、辅酶B12
一、维生素B2得测定
在食品中以游离形式或磷酸酯等结合形式。
就是机体许多重要辅酶得组成成分,对机体 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来源就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其中以肝、 肾、心、蛋、奶含量最多,其次就是植物性 食品得豆类与新鲜绿叶蔬菜。
⑤若样品中含有Fe2+、Cu2+、Sn2+、亚硫酸盐、 硫化硫酸盐等还原性杂质时,会使结果偏高。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得测定
维生素A得测定 β—胡萝卜素得测定 维生素D得测定 维生素E得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维生素的测定
一、选择题
1.维生素B11又叫()。
(1)视黄素(2)泛酸(3)叶酸(4)生物素
2.以下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1)维生素A1(2)维生素B12(3)维生素D2(4)维生素K2
3.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1)粉红色(2)兰色(3)无色(4)绿色
4.维生素D缺乏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1)佝偻病(2)不孕症(3)坏血病(4)神经炎
5.国内外广泛将()作为测定硫胺素的标准方法。
(1)生物鉴定法(2)荧光法(3)微生物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
6.维生素A在三氯甲烷中与三氯化锑的相互作用,产生()色的化合物。
(1)红(2)蓝(3)绿(4)黄
7.目前()可以区分α-、β-胡萝卜素,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
(1)紫外-可见光谱法(2)荧光法(3)气相色谱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8.维生素D2无天然存在,但可由维生素D原经()照射形成。
(1)X射线(2)红外线(3)紫外线(4)可见光
9.硫胺素常以()的形式出现,为白色结晶,比较耐热,特别在酸性介质中相当稳定。
(1)乙酸盐(2)硝酸盐(3)盐酸盐(4)硫酸盐
10.用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是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氧化生成脱氢型抗坏血酸。
(1)双氧水(2)白粘土(3)硅胶(4)活性炭
二、填空题
1.1国际单位维生素A相当于维生素A(醇),相当于0.344μg乙酸维生素A。
2.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一般多在溶液中进行。
3.维生素C通常采用、、溶液直接提取。
4.在动物的脂肪中存在的维生素A的母体化合物称为。
5.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线破坏。
6.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β-紫罗宁残基的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移为。
7.维生素D族中无天然存在的维生素是。
8.维生素B6的三种天然形式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微溶于及。
9.不同的生育酚或生育三烯酚之间的区别是环状结构上的的数目和不同。
10.胡萝卜素对热、酸、碱都比较稳定,但和空气中的氧可促进其氧化破坏。
三、判断题
1.维生素C易被氧化。
()
2.维生素C测定的终点颜色是粉红色。
()
3.水溶性维生素如VB1、VB2、VD、VC等不能在人体内存贮,必需从每日的饮食中获取。
()4.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包括A、D、E、K各小类,其共同特点是摄入后可储藏在脂肪中,故不需每天供给;而水溶性维生素满足组织需要后就从机体排出,因而需要每天供给。
()
5.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
()
6.维生素A就是视黄醇。
()
7.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单色器是玻璃棱镜。
()
8.β-胡萝卜素在人体中可转化为维生素A。
()
四、问答题
1.测定维生素A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测定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有什么意义?
3.维生素B1用荧光法测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4.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什么样的理化性质?
5.简述胡萝卜素的纸层析法原理。
6.推荐两种维生素E测定方法。
7.在VC的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五、计算题
1.用内标法测定某食品中的维生素A的含量,称取0.0115g内标物,加以22.6790g样品中,测得维生素A和内标物的色谱峰高分别为148.8mm和172.3mm。
维生素A和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5和0.58,试计算维生素A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