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维生素的测定

食物单一、储存不当、烹饪破坏等。2.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统疾
病或摄入脂肪量过少从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维生素需要量
相对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儿童、特殊工种、特殊环境下的
人群。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如果维生素摄入量过多,也会导致体内积存过多而引起中毒。
Part 03
维生素的分析。
原理
原理
维生素C(V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
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滴定反应式为:C6H8O6+I2=C6H6O6+2HI。
原理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
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组织需要后都能从机体排出。
.
Part 04
维生素测定意义
维生素测定意义
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主要取
决于食品的品种及该食品的加工
工艺与贮存条件。在正常摄食条
件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可
满足人体所需要的全部维生素,
人们必需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调配
饮食结构,来获得适量的各种维
生素。
.
维生素测定意义
测定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具有十分重
0.5%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于小烧杯中,加少许水调成浆,搅拌下加到
200mL沸水中,冷却后备用。
HAc(2mol/L);
Part 03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I2标准溶液的标定(0.05mol/L)
标定时,准确移取20.00mL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
50mL蒸馏水、0.5%淀粉指示剂5滴,用I2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褪色
病或摄入脂肪量过少从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维生素需要量
相对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儿童、特殊工种、特殊环境下的
人群。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如果维生素摄入量过多,也会导致体内积存过多而引起中毒。
Part 03
维生素的分析。
原理
原理
维生素C(V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
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滴定反应式为:C6H8O6+I2=C6H6O6+2HI。
原理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
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组织需要后都能从机体排出。
.
Part 04
维生素测定意义
维生素测定意义
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主要取
决于食品的品种及该食品的加工
工艺与贮存条件。在正常摄食条
件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可
满足人体所需要的全部维生素,
人们必需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调配
饮食结构,来获得适量的各种维
生素。
.
维生素测定意义
测定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具有十分重
0.5%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于小烧杯中,加少许水调成浆,搅拌下加到
200mL沸水中,冷却后备用。
HAc(2mol/L);
Part 03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I2标准溶液的标定(0.05mol/L)
标定时,准确移取20.00mL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
50mL蒸馏水、0.5%淀粉指示剂5滴,用I2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褪色
(新)食品分析检验 维生素的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 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 素 C等 ) 。 对于A、D、E共存的样品,或杂质含量高 的样品,在皂化提取后,还需进行层析分离。
一)维生素A的测定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主要来源
于肝脏、鱼干油、蛋类、乳类等动物性食
品中。植物性食品中不含VA,但在深色果 蔬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转变为 VA,故称为VA原。
二 脂溶性V的测定
VA、VD、VE、与类脂物一起存于食物中,摄食时 可吸收,可在体内积贮。 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以下理化性质:
1.溶解性: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脂 肪、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2.耐酸碱性:维生素A、D对酸不稳定, 对碱 稳定,维生素E对碱不稳定,但在抗氧化剂存在 下或惰性气体保护下,也能经受碱的煮沸。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必加显色剂显色,
可直接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对样品中含 VA低的也可以测出可信结果,操作简便、 快速。
三、β—胡萝卜素的测定 第一方法是HPLC; 第二方法为纸层析法。 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有色蔬菜和水果中的 天然色素,有多种异构体和衍生物,总称为类胡萝 卜素,其中在分子结构中含有 β一紫罗宁残基的类
⑶ 对碱稳定;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VA、VC
(GB/T 5009.82—2003中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是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方法,此法能快速分离和测定视黄醇和它的 同分异构体、酯及其衍生物。
2.比色法测定VA的含量
(1) 原理
在氯仿溶液中,V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 色可溶性络合物,在 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 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 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一)维生素A的测定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主要来源
于肝脏、鱼干油、蛋类、乳类等动物性食
品中。植物性食品中不含VA,但在深色果 蔬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转变为 VA,故称为VA原。
二 脂溶性V的测定
VA、VD、VE、与类脂物一起存于食物中,摄食时 可吸收,可在体内积贮。 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以下理化性质:
1.溶解性: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脂 肪、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2.耐酸碱性:维生素A、D对酸不稳定, 对碱 稳定,维生素E对碱不稳定,但在抗氧化剂存在 下或惰性气体保护下,也能经受碱的煮沸。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必加显色剂显色,
可直接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对样品中含 VA低的也可以测出可信结果,操作简便、 快速。
三、β—胡萝卜素的测定 第一方法是HPLC; 第二方法为纸层析法。 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有色蔬菜和水果中的 天然色素,有多种异构体和衍生物,总称为类胡萝 卜素,其中在分子结构中含有 β一紫罗宁残基的类
⑶ 对碱稳定;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VA、VC
(GB/T 5009.82—2003中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是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方法,此法能快速分离和测定视黄醇和它的 同分异构体、酯及其衍生物。
2.比色法测定VA的含量
(1) 原理
在氯仿溶液中,V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 色可溶性络合物,在 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 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 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食品分析理论第十章 维生素的测定_OK

• 1、微生物法:根据某种维生素是某种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原理,以细 菌繁殖程度或代谢产物定量该维生素含量,方法选择性较高,多用 于水溶性维生素检测,适用于检测多种衍生物的总和(如总叶酸), 是经典方法。但微生物法操作繁琐、耗时过长,而且要求有特殊设 备和专门的训练人员。
• 2、比色法 可见分光光度、紫外分光光度
2021/7/3
16
(二)测定方法
• 维生素D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紫外分光 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等。
• 比色法灵敏度较高,但操作十分复杂、费时。
• 气相色谱法虽然操作简单,精密度也高,但灵敏度 低,不能用于含微量维生素D的样品。
• 液相色谱法的灵敏度比比色法高20倍以上,且操作简 便,精度高,分析速度快。是目前分析维生素D的最 好方法。
2021/7/3
14
• 胡萝卜素一般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以含有胡萝卜为食物家 禽、兽类、水产动物及其加工产品,为着色而添加胡萝卜素 的食品,也含有胡萝卜素。
• 胡萝卜素对热及酸、碱比较稳定,但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可 促进其氧化破坏。用有机溶剂从食物中提取。
• 胡萝卜素本身是一种色素,在45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胡 萝卜素常与叶绿素、叶黄素等共存,在测定前,必须将胡萝 卜素与其它色素分开。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柱层析和薄层 层析法,下面介绍的是纸层析法。
• ②、操作时加入乙酰氯可以消除温度的影响,可使 灵敏度比仅用三氯化锑提高约3倍。并可减少部分甾 醇的干扰。
• ③、此法不能区分D2和D3测定值是两者的总量。
2021/7/3
18
B、高效液相色谱法
• 1、原理 • 试样经皂化后,用苯提取不皂化物,馏去苯后,使用第一阶段的分
食品分析《维生素的测定》 (第8章)

β—胡萝卜素的结构如下:
胡萝卜素原只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但以含有胡萝卜为食物 的家禽、兽类、水产动物及其加工产品,以及为着色而添加 胡萝卜素的食品,当然也含有胡萝卜素。
测定方法: 样品的提取与洗涤:注意植物油和高脂肪样品先要皂化; 样品的浓缩与定容:在有氮气环境中浓缩,但不要浓缩得太干; 纸层析: 点样:在基线(距低端4CM处)上取四点,分别在二点间 带状点样; 展开:以饱和过的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上行展开; 洗脱:剪下胡萝卜素色带,置于5ml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 使色素完全溶解; 比色测定:以石油醚为空白,于450nm处比色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
食品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 铁 兵 tbliu@
概述
1)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 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 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20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 性质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类,有的属于胺类,有的属于 酯类,还有的属于酚或醌类化台物。作为代谢的辅酶。
耐热性、耐氧化性: 耐热性 VA V D V E 好,能经受煮沸 好,能经受煮沸 好,能经受煮沸 氧化性 易被氧化 (光、热 促进其氧化) 不易被氧化 在空气中能慢慢被氧化 (光、热、碱促进其 氧化)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 皂化样品 适当的溶剂 水洗去除类脂物 测定。 有机溶剂提取 浓缩 溶于
维生素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它们不 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原料,主要功用是通 过作为辅酶的成份调节代谢过程,需要量极小;它们一般在体 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必须经常从食物中 摄取;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我们在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利用高含量维生素的食品资 源,指导人们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指导制定加工工艺或贮存条 件,最大限量地保留各种维生素,还要控制强化食品中加入量, 防中毒,都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食品分析《维生素的测定》(第8章)

注意事项:
★ 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会干扰测定,可将干样品用
正已烷溶解,以氧化铝为吸附剂,丙酮-已烷混合液为
洗脱剂进行层析分离;
★ 三氯化锑腐蚀性极强; ★ VA含量高的样品可直接加无水硫酸钠研磨后,加乙 醚提取,加三氯甲烷溶解后即为待测的处理样品; ★ 显色剂除用三氯化锑外,还可用三氟乙酸、三氯乙 酸。
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VD 说明与讨论: ★ VD常与VA、VE、胆固醇等在一起,且量要大大超过VD, 严重干扰其测定,因此要经柱层析去除这些干扰成分; ★ 操作时加入乙酰氯可消除温度的影响;
★ 此法不能区分VD2和VD3,测定的是二者的总和;
维 生 素 E 的 测 定
概述: VE有八种,又称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其中以α-生育酚的
荧 光 法 测 定 维 生 素 B1
基本原理: VB1在碱性高铁氰化钾溶液中,能被氧化成一种蓝色的荧光化 合物——硫色素,在没有其它荧光物质存在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 硫色素的浓度成正比。所含杂质需要用柱色谱法处理,测定提纯溶 液中VB1的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2)提纯: (3)氧化: (4)标准与标准空白制备: (5)测定:
第8章:维生素的测定
Chapter 8 Analysis of Vitamin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铁兵 tbliu@
食品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 铁 兵 tbliu@
概
述
1)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 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
1分钟,或再加4滴0.5%淀粉,水呈蓝色;去除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蒸馏时,瓶内
12.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耐酸碱性:VA、VD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 VE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 耐热性:VA、VD、VE耐热性好,能经受煮沸 耐氧化性:VA易被氧化,光、热促进氧化 VE易被氧化,光、热、碱促进氧化溶性维生素的流程
皂化样品
→ →
水洗去除脂类物
→ 有机溶剂提取 → →
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 (不皂化物)
26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样品维生素A含量大于
5~10µg样品的测定,如动物肝脏的检测。步 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①研磨 ②提取 ③浓缩
(3)测定
同皂化法
27
结果计算
c V1 x 100 m V2
式中: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14
适用范围及特点
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样品(高于 510μg /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 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物质的 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6秒钟内完成, 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15
注意:
(1)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 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仪器 避光。
1/1000-----将mg/L换算成mg/mL
38
测定步骤
(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①粮食:样品用水洗净,臵60℃烘箱中烘干, 磨碎,贮于塑料瓶内,盖紧瓶塞保存,备用。 ②蔬菜与其他植物性食物:取可食部分用 水洗净后,用纱布吸去水滴,切碎,用 组织捣碎机制成匀浆,贮于塑料瓶内于 冰箱中保存备用。
39
43
(7)标准曲线绘制
皂化样品
→ →
水洗去除脂类物
→ 有机溶剂提取 → →
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 (不皂化物)
26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样品维生素A含量大于
5~10µg样品的测定,如动物肝脏的检测。步 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①研磨 ②提取 ③浓缩
(3)测定
同皂化法
27
结果计算
c V1 x 100 m V2
式中: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14
适用范围及特点
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样品(高于 510μg /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 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物质的 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6秒钟内完成, 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15
注意:
(1)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 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仪器 避光。
1/1000-----将mg/L换算成mg/mL
38
测定步骤
(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①粮食:样品用水洗净,臵60℃烘箱中烘干, 磨碎,贮于塑料瓶内,盖紧瓶塞保存,备用。 ②蔬菜与其他植物性食物:取可食部分用 水洗净后,用纱布吸去水滴,切碎,用 组织捣碎机制成匀浆,贮于塑料瓶内于 冰箱中保存备用。
39
43
(7)标准曲线绘制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浓缩:将醚层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入三角瓶中,再用约25mL乙醚冲洗分液漏斗和硫酸钠2次,洗液并入三角瓶内。置水浴上蒸馏,收回乙醚。直到瓶中剩5mL时取下,用减压抽气法至干,立即加入一定量的三氯甲烷使溶液中维生素A含量在适宜浓度范围内。
洗涤:用约30mL水加入第一个分液漏斗中,轻摇,静置片刻,放去水层,加15~20mL0.5mol/L氢氧化钾液于分液漏斗中,轻摇后,弃去下层碱液,除去醚溶性酸皂。再用水洗涤,每次用水约30mL,直至洗涤液与酚酞指示剂呈无色为止。醚层液静置10~20min,小心放出析出的水。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上述“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10μg/mL)0.5、1.0、1.5和2.0mL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再用水补充至2.0mL。 取中“标准空白”溶液,“样品空白”溶液及中“样品”溶液各2mL,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在暗室迅速向各客中加入5mL邻苯二胺溶液,振摇混合,在室温下反应35min,于激发光波长338nm、发射光波长420nm处测定荧光强度。标准系列荧光强度分别减去标准空白荧光强度为纵坐标,对应的抗坏血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进行相关计算,其直线回归方程供计算时使用。
结果计算: 式中 X-----试样中抗坏血酸及脱氢抗坏血酸总含量,mg/100g; c------由标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算得试样溶液浓度, μ g/mL m------试样的质量,g; V-------荧光反应所用试样体积,mL; F-------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
测定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 –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根据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 2,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
维生素的测定

原型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然后与2,
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脎的量与
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将红色脎溶于硫酸后
进行比色,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VC。
原理:用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把还原型的抗坏血 酸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再继续氧化为二酮
古乐糖酸。二酮古乐糖酸与2,4-二硝基苯肼
偶联生成红色的脎,其成色的强度与二酮古乐
二、维生素的分类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特性,习惯上将其分为两大类
1.脂溶性维生素:A、D、E、K;
2.水溶性维生素:B族、C
人体比较容易缺乏而在营养上又比较重要的有A、D、
E、B1、B2、C
三、分析方法 1.化学法:比色法,滴定法等 2.仪器法:紫外法,荧光法等 3.微生物法 4.生物鉴定法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糖酸浓度呈正比,可以比色定量。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一、维生素B1的测定 VB1又叫硫胺素
1、食品中VB1的存在形式
VB1在酵母、米糠、麦胚、花生、黄豆以及绿色 的蔬菜和牛乳、蛋黄中比较丰富,动物组织不如植物 含量丰富。
2、VB1的性质
⑴ VB1在中性、碱性下不稳定,易分解; ⑵ VB1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即使加热酸性也 稳定; ⑶ VB1为白色结晶,微溶于C2H5OH,不溶于乙 醚或CHCl3,易溶于水。
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一个滴定,另一 个作为观察颜色变化的参考;
⑶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 液中,以防氧化,损失维生素C; ⑸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迅速,避免还原型抗坏血酸 被氧化; ⑹ 在处理各种样品时,如遇有泡沫产生,可加入 数滴辛醇消除;
2、2,4-二硝基苯肼法
可测总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 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型。此法是将样品的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结果计算
x c V1 100 m V2 1000
X--- VA含量(mg/100g) 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 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25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样品维生素A含量大于
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B2、PP、B6、叶酸、B12、泛酸、生物素)和维 生素C。
4
3.测定意义
(1)食品科学研究者需要准确的食品成分分析 信息,计算营养素的膳食摄入,以改善人类的 营养; (2)食品营养价值评价 (3)食品生产工艺设计及强化食品的评价 (4)食品资源开发 (5)食品标签的准确性
分液漏斗1号
分液漏斗3号 振摇,静置,分层
醚层
水层
21
水洗
分液漏斗1号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KOH溶液洗
振摇,静置,分层
洗
KOH溶液层
醚层
水洗
涤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水洗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22
分液漏斗醚层
乙醚洗涤
无水硫酸钠
浓 缩
水浴蒸馏
减压抽干
氯仿定容(25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3
(3)测定
取2支比色皿,分别加入1mL氯仿和lmL样 品溶液,各加入1滴乙酸酐,于620nm波长 处以氯仿调节吸光度零点,将其移入光路 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氯仿溶液。 于6s内测定吸光度。
耐酸碱性:VA、VD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
VE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
耐热性:VA、VD、VE耐热性好,能经受煮沸
耐氧化性:VA易被氧化,光、热促进氧化
VE易被氧化,光、热、碱促进氧化
VD性质稳定,不易氧化
8
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流程
→ → → 皂化样品
水洗去除脂类物
有机溶剂提取
→ → → 浓缩
溶于适当的溶剂
第十一章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 定
一、概述 二、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三、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1
一、概述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 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 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 20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性 质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类,有 的属于胺类,有的属于酯类,还有的属 于酚或醌类化台物
5
4.测定方法
(1)涉及人体和动物的生物分析方法; (2)利用原生生物、细菌和酵母等的微生物分 析方法; (3)化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色谱、酶 法、免疫和放射等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6
化
7
二、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乙醇、丙酮、氯仿、 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13
适用范围及特点
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样品(高于 510μg /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 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物质的 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6秒钟内完成,否 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14
注意:
(1)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 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仪器 避光。
18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维生素A标准液0.0、1.0、2.0、3.0、 4.0、5.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氯仿定容至 刻度。
分别吸取上述各标准系列溶液lmL于比色皿中, 各加乙酸酐1滴,摇匀,于620nm处,以氯仿 调节吸光度零点,将其标准比色液按顺序移 入光路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氯仿溶 液。于6s内测定吸光度,以维生素A含量为横 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9
(2)样品处理
根据样品性质,处理方法可采用皂化法或研 磨法。
皂化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不高的样品,
可减少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但全部实验过程 费时,且易导致维生素A损失。
①皂化
②提取
③洗涤
④浓缩
20
水洗
皂化瓶内混合物
乙醚洗
分液漏斗1号
振摇,静置,分层
提
醚层
水层
取
分液漏斗2号
振摇,静置,分层
醚层
水层
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 (不皂化物)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 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对于A、D、E、K共存的样品,或杂质含量高的 样品,在皂化提取后,还需进行层析分离。
9
(一)维生素A的测定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主要 来源于肝脏、鱼肝油、蛋类、乳类等动 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不含VA,但 在深色果蔬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人体 内可转变为VA,故称为VA原。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 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 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15
仪器
回流冷凝装置
分光光度计
16
试剂 (1)无水硫酸钠 (2)乙酸酐 (3)乙醚:不含有过氧化物 (4)无水乙醇 (5)氯仿(三氯甲烷)
17
(6)250g/L三氯化锑—氯仿溶液
(7)50%氢氧化钾溶液 (8)0.5mol/L氢氧化钾溶液 (9)1mg/mL维生素A或视黄醇乙酸酯 标准溶液 (10)酚酞指示剂
27
说明与注意事项
5~10µg样品的测定,如动物肝脏的检测。步 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①研磨
②提取 ③浓缩
(3)测定
同皂化法
26
结果计算
x c V1 100 m V2
式中: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10
11
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
(1)三氯化锑比色法 (2)紫外分光光度法 (3)荧光法 (4)气相色谱法 (5)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1.三氯化锑比色法
原理
维生素A在氯仿溶液中与三氯化锑相互作用, 生成蓝色可溶性物质,在 620 nm 波长处有最 大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维生素A的含量在一 定的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
1.维生素具有的共同特点
(1)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都在天然食 物中存在; (2)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组织的基 本原料; (3)主要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代谢过程,需 要量极小; (4)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 足需要,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5)缺乏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3
2.维生素的分类
结果计算
x c V1 100 m V2 1000
X--- VA含量(mg/100g) 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 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25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样品维生素A含量大于
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B2、PP、B6、叶酸、B12、泛酸、生物素)和维 生素C。
4
3.测定意义
(1)食品科学研究者需要准确的食品成分分析 信息,计算营养素的膳食摄入,以改善人类的 营养; (2)食品营养价值评价 (3)食品生产工艺设计及强化食品的评价 (4)食品资源开发 (5)食品标签的准确性
分液漏斗1号
分液漏斗3号 振摇,静置,分层
醚层
水层
21
水洗
分液漏斗1号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KOH溶液洗
振摇,静置,分层
洗
KOH溶液层
醚层
水洗
涤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水洗
振摇,静置,分层
水层
醚层
22
分液漏斗醚层
乙醚洗涤
无水硫酸钠
浓 缩
水浴蒸馏
减压抽干
氯仿定容(25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3
(3)测定
取2支比色皿,分别加入1mL氯仿和lmL样 品溶液,各加入1滴乙酸酐,于620nm波长 处以氯仿调节吸光度零点,将其移入光路 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氯仿溶液。 于6s内测定吸光度。
耐酸碱性:VA、VD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
VE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
耐热性:VA、VD、VE耐热性好,能经受煮沸
耐氧化性:VA易被氧化,光、热促进氧化
VE易被氧化,光、热、碱促进氧化
VD性质稳定,不易氧化
8
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流程
→ → → 皂化样品
水洗去除脂类物
有机溶剂提取
→ → → 浓缩
溶于适当的溶剂
第十一章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 定
一、概述 二、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三、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1
一、概述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 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 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 20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性 质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类,有 的属于胺类,有的属于酯类,还有的属 于酚或醌类化台物
5
4.测定方法
(1)涉及人体和动物的生物分析方法; (2)利用原生生物、细菌和酵母等的微生物分 析方法; (3)化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色谱、酶 法、免疫和放射等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6
化
7
二、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乙醇、丙酮、氯仿、 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13
适用范围及特点
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样品(高于 510μg /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 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物质的 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6秒钟内完成,否 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14
注意:
(1)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 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仪器 避光。
18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维生素A标准液0.0、1.0、2.0、3.0、 4.0、5.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氯仿定容至 刻度。
分别吸取上述各标准系列溶液lmL于比色皿中, 各加乙酸酐1滴,摇匀,于620nm处,以氯仿 调节吸光度零点,将其标准比色液按顺序移 入光路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氯仿溶 液。于6s内测定吸光度,以维生素A含量为横 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9
(2)样品处理
根据样品性质,处理方法可采用皂化法或研 磨法。
皂化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不高的样品,
可减少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但全部实验过程 费时,且易导致维生素A损失。
①皂化
②提取
③洗涤
④浓缩
20
水洗
皂化瓶内混合物
乙醚洗
分液漏斗1号
振摇,静置,分层
提
醚层
水层
取
分液漏斗2号
振摇,静置,分层
醚层
水层
测定
脂溶性维生素 (不皂化物)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 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对于A、D、E、K共存的样品,或杂质含量高的 样品,在皂化提取后,还需进行层析分离。
9
(一)维生素A的测定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主要 来源于肝脏、鱼肝油、蛋类、乳类等动 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不含VA,但 在深色果蔬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人体 内可转变为VA,故称为VA原。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 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 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15
仪器
回流冷凝装置
分光光度计
16
试剂 (1)无水硫酸钠 (2)乙酸酐 (3)乙醚:不含有过氧化物 (4)无水乙醇 (5)氯仿(三氯甲烷)
17
(6)250g/L三氯化锑—氯仿溶液
(7)50%氢氧化钾溶液 (8)0.5mol/L氢氧化钾溶液 (9)1mg/mL维生素A或视黄醇乙酸酯 标准溶液 (10)酚酞指示剂
27
说明与注意事项
5~10µg样品的测定,如动物肝脏的检测。步 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①研磨
②提取 ③浓缩
(3)测定
同皂化法
26
结果计算
x c V1 100 m V2
式中:C ----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µg)
m-----样品质量(g) V1----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提取液的体积(mL)
10
11
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
(1)三氯化锑比色法 (2)紫外分光光度法 (3)荧光法 (4)气相色谱法 (5)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1.三氯化锑比色法
原理
维生素A在氯仿溶液中与三氯化锑相互作用, 生成蓝色可溶性物质,在 620 nm 波长处有最 大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维生素A的含量在一 定的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
1.维生素具有的共同特点
(1)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都在天然食 物中存在; (2)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组织的基 本原料; (3)主要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代谢过程,需 要量极小; (4)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 足需要,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5)缺乏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3
2.维生素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