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认识图形》优秀评课稿

一年级《认识图形》优秀评课稿

一年级《认识图形》优秀评课稿一年级《认识图形》优秀评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认识图形》优秀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认识图形》优秀评课稿 1《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

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

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

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

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上星期听了同教研组孔丽老师执教的一课,感觉上的非常成功。

孔老师的这节课环节清晰,层次清楚,整节课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活动。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带来的实物,并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使学生体会到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因此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了情趣。

2、“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重视学生的感知、体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节课中,教师将学习融入到活动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解决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摸物体、说感觉、给物体分类等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获得了对立体图形最直观的体验。

3、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交流,经历了逐步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后,请学生推一推、摸一摸、搭一搭,看看这些物体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边思考边操作,充分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发现和创造。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发现图形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

新课开始,教师就请学生把这些物品中“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物品分成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类。

不仅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立体图形的表象,而且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他们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

最新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最新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寓教于乐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第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第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1、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2、在教室中的实物上找图形时,如果能从教室里拓展到室外,那么一定会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练习的设计中,没有很好地对生进行更进一步在发散思维的提高培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组的三位老师仔细地进行了一下反思,我们发现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如何真正地体现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组下一个教研的重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的一等奖说课稿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word完整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doc

(word完整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doc

理解三维图形并评估课程草案2014年10月30日上午,我听了李老师的课讲座“理解三维图形”在第一节课上,要求学生认识三种语言-尺寸图形识别四种实体图形(包括真实物体和了解他们的名字和特点,并能够纠正他们区分四种物体,铺路为下一步理解和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包先生用的是“分、摸、玩”等独立而生动的游戏,推,建。

”,让学生自主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听完这堂课,我认为包老师的以下几点是正确的相当成功:1教学层次清晰。

试着分类探索形式关联应用程序.使学生对某些事物的理解从具体对象逐渐抽象为数学并应用图形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

并充分利用它课件,形象,直观让学生建立矩形,正方形、圆柱体、球体等三维图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2从生活数学开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生活环境,改变你的生活。

本着这种精神,我试图从学生们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是有用的情境,提高数学能力有意识的。

它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

主要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小组里“点、看、摸、找”和“看”其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知识数学思想:“猜想验证”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是通过学习来培养的权力。

在按形状分类方面,缺乏系统性引导,似乎很弱。

例如,它可以指导学生按滚动分类,一种是滚动,有滚珠和圆柱体。

球可以放置气缸并用手推回时,可以自由滚动。

另一个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三。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研究的空间引导着研究的方法,使研究成为可能学生们要在一系列活动中深入探索,由厚到薄,螺旋向上,逐步探索图形的特点,使探究活动基本具备可以实现它起作用了。

4观察、操作、讨论、沟通结合各种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情感的在经验的支持下,初步形成了空间概念已建立。

尤其是当学生谈论物体特征和搜索当我们在生活中谈论这些形状的物体时,我们都在竞争和对方在一起,气氛很好积极主动,全班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课,达到教学目的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结果。

《认识图形》评课稿(通用10篇)

《认识图形》评课稿(通用10篇)

《认识图形》评课稿(通用10篇)《认识图形》评课稿(通用10篇)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评课稿(通用10篇),欢迎阅览。

《认识图形》评课稿篇1《认识图形》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中寻找平面图形,让学生感知“面”从“体”来;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体”中的“面”“请”到纸上来,虽说怎样“请”的方式并不重要,但过程让学生想象中建立图形的表象,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变得丰富和深刻。

建议:1. 增加数学活动:找不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请你找出一个与其它不同图形。

第一组: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目的是进行曲边图形与直边图形的区分。

)第二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区别。

)2. 对“猜一猜”再整合,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先出示一条线段,让学生判断图形可能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不可能是圆?(尝试让学生感知圆与其它图形的不同)再出示直角,它可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再出示两个直角,到底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如何区分正方形、长方形)《认识图形》评课稿篇2《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

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崔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范文

(优秀)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11.课堂常规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刚刚三个月,上课时间不足13周。

我们看到的孩子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

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一个侧影。

我从听、说、坐三个方面来说:(1)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的重要性无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

但学生会倾听并不是老师一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老师这节课开始的口算有两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师说算式,学生听算。

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很好的机会,是老师很好的设计。

二是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

这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人要给学生发起挑战前,范老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老师经常点评:xxx听得多认真!xxx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xxx一样认真听,给全体学生以榜样。

(2)表达(说)能力的培养范老师要求学生说要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口齿清晰。

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老师让学生说话声音洪亮,主要是提醒“声音再大一点,给学生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老师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让前面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说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生。

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认识图形评课稿优秀(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图形评课稿1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是在前一课时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四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及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要求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感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各种图形的美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从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学会准确辨认。

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难点: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学习探究过程中,我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_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_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_说课稿谢洁锋评:今天聆听了张玉莲老师执教的《认识立体图形》一课,张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优美,思路清晰,课件精美,还准备了许多立体图形,可见课前做了充分准备。

在教学中,张老师抓住了孩子们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完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吴靚佳评:课伊始,张老师便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

其实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于是,张老师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物体为依托,给它们“脱掉衣服”,成功地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给孩子们构建出空间观念。

蔡美香评:立体图形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直观性。

张老师设计的“找朋友”“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数学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其中的学习兴趣。

由于游戏是幼儿自觉活动,其兴趣不仅可以在此聚集,也可以在此显示,更可以在此深化,即表现出热情高,倾注性强,对事物的观察注意更为集中和持久。

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眼看、耳听、口说、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的性质,经过这样的时间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忆也牢。

商榷之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思维。

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只有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如在给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物体间的不同特点,做不同的分类。

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按滚与不滚分为两类,这比起规定分类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点评执教人:张仕林点评人:张光荣时间:2017.10.18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听取了张仕林老师执教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

通过听课,我觉得张老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第一、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低年级的孩子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张老师通过四个可爱的机器人图形的介绍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尝试分类,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从而初步揭示四类物体图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通过教具、课件的体验观摩使学生对几种图形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教学方法多样化,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

整节课都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主要表现在,先让学生“看一看有哪些物体;接着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再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滚一滚、数一数、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的能力。

第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摸、滚、数、推等活动来观察发现说出立体图形的特征,当学生不小心把球掉在地上时,老师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告诉孩子们球的特征就是可以任意滚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四、板书工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每种图形与它对应的特征一目了然。

第五、语言表达流畅清晰,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他所选择的课件图片基本上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如:篮球、杯子、药盒等。

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理念。

不足的地方:第一、没有关注全体学生。

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很多,但老师一直只让左边的那两三个孩子说。

第二、评价语言欠缺。

孩子发现物体的特征说出来后,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如: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发现杯子变大了、变矮了”,老师没有理会,如果老师及时表扬他说:你观察真仔细!再请你说说现在的杯子还是圆柱体吗?这样就能更好的认识圆柱的不同形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1、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抓住学生的认识起点进行教学设计。

高教师在设计此课时时,对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现在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在幼儿园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有了模糊的印象,或者说对图形的不同形状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

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这种已有经验,让学生对这四种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然后再利用课中学生的错误分类进行这个非预设性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

课堂中高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或实物,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学习材料,从而增加感性材料,增强其说的愿望,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动中学,在说中理解,在讨论中释疑。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从实物的分类中学习新知,当学生学会了一种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教师总会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这种图形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数学中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激发其我要学数学的意愿。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2、这节课因为强调让学生在动中学,比如让学生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等,有些学生过分活跃,分散了注意力,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评课稿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评课稿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及其特征。

4.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根据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对本课进行一下四方面的评课:一、教学中,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体会“面在体上”1.先让学生摸带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感觉。

通过平平的,引出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的面,也就是认识平面图形,再让学生模立体图形的买你,说说面的形状是什么?如何把这些图形请到你的纸上,有什么好方法?(描、印、押),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立体图形上找到了平面图形。

再想一想,我们画的平面图形和桌子上摆放的立体图形有什么关系?(面在体上)学生能够说出立体图形上各个面的形状,在说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时,少部分学生能够明白“面在体上。

大部分同学还没有体会到。

说明没有让学生彻底明白,摸的还是不够,“面在体上”体会的不深刻。

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举身边的事物,来认识各平面图形形状,说清楚是物体的面,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找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的说。

(身边的,道路的,家里的等等)学生会局限在身边的例子,引导一下会学生就会举出很多各种各样的例子来。

三、分一分平面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及其特征让学生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大部分是按形状分的,在教师的引导下,除了按形状分,还能怎么分?学生的思维慢慢打开,按边分,按有无角分等等。

学生能够按一定标准来分,但在对正方形四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认识的不够好。

会把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图形说成正方形,观察的不够认真仔细。

四、让学生欣赏平面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学生来欣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拼一拼。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李老师设计的是一堂更加开放、活泼、更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但是考虑到这是一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纪律特点和我本身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等因素,我觉得李老师这样的设计可能过于开放,或许会出现难以掌控的情形,最终难以落实知识点、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更好的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通过听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从生活数学出发。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

本着这个精神,李老师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

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玩一玩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

然后李老师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

通过本节课,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11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11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1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句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夏XX老师的课,《认识图形》,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个延续。

课堂中,夏悦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环节,从已知的立体图形到找平平的面,再到把平平的面画下来,得到一个个平面图形。

学生从一个个环节中,了解到平面图形的由来。

最后在研究每一个平面图形中,得到每一个图形的特征,能初步的识别这些平面图形,并能简单说出这些特征就是本节课的目标了。

张书记说得好,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或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本节课,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识别图形还是辨别每种图形的特征。

这个问题确实有待我们去思考。

在看似完整的一堂课中,如果每一个环节都似蜻蜓点水,那么也就没有了重点,就好似一个故事没有了精彩的亮点。

认识一个图形,从认一认立体图形到摸一摸平平的面,到画一画这个平平的面,这些环节都非常符合学生学习一个图形的过程,学习知识不仅要学习知识现在的模样,更要学习知识的源头。

从知识的源头出发,能让学生自己推理知识就是这样来的,可以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有些学生能由此感悟也不可说。

而平面图形就是从立体图形上画下来的,它比立体图形更抽象,而要从这么抽象的图形中,归纳出图形的特征,要让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能记住或者是理解,这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只有从知识的源头出发,让学生比较图形之间的差异,观察图形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涂画,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220xx年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李老师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评课稿11.课堂常规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刚刚三个月,上课时间不足13周。

我们看到的孩子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

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一个侧影。

我从听、说、坐三个方面来说:(1)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的重要性无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

但学生会倾听并不是老师一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老师这节课开始的口算有两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师说算式,学生听算。

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很好的机会,是老师很好的设计。

二是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

这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人要给学生发起挑战前,范老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老师经常点评:***听得多认真!***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一样认真听,给全体学生以榜样。

(2)表达(说)能力的培养范老师要求学生说要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口齿清晰。

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老师让学生说话声音洪亮,主要是提醒“声音再大一点,给学生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老师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让前面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说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2014年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李老师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鲍老师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通过听课,我觉得鲍老师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

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能充分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生活数学出发。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

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在小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猜想——验证”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
力。

在按形分类的环节欠缺一些引导,显得单薄,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滚一滚进行分类,一类是可以滚动的、有球和圆柱。

其中球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放到用手推回滚动。

另一类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

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学设计所预测的,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圆球在教室地面乱滚,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需要改进。

总体而言,李老师的这节课,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纪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是低年级,所以也是多数班级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后需要共同研究,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