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作业

合集下载

音乐欣赏作业 - 音乐欣赏任务

音乐欣赏作业 - 音乐欣赏任务

音乐欣赏作业 - 音乐欣赏任务本文档将介绍音乐欣赏作业的音乐欣赏任务。

任务一:选择一首流行歌曲进行欣赏
选择一首您喜欢的流行歌曲,注意该歌曲可在合法渠道获取。

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这个任务:
1. 选择歌曲:在合法购买或在线音乐平台中选择一首流行歌曲。

2. 聆听歌曲:耐心聆听所选歌曲的所有部分,尽量感受其中的
细节和情感。

3. 分析歌曲: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歌曲的风格是什么?例如流行、摇滚、嘻哈等。

- 歌曲的歌词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或情感?
- 歌曲采用什么样的乐器和编曲方式?
- 歌曲的节奏感和曲调如何?
- 对于您来说,这首歌曲的意义是什么?
任务二: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
选择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以是交响乐、室内乐或钢琴曲等。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欣赏:
1. 选择作品:从古典音乐库中挑选一首您感兴趣的作品。

2. 聆听作品:认真聆听选定的作品,尽量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技巧。

3. 分析作品: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作品的作曲家是谁?
- 作品的风格属于哪个音乐时期?
- 作品的乐器编制是什么样的?
- 作品中的主题如何发展和演变?
- 作品中的乐器演奏技巧是否给您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有,请描述其中的亮点。

完成以上两个任务后,请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包括你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期待你在音乐欣赏作业中取得好成绩!。

音乐鉴赏结课作业

音乐鉴赏结课作业

音乐鉴赏结课作业一、昆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二、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其实对于我国的传统音乐,我了解的不是很多。

只是在小时候听过一些曲子,在小学的课本上看过几篇关于音乐的介绍。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地铁出口处见过一位老人拉奏《二泉映月》。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老人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仿佛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

我不知道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只是突然很感动,很想去抱抱那个老人。

我想中国的传统音乐能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那种真情实感的流露,犹如《高山流水》所带来的那种淡淡地沁入心扉的音韵。

我们之所以能被感动到,是因为我们能从音乐中找到共鸣,得到心理上情感的释放。

三、巴赫音乐中的思想感情巴赫的音乐不像贝多芬有着排山倒海、君临天下的气势,也没有莫札特清明宁静、典雅优美的精神,作为一个有着宗教信仰的音乐家,他始终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之音”,而在和谐、宁静、庄严之中反映出的是平淡、简单、往复循环的自然法则,艰奥、深邃、历久不息的人性,就象上帝的精神一样,对万生的包容、宽待、无私的给予.在这样一种和谐之中同时又常常闪烁着人为主义的思想光芒。

听他的音乐不会让你大悲大喜,淆然泪下,激情万丈,只是让你在那份祥和、纯静中感到一种坚实、恒定的律动,一种暗藏心底、不断向前的力量,一种自人类创始以来就有的那种坚定、持久的信念。

《第二单元 欣赏 森林狂想曲》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欣赏 森林狂想曲》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上册

《欣赏森林狂想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森林狂想曲》,学生能够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森林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1. 音乐鉴赏作业:学生需要完整聆听一遍《森林狂想曲》,并反复聆听至能够大致描述出乐曲中的各种声音(如鸟鸣、风声、水流声等)。

通过反复聆听,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2. 观察大自然作业: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寻找森林中的各种声音。

可以选择一个周末的时间,和家长一起前往公园、山区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拍摄一些照片或录制一些音频素材,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

3. 创作音乐作业:学生可以在听完乐曲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森林的感受。

可以写一首小诗、画一幅画、制作一段简单的音乐短片等。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请学生将作品整理成电子版或纸质版,以备课堂交流和评价。

2. 每个同学都需要完成所有作业内容,不得抄袭或代写。

四、作业评价:1. 课堂评价:在欣赏完乐曲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 课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观察大自然的效果、创作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这一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大自然的神秘,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观察大自然和创作音乐等作业,让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最后,希望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欣赏结课作业

音乐欣赏结课作业

音乐欣赏结课作业班级:学号:姓名:音乐欣赏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音乐欣赏学习中,我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了渴望欣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我的心灵与音乐息息相通。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

一堂9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

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两节的课。

第一次去听课的时候,就喜欢听老师唱歌,很动听,很有感染力。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一种激昂欢快的节奏向人们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了斗牛士是怎样将红了眼的公牛驯服;而贝多芬一次灵感偶然之间的创作《月光曲》让我们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一直不知道外国人是怎样将中国的《梁祝》演奏的是那样的美伦美奂将一种凄惨之美演奏到了极至。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

”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

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

《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第六单元欣赏夏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欣赏夏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夏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欣赏夏夜》的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聆听和感知音乐中的元素。

2. 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夏夜的美妙。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完成作业提高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包含以下部分:1. 音乐作品听辨:学生需在家中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并聆听《夏夜》这首曲目,并记录下自己的听辨感受。

听辨内容包括乐曲的旋律、节奏、乐器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

2. 情感体验记录: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尝试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夏夜场景,如夜晚的宁静、星空的璀璨等。

3.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需与小组内同学分享自己的听辨感受和情感体验记录,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乐曲中夏夜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4. 创作个人感想: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个人的听辨感受,学生需创作一篇关于《夏夜》的个人感想,表达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针对本作业内容,提出以下要求:1. 音乐作品听辨:学生需确保听辨内容准确,并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情感体验记录:学生需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描述出夏夜场景的细节。

3.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观点,共同探讨乐曲的内涵。

4. 创作个人感想:个人感想需结合自己的听辨感受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达出自己对《夏夜》这首乐曲的独特理解。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听辨内容是否准确并具有详细记录。

2. 情感体验记录是否真实并具有细节描述。

3. 小组合作讨论的参与度和尊重他人观点的程度。

4. 个人感想的独特性和对乐曲理解的深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持续提升。

音乐欣赏作业

音乐欣赏作业

音乐欣赏作业
引言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和情感体验。

本次音乐欣赏作业旨在让学生们通过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作业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可以是任何风格和类型的音乐。

2.在听歌的过程中,仔细倾听,并注意作品中的不同乐器、旋律、节奏以及情感表达。

3.在完成作业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听到的音乐元素,并表达你对作品的感受。

4.文档要求至少800字。

作业内容示例
音乐作品选择
我选择了一首古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这是一部
世界著名的交响乐作品,由德国作曲家___创作。

音乐元素分析
在这首交响曲中,我能听到多种乐器的声音,如弦乐器、管乐
器和打击乐器。

曲子的旋律优美而激动人心,其中运用了重复和变
奏的手法,使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多彩。

节奏感强烈,音乐的起伏变
化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

情感表达与个人感受
这首交响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曲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从宁静祥和到激昂奔放,我能够感受到作曲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
类的希望。

每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我都会感到一种力量和激励,它
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积极的态度。

结论
通过这次音乐欣赏作业,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生活的反思。

相信通过不断的欣赏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

新课标小学音乐作业

新课标小学音乐作业

新课标小学音乐作业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同时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新课标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内容。

一、音乐欣赏作业1. 音乐故事分享:让学生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然后在班级中分享。

2. 音乐家生平介绍:选择一位著名的音乐家,研究其生平和作品,制作一份简短的报告或PPT,向同学们介绍。

3. 音乐风格辨识: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并描述每段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音乐创作作业1. 歌词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可以是关于校园生活、自然风光或个人情感等主题。

2. 旋律创作:给定一段简单的歌词,让学生尝试为其创作旋律,可以是简单的儿歌,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音乐作品。

3. 音乐剧创作:小组合作,创作一个简短的音乐剧剧本,包括对话、歌词和旋律,然后进行表演。

三、音乐表演作业1. 个人独唱:学生选择一首歌曲进行独唱练习,并录制视频,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小组合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唱,选择适合的曲目,分配声部,进行排练和表演。

3. 乐器演奏:鼓励学生学习一种乐器,并在班级音乐会上进行表演。

四、音乐理论作业1. 音符识别:设计一系列的音符识别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2.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桌面等方式,让学生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3. 音乐术语学习: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术语,如强弱、快慢、渐强渐弱等,并在音乐作品中识别和应用。

五、跨学科音乐作业1. 音乐与数学:让学生探索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如音乐中的分数节奏和数学中的分数。

2. 音乐与文学:结合诗歌或故事,让学生为文本创作背景音乐,或通过音乐来表达文学作品的情感。

3. 音乐与美术:鼓励学生用绘画或手工制作来表达他们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六、音乐实践活动1. 校园音乐会:组织学生参与校园音乐会的策划、排练和表演。

《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 欣赏 回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 欣赏 回忆》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欣赏回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增强对初中音乐课程中各类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2. 通过回顾自己的初中生活,加深对音乐与生活、情感的关系的理解。

3. 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1. 音乐欣赏:学生需选择一首初中音乐课程中欣赏过的乐曲,进行再次欣赏,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新的理解。

2. 回忆录:学生需以个人回忆录的形式,描述一段初中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经历,包括当时的情感、场景以及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 音乐创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以表达对初中生活的怀念。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课前提交。

2. 描述音乐经历的部分应真实、生动,能体现当时的情感和场景。

3. 在欣赏作业中,学生应尽可能多角度、深入地分析音乐作品,并书写完整的听后感。

4. 创作歌曲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注意音准、节奏等方面的练习。

5. 每位同学应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或他人代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音乐欣赏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回忆录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歌曲创作的创意和完成度。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

3. 评价时间:在下课之前,教师应对所有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兴趣。

2. 对于在作业中存在不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下次上课时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以提高全班同学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

4. 同学之间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音乐欣赏和创作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音乐的关系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冯泽夫学号 2010212375 学过高等数学的人可能了解过傅里叶级数,而我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对傅里叶级数比较熟悉,特别是饶辉老师在讲傅里叶级数这一章时还特地从家里把自己的大提琴给背到课堂,生动的给我们讲述了傅里叶级数在音乐中的应用。

因此我想借本文来讲述一下高等数学中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与音乐的关系。

在数学中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构成的无穷级数来表示,即所谓的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对应关系。

最初是作为热过程的解析分析工具,它只是一种纯粹的可证明的数学上的推导,是一种符号游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变体形式。

它广泛应用于物理学、数论、组合数学、信号处理、概率、统计、密码学、声学、光学等领域。

而在中学物理中我们了解到声音是一种波,传递就是以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也算是一种信号的传递,因此音乐是一种信号,不同的信号可以由不同波形来表示,而我们所了解的最基本的波形就是正弦波,在数学中可以用正弦函数s in(x)表示。

任何连续测量的时域信号,都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的无限叠加;而正弦函数在数学上是被充分研究而相对简单的函数类。

而不同的音乐的变化也就是信号的变化可以用傅里叶变换来解释。

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不理解时域和频域的概念,这都没有关系;如果你愿意从音乐的角度去看待傅里叶变换,一定能体会到用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来解释我们变幻莫测的美妙音乐史多么的恰当。

通常我们按照时间展开一个物理量(可能是光强度、可能是声音强度、或者是既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微波的电场、磁场强度等等),幸运的话可以得到该物理量关于时间的表达式,比如不同的时间它的幅度不一样;可事实上,这很困难。

例如,一个男女多声部大合唱,你可以用一个分贝测试仪测出每个时间点的声音幅度,可是却无法描述这时的声音组成;极有可能t1时刻和t2时刻分贝仪显示相同的分贝数,可前者全由女声合唱,后者全由男声合唱,这完全是两种音色,只不过响度相同罢了。

如何准确、全面地表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这是在一个物理存在的尺度——时间轴上描述信号的问题,这里略过不表;我们假设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找到相应的函数来表示。

其实想想五线谱,一个蝌蚪接着一个蝌蚪横着排开,表示着它们被弹奏的先后顺
序,这就是音乐上的用来表示信号与时间关系的方法。

数学家绞尽脑汁研究的函数,无非是想找到一种紧凑的表达式来压缩这么大段的几页、几十页的乐谱,最终的目的是无论你指定哪个时刻点,只要将时间值代入函数,就能够得到此时演奏的是Do还是Re。

音乐家们可不劳神这些,宁愿一个一个蝌蚪展开,演奏时按顺序记住它们;他们费尽心思的是怎样排列才能够更悦耳。

应该说,数学和音乐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完全走向了两个方向,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有共同的起点。

这些就是分别从数学和音乐的角度来理解的信号的时域表达。

那么频域表达是什么呢?不妨先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一看:按下钢琴的任何一个键,它会发出一个音高,对应一个频率,例如音名中央C的Do,其频率f=26 1.6 Hz,中央D的Re,其频率f=293.7 Hz,等等。

我们不必记住每个音名对应的频率是多少,只要知道每一个白键和黑键都对应一个特定的频率。

钢琴的琴键是有限的,因此它只能包含有限个频率点;如果我们沿着琴键从低音到高音画一条直线,这就是频率轴x。

那些琴键就对应着x轴上稀稀落落的点,每一个单音在频率轴上都有一个对应的点,是音乐家表达单个频率的方式。

那么,数学家怎么表示单个频率的信号呢?正弦函数,就是sin(xt)或cos(xt)。

x代表单个频率,也就是频率轴上的某个点;x固定,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单频信号;t代表时间,正弦函数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周期的波浪形。

单频音会随着时间变化?似乎我们听到的单个键的音调无论持续多久都是一样的?解释一下,音调的高低与震动频率成正比,也就是说物体震动速度越快则音调越高;正弦函数随时间变化一个波形可以看成是一次振动,音调越高,说明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

举例来说,频率f=261.6 Hz的Do如果持续一秒,就已经有261.6个波浪进入耳朵,它们是如此密集,以至于我们感觉不到每个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只能感知每秒进入耳朵波形个数的整体效果——波形越密,音调越高;频率表示了波形在时间轴上的密度,因此唯一表征了各个单音信号。

所以,正弦函数是单频信号的数学表示。

作为听众的我们,傅里叶变换的一边是我们坐在台下闭上眼睛倾听,另一边是我们站在钢琴家旁边捂住耳朵看。

这两个过程,音乐家演奏的是同一支曲目,其效果是一样的;而我们的观察方法不同,就有两种记录过程的方法。

听,可以用磁带记录下整个时间轴上音乐的变化;看,可以用相机记录弹奏者在每个时刻按下了那些键,即每个时刻的乐声在频率轴上分布在那些键上(当然各个键按下
的强度可能不同)。

数学上的傅里叶变换,其实就是将原来难以处理的时域信号转换成了易于分析的频域信号(信号的频谱),然后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对这些频域信号进行处理、加工,最后还可以利用傅里叶反变换将这些频域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

音乐家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将脑海中闪现的乐声变化(时域信号)转换成了易于表达和阅读的乐谱,即演奏者每一时刻应该按下的琴键分布(频域信号),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乐器演奏,最终在音乐会上呈现出音乐家脑中的美妙乐曲。

数学家的侧重点在时域和频域的转换,他们推导出严密的、普遍适用的变换公式,就可以把时域里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分解成频域里各个频率分量表达式的叠加。

这就像耳朵灵敏的人能够分辨出钢琴家同时按下了哪几个键。

不仅可以用来解释音乐的创作过程,还可以用来解释和处理更广泛的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因为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上分散的能量用频域里几个频率分量完全表示,以一个紧凑的形式来分析能量的变化——这和数学家希望将所有的事物用函数来表达并加以分析的初衷是一样的。

音乐家的侧重点在脑海中闪现的灵感,更重要的是信号的内容;时域到频域的变换是他们自然而然使用的一种记录方法,可以说是每一个音乐学习者的基本功,也许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傅里叶变换。

可是音乐家却深谙此道,熟悉哪些键(频域上的变化)会带来何种听觉(时域上)效果;根据他们积累和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传世之作。

如果单纯从数学公式的角度来看,傅里叶变换对于音乐来说也许帮助不大,除非你想编制一些音乐合成软件;不过从音乐的角度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从而在其他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这就是数学与音乐的奇妙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