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2020年最新]
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究中别断向前进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养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举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进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进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举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以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关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别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经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看、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明白周围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咨询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日子乃至终身进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索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经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记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明白自然与解决咨询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且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举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刻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符合教育者按时期举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时期性与延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要紧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2017版科学课程标准的几点理解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人无法替代。教师不能 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为学 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 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师 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能设计单一变量
的实验方案。
在2001版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 目标只是相对笼统提出整体的目标与方案,并未提 及阶段性目标方针,教师在实施起来不够具体。而 在2017版的课程标准中,在目标阶段将小学六个年 级分为了三个阶段,对不同知识点、能力训练点, 不同年龄段都做出了更细节化的要求,可谓是在课 程标准细节上的改善。
二、摆脱了以传统的三维目标为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 的理念。
2001版实验稿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2017版修订稿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从刚才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三 维目标增加到了四个总目标,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境从原来的科学态度目标中分生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目 标呈现。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创新内涵,也与当今社 会所倡导的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理念相契合,可以 说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凸显了小学科学领域对技 术和工程领域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遵循了标准中“反映 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的课程设计思路。
另外,科学知识目标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 在2001版课标中,是按照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 学知识的顺序排列的。这就使得许多老师在教学过 程中过分关注了探究过程中的热闹和形式,却忽略 了探究只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于是出现了一 节课热热闹闹,至于学的什么,学生根本不知道, 更别提知识的迁移应用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批判质疑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二) 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批判质疑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二) 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技术应用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 宙科学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2、概念与内涵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以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为基础, 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3、核心素养模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社
自
会
责任担当
学会学习
主
参 与
实践创新
健康生活
发 展
全面发
展的人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文化基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3、核心素养模型
文化 基础
《纲要》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 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二、关于研读课程标准的调查
一线科学教师看课标:
问题与 思考
二、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从2001年版课程标准颁布到现在,小学科学课程已经历经16年风雨
(完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2017年中国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Ⅰ科学教育目标1、深刻掌握科学文化精神,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增强实践经历。
3、丰富学生的感觉、认识、理解、思考、总结、解释、设计试验、分析、推理等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和合作性、创造性思维和行为。
Ⅱ小学科学教学内容1、自然世界与自然规律:自然界的构成、变化规律;地球与人类;自然现象和现象的规律;自然资源与人类应用;环境保护。
2、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物质的性质与状态;物质的形式变化;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
3、身边的机械:机械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机构的结构与作用;机械的力学性质。
4、电、光与磁:电的特性和电的应用;光的现象和特性;磁场的形成与应用。
5、生命的变化: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家谱探究;生命系统的规律;生物演变过程;基因和进化。
6、科学技术社会:卫生与安全;科普保护;科技文化;科技社会发展。
Ⅲ课程设置原理1、遵循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倡导学习、引导学习、促进学习的原则,以学习活动为主,课堂授课为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遵循时代特征与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树立科学态度。
3、遵循提导性设置原则,注重教育实践环节,重视实验活动。
4、遵循融会贯通原则,注重教育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Ⅳ教学组织与策略1、夯实基础知识:熟悉学生的学前知识,注重学生对本课中所学知识的掌握。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思想激荡:通过引起学生生活中的思考,让学生建立科学的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知识系统:通过提供系统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联系搭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网络。
5、把握重点:通过设计重点任务和重点试验,让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时代主题 发展
全球化、信息化 公民素养的提升
新型人才观
具有国际意识、国际 交流能力、国际竞争 力,具备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
养的21世纪人才
面对的新 问题
培养具备什么素质 的人才? 怎样有效培养人才?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1、背景
基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人才观演变
核心素养 的源起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改革趋势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2、概念与内涵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以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为基础, 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3、核心素养模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社
自
会
责任担当
学会学习
主
参 与
实践创新
健康生活
发 展
全面发
展的人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文化基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3、核心素养模型
文化 基础
(二) 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技术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目录/Contents
一
核心素养
二
新课程标准解读
三
新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
一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二) (三)
基于核心素养与科学学科性质建构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 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v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
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v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 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v 案例1 认识空气 v 【内容标准】 v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v 提出问题、 v 作出假设、 v 制订计划、 v 搜集证据、
v 处理信息、 v 得出结论、 v 表达交流、 v 反思评价等 v 8个要素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 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
v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v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v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v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v 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v 6.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是能量的一种
形式。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二) 生命科学领域(主要概念) v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v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v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
存。 v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v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v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 素 (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可以来自学生, 也可以来自他人。无论问题来自何方,都必须与 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相符。
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在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方面,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研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研究、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这是小学科学课程基础性特点。
探究活动是学生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研究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小学科学课程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小学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了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
课程将研究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三个学段,共涵盖18个主要概念和75个研究内容。
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并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和细化,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外,小学科学课程也将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并每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以强调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17.2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17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7新课标小学科学
2017新课标小学科学
2017年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
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
学态度,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涵盖物
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
在物质科学方面,课程将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物质的
形态、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反应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学
习到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化
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生命科学部分,课程将涉及生命的起源、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结构与
功能、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和动物
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生命周期,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课程将带领学生探索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宇宙的奥秘等。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系和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技术与工程部分,课程将介绍技术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如设计、制造、测试和改进。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
简单的工程设计和制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
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同时,课程也注
重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2017新课标
小学科学2017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是面向小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2017年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如下:1. 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思维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新课标强调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
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评价方式: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
5. 资源利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6. 跨学科整合:鼓励教师将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艺术等进行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7. 安全教育:在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8.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通过家庭实验、科学小制作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9. 持续发展: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10. 课程实施:学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计划,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这些指导思想和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2017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标准认为,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此其基础性特点。
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
2017版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认识空气(*案例&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观察月相**案例#暗盒里有什么%!案例$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7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
2017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科学课标解读2017年3月9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那么新课标到底有哪些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话: 1、了解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影响。
2、认识科学探究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体验从事科学探究的乐趣,能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尊重证据,敢于质疑,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积极参加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努力实践绿色生活。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理解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了解人类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在了解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天地万物一体的观念。
3、在探究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物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前景,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
5、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和整合,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6、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4、经历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探究活动,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等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演绎,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5、在探究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结论。
6、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7、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8、初步了解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了解科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1-6)课程标准解读(2017)
活动建议
1.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 ·会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计一 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份营养全面合理的一周午餐食谱。
1.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 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 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从计量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开 始,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 统传染病、抽烟 、一氧化碳中毒、 大气污染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1.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 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旧课标内容标准
1.多样的生物 常见的植物 ;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
2.生命的共同特征 动植物的一生;生物的繁殖;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生物的基本需求; 遗传现象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 动借以进行的单元。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 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内涵), “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 殊用途林”(外延)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关于科学的解释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 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是一种方法,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 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
关于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 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 式思维惯性。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 构筑单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