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三章社会性动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 内在动力。 • 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
主题统觉测验(TAT)
根据图片内容按一定要求讲一个故事
个体成就动机与其实际成就或后来职业 选择之间的关系。 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 间的关系。
2、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
Q:考试时或比赛时是否有过兴奋或紧 张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 彼此相对的心理因素构成:
• 自我效能的来源:
– – – –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书本知识 体能训练
作 业
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2、简述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结合归因理论,谈谈自己的归因模式对于成就动机 的影响。
古代民谣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 成就动机的合成倾向(Ta)等于追求成功的 倾向(Ts)与避免失败的倾向(Taf)之差。 • 即:Ta= Ts – Taf
• 倾向=F(动机水平×可能性×诱因)
• Ts = Ms× Ps× Is • Taf = Maf× Pf× If Ta=( Ms - Maf ) [Ps(1- Ps)]
Ta=( Ms - Maf )[Ps(1- Ps)] 的意义
• 人类的习得性无助
– 纳粹集中营 – 敬老院
Q:举一个生活中 习得性无助的例子?
要战胜习得性无助感,请注意:
首先,不要放弃希望,有希望才能不感到 无助。 其次,可以通过训练,战胜无助感和抑郁, 如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等。 第三,学会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 有人遭遇失败会彻底丧失斗志,而有的人 会越挫越勇,why? • 对失败的解释方式:
•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有进取心,也比较实际,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但又 不是盲目地进行“赌博”;有节制的冒险家; –目标明确,有计划性,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并且 会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 –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 疏关系为前提。
• 低成就动机者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 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 可见,追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 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我们不应以避免 失败为满足,而应增加追求成功的动机, 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自 己的积极性。 • 但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那就是“成功恐惧”(fear of success), 即积极地避免成功。
下面有6个问题,看看你同意哪些,不同意哪些.
• 当Ms = Maf,Ps=?,Ta=0。
对于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力量相等的人而言,任务 难度不会改变其犹豫不决的焦虑状态。
•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 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追求成功者和避 免失败者,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对成就目标 的设定上。
小测验
• 在你面前有A、B、C、D、E五个靶子,放在远近不同的 位置上,你的任务是用一粒豆子击中任何一个自己选定的 靶子。 • 靶子A的位置最近,任何一个人都能击中;B稍远,大部 分人能击中;C再远一些,也许一半人能击中;D更远, 很少人能击中;E最远,几乎没人能击中。 • 作为奖励,如果你击中A,你可以得到10美元;击中B可 得到20美元;击中C可得到40美元;击中D可得到80美元; 击中D可得到160美元。 • 你会选择哪一个目标?
2、影响因素
• 个体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自我需要制抚养 的孩子,成年后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 个体所处的情境:在焦虑、恐惧情境下,亲近他 人的倾向更强。
沙赫特(Schachter,1959)的亲和动机实验
•出生顺序:长子(女)、独生子女的交往动机更强。
二、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1、定义
归因理论的实际应用
• 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 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 通过归因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克服习得性无助。 Q: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变?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个体对自己是否 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吸烟者说,“我想戒烟,可是我戒不掉。” 减肥者说,“我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 自我效能感强则动机强:“艺高人胆大”
韦纳(B. Weiner)的归因理论模式
• 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 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 • • • • •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应付此项工作有无足够的能力。 努力:个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对此次工作感到困难还是容易。 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有关。 身心状况:凭个人感觉工作当时的心情及身体健康状况。 别人反应/外界环境:在工作当时及以后别人对自己工作 表现的态度。 • 三维度与六因素相互结合进行系统地考察行为归因。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 •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
• 当Ms > Maf,Ps= 0.5,Ta最大。
对于追求成功的力量高于避免失败的力量的人而言,面 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的力量最强,任务的吸引 力也最大。
• 当Ms < Maf,Ps= 0.5,Ta最小。
对于避免失败的力量高于追求成功的力量的人而言,面 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逃避的力量最强,而非常难或非常 容易的任务对他的吸引力最大。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 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 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追求成功 VS 避免失败
☆当追求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避免失败
的倾向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
☆当避免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
缩不前;
☆当二者力量相等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 使人焦虑和痛苦。
(1)只有我做得比别人都好时我才高兴。 (2)成就博得尊敬。 (3)把我所经手的每件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是最重 要的。 (4)成功付出的代价总是大于成功所获得的奖赏。 (5)我相信,成功者往往是孤独的和忧郁的。 (6)我认为现在的社会过于强调“成功”。
讨 论
为什么有人会避免成功呢? 女性产生成功恐惧的人是否更多?为什么?
第三章 动机
Baidu Nhomakorabea
第三节 社会性动机
• 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es)又叫习得性动机和 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人 类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
一、交往动机(affiliation motive,亲和动机) 1、概念 • 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 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 交朋友 • 追求爱情 • 参加社团活动
二、认知论
1、认知失调论
– 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彼此 矛盾的认知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 个体有一种寻求平衡的倾向,即认知失调会 导致紧张和不适,这种力量驱使个体去恢复 平衡。
认知失调论示例
• 认知失调状态
– “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矛盾
• 改变途径
– 改变或否定其一: “我不再吸烟”或“如果 停止吸烟将使我超重” – 降低重要性/强度:“吸烟对我的健康可能有 一些影响”或“要少抽点烟” – 增加新认知或理由:“抽烟可提高工作效率” 或“世界上抽烟而长寿者不乏其例”
呼吸、进食、饮 水、睡眠、排泄 和性等。
安全需要
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 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爱与归属的需要
归属感、关心、支持、 友谊、爱情等。
尊重的需要
被人尊重、赏识、 认可,有荣誉、 成就、地位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
发挥潜力、实现理想
人的基本需要具 有层次性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个体对自身行为结果的归因6因素
维度 关系 因素
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稳定性 内外在性 可控制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积极和消极归因模式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 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 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积的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 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 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4、习得性无助 第三节
• Q:大家是否有过连续失败的经历?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反应?
社会性动机
•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 绝望心境。
塞里格曼(Seligman,1975)
• 习得性无助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
①动机降低——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②认识出现障碍——感到自己没用,形成外部事件 无法控制的心理趋势;在进行学习时表现出困难, 本应学会的东西也难以学会;即使稍稍努力就能 成功的机会摆在面前也不敢或不想去尝试。 ③情绪失调——最初烦躁,后来变得冷淡、悲观、 颓废、陷入抑郁状态
• 麦克兰德发现: • 力求成功者一般会选择C或D,不会选择太 容易的目标A或B ,他们也避免选择那些根 本没有成功希望的目标E 。 • 避免失败者往往选择容易达到的目标A或B, 或者选择根本没有成功希望的目标E。
• 追求成功者将目标定位于获取成就,成功概率在50%的任 务最能调动其积极性,这种任务对他们来说最具有挑战性。 他们不会选择太容易的目标,因为容易达到的目标不能使 他们获得满足感。他们也避免选择那些根本没有成功希望 的目标。 • 避免失败者则刚好相反,因为他们将心态定位于如何避免 失败上,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而回 避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可以 确保成功而避免失败,而选择非常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 也可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谅解,从而 减少失败感。在这两种情况下,个体都不需要为失败承担 责任。
• 自利归因偏差: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 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 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 部因素。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 将人分为两种类型: • 一是“内控型”的人:即认为自己可 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是由 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 • 二是“外控型”的人:即感到自己无 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 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2、归因论
• 归因 (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 给予解释的心理过程。 • 主要代表人物:海德、罗特、韦纳
• 海德认为行为的归因有两种: 海德的归因理论
◇ 情境归因/外向归因:如他人影响、奖励、运气、
工作难易等,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不必负责任; ◇ 个人归因/内向归因:如动机、情绪、态度、能 力、努力程度等,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乐观的解释方式 VS 悲观的解释方式
第四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二、认知论 三、社会学习论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一、本能论
• 观点:将个体行为的动力归结为本能,即生来 就有的倾向。
• 代表人物:
麦独孤: 本能、情绪、情操 弗洛伊德:生本能(性本能、自我本能)、死本能 洛伦兹的习性学:本能是某种动物所特有的天生的 固定动作模式。
实验:强制顺从的认知性后果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实 验 程 序
让大学生做 一小时枯 燥乏味的 绕线工作
要求告诉下 一个“被试” 工作很有趣。 报酬为1或20 美元
问卷调查被试 对这项工作的 态度:喜欢- 不喜欢;愿意 -不愿意再参加
结果:只获得1美元者认为工作有趣。
生活中的认知失调 • 我选择,我喜欢 • 既来之,则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