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环境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自古以来,人们就活在危机频发的时代,每当公共危机发生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逐渐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如何预防危机、应对危机、解决危机成为考查我国政府能力的重要标准,加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危机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众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增强经过期作废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核泄露、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等各类公共危机事故的发生,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媒体公开事实信息,走向成熟危机发生的同时媒介要起到正确的作用,起初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媒体没有准确的报道相关信息,导致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手机、互联网等夸大其辞传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
如今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在公开性与准确性方面有显著提高,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不足(一)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淡薄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差。
以前我们有一些危机性事件,但我们更愿意把它们定位为突发性事件。
虽然学术界早就呼吁加强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政府的呼应。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突发事件意识淡薄,突发事件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在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突发事件得以蔓延。
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突发事件本身更为严重。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法律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
危机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的公共管理,但也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
评价一个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判断其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法律的建设程度是一个首要变量。
在一些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发展阶段处于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其相应的法律也比较完善,往往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概述(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含义与特点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含义人类生活有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之分,作为调整人类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也包括常态法制和非常态法制。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作为顶防、调控、处置危机的法律手段,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
2.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相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1)法律内容的综合性由于危机产生的多因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损害程度的多层性、危机性质的差异性、调控任务的多目标性,危机管理法律必然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边缘性。
它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众多领域,涉及治安、刑事、卫生、环保、防震、防洪、消防、市场、劳资、救助、民族、宗教、军事、外交、舆论媒体等多方面内容。
(2)法律适用的临时性一般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是社会的常态,它经常性地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区域内发挥调整作用;而危机管理法律调整的是社会的非常态,只有在危机有产生的危险性或危机已经爆发的情态下,才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区域发挥调整作用,但在非危机的正常状态下则不适用,也不能把危机时期建立起来的制度转化为平时的制度。
因此,在平时的正常状态下,应对危机的法制只是有备无患的预备法制,只在危机状态下才会临时启动和实施的特别法制。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4
目录
•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必要
性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主要
内容
目录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实践 与案例
•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未来 发展
0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公共危机的定义与特点
分享我国危机管,推动全球公共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未来 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法
为了规范各级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职责和行为,需要 制定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
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
在制定统一法律的基础上,还需要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明确法律责任与义务
要求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 时严格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确 保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救济途径原则
为受到公共危机影响的公民提 供法律救济途径,保障其合法
权益。
监督制约原则
建立健全对公共危机管理行政 法治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 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04
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法治的实践 与案例
某市应对疫情危机的行政法治实践
优化应急机制
规范政府在危机应对中的行为,优化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处置效率。
防止权力滥用与保障法治原则
防止权力滥用
通过法律监督和制约,防止政府在公 共危机管理中滥用权力,确保权力在 法治轨道上运行。
保障法治原则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坚持法治原则, 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合理、公正,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
危机管理中的法制建设
中共
协助 。其五 , 救急有 限性 。凡是在 紧急状态下 , 因依 法行使紧急权力而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的 ,
故灾难 、 经济危机 、 会公共安全和 自然灾害等危机 社 暴发 , 如果不 采取非常手段有效控制 、 消除威胁就 会
国家机关都可以暂不赔偿 , 民或企业要求赔偿 的救 公 济渠道也将暂时关闭。通过 S R 、 A S 甲型 H1 危机和 NI
律、 法规授权 , 国家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 , 以防止公 共利益和公民的权 利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其三 , 在处 置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在 紧急情况下 , 国家机关行使 紧急权力可以超越 一般 的行政程序 , 甚至可 以通过简 易程序紧急出台一些行政命令和行政措施 。其 四, 具 有社会配合性 。在紧急状态下 , 有关组织和个人都有 义务配合国家机关紧急权力的行使 , 并有义 务支援和
进入 2 世纪以来 , 1 我国相继发生 了S R 、.2 A S 51 大
危机管 理应包括一般 突发事件管理和 紧急状 态 管理 。这些 事件 的共 同特点就 是 具有突发 性 、 紧迫
地震 、 禽流感 、 甲型 H N 流感等 自然灾 害以及 31 藏 11 . 4 独活 动 、.新疆骚乱事件等人为灾难 , 75 这些该多好啊 ” 尤其是当地 的干 部语气 十 ,
分沉重地对 我们讲 :当时没得法 , 知道如何应对这 “ 不 突如其来 的灾害 ” 。可见应急法制在危机管理 中具有
多么大的作用 。平时开展危机应 急演练 , 在事故发 生 时该有多么 重要 。根据 问卷调查 , 突 出事件应 对 对《 法》 知道和 了解 的 占 8%, 为需要 对该法进行修 订 6 认
和完善 的占 9 %, 突出事件应对法》 6 将《 列入普法教育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
31政府公关理论版一.前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影响严重公众健康的事件。
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线上舆情交织,易导致事件的失控,形成复合型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旨在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是深入理解公共危机的内在要求,是政府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应对“风险社会”的有力保障。
因此,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存在的欠缺,我们要正视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不断改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以提升我国政府应对、处理、驾驭危机的能力。
本文从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尝试性建议,希望对政府政策制定及公众意识有所启示。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公共危机管理意识较为缺乏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公共危机防范意识薄弱,危机预警工作准备不足。
一方面,公共危机的预防成本不足。
在危机到来之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对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都存在侥幸心理,预防成本通常被视为“没必要的成本”,这就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难有建树,部分地方政府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蔓延。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公共危机缺乏敏感度,信息监测机制不健全,不善于利用媒体的信息优势发现危机事件的早期征兆并进行危机预警处理。
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薄弱的媒体宣传难以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公众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对其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继而随着事态严重引起恐慌。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备我国当前缺乏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权威性的应急法律保障不完备,难以满足危机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要求。
比如,在民法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为“不可抗力”难以界定;在刑法方面,对于一些患者故意不戴口罩恶意传播病毒是否为“妨碍传染病防治罪”难以定夺;在劳动法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伤认定、加班费有无等都无法可依……(三)信息公开系统不畅通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及时、准确的发布权威信息有利于缓解社会恐慌,增强政府公信力。
《公共危机管理》经典试题
《公共危机管理》经典试题2009年瑞安市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考试《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导论判断题:(对)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
(错)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臵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B、不确定性C、超常性D、不可转化性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B、较大危机事件C、重大危机事件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判断题:(错)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
(对)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些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AC)A、信息的充分性B、突发性C、高度确定性D、紧迫性2、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A、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B、应急预案C、运行机制D、法制3、2008年以来,浙江有两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CD)A、口蹄疫B、乙肝C、麻疹D、手口足病4、科学技术是处臵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环境单项选择题:1、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责任原则D、时效原则2、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范文公共危机管理论文范文1公共危机管理浅析摘要:公共危机,是指发生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时,由于受众群体对企业,政府或者社会的缺乏信任感,导致事态不断恶化,以至于危及组织生存和发展。
为了解决公共危机给组织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共危机管理应运而生。
下面让我们从其含义和案例入手,深入浅出的了解公共危机管理。
关键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118-01公共危机管理也叫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级: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特别严重的是Ⅰ级→→红色表示严重的是Ⅱ级→→橙色表示较重的是Ⅲ级→→黄色表示一般的是Ⅳ级→→蓝色表示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当前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必须统筹全局,从基础抓起。
一、建立和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一是设置危机管理机构。
二是建立危机管理中的协调机制。
这种机制分为两类:无等级协调机制和等级协调机制。
等级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内部有等级区分的协调机制,主要体现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
无等级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内外不涉及等级关系、而主要涉及信息沟通的协调机制。
公共管理学6--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框架体系
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包括:信息收集
01
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
报子系统
02
公共危机预警的咨询系统
03
公共危机预警的组织网络
04
完善的法规体系
6.2.2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
突发事件的类型
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可分为:
A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
C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 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 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B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 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
4
公共危机事件分
类处理新闻发布
6
机制
6.2.5 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是指公共危机管理者通过监督、监 察等行为,保证危机应对活动按照危机应对计划进行、实现 危机管理目标,并不断纠正各种偏差的活动过程。从管理学 的角度分析,控制在行动之前,称为前馈控制;行动之中进 行,称为同期控制;结束之后进行,称为反馈控制。
6.3.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保障的必要性
公共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可以对公民权利加
A
以必要限制的正当的国家紧急权力,而且这种
权力比正常权力更具权威性、强制性
无论是行使紧急权力,还是限制公民权
B 利,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人 权的保障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不仅写进了“紧急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1
一、公共危机的界定和特征(一)公共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或已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群体恐慌、社会负面影响等社会危害中的一种或多种,危及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亟待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防范和应对的紧急事件。
(二)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参与,为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通过事前防灾减灾备灾、事中应急处突救援、事后恢复重建整改,来有效防控社会风险、科学应对突发事件,达到防止和减少公共危机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与活动。
(三)就全球实践而言,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复杂性等共性特征。
公共危机的突发性是指,公共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难识别和难应对,进而导致危机突发和难防难控的局面。
公共危机的公共性是指,公共危机的发生过程和后果不仅对个体利益产生影响,还可能牵涉一定规模或范围的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公共危机的复杂性是指,公共危机的来源、发展、演变等多方面具有复杂的规律、特征、机理,这加大了公共危机防范和应对的难度。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与分级(一)四类突发公共事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共危机进行分类,按照危机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1. 自然灾害类事件是指,由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损伤、财产损失、社会失序、资源被破坏等一系列后果的公共危机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不可抗力;第二,破坏程度大;第三,恢复难度大。
2. 事故灾难类事件是指,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类活动引发,并且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公共危机事件。
常见的事故灾难一般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事故灾难的环境较复杂;第二,事故灾难的救助难度较大;第三事故灾难的救助专业性要求高。
浅析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政治责任
浅析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政治责任摘要:造成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但也正是这多方面的协同作用,才最终导致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
一旦爆发公共危机,往往谋求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些地方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则其破坏效果极大,也是对社会注意民主法治的践踏。
这也表明,普法教育极为必要且任重道远。
政府机构作为我国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中坚力量,必须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提高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政治责任,明确责任才能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公共危机,暴力手段,任重道远,中坚力量,必然要求1 问题的缘起当前阶段,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经济、政治、文化都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之下。
然而,当前阶段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不断进程加快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各区域人口的大交融就在这时发生。
此时,激发的矛盾就极其容易引起公共危机事件,且其往往谋求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破坏。
在对公共危机事件加以定义的时候,必须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性质与本质加以明确。
公共危机事件反应的是社会矛盾,是与人与社会当前发展程度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看来,引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往往是特定的事件。
其实不然,公共危机事件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由此,公共危机事件指的是由于现有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在特定的事件的影响下产生的有一定数量群众参与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虽不是我国社会的常态,但其造成的影响往往具有广泛性与破坏性,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致命的破坏作用。
而政府机构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这就使得政府部门必须担负起合理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责任。
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是新时期对政府部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机构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2 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2.1不断扩大的规模由于社交媒体的高度发展,新闻实事能够在短短数秒内实现全中国范围内的传播。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危机的多发期,这就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去探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选择路径。
政府应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来推动政府的治道变革,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治理—善治;协同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治道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各种公共危机的威胁。
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从印度洋海啸灾难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的频发到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多,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中。
就我国而言,危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
转型期的中国不仅面临着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启动,而且政府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危机处理跟不上危机爆发的频次。
因此,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迫切要求政府革新国家治理之道,摆脱政府单方面、单向度、封闭半封闭式的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主体、多维互动、开放式的崭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在治理模式转变进程中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
一、治理——善治理论与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概述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有4个特征: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这一说法十分宽泛,把集体和个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对于我国而言,治理的基本内容是指以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浅析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最近几年,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上的不足之处逐步显现出来。
基于此,构建一套科学化,完善化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篇论文就主要针对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展开一系列分析和讨论,指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为我国高校今后展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标签: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1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1.1高校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对于高校而言,其在社会群体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
其不仅仅是人才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人口密集场所,且人员流动性大,每年都会有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
另外大学生尽管从生理上来说已经成熟,但从心理上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涉世未深,经验不足。
因此其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弱。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非常大且传播速度很快,如果学校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正因为如此,所以高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具有其特殊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会导致他们很容易成为快速传播者。
1.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强危害性对于高校而言,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和威胁性。
因为高校人口密集,受影响的人非常多,且学生群体流动性强,很容易导致同区域其他高校甚至该区域以外的其他高校受到影响。
而且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学校周边同样会受到较大影响。
这样一来不仅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较大的恐慌。
1.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社会上一半以上的人才都来自于各大高校。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于高校本身的关注度就很高。
一但高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社会各界都会将目光积聚在高校身上。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
第14卷第3期2012年9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4No.3Sept.2012收稿日期:2012-06-14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SK107)作者简介:王芳(1980-),女,安徽芜湖人,讲师,管理学硕士。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王芳(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为探究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结合理论阐述和实证资料佐证,对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联性进行剖析。
分析认为:由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缺失,目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三大管理危机,这不仅影响了政府法治化水平的整体推进,更制约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的持续提升;只有从制度、体制、机制3个方面不断加强危机管理中法治政府建设,才能最终化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管理危机。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法治政府;管理危机;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2)03-0075-05实施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近年来,中国政府围绕这一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多项工作。
然而,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既有成绩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诚如200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所指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前中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有待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亟须改变。
”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更是该系统工程的薄弱环节,不仅阻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更制约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的提升,亟需特别关注。
本文拟就后一种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陋见,求教于方家。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6
中国 应 急 救 援
C HINAE MER GENC YR ESC UE
控制的 状 态之 下, 对公 众来 说 这简 直就 是一 场比 公 共危 机还 可怕 的灾 难。
3 、从信息角度来看 ,我国政府 对危机信息的公布往往不够及时、透 明
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发布往往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政府出于种 种考虑并不是很想迅速公布一些敏感 的危机信息。这就导致了权威信息发 布缺位,信息空间被流言占领,信息 恐慌演变成社会混乱。与此同时,部 分媒体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热衷 于炒作危机事件。这就给本来不甚稳 定的危机社会心理造成雪上加霜,人 人自危。以致造成集中抢购某一物资 或者逃离某一区域,给政府的危机管 理带来极大困难,对经济、社会的发 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以至于 这种影响在危机过后依旧存在。如在 “非典”中,我国政府的权威就遭到 了严重的质疑。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一般是指政 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 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 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 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 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 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 理活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 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 化解危机,保障公共利益,恢复社会 秩序的目的,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三、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对 策研究
1 、完善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法律 体系,使公共危机管理在依法、有序 的环境下运行
在 法治 的环 境 下, 只有 加强 立 法才能在危机到来时有序的进行相关 活动。我国目前关于公共危机的立法 很散,还缺乏一部对公共危机管理共 同规律的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法 律。这就导致在应对复合型的公共危 机事件上权威性不够,协调性差。所 以我国应加快立法,甚至成立专门的 法律工作机构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研 究、立法、规划和监督。此外,政府 还应对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 进行详细解释,并开展有效的宣传教 育活动,使之能够充分了解这方面的 知识,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做到依法 行事 ,平 和心 态, 协助 政府 共 同应 对,而不是流于形式。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公共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对策公共危机特指一种突发事件,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失的过程。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
政府和市民的这种侥幸心理使得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
即使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会成立一些工作小组,但这类组织通常也是临时协调不同的部门,抽调人员、资源组建的,缺乏统一的、权威的领导者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体制性的问题所带来的管理与协调不善将占据其很多精力,使危机管理滞后,并发一些其他问题。
(三)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
我国政府的信息报告制度却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没有严格具体的规定,畅通度和灵敏度都得不到保证。
对于信息上报有误或延时,也缺乏相关处罚管理规定,这样更加纵容了信息不畅现象的存在。
(四)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
我国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与协助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甚至大多都是冷漠或逃避的态度,不能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就算有部分公民想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无疑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大阻碍。
公共危机管理
选择指导思想
工团主义:反对集中化的劳资谈判而 宣布团结一致和直接行动的口号 实用主义:有奶就是娘 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 民粹主义:人民要相信自己,不要相 信专家,政府无用 民主社会主义:不要革命,要民主
指导思想一元化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法、术、势 儒家:仁、义、礼、信 佛家:四大皆空 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与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制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绝不能搞“三权分立” 中国绝不能搞“三权分立”
四、坚持政党制度不动摇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 必然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具有巨大 的优越性 中国绝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以公有制为主体、 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蓬 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 中国绝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 的公有制
六、坚持改革开放方向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抉择 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改革开放绝不能走回头路 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二、坚持发展道路不动摇 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 中国绝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社会主义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戊戌变法:学习西 戊戌变法: 提倡科学文化, 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 改革政治、教育制 发展农、 度,发展农、工、 商业等。 商业等。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与公共危机管理
(四)、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 与启示是什么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2、确立“有限政府”理念,规范政府职能 3、强调公共治理多元主体,大力培育第三部门 4、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5、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治政府
(五)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首先、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其次、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另有10名恐怖分子被击毙。据新华社的稿件 披露,暴徒手持大刀沿街砍杀,袭击当地警 局和政府机构,并放火焚烧警车。
8、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
降低政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消除恐惧,缓解危机。
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私人医院、
企业、传播媒体。
志愿者队伍。
9、建立调查评估机制
评估和学习 不同阶段,评估学习的重点不同。
忘“乱”。
8、善于学习,总结提高
如果在灾难来临之时人们跪下来说“我忏 悔”。而当灾难过后,人们又满腔悲愤地说 “我控诉”,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9、分级管理,适度反应
涉及范围
严重程度
结:一案三制 四种类型 原则
四个阶段 九个机制 九个原则
小
阶段
机 制
(一)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调部门。
南宁、深圳、广州等地的“城市应急联动中
心”。
5、依靠科学,保障有力
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发挥专家的作用 物资保障到位
6、群策群力,共度危机
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
政府的效率
政府的威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统一领导机构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 一是提高全社会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制度,主要 包括:(1)培养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组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新闻媒体应当无 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 益宣传;(3)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4)机关工 作人员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二是隐患调查和监控制度。(1)对本行政区域内 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 期进行检查、监控;(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 纠纷。三是应急预案制度;四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制度;五是突发事件应对保障制度;六是城乡规划 要满足应急需要的制度。
(3)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模式
对宪法规范的全部否定
对宪法条文的基本否定
对宪法条文的部分否定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危机状态的确认制度
紧急权制度
危机状态下的人权最低标准
我国已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 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 111件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从戒严到紧急状态
3.公民权利保障原则 4.责任原则 5.实效原则
公告紧急状态: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 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 构成威胁 1985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80多个国家实施过紧 急状态 经济状态下,不可削减人权保障义务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紧急状态立法
(1)通过宪法确立政府危机管理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河北邢台城管与银行职员发生械斗 2009年6月1日18时左右,河北邢台20多名城管执 法队员与邢台市商业银行桥东支行10余名职员发生 械斗,20多名城管人员带着铁棍、木棒一直殴打银 行几个人,银行职员只向城管身上打,而城管拿木 棒、铁棍等向银行职员头上猛打,打的银行的人头 上鲜血直流。10余人受伤,5人伤势严重。 事情发生后一名城管领导来到现场,下车后称要砸 就砸银行玻璃,因下属阻拦没有砸成。
(2)制定专门的危机状态法,系统规定政府危 机管理制度;
(3)与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专门法律; (4)具体实施宪法和法律有关政府危机管理制 度的政府法令或者实施条例等;
(5)有关政府危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
(1)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紧急权 力的范围和边界; (2)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规定政府的 职责;
(六)法律责任制度。突发事件应对法规 定了违反本法应负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一是地方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违 反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处分责任,包括 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和乱作为的法律责任; 二是有关单位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处罚 责任;三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法律责 任;四是单位和个人不服从或者不配合行 政机关应急处置的法律责任;五是单位或 者个人的侵权责任;六是突发事件应对中 的刑事责任。
2.行政合理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asonableness) 公共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 行政行为仅仅符合法律是不够的,还必须 合理(合乎自然正义、伦理规范原则等 等),主要适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以为 的行政行为
具体内容: (1)适当性(正义性)原则(principle of suitability/justice):行政行为作出行政行为,在主 观上必须处于正当的动机,在客观上必须符合正当 的目的; (2)平衡性: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某种行政行为 时,必须注意权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 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比 例原则,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3)情理性: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 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其无法履行或违背 常理的义务(湖南嘉禾的“霸王政策”★ ,“株 连”,搞的家庭分崩离析)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建设特点 (一)法治保障 1.行政合法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是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首要原则 是行政法治原则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体现的结果 各级机关能否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坚持行政合法性 原则,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具体内涵: (1)形式与实质: 依法行政: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是否符合形式上的法律) 合法行政: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 and its spiritual core(是否符合法律的“正义性”和法的精神 内核) (2)具体与抽象:仅适用具体行政行为的 原则与同时适用抽象行政行为的原则
(3)行政与司法: 行政合法性原则不仅仅适用于行政管理领域,同时 还适用于行政司法领域(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 行政诉讼) (4)实体与程序 :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原则 (具体内容or 程序?) (5)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合法性原则中“法” 的范围 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法”包含规章,但前提是规 章本身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
思考题
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2. 启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的条件是什么? 3. 紧急状态下的危机管理如何体现依法行政?
2003年,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 喷事故,剧毒硫化氢夺走了243条人命,4000多人 中毒就医,10万人连夜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643 2.31万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 才引咎辞职;并同时辞去了中共中国石油天然气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职务。 马富才成为自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特大安全 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之后,第一个被追究 责任的高层领导。
(五)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突发事 件的威胁和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和消除后,应当及 时组织开展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减轻突发事 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 作和社会秩序,妥善解决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引 发的矛盾和纠纷。具体包括:一是及时停止应急 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防止次生、衍生事 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必要措施;二是 制定恢复重建计划;三是上级人民政府提供指导 和援助;四是国务院根据受影响地区的损失情况, 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行使紧 急权力的条件; (4)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行使紧 急权力的程序;
(5)通过各种相应法律规定政府行使紧急权力的目的;
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的条件
(1)危机事实存在; (2)危机迫在眉睫; (3)有必要采取危机措施;
行政紧急权力的法律规制
一、立法目的 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社 会危害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1.权利不可克减原则 2.公开原则 3.比例原则 4.权利救济原则 5.军队参与原则 6.国际合作原则
“四包”:县委、县政府办联合下文,要求 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好 项目拆迁对象中自己亲属的“四包”工作, 即: 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补偿评估工作、签 订好补偿协议、腾房并交付各种证件、包协 助做好妥善安置工作;不无理取闹、寻衅滋 事,不参与集体上访和联名告状。
“两停”:一要暂停原单位工作,二要停发工资。 并在全县显著位置打出标语:
案例:民工偷盗两个窨井盖,判3年有期徒 刑
沈阳市外来务工人员李志军和曲强因手头拮据,欲 盗卖马路中央的井盖换点小钱被警察当场抓获。沈 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日前一审判定他们的行为构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各判处有期徒刑 3年。 相信对违法犯罪者处以刑罚,任何人都不会有 疑议。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俩井盖=三年刑,且 是以“危险方法” 危害公共安全罪,无疑极大的撞 击着公众的视觉神经,令人感觉实在过于荒谬、可 笑。
(三)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制度是做好事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效预防、 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 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是建立统 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 预警制度是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和风险评 估,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 和发展趋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 采取相关措施的制度。具体包括:一是预警级别制 度,二是预警警报的发布权制度,三是发布三级、 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四是发布一级、二级 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不动摇
霸王政策 △*
范围规制:不允许行政权力自由填空 程度规制1)适当性与妥当性原则;必 要性或最小侵害原则;(3)均衡或相当 性原则; 程序规制:程序正义确保结果正义 目的与条件规制:要件
立法机关在公共危机法制化中的作用
(1)宣布进入危机状态的条件、程序和决定,以 及危机状态的及时解除;
(2)给政府或社会组织的授权;
2.具体内容: (1)行政职权依法设定、依法授予、依法行使,必 须依照和遵守法律规范,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都不得享有行政法律规范以外的特权; (2)一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属于行政违 法行为,自始至终无效 (3)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接受人大监督、 司法监督、行政监督以及人民大众的监督 (5)基本权利:法律必须保护人类固有的基本权 利,权利的神圣性; (6)越权:超越管辖权;不履行法定义务;滥用 权力始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