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公开课教学设计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静女》公开课教案(精选2024)
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反映
礼仪之美
诗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之美 ,男女主角的交往遵循着一定的 礼仪规范,表达了尊重、谦恭等
美德。
家庭观念
通过男女主角对家庭的向往和期 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的重
视和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愿景。
社会责任感
诗中男女主角不仅关注彼此的情 感,还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体 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 价值体现
爱情主题思想阐述
01
02
03
纯真爱情
诗中描绘了静女与男子之 间纯真无邪的爱情,表达 了人类情感中最真挚、最 纯洁的一面。
相互倾慕
通过男女主角的相互欣赏 和倾慕,展现了爱情中双 方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交 融。
忠贞不渝
诗中传递了对爱情的忠贞 不渝,即使在困难和挫折 面前,也要坚守对爱情的 承诺和信念。
古今爱情观念的对比与反思
通过对比古代和当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可以深入思考爱情的本质、价值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 式。同时,也可以对传统爱情观念进行反思和审视,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注重礼 仪、道德和审美,诗歌创作也达 到了巅峰,《诗经》就是这一时
期的产物。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 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静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
知识目标
了解《静女》的背景、作者及 作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
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静女的外貌、性格以及她与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
作品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领会课文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安静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2. 课文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b.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c.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文理解(10分钟)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静女为什么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背诵课文(5分钟)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教师逐一检查,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静女》板书内容:1. 静女的形象特点2. 课文主要内容3. 学习态度和勤奋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答案:略2. 家庭作业: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类似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做到勤奋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领会课文中的道理。
1. 生字词的教学: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孔子评价《诗经》的话——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有人说,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
三千多年后,蒹葭仍郁郁葱葱,雎鸠亦百啭千声。
《诗经》中的爱情是那样的毫无保留、朴实纯真,在经过时光的淘洗之后,仍然繾绻美好。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诗经》中的爱情,那就是“情之起,思无邪”。
无论是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还是男女二人的约会情趣,抑或是夫妻之间的琐屑细语……《诗经》中描写的爱情, 是那样的不加修饰,明朗热烈。
二、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按其诗歌内容形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三赋、比、兴类。
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三、诵读入诗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诵读提示】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再读:把握情感基调,确定语调语速范读:教师范读、名家范读四、整体感知1、本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明确】引导阅读“学习提示”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
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
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静女》的诗意和主题。
1.1.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静女》。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静女》的作者、背景和诗歌的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静女》的插图,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3.2 朗读与感悟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3 分析与解读3.3.1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静女”、“朝阳”、“柳絮”等。
3.3.2 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静女》的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对该诗的感受,也可以是分析诗中的某个方面。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静女》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与资料准备《静女》的原文和相关评论、解析文章,以及可能的影像资料。
6.2 教具与设备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教学辅助设备。
6.3 教师准备教师应预先通读《静女》,熟悉诗歌内容,并准备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资料。
第七章:教学方法与技巧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静女》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
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了解《诗经》检查预习作业: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小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诵——熟读课文,把握文意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静"否?——从《静女》探究诗经时代女性的爱情观【教材分析】《静女》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
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美丽可人的女子。
接着叙述他们二人约会,女子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逆转,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女子活泼可爱、调皮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接下来女子主动赠送信物“彤管"给男子。
学习时应注意思考“彤管”这类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在初中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关雎》《蒹葭》,他们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很感兴趣。
高中阶段是青春期学生们对爱情懵懂认识的关键时期,更需要通过品鉴本诗了解和探究诗经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并且引导他们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同时,通过向学生提问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静女"中的“静”字的意思存疑:如果理解为娴静的女子是否与她调皮活泼、天真可爱的形象存在矛盾呢?因此,本堂课也将重点聚焦在该问题上。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品味诗歌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互联网搜索及查找工具书的方式,结合诗歌内容探究“静女"的“静”字的内涵。
理解“彤管"这一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对纯真爱恋的赞美之情,探究诗经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探究“静女”的“静"字的内涵。
体会作者对纯真爱恋的赞美之情,探究诗经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设疑导入《诗经·邶风》中的《静女》这首诗是一首情痴意真、妙趣横生的爱情诗。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诗中的静女是一位提前到达约会地点,却故意隐藏起来考验男子的天真烂漫、率真活泼的女孩,也是一位主动赠送爱情的信物彤管的热情大方、淳朴真诚的女孩。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熟练阅读全诗,做到字音、节奏正确,较终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能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即兴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编演课本剧。
教学关键点:指导诵读方法,指导编演技巧和提出明确要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表演法,情景陶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ppt授课课件,一束青草,一支笛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课件播放轻音乐《梁祝》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上演着动人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们在《关雎》中触摸到了君子思恋窈窕淑女的情怀,在《蒹葭》中我们透过朦胧的芦苇荡,看到了小伙子上下追溯,隔河观看伊人的浪漫。
今天我们看一对情侣如何约会,他们又会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阅读《静女》一诗。
二、指导阅读(11分钟)1、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2、再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读音和节奏3、师生共读全诗,巩固字音和节奏的掌握4、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字音节奏的把握姝(shū)俟(sì)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5、指导背诵方法:竞赛背诵全诗,分节背诵,记住关键词。
三、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一叁分钟)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经》及本诗含义相互提问,识记关键词的意思姝俟爱踟蹰贻炜说怿女归复述诗歌讲述的故事探究诗歌写作技巧,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前两节的结构相似,个别词句相同,这叫什么写法?(重章叠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修上册《静女》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领会其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概括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掌握《诗经》的文学常识。
2.掌握诗歌内容、重章叠句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其真挚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有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甜蜜,有的是“始乱终弃"的哀伤,有的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还有的是“隔河相望"的遗憾……从你所知道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你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来么?教师点拨:《诗经》立的爱情:《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对女子的热烈追求;《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诗经》中这样的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邶风·静女》,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情。
二、走进《诗经》1. 视频了解《诗经》2. 诗经“六义”内容方面:风:十五国风。
大多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
雅:大雅、小雅。
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颂: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曲,內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有“周颂"、“鲁颂”、“商颂"。
手法方面: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静女公开课教案
静女公开课教案课程概述本公开课主题为《静女》,旨在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其背景、文化内涵及作者的创作思想,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本节课程是一节文学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教学目标1.了解《静女》的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
2.掌握文章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准备教材:《静女》课文原文。
2.寻找相关视频或音频以及其他相关教学资源。
3.测试学生课前基础知识。
教学环节第1部分:导入阶段1.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音频,介绍《静女》的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强调《静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2.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静女》的故事背景以及主要人物,并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
第2部分:展开阶段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情节。
2.分析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并解释。
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组讨论并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
第3部分:巩固阶段1.通过课外阅读和学生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行构建基于文章情节的故事。
2.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第4部分:作业布置1.课堂书写文章梗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的情节与思想。
2.课后完成相关阅读,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结本公开课通过《静女》这篇著名散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背景和文化内涵、作者的创作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三中联办二·二班【教学内容】:《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有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静女》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女》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
(略)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静女》教学设计(8篇)
《静女》教学设计(8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静女》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静女》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1.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描绘,理解真爱的内涵。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3.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静女》一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2.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2.2.2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翻译。
2.2.3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3 修辞手法分析2.3.1 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2 理解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
3.1.2 激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3.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品味诗句。
3.2.2 小组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3.3 教师讲解与互动3.3.1 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
3.3.2 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课堂小结与拓展3.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3.4.2 针对课文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 一、说教材《静女》是中职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古诗文诵读”专题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辉煌成就;在了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有的要达到背诵程度;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说学生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常识,对古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上就显得薄弱的多,在这方面就需要多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了解此诗表现的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中理解赏析,掌握古诗诵读要读准字音的要求,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养成诵读古诗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1、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六、说教法与学法诵读、讨论。
《诗经》中的诗篇,原本就是歌曲的歌词,重视节奏和韵律,需要多诵读,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和节奏。
《静女》中热烈而纯朴的恋情,通过讨论,学生们能够有深切的感悟。
依据:"三分诗七分读"。
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
七、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出示古典女子图片,播放古典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和图片中引入课题。
依据: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二) 自主学习,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2、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俟见蜘蹰娈贻彤管炜怿归荑洵3、学生齐读,读准停顿。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依据:反复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把握《诗经》的根本学问。
2、积存文言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娴熟背诵。
3、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把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沟通,理解文意,分析形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古人真挚的爱情,陶冶高尚的情操;2、初步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主旨,初步鉴赏诗中共性鲜亮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模糊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并且他们已具备肯定的阅读审美力。
由于《诗经》年月长远,阅读上会有肯定困难,但诗歌篇幅短小,借助解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依据本诗的特点,主要采纳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和争论法。
讲授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中的文言学问点有清楚的熟悉。
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学生的语感,熟识课文内容。
提问和争论使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另外为了与高考内容接轨,在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高考考点链接,以及高考古诗文考题题型练习,让学生既能把握本课学习内容,又对高考学问点考察内容及题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幻灯片出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同学们知道以上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吗?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关雎》写的是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行得的惆怅,迷惘;《采葛》写出了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诗经》及其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诗,了解《诗经》及其艺术特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把握诗歌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诗经的资料,背诵本诗。
教学过程《静女》一、情景导入《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璀璨的起点,它书写了三千年先民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以动人的抒情性,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中的一首情诗,来体味一番古人的浪漫吧!二、自我研学1.文学常识·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三、知识链接1.从表现内容上来分《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2.从表现手法上来分《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3.《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导入新课有谁能解真爱之谜?设想:真爱仿若迷离的诗行,婉转中流露出深情;真爱似乎藏在岁月的烟雨中,难寻踪影……总结:真爱是一段神秘的旅程,需要敏锐的心灵去感悟,需要诗经中的智者来为我们解答。
在今日的课堂中,我们将共同踏入《静女》的诗境,挖掘其中的真爱密码,看看古代智者是否留下了可以解开真爱之谜的线索。
愿我们能在古典诗歌的芬芳中,找到关于真爱的启示。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深入《静女》这首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它。
首先,我提出第一个问题:老师:诗中的“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你们能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吗?学生1:这里说的是一个安静的女子,她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子。
老师:很好,你捕捉到了诗歌中的意境。
接下来,学生2,你对这两句有什么理解呢?学生2:我觉得“静女”可能是指一个温柔、安静的女子,而“其娈"可能是她的婉约之美。
然后,“贻我彤管”是她赠送给我的红色管子。
老师:不错,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婉约之美。
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诗中会出现“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样的描写呢?学生3:我觉得“彤管有炜”可能是指那根红色管子很明亮,而“说怿女美"是在赞美那位女子的美丽。
老师:很好,你抓住了诗歌中的色彩和美丽的描写。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学习方法:老师:在理解古诗时,大家有什么方法或技巧可以分享一下吗?学生4:我觉得可以先读一遍诗,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一下每句的意思,然后再仔细琢磨每个词的含义。
老师:很棒的方法,确实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诗歌。
还有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学生5:我常常会查一些古代的词典,了解一些古诗词中的特殊词汇,这样能更好地理解。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 3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篇9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5.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感受《静女》表现的感情以及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诗经》的艺术特色。
2.《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种主要的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
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爱情的古老诗歌——《静女》,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温故知新——《诗经》师:上课前,老师有叫同学们预习课文。
那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静女》是出自哪里的?生:《诗经》。
师:我们以前就接触过《诗经》,现在一起来复习一下《诗经》的有关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三)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并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重音、情感。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
4.提示学生自学诗歌中的文言字词。
(四)小组合作探究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熹说《邶风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
思考:《静女》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提示:可从主题、地点、人物、细节等方面进行探讨)1.从主题、地点、人物进行探究主题: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地点:城隅(“俟我于城隅”)人物:静女和“我”2.从静女和“我”的形象进行探究静女的形象:美丽文雅、聪明调皮(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静女教案(精选5篇)
静女教案静女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女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女教案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教学新课标。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生为主,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分属一、二层次,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是很明显。
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也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认识水平上,高一的学生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三)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方面,所以我通过不断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师请教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课堂上采取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勾连和对比,让学生在深入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对《诗经》中其它知识也有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1、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确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吟诵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 在预习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的诵读 (听读、 默读、 个人读、 小组读、
全班读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体会主人公淳朴热烈的恋情。 1、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同学们自由诵读,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其他
同学仔细听并评价是否有错读、漏读、多读、少读现象。
(正音、通假字)
2、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3、请同学们自己再默读一遍,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歌?它主要讲述了一个什
么样的故事?
请一两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明确: 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
极富写实性, 只言
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 “我”从“搔首踟蹰” ,焦虑异常到“说怿女
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 这是日常生
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
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 纯洁朴实, 全无庸俗虚伪之态,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 对于这样一首爱情诗,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呢?) 请两三个学生起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价。 4、聆听范读,用符号在诗中标出轻重、停顿的处理。教师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节奏、
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 《诗经》 当中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
《静女》,让我们看一看《静诗经》简介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
1100 年到前 600 年,约五百多年间的
诗歌 305 篇。
《静女》教学设计
李广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让学生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通过反复诵读,体
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3、根据诗歌的意境用现代文对诗歌进行改写。
教学重点:
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现代文改写诗歌。
请同学们 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静女》。
请同学们看一位同学改写的现代版《静女》:
《姑娘啊,姑娘》
my beautiful
girl ,
既然你已然来到,
就不要让我苦待,
徘徊。
我手里的玫瑰快要凋零。
姑娘啊,姑娘
你送我的萧笛,
鲜红如你的心灵,
樱唇。
我吹响它召唤着你的到来。
姑娘啊,姑娘
这爱情的玫瑰中,
有我对你的祝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诗经》中的一些名句引入,出示 PPT: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窈窕淑女,
。 2. 执子之手,
。3. 一日不见,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诗经》
。 )同学们初中就
学过《诗经》当中的一些作品,如《关雎》 ,它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初涉爱河的青年男
3、《诗经》在先秦叫做〈诗〉 ,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 。从汉代起,儒家学者
把《诗》 当作经典, 尊称为 《诗经》,列入 “五经 ”之首。(“五经” 指《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
4、《诗经》 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 分成风、 雅、颂三类。
5、《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语气、语调) 。
5、配乐朗诵。
6、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熟读成诵。
(这首诗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那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
)
三、《静女》改写 这是一首美丽淳朴的爱情诗,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祈祷。
四、小结
五、作业(任选其一) 1、把本首诗改写成剧本。 2、把这首诗配上你喜欢的流行歌曲,在下次课时演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