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课后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方面:主要根据地震、重力、地磁和地热等资料研究地壳及上地幔的内部结构和发育过程
★地球化学方面:主要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的成分,构造圈内的物质交换以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的原因和机理
(2)大地构造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大地构造学研究简史:
★感知时期(前17世纪)★ 萌芽时期(17世纪中-19世纪初)★历史大地构造学时期(19世纪-20世纪中)★板块构造时期(20世纪中-)
(4)基本概念:岩石圈、布格重力异常、重力均衡
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刚性壳,由能够独立地相互运动的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这种板块的组合就构成地球的岩石圈。厚50-200km
布格重力异常:经过高度和剩余物质校正的重力异常。
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源自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
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构造分析法★将今论古法★构造类比法
地壳和上地幔构造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情况(主要界面及各圈层特征)
康拉德面为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 在此面上地震波发生加速,纵波(P波)由5.6km/s左右增加到7.6km/s左右,横波(左右,横波(S波)由3.2km/s左右增加到左右增加到4.2km/s左右★大陆地壳内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之间的界面
软流圈 上地幔顶部存在着一个地震波低速层,其深度一般在地表之下100km-350km。是低速带内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其强度降低的结果。该带易于发生塑型流动,称软流圈。其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
(2)理解岩石圈板块垂向和横向上的不均一性的表现ﻩ
大陆岩石圈成分的不均一性大陆岩石圈的上部是由非均一成分和具有复杂构造和热演化史的不同块体拼合而成,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强度。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因地而异,不同的性质造成了复杂多样的效应与结果。
中国大地构造学研究简史:
★1926年以前,以外国人为主。★1927-1955,中国大地构造的开创奠基时期。★1956-1976,大地构造学派百家争鸣时期。★1976年以来,板块构造盛行并“一统天下”时期。
(4)区域地质构造的概念、研究方法?
区域大地构造学:应用大地构造理论来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古生代以来的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下平均为33km,大洋下平均仅为7km★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B.Gutenberg,1889 –1960)发现★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从7.23km/s到突然消失★该界面位于地下2885 km处。莫霍面之下到古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
岩石圈的纵向和横向不均一性:岩石圈存在垂向的分层性和横向的不均一性
(3)重力场、地热场、地磁场在大地构造学理论中的应用(结合后面学习内容)
★地热场
衡量地热的两个参数是地温梯度和热流值
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热流值:每秒通过地表单位面积的热量,为岩石热导率和地温梯度的乘积,单位为毫瓦/米2常用单位为HFU(微卡/厘米2,1HFU=41.87毫瓦/米2)
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一地的磁异常为实测磁场强度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来求得。所得值为正值称正异常,为负值称负异常。地壳内含铁较多的岩石和富含铁族元素(Fe、Ti、Cr等)的矿体常可引起正异常,而膏岩矿床,石油天然气储层,富水地层或富水的岩石破碎带则常引起负异常。
大地构造课后题
————————————————————————————————作者:
————————————————————————————————日期:
ﻩ
大地构造课后题
绪论
(1)什么是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主要为岩石圈)的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动力的一门学科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主要为岩石圈)的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动力的一门学科(黄邦强,1984)。
地台与地槽
(1)地槽和地台的概念
关于地槽的理解:
①地槽的概念具有两重性质,早期主要表现为地壳上形成深坳陷,这种深坳陷可以被沉积物所补偿,从而形成被巨厚沉积物所占据的沉降带,也可以不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深海盆地;晚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②时间上指古生代以来曾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③地槽主要位于大陆边缘,少数位于大陆内部
地台是地壳上相对稳定、具有明显双层结构的地区。
(2)复理石沉积组合和磨拉石沉积组合的涵义及其揭示的大地构造意义
复理石建造:是地槽沉积建造中的重要类型。复理石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互层的巨厚沉积建造,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有韵律地交互出现。绝大部分为很规则的单调的砂岩和泥(页)岩互层,或夹有极少的泥灰岩、灰岩。单个韵律厚度较小,仅为0.5m-2m,韵律底部较粗,向上顺序变细,顶部韵律常有大量的各种象形印模和沉积物的滑动痕迹。岩层中几乎不含化石,层理一般很好,但岩石分选性差,显然没有遭受波浪的再造作用和再沉积作用。形成复理石建造的构造环境是在地槽处于褶皱回返前奏的构造运动,当时地槽分裂成几个槽型盆地,其间有岛屿和岛列隆起,正在隆起的山脉遭受强烈的侵蚀,泥砂碎屑物质在陡峻的斜坡上,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重力滑动的扰动,巨大的沉积体被卷入浊流,不断地冲流到槽型盆地中,每一次扰乱的浊流按粒级分选堆积,形成复理石韵律。
(1)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大地构造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地壳运动的方向,即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壳运动踪迹的空间分布规律,即活动区和稳定区★地壳运动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即活动的周期性★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即驱动力的问题
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大地构造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地质学方面:主要通过各种地质手段研究深部作用的地质表现及其发展规律
★地磁场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 磁偏角磁倾角
地球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和磁异常
地球中心假定的磁柱被称为磁偶极子,由它产生的偶极子磁场占地磁场成分的95%以上,是构成稳定地磁场的主体,即地球的基本磁场。基本地磁场的强度在地表附近较强,向上在空气中逐渐减弱。这说明它主要为所地内因素控制。
变化磁场主要由于来自地球外部的带电粒子的作用,叠加在基本磁场上。太阳是这些带电粒子流的主要来源。
★地球化学方面:主要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的成分,构造圈内的物质交换以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的原因和机理
(2)大地构造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大地构造学研究简史:
★感知时期(前17世纪)★ 萌芽时期(17世纪中-19世纪初)★历史大地构造学时期(19世纪-20世纪中)★板块构造时期(20世纪中-)
(4)基本概念:岩石圈、布格重力异常、重力均衡
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刚性壳,由能够独立地相互运动的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这种板块的组合就构成地球的岩石圈。厚50-200km
布格重力异常:经过高度和剩余物质校正的重力异常。
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源自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
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构造分析法★将今论古法★构造类比法
地壳和上地幔构造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情况(主要界面及各圈层特征)
康拉德面为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 在此面上地震波发生加速,纵波(P波)由5.6km/s左右增加到7.6km/s左右,横波(左右,横波(S波)由3.2km/s左右增加到左右增加到4.2km/s左右★大陆地壳内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之间的界面
软流圈 上地幔顶部存在着一个地震波低速层,其深度一般在地表之下100km-350km。是低速带内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其强度降低的结果。该带易于发生塑型流动,称软流圈。其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
(2)理解岩石圈板块垂向和横向上的不均一性的表现ﻩ
大陆岩石圈成分的不均一性大陆岩石圈的上部是由非均一成分和具有复杂构造和热演化史的不同块体拼合而成,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强度。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因地而异,不同的性质造成了复杂多样的效应与结果。
中国大地构造学研究简史:
★1926年以前,以外国人为主。★1927-1955,中国大地构造的开创奠基时期。★1956-1976,大地构造学派百家争鸣时期。★1976年以来,板块构造盛行并“一统天下”时期。
(4)区域地质构造的概念、研究方法?
区域大地构造学:应用大地构造理论来研究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古生代以来的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揭示其岩石圈形成、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类地质矿产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下平均为33km,大洋下平均仅为7km★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B.Gutenberg,1889 –1960)发现★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从7.23km/s到突然消失★该界面位于地下2885 km处。莫霍面之下到古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
岩石圈的纵向和横向不均一性:岩石圈存在垂向的分层性和横向的不均一性
(3)重力场、地热场、地磁场在大地构造学理论中的应用(结合后面学习内容)
★地热场
衡量地热的两个参数是地温梯度和热流值
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热流值:每秒通过地表单位面积的热量,为岩石热导率和地温梯度的乘积,单位为毫瓦/米2常用单位为HFU(微卡/厘米2,1HFU=41.87毫瓦/米2)
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一地的磁异常为实测磁场强度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来求得。所得值为正值称正异常,为负值称负异常。地壳内含铁较多的岩石和富含铁族元素(Fe、Ti、Cr等)的矿体常可引起正异常,而膏岩矿床,石油天然气储层,富水地层或富水的岩石破碎带则常引起负异常。
大地构造课后题
————————————————————————————————作者:
————————————————————————————————日期:
ﻩ
大地构造课后题
绪论
(1)什么是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主要为岩石圈)的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动力的一门学科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主要为岩石圈)的结构、组成、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动力的一门学科(黄邦强,1984)。
地台与地槽
(1)地槽和地台的概念
关于地槽的理解:
①地槽的概念具有两重性质,早期主要表现为地壳上形成深坳陷,这种深坳陷可以被沉积物所补偿,从而形成被巨厚沉积物所占据的沉降带,也可以不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深海盆地;晚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②时间上指古生代以来曾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③地槽主要位于大陆边缘,少数位于大陆内部
地台是地壳上相对稳定、具有明显双层结构的地区。
(2)复理石沉积组合和磨拉石沉积组合的涵义及其揭示的大地构造意义
复理石建造:是地槽沉积建造中的重要类型。复理石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互层的巨厚沉积建造,通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有韵律地交互出现。绝大部分为很规则的单调的砂岩和泥(页)岩互层,或夹有极少的泥灰岩、灰岩。单个韵律厚度较小,仅为0.5m-2m,韵律底部较粗,向上顺序变细,顶部韵律常有大量的各种象形印模和沉积物的滑动痕迹。岩层中几乎不含化石,层理一般很好,但岩石分选性差,显然没有遭受波浪的再造作用和再沉积作用。形成复理石建造的构造环境是在地槽处于褶皱回返前奏的构造运动,当时地槽分裂成几个槽型盆地,其间有岛屿和岛列隆起,正在隆起的山脉遭受强烈的侵蚀,泥砂碎屑物质在陡峻的斜坡上,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重力滑动的扰动,巨大的沉积体被卷入浊流,不断地冲流到槽型盆地中,每一次扰乱的浊流按粒级分选堆积,形成复理石韵律。
(1)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大地构造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地壳运动的方向,即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壳运动踪迹的空间分布规律,即活动区和稳定区★地壳运动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即活动的周期性★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即驱动力的问题
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大地构造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地质学方面:主要通过各种地质手段研究深部作用的地质表现及其发展规律
★地磁场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 磁偏角磁倾角
地球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和磁异常
地球中心假定的磁柱被称为磁偶极子,由它产生的偶极子磁场占地磁场成分的95%以上,是构成稳定地磁场的主体,即地球的基本磁场。基本地磁场的强度在地表附近较强,向上在空气中逐渐减弱。这说明它主要为所地内因素控制。
变化磁场主要由于来自地球外部的带电粒子的作用,叠加在基本磁场上。太阳是这些带电粒子流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