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演练

合集下载

讲义课后练习答案

讲义课后练习答案

讲义课后练习答案政治哲学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真题-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应包括,物质与意识。

BCA.谁具永恒性,谁具可变性B.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C.是否具有同一性D.是否具有相似性【真题-单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

D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辩证法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真题-单选】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

这是___的思想。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B【真题-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真题-单选】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A【真题-多选】下列说法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万物皆备于我B.吾心即宇宙C.理在事先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D【真题-多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C【真题-单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提出这一物质定义的是: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列宁D.马克思C【真题-单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4练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4练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解析】 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 系,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基础,不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 用,B不选,D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强调透过现象看本 质,A不选。材料不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且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 物的质变,C错误。
【解析】 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人(或动物)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 、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这表明人类能够通过研究获得正确认识,即思维和 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能够 “复制”当前的现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B错误。实践决定认识,C错误。材料强调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没有强调具体科学的进步对哲学发展的作用,D不选。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 材料中,“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这体现的是不可知 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可见, 这体现的是不可知论,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A正确。B项观点属于主观唯心 主义,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C项体现的是脱离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 主义的错误,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 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正确;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 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正确;马克思 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并没有设计未来的理想社会,②错误; 马克思主义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并没有为我们解决 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③错误。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当堂即时演练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当堂即时演练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当堂即时演练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旧哲学则不能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旧哲学则使二者分离③旧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科学地改造世界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旧哲学没有任何合理思想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2.随着时代的转化、实践的深化、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新的理论观点、理论体系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理论成果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当堂即时演练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当堂即时演练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当堂即时演练1.201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6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36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6年。

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真正的哲学是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伟大产物。

这说明()A.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B.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3.“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B.任何哲学都具有时代性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4.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践呼唤哲学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哲学创新。

这是因为() A.哲学对时代具有批判的功能B.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和引导的功能C.哲学有时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D.哲学总是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5.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亲身感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这使他非常痛恨并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

他的哲学代表作《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1.【解析】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并非只是概括和总结,排除A、C。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考试必备题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考试必备题目

一.名词解释1.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又称劳动异化。

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其具体表现是: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④人同人相异化。

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中,虽然还曾讲到异化劳动,但已不再作为说明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作为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对抗关系的概念。

2.两个“决不会”思想;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

“两个决不会”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两个必然”论断的运用和体现。

3.“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政治解放”是市民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集团即资产阶级的解放,它要求废除国教,承认信仰自由,取消财产资格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限制等,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但它是一种毫不触犯社会大厦的支柱即私有制的革命;而“人类解放”则要触动社会大厦的基础本身,即废除私有制,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可见,两者有根本的不同,“人类解放”才是彻底的解放。

4.三大社会形态思想;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58年草稿)》).马克思的划分是十分科学和高明的:第一种三个形态的划分,是基本按照生产力的标准,第二种三个形态的划分,是基本是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或者说更直接地是“从个人同社会共同体的关系出发”的.这两种划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两种划分,虽然都是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划分的,但互为补充,避免了见物不见人.5.“合力论”;合力论即历史合力论,最早由恩格斯提出的理论。

专题哲学思想和唯物论认识论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专题哲学思想和唯物论认识论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专题10 哲学思想和唯物论、认识论复习绪论,要把握一个含义—哲学的含义,一个作用—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一个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复习唯物论,除了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还要运用比较法掌握四大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复习认识论,要围绕“实践”与“认识”这两个知识点展开,重点应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的过程等知识。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及具体科学的关系(2)哲学的时代性及作用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应用2.运动与规律(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规律①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全面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原理依据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3)如何做到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概论全真模拟演练(一)(附有答案详解)

马克思概论全真模拟演练(一)(附有答案详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演练(一)(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段斗争学说1.【答案】C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2. 【答案】D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资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答案】B4.“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答案】B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5.【答案】D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6. 【答案】A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7. 【答案】C8.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8.【答案】D9.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9.【答案】C10.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10.【答案】B1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1.【答案】C1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12.【答案】B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13.【答案】A14.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水平C.社会意识的内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14.【答案】A1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D.道德标准15.【答案】C1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16.【答案】C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A.不会有根本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7.【答案】B18.以厂房、设备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流通资本D.流动资本18.【答案】A1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19.【答案】C20.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A.个人联合B.参与制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D.设立如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20.【答案】B21.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A.垄断可以创新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21.【答案】D2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2.【答案】D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决定的23.【答案】A2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度B.个人负责制度C.群众监督制度D.民主集中制24.【答案】D25.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25.【答案】A第Ⅱ部分非选择题(5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第二章

一、选择题 I :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A. B. 反映论的观点C. 辩证观点D. 唯物的观点2.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 (C)B. 具有适应环境能力的人C.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 具有创造能力的人3.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是 (D)自然界C. 客观世界D.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 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 (A)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 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表明 ( B)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D)A.B. 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 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 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 (包括从书本中) 得到的知识7. 从根本上说 , 认识的唯一来源是 ( A)A. 社会实践B. 感性认识C. 客观世界D. 理性认识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A.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一一离开实践的思维一一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汇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汇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汇编哲学教研室编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智慧2、哲学与时代精神3、科学与人生:“科学是把双刃剑”4、学术与道德:“学术道德应从本科抓起”5、邪教与自焚:“法轮功”痴迷者的新生6、就业与价值观:17岁的马克思选择职业时的思考7、市场与道德:“道德滑坡”或“道德爬坡”?8、科学与社会变迁: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9、千年伟人马克思10、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哲学?11、对“外表明媚内心脆弱的“陶瓷娃娃”的质疑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对物质认识的演进2、关于运动的几种观点3、人脑与电脑4、人脑与意识5、一流大学的就业率为何排名不甚理想?6、怎样看待“虚拟”生存中的实践活动?7、宇宙大爆炸理论与时空无限性问题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逻辑上的破绽——缠绕悖论2、证实与证伪——方法论的争论3、科学发现与“逆向思维”4、软黄金与沙尘暴5、SARS是一场什么危机6、如何看待中国的贫富差距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解读当今“斯芬克司”(Sphinx)之谜——人类基因组计划2、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功利主义和“功利”问题的价值评价3、如何看待实践过程中的失败和错误?4、尊重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5、关注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实验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6、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接经验的功能和作用是否将逐渐萎缩?7、阻止“克隆人”是否会影响科学研究的发展?8、即使是科学的理论和真理性的认识,也要在新实践中不断发展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1、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2、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就业问题3、关于环境问题4、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5、小康社会要建设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科学价值观的不同观点2、社会阶层3、小康社会4、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5、人的主体性的表现6、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7、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8、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9、关注人的精神境遇10、靠什么解决腐败易发多发问题第七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1、人的历史作用2、武训现象3、小农经济4、网络文化的优劣5、全球化的利弊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恶是历史发展动力”7、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8、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理念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案例1一、案例名称:哲学与智慧二、案例适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案例来源:(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二世界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二世界物质统一性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 在远古时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表现为古代的 朴素形式:世界万物的统一性本原、基质是 “原始物质”还是“理念”的问题
❖ 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那里,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神学的外衣下表现为对神或上帝与世界关 系的争论。
❖ 近代哲学通过“认识论转向”而以“完全的 形式”或“概念的形式”,表现为自觉地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探究。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说 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 胜土,土胜水” 。
唯物主义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 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 —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 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 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唯物主义 第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 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
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根本否认物质世 界的客观存在,把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看作 是我的“感觉”或“感觉的复合”、“观念 的集合”等等,认为“感觉”,“自我意识” 是真实存在的,是本质的东西,世界万物是 我的精神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我” 是万物的创造者。代表人物:孟子、陆九渊、 王阳明、贝克莱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 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 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 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 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哲学的基本问题》当堂即时演练

《哲学的基本问题》当堂即时演练

《哲学的基本问题》当堂即时演练1.《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一文指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问题。

这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3.“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置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

”这句话属于()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④哲学的产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我国古代关于“形”“神”关系的论战十分激烈。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府内高僧满座。

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肖子良几次组织人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

(1)这里的“形”与“神”分别是指什么?(2)“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其内容的理解,必须把握好题干的问题指向。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故A、B两项表述均不全面;C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解析】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故A项入选。

【答案】 A3.【解析】感觉之外的事物,是无法知道的,即世界具有不可知性,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4.【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故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排除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D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C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B )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B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CD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BDE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BE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C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AD )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E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ABD )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 BCD )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体系——最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体系——最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专题复习专题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归纳*一个核心:世界是物质的*三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四个基本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八个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专题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专题第三讲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 程。 • B、要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 • C、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 D、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_ 善于发现新事物,勇于支持新事物 善于发现新事物,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歌谣:起风了,小猫饿死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里的水洒在了地板上。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里的水洒在了地板上。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木匠砍倒了一颗大树, 木匠砍倒了一颗大树, 大树把面包房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 大树把面包房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 老鼠没有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 老鼠没有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 小猫饿死了┈ 小猫饿死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空间上
时间上
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杜弼《檄梁文》 ——杜弼 檄梁文》 杜弼《
•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 ——《左传 僖公 《左传·僖公 五年》 五年》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指( 联系的普遍性指(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 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 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 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C 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专题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专题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A. 主观的唯心主义B. 客观的唯心主义C. 主观的唯物主义D. 客观的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辩证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统一唯物主义3. 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要点包括()A.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辩证法和经验唯物主义D.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心主义4.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规律是()A. 否定之否定B. 肯定之否定C. 否定之肯定D. 肯定之肯定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指()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的矛盾二、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足点是实践。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深入的批判和剖析。

()4.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5.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意识观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四、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方面的基本原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掌握社会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

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我们能够深入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需要不断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

国开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考任务专题测验5-8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开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考任务专题测验5-8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开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考任务专题测验5-8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2.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B3.凡是商品都有价值,商品价值量是根据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B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无论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有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B6.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决定了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7.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是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

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8.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者对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9.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途径()。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10.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使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1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各种形式体力的总和()。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B1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判断题(3分)A.对B.错正确答案:A1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获取利润最基本的方法()。

国开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考任务专题测验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开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考任务专题测验1-4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开2023年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形考任务专题测验1-4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

判断题 (6 分)A. 对B. 错正确答案:B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判断题 (6 分) A. 对 B. 错正确答案:A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

判断题 (6 分) A. 对 B. 错正确答案:B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判断题 (6 分) A. 对 B. 错正确答案:A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判断题 (6 分) A. 对 B. 错正确答案:A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判断题 (6 分) A. 对B. 错7.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判断题 (6 分) A. 对 B. 错正确答案:A8. 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判断题 (6 分) A. 对B. 错正确答案:B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

判断题 (6 分) A. 对 B. 错正确答案:A10. 《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哲专题

马哲专题

专题11、答1原因: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的客观性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作为自己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其意思有两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和活力是实践,目的和归宿也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观点,原理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归宿指导的实践活动,使人能更自觉地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

(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是实践范畴,从实践观点看,物质只不过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对象性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是围绕实践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诸理论都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和核心。

以往我们只承认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近年来人们进一步认为实践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法、历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世界观意义,是在实践中人创造出了一个不同于“自在世界”的“属人世界”( “ 感性世界”、“现存世界”、“现实世界”),从而使“世界”呈现出二重化。

“属人世界”是“自在世界”本身的运动不可能产生的事物。

就是说实践使世界发生分化。

“属人世界”就是“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

”(《马恩全集》第42卷,第24页)实践还使“属人世界”不断发展。

这就是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实践对辩证法的意义。

实践和辩证法的结合使辩证法成为实践辩证法。

辩证法的根据既不存在于旧唯物主义所执着的“纯粹感性”,也不存在于唯心主义所执着的“纯粹理理”,而在于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和物质、一般和特殊以及否定性本性是辩证法现实基础和原型。

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人类社会历史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劳动中发展的。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演练(1)试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演练(1)试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演练(1)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具体劳动(C)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第2题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第3题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第4题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第5题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第6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第7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B)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第8题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第9题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的标准是(D)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第10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D)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第1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法国启蒙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第12题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C)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第13题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第14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第15题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C)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第16题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B)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第17题绝对地租是(B)A.农产品价值和个别产生价格的差额B.农产品价值和社会产生价格的差额C.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D.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第18题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第19题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D)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它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第20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第21题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C)A.1917年11月B.1918年春C.1921年春D.1936年12月第22题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B)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第23题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第24题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第25题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B)A.必要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劳动生产率D.个别劳动时间第26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C)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第27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A)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第28题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第29题利息和企业利润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获得的(A)A.平均利润所分割形成的B.超额利润所分割形成的C.银行利润所分割形成的D.部门利润所分割形成的第30题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D)A.运输时间B.劳动时间C.非劳动时间D.流通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演练
单项选择部分
1、哲学是()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 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
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和为第一性的问题
D 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
A 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
C 古代原子近代论和唯物辩证法
D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6、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阐述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是()
A 马克思
B 黑格尔
C 恩格斯
D 郝拉克里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其他一切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阶级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哲学
B 中世纪哲学
C 17、18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
D 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0、世界的统一性统一性原理在于()
A存在性 B 物质性 C 可知性 D矛盾性
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
12、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是()
A 绝对运动
B 时间和空间
C 相对静止
D 普片联系
13、能够测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 庸俗唯物主义
B 辨证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4、认为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运动,具有不受物质形态和运动
形式变化影响的绝对不变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辩证唯物主义
15、爱婴斯坦相对论证明了辨证唯物主义关于()
A时间、空间无限性原理
B 时间、空间有限性原理
C 时间和空间的可知性和不可知性原理
D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米,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百万种,这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
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运动变化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联系的观点
D 联系的条件性
18、康德认为,自然界不存在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只是人们整理感觉
经验的一种先天形式,这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决对论 B 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非绝对论 D 辩证法
19、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的实质理解为()
A事物数量增加和减少 B简单的重复和循环
C物质的位移和场所的变更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否定之否定规律()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
2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2、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 B 外力的推动 C 矛盾的同一性 D 事物的内部矛盾
23、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 实践 D人类认识能力
24、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5、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的决定性的中间环节是()
A联系 B抽象 C 推理 D综合
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 真理发展的两种不同阶段
D 可以独立的真理
27、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思维关系 B同志关系 C家族关系 D生产关系
28、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
A该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法律制度
C/社会的精神文明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30、唯心史观的出发点是()
A理论观 B神学观 C宿命论 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的发展不包括偶然性的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同样有规律
32、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 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33、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A/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B人与人之间经济、文化政治、思想交往的总和
C国与国的交往
D民族与民族的交往
3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过程
B社会的政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