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文学研究

合集下载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摘要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

从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努力创作,不仅诗歌艺术更加觉醒、独立,题材范围扩大,而且诗歌艺术风格、形式也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对于建安时期开拓出文人诗歌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形成彪炳千古的“汉魏风骨”作出了突出贡献。

具体来说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三方面:曹植长于五言古体,对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的牢固地位影响深远;曹植诗歌抒情味浓厚,对中国文人诗歌的抒情传统影响深远;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风格和文质彬彬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

同时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五言诗AbstractCao Zhi is one of our history's great poe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Jian’an scholar, whose poems also have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his multi-volume and high-quality creative efforts, the Five-character poetry, which begun to rise u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developed mor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in poetry art,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matter, made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poetry artistic style and form, even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open up the scholar-poetry-art’s unparalleled prosperity and form the vigorous style of Han-Wei Dynasty shined through the ages during Jian’an period. Specifically, Cao Z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poetry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he is expert in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d the firm status in Chinese poetry. Second, his poems have a strong lyric taste, which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literati-poetry’s lyric tradition. Third, his poems have the character of high strength, wonderful spirit and gorgeous expressions, which established Chinese-poetry’s aesthetic splendor style and gentle path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is poem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to the poetry art,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oetry.Key words: Cao Zhi ; Poetry study; Five-character poetry目录引论 (1)一、曹植简介 (1)二、建安时期的文化背景 (2)三、曹植的文学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3)四、曹植诗歌中矢志不移的功业诉求 (5)(一)曹植前期诗歌 (5)(二)曹植后期诗歌 (7)五、曹植诗歌的影响 (9)(一)曹植五言诗对中国诗坛的影响 (10)(二)曹植诗歌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10)(三)曹植诗歌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11)六、结束语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谢辞 (13)引论诗歌作为人类吟咏性情的产物,其功能主要是抒情。

新世纪曹植辞赋研究综述

新世纪曹植辞赋研究综述
张运全《 论道 家 文 化 对 曹 植 辞 赋 创 作 的 影 响 》 。道 家 文 化
《 咏 》 《 逝 》 《 髅 说 》 ”K ) 九 、遥 、骷 ) 朐 。可见 , 植 辞 赋在 流传 过 程 对 曹 植 前 期 和后 期 的 辞 赋 创 作 都 有 影 响 。 其 中包 括 道 家 全 性 曹
的艺术特征。
位学者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 李焕有《 家 “ 人之道 ” 曹植后期 辞赋中的彰显》 , 儒 成 在 闭 作
( ) 植 辞 赋 的艺 术 特 征 。 曹 植 是 建 安 时 期 杰 出 的辞 赋 二 曹
更 者认 为 曹 植 后 期 的 生 恬 陷 入 囚徒 般 的 泥 潭 ,人 生态 度 发 生 巨 家 , 是 辞 赋 史 上 的佼 佼 者 。曹 植 辞 赋 有 建 安 时期 辞 赋 的共 同 试 大 变 化 , 是 其 辞 赋 中 彰 显 了 儒 家 的 “ 人 之 道 ” 其 作 品 内容 的 特 点 。任 丽 艳 《 析建 安 辞 赋 的文 人 化倾 向— — 以 曹 植辞 赋 但 成 :
在 辞 赋 史 上 占据 主要 位 置 的根 本 原 因 。
张 运 全 、 志 田《 曹 植 辞 赋 作 品 中体 现 的 伦 理 和谐 》 周 论 中
君 父 夫 ( ) 植 辞 赋 的 思 想 内 涵 。从 曹 植 前 后 期 的 辞 赋 作 品 看 , 阐 释 了 曹 植 在 辞 赋 中体 现 的各 种 伦 理 关 系 : 臣 、 子 、 妇 、 一 曹 朋 曹 植 的 辞 赋 不 仅 受 到 儒 家 、 家 、 辞 文 化 的 影 响 . 且 还 受 兄 弟 、 友 。 道 楚 而 到 当 时 的 社 会 环 境 的 影 响 。关 于曹 植 辞 赋 的 思 想 内涵 , 以下 几 曹 植 辞 赋 一 方 面 有 丰 富 的 思 想 内 涵 。另 一 方 面 又 有 独 特

曹植诗歌的民间文学性

曹植诗歌的民间文学性

曹植诗歌的民间文学性曹植诗歌的民间文学性曹植诗歌的民间文学性摘要:魏晋时期的诗歌多追求玄虚状态而多与现实人生脱离,但建安时期却多慷慨激昂,表达对现实的参与,建安诗人借由对乐府民歌形式与内容,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激昂。

其中曹植对民间文学的汲取与创新,使得诗歌从民间诗歌向文人诗歌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本文试从曹植对乐府诗歌的继承和创新、采用民间俗语入诗、化用民间传说和诗歌、关心民间生活这几个角度来写曹植诗歌的民间文学性。

关键词:曹植诗歌乐府民歌化民间文学俗语传说民间生活魏晋时期的作品大多偏于玄虚浪漫,而脱离实际社会人生。

但建安时期的一些作品还保留着乐府诗中的那种特有的写实并贴近社会生活的色彩。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汉乐府民歌离魏晋时期很近,他们模仿的乐府有原汁原味的感觉,故还能继承乐府一部分的写实精神和社会文学情调;第二,魏晋时期社会大乱充满纷争,大多数文人慷慨激昂,渴望建功立业,急于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参与。

于是他们借由诗歌形式的同时借乐府民歌的现实参与精神来表达自我志愿与壮阔情怀。

建安时期诗歌流传下来的不足三百篇,其中曹植的诗最多约80首。

其中一半以上是汉乐府民歌,以此可想见曹植对这种民间文体的喜爱。

而对于民间文学的探究古已有之,并非曹植的首创。

在曹植之前,民间理论已有论及。

《魏风· 葛屡》:“维是偏心,是以为刺。

”《诗·魏风· 园有桃》:“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陈风· 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1]这些都是作者自表其为文的用意,指出歌谣用以抒忧、用以讽刺、用以传递讯息,初步涉及了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但写作者多是偶然为之,并未正确认识到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

且他们对民间文学的看法,没有上升到一个群体性的行为,带有明显的“个别性”。

最早从正面对民间文学特点给予了比较明确而深入的总结的人,大概要数东汉时的班固和何休。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曹植创作观-解释说明

曹植创作观-解释说明

曹植创作观-解释说明1.引言1.1 概述曹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和独特的创作观闻名于世。

曹植的创作观是他对文学艺术创作的理念和态度的总称,它体现了其对诗歌、散文和辞章等文学形式的独到见解和独特风格。

在曹植的创作观中,他注重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他认为作品应该真实地反映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同体验。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着浓郁的感情色彩,无论是对爱情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都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善于借助诗歌和辞章的形式,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此外,曹植还注重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美。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美感,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度。

他擅长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对于音韵的追求和对于词句的琢磨,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空灵的音乐美感,又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他的作品华丽而动人,既表现出他的才华横溢,也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追求。

总的来说,曹植的创作观凭借其对情感与思想的表达、艺术个性与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对音韵与词句的独特处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时代特色,更展示了他对人性、社会和艺术的独到洞察力,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曹植的创作观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从中体悟到他的创作精神和艺术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范例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曹植的创作观。

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曹植的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出本文的主题——曹植的创作观。

文章结构部分则明确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接下来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阐述曹植的创作观的要点。

曹丕与曹植的文学较量魏晋文化的两大巨子

曹丕与曹植的文学较量魏晋文化的两大巨子

曹丕与曹植的文学较量魏晋文化的两大巨子曹丕与曹植的文学较量:魏晋文化的两大巨子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艺术迅速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文化巨子曹丕与曹植之间的文学较量,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盛事。

曹丕和曹植分别是曹魏的第二代皇帝曹操的两个儿子,他们的文学才华使他们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备受瞩目的人物。

本文将从他们的不同文学风格、作品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曹丕的文学风格与作品特点曹丕是曹魏的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作家,他的文学才华洋溢于他的作品之中。

曹丕文学风格开阔大气,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品中不乏深情和豪情。

他充分运用汉赋和乐府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曹丕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步出夏门行》。

这首作品写了曹丕的政治愿景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其中“步出夏门,登览京华,鱼函上路,朝不虑暮”一句,有着深厚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曹丕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自己治国理念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深厚的诗词功底。

二、曹植的文学风格与作品特点曹植是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叡的弟弟,他的文学才华被誉为“绝代名士”。

曹植的文学风格繁复细腻,善于运用隐喻和比喻,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柔媚之美。

曹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洛神赋》。

这是一篇以描述神采飞扬、变化万千的美女洛神为主题的赋文,以其华美的辞藻和娴熟的修辞手法而闻名于世。

曹植以洛神为象征,凄婉地表达了对曹操及其父兄专横腐朽统治的不满之情。

三、曹丕与曹植的文学较量与影响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文学较量充分展示了魏晋时期文化的繁荣和文学界的纷争。

尽管二人在文学风格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凝聚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

而他们的文学较量也进一步推动了魏晋文化的发展。

曹丕和曹植的文学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墨客,也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在后世带来了许多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创新。

他们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文艺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曹丕和曹植作为魏晋时期的文化巨子,他们之间的文学较量以及他们各自的作品,为魏晋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曹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引言东汉末期,朝政昏庸,社会局势不稳,黎民百姓生活在战事不断的苦难之中。

中国历史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帷幕。

当时有一大批文人志士聚集在曹操门下,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邺下文人";团体。

他们的诗歌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有着悲伤离乱的现实主义内容和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建安文学";。

曹操及曹丕、曹植二子是"建安文学";时期的杰出代表。

他们学习继承先贤作品的不同和所处社会环境的相同让他们父子三人的作品既有其共性又根据自身经历的不同有其差异性。

曹操的诗歌悲壮激昂,有一种慷慨壮阔的雄浑之美;曹丕的诗歌深婉幽怨,有一种平柔秀气的阴柔美;曹植在他前期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后期却转变为沉郁顿挫、压抑哀伤,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本文对"三曹";中的曹植诗歌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曹植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专家学者给出的评价几乎都是肯定和褒扬的。

曹植诗歌数量众多,质量较高,题材颇为广泛,抒情色彩浓厚。

钟优民在《曹植新探》"曹植的诗歌";一节中,分前后两期论述了曹植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特点,最后总结说:"曹植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充分显示出他高度成熟的艺术才华。

";【1】建安二十五年,即黄初元年,曹植二十九岁。

在这一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位。

而就是这一年成为了曹植人生命运道路的重大转折点,所以他的诗歌可以按照建安二十五年这一时间点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则都是他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那我们就着重从曹植诗歌前后两期的联系和区别来分析、体悟、研究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曹植诗歌思想形成的原因众多数文人在分析曹植人生经历、文学思想及诗作魅力时,一般都会着重分析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和深刻的阶层纠纷对他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形成曹植诗歌思想的众多原因中,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必须要分析的,但是,造成曹植独具一格的文学思想和诗歌成就的原因是较为多方面的,而并非单纯的一两个因子,我将着继续深入研究这两点以及除过这两点的其他方面。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

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

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

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

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

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前言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

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

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

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

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

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2 而不 怒 . 怨
诚 可经”《 (赠丁仪王集 》看来他对 )
中和之美深有体认。 子建 “ 怨而 怒 ” 之情 或 直抒 , 或婉抒 , 手法不一 。《 赠白马王彪》 是 子建怨气最 盛的诗篇 ,刘克 庄 日 :子建 于黄 初之世 , “ 数有贬 削 ,
为一种 “ 体无 意识 ” 集 传承 下来 ,
自赏 , 豪健 洒脱 , 然亦 有忧 世 、 忧
期 以来 被人们视 为中 国诗 学神圣
学教 育
变者 , 当以为法 。”刘履 《 诗补 ( 选 注》卷 二引)终无一毫怨兄之 意” “ 云云 , 显然与 事实不符 , 曹植 不忍
或不 敢将 怨 凶之 意 明 明 白白 、 淋 兄 之 心 、 兄 之 意 。这 一层 古 人 早 怨
遭 到了流放 , 因而 他对楚王 , 对群 小 充满 了怨忍 之情 。他 的代表作 《 骚》 离 就是一 篇 与汉儒 “ 柔敦 温 厚” 相悖的怨诗 。 “ 怨而不怒 ” “ 、 温柔敦厚 ” 之 艺术特色 由曹植首次在 创作上完 成 。换句话说 , 植诗歌是 “ 而 曹 怨
不 怒 ” “ 柔 敦 厚 ” 教 的 典 型 代 、温 诗 表 。 子 建 自云 “ 怨 非 贞 则 , 和 欢 中
少 。二是不幸常常孕育着艺术 , 痛 苦往 往造就诗 人 。三是 中国古代 的诗人 多具 有深 刻 的忧 患 意识 , 无论 儒道概莫 能外 。忧 患意识作
尽人间之乐。在极乐之时 , 诗人麻 醉神经 突然清醒 ,他 开始思 索宇 宙与个人 、生命与死 亡 的永 恒难 题 ,悲 哀如烟似雾 ,笼罩 了他的 心 。“ 知命 复何忧 ” 所告诉 我们的 绝不是 诗人知命无 忧 ,消 除了心 中的沉 郁与悲哀 ,而是无 可奈何 的 自慰 。这 自慰 之语 更是深 刻地 透露出诗人之忧无法排遣 。

【赏析】《赠白马王彪》曹植 文学考研

【赏析】《赠白马王彪》曹植  文学考研

《赠白马王彪》曹植1《赠白马王彪》的思想情感。

(1)这是曹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一首“愤而成篇”的赠别诗。

(2)此诗不仅抒发了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之类的小人,而且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沉痛哀悼,对白马王表示深情的劝慰,同时,也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处境和惴惴不安的惶恐心情。

2《赠白马王彪》艺术特色。

(1)结构上采用辘轳体,形成一种迫人的气势,创造出条理清晰而又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

(2)采取直抒胸臆的慷慨倾诉。

诗中透露出作者凄凉孤寂之感,抒发了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哀,兄弟的离合之悲不过是孤寂而无常的人生的具体体现,在这孤寂和无常之感的背后,隐含了诗人对曹丕的极度愤慨。

(3)借景抒情。

诗所写的长路漫漫,泥泞多阻,以及秋风荒野的苍凉、萧瑟,不仅使景物烘托了全诗的凄凉悲惨气氛,而且还有象征意义,暗示了诗人的人生多诘、前途渺茫,抒发了诗人的孤寂、悲戚之情。

(4)运用比兴手法,真切淋漓地表达出作者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辗转相承的感情旋律,生动而多样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增添了诗篇的情感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

赏析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 (223),最早见于《魏氏春秋》。

当时诗人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进京朝见曹丕。

任城王在京城里不明不白地死了。

曹植和曹彪在返藩的路上又受到监国使者的限制,不许同住同宿,被迫分道而行。

曹植在极度的悲愤中写了这首诗送给曹彪。

全诗共分七章。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沉郁的笔调抒写了自己与任城王曹彰的死别之悲,与白马王曹彪的生离之痛,在这巨大的悲痛中又渗透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幻灭之感,哭弟伤己,悲情四溢。

而这四溢的悲情正造成了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叙事、写景、抒情互相穿插、互相生发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心灵深处的悲痛。

如第一章以叙事为主,交代朝京师后起程返封地的情景,语调缓和,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咀嚼到一种深沉的哀痛。

再如第四章以写景为主,那凄凉的旅途景色成功地渲染出一种孤寂、穷愁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

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

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
曹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创作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卓越。

在诗歌创作方面,曹植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奔腾的《观沧海》、《白马篇》,又有婉约细腻的《洛神赋》、《七哀诗》。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植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了文学体裁和表现手法:曹植的诗歌不仅有五言律、七言律等传统形式,还有组诗、长篇叙事诗等新颖的文学体裁。

他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拓展了文学主题和思想内涵:曹植的诗歌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命运,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时间的思考和探索。

3. 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曹植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文学传统,也为其后的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创造力和个性化,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之,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

曹植文艺思想初探

曹植文艺思想初探

2009.2(中)Legal Sys t em A nd Soc i et y 曹植文艺思想初探周杰摘要曹植不仅在自觉的文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创作活动,同时他也在文学创作中自觉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文艺思想体系。

本文以其诸多作品为着眼点,从雅好慷慨的情感倾向、艺术神思和注重对偶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曹植文艺思想初探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38-01曹植是建安文学成就最高的人物,他在诗歌、辞赋、散文等多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刘勰称之为“群才之英”,他关于文学有自己的深入思考,虽未形成像其兄曹丕所作的《典论论文》那样的专篇文章,但其文艺思想更大量、普遍地存在于他的诗词、散文、赋、曲等作品中。

有的与《典论论文》声息相通,有的则自出机杼,独树一帜,不容忽视。

本文以曹植的诸多作品为着眼点,试从雅好慷慨的情感倾向、艺术神思和注重对偶三个方面阐述他的文艺思想。

一、雅好慷慨的情感倾向在曹植的《前录自序》中说:“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慷慨乃是直抒胸臆、意气激荡之意。

这说明,曹植在创作中十分重视情感问题,尤其是悲伤的情感。

曹植作品情感方面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直抒悲伤之情。

“雅好慷慨”的悲伤情感倾向体现在曹植的文学创作中,就是多慷慨悲凉的作品,多悲伤凄苦的题材。

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外界景物的选择上。

他笔下大多数景物都带着一股悲凉凄厉的情调,他往往给景物冠以“悲”、“惊”、“孤”等字眼,使自然景物带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描写禽兽:“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杂诗一》)“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赠白马王彪》),这些自然景物经过曹植的选择,成为他作品中一系列的审美意象,来渲染烘托作品的悲凉气氛。

如此种种,都大可说明曹植创作中突出的“雅好慷慨”的悲伤情感倾向。

曹植诗歌多悲伤题材,用以表现悲伤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种方式是正面表达。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论曹植政治生涯与文学创作之关联

论曹植政治生涯与文学创作之关联

论曹植政治生涯与文学创作之关联摘要:曹植字子建,在中国文学史上,他被公认为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有着“才高八斗”的美誉。

他一生著述甚多且涉及广泛,他的诗歌辞赋,无论形式与内容都卓尔不群,有着极深的文学造诣。

曹植生于汉末动乱时期,因此我们想要更好的理解曹植的作品就必须先掌握他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从对曹植生活年代历史研究来看,影响他最为深重的无疑是其政治经历。

曹植一生经历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对其作品影响尤为深重。

所以,本文从其人生经历主要是政治经历的各个阶段出发,来探讨曹植政治生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政治;文学;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76-02曹植字子建,生于汉末年间,是曹操与卞氏的第三子,与曹丕为同母兄弟。

曹植自幼颖慧,年十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最终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的一生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曾多次表示,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祖德书》),要“功铭著于鼎锺,名称垂于竹帛”(《求自试表》)。

但是在历史上他最大的贡献还是文学方面。

钟嵘在《诗品》中这样称赞曹植“陈思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1]。

曹植的文学才华和地位可见一斑。

一、从征——春风得意汉献帝初平三年,曹植生。

当时,汉末王朝由于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黄巾大起义,继而发生董卓之乱,为了争权夺利,各种势力自相残杀,军阀混战,愈演愈烈。

宦官腐朽、民生困顿、群雄割据,二三十年的大战乱使人民遭受着战争的荼毒,百姓四处逃亡、死于屠刀、饥饿和疾疫,以致满目白骨和废墟。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

字子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生平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在曹丕登极的最初两年内,对他的打击尤为酷烈。

曹丕通过“监国使者”和一些地方官,两次制造口实,给他以贬爵削邑的处分。

终黄初之世,他一直在受迫害的阴影下生活。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继位,即魏明帝。

曹□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曾多次上书,要求得到任用,希望为国家效力,并向曹□陈述过于重用异姓大臣的危险,但曹□只是“优文答报”,略无采纳之意。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一生,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形成前后两个时期。

但无论前期后期,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曾多次表示,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要“功铭著于鼎锺,名称垂于竹帛”(《求自试表》)。

他抱负很大,自视甚高,对当时三国形势及曹魏内部状况的分析,也不乏中肯之见。

曹植的思想相当复杂。

他时而鼓吹“宣仁以和众”、“礼乐风俗移”,推尊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儒家圣贤;时而宣扬“长全贞而保素”、“澹泊无为自然”,表示要“仰老庄之遗风”。

有时在一篇之中,往往儒道两家思想杂糅,例如《七启》。

他对阴阳家、法家的学说以至谶纬、佛经都有所接触。

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与汉末以来社会思想冲破经学迷信桎梏直接有关。

古代文学史曹植知识点

古代文学史曹植知识点

古代文学史曹植知识点一、曹植的生平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魏武帝曹操的次子,也是曹丕的弟弟。

曹植在文学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他的作品以辞章优美、词藻华丽而著称。

二、曹植的文学成就曹植被誉为东汉末年的文学宗师,他的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以《洛神赋》最为著名,这是一篇描写美女的赋文,文采华丽、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曹植的词作也非常出色,他的《燕歌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苦难和无奈,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

除了诗歌和词作,曹植还擅长于赋文的创作。

他的《白马篇》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一匹白马的美丽和高贵,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被誉为古代赋文中的佳作。

三、曹植的文学风格曹植的文学风格独特而多样化,他在诗歌、词和赋文中都有所涉猎,并且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诗歌方面,曹植的诗作以婉约、豪放并存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联想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和艺术美感。

曹植的诗歌既有婉约的爱情诗,也有豪放的豪情诗,展现了他多样化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词方面,曹植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抒发内心感受为特点。

他的词作常常表达出对生活苦难的感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给人一种思想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赋文方面,曹植的作品以形象绚丽、意境独特为特点。

他通过描写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意象,使赋文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感染力。

曹植的赋文常常以描写美丽的景物和雄伟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四、曹植的影响曹植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为传颂和学习。

曹植的诗歌、词和赋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创新和突破,而且在思想和情感上也有着深刻的交流和共鸣。

曹植的文学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婉约和豪放并存的风格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维模式。

曹植文学研究

曹植文学研究

曹植文学研究曹植文学研究一、引言曹植,即曹丕,三国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东晋时期南阳荆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的次子,智勇双全,才情出众。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对曹植的文学才华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曹植的生平曹植出生于公元232年,少年时期就显示出出色的才能。

他的文学才华早在他20岁时就显露无疑,曹操即将征讨南方时,曹植在一次宴会上创作了名篇《七步诗》,令众人惊讶不已。

此后,曹植以各种文艺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包括诗歌、赋、辞章等。

三、曹植的文学成就1. 诗歌创作曹植的诗歌创作广泛受到当时文学界的推崇。

他的诗作展现了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细腻触动,诗意深沉,感召力强。

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

2. 赋曹植的赋作是他文学成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以幽默、机智和清新的语言,刻画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以及描绘了丰富的景色和历史事件。

他的赋作通常富有音乐感,读来流畅优美。

3. 辞章曹植还以其独特的辞章为文学界所知。

他的辞章擅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辞章作品在形式上与古代文献相似,但在内容上却表达出了更丰富的意味。

四、曹植的文学思想曹植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才华,还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价值观。

他关心人民疾苦,反对专制统治,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另外,曹植还强调自我表达,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发人深省,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五、曹植对后人的影响虽然曹植的一生较短,但他的文学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曹植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后人学习文学的宝贵资料。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曹植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他的创作理念、文学技巧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成为后世文人的模范。

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曹植是唐代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多形式多体,从韵文
到律诗、文言文,都兼容而包容。

他的五言诗形式丰富而活泼,实为
匠心绝伦,在古代名贵诗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曾为自豪。

曹植的五言诗充分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和历史政治事件的分析思考,
深刻反映了唐朝时期思想文化和各阶层生活的多面性,受到当时读者
和今日读者的追捧及好评。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炼,曹植的五言诗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诗至今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宝库,被
普遍认可为唐代的重要标杆,成为语言文学研究的宝库。

曹植的诗歌扎根于唐宋八大家,影响深远,其五言诗的深情与柔美、
豪迈与抒情,反映了当时政治、法律、文学、宗教等方面的复杂混合,
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的起源,被广大文学家研究者赞赏,令后世惊叹。

曹植的五言诗极具历史意义,令后世得以更加深入地认
识唐朝历史时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影响了后世流
传到今天的中国文学。

曹植的文学作品与其成就探讨

曹植的文学作品与其成就探讨
更 加 直 白地 表述 自己意 愿 的 《 泰 山梁 甫 行 》 。 曹 植 以诗 作 描 述 和 表 达 了 自己跌 宕 起 伏 的一 生 . 也 用诗 作 表 达
了 自己真 正 的追 求 . 即便 在 面对 同胞 兄 弟 的猜 忌 和 迫
数 的优 秀 作 品 在 灿 若 星 辰 的伟 大诗 篇 中 , 有 一 篇 关 于 爱情 的 咏 叹 调 , 叫做 《 洛神赋》 ; 在 神采 飞 扬 的 文 人 墨客 中 . 有 一 个 王 侯 身份 的天 才 , 叫做 曹 植 。 曹植 其 人
部才 华 都 用 在 这 篇 作 品 中 . 以爱 情 的 咏叹 影 射 了内 心
的 悲愤 。《 洛神 赋 》 以宋 玉 和楚 王 神 女 的故 事 为 原 型 , 描 述 了 曹 植 作 为 故 事 的主 人 公 .在 行 程 途 中 遇 到 洛 神. 并 与 之 相爱 却 无 结 果 的 故 事 洛 神 赋 除 了在 词 藻 的使 用 上 达 到 了古 今辞 赋 的最 高 境 界 之外 . 其 寓 意 也
中华 民族 悠 久 的 历史 造 就 了很 多 文 学 巨 匠 和 无
有 影 响 的 一个 类 型 曹 植 的 诗歌 有 着 明显 的 人 生历 程 的描 述 性 , 从 最 开 始 的《 白马 篇 》 描 述 游 侠 儿 的形 象 , 到 中期 《 赠 白马 王 彪 》 中流 露 对生 活 的描 述 , 以及 后 期
划 时 代 的力 量 ” 在早期 . 曹 植 学, 年 十余岁 , 诵《 诗》 、 《 论》 及 辞 赋数 十万言 , 善 属 曹植 的赋 被 认 为具 有 “ 的辞 赋 作 品以 细 腻 的描 述 为 主 要 特点 . 在 于 进 行 自己 文 ” 可 见 曹植 的才 华 与 生俱 来 . 因 为其 一 生 留下 两 百 六 十余 首 作 品 . 使 得 同时期 的文 学 家 和 后 代 的 文 学研 个 性 的 抒 发 , 如《 与杨德祖 书》 等: 曹 操 属 意 曹 植 为 太 究 者 都 将 曹 植 作 为 建 安 时 期 的最 优 秀 文 学 家 进 行 评

曹丕与曹植诗歌风格的比较研究

曹丕与曹植诗歌风格的比较研究
谈谈 个人 的粗 浅认识 。
关键 词 : 个人地位
社会经历
风格差异 价值成就


思想 性格观 念 的影响

( )建安诗人 中,曹丕的宴游诗是既多又好 一 在 我国山水诗 的发展史上曹 丕有 一定地位 。 曹丕诗的景物描写情景水乳交融 ,如 《 杂诗 ・ 漫漫 秋夜长》景景含情 ,将游子乡思苦恋之情全融 入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诗人之一 ,也是建安 颂 、赞等 ,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 ,从东汉时期逐
渐发展起来 的五言诗 ,经过他 的努力 ,把 五言诗
曹丕处心积虑地争夺 世子 ,后 受禅称帝 。他 文人 中一个 最杰 出的人 物 ,他 的著作有赋 、诗 、
的政 治经 和个性行 为的特点 ,决定他在文学作
浅斟 低 唱 ,细 腻委婉 ,以景 托情 手法 ,含 蓄 深 沉 ,描写和情感抒发 ,在建安诗人 中 ,只有曹植 胜之 ,其余 皆不可及。 ( )诗体方面 ,在建安诗人 中曹丕最为 “ 三 诸 体完备” 曹丕 的 三 、四 、五 、六 、七 言 、杂 言 、乐 府 、徒诗 ,丰 富多样 ;其次为曹植 ,但 曹植无 七 言 。曹丕 四言诗现存 l 首 ,少于曹植 多于曹操 , 0 五言诗 2 首 ,为复兴四言诗 、五言诗作 出了很大 3 的贡献 。汉乐府无六言诗 ,文人诗仅孔融有 3 , 首 而曹丕六言诗有4 ,仍有某种开山的意义 ,并对 首
体现了慷慨激昂的建安风骨。 曹丕集 贵公 子、王太子 和帝 王于一身 ,曹植
的文学创作反 映的内容丰富于曹丕。曹丕 的诗歌 后 世 六 言诗 ,有深 远影 响 。曹 丕 《 歌行 》 二 燕 形式 多种多样 ,所著 《 典论 ・ 论文》 ,在中国文学 首 ,开我国诗歌七言之先例 ,建安诗人 中 ,曹丕 批评 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与曹丕相 比。曹植更富 最富于艺术形式的文人化探索和创新 。 有诗人的气质。 四、曹植艺 术成 以及 风格 三、曹丕艺术成就及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文学研究
曹植是生活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转型时期的大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多方面的开创之功并取得了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巨大成就。

在人们的观念中,有关曹植的研究似乎已经很多,但实际上,除了他诗歌中的几个话题研究得较多外,其余都不够深透,特别是他的散文创作。

而而对曹植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历史地位作全面研究和总结的工作,人们做得就更少了。

本文就是力图运用丰富的资料,新鲜的视角,对曹植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作全面的论述和总结。

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十二章。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论述了曹植作品的流传情况,解决了曹植作品流传过程中一些长期以来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

二、概括论述了曹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八个方面概述了曹植研究的现状:1.关于曹植作品的整理及研究;2.关于曹植生平资料的整理及研
究;3.关于曹植哲学思想、政治观念的研究;4.关于曹植文艺思想的研究;5.关于曹植文学创作成就的研究;6.关于曹植文学继承问题的研究;7.关于曹植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研究;8.关于曹植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

其次从几个方面概述了曹植研究的不足:1.曹植的生平考证;2.曹植作品的
整理;3.曹植的学术渊源;4.曹植的文学师承;5.曹植创作的阶段性;6.曹植的辞
赋研究;7.曹植诗歌的综合研究;8.曹植散文的研究;9.曹植创作成就和历史地位的研究。

三、从六个方面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创新之点。

第一章:曹植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该章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建安时期政治中心的多元化对文人的道德情感和政治情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1.士大夫对汉政权的态度;2.时人对曹魏
政权的态度;3.曹植对汉朝的态度。

二、随着儒学的解体,学术趋向多元化,文人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也随之发展巨大变化,从而也导致了文学创作面貌的改变。

文章论述了学术演变的三种表现即诸子学兴起、各具特色的地方学术中心的形成和非主流意识的流行;论述了对时人影响最大的三种思想观念,即刑名法术
之学、道家和道教思想及王充的气自然论。

三、随着文化形态的改变,文人的社会角色和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主要是由原来的儒生分化为政治干才、文学之士和玄学名士。

文章以当时三个著名的名士家族的转变为例论证这个问题。

第二章:争嫡问题的再探讨。

本章用丰富的材料,论述了曹操、曹丕及曹植各自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倾向,
探讨了曹操在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原因及最终选择曹丕的苦衷,同时也论述了此事对曹植生活和创作的影响。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一、曹操的犹豫和最终抉择。

曹操爱才,所以他喜欢曹植;考虑到世家名士支持曹丕,所以他选择了曹丕。

二、曹丕的性情和日常行为。

曹丕亲情淡漠,行为放诞,为曹操所不喜;他得到世家名士的支持,所以最终
立为太子。

三、曹植的才气出众和避嫌退让。

曹植天才卓出,仁孝友爱,所以受到曹操的喜爱和追随者的吹捧;他无意为太子,故而谦逊避嫌。

四、曹植黄初初年两次获罪事由探隐。

曹植黄初初年两次获罪的具体原因是他私祭父亲从而与曹丕发生冲突。

第三章:曹植的学术渊源。

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曹植学术功底很厚,且博观约取,多方吸收,而特别留意于非主流文化流域,如纬书、仙道及佛教等。

二、曹植对《诗经》的接受虽不主一家,但受《韩诗》的影响最大,此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充分的表现。

三、曹植与荆州学在学术、文学创作及政治上关系密切,特别是他与王粲之间师承关系,受到王粲多方面的影响。

曹植在学术传统、文学观念和政治活动上都与荆州学派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在人生观念、日常行为、文学创作、艺术才能等方面,都深受作为荆州学派重要成员的王粲、邯郸淳等人的影响。

第四章:文学继承。

本章通过对曹植文学创作特点的总体考察,全面、深入地论述了曹植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及古诗的文学继承情况,阐述了曹植的文学创作如何在广泛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学成就及文学风格。

共分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论述了曹植对《诗经》创作风格、创作原则和情感表达原则的自觉遵循和守持;考察了曹植对《诗经》意境的模仿以及对《诗经》比兴表达方法、章法句法和语言的学习;二、考察了曹植在人格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受屈原的影响;三、论述了曹植对辞赋的喜爱及在题材、铺陈手法、艺术境界和辞采方面对汉赋的继承;四、论证曹植在诗歌创作上受到汉乐府的多方面影响,但在具体创作中,他的取法对象是曹操;五、考察了曹植对古诗的多方面继承,重点考察了他在诗赋创作上对王粲的直接师承关系。

第五章:建安文学的流变与曹植的地位。

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一、建安文学作为一个过程,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面貌。

二、探讨了张衡、蔡邕作为建安文学的先驱对建安文学的影响,特别是蔡邕对建安文学的多方面影响。

三、论述了建安前期文学的过渡性质,它既是汉代文学的发展,又是建安文学的先导,总体表现为内容、风格的多样化;四、论述了邺下文坛的盛况,以及建安文学与汉代文学在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上有了重大不同;建安文学重个性、重情感、重辞采,真正进入了文学自觉时期。

五、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建安文学有总结、深化之功,又成为正始文学的先导。

第六章:曹植创作的阶段性。

本章结合曹植的生平及作品,论述了曹植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其文学创作呈现出的不同面貌,探讨了所以造成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从而为全面评价曹植的创作成就和风格特征提供了依据。

一、建安时期,在创作内容上比较单纯,思想和感情比较肤浅;体裁上以辞赋为主,诗歌以赠答诗为主,散文以书论赞为主;创作上风格质实,缺乏灵动;创作技巧上重模拟,多同题共作作品。

二、黄初时期,创作内容主要是全生保命;体裁上诗文赋并重;创作方法和技巧上,运用比兴和象征,情感变得深沉,意蕴丰富。

三、太和时期,创作内容丰富而复杂,多人生的深沉思考;体裁多样,成就巨大;创作手法和技巧更加纯熟,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

第七章:曹植辞赋论。

主要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曹植自小爱好辞赋,其创作的不同阶段上在数量、创作方法、表现内容、作品风格等方面又有显然不同的特色。

二、论述曹植辞赋体类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辞赋创作的生活化和世俗化。

三、曹植的辞赋创作具有多样化的体式、高超的艺术技巧及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慷慨”是曹植辞赋创作的美学追求。

曹植的辞赋在风格上具有情感浓郁、个性鲜明、情韵慷慨、雅俗共赏等特点。

第八章:曹植诗歌论。

本章主要讨论了如下五个问题:一、曹植诗歌创作在体裁、题材、创作技巧、创作风格上有一个明显变化过程,其巨大成就是全面继承
前人成就,并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思考和深切生活体验的结果。

二、论述了曹植乐府诗歌的类别、艺术成就和风格特征,证明了曹植的乐府诗歌都属于清商乐,因而具有清越激扬、凄婉哀怒的特点。

三、曹植的五言诗内容丰富和技巧高超,他的五言诗创作为后世诗人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四、论述了曹植四言诗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特别讨论了曹植为解决四言诗实词化以后所产生的凝重板滞问题而作的艺术创新。

五、按题材特点分类论述了曹植的诗歌,将其放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论述曹植在诗歌创作上的继承和创新情况,着重论述了他的赠答诗、宴饮诗、咏史诗、游仙诗及弃妇怨女诗的成就、影响和历史地位。

第九章:曹植散文论。

本章将曹植的各体散文放在各该体文章发展、衍变的过程,论证曹植散文创作的高度艺术成就及其对个体散文的改造之功。

通过论述曹植散文创作对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重视,证明曹植是中国美文的最早创立者。

共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述:一、论述了曹植的章表在各个时期内容上的不同及总体艺术特色。

二、论述了曹值的颂赞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三、论述了曹植的序文丰富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突出强调了其许文创作对于文学自觉的意义。

四、论述了曹植的书论的内容特点及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五、将曹植的铭诔放在各该文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论述曹植对传统文体的改造之功。

六、论述曹植的哀辞及其他文体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章:曹植文学创作的俗化倾向。

本章主要论述了如下三个问题:一、儒学解体、礼教松弛造成了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为为文学通俗化和俗文学繁兴提供了文化环境。

二、建安时期
的作家大都多才多艺并重视俗文学创作。

三、曹植文学创作在体裁和表达方法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俗化倾向并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俗文学作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学的真正自觉。

第十一章:曹植与建安风骨。

本章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深入探讨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特征形成的复杂的文化和心理原因,论述了守持传统和放纵个性的矛盾冲突才是建安文学产生慷慨悲凉风格特征的根本原因。

二、建安风骨在曹植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树立和冲突,如中心和慷慨、载道与抒情、端实与空灵、雅整与俗化、壮阔与柔婉等。

第十二章:曹植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本章主要论述了如下两个问题:一、曹植在魏晋南北朝各个历史阶段的影响。

随着历史文化语境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逐渐为人们所全面认识得到高度评价并最终成为“文章之圣”,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

二、曹植文学创作在文体、创作技巧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一些名篇也在魏晋南北朝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传颂和作家们的学习、摹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