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摘要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
从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努力创作,不仅诗歌艺术更加觉醒、独立,题材范围扩大,而且诗歌艺术风格、形式也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对于建安时期开拓出文人诗歌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形成彪炳千古的“汉魏风骨”作出了突出贡献。
具体来说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三方面:曹植长于五言古体,对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的牢固地位影响深远;曹植诗歌抒情味浓厚,对中国文人诗歌的抒情传统影响深远;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风格和文质彬彬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
同时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五言诗AbstractCao Zhi is one of our history's great poe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Jian’an scholar, whose poems also have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his multi-volume and high-quality creative efforts, the Five-character poetry, which begun to rise u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developed mor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in poetry art,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matter, made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poetry artistic style and form, even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open up the scholar-poetry-art’s unparalleled prosperity and form the vigorous style of Han-Wei Dynasty shined through the ages during Jian’an period. Specifically, Cao Z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poetry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he is expert in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d the firm status in Chinese poetry. Second, his poems have a strong lyric taste, which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literati-poetry’s lyric tradition. Third, his poems have the character of high strength, wonderful spirit and gorgeous expressions, which established Chinese-poetry’s aesthetic splendor style and gentle path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is poem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to the poetry art,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oetry.Key words: Cao Zhi ; Poetry study; Five-character poetry目录引论 (1)一、曹植简介 (1)二、建安时期的文化背景 (2)三、曹植的文学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3)四、曹植诗歌中矢志不移的功业诉求 (5)(一)曹植前期诗歌 (5)(二)曹植后期诗歌 (7)五、曹植诗歌的影响 (9)(一)曹植五言诗对中国诗坛的影响 (10)(二)曹植诗歌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10)(三)曹植诗歌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11)六、结束语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谢辞 (13)引论诗歌作为人类吟咏性情的产物,其功能主要是抒情。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淺析曹植前後期詩歌[內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時期最為傑出的作家之一。
他在散文、辭賦、詩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特殊地位。
他的詩歌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詩歌反映悠閒愜意的生活及對功名事業的追求,主要以遊宴詩、建功詩、贈答詩為主。
後期反映悽楚人生及懷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憤詩、建功詩、閨怨詩、遊仙詩為主。
[關鍵字]曹植詩歌風格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在我國建安詩壇上成就突出,影響深遠。
他的詩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且風格多樣。
鍾嶸在《詩品》中評價曹植詩歌曰:“其源出於《國風》。
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這些“骨氣奇高”的詩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曹植不僅是一個具有濃重詩人氣質的才子,而且還是一個頗具雄心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他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由於前期的立嗣之爭埋下了曹丕對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後期政治上受壓抑,經濟上陷困頓,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壓迫欺淩下痛苦地生活著。
由於他前後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導致他前後期的創作出現明顯的差異。
建安時期他的詩歌較多地表現他的政治雄心,對功名事業的追求。
但到黃初年間,作品呈現出新的面貌。
政治上的悲怨加上憂生之恐懼,使他寫出了許多情兼雅怨、詞采華茂的詩賦文章。
他的後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悽楚、憤慨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痛苦。
一、建安時期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亂後的第三年,他“生於亂,長於軍”,自幼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有相當豐富的經歷,同時又深受曹操影響,從小就胸懷大志。
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年幼即已顯露出出眾的才華,“年十餘歲,誦讀書、論及辭賦數十萬言”。
他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銅雀臺建成之際,曹操當面出題令其作文,他揮筆而作《銅雀臺賦》,其才思令曹操大為詫異,並從此對他刮目相看。
浅析“一代诗宗”曹植——论曹植对中国诗史的独特贡献
浅析“一代诗宗”曹植——论曹植对中国诗史的独特贡献论文关键词:曹植中国诗史“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论文摘要:中国诗史“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文质彬彬、情文并茂,追求“壮美”的美学定位,以抒情为本的文化品格,以五言诗为主的诗体形式,皆由曹植垂范并师法千秋。
曹植“一代诗宗”的诗史地位,是由曹植的四大贡献奠定的。
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这座里程碑,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然“邺中诸子,陈王最高”(皎然《诗式》),后世言建安诗,也莫不首标曹植。
然曹植诗歌的里程碑意义何在?他究竟对中国诗歌有何独特贡献?本文拟从四个方面略抒己见。
曹植诗隐括《风》、《雅》,组织《庄》、《骚》,得《汉乐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继往开来,初步确立中国诗歌“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
中国诗歌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二源合一流”的大势走向。
“二源”即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学体系,以《楚辞》、《庄子》为代表的南方诗学体系。
建安诗歌一代繁盛,正是“得《风》、《雅》、《骚》人之气骨”,二源交汇,南北合流,儒道合一的产物。
唐代诗歌革新运动,标榜“汉魏风骨”,正是要恢复或再次确认这个大势走向。
然建安诗人真正融二源于一流,远继《风》、《雅》、《庄》、《骚》,近承《汉乐府》与《十九首》,下开盛唐李白、杜甫诸人,得首推曹植。
曹操诗21首,全为乐府诗,内容上槁目时艰,肠断民瘼,艺术上古直悲凉,通脱自然,显然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和刚健质朴的风格。
曹操长于四言诗,似有《诗经》遗风,然许学夷的《诗源辨体》卷四谓其“正是乐府之体,不当于《风》、《雅》求之。
”吴乔的《围炉诗话》卷二也谓曹操四言诗“不受束於《三百篇》句法”。
曹操的杂言诗,包括一些游仙诗,也似有《庄》、《骚》韵味,但主要还是源于汉乐府的杂言体和游仙诗。
所以沈德潜《古诗源》卷五称“孟德诗犹是汉音”。
曹丕诗一半以上为乐府,并且“乐府酷是本色”(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曹丕工于言情,大量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怨,这也显然“源出于《十九首》”(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王粲为“七子之冠冕”,相比之下,他受汉乐府和《十九首》的影响较小一些,王粲存诗20首,乐府诗仅有5首,其诗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皆与《十九首》相差较远;王粲诗更多地受到诗、骚的影响,这正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七所说,王粲诗乃“小雅、变风之余”,刘熙载《艺概》卷二也谓“王仲宣诗出于骚”,其余“六子”存诗太少,不足论。
曹植的文学成就与才华
曹植的文学成就与才华曹植(公元192年-公元232年),三国时期蜀汉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文学成就与才华广受赞誉。
曹植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邃的辞章被尊称为"曹丞相"。
本文将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核心,探讨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力。
一、曹植的诗词才华曹植的诗词才华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洛神赋》。
这篇赋文以洛水女神为主题,描绘了女神的美丽动人以及自然景观的壮丽恢宏。
通过高超的描写艺术和独特的抒情手法,曹植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
《洛神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着后世文人的创作。
曹植的其他诗词作品也同样出色。
他擅长以诗意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思考,以及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不仅形式美丽,而且内涵丰富。
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二、曹植的辞章艺术除了诗词,曹植在辞章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辞章作品以《钟会赞》和《白马篇》为代表,展现了其辞章艺术的独特风格。
《钟会赞》是曹植为其朋友钟会写的一篇赞文。
文中既赞美了钟会的才华和品德,又展现了曹植辞章的高超技艺。
整篇文章用辞优美,音韵和谐,修辞手法独特,使得这篇赞文成为了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白马篇》是曹植的一篇辞章作品,描述了他所乘白马的形象,并通过对白马比喻、象征的深入阐述,表达了自己对权力斗争和社会风气的思考。
这篇辞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蕴深远,被誉为古代社会风貌的写照。
三、曹植对后世的影响曹植的文学成就和才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享有盛名,而且在后世的文坛上也被广泛传颂。
曹植的文学作品不仅影响到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辞章的独特风格和诗词的优美表达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
很多文人在创作时受到了曹植的影响,学习其表达手法和意境形式。
曹植诗歌风格
浅析曹植的诗歌风格及其艺术成就摘要:“三曹”的出现,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诗歌风格,艺术成就建安是中国诗歌“本乎性情”的转关,曹植诗“千悲万恨”、“汹涌而发”,以其众多的数量、精湛的质量结束了中国诗歌在言志、缘事、缘情之间的左右摇摆,徘徊游移,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品格,从此,中国诗歌便一头扎向抒情一路。
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
钟嵘《诗品》评论其创作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诚然,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父兄之长,达到风骨文采的完美结合。
不但具有阴柔美、婉约美、雄奇美,同时充满慷慨悲凉的悲剧性的生命意识。
作为建安诗歌的开创者或领袖似的人物曹操,现存诗2l首,皆为乐府,从艺术形式到艺术表现到语言风格,受《汉乐府》的影响极大,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
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便真实地记叙了东汉末年关东各路军阀联合讨伐董卓的战争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明代钟惺《古诗归》卷七评曹操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实录”二字,准确地揭示出曹操诗强烈的叙事特征。
曹操的大量诗歌,仍以事件为基本要素,多采用铺叙手法,其抒情也常常情附于事或“缘事而发”,句式也带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
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前者如《度关山》,提出“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以法治理国家;同时还提倡要省刑薄赋,贵尚节俭。
后者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冯班评其为“慷慨悲凉”。
虽然,曹操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慷慨悲歌,沉著雄放,以抒情为主,但总体上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中国诗歌徘徊于言志、缘事、缘情的大格局,更何况曹操诗数量太少,情感也较单一,多偏于悲壮粗豪一类。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
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
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
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
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
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前言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
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
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
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
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
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
曹植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曹植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曹植是西晋文学家,著名的“凉州词派”创始人,以其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
了卓越贡献,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曹植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影响诗歌发展,它唤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脉动,受到
极大好评,并影响了社会さの文化发展。
他独特的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古典诗歌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
它文采豪放、自由而高雅,曹植的诗歌往往耐人寻味,他的诗句也极具音乐性,酣畅淋漓。
其作品不仅是精美的,而且有理有据,能够针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问题,揭露其行为的荒谬性,也有赞美善良的言辞,令人折服。
曹植对古典诗歌有着勇敢的探索,并把自己深沉而独特的情感宣泄出来,古老
而充满活力的诗作,展现出绚烂多姿的色彩,引领中国古典诗歌进入真正的文学领域,它的诗句常常能触景生情、活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教给人们和谐的礼仪品味,把廉正的价值观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曹植对古典诗歌的贡献,至今仍在口耳相传,他把古老的文化传承下来,使古
典诗歌经历了长久的时期,继续引领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为学习诗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学前教育激励了无数孩子们学习诗歌,培养其文学品位,对美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
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
曹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创作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卓越。
在诗歌创作方面,曹植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奔腾的《观沧海》、《白马篇》,又有婉约细腻的《洛神赋》、《七哀诗》。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植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了文学体裁和表现手法:曹植的诗歌不仅有五言律、七言律等传统形式,还有组诗、长篇叙事诗等新颖的文学体裁。
他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拓展了文学主题和思想内涵:曹植的诗歌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命运,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时间的思考和探索。
3. 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曹植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文学传统,也为其后的文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创造力和个性化,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总之,曹植的诗文创作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对中国诗歌文人化的奠基作用
[收稿日期] 2006-04-12[个人简历] 蔺文龙(1976-),男,山西洪洞人,山西大学文学院助教,硕士。
=文学>论曹植的诗歌创作对中国诗歌文人化的奠基作用蔺文龙(山西大学 文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摘 要]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
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
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
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关键词] 曹植;文人化;思想境界;审美情趣;语言风范[文章编号] 1672-2035(2007)01-0120-04 [中图分类号] I20612 [文献标识码] A诗歌最初的形式是在闲暇时用来调节情绪、反映生活场景、抒发情怀、表现情爱的号子与小曲。
随着文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治阶级对民歌开始收集、整理,同时还由贵族来吟唱一些极具政治教化意义的诗篇,这便有了5诗经6中的风和雅。
以风雅为传统,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不断地自觉探讨诗歌创作的规律,终于在魏晋这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使诗歌真正走上文人化的道路,而奠定了中国诗歌文人化基础的便是曹植。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论述曹植对中国诗歌文人化的奠基作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
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诗歌只有同时达到这三个方面的文人化的要求,才可以说它真正形成了文人化的规则,而这三个方面的规范在曹植以前就已经零散地出现在诗歌发展史上,我要说的是曹植融合了这些规则,使之具有一种可重复性,/建立门庭,自建安始,曹子建铺排整饬,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0(清#王夫之5姜斋诗话6卷下)。
一、思想境界文人化曹植诗歌的思想境界很好地体现了在儒家思想熏陶下长大的一辈又一辈中国文人的思想境界。
曹植的诗词作品评价
曹植的诗词作品评价1. 曹植的诗词啊,那可真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就拿来说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简单得像我们平常唠嗑似的,可内涵深着呢。
你说这曹植得多有才啊,在那种生死攸关的时候,还能这么巧妙地用豆子和豆萁来隐喻自己和兄长的关系。
就好像两个人吵架,一个人不直接指责,而是用这么个生动的比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委屈,这诗读起来让人心里酸酸的,真为曹植捏把汗。
2. 曹植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仿佛是他用文字构建的一个奇幻世界。
像,哇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我的天呐,他把洛神描写得就像仙女下凡一样。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场超级美的舞蹈表演,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优雅,曹植笔下的洛神也是如此,他把那种美写到了极致。
这让我觉得曹植简直就是个文字魔法师,能让我们看到那么美的画面在眼前展开。
3. 我觉得曹植的诗特别有感染力。
读他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这诗一开头就像电影开场一样,一匹白马奔腾而来,一个英姿飒爽的游侠儿形象就出现在眼前了。
你要是在古代的战场上,看到这样的英雄,你能不热血沸腾吗?他的诗就有这种力量,能把那种豪情壮志直接灌输到读者的心里,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诗中的人物一起驰骋沙场,真的是太厉害了。
4. 曹植写诗就像画画一样,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
就说吧,“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你看这几句,他先描绘出一种有些凄凉的景象,高树被悲风吹着,海水也泛起波浪,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无奈,就好像画家先勾勒出一个压抑的背景,再在上面画一个无助的人。
这诗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走进了那幅画里,能感受到曹植当时那种无力又悲愤的情绪,哎,真是可怜的曹植。
5. 曹植的诗词有时候像一个智者在讲述古老的故事。
拿来说,“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这诗里描绘的场景就像是繁华都市里的众生相,那些少年穿着华丽的衣服,身边围绕着美丽的女子,仿佛我们在看一部古装剧似的。
曹植五言诗的贡献及其文学史意义
曹植五言诗的贡献及其文学史意义1. 曹植的五言诗啊,那可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他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多么形象生动,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兄弟间的复杂情感,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贡献吗?2. 曹植五言诗的贡献,那可不容小觑!好比是为文学史筑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
像《白马篇》里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般豪迈的诗句,不正是他意义非凡的体现吗?3. 曹植的五言诗啊,简直就是文学史的宝藏!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盒。
看看《杂诗》中“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是不是让你沉浸其中,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呢?4. 曹植五言诗的价值,那可是超级厉害的哟!仿佛是为文学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想想“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句,不就展现了他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重大贡献吗?5. 曹植的五言诗,绝对是文学史的重要基石呀!恰似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诗意世界的道路。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这样的诗句,怎能不让人惊叹他的贡献和意义呢?6. 曹植五言诗的影响力,那可真是杠杠的!就好像是一阵春风,吹暖了文学的大地。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这贡献和意义还不明显吗?7. 曹植的五言诗,那可是文学天空中绚丽的彩虹啊!好比是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般深情的表达,不正说明他的重要性吗?8. 曹植五言诗的功绩,那是相当显著呀!仿佛是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文学史的天空。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如此生动的描写,不就是他贡献和意义的有力证明吗?9. 曹植的五言诗,真的是太了不起啦!如同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文学的奥秘之门。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这样优美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的价值和意义啊!10. 曹植五言诗对文学史的意义,那简直无法估量!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这就是他贡献的有力体现呀,难道不是吗?总之,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是我们宝贵的文学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学习。
曹植对五言诗的贡献
曹植对五言诗的贡献曹植著有《洛神赋》、《白马篇》等名篇,他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称为“三曹”。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约468年-约518年)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题材范围来看,曹植的五言诗大大开拓了五言诗的取材范围。
在曹植的诗中,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神如神仙幻景,平如生活琐事;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人际交往等都可入诗。
曹植诗歌的题材类型包括:游侠诗、游宴诗、酬赠诗、悲愤诗、闺怨诗、游仙诗、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田园诗等等。
明胡应麟《诗薮·内篇》曰:“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
”[4]从艺术形式上看,曹植的诗歌强调艺术技巧。
钟嵘《诗品》称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2]117。
首先,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可谓“集比兴之大成”、“开一代之诗风”,后人经常用“工于起调,善为结语”来概括曹植诗歌善为比兴的特点。
例如《吁嗟篇》的开头二句“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开篇“吁嗟”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为诗歌笼罩上一层忧抑的色彩。
再如《白马篇》末二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慷慨激昂,催人奋发。
第二,曹植的诗歌精于锤炼,在对仗、炼字和声色等方面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但却毫无修饰的痕迹。
《侍太子坐》中“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二句,对仗工整,诗中的“静”字,有安宁之意。
此句本是比喻太子曹丕,但除去喻意,又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焕然一新的感觉,体现了曹植用词的精心锤炼。
第三,曹植的诗歌已经注意到平仄协调,并且已经有了暗合声律的表现,诗文的韵律也开始得到重视。
例如:《赠丁仪王粲诗》中“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二句,平仄格式为“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又如《七哀诗》中“明月照高楼”句,其平仄为“平仄仄平平”亦为律句。
再如《赠白马王彪》中,全篇共用七个韵,换韵起到了情随韵转、生情相切的艺术效果。
叶嘉莹先生在评析曹植时曾说:“曹植的觉醒,表现在他对中国语言文字特色的反省和把握上。
论曹植诗的影响
论曹植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时期的一位大文学家,享有盛名,《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曹植自幼随父亲曹操南征北伐,在军旅生活的熏陶下,他产生了强烈的政治热情和经久不衰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曹植的生平和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曹植前期的诗歌创作与后期的风格可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期诗歌内容大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生活情景,如《公宴》、《侍太子坐》等。
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如《白马篇》。
三是反应社会现实,如《送应氏》、《泰山梁甫行》等。
而其后期的作品主要述说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以及所受的迫害。
本篇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曹植诗歌的影响。
关键字曹植诗特点及影响引言: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自幼聪慧,才思敏捷一度受到其父曹操的喜爱,几乎被立为太子。
但由于他恃才简倨,任性而为,缺少政治家的成熟与机敏,最终使曹操不满而失宠,但深受其父影响,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贯穿始终。
前期因曹植深受喜爱,随父出征,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其诗《公宴》“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昌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技。
神飚接丹...”这首诗辞藻之华丽,充满贵族之气,显露出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交功能,“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这两句诗正是完美的写照。
随父出征的生活经历,让他充满理想抱负,《白马篇》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内容摘要]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他的诗歌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反映悠闲惬意的生活及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主要以游宴诗、建功诗、赠答诗为主。
后期反映凄楚人生及怀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愤诗、建功诗、闺怨诗、游仙诗为主。
[关键词]曹植诗歌风格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在我国建安诗坛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
他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
锺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曰:“其源出于《国风》。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这些“骨气奇高”的诗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重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个颇具雄心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他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后期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
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出现明显的差异。
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对功名事业的追求。
但到黄初年间,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
政治上的悲怨加上忧生之恐惧,使他写出了许多情兼雅怨、词采华茂的诗赋文章。
他的后期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凄楚、愤慨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
一、建安时期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乱后的第三年,他“生于乱,长于军”,自幼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同时又深受曹操影响,从小就胸怀大志。
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年幼即已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年十余岁,诵读书、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铜雀台建成之际,曹操当面出题令其作文,他挥笔而作《铜雀台赋》,其才思令曹操大为诧异,并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浅谈曹植游宴诗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浅谈曹植游宴诗的艺术特征及影响作者:陆华琴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2期陆华琴内容摘要:曹植这位“建安之杰”,其游宴诗历来颇具争议。
笔者试从游宴诗体制开拓、题材丰富、词采华茂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从而肯定其不可忽视的美学意蕴。
曹植的游宴诗为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六朝宫体诗的形成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游宴诗艺术特征影响曹植这位谢灵运盛赞的“八斗之才”[1],一生创作诗歌九十多首,其早期“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2],写下了大量的游宴诗,代表作有:《名都篇》、《斗鸡诗》、《箜篌引》、《公宴诗》、《侍太子坐》、《送应氏》、《赠丁翼》、《赠王粲》、《赠徐干》等十余首。
这些游宴诗为中国中古史诗增色的同时,也为我们解读那个时代的种种提供了最为真实的依据。
一.游宴诗的艺术特征1.体制开拓前人认为今存最早的游宴诗为曹丕的《芙蓉池作》,而本人认为曹植的《公宴诗》和曹丕《芙蓉池作》一诗所描写的景物十分相似:在一个明月高照的夏夜,一群友朋乘坐辇车同游西园,诗中涉及到的景物皆有月、渠、鸟、鱼。
两首诗都写得十分华丽,格调轻快,诗歌结尾表达的感情也十分相似:“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曹植《公宴诗》)、“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曹丕《芙蓉池作》),由此推测,这几首诗很有可能是同时之作。
余冠英先生在注曹植《公宴诗》时也说:“这篇是作者随曹丕在铜雀园宴会时所赋的诗。
同时的作家如王粲、刘桢、阮瑀、应玚等人都有《公宴》诗,都是在邺城唱和之作。
”[3]可见,曹植的《公宴诗》与曹丕的《芙蓉池作》同为今存最早的游宴诗。
因此,曹植在诗歌的体制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开拓之功。
2.题材丰富建安诗歌的普遍特征便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4],“遭乱流寓,自伤情多”[5],抒情性大为增强。
曹操诗气力雄浑,情悲意壮,但所抒之情偏于粗豪悲壮,且不少诗作沿袭古乐府“缘事而发”的路子,叙事性明显,如《薤露行》、《苦寒行》。
简述曹植诗歌的特点
简述曹植诗歌的特点介绍曹植及其诗歌地位曹植(约公元192年-232年),曹操之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诗歌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奇特的构思和华丽的辞藻而著称于世,被誉为”魏晋之间绝无仅有的一位奇才”。
曹植的诗歌风格吸收了先秦诗歌的艳丽豪放,以及汉魏建安文学的细致感性,形成独特的风貌。
曹植诗歌的主题爱情曹植的诗歌中,爱情题材占据重要的位置。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甜蜜、忧伤、痛苦和刻骨铭心的体验。
他将爱情视为生命的源泉,借助华丽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情感的浓烈和深远。
社会现实曹植的诗歌也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他对时事和社会风貌的观察和思考。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崇高理想曹植的诗歌中,也体现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他秉持着追求真理和美的信念,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对人生价值的思索,以及对道德、仁义和公正的推崇。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辞藻华丽曹植善于运用华丽辞藻来装点他的诗歌作品。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他的辞藻华丽,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乐府风格曹植的诗歌受到古代乐府诗的影响,保留了乐府诗的传统元素,如七言绝句的形式、对仗的韵脚等。
他的诗歌有律动感,节奏感强,具有音乐性和歌谣性。
意境深远曹植的诗歌善于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蕴的表达,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他的诗作常常以一个意象或景物为起点,引发出深远的思考和联想,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迪。
修辞精妙曹植的诗歌修辞手法精妙,善于运用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曹植诗歌的代表作品1.《洛神赋》:这是曹植最著名的诗作之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仙女洛神的形象,以及她与人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诗中丰富的意象、华丽的辞藻和婉约的叙事,曹植表达了对美和爱情的追求,展示了他优美的诗歌风格。
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曹植是唐代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多形式多体,从韵文
到律诗、文言文,都兼容而包容。
他的五言诗形式丰富而活泼,实为
匠心绝伦,在古代名贵诗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曾为自豪。
曹植的五言诗充分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和历史政治事件的分析思考,
深刻反映了唐朝时期思想文化和各阶层生活的多面性,受到当时读者
和今日读者的追捧及好评。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炼,曹植的五言诗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诗至今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宝库,被
普遍认可为唐代的重要标杆,成为语言文学研究的宝库。
曹植的诗歌扎根于唐宋八大家,影响深远,其五言诗的深情与柔美、
豪迈与抒情,反映了当时政治、法律、文学、宗教等方面的复杂混合,
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的起源,被广大文学家研究者赞赏,令后世惊叹。
曹植的五言诗极具历史意义,令后世得以更加深入地认
识唐朝历史时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影响了后世流
传到今天的中国文学。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被誉为“文学之神童”。
曹植以其出色的才华和卓越的诗歌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深刻揭示了他对人生、爱情和政治的独特见解。
他的诗作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长篇组诗,展示了他的广泛才华。
曹植的诗歌作品以《洛神赋》最为著名。
这首诗以诗人戏谑、风趣的笔触,描绘了传说中的女神洛神的美丽形象,展示了曹植出色的文学修养和形象描写能力。
此外,《白马篇》、《明堂赋》等诗作也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曹植的诗歌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情感表达、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想象力为特点,成为后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他的诗歌艺术开创了“建安时期”的文学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对后来的文人墨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总的来说,曹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美感,也传递了对生活、爱情和政治的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摘要]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
具体来说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言诗的影响。
曹植擅长五言诗,从东汉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创作,扩大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和手法,使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领一席之地。
二是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曹植的诗歌抒情意味浓厚,讲求抒情手法,影响深远。
三是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曹植诗歌的艺术价值奇高,其诗歌创作讲求遣词造句,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深远。
曹植的诗歌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影响前言曹植是建安时期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甚至是汉魏六朝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诗人之一。
在曹植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了情感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此外,他的天才诗思、豪放性情、传奇人生,都富有迷人的魅力,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
古今文学评论家也纷纷认同曹植在建安诗坛甚至是中国诗史所取得的建树及地位。
钟嵘《诗品》多以曹(植)、刘(桢)并称,有时也加上王粲,明确的将三人推为建安诗人代表,均为上品。
王士祯说:“汉魏以来,两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带京堂诗话》)[1]175曹植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的创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在抒情传统上的新的篇章;他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确立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诗歌讲求文与质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汉魏以前重文轻质或重质轻文的诗风,完善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文质彬彬道路上的发展进程。
在研究曹植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我国的文学研究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张亚新、于浴贤、钱志熙、木斋等,他们均在各自的相关著作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看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肯定了曹植诗歌创作的历史研究价值。
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郭沫若却在《论曹植》中提出了颠覆共识的评论。
他从文学本位的角度,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对曹植在诗坛地位和所取成就进行了质疑和批评。
本文在吸取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对曹植诗歌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着眼于曹植诗歌文本,重点研究曹植诗歌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为此,本文主要通过三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曹植五言诗对中国诗坛的影响;第二章,曹植诗歌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第三章,曹植诗歌对中国诗歌文质彬彬发展道路的影响。
鉴于文学研究者及评论家们过于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本文旨在结合史实和专献著作,分析研究曹植诗歌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由于主客观因素,在本文中出现的不足,希望各位加以指正。
一、曹植五言诗对中国诗坛的影响(一)曹植的诗歌创作以五言为主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简明来说,就是诗体发展的历程。
诗体的发展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地在自我推陈出新。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绝句的相继出现,正是在各代文化大背景和文人的努力下创作出来的。
其中,曹植之于五言诗,有着极为深的渊源。
汉魏六朝时期,各种诗体都登上了诗坛争相亮相。
骚体曾在汉初兴盛一时,但随着文学的不断向前的发展,骚体的主流日益向词赋转化,有的则走向的诗化。
四言在“诗三百”中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诗体,前秦是曾辉煌一时,到了两汉更是成为政治历史和伦理道德的教科书,四言因此被尊崇为一种正统的诗体。
由于四言诗本身受着强烈的政治道德伦理的束缚,四言诗内容逐渐向内容空泛、通篇道义的方向发展,四言诗逐渐走上了僵化的衰颓的道路。
此时,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正登上的历史的舞台——乐府诗。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乐府诗创作的情感基础,乐府诗大多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乐府诗在描写上多用叙事体,形式以杂言为主,渐趋五言,并出现了完整的五言诗。
并非每句五个字即为五言,五言诗乃是钟嵘《诗品》所总结出来的“为众作有滋味者也”,其中的本质特征,正是“穷情写物”四字[2]1。
五言诗体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学界一般认为,曹操开辟的建安诗歌,标志了五言诗的成立。
由此可见,五言诗体在建安时代乃至六朝时期的兴盛繁荣的景象。
建安诗歌“五言腾踴”[3]“彬彬之盛,大备于时”[1]51,开创了我国五言诗的黄金时代。
曹植正是这一时代诗歌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长于五言古体,大力创作五言诗歌。
王瑶先生说,“曹子建的成就,在于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给五言诗奠定基础的文人。
五言诗本出于乐府,但经过了他的手,诗和乐府的界线几乎没有了。
”[4]据统计,曹植五言诗在数量上占整个建安五言诗的27.7%,比重大于任何一个建安诗人。
从题材范围来看,曹植的诗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功业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游仙诗、游宴诗、山水诗、寄赠诗、女性诗等,这些题材大多以五言为主,如《白马篇》、《野田黄雀行》、《杂诗》、《情诗》等。
他极大的开拓了五言诗的题材领域和反映百姓生活的能力,真可谓“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5],对后世的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等影响甚深。
(二)曹植五言诗的艺术价值曹植精于五言诗的创作,不仅在数量上多于同时期的其他诗人,在诗歌的创作质量上,仍是要优于他人的。
曹植的五言诗极具艺术价值:在内容上,曹植发展了乐府诗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的文学创作发展趋势,他把抒情和叙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在艺术上,曹植精通音律,诗歌讲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节铿锵,对五言诗的音律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曹植对屈骚艺术的接受是全面的:香草美人、远游求女、比兴象征、意境创造、构思、藻饰、意象等,曹植将之用于五言诗的创作中,赋予了五言诗语言的简洁优美、意象的丰富性、意境的瑰丽性等全新的发展方向。
《美女篇》中:“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轩。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寥寥数语,便将美女美丽妖娆的气质衬托出来,语言清丽,出于自然,浑然天成,让人眼前仿佛看见一位美女款款而来。
《野田黄雀行》中:“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顶针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工整;音节铿锵,赋予诗歌音乐美。
再如《怨歌行》中:“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开篇便直抒胸臆,将满腔的愤懑和无奈毫不晦涩的发泄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无法抽离其营造出了情感氛围从而心生可怜之意。
曹植五言诗对中国诗坛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
在数量上,曹植丰富了五言诗歌体裁的创作范畴,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也有温柔婉转缠绵悱恻的女性诗、寄赠诗;还有气势磅礴的游仙诗;此外,还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这奠定了五言诗在古代文学创作载体地位的巩固;在质量上,曹植高质量的五言诗,将抒情与叙事完美结合,冲破了政治道德伦理的束缚;对遣词造句的讲究,使得五言诗内容更为丰满;对修辞手法的潜心研究,使得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更为生动,极富音乐美、绘画美。
曹植的五言诗是灵动且深刻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曹植五言诗仍不免有不足之处。
但无可否认的是,曹植五言诗的创作对于中国诗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曹植继承发展了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的优良品质,丰富完善了五言诗的创作方式及内容,为五言诗的发展在唐朝达到顶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五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站立一席之位、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华丽的篇章奠定了基础。
二、曹植诗歌对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一)曹植诗歌的抒情特点1.沉郁刚健这主要就抒情的力度而言。
曹植的诗歌主旨清晰,感情激昂,往往慷慨陈词。
他以诗歌为情感的宣泄口,抒发自己对个人、周遭事物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们根据曹植生平历程和诗歌创作内容,一般将曹植诗歌创作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
曹植生于乱世,他以文人视角观察周围的人、事、物。
曹植极富诗赋,自幼天资聪颖,颇得曹操的喜爱。
曹植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金石之功,留永世之业”[1]180。
青少时期的意气风发深深影响曹植诗歌的情感抒发。
在这一时期,曹植诗歌充斥着浓烈刚健的情感。
《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通篇的感情基调慷慨激昂,劲健有力。
曹植以骑着白马的少年自比,述说自我的统一国家、建立功勋的政治理想。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曹植遭受了严重的迫害,曹植诗歌的抒情力度不再刚健有力,转变为沉郁顿挫。
《七步诗》中“煮豆持作羹,漉激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寥寥数语,将曹植内心的苦闷抒发出来。
胸怀大志的曹植经历了别人难以体验的大起大落,慷慨不群的个性、宏伟的政治理想,与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构成了他诗歌沉郁劲健的内在特征。
2.哀怨缠绵曹植以前,最善于抒发哀怨之情的是屈原。
屈原在《惜诵》开篇即云:“惜诵以至憨兮,发愤以抒情。
”明确提出了抒发怨愤之情的写作动机。
屈原一生跌宕坎坷,历经磨难,纵有一颗尽忠君王、报效国民的赤诚之心和政治理想,然而“信而被谤,忠而被疑”,报国无门,内心的苦闷无从述说,怎能不愤懑。
曹植的经历和屈原相似,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遭到曹丕的忌恨,臣子的诽谤,生活凄苦,颠沛流离,失去人生自由,所以“常自怨愤,抱利器而无所施”[6]。
加之亲历建安七子离世,目睹社会的种种残像,内心感慨万千,难以自持,所以曹植后期诗作中处处可见怨情和哀情。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怨歌行》);“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朔风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野田黄雀行》)。
措辞委婉、深沉,不同于屈原的激烈悲亢,曹植婉转的述说着自己内心的苦闷,读来更叫人感叹时移世易之感伤,体现出哀怨缠绵的特征。
就题材而言,曹植的女性诗更加贴合这一抒情特点。
作者以女性的角度作诗,往往可以大胆的将丰富的情感借以女性角色表露出来。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七哀》);“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万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杂诗六首》);“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明”(《弃妇篇》)。
诗句对女性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腻,曲折凄婉,含蓄意深,缠绵悱恻,曹植在女性诗中借女性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纠结的情怀,情真意切,令人为之动容。
3.雅正不乱钟嵘《诗品》中赞曹植“情兼雅苑”[1]115。
在这里,“雅”是一种和“怨”相对的风格。
雅,即为典雅、高雅,属于高层次高品位的美学范畴;怨,即哀怨、怨诽,属于一种悲壮美。
曹植的诗歌,将雅正美与悲怆美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内在平衡,即雅正不乱,这是曹植诗歌又一显著的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