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同质劳动力市场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W
D S 自愿失业:实际 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劳动力供大于求。 最低工资保障 的影响
W1
WE
0
劳动经济学
L 2 L E L1
24
L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同质劳动力市场
(二)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W
D S
超额供给
W1
WE W2
0
劳动经济学
企业内部:隐性失业 企业外部:显性失业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Market Economy:
人
财 物 劳动力市场 货币(资本)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经济学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概述
A
同质劳动力 市场 异质劳动力 市场
B 劳动力市场
C
劳动力市场 歧视
劳动经济学
D
E
内部劳动力 市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述
一、劳动力市场
超额需求
LE
25
L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同质劳动力市场
(三)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
工资漂浮(wage drift)指计划经济体制中存 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率的倾向,以及 由此造成的工资率轮番上升的现象。 平均主义(equalitarianism)即分配中 的平均主义,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 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产生。
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述
二、劳动力市场分类
按照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划分 按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划分
劳动力市场的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的名词解释概论劳动力市场是指包括供给劳动力和需求劳动力双方在内的一个经济体系。
供给劳动力指的是那些希望找到工作并能够提供劳动的人口,而需求劳动力则代表着企业和组织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及经济的整体发展。
1. 供给劳动力1.1 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正在就业的人口与劳动力总数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
高就业率意味着相对较多的人口能够参与工作,从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
1.2 失业率失业率代表着劳动力市场中那些愿意工作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口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通常与经济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
较高的失业率不仅意味着大量的人口无法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供职业培训、鼓励企业招聘等来降低失业率。
1.3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表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实际投入劳动市场的比例。
它能够反映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和潜在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
高劳动力参与率意味着更多的人口愿意或需要进入劳动市场,从而有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2. 需求劳动力2.1 职业需求职业需求是指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不同行业和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有时会出现某些职业需求减少,而其他职业需求增加的情况,这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2 薪酬水平薪酬水平代表着企业愿意支付给劳动力的报酬。
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薪酬水平通常由供需关系决定,供大于求时,薪酬水平可能相对较低;反之,供不应求时,薪酬水平可能相对较高。
此外,薪酬水平还受到劳动者技能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2.3 非经济因素除了薪酬水平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例如,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发展机会的提供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者对工作的选择和对企业的吸引力。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论 (2)
◆➢内部公平感:取决于企业在内部工资差距决定方面的合理性➢外部公平感:取决于员工将自己得到的工资水平与自己可能在其他组织希望中得到的工资水平的比较。
➢高工资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外部公平感,这种较强的外部公平感有时候还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内部不公平的忍耐程度。
3.通过提供效率工资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率的企业通常会有两种:◆从降低员工流动性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最大的企业,比如那种内部运营系统比较复杂的大型现代企业,还有那种必须对员工进行较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才能确保他们胜任组织中的相关重要岗位的企业,这些人一旦流失,企业的替换成本就会高。
◆很难通过基本产出的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或者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的难度很大的企业。
4.效率工资产生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备的条件➢劳动者期望与企业保持长期雇佣关系➢只有当结构性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情况下,效率工资才最有可能出现。
(二)晋升竞赛1.含义在存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员工往往在一家企业中工作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身就职于一家企业。
企业往往会为员工设计出若干晋升层次,员工们为了能够获得每一次晋升机会,会在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
当这种竞争是在规则明确的条件下展开,并且能够避免不正当竞争对组织利益造成损害时,便会出现一种类似于体育竞赛的局面,这便是晋升竞赛。
2.(1)在许多企业中,各种职位通常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与每一个职位相联系的分别是一个工资率或者一个工资率的浮动范围。
(2)员工被晋升到某个更高的职位上的原因:他们比其他候选人更有优势。
优势大小,并不会影响到他们晋升到更高职位之后所得到的工资水平。
(3)得到晋升者将得到更高一级的新职位所带来的全部报酬。
3.(1)使参与晋升竞赛的候选人之间在知识、能力或经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即没有一个人能够非常有把握地自己能够获得晋升,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获得晋升的希望。
(2)要在参与晋升竞赛的候选人的当前职位以及拟晋升职位之间创造出一种合理的工资差距,工资差距太小,就会削弱竞赛参与者的努力动机。
劳动力市场歧视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
9
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点:
• 1、歧视是可以衡量的劳动力市场行为结果,如 工资、就业水平、晋升机会等。 • 2、歧视概念应略去偶然性的随机差异,它只包 含有规律而不相互排斥的差异。
• 3、歧视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 劳动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的方法。
•
•
•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长期内由于竞争力削弱而破产或消 除歧视。
所以,雇主歧视从长期的角度看,其实会自动消亡。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
26
雇主的歧视结论
• 对受歧视者的影响: – 在劳动生产率相同情况下,受歧视者为了获得 工作机会,只能接受更低的工资。 – 在企业中,受歧视者晋升机会会减少,只能在 更低的岗位上工作。 – 如果非歧视雇主增加或歧视程度减轻,都有利 于改善歧视者的地位。 • • 对雇主的影响: – 会造成生产率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从长远的角度看,雇主歧视会自动消失。
• 6.2.1 个人偏见模型
• 6.2.2 统计性歧视
• 6.2.3 垄断歧视理论
• 6.2.4 拥挤效应
• 6.2.5 双重劳动力市场
• 6.2.6 搜寻成歧视理论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
19
6.2.1 个人偏见模型
• 这种理论把歧视看成歧视者的一种偏好。这 种偏好可能意味者生产效率的损失。美国种 族歧视的代价可能占国民产出的4%。 • 具体指由于雇主、作为同事的雇员以及顾客 不喜欢与某些特定标志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 的。 • (1)雇主的歧视
• 歧视的类型:
– 从受歧视的原因划分 – 从内容上划分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
11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劳动经济学课件)
实证分 析方法 What Is?
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是什么,失业保险对 于失业时间的长短存在何种影响。
农村劳剩余劳动力进城对于城市劳动者的收 入和就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收入所得税减免对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是这样的等,
实证分析方法的前提假设 相对稀缺性
工作时间 干家务时间 闲暇时间
劳动者会面临时间的相对稀缺性, 他们必须选择将多少可用的时间用于 工作,多少可用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 又有多少的时间用于闲暇
由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限之间的矛盾,社会 需要尽可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来实现多种欲望满足 最大化。劳动力也稀缺的社会生产资源之一,所 以也必须探讨社会如何有效的利用劳动力资源。
劳动级经济学就是研究劳动力 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一门学问。
劳动力市场参与者决策
如何做提高劳动者财富
劳动力结构调整
劳动经济学会成为一个重要领域
劳动投入的生产理论 劳动投入的成本理论 劳动投入的收入理论
人与人
人与物
三个 内容
人的劳动力
劳动关系及运行规律
劳资关系 分配关系 劳动组合关系
与劳动相关问题
劳动力报酬问题 劳动力管理问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 劳资纠纷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
• 是指在分析经济问题以及建立 经济理论模型时,不去对社会经 济活动的价值做出判断,而只是 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之间的联系。
社会经 济问题
劳动经济学 的重要性
独有弹性
数量 方面
为什么要求增加最低工资;为什么世界 各国都有失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是下降; 高管人员工资过高;社会需要更多工作培训; 为什么性别歧视收到指控等。
社会经 济问题
劳动经济学 的重要性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
? 收益:主要是直接货币收入的增加,包括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等非货币因素。
? 成本:
? 搬家费、交通通讯费、心理成本、资历和养老金损失等
(2)劳动力流动决策
? 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2)劳动力流动决策
? 则只要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只要大于不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劳动力就会流动。
? 理论界逐渐统一认识,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也有失业
? 第三阶段:1996到现在
? 以下岗为核心的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政策
? 户籍制度的渐进改革
? 流动呈现出“体制间流动”(城镇)与“地区间流动”(城乡)特征
9.5.2 劳动力迁移(1)
? 中国的劳动力迁移表现为地区间的流动,除了一些高技能劳动力以外,主要表现为城乡间的单方向流动。
? 9.5.3中国的人才流失
9.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简单历史
? 第一阶段:1986年以前
?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过程,在原有的计划体制下,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率是非常低的,没有“劳动力市场”概念。
? 第二阶段:1986-1996
? 推行劳动合同制,打破了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计划体制
(2)即使移民与原有居民具有替代性,限制移民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 严格的限制移民政策并不会等量的增加原有居民的就业,也不一定降低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移民倾向。
从总体上看,
移民对输入国的影响是有利的
? 高技能移民增加了输入国人力资本储备。
? 低技能移民:
? 降低了替代性居民的工资和就业机会
? 降低了物价,增加了产量,对消费者有利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概论柳2011
(二)劳动力与失业
● 劳动力:处于就业状态,或正在积极寻找工 作,或被临时解雇但等待被召回的所有16岁以 上的人口。 ● 失业者:处于劳动力队伍中,但却没有能够 实现有酬就业的人。
就业人口 劳动力 (就业加失业) 人口 (16岁及其以上) 209 543 000 140 757 000
新进入 重新进入 退出 退休
在目前的体系下,被征召服第一期兵役的军人实际上不 恰当地承担了较大份额的国防负担,这些被征召入伍者以及 受到征兵制诱导而自愿入伍的人所获得的报酬,比他们作为 纯粹的志愿者入伍时所需要的报酬要少。…… 此外,征兵制还通过扭曲年轻人的私人生活和职业计划 而带来了社会成本和人力成本。 实证经济学也为这场政策争论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在这 场争论中很自然地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军队能够吸引到足 够的高质量志愿者吗?要想吸引到这么多高质量的人,需要 将工资提高到多少才行?通过对军队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进行 仔细的评估,就可以得到答案:要想维持军队在1970年时的 那种规模和质量,就需要将那些正在服第一期兵役的军人的 工资提高50%,将服第一期兵役的军官的工资提高28%,并将 服第二期兵役的军人的工资平均提高9%。
工资率、工资报酬、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关系
工资率(单位工 作时间的货币报 酬)
×
工作时间长 ﹦ 度 +
工资报酬 雇员福利 (实物或延期支付) 总薪酬或 劳动报酬 非劳动收入
+Leabharlann (利息、红利、政 府转移支付) 收入
=
(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经历的发展 (1)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 (2)工资增长 (3)国与国之间的差别。
秘书的 工资率
劳动力供给 秘书的 工资率 推销员的薪水增长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C、劳动力成为商品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答案:C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B、色诺芬的《经济论》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D、柏拉图的《理想国》答案:A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萨伊答案:A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答案:A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B、劳动的人C、劳动资料D、劳动要素答案:B6、劳动力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C、简单的生理劳动D、劳动答案:A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判定答案:B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A、贝克尔B、舒尔茨C、马歇尔D、马克思答案:B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固定的过剩人口答案:D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A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自考00164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00164 劳动经济学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劳动经济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科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
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劳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学习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提供所需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1.牢固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能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
2.在熟练掌握劳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3.能运用所掌握的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劳动力市场各参与方的经济决策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4.平时关注现实劳动力市场的动态以及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劳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工具对现实中存在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提高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意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尽可能将经济学思维方式运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的学习中,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它以劳动力为考察对象,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是以西方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其学科的基础,因此学习劳动经济学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同时劳动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常采用数学和统计方法作为其分析工具,因此要学好劳动经济学还应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和统计性知识。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旨在介绍和讨论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劳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掌握分析和解决劳动市场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劳动经济政策和实践中。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劳动市场的基本模型和分析方法;3. 理解劳动供求关系和薪酬决定的基本原理;4. 分析和评估劳动市场政策和实践;5. 培养运用劳动经济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 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人口、教育、技能等3. 薪酬决定与劳动市场效率- 边际生产力理论:薪酬与边际生产力的关系- 薪酬差距与劳动市场不平等- 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4. 劳动经济学的应用- 劳动力市场政策:最低工资、劳动合同、福利制度等- 培训与技能提升: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劳动力市场的国际流动和迁徙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2. 小组讨论: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3. 个案分析:通过分析真实世界的劳动市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应用;4. 学生演讲:学生独立选择并准备一个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演讲。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小组讨论参与度、个案分析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测试;3. 学生演讲:对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进行评估;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测试。
六、参考教材1.《劳动经济学导论》,作者:斯潘德·凯恩斯、伍兹·凯恩斯2.《劳动经济学原理》,作者:乔治·布朗3.《劳动经济学概论》,作者:沃特·考托尔七、参考文献1. Acemoglu, D., & Autor, D. (2011). Skills, tasks and technologies: Implications for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4, 1043-1171.2. Lazear, E. P. (1999). Globalization and the market for team-mat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7(S6), S333-S352.3. Borjas, G. J. (2013). Labor economics. McGraw-Hill Education.4. Card, D., & Krueger, A. B. (1994).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4), 772-793.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浅谈劳动经济学
浅谈劳动经济学作者:毕旭晖来源:《财讯》2017年第07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劳动经济学将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作为劳动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应当对劳动经济学所涵盖的内容及其发展历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所知道的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的概念认识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及其他专业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过程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就业和失业、收入和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等内容的一门应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劳动经济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表显示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如表所示,劳动经济学侧重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更偏重于研究管理理论;在劳动经济学领域,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一般被称为劳资关系,然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个人与企业的关系被成为雇佣关系,劳资关系与雇佣关系虽本质相似但有所差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部劳动关系。
劳资关系是以市场进行调节的,不存在交易成本,主要是一种竞争关系,市场的竞争力越大,其资源分配效率越来越高,进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对于雇佣关系,协调的对象是企业相关管理层,存在交易成本,主要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企业内部发展的过程中,合作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合作的程度越高,企业就会获得较好的业绩,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因此,劳资关系与雇佣关系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是不可分离的。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学时:54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属于应用理论性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进行使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
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并解释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现象,了解政府劳动力市场政策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能够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实践问题。
前导课程:经济数学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薪酬管理实务、员工培训与发展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的结合。
明确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
2.掌握劳动经济分析所应用的一些基本方法。
3.认识劳动供给的意义,掌握劳动供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供给曲线。
明确劳动需求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
厂商的劳动需求以厂商运行目标为转移,其理论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劳动需求为基础。
掌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概念,把握各种不同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如何实现。
4.认识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提高个人和组织人力资本投资的自觉性。
5.熟悉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掌握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劳动力流动决策。
6.掌握工资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贯彻和发展工资政策和工资制度。
7.了解就业理论,掌握就业规律。
认识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掌握周期性失业的均衡理论。
8.了解我国劳动经济领域的特点和现状。
三、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1导论理论教学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劳动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劳动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明确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会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劳动经济问题。
62劳动力市场概论理论教学1.劳动力的基本概念2.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类型和作用3.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条件4.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了解劳动力的基本概念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及类型,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条件,应用劳动力产权理论说明在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必然性。
劳动经济学内容梳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概论: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劳动者、企业的经济行为,劳动力市场的失业、歧视,收入两极分化等。
2.劳动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劳动力的市场特征、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
3.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两个特性是人是有理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规范研究(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包括一定的价值判断;互惠原则—参与交易活动的双方均获益,一部分获益但无人受损,一部人获益,一部分受损,但获益大于受损;互惠障碍的原因—市场失灵,不知情,价格扭曲,交易障碍,市场缺位);比较研究(横向:空间;纵向:时间序列)4.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5.劳动力市场的含义:是一个租让劳动力的市场,交易结果是以一定的市场工资率让工人配置在合理的工作岗位上,也有其特殊性(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等)第二章劳动力供给理论:1.劳动力定义: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
2.劳动力供给定义: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3.劳动力供给类型及其表达:个人、家庭、社会;表达有函数、曲线和表。
4.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供给模型:①几个基本假设:假设劳动者的时间只能用来做一件或者两件事情—工作或者享受闲暇;享受闲暇或者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会获得不变的小时工资率;劳动者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②无差异曲线(横轴为闲暇,纵轴为货币收入)含义: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者满足的闲暇时间与实际收入的组合。
推论:一个人可以有多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远离原点,效用越高;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因为闲暇与工作是相互替代的)且凸向远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偏好:偏好闲暇者无差异曲线更为陡峭,偏好货币收入者无差异曲线更为平缓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RS*边际技术替代率:含义:是每增加一单位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量,它表示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概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本文旨在介绍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的是劳动者提供自己的劳动力并参与劳动市场的行为。
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首先,人口数量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人口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个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较高的失业率。
最后,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对劳动力供给也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对于就业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者整个经济体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受到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以及技术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市场规模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规模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高。
其次,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反,当劳动力成本下降时,企业可能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最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劳动力都被自动化和机械化取代。
因此,对于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需求可能会更高。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涉及到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行为和决策。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着工资水平和就业率。
当劳动力供应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失业现象,工资水平可能下降。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应时,企业可能面临人员短缺,工资水平可能上升。
秋华师《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C: 鼓励就业的政策D: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之商。
A: 股价指数B: 物价指数C: 比价指数正确答案:(单选题) 3: 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A: 要求企业不营利B: 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 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
A: 男性劳动力参与率B: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C: 青年劳动力参与率正确答案:(单选题) 5: 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A: 劳动力供给价格B: 劳动力需求价格C: 劳动力均衡价格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A: 工业部门B: 农业部门C: 家庭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
A: 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B: 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C: 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 劳动生产率B: 劳动的人C: 劳动资料D: 劳动要素正确答案:(单选题) 9: 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 0B: 1C: -1D: 2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
A: 两种投资的边际收益均等程度不同B: 两种成本的内部经济性不同C: 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正确答案:(多选题) 1: 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 教育年限B: 教育成本C: 人口总量D: 保险与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正确答案:(多选题) 2: 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A: 完全竞争市场B: 垄断市场C: 不完全竞争市场D: 充分竞争市场正确答案:(多选题) 3: 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0级(普本)(1 班)《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概论习题
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力
2.劳动力资源
3.劳动力市场
4.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5.劳动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竞争
B.劳动者
C.用人单位
D.工资
2.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
A.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价格机制
D.调控机制
3.下列属于宏观货币政策的是()
A.调整贴现率
B.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C.调整税率
D.公开市场业务
4.在失业率高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些扩张性财政政策政策可能包括如下内容()
A.增加政府购买
B.增加转移支付
C.减免税收
D.降低利息率
5.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包括()
A.最低劳动标准
B.最低社会保障
C.工会
D.劳动法
6.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包括()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人力资源政策
D.收入政策
7.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8.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9.劳动力市场缺陷包括()
A.有效需求不足
B.工资刚性
C.主观因素
D.完全竞争
10.劳动力需求右移与供给曲线左移时,会使( )
A.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就业量减少
C.均衡工资率上升
D.均衡工资率下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2.简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3.简述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
4.简述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5.简述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劳动力市场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特殊性。
2.试论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有哪些?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不定项选择题(略)
三、简答题(要点)
1.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1)主体要素
(2)价格要素
(3)基础要素
(4)保障要素
(5)调控要素
2.简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1)供求机制
(2)竞争机制
(3)工资机制
3.简述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
(1)信息障碍
(2)市场缺陷
(3)制度障碍
4.简述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
(3)经济促进
(4)激励鞭策
(5)信息传递
(6)窗口导向
5.简述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人力资源政策
(4)收入政策
四、论述题(要点)
1.试论劳动力市场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特殊性。
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共性: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层次性、规范性。
此外,劳动力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的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平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2.试论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有哪些?
(1)最低劳动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其他劳动条件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