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经济师初级人力:劳动力市场概论(三)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十一章.doc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十一章2018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复习资料:第十一章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供给理论(一)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1.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劳动力质量:指劳动力身体状况和受教育程度。
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等。
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
2.人口总量:取决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3.劳动参与率4.平均周工作时间(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率高低决定劳动力供给意愿。
收入效应:工资率变动与劳动力供给成反比。
替代效用:工资率变动和劳动力供给成正比。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在工资率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劳动者最终决定增加还是减少劳动力供给,取决于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二者谁的力量更大。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变动成正比。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上升。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变动成反比。
供给曲线后折。
(三)市场(或企业)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在现行工资率下,整个市场或者某个特定的劳动力需求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所有可能的劳动力供给意愿总和。
有如下三种: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水平形状的曲线。
(四)劳动力供给弹性所谓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随着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2.家庭生产理论和劳动力供给周期家庭生产理论(把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工作时间,另外一类是家庭生产时间。
家庭物品的生产方式分为两类: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经济衰退中的家庭劳动力决策):附加的劳动者效应、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几种情况:●刚刚成年阶段(25岁之前),大部分时间会用于接受正规教育,用于工作的时间较少。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人事管理经济学
2.劳动力供给
从雇员分析:从雇员分析:市场供给曲线与企 业的供给曲线的斜率不同,与劳动者面临的选 择有关。当劳动者决定进入会计市场进行选择, 必须衡量报酬与工作的替代选择。一旦选择会 计而不是出纳,就要决定为哪个雇主工作,由 于各个雇主差不多,这时选择的依据就是报酬。
结论:单个企业如同单个工人一样,通常是工 资的接受者。面临的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
= 收入 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水平,最常用的是消费品物价指数(CPI)。CPI是 由“一篮子”消费品与劳务的成本决定的。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CPI 最低工资标准
2.劳动力供给
1、市场劳动力供给
对市场供给:假定其他职业薪金和工资率不变,某特 定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与该市场现行工资率正相关。
对企业的供给:若选定职业(会计),接下来要选择 雇主。假定雇主提供的会计工作差不多,选择决定于 劳动报酬的高低。若某个企业所付工资低于市场工资, 将招不到合格会计;同样没有企业愿支付高于市场水 平的工资。因而企业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这意味着按 市场价格,企业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会计。水平供给曲 线表明择业者面对的雇主是可以完运行的影响 通过合同提高工资
工 资
L2 L1
2.劳动力供给
工会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直接限制供给
S2
S1
w2
w1
3.劳动力供给
2)工资率的决定:特定劳动力市场工资率都受劳动力 供求的影响。 市场出清工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工资率称 市场出清或市场均衡工资。市场出清工资是单个雇员 和雇主面临的现行工资。
w
w
2.劳动力供给
均衡的破坏 若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伴随需求曲线右移, 市场工资有大幅上升的可能。
w2 w1
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中级经济师-人力、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第三节劳动力需求
第三节劳动力需求【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考点】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考点】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一)劳动力需求的性质与劳动力需求曲线1.劳动力需求的性质(1)劳动力需求两个层面的含义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微观);行业或市场层面的劳动力需求(宏观)。
(2)需求种类◆直接需求:直接需求是指人们对那些能够直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的商品所产生的需求,如对食品和服饰的需求,人们通过对这些商品的消费能够产生直接的效用即满足。
◆间接需求:间接需求有时也被称为派生需求,这种需求是由于对某种能够给人带来满足的最终产品存在需求,进而延伸出来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对资本或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曲线(1)形状: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3)斜率:负。
(二)工资率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是指工资率变动首先通过直接作用于生产规模或产出规模。
:即工资率变动首先通过直接作用于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投入比例。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工资率变动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都是相同:(都成反方向变化)工资率变动→劳动力成本→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量上升→提高→缩小→减少下降→降低→扩大→增加工资率变动→劳动力成本→资本→劳动力需求量上升→提高→变得相对便宜,增加资本使用→减少下降→降低→变得相对昂贵,减少资本使用→增加(三)产品需求与资本价格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1.产品需求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包括工资率不变)2.资本价格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包括工资率不变)【真题:单选】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关因素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A.工资率上涨的规模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B.工资率上涨的替代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上升C.产品需求上升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D.产品需求下降导致劳动力需求上升【答案】A【解析】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均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故B错。
人力三级重点基础知识必背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㈠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第3部分(打印版).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预习讲义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考点: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经济学含义;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几种基本情况及其图形表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中的作用;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念(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原因是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当工资率上升时,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二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比较常见2.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3.水平形状的曲线至少可以反映如下两种情况①可以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②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力需求者即单个企业所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它表明,企业只要能够支付市场“通行工资率”,便可雇用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低于此工资率,便一个人也雇不到。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随着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计算公式: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工时增加或减少绝对数量/初始工时%/(工资率上升或下降绝对数量/初始工资率%(1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劳动经济学称之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2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1,这种情形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培训教材(12)劳动力市场
第十二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理论一、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1.劳动力供给的内涵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1)劳动力质量:指劳动力身体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
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等。
(2)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
人口总量:取决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主要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在16岁以上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或者实际劳动力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平均周工作时间:平均周工作时间指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的工作小时总量。
二、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可以用较少的工作时间获得同样的收入,因此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的时间供给反而减少。
2.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多获得工资收入。
3.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
(二)市场或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有如下三种: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比较常见)2.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
原因有两种:①与某些短期情况有关。
②其所描述的可能是一个已充分利用了它的劳动力资源的经济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水平形状的曲线(无限弹性)。
它反映了两种情况: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②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力需求者即单个企业所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工时增加或减少绝对数量/初始工时)%/(工资率上升或下降绝对数量/初始工资率)% 由于通常情况下,工资率上升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所以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一般为正。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课件
益和约定权益,都应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本保护 指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
保护。
a
33
3、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较重要) 具体内容的七个方面
4、物质帮助权原则 失去劳动能力或就业机会有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
a
22
四、失业的度量、失业的影响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 年失业率=?
a
23
失业影响:
家庭生活 劳动力资源浪费 劳动者个人
a
24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政府支出 分类: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收入再分配的 手段)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掌握) 1、最低劳动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 2、最低社保 3、工会
a
27
第二章 劳动法
本章框架: 一、劳动法的体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
a
28
一、劳动法的概念 、内容和作用
(一)劳动法的概念 1、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 社会关系的法律。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 关系。
2、调整对象:调整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而与所属 的企业、事业、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之 间发生的那一部分劳动关系
3、劳动法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
a
29
05.05单选 2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C)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生的关系
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知识点:劳动力市场运行
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知识点:劳动力市场运行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知识点:劳动力市场运行导语:人才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1. 派生需求的基本原理派生需求 , 即由于对某种能够给人带来满足的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导致的对于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2.派生需求特点对劳动力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劳动方属于一种生产要素,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就是一种间接需求或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的性质导致了劳动力的需求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劳动力需求,从宏观角度来说,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总和。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企业所需要的某种既定质量的劳动力的数量。
4. 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在某一时点上,市场工资率越高,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就越少;反之,工资率越低,则劳动力需求量就越大。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
5. 工资率变化的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率上升导致生产规模缩减 , 又因生产规模缩减导致劳动力需求数量下降的.规模效应。
同样,工资率下降也同样会导致规模效应的出现,只不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的下降会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 而企业规模的扩大又会导致劳动力需求量的上升。
6.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率上升导致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导致雇主用资本替代劳动,结果造成劳动力需求量减少的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下降同样会导致替代效应,只不过在其他条件不变而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会形成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于资本价格下降的局面,从而导致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雇主用劳动力来替代资本,结果造成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加。
7.工资率以外的其他要素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产品需求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资本价格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知识点:劳动力市场运行】。
中级经济师 人力资源专业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考试大纲:理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结构及运行的基本原理;运用劳动力供给理论、劳动力需求理论、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变动原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述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换的一种要素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对劳动力这种生产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根本手段。
劳动力市场通过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一个接触、谈判和交易的机制,以一定的工资率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有效地分配到不同职业、行业、地区和企业之中。
这不仅满足了个人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劳动力市场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
宏观角度,是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的一个总劳动力市场体系。
微观角度,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特殊性、多样性、不确定性、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延续性、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地位的不利性)1.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劳动力不能脱离劳动者独立存在,它与一般商品买卖的性质不同。
交易中只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权转移,所有权并没有转移。
2.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不同劳动力包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相互替代或不能完全相互替代,这便形成了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可以根据知识、技能、职业、具体职位、地理位置等多种角度来划分劳动力市场。
3.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多数生产性性资料和生活用品市场都是建立在有形市场基础之上的,有明确的交易中心,同类商品价格之间差距不会太大。
劳动力市场尽管也存在一些有形机构,但是大量的雇佣合同是通过无形市场达成的,如招聘广告、求职者随机到企业求职、朋友介绍等。
劳动力供求双方间的接触非常分散,很难看到像一般商品市场那样可以被清晰地辨认出来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导致劳动力供求双方之间的匹配变得更加困难。
2011经济师初级人力:劳动力市场概论(二)
2.劳动力市场的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导致劳动力供求双方之间的匹配变得一般商品的买卖的困难的多。
(2005年、2007年单选题)
(四)交易对象即劳动力的难以衡量性
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中最为重视的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实际劳动能力,但是每个劳动者的实际生产能力不仅会因劳动者的年龄、性别、个人天赋、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以及接受过的培训方面因素的不同而存在非常大的影响。
(五)交易的延续性
劳动力及其载体劳动者之间所具有的不可分性导致了劳动力的出售者在交易完成之后,还会继续参与与劳动力购买者的生产过程,从而会对生产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就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
(六)交易条件的复杂性
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往往受一整套条件的约束。
在工资和非工资就业条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关系。
(七)劳动力的出售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不利性
1.改善不利地位的措施
(1)劳动者通过组织工会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议价能力。
(2)政府通过对总需求的管理以及对失业者的救助来适当地平衡劳动力供求双方之间的市场力量对比。
2.影响不同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议价能力大小的因素(2004年
多选题)
(1)取决于劳动者所属的同种劳动力在市场年的供求状况;
(2)取决于一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等劳动力质量要素的水平。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劳动力总量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 1、人口总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最重要基础是人口总量,它主要取决
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劳动年龄内 人口
①劳动适龄就业人口; ②失业人口; ③就学人口或在校人口; ④家务劳动人口; ⑤现役军人; ⑥劳动年龄内其他人口。
资率或一个工资浮动区间,职位级别越高,对应的工资率也就越高。 ➢ 与同事相比,一位员工之所以晋升到更高职位,往往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有
优势一些,至于这种优势是大事小,则不会影响到他们被晋升后得到的工资水 平高低。 ➢ 被晋升者将得到更高一级新职位对应的全部报酬,即工资水平上涨;而失败者 将不会因为参加竞赛而得到任何报酬。
三、工资效率和晋升竞赛 (一)效率工资
通过提高效率工资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率的企业通常会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从降低员工流动性中 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最大的企 业,如内部运营系统就复杂 的大型现代企业。
另一种是很难通过基于产出 的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或 者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的难度 很大的企业。
前提是劳动者期
望与企业保持长 期雇用关系
目录
CONTENTS
1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 2 第十二章 工资与就业 3 第十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PART 01
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论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论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三、工资效率和晋升竞赛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 2.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 3.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 4.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 5.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延续性 6.劳动力市场交易条件的复杂性 7.劳动力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
中级经济师-人力、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论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教材结构】【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分值多选题分值案例题分值合计平均总分平均总分平均总分平均2011-2015 51 10.2 28 5.6 44 8.8 123 14.6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教材结构】析】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论【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考点】劳动力市场结构【考点】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考点】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1.劳动力市场定义(1)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易的一种要素市场。
(2)劳动力市场是对劳动力这种最为重要的生产型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根本手段。
它通过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一个接触、谈判和交易的机制,以一定的工资率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行业、职业、地区和企业之中的。
2.劳动力市场层次(1)宏观: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所构成的一个总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微观: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真题:单选】劳动力市场的()决定了企业通常需要利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多种标准,以及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多种手段甄选员工。
A.特殊性B.交易延续性C.不确定性D.交易对象难以衡量性【答案】D【解析】由于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企业通常需要利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多种标准,以及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多种手段甄选员工。
【例题:单选】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往往受一整套条件的约束B.劳动力的出售者在交易完成之后,还会继续参与劳动力购买者的生产过程C.不同劳动力存在差异,不同的劳动者之间不能或不能完全相互替代D.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其使用权【答案】D【解析】A说的是交易条件的复杂性。
B说的是交易的延续性。
C说的是多样性。
【例题:多选】关于劳动力市场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市场是一种要素市场B.劳动力市场具有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C.劳动力的出售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有利性D.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E.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不确定性【答案】ABDE【解析】劳动力市场特征:劳动力的出售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不利性。
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
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 1% 引起的自身劳动力需求数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
比。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
△/
η=
× 100%=
× 100%
△/
工资率变动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
(二)派生需求定理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通称派生需求定理,又称希克
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选择以及退休年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资率和养老金两个方面。
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
定理
一、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需求的性质与劳动力需求曲线
1.劳动力需求的性质
劳动力需求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单个企业
的劳动力需求,另外一个是行业或市场层面的劳
三、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
(二)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在现实中,无论是家庭的劳动力供给决策,还是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决策,都有可能
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1、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2.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两种不同劳动力供给效应的共同作用结果
三、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
(三)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规律
2.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发达国家的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稳定上升的总体趋势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女性的相对工资率上升。
第二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工作偏好和态度发生了改变。
第三,家庭生产活动的生产率提高。
第四,患生率下降。
第五.离婚率上升。
经济师考试 人力资源第11章-劳动力市场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知识点:劳动力市场概论一、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特征(一)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易的一种要素市场。
宏观:各种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
微观: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特殊性不能脱离劳动者而存在。
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使用权。
2.多样性劳动力存在知识、技能和经验差异,不能替代或不能完全替代,劳动价格不同。
3.不确定性大量雇佣合同是在无形市场达成。
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使劳动力供求双方匹配困难。
4.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劳动者能力很难通过学历、年龄、性别等可见要素衡量。
5.交易的延续性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被固定了下来。
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工作环境、条件等要素都影响交易最终完成。
7.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一)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1.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越稀缺,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就越高,劳动力供需受地域限制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通常是技能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劳动者。
(二)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外部市场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影响,大量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市场。
2.内部市场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
(三)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1.优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工作保障性强。
对供给者要求高。
2.次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不稳定、工资率较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三、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一)效率工资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
课堂思考: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效率工资?理由:1.高工资能吸引到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
2.高工资有利于降低离职率,强化生产率。
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基础辅导-劳动力市场
⼀、考试要求根据⼤纲规定,考⽣在本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为:劳动⼒市场概论、劳动⼒市场运⾏、就业与失业。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对劳动⼒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劳动⼒市场结构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考察考⽣对劳动⼒市场运⾏的基本原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情况;考察考⽣对与就业和失业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情况;考察考⽣运⽤所学基本理论对现实中的劳动⼒市场现象和市场⾏为进⾏分析和运⽤的能⼒。
⼆、主要考点(⼀)劳动⼒市场概论1.劳动⼒市场的概念2.劳动⼒市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3.劳动⼒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4.劳动合同与⼀般经济合同相⽐所具有的特殊性5.内部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功能6.优等劳动⼒市场和次等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7.运⽤劳动⼒市场的基本概念和⽅法分析现实问题的基本技巧。
8.劳动⼒市场的⼏种分类⽅法(了解即可)(⼆)劳动⼒市场运⾏1.派⽣需求的基本原理2.派⽣需求特点对劳动⼒需求所产⽣的影响3.劳动⼒需求的基本概念4.⼯资率变化与劳动⼒需求之间的关系5.⼯资率变化的规模效应对劳动⼒需求的影响6.⼯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对劳动⼒需求的影响7.劳动⼒供给的基本概念8.个⼈劳动⼒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及其含义9.⼯资率变化所产⽣的收⼊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的作⽤后果10.劳动⼒市场均衡的图形表述11.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资率与均衡就业量的形成过程。
12.劳动⼒市场运⾏的基本概念、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需求的联合作⽤⽅式及其作⽤结果、劳动⼒市场均衡的含义(了解即可)(三)就业与失业1.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三个必要条件2.国际劳⼯组织关于就业者的定义3.我国⽬前适⽤的就业⼈员统计办法4.失业的基本概念5.我国⽬前适⽤的失业⼈员统计办法6.失业的⼏种基本类型以及相应地减少失业的主要对策。
7.市场经济国家关于失业的定义(了解即可)三、内容讲解(⼀) 劳动⼒市场概论同学们应当重点掌握:劳动⼒市场的概念、劳动⼒市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劳动⼒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劳动合同与⼀般经济合同相⽐所具有的特殊性、内部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功能、优等劳动⼒市场和次等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运⽤劳动⼒市场的基本概念和⽅法分析现实问题的基本技巧了解劳动⼒市场的⼏种分类⽅法1. 劳动⼒市场的概念劳动⼒市场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的含义。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劳动力市场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劳动力市场2017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劳动力市场导语:虽然中国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已展开,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1. 劳动力市场是一种要素市场。
劳动市场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者配置于一定的工作岗位上。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①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②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③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④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⑤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延续性;⑥劳动力市场交易条件的复杂性;⑦劳动力的出售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不利性。
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劳动力市场的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之间的匹配很难。
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之间的匹配之所以很难,是因为劳动力交易对象的特性难以衡量。
2. 劳动力市场分别可以被划分为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
内部劳动力市场则是指在大型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所形成的一种有序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
这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组织通常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别岗位的劳动者,组织内的中高层职位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晋升来实现的。
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是基于一种双层劳动力市场理论。
优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业保障性强。
贫穷、歧视、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技能缺乏等是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
3. 劳动力需求,从宏观角度来说,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总和。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上,企业所需要的某种既定质量的劳动力的数量。
对商品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需求,另外一种是间接需求或派生需求。
HR三级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解析解析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 单项选择1, 在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的供应者。
A 居民户 B 市场C劳动者D 企业解析: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服务的需求者,企业是供应者,居民户向企业支付货币,交换商品和服务;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中,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应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的运用须向居民户支付要素酬劳(如工资)。
要明确,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各自的特性(CPI及PPI),供需主体双方相互换位!2,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 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B 确定就业量及工资C 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 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解析: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确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视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整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视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确定着工资。
就业量及工资的确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3,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A 劳动力市场关系 B 劳动者的劳动力 C 劳动力的全部者个体 D 运用劳动力的企业解析: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即劳动实力。
同时,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物质担当者。
劳动力的全部者个体和运用劳动力的企业是劳动力市场主体的构成要素。
4, 劳动供应的工资弹性E s的计算公式为()A (△S/S)/( △W/W)B (△W/W)/( △S/S)C (△W/S)/( △S/W)D (△S/W)/( △W/S)解析: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应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为劳动力供应弹性,△S/S表示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 s =(△S/S)/( △W/W)5, ()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旺盛及衰退的周期性替换。
A 经济规律 B 经济交替 C 经济周期 D 经济变动解析:不说明。
中级经济师-人力-13、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三)
考点7: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自身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及变化情况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考点1: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原始线是D0线,即中间那条线。
在劳动力供给曲线S不变前提下:1.若劳动力需求增加:D0到D2,则Wo变为W2,E0变为E2,即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同时增加。
2.若劳动力需求减少:D0到D1,则Wo变为W1,E0变为E1,即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同时减少。
考点2: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原始线是S0线,即中间那条线。
在劳动力需求曲线D不变前提下:1.若劳动力供给增加:S0到S1,则Wo变为W1,E0变为E1,即均衡工资率减少而均衡就业量增加。
2.若劳动力供给减少:S0到S2,则Wo变为W2,E0变为E2,即均衡工资率增加而均衡就业量减少。
考点3:劳动力供求曲线同时移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1)产品需求量上升导致对生产产品的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2)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又必然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整体右移(3)当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上升(4)当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下降考点4:劳动力需求方遇到的摩擦力1.企业并非必须支付市场通行的工资率第一,企业不仅会向员工支付工资,而且会提供福利以及其他一些员工认为有价值的报酬因素,如良好的工作环境甚至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二,会有意提供超过(而不是等于)市场工资率的工资水平---效率工资。
第三,政府颁布了最低工资立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考点5:劳动力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考点6:政府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考点7:货币政策考点8:财政政策考点9:收入政策考点10:人力政策考点11:产业政策考点12:最低工资立法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
(一)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2007年单选题)
1.全国劳动力市场
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
1.内部劳动力市场※
(1)定义:通常是指在大企业内部存在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来指导企业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有序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
(2)重要特征:企业通常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岗位的劳动者,企业较高层级上的人员一般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提升来实现的。
(3)功能:在存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企业通常对于短期解雇顺序、报酬等级、工作分配、晋升以及调薪和争议处理程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形成:实际上是雇主和劳动者双方之间相互选择的一种结果。
(5)注意:它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而独立存在
2.外部劳动力市场
(三)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
1.划分依据:双层劳动力市场理论
2.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贫穷、歧视、技能缺乏等。
(2004年案例题)
3.优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2008年多选题)
①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条件好
②工资福利水平高
③工作环境良好
④职业保障性强
4.次等劳动为市场的特征:
①就业不稳定
②工资率较低
③工作条件较差
④工作的社会地位也较低
⑤流动率、缺勤率和迟到率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