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
《十日谈》叙事情节的总体分析
一
长 也 与 情 人 正 在 幽会 的 证 据 ,从 而 逃 脱 惩 罚 。这 两 个 很 相
似 的 故 事 各 自都 。 作 者 既 赞扬 了 小 修 士 小 修 女 的 机 智 聪 明 ,又 讽 刺 了禁 欲 主 义 的虚 有 其 表 和 违 拗 人 性 。 第 三 类 内故 事 重 叠 化 险 的 故 事 ,例 如 第 一 天 第 三 个 故 事 讲 埃 及 苏 丹 给 犹 太 富 翁 设 圈 套 ,让 他 回答 犹 太 教 、伊 斯 兰 教 和 天 主 教 三 教 哪 一 个 是 正 宗 的 ,犹 太 富 翁 讲 了 个 故 事 , 故事 里 老 人 同样 喜 爱 三 个 儿 子 ,传 给 他 们 三 个 一 模 一 样 的 戒指 , 借 这 个 故 事 , 犹 太 富 翁 指 出三 种 信 仰 同样 是 天 父 仁 慈而 平 等 地 赐 给 三 个 民族 的 ,所 以每 个 民族 都 认 为 自 己的 教 规 和 戒 律 是 正 宗 的 。犹 太 富 翁 通 过 讲 故 事 打 了个 精 妙 的 比方 , 从 而化 险为 夷 。 第 四类 是 追 求 一 得 到 的 故 事 。如 果 说 前 三 类 是 被 迫 需 要去解决 问题的话 ,那么 这一类就是积极主 动地追求 自己 的幸福 。例 如第三天第九个 故事 ,讲 的是 医生的女儿爱上 了地 位 高 贵 的 伯 爵 之 子 ,少 女 为 了 实 现 爱 情 ,就 自告 奋 勇
论《十日谈》的艺术表现
诗抑 或 是英 雄 史诗 ,均 得 气氛 沉 闷 、 板 俗套 ,而且 卡 较 它 包 括 全 5 ¨ f 开端 的 “ 绪 ”、 中 间 “ 第 天 故事 ”开篇 前 的 丁从_ 占代神 话平 巾 世纪迷 信 、梦 幺 的骑 士 文 学 r寻 找题 材 , l 1 J r l
作 曲 ,他 的第 一 部作 品便 是 叙事 诗 《 菲洛 斯特 拉 托 》 ,第 二
作 《 寒 依达 》 更是 直 接模 仿 占 马 诗人 维 吉丘 的 《 苔 埃 涅阿 斯 纪》 的英 雄 史诗 。 然而 ,无论 是 他 的抒 情诗 、叙 事
第 一 部分 ,即关 丁 《卜 _同谈 》创 作 动机 和 经 历 的 [述 。 |
不 宜表 现 这 类具 有 现 实意 义 的 内容 。这 样 ,他 毅 然放 弃 了所
熟悉的诗歌刨作的艺术于法,而选择了 种新的、更为得心
应 于的文 体 形 式— — 故 事集 来 作 为 斗争 的 武器 。 时 代 已经 发 展到 一 个 新 的转折 点上 ,传 统 的 文学 体裁 显 然 已负荷 不 了 新时 代 所赋 予 的 文学 使 命 ,那 么新 的 文学 样 式 也 就 应运 而 生 ,并 H 获得 推动 历 史 前进 发 展 的 人 力量 。 _ 将 薄 伽 选 择 故 事集 这 一 文学 样式 并 非 凭空 杜 撰 ,而 是在
论
《十 日 谈
0予、 艳 】
的 艺 术 表 现
摘 要: 自古以来, 十 日谈 都是作为闪耀着强烈批判精神 的人文主义作品展现于世人 面前 ,然而它独特 的艺
术 表现 形 式与 其伟 大的思 想 内涵相得 益 彰 ,体 现 了作 者 天 才的构 思 及 不凡 的 艺术 才华 。 本文 旨在 通 过对 十 日谈 的 艺术 表现 形 式 一一 c 架 式” 结构 及 多样 化 、 艺术 表现 手 法进 行 论述 ,以期 能 更深 入地 发掘 出 文本 的意 义及 思 想 c 框
《十日谈》的叙事模式分析
《⼗⽇谈》的叙事模式分析2019-05-07摘要:《⼗⽇谈》是⽂艺复兴时期意⼤利最重要的作品,也是西⽅⽂学史上伟⼤的创举,⼩说运⽤多重叙事视⾓,重重嵌套,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将⽂中讲述的故事编织成⽹状结构,宏观上始终以⼈⽂主义为主旋律,微观上歌颂⼈性之美,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个性解放。
关键词:⼗⽇谈;薄伽丘;叙事视⾓;⼈⽂主义⼀、前⾔作为“⼩说发展史上的扛⿍之作”,《⼗⽇谈》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形式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意⼤利著名⽂艺评论家佛朗切斯特·德·桑克提斯曾将其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曲”。
⼩说以⼗位青年男⼥在⼗天之冉彩龅囊话俑龉适挛主要内容,作者⽤其⾼超的艺术表现⼿法将这些故事连接起来,勾勒出⽂艺复兴时期意⼤利的社会众⽣相。
⼩说中的故事并⾮简单串联,⽽是相互嵌套,环环相扣,在多重叙事视⾓中形成独具特⾊的叙事风格。
⼆、多重嵌套的叙事视⾓(⼀)全能全知的叙事视⾓全能全知也即零视⾓,叙述者全知全觉,了解每⼀个⼈物的性格特征,对事件发展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
在《⼗⽇谈》这⼀由⼀百个故事编制⽽成的鸿篇巨制中,最主要最直观感知的便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
在全知全能的叙事视⾓中,如韦克勒和沃伦在《⽂学原理》中所说,“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的旁边,就像⼀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或纪录⽚进⾏讲解⼀样。
”也使读者能了解故事发⽣的客观真实的背景,跳出作者在⽂本中所体现的个⼈价值判断和思想意识,突破⽂章条条框框的篇章结构,更深⼊了解作者创作动机及⽂本价值。
此外,全能全知的叙事视⾓更便于读者直⾯⼩说中的⽭盾冲突,感受不同⼈物的性格特征,把握⽂章所指向的⼈⽂主义精神。
(⼆)见证⼈“我”的叙事视⾓《⼗⽇谈》中,开篇以第⼀⼈称“我”为主要叙述者,写道“温雅的⼥⼠们,我深知你们天⽣都是富有同情⼼的“,通过“我”的⼀番深情表⽩交代⽂章创作背景和写作缘由,奠定⽂章叙述基调。
在⿊死病的⼤背景下,《⼗⽇谈》的创作意图紧紧围绕⽂艺复兴时期揭露禁欲主义和批判天主教会,通过叙述主要见证⼈“我”的所闻所感,更有助于增进亲切感,避免说教式宣讲。
《十日谈》的叙述学阐释
《十日谈》的叙述学阐释摘要: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整部小说由一百个结构紧凑、文笔简练、语言诙谐生动的故事构成。
结合叙述学理论,从小说的叙述框架结构、叙事视角、叙述手法和叙述模式四个方面总结和分析薄伽丘所运用的叙事技巧,旨在解读这部文学巨著在叙述方面的不朽造诣。
关键词:《十日谈》;叙述结构;叙事视角;叙述时序;叙述模式《十日谈》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栩栩如生地勾勒了一幅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浮世绘,谱写了上至王公贵族、僧侣修女,下至形形色色市井小民、三教九流的众生百相,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薄伽丘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对整个欧洲近现代叙述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于《十日谈》的研究在国内外都非常广泛,可谓是汗牛充栋。
如对《十日谈》的主题思想人文主义的研究,对《十日谈》女性及情爱研究还有对《十日谈》隐喻结构文学理论的研究等前人研究成果不胜枚举。
以叙述学为新视角,对《十日谈》这部垂世之作研究主要从叙述结构、叙事视角、叙述时序和叙述模式四个方面解读文本,能够形成对《十日谈》乃至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以新的阐释,拓展对古典传统文学的新认知。
一、叙述结构从叙述学角度看,叙述类作品归根结底就是在讲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
讲故事包括故事内容本身和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方式涵盖叙述视角的选择、叙述时间的安排、叙述语言的锤炼、叙述节奏的把控、叙述结构的确定等,其中叙述结构是讲述方式的核心。
叙述结构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作家对叙述的故事内容的主观安排。
不同的作家由于文学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叙述结构的安排上会存在诸多差异。
《十日谈》之前的叙述类作品主要是史诗、戏剧、传奇等,从叙事结构看主要采用线状结构,以主人公经历为主要叙述内容,多按照历时角度从头到尾叙述主角经历不同空间的不同事件,当他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时候,即各个不同空间,不同场面中的次要人物只与主人公发生关系。
13.4-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的语法
文本分析库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的语法1,知识点:叙事语法2,知识点讲解:结构主义在文学理论中的直接成果可以说是叙事学。
“叙事学”一词,由托多罗夫在1969 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中首次提出,它被界定为“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托多罗夫的叙事语法研究始于《诗学》,但他在这方面的最系统成果则见于《〈十日谈〉语法》一书。
托多罗夫将叙事语法分成四个层次:词类、命题、序列和故事。
3,实体内容: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语法兹维坦·托多罗夫黄建民译人们为图方便,比喻性地使用一些诸如“言语” 、“语法”、“句法”等术语,这常使我们忘记,这些术语即使不是用在某一自然语言里,也会有其确切的含义。
我们要讲“叙事作品语法” ,首先必须确定“语法”这一词在本文里的定义。
人们开始对言语进行思索后,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撇开各语言间明显的差异,可以发现它们有一共同的结构。
二十几个世纪以来,对普遍语法的研究从未间断,其成果也不尽相同。
13、14 世纪摩迪斯泰学派对此的研究堪称顶峰。
这一学派中的一位语言学家罗伯尔·吉瓦比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只是在所有说话者仅有一种语法的情况下,语法方能构成一门学科。
语法表述某一特定语言,如拉丁语或希腊语的一些规则,只是属于偶然。
就像几何学不研究具体的线条和平面一样,语法是制订撇开具体言语的话语规则。
(目前通常把话语和言语这两个术语的位置颠倒过来)。
语法的研究对象对每人都一样。
”但如果我们承认普遍语法,就不应该把它仅仅局限在语言范围里,它显然还包括心理活动。
我们在这里可举伯拉斯为例,正由于他启发了反普遍语法语言学,他对心理活动提出的证据就更有价值。
他说:“在各语言里都出现了最基本的语法概念,这一现象应该证明人类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
”这一共同的心理活动使我们相信,同样的结构不仅在语言中存在,在语言之外也存在。
这就是我们在研究除自然语言外人类其它符号活动时,想寻找同样的普遍语法的前提。
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蔡玲凌
Vol.33No.11Nov.2012第33卷第11期2012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杰出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十日谈》写于1348年,以意大利方言写成,融古典精神与世俗生活为一体,是薄伽丘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标志之一。
《十日谈》讲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1348年发生在佛罗伦萨的瘟疫,结伴到乡间别墅暂住,为了娱乐打发日子,规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而且每天的题材不一样。
他们一共讲了十天,共计一百多个故事。
这些故事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各个层面,向人们展示了那个自由与混乱、解脱与放纵并存的社会现实。
《十日谈》宣传人文主义思想,以个性解放为出发点,向中世纪的宗教、法律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反对禁欲主义。
同时赞美和歌颂新生活,表达出构建理想盛世的美好愿望。
《十日谈》不仅在主题上突破了中世纪文学的禁忌,而且在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几乎包罗了所有重要的叙事技巧,奠定了其在欧洲小说史上的地位。
《十日谈》借鉴了东方《一千零一夜》的框架结构,把一百个各自独立却又相互类同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成十个为一体的平行的并置结构。
薄伽丘在故事的叙事上使用了常规的叙事技巧:如反讽、抒情、象征、寓言、夸张强化与重复延伸等使小说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作品的文学表现力,除此之外,薄伽丘还应用了另外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完美精湛,摇曳多姿。
一、逻辑与反逻辑交替使用一部小说应该具有完整性,是一个虚构的有机整体,这样它才具有了超越生活的真实又不离开真实。
《十日谈》的小说模式总是这样的:某人住在某地,他要做什么事情,突然出现了什么岔子,结果又如何如何。
小说总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构,一种内在的联系使得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果脉络清晰,这就是小说的逻辑性。
《十日谈》遵照时间的线性发展,却在逻辑性上巧做文章。
比如第3天的第九个故事,讲的是医生的女儿之莱特爱上了高贵的伯爵之子贝特朗,为了获得贝特朗的爱,之莱特自告奋勇地给国王医好了顽疾,请求国王赐婚。
浅析《十日谈》的讽刺艺术特征
浅析《十日谈》的讽刺艺术特征作者:林颖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3期摘要:《十日谈》的讽刺艺术以讽刺教会、修道院的表里不一为主要内容,塑造了典型的喜剧人物,总体风格风趣诙谐,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起到了讽喻时事,歌颂人文主义的作用,并为西方现代文学的讽刺艺术奠基,在西方文学史上地位相当重要。
关键词:《十日谈》;讽刺艺术;喜剧精神;人文主义《十日谈》作为世俗化的小说集,反映了当时的市民生活,富有人文主义和喜剧精神,其中以讽刺小说最为典型。
薄伽丘使用讽刺技巧生动幽默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歌颂了人文主义精神,成为西方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
本文将从《十日谈》讽刺小说的内容、技巧、风格和内涵四方面,分析其讽刺艺术的特征,以及在西方讽刺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从内容上看,《十日谈》的讽刺小说的主要讽刺对象为教会和修道院。
中世纪教会和修道院在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控制欧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竭尽全力营造高尚的形象以保持宗教尊严,使民众虔诚地信服他们。
薄伽丘的讽刺意在“去神化”,将神圣的教士修女们拉下神坛,写出他们智慧圣洁的言行下愚昧荒谬的本质,利用表里不一的反差起到讽刺效果。
《十日谈》也有少数作品讽刺了社会或人性的虚伪丑恶现象,如自高自大的少女被叔父讽刺不要照镜子,贵族被讽刺应该“画一幅慷慨”等,另外也讽刺了一些遭到愚弄的蠢人蠢事,《十日谈》讽刺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
从技巧上看《十日谈》擅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最典型的讽刺手法是制造反差,如上文所言,描写神职人员的表里不一、外美内丑可以起到讽刺效果。
修道院院长与教民费龙多的妻子私通,设计诈称费龙多去世并将其埋在地牢之中,使其误以为自己深陷炼狱,后来费龙多的妻子有了身孕,院长假意解救费龙多让他充当了孩子的爸爸,所有人都没发现他瞒天过海的手段,一致认为他是一位圣人。
他的所作所为与他人评价形成了鲜明对比,讽刺效果非常强烈。
暗喻、反语、类比也是《十日谈》中较为多见的讽刺技巧。
薄伽丘《十日谈》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薄伽丘《十日谈》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薄伽丘《十日谈》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意大利]薄伽丘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348年1353年。
乌托邦、女性与诗学——解读《十日谈》中的旅行叙事
乌托邦、女性与诗学——解读《十日谈》中的旅行叙事金烁锋1,2 (1.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089;2.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摘 要:从薄伽丘的作品《十日谈》的旅行叙事范式出发,探讨作品中“乌托邦”的母题再现方式,从而解读旅行文学与乌托邦文学的亲缘性;在“反传奇”和“反英雄”的文化意识形态下,剖析文艺复兴背景下此作品中的女性旅者形象;围绕“想象”与“虚构”之阈探讨《十日谈》叙事中的“旅行诗学”意蕴,进而构建文本与现实的美学对话。
关键词:旅行叙事;乌托邦;女流浪汉;旅行诗学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Utopia, Women and Poetics:On Travel Narrative of The DecameronJIN Shuo-feng 1,2(1.Beijing Foreign Stud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2.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4)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vel narrative paradigm of Boccaccio's work The Decameron , the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motif of "Utopia" in his works, so as to interpret the affinity between travel literature and utopian literature; secondly, under the cultural ideology of "anti-legend" and "anti-hero", it analyzes the image of female tourists in the Renaissance; finally, it focuses on border between "imagination" and "fiction"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travel Poetics" in narration of The Decameron , so as to construct the aesthetic dialogue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reality.Key words: travel narrative; Utopia; picara; poetics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20-06-03金烁锋(1980-),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国文学。
_十日谈_的叙事视角重探
5十日谈6的叙事视角重探p任红红(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1内容提要2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5十日谈6的叙事视角进行重新探讨,对某些学者所谓的5十日谈6已打破了史诗全知全能的/专断讲述0的叙事视角的界定进行质疑。
1关键词25十日谈6;叙事视角:专断讲述1中图分类号2I106.4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3-3637(2004)03-0050-02一布斯在其著作5小说修辞学6¹的5早期故事中专断的/讲述06一文中对荷马史诗和5十日谈6中的两个故事的作者介入的视角作了区分,得出结论,认为荷马史诗中的叙事视角是全知全能的/专断的讲述0,其中作者/严格地支配着我们的信念、兴趣和同情0。
而对于5十日谈6布斯以第五天第九个故事为例指出故事没有用一种一致性的标准来写,故而被写成/具有不同效果的充分展开的情节0,使读者有充分参与创造的权力。
布斯的这种观点被有些学者进一步发挥,认为5十日谈6中叙述者的/讲述有不同的视角,这就使原来叙事文学中的-专断的讲述.不再适用了0º。
5十日谈6的叙事视角真的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一直以来/专断的讲述0的叙事传统,已经采用多种不同的视角吗?这一问题值得重新探讨。
/叙事视角0(focus o f narr ation)是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主要术语之一。
布洛克斯和瓦伦在1943年最早使用/叙事视角0一词,明确地把它看作是/观察点0的同义词,并提出四分法»。
杰拉尔#日奈特对这种四分法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将叙事视角进行重新分类,分为三种:无焦点或零焦点;内在式焦点;外在式焦点。
指出古典叙事文一般都属于第一类,叙述者的观察点应是全知全能的/专断的讲述0。
内在式焦点在文学中的存在也很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就是人物,他所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
这种焦点可以是固定的(在整部作品中一切都通过一个固定人物观察);也可以是变化的(如5包法利夫人6中,视角在查理与爱玛间转换);还可以是多元的(在有些书信体小说中,同一事件由若干个通信人物根据他们各自的观察点叙述好几遍)。
《十日谈》: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
《十日谈》: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类的善恶和复杂性是一个常见而深刻的主题。
人性的善恶以及由外界因素对人性的影响是引发读者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以法国作家毛姆的《十日谈》为例,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展示、故事情节中善恶对比以及表现出来的复杂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整篇文章要论述的主题和内容,并呈现了目录结构;其次,在第二部分中将深入研究人性的复杂性、善恶存在以及外界因素对人性产生的影响;然后,在第三部分中,将详细介绍《十日谈》中的人物形象展示,并着重分析那些既有善良又邪恶并存之形象;接下来,第四部分将从故事情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善与恶行为、后果与反思,探究人性复杂性在故事中呈现方式和意义;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了十日谈中关于人性善恶和复杂性的主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十日谈》人性善恶与复杂性这一主题的探讨,揭示人类内心最深处隐藏的各种情感、冲突和挣扎。
同时,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有关善与恶、复杂性的行为与思考,将启发读者深入思考自身以及社会中所存在的道德困境,并引发对人性本质及其面对外界变化时表现出来的复杂心理过程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进行第二部分——“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的探讨。
2. 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2.1 人性的复杂性:在探讨人性的善恶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性本身的复杂性。
人类作为社会生物,其内心和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文化等。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道德观念,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
因此,人性无法简单地被定义为善或恶,而是一个充满着互相矛盾而又不断变化的个体。
2.2 善恶的存在:从古至今,思想家们一直在争论着人性是善良还是邪恶。
有些哲学家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善良本能,并渴望向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十日谈的框架艺术
十日谈的框架艺术摘要:《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十分重要的作品,薄伽丘在作品中使用的结构艺术非常有特色,这种“框架式”的结构在组织情节,表达主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欧洲短篇小说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十日谈》结构框架体小说艺术性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十日谈》在内容上尖锐地批判教会的腐败堕落,毫不留情地把教会内部种种黑暗丑陋暴露出来,其结构也很有特点,作为一部故事集,却不是简单地把单个故事汇总,而是以框架的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叙述系统,这一点也成为后世很多作家模仿的范本。
《十日谈》由薄伽丘虚拟十个人物并在十天内以开故事会的方式讲述了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除了第一天和第九天没有命题外,8天的故事各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展开,这就形成了一种框架结构,即在大框架下套小框架,故事里面嵌套故事,这一点看上去好像是很多故事的组合,比起单独讲一个长篇系统的故事要简单,但是仔细研究,要通过百个不同的故事来表达同一个主题,达到作者的初衷,并且还要适应青年男女相聚在一个类似于人间乐园的地方进行避难这样一个大环境,讲述的故事还必须要自然轻松来舒缓大家的心情,要综合这些条件可见它的艺术结构是经过精心框架的,下面就对它在结构方面的艺术进行简单的阐述。
大多数早期欧洲的小说都采用这种框架法结构来组织作品。
小说的结构,指的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
可以说,它是作家选择的处理情节的一种技巧。
什克洛夫斯基在他的《散文论》认为作家在结构上的选择“与选音法相似和基本上相同的”。
所谓的选音法就是音乐家给音乐配器。
在东西方文学里都能找到它的源头,比如古印度的佛经,寓言还有古希腊的悲剧等等。
《十日谈》的框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书的序和跋还有第四天之前独立于一百个故事之外的“绿鹅”的故事;第二个层次是联接100个故事的框架。
以每天的主题来框住每天的十个小故事。
这两个层次构成整部书,是作者融合东西方文学结构传统的结果。
13.4-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的语法
文本分析库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的语法1,知识点:叙事语法2,知识点讲解:结构主义在文学理论中的直接成果可以说是叙事学。
“叙事学”一词,由托多罗夫在1969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中首次提出,它被界定为“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托多罗夫的叙事语法研究始于《诗学》,但他在这方面的最系统成果则见于《〈十日谈〉语法》一书。
托多罗夫将叙事语法分成四个层次:词类、命题、序列和故事。
3,实体内容: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语法兹维坦·托多罗夫黄建民译人们为图方便,比喻性地使用一些诸如“言语”、“语法”、“句法”等术语,这常使我们忘记,这些术语即使不是用在某一自然语言里,也会有其确切的含义。
我们要讲“叙事作品语法”,首先必须确定“语法”这一词在本文里的定义。
人们开始对言语进行思索后,提出了一个假设,即撇开各语言间明显的差异,可以发现它们有一共同的结构。
二十几个世纪以来,对普遍语法的研究从未间断,其成果也不尽相同。
13、14世纪摩迪斯泰学派对此的研究堪称顶峰。
这一学派中的一位语言学家罗伯尔·吉瓦比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只是在所有说话者仅有一种语法的情况下,语法方能构成一门学科。
语法表述某一特定语言,如拉丁语或希腊语的一些规则,只是属于偶然。
就像几何学不研究具体的线条和平面一样,语法是制订撇开具体言语的话语规则。
(目前通常把话语和言语这两个术语的位置颠倒过来)。
语法的研究对象对每人都一样。
”但如果我们承认普遍语法,就不应该把它仅仅局限在语言范围里,它显然还包括心理活动。
我们在这里可举伯拉斯为例,正由于他启发了反普遍语法语言学,他对心理活动提出的证据就更有价值。
他说:“在各语言里都出现了最基本的语法概念,这一现象应该证明人类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
”这一共同的心理活动使我们相信,同样的结构不仅在语言中存在,在语言之外也存在。
这就是我们在研究除自然语言外人类其它符号活动时,想寻找同样的普遍语法的前提。
第5组-《十日谈》研究综述
《十日谈》研究综述五组《十日谈》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欧洲尤其是十六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大利评论界将其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十日谈》处处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火花,它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为当时的人们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后世作家创作提供了情节来源,更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近代中外对这一文本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我们查阅并综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本文对其进行总结分类。
一、国内研究情况综述1.译本黄石胡簪云译上海开明书局 1930方平王科一新文艺出版社 1958钟斯远景出版社 1982钱鸿嘉泰和庠田青译林出版社 1993王永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邓玲声魏兰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郑连译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3丘林译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5闽逸译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廖怀峰周波译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柳安选译出版社:上海大光书局 1935(选本)马峰译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9王林译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启明译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1王林,万萱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选本)伍光建选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1936肖天佑译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2001许抚琴等译出版社:伊犁人民出版社柯文出版社 2001纪江红译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2001王晶,陈小慰译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黄志文译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红军译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1999闽逸译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黄石译页数:2册(746页)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马林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胡荣译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2006陈世丹译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黄顺华译 (美)杰克·伦敦著张传宝译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其中,本综述以199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永年译本为参考。
论小说多重叙事方法的特征与使用
论小说多重叙事方法的特征与使用论小说多重叙事方法的特征与使用摘要:多重叙事是在小说中广为运用的叙述技巧,它运用各种声音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表述作品的主题,使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能够形成文本的深层结构和多重内涵。
多重叙事在现代叙事方式中独具特色,使小说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了叙事的张力,对小说增强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重叙事聚焦和叙述方式《喧哗与骚动》《吉姆爷》《罗生门》一、三种聚焦多重叙事和多级叙事不同,《十日谈》和《一千零一夜》分别是这两种叙事方法的代表著作。
多重叙事和多级叙事都有多个叙事角度和层次,但前者的叙事角度是横向的并列平行式,通常表现一个主题,而后者的叙事角度是纵向的传接递进式,并且可以表现多个主题。
任何叙事作品的叙事者讲述故事时总要选择某个角度,文学评论家称之为视角或视点,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称之为"聚焦"并分为三种类型: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而且在整部作品中作者未必只使用一种聚焦方法,几种聚焦方法的综合运用即形成了多重叙事。
零聚焦叙事中的叙事者全知全能,对故事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能够随心所欲地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零聚焦叙事能够全面地呈现故事,但有叙述得过多而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危险。
外聚焦叙事中聚焦局限在观察者实际能够看到的外在情况,通过外聚焦读者虽无法知道人物的心理,却能够将特定角度下人物的举动尽收眼底。
外聚焦叙述的特殊角度能够增加故事的悬念,但若过多使用却容易给读者以叙述过于晦涩之感。
热奈特将内聚焦分成固定式、转换式和多重式三种,他认为完全意义的内聚焦仅仅出现在内心独白中,但宽泛而言,内聚焦也可出现在非内心独白的叙述中,这种宽泛意义上的内聚焦主通过采用自由间接引语或自由间接思想来实现,即叙事者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视角观察问题而不露叙事者的痕迹,令读者感到自然真切。
多重叙事中各种聚焦方法的运用和转换使人物的叙述相互补充,人物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得到更深入的表现,有效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
《十日谈》中隐喻的解读与比较
尔论及也是作为风格的一种特征表证 ; 或者居于传统 的反 映 论视角 , 用来证明作品所表 现的批判宗教 官方文化 的形而 上 的功 能。 在现代批评家那里 , 隐喻不但被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或表述方式从 各个 领域 进行研 究 , 而且 专 家学 者对于 神话
学、 人类 文化学和原始思维 的描述 和研究 表明隐喻 是早期人 类思考和认识周 围世界 的一种方式 。同时 , 十世纪二 十年 二 代以来在俄国形式 主义 文论 的影 响下形 成的新 的文学批评
第5 期
任 红红 : 解读《 日谈 》 十 中的隐喻
8 7
且一直延续到十九世 纪末 的现实主 义文字 创作 中。在 此前
显示的 。其次 , 还可 以这样解 读 : 用瘟 疫 所带 来 的对人 生命
的文本 中, 隐喻 的喻体 与喻 指之 间 的意 义转 换 通常 是 明晰
的, 是容易把握和理解的 , 但在 二十世 纪的 现代 主义作 品的
文本 中 , 隐喻的运用似乎变得更为复杂 ( 于这一区分 , 关 笔者 将在文 章的第三部分进行 简单论述 ) 。 《 日 》 十 谈 中的隐喻修 辞 给读者 提供 了避 开叙 述者 而与
作品中的主人公神秘交流 的机会 , 当叙述者沉浸 于故事 的述
说中时 , 并未将过多的注意力集 中于那些 隐喻名 词所表示 的 意义的深层 , 仅关注 的是讲述 的快 感。而对 于在 不同话语层 面下的读者 , 中获得 的信息 、 从 情感 与道德 的判 断则 是不一 致的 。因此 , 隐喻给读者提供 了参 与作 品进 行多重解读 的可 能性 。尽管如布斯所说 ;《 日 》 “十 谈 中的故 事似 乎是 极其简 单的——甚至有 些笨拙和可笑 ……”人物 是“ 面 的, , 平 没揭 示 出任何深度”但如果我 们仔 细探究 隐喻所 提供给 我们 的 , 多种契机 , 同样会获得 阅读的深层效果 。 我们
《影视写作十日谈》之解说词中对人物与事件的解构
《影视写作十日谈》之解说词中对人物与事件的解构文:子安因为陌生,所以好奇,因为未知,所以盲目崇拜。
这就是作为影视工作者所存在意义。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当人们浸淫其中,很快就会成为它本身的一部分,熟悉到足以认为一切都本该如此,再无新意。
而我们所承接的每一部影片,客户想要做什么?主要用作宣传,让他希望看到的人群,得到他想要的反馈。
所以,解说词,说白了,就是完成这项功能。
仔细琢磨一下,其实,每一个片子归根结底都是在说人的事,个人或是众人的事,无非有时——事为主,有时——人为主。
即便是企业或者城市,甚至产品,落到点上,终归也都如此。
因此,本篇着重解构解说词中的人物与事件如何协调配合。
每一部影片都是在讲故事,当成为片中的人物,他的角度就不再只是企业中那个真实的人了,他将为主题服务,他的故事就是片子的一个选题(就是事件),必须完成线索的功能。
在这里,不是说要虚构,而是作为写作者,我们要重新发现他在工作中的细节、放大。
虽然我们不是在做电影,但是,影视试听语言是相通的。
好莱坞的电影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制作者们一直遵循着一个铁律,那就是“越是虚构的故事,细节越要准确。
”放到我们创作的宣传片、专题片,或是纪录片的时候,同样适用。
在本篇中,我们从三点来分别阐述。
第一,深入调研。
以人物为主的片子举例(人物纪录片、人物传记片等),这个人物出生在哪里,为什么他的语言风格是现在这样?口头禅是什么?他在动作上有什么特点,正在做的是什么事?这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与出生地、成长环境、事业、生活经历有什么关系?现在所做的事对个人、公司、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调研时收集的信息。
在解说词中,这些信息并不会全部出现,但是,他将影响整个片子的质感和走向。
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将为你所寻找的主题打开方向。
那这些细节是如何让人物传神的呢?来看一看BBC所制作的《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其中在提到波兰女科学家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就是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时,解说词这样写道:她带着她所有的财产和一把折叠椅,那是因为四等车厢不提供座位,没人料到,这位身无分文的移民,能够动摇那些根深蒂固的科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玲凌,彭柳(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该作品发扬了希腊讲求有机统一的美学原则,是由十天内十个青年各讲一个故事合编而成。
这些故事包罗万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那个新旧嬗变时代的风貌。
《十日谈》包括一百多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为了把这一百多个故事显得趣味横生,互不雷同,薄伽丘显示出高超的小说叙事技巧。
本文将通过其中的故事情节,总结分析薄伽丘所运用的叙事技巧,再次领略《十日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十日谈》;薄伽丘;叙事技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94-02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杰出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十日谈》写于1348年,以意大利方言写成,融古典精神与世俗生活为一体,是薄伽丘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标志之一。
《十日谈》讲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134
蔡玲凌,彭柳(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