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2.香豆素及其苷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盐酸羟胺作用生成异羟肟酸。 在酸性条件下,再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生成为红色配合物,此性质可用于鉴别或分离。
3.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内酯环结构,在碱水中可水解开环,加酸又环合成难溶于水的内酯而沉淀析出。此性质可用于香豆素及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
4.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化合物。它们的基本骨架是。
5.按香豆素基本结构可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异香豆素、性质的补骨脂内酯为双香豆素类结构。
6.木脂素的基本结构可分为简单木脂素单环氧木脂素、双环氧木脂素、_木脂内酯、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等类型。
7.香豆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其在伞形科科、芸香科科中特别多,在植物体内大多数的香豆素C7-位有含
氧基团。常见的含香豆素的中药有秦皮,补骨脂,前胡,岩白菜,仙鹤草等。
8.常见含木脂素的中药有五味子,连翘,厚朴,鬼臼,牛蒡子等。
9.香豆素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有溶剂法,碱溶酸沉法,水蒸汽蒸馏法。
10.秦皮中具有抗菌作用的香豆素化合物为七叶内酯,七叶苷。
11.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12.单环氧木脂素的结构包括7-O-7’ , 9-O-9,7-O-9’三大类。
13.含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红外光谱上在936cm-1处有特征吸收峰;鉴别此类基团的显色试剂常用 Labat试剂。
14.五味子中的木质素基本结构属于联苯环辛烯型型,常见的成分是五味子素,五味子酚,五味子酯 等。
15.小分子的香豆素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出,并能具有升华性。
16.一香豆素单糖苷经1H-NMR测试其端基氢质子的δ为5.53ppm(J=8Hz), 经酸水解得葡萄糖,其苷键端基的构型为β构型。
1.1-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应有2个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38范围中。
2.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蒽酮类较多,但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可被氧化成为蒽醌。
3. 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
4.中药虎杖中的醌属于蒽醌醌类,紫草素属于萘醌醌类,丹参醌类属于
菲醌醌类。
5.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大黄素型、茜草素型两种类型。
6.从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常将药材先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加热,目的是将苷水解成苷元。
7.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常用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最先洗脱下来的是大黄酚。
8.羟基蒽醌衍生物在紫外光谱上共有五个
吸收谱带,第Ⅰ峰波长为230nm,第Ⅱ峰波长为240~260 nm,第Ⅲ峰波长为262~295nm,第Ⅳ峰波长为305~389nm,
第五峰为400nm以上。蒽醌的紫外光谱中第Ⅱ、Ⅳ峰是由结构中苯甲酰基结构引起部分引起的,第Ⅴ、Ⅲ峰是由醌式结构部分引起的。
9.在分子量为208的蒽醌质谱中除了出现m/z208的分子离子峰外,还有m/z180及m/z152的强峰,两峰分别是 M-CO 、M-2CO。
10.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COOH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β-OH基团;可溶于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α-OH基团。
11.鉴别羟基蒽酮类常用的试剂是对亚硝基而甲基苯胺。
12.常见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材,除大黄外,还有虎杖、番泻叶、芦荟、决明子、何首乌等。蒽醌类的主要生物活性有泻下、抗菌、抗癌等。
13.蒽醌结构中羟基的数量和位置不同,与醋酸镁反应的结果也不同,一般具有
邻二酚羟基结构,产生蓝~蓝紫色;具有对二酚羟基结构,产生红~紫红色;两个苯环各有一个酚羟基或有间位酚羟基的结构,产生橙红~红色。
14.天然蒽醌类的基本母核是。根据其氧化还原以及聚合情况不同,可分为羟基蒽醌、蒽酚蒽酮、二蒽酮三大类。
15.羟基蒽醌苷及苷元,因具有酚羟基基, 可溶于碱水溶液中,加酸酸化又可重新沉淀析出,这一性质常用于提取分离。
16.大黄中主要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
。
17.蒽醌母核上具有β-OH,则第Ⅲ峰吸收强度lgε值一般在4.1以上。
18.无色亚甲蓝试验主要用于鉴别醌中的苯醌和萘醌类成分。
19.苯醌及萘醌的化合物在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可在碱性条件下,与
活性次甲基试剂试剂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
20.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排列是含COOH>含β-OH>含α-OH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联结,具有6C-3C-6C 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部分是无色的,但当2位引入苯基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灰黄色至黄色;查耳酮显黄色至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不组成交叉共轭体系故不显色。
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的数目和位置有关。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助色团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加深。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pH7以下显红色,pH8.5左右显紫色,pH>8.5显蓝色。
4.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中;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则亲水性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则亲水性降低而亲脂性增加。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故都溶于碱性溶液中。
5.黄酮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故显一定酸性,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羟基大于7或4/ 羟基大于一般酚羟基大于C5-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黄酮7,4/上有羟基,因处于C4位羰基对位,在ρ~π共轭效应的影响下,使酸性增强;而C5位羟基,因与C4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6.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后显橙红色至紫红色;异黄酮和查耳酮不呈色。四氢硼钠试剂反应是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试剂,反应后呈紫色至紫红色色,可用于与其它黄酮类区别。
7.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具有C3或C5-羟基时,都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配合物或沉淀,可用于鉴定。
8.锆-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C3和C5羟基黄酮,加入2%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均可生成鲜黄色锆配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后,C5-OH黄酮颜色渐褪去,而 C3-OH黄酮仍呈原色。
9.黄酮类化合物常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果实_等组织中。多以苷形式存在,而木部组织中则多为苷元存在。
10.黄酮类化合物常用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碱提取酸沉淀。用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若原料为叶或种子时,可用石油醚处理除去叶绿素;油脂;色素等脂溶性杂质。也可在浓缩的提取液中加多倍量的浓醇,除去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杂质。
11.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有活性炭吸附; pH梯度萃取;聚酰胺色谱。
12.聚酰胺色谱法是通过聚酰胺分子上的酰胺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游离酚羟基 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度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大小。常用水和醇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先后流出顺序为: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13.黄芩根中分离出黄酮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_的结构,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变绿色。因此在保存、炮制、提取时应注意防止酶解;氧化。
14.芸香苷又称芦丁,是槲皮素和芸香糖缩合的双糖苷。在冷水中溶解度为1:10000,沸水为1:200,冷醇为1:300,热醇为1:30。因此可利用芸香苷在冷水和沸水中溶解度的差别进行精制。
15.实验中提取芸香苷时,加0.4%硼砂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值;保护芸香苷分子中邻二酚羟基
不被氧化;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配合而沉淀。
16.花色素亲水性强于其它黄酮,是因为分子呈离子型形式存在,二氢黄酮的水溶性强于黄酮类是因为其分子呈非平面型,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所以水溶度稍大
1.低分子量和含功能基少的萜类,常温下多呈液态,具有挥发性性,能随水蒸气蒸馏。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极性增大,沸点也相应增高。
2.青蒿素是过氧倍半萜,系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的抗疟疾 有效成分。
3.卓酚酮类是一类芳香单萜,其酚羟基由于邻位羰基的存在,酸性强 于一般酚羟基、弱_于羧基。
4.萜类是一类有天然烃类化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戊二烯分子聚合而成,符
合C5H8)n通式。
5.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_
6. 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异戊二烯单位数目进行分类。二萜由20 个碳组成。
7.某些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固体成分,此固体习称为脑。如薄荷醇也称薄荷脑。
8.含有醛基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Girard T(P反应给以分离,含有醇类成分的挥发油成分可以用邻苯二甲酸酐法与其它成分分离。
9.环烯醚萜类多以苷类形式存在,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 结构,遇氨基酸或者与皮肤接触可以发生颜色变化。
10.奥类成分多存在于挥发油高沸点部分,呈兰、紫色,不但溶于石油醚,还可溶于强酸(60~65%硫酸)。
1.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可以将皂苷分成_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大类,它们的苷元含碳原子数分别是30个和27个。
2. 皂苷产生溶血作用的原因,是皂苷能与胆甾醇结合生成如溶性分子复合物。
3.三萜皂苷的分离常采用分配柱色谱,常用硅胶为支持剂。
4.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纯化水提取液中的人参皂苷时,首先用水洗脱,被水洗下来的是水溶性杂质 等,再用50%乙醇洗脱,洗脱液中含有人参皂苷。
5.有些皂苷的水溶液有溶血作用,是因为与红细胞壁上的胆甾醇→复合物↓破坏血红细胞的正常渗透性, 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崩裂。
6.实验测得甘草流浸膏的溶血指数为1:400,已知纯甘草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4000,甘草浸膏中甘草皂苷的含量为10%。
1.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是从毛花洋地黄叶子中提取的,它的商品名是西地兰。经过 酶解可以进一步获得临床上应用的狄高辛。
2.甾体皂苷除了本身的药用价值外,其苷元可以作为合成激素类药物原料
1.生物碱的碱性由来是氮原子中孤对电子,其碱性强弱以pKa 表示,pKa大,碱性强。
2.生物碱的氮原子周围引入吸电子基团如羟基、双键等
,使生物碱碱性减弱,如山莨菪碱的碱性弱于莨菪碱。
3.从碱水中分离季铵碱除了用正丁醇萃取外,还可以将碱水调到弱酸性,采用雷氏铵盐沉淀法分离。
4.混合生物碱溶于氯仿,依次用不同pH的酸液由高到低依次萃取,所得生物碱的碱度由强到弱。
5.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如果以氨水润湿药材,再用有机溶剂氯仿提取,可将亲脂性生物碱类提取出来。如果以稀乙酸溶液润湿药材,再用有机溶剂氯仿提取,可将
强碱性生物碱留在原料中。
1.海参中除了分离出多糖之外,还分离出皂苷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于红血球,表现出较强的溶血作用。
2.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前列腺素类成分,通常含有卤族元素。一般都具有抗肿瘤
活性。
3.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除内酯环外,还可能含有三元氧环,五元氧环,六元氧环、_等。
4.酯环上超过一个酯键的大环内酯化合物,称为多聚内酯_。
5.聚醚类化合物的特点是结构中含有多个以六元环为主的醚环,醚环间反式骈合,形成骈合后聚醚的同侧为顺式结构,氧原子相间排列,形成一个梯子状结构,又称聚醚梯。
6.乙酸原化合物系指从乙酸乙酯或乙酰辅酶A 生物合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不同的结构类型:直链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其它类似乙酸原化合物
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主要依据分配系数差异、溶解度差异、酸碱度差异、分子量差异、极性差异等,根据上述差异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pH梯度萃取法,凝胶色谱法,硅胶色谱法或氧化铝色谱法等。
2.溶剂提取法中溶剂的选择主要依据 溶剂的极性,被分离成分的性质,共存的其它成分的性质三方面来考虑。
3. 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多糖等常用 凝胶色谱进行分离,除去中药水提取液中的无机盐小分子杂质,宜采用透析法方法。
4.常用的沉淀法有 试剂沉淀法,酸碱沉淀法,铅盐沉淀法等。
5.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三种。
6.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
7.化合物的极性常以介电常数表示。其一般规律是:介电常数大,极性强,介电常数小,极性弱。
8.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9.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 分配系数 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差异越大,
分离效果越好 。
10.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含量达80%以上时,可使淀粉、蛋白质、粘液质、树胶等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11.铅盐沉淀法常选用的沉淀试剂是中性醋酸铅,碱式醋酸铅;前者可沉淀酸性成分及邻二酚羟基的酚酸,后者可沉淀中性成分及部分弱碱性成分。
12.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硅藻土等。
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羧酸类,醌类等化合物。
第二章
1.Molisch反应的试剂是α萘酚和浓硫酸用于鉴别糖和苷,反应现象两液面间紫色环。
2.将苷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使水解后的苷元立即进入有机相中,从而获得原始苷元,该法称为二相水解法。
3.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与糖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天然药物或中药可能以原生药、粗提取物或浸膏、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单体
三种形式入药。
2.用有机溶剂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为了防止溶剂的挥发损失,最好采用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提取工艺。
3.亲水性有机溶剂是指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
①含氮溶于水的成分氨基酸。
②能随水蒸气蒸馏的成分挥发油。
③非糖和糖结合的成分甙。
④分子大、难溶于醇的成分多糖。
⑤显碱性可溶于氯仿的成分生物碱。
⑥在植物中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可被含甲醇的石油醚溶出的成分叶绿素。
1.根据甙键原子不同可将甙分为O、S、N、C 甙。
2.黄酮分子中因含有氧 原子而呈微弱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羊盐 ,但不稳定。
3.香豆素加碱加热生成顺式邻基羟基桂皮酸盐 ,加酸后
反式邻基桂皮算盐,不能环合成原来的内酯。
4.欲提取原生甙,必须.抑制 酶的活性,若欲提取次生甙,则要利用 酶的活性。
5.用酸碱法提取黄酮时,碱度不宜过大,以免破坏行酮母核 ,加酸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羊盐 使沉淀重新溶解,降低收率。
6.黄酮、花色素均系平面型分子,黄酮难溶于水,花色素因以离子 形式存在,
易溶于水。
7.含两个糖基的甙称为双糖,含两个糖链的甙为双糖链 甙。
8.黄芩素分子中因具有邻苯三酚结构,故极易被氧化变绿
1.单萜和倍半萜主要存在于挥发油中,三萜主要存在于后皂甙中。
2.皂甙的甙元结构分为甾体、三萜两类。
3.强心甙的检识可以从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2,6-二去氧糖、三方面入手。
4.五倍子鞣质是由葡萄糖与没食子酸所形成的酯类。
5.Ⅲ型强心甙酶水解产物为甙元 、葡萄糖。
6.萜类可看作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其通式为C5
H8。
7.甾体皂甙元由27个C原子组成,三萜皂甙元由30个C原子组成。
8.根据化学结构、三萜皂甙主要包括五环皂甙和三萜皂甙。
9.在含强心甙的植物中,只有能水解萄糖糖的酶存在,因此Ⅰ、Ⅱ型强心甙酶解后得次生甙、
葡萄糖。
1.大多数生物碱的分子结构中有手性碳原子 。
2.生物碱碱性强弱,除与温度、溶剂等外部因素有关外,主要与分子中氮原子的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电子云密度、空间效应。
3.电效应主要指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和。
4.d-伪麻黄碱草酸盐易溶于水。
5.排除非生物碱类成分对生物碱类沉淀检识反应的干扰,一般可利用游离生物碱、其盐类溶解度 的特点,进行氯仿和碱水溶液两相间的萃取精制。
6.苦参碱在氢氧化钾醇深夜中,可被水解生成苦参碱酸钾盐。
7.除去生物碱醇提浓缩物中的脂溶性杂质,尤其是树脂类,可用树脂类杂质稀释使其酸水、沉淀经过滤除去。
8.生物碱的纸层析时,必须保证样品全部离子化 或全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9.生物碱的薄层层析,除常以氧化铝为吸附剂外,也可采用硅胶作吸附剂。
10.从苦参总碱中分离氧化苦参碱,利用了氧化苦参碱在乙醚中 不溶解的性质。
为极性不同的部位。实际操作多采用五部位法
1.检识氨基酸的试剂中最灵敏的是茚三酮试剂 ,但进行反应时,应避免氨气的干扰。
2.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可使蛋白质析出,此作用称为盐析。若加入强酸,沉淀析出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质。
3.油脂和腊的除去方法有压榨除脂;溶剂脱脂;活性炭吸附
4.预试验可分为系统预试验法和单项预试法。
5.部位分离是利用极性由小到大的各种有机溶剂对药材进行连续提取,将其中所含化学成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