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二讲《攻心之术》课堂文字实录
第二讲攻心之术管就是安,安就是要把人安住,要把人安住的关键性因素是看你能不能够把心安住,管理的理,就是治,治就是要把各种因素治住,关键看你吧人治得住治不住。
而心治不住,人就治不住,关键是你看能不能治心。
怎么能够安人治心呢?要去治心,心好复杂啊。
世界上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雨果,他这样设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浩瀚,大地最好韩,因为你比起这位大地母亲来说,你太渺小,比大地母亲还浩瀚的又是什么呢?是海洋,因为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更宽广,比海洋还浩瀚的是什么呢?是星空,他把地球包围着,比星空还浩瀚的是什么?是我么的人心。
我们都可以把他们都认识到,因此心比天大。
要去攻克治理这个比天还大的东西,那可能就要有非常高的技术。
再加上我们在新前面加了一个内字,人的内心你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直接去作用,因此要去影响左右这样的因素,他需要有高超的技术,本讲我和大家一起探讨——攻心之术。
也就是影响别人内心世界的那些技术。
通过一系列管理办法,能够对人家的动机造成最大的鼓励,对人家的态度进行最有效的改变,以及针对别人的活动特点设置差异性的管理,针对性的管理,即个性管理。
首先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怎么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如果你能够是人家面对工作的时候如醉如痴,充满热情,那你的工作就会获得巨大的进展,怎么去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别人面对工作的时候,有巨大的内在的驱动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激励。
这种激励,用中国管理者最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怎么去调动人家的工作积极性,那么调动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是按照行为的动力系统的规律,去工作去调动的,人的动力系统的规律怎么样呢?人的一切动力都源于人产生了某种需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缺乏什么的时候,这种心理状态就是需要。
就会引发人们的内心发生变化,把原来平衡的心态打破。
这种心态被打破人就会产生焦虑,痛苦。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们就把他叫做紧张。
人是一种追求平衡的动物,一旦感觉道自己不平衡的时候,人就一定会解决这种不平衡,消除这种痛苦。
管理心理学笔记(祝小宁精品课)
管理心理学主讲: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教授、博导第二部分攻心之术一、态度改变之术【1】态度基本理论(1)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主体对客体包括自身所持有的系统化的、稳定的、内在的反应倾向;(2)态度的构成:态度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三部分构成;当今理论研究表明,态度是人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之后总取得一定经验而习得的心理定势;态度支配行为,具体表现在态度影响行为前提(判断、选择)、行为模式(怎样行为)、行为结果(行为怎样)。
【2】态度改变之策1.提高改变者的影响力;具体包括以下3点:A.提高改变者的权威性;(身份包含声誉、威望、威信)B.信息(源)的可靠性;(诚实、可靠)C.喜爱性。
(人具有情感,包括喜悦、可爱、快乐)注意第一印象:人之间的相互认识是由表及里的、因此,改变者应该将仪表投入人家的喜悦区之中。
2.增加信息的冲击力具体包含以下两点:A.通过晓之以理改变他人的认知;B.巧用动之以情改变他人的情感。
3.选择信息的传递方式具体方式有以下3种:A.明示:公开、直接、强行打开对方的心扉;B.暗示:隐藏、间接、潜移默化绕开对方的心理防线;C.诱示:公开、间接、利益辅之以需要的满足,诱使对方接受信息。
4.降低被改变者的抵抗力具体策略有以下4点:A.打破对方的内心平衡,引起认知失调;B.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C.分析对方的内心需求,满足实际需要;D. 了解被改变者的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二、个性管理之术【1】人性基本理论(1)有效地行为包括(工作动机、行为态度、活动特征),可以分别采用动机激励、态度改变、个性管理来加以有效地管理,也只有通过高效的管理才能使得有效地行为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2)人是具有人格的,所谓人格包含了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前者具体又包括了人的需要、动机、态度和信念;后者即是个性,具体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及兴趣。
【2】个性针对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5点:(1)了解他的个性特征,为其建立一套个性档案;说明:a.建立档案的方法有具体的测试技术、观人之术(知人、知面、知心);b.性格的分类。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三讲《组织之策》课堂文字实录
第三讲组织之策今天我们来进行第三讲组织之策。
大家都知道人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小写的,他作为个体。
第二种写法人是大写的,他作为一个群体,一个集体。
而要把人们真正成为世界之主宰,把人的能量发挥到极致,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必须把小写的转换成大写的时候,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这一讲主要就是来分析,采取什么样的一些管理措施,可以把一个一个小写的人练成一个共同的大写的人,我们怎么构建成这样一个整合系统呢?特定的人进入到组织之中去,我们把它们组织成一个一个的群体、团队,成为我们工作之中的一个一个的独立的行动部门、行动单位,我们再把这些合起来建设起来的这个团队再组合成为一个实体,一个系统,他才在社会上能够独立发挥作用,也就是构成一种组织状态,这样我们才可能成为万物之主宰。
我们都知道人是有个性的,我们怎么做才能把一个个的员工集合成一个高效的团队呢?我们总是把进入这里的一个一个的成员把它们连接成为一个一个的部门,把它们打造成为具有团结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战斗力的一支队伍。
首先是把成员组合构建成为团队。
怎么能够吧成员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团队呢?首先是通过配置,把人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一种组合状,沉声一种聚合力。
这就是把一个一个分散的成员宁连在一起的第一举动。
怎么去有效配置呢,我们必须遵循下列一些配置的原理:怎么把人们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组织演进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操作路子,一,我有这么多人,因此我要为这些人找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配置的原理是因人来设置,我有这些人,我去给他设置这些事情,一旦因人设事的时候,它就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无事生非,那就不能最有效地聚合在一起,而管理的另外一种机制和思路,是我因事有这些事情要去做,我去设置一个一个的岗位,设职,按照这个职位的要求来安排人,选择人,大家都知道武侯祠,有机会去看看,武侯祠的正面就给大家列数了诸葛亮的配置的基本原理。
他就讲,因人设事,事败。
因事设职,按职择人,事成。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学》第三讲《组织之策》课堂文字实录
群体组合大家知道,人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小写,称为个体;第二种大写,称为群体、集体。
要使人真正成为世界的主宰,把人的能量最充分的发挥出来,人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小写的转变成大写的时候,才能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这一讲就是分析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可以把小写的人连成一个共同的大写的人。
如何构建一个整合系统,使特定的人进入到组织中,组合成一个个群体和团队,称为一个个独立的行动部门和单位,在组合成一个实体,一个系统,才能在社会上独立发挥作用,构成一种组织状态,称为万物的主宰。
首先是把成员组合构建成团队。
如何构建成团队呢?人员—群体组合、群体规章、关系协调、行为文化、领导活动—团队。
一、群体组合通过配置,把人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一种组合状,产生一种聚合力,这是把分散的成员凝练在一起的第一个举动。
如何有效配置呢?1、因事设职,按岗择人。
有两种思路和操作方式,一是我这有这么多人,要为这些人找他要做的事情,即配置原理是因人设事。
一旦因人设事,就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无事生非,不能最有效的聚合配合在一起;二是因事设岗,按照职位的要求安排选择人,武侯祠正面就列数了诸葛亮的配置原理—因人设事,事败;因事设职,按职择人,事成。
这是配置的第一原理。
目标---战略---任务,形成岗位链,把人连接在一起。
2、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如何能把链接的人配置得最好呢?只有进入到这个位置上的人,符合这个位置的所有要求,才可能把这各个岗位上所有的事做好。
而要把这各个岗位上所有的事做好,第一,岗位对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状态、心术是有要求的,如果心术不正,或者人的心术和这个位置不相称,组织就会遇到麻烦。
因此,必须按照这个岗位的德,去识人,去选择。
道德品质符合这个个岗位的,放进岗位。
第二,这个岗位是要完成任务,只有人有特定的能力保证能把事情做成功,必须考虑才学和能力。
3、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人除了能力差异外,还有类型差异。
要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充分考虑能力类型的差异,天生我材必有用。
管理心理学中价值观的作用祝小宁
管理心理学中价值观的作用一、引言价值观是个体对于什么是好和重要的信念和态度的总和。
在管理心理学中,价值观对于个体和组织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讨管理心理学中价值观的作用,包括其在个体决策中的影响、在组织文化中的建立和传播、以及价值观对领导力的影响等方面。
二、个体决策与价值观2.1 价值观对决策的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对决策的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价值观会使个体对于不同的选择和行为产生偏好,从而影响其决策结果。
•例如,一个重视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人可能更加倾向于选择提供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的工作岗位,而一个重视稳定和安全的人可能更加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岗位。
2.2 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个体的价值观受到其社会化过程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社交环境和学校教育等,都对个体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个体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经历中,也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调整和变化。
三、组织文化中的价值观建立和传播3.1 价值观的建立•组织的价值观对于形成组织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使组织成员在行为和决策中更加一致。
•组织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以及组织领导者的示范行为等方式来建立和强化组织的价值观。
3.2 价值观的传播•组织的价值观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才能深入到组织成员中。
•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培训和反馈机制等,将价值观融入到组织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共享的组织文化。
3.3 价值观的影响•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具有指导和影响作用。
•一个共享相同价值观的组织可以促进积极的工作氛围、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协作等。
•此外,组织的价值观也可以影响组织的外部形象和声誉。
四、价值观对领导力的影响4.1 领导者的价值观与行为•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对于其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领导者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塑造其行为模式,例如正面榜样、坚持原则等,来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前言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二.学习其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三.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关于人性的假设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一.知觉的概念及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3.人们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与爱好、需要和动机2.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情景因素;对象的组合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3.管理心理学中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五.社会知觉的内容1.概念: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及个人间、群体间的知觉2.分类!)对人的知觉:以貌取人2)人际知觉:人与人间关系的知觉,有明显感情因素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4)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六.知觉错误(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对物的错觉及对人的错觉(社会知觉偏见P109)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某人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地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3.近因效应: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最近印象4.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把自身情感、意志等强加到别人身上六.要学会自我暴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审查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来达到预期目的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性格与管理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2.向性说3。
管理心理学 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 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 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节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治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别心理:处在组织治理过程中的小我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感化互相阻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籄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治理心理学与相干学科的关系。
1、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
通俗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畴包含: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治理心理学与通俗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
①治理心理学要应用通俗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样规律,并使之在治理活动中具体化,明白得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俗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常识都邑在治理中发挥感化。
②通俗心理学与治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差不多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治理心理学以通俗心理学为差不多,并在此差不多上研究治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专门规律。
2、治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eB5 4接洽与差别①治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械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械、情形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治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互相感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成长偏素来看,必定涉及治理心理学的研究,治理心理学也须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偿。
3、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接洽与差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产生互相感化的情形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重要包含:1、小我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阻碍2、群体心理活动对小我心理活动的阻碍3、小我与小我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互相感化、互相阻碍这些内容在企业治理范畴中的具体化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常识在企事业治理中的应用也确实是治理心理学的全然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第一讲《管理之道》课堂文字实录
第一讲管理之道——管理思维方式各位同学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大家切磋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向大家汇报我研究和学习的心得体会,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人类凭什么号称万物之主宰的呢?就其单个单个的人,和单个单个的动物相比较的时候,在很多方面人都不如动物,在座的那位同学你比狮豹更凶猛?在座的那位同学你站起来体魄比狗熊还强壮?哪位同学能够像雄鹰一样能够在天上自由翱翔,哪一位又能想鱼一样在水底自由畅游?如果哪位同学不相信,你可以到动物园,冲到狮子笼子里与狮子单挑一次,你就知道谁的力量更强大了?那人为什么又能成为万物之主呢,关键在于人总是结成社会而活动的!由于形成了社会,具有了社会关系,所以我们总是以整体来对付动物的个体,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有最有效的管理,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个的活动主体,如果没有管理的协调组织指挥,人连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内耗,就会有冲突,就不能形成一种整合的巨大力量,只有按照人的心理规律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才会产生效果。
管理心理学就是管理学之中的人学,他研究如何最有效地管理人,因为他解释了人的心理活动,管理心理学的内同非常之浩瀚,我怎么和大家一起切磋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切磋:一、管理之道,二、攻心之术。
三、个性管理。
今天,我先想大家汇报管理之道:为什么我先向大家汇报管理之道呢?因为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面透视他,一个是从道的角度去透视他,了解他运行的基本道理,基本原理。
另外我们又可以通过术,具体的技术区剖析他把握它,但是我认为道比术更重要,管理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现象,这种现象我自己喜欢看武侠小说,我习惯用武侠小说的比喻给与比喻,武侠小说中描绘武林社会中水平比较低的,他只能按照他的师父教他的那条动作机械进行比划,然而你看那些武林高手走过来了,他就没有那些机械的动作,然而这个没有机械动作的对付那个按照机械动作不断比划的,冲上去随手一掌,就可以把那个机械动作的打翻在地,我们经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无招胜有招,当然我们这个地方说的无招,不是说你一点都不懂,你一点都不懂就去号称无招,你一定被别人消灭。
管理心理学 笔记重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笔记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第一讲:01管理之道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可是人类为什么能够主宰世界呢?论单个的比较,人类不见得比得过很多动物,那为什么又能够成为万物之主宰呢?关键是人类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
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要学会管理。
管理要遵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心理、行为。
管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管理可以从两个面去理解它:道和术。
思路决定出路。
管理之道的核心:管理的思路,体现在管理这个名词上,不外乎两个字:管和理。
管——安——配置资源;(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就管理分析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成本,但是这种成本能够使得别人做的更多更好,产生巨大的增量。
(摩西的故事)。
理——治——资源治理。
不同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会发生不同的关系,继而带来不同的结果。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处理。
管理核心:目的效应。
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手段要服从目的;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
利益是去安好人,治好人的重要因素。
制度也是一个因素。
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人的活动再复杂都受人的内心的支配。
因此管理者只有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安好人,治好人。
曾经有人问老子问题:我是管理者,我在上层,就怎么管理得了下面的人?我是领导,我走在前面,怎么就管理的了后面的人呢?老子说,你是管理者,你在上面,就要用你的言语攻克下面人的心。
只有攻克了下面人的心,他们才不会觉得你在上面是压迫。
否则,你管理的越深,他们就反抗的越激烈,这样你就防不胜防。
心不同,体验就完全不同。
你是领导,你想走在最前面,你就必须以你的身(行为),去攻克后面人的心。
怎样做呢?面对利害的时候,去攻别人的心。
遇到利益的时候反而要走到后面去。
悖论——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老子说:“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处上不觉压,处前不为害,天下乐推而不厌。
”管子在《心术篇》说: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安也者心也,治也者心也。
自古会管理的人,都是会攻心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人心变化趋势,怎么能攻心呢?管理无外乎两手:以后就是宽(——文——张——恩——奖),另一手就是严(武——驰——威——罚)。
《孔子家语》中说: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一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管理者必须心胸宽大,否则无法安人、攻心。
第一讲:02管理之道——传统管理模式进入近代以来,由于机器大生产的产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能不能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最大效益,赢得发展,成了企业事关命运的根本性因素。
而按过去那种经验式的管理,不能保证企业产生最大的利润。
于是乎,管理在演进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需要,要求从经验进入到科学。
进入科学阶段以后,产生了三位大师:第一位大师是泰勒(美国),他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实验,写出了《科学管理原理》这本巨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第二位是法国的法约尔,大学毕业后进入管理职位,第一个职位便是总经理,因此他不像泰勒那样从管理的基层开始,而是能够站在整体上把握管理的原则,写下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本巨著,称为宏观管理之父。
第三位是马克思·韦伯,写下了《社会与经济组织管理》,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很多著名管理者办公室中都放着这本书。
这三位大师构成了经典管理模式。
一个经典的管理模式,包括两个维度。
一:管理是为了什么(即管理目的)。
二:管理的对象。
在这个两个维度下,要考虑管理宗旨、管理的关键、管理方式、管理保证等四个方面。
传统管理的理论基石:(1)经济人的人性设计。
人是什么,看似很简单,其实很复杂。
曾经有这样两个智者关于人的对话。
智者甲碰到了智者乙,就问对方:“你是什么?”乙说:“我是人。
”甲接着问:“人是什么?”乙想,动物一般都是四肢爬行,马上说:“人是两脚站立行走的动物。
”这时甲马上从桌下弄了只鸡出来站起,也是两脚站立行走的。
甲说:“这是你的父亲还是母亲?”,乙一看,不像啊,再一看,鸡满身都是毛,自己没有,马上说:“人是两脚站立没有毛的。
”智者甲一听,马上把鸡身上的毛拔得干干净净的,裸露站起,问这是不是你?智者乙一看说也不是。
两位智者也未必能搞清楚人是什么。
一旦把自己的管理对象搞清楚以后,他就会产生出巨大的管理智慧。
传统管理人为:人就是追求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
(2)经纪人假设的主要理论观点享乐哲学——快乐原则。
人是感官动物,受到感受性的支配。
当感受到时快乐的时候就去追求,当感受痛苦时就去逃避。
如果这样说,那人就是按照动物原则去生活的。
大家肯定不承认,这时狼与狼的生活,我们肯定要比狼高级一点,高级在什么地方呢?高级在人是有理性的。
你知道怎样才能痛苦、快乐,怎样才能快乐?享受才能快乐,有利益保障才能享受。
因此追求快乐,就是追求利益的。
逃避危害就是逃避痛苦,所以是就是趋利避害的,就是追求利益,逃避痛苦的。
但人是有理性的,可以分析。
什么是大快乐,什么是小快乐,什么是大痛苦、什么是小痛苦。
也许放弃小快乐可以避开大痛苦。
社会竞争——马太效应在现实社会中是有残酷的竞争的,竞争就是赛跑,大家都拼命往前跑,为什么,因为利益是有限的。
你跑慢了,利益就被别人占去了,你剩下的就是危害。
于是人生就是一场赛跑。
为什么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呢?有的人自我很强大那就跑的快,有的人自我很虚弱那就跑的慢。
为什么人一出生都像白纸一样,后来有的人自我就强大了呢?自我是在教育中孕育出来的。
你受的教育越多,你的自我就越强大,于是你就跑的快,拿到更多的利益。
拿到利益以后,你可以拿利益保证自己,也可以反过来投资自我,使你受的教育更多,子我更强大。
这是个良性循环,反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3)对经济人行为特征的价值判断。
X理论。
经济人的行为特征: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害怕工作和学习。
人是为了交换利益来组织中工作的。
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的是冲突的。
人是被动的可追随的,因此是可控制的。
有少数人天生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一句话:不准偷懒。
但是现实社会中人为什么要工作要学习呢?没有办法,组织已经先把利益占下了,你要想得到利益,就不得不通过工作来换取利益。
因此,管理就是勾引。
组织设置管理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人到组织中来工作也是为了获取利益,因此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的是冲突的。
组织怎样通过管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呢?因此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服从管理,服从组织。
组织要形成强大的公信力。
组织要选择管理者,怎么选择呢?有少数人天生就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懒惰,这样就能保证管理的功能能够实现。
按照这一套设计,怎样才能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呢?管理的宗旨是什么?在管理过程中,总是把目的分解成实现目的的不同的战略,再把战略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任务。
如果工作任务都完成了,那么组织的目的就实现了。
因此管理的宗旨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别人完成任务,从而保证目的的实现。
这号称是管理的硬道理。
这就是绝对真理。
能够保证任务的完成、目的的实现,管理就是好的管理,哪怕管理者自己都说不清楚。
那么谁来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呢?人,也就是员工。
员工的天性是懒的,怎样才能保证员工不偷懒呢?那就要管理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每一个员工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最快速的发现谁在偷懒。
一旦发现谁在偷懒,马上就把他矫正了,就把他控制了。
因此管理的关键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那你怎么监督控制的住人呢?他们给管理者提供了最基本的方式,提供了三字真经:“管、卡、压”。
第一步是管,管理者天性就是管,但是人管人管死人啊,管不住啊。
你有政策他有对策。
因此第二步是卡死。
卡的越死,那就管的越住。
泰勒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时间——动作实验:这个实验的第一组实验就是搬铁块的实验。
他们的钢铁公司有两万多名员工,这批员工之中搬运工就占了三千多人。
要把大量的原料搬进炉膛,烧炼成了钢又要搬运出去市场,有大量的搬运工人,泰勒就带着他的管理者,在三千多搬运工人之中,找了两个身体最强壮的工人。
让他们在自己面前进行操作。
这些管理者就把这两个员工的动作详细的记载下来,哪怕最微小的动作都记录下来,怎么眨眼睛,怎么呼吸都记载下来。
记载下来就拿回去分析,那些动作是多余的,多余的立即剪掉,那些动作时费力的,如果是费力的立即进行调整,把它变成省力的,于是就形成了一套百分之百科学的有效的那套动作——标准动作。
然后就把这套标准动作强行灌给员工。
你有辞职的自由,但是如果不辞职,那就必须按照这套标准动作来做。
这个标准动作效率非常高,原来一个搬运工人一个单元可以搬14.5英吨,实施这套动作以后,上升到47.5英吨。
有了这套标准动作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指标,就可以依据指标把人卡死。
指标越精确,就把人卡的越死。
指标怎样才能更精确呢?量化!那就是把数学引进去,用科学的力量,形成指标系列,即形成流程,就可以对人全程监控。
计算出每天应该完成多少任务,形成定额,有了这个定额,就可以进行结果控制。
超过定额,就给出奖励,不够定额,就惩罚。
但是如果处处都把员工卡死了,而人又是追求快乐的,这样员工就不快乐了,一旦不快乐,就会产生矛盾,制造各种事端。
这个时候,他们给管理者制造了第三个字——压。
只要看见哪个员工在那唧唧歪歪的,走上前去先好好收拾他一顿,即镇压。
所以以前的管理者都是五大三粗的,有霸气、杀气,非常厉害。
当然为了防止在这么严厉的管理之下有反抗,管理也要有思考、有智慧。
在管卡压实现过程之中,要胡萝卜加大棒。
胡萝卜就是利益,用利益在前面勾引你的员工。
大棒就是严厉的惩罚,在后面驱使你的员工。
这就是驯兽。
曾经有一个管理者去问泰勒,怎样才能管理的更好?泰勒很生气,说“你怎么来问我?”管理者说:“你是大师,我不来问你问谁呢?”,泰勒说:“你不会自己去看吗?”管理者很纳闷说:“去哪里看啊?”泰勒说:“马戏团”。
所以,传统的管理人为:管理就是驯兽。
不过,要想传统管理方式有效,必须有一套合适的保证体系。
韦伯有一套科层管理体制,从横向按照员工分科,从纵向按照权力分层,把组织形成一个权力的金字塔。
人一旦进入到这个金字塔,人就不是人了,而是金字塔的一部分。
如果金字塔是一个大厦,人就是里面的一块砖。
这就是一套传统管理体系、控制体系。
但是这套管理体系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也要辩证的去看这套理论。
但是为什么这套管理体系2000多年来一直叫人顶礼膜拜呢?第一,尽管它在分析问题上有很多片面性,它片面的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能冲动,但是在它片得这一面,它却入木三分的做了众多科学的解释。
第二,它非常强调经济因素对人的推动作用,它形成了一套这种经济的驱动力,经济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