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de9dff7fd5360cbb1adb0b.png)
=
×100% =31.6%,错误。故选 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 R 的化学式为(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
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 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 18g-
2g=16g,Z 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16g-6g=10g,W 反应后质量减
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16g-11g=5g,5g+10g<16g,所以 Y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
A.CaCO3
B.Ca(OH)2
C.Mg(OH)2
D.Mg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反应前钙、镁、碳、氧、硅原子 个数分别为 5、5、10、47、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 2、
加上相应的数字,2N 表示 2 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 误; D.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 Na+和 Cl﹣,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c2dea8b551810a6f5248680.png)
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甲同学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玻璃管的作用,气球的作用。
实验结果:白磷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变大,变小,不变),(能,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用A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小,原因是,若在燃烧的镁条正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则生成物体质量比镁条质量(大,小,不变)(3)丙同学用BCD实验探究,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不能验证原因是,。
(4)结论: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装置中进行,才能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
2、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
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白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
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
3、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甲组反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组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向(“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某同学将乙组烧杯换成甲组中的带气球的锥形瓶装置,药品不变重新反应后仍达不到实验效果,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干扰了实验结果;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原理相似,请试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cb9ec2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6.png)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6322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9.png)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2•宜宾)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
26CO2+6H2O,动植物利
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X的化学式为()
A.C6H12B.C6H12O C.C6H12O6D.C6H12O8 2.(2022•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天然气燃烧:2CO+O 22CO2
B.黑火药爆炸:S+2KNO3+C K2S+N2↑+CO2↑
C.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D.工业上用石灰乳吸收SO2:SO2+Ca(OH)2═CaSO4+H2O
3.(2022•阜新)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40403210
反应后的质量
/g
12x0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
4.(2022•镇江)甲醇燃料电池的反应为2CH3OH+3O2+4NaOH═2Na2CO3+6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NaOH可用食盐为原料获得
C.Na2CO3为侯氏制碱法中的碱
D.相比燃烧发电,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高
第1页(共36页)。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9537380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e.png)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贵定.中考模拟)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猜想与假设)亮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莉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设计与实验)亮亮同学设计了两个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你和他一起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如图一,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如图二,________ ________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 ________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SO2=X+H2O,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2016通州.中考模拟)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镁条投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产生红色固体物质同时又看到溶液中出现较多的气泡。
同学们感到很奇怪,金属和盐反应应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怎么会出现气泡?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探究活动。
(1)【提出猜想】从元素守恒的角度,猜测气体是:①小红认为是O2;②小芳认为是Cl2;③小林认为是________。
(2)【查阅资料】Cl2能溶于水,它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O和NaCl。
【实验探究】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开始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是________。
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小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将气体通入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请写出Cl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再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没有改变。
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气。
实验三:小林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pH试纸测得氯化铜溶液pH约为4,说明氯化铜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5b515c6edb6f1aff001fb2.png)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某可燃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A. COB. CH4C. 甲醇(CH3OH) D. 乙醇(CH3CH2OH)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反应后的质量/g 未测定21 10 9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A. 1:1 B. 1:2 C. 1:3 D. 2:13.已知 2NaClO3+H2SO4+SO2=2X+2NaHSO4由此可知X物质的化学式为()A. ClO2B. NaClC. NaClOD. Cl2O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中,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刻,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B. 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再增加12克甲,甲与乙则恰好C. 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 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5.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A.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B. 氢和氧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水C. 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 每4g氢气跟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g水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7.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 A与2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A. 56gB. 62gC. 52gD. 60g8.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C.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 MnO2的催化作用B. 碘的溶解性C. 白磷红磷着火点 D. 水的组成10.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银制品,其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由于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氢发生了下列反应:4Ag+2H2S+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gSB.Ag2O C.Ag2O2 D.Ag2S11.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 B.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12.在X+2O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 CH4B. C2H5OHC. CH3OHD. CH3COOH13.向1molFe2O3中通入CO并加热,随着CO的通入,有关量的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 曲线甲表示生成铁物质的量 B. 曲线乙表示氧化铁物质的量C. K点时生成铁与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D. K点时固体中铁元素物质的量是2mol二、多选题14.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3b2dd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f.png)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表示反应中的各种分子,其中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一个乙分子中有2个原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此反应中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可知:甲、乙、丙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丁分子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在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原子为B,原子为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此反应为:“2AB2+4CB=4CB2+A2”。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A正确;B、根据模型图可知,一个乙分子中有2个原子,故B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故C正确;D、根据“2AB2+4CB=4CB2+A2”可知,此反应中的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D不正确。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
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 + Fe2O3 =====Al2O3+ 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l2O3为氧化物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Al2O3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正确;C、将方程式进行配平后得:2Al + Fe2O3Al2O3+ 2Fe,所以X是2,错误;D、根据题意,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2020届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能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20届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能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59c515580216fc710afd0d.png)
科学探究能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测试题一、选择题:1、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2、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中的图(a)、图(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俩的做法是: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待天平指针平稳后,两同学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别是()A.甲、乙都偏向右边,但偏差值不同B.甲、乙都偏向左边,但偏差值不同C.甲、乙都指向正中D.甲指向右边,乙指向正中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他们更换药品后重新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们选用的试剂是()A.稀盐酸和镁条B.碳酸钠和稀硫酸C.稀盐酸和铜粉D.碳酸钠和氯化钙4、某同学将蜡烛燃烧后的蜡油收集起来,发现质量变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B.要分析此现象,必须考虑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燃烧后各生成物的质量一定等于燃烧前蜡烛的质量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蜡烛燃烧时质量不再守恒5、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不变B.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转化观: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结构观: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6、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2.6g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生成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1D.甲为该反应的生成物8、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 A,13.5g 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A+2B=C+2D B.2A+B=2C+D C.A+2B=2C+D D.A+B=C+2D9、下列情况中,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硫粉加1克氧气完全反应得到2克二氧化硫C.1克氢氧化钙加1克水充分溶解后得到2克氢氧化钙溶液D.1克氯化钡溶液加1克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2克混合溶液10、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4:1B.丙同学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22:3C.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D.A2B可能是水二、填空题:1、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62853b6c175f0e7dd1371c.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二、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实验说明,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反应中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
理解辨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什么?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设计实验验证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时,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不能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理解成“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反应物过量”问题。
2、不要漏掉气体或沉淀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时,各状态均要一起讨论,不能遗漏。
也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明确普遍性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没有一个化学反应例外。
4、明确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如1g水加热后变成了1g水蒸气,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A.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C.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个数等于反应生成的分子个数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D.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跟反应生成的固体的质量相等例题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B)A.湿衣服晾干B.生铁生锈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例题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 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60f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2.png)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C. D.【答案】B。
【解析】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如图5-1-8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答案】D【解析】A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正确。
B项,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受到的浮力增大,若此时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所得结果会小于实际结果,所以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正确。
C项,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但因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燃烧结束后冷却,气球逐渐变瘪,正确。
D项,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反应,如果恰好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如果不是恰好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错误。
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C. D.【答案】B。
【解析】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d85eef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f.png)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西城.中考模拟) 酱油在使用及储藏过程中颜色会变深,逐渐降低品质。
实验小组通过实验研究温度、氧气、光照3个因素对酱油颜色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 通过色差仪检测L*值可监控酱油颜色变化,酱油颜色越深,L*值越小。
②保鲜瓶具有的特点是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
(实验准备)将等量样品(同品牌、同批次、初始L*值为43.82的酱油)分装到500 mL的不同容器中,密封。
(进行实验)实验1:将装有样品的多个透明玻璃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取出未开封样品,用色差仪检测L*值,结果如下。
实验2:将装有样品的两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倒出100 mL酱油,剩余样品放回恒温箱。
用色差仪检测倒出样品的L*值,结果如下。
实验3:将装有样品的多个容器置于28 ℃的恒温箱中。
每15天,分别取出未开封样品,用色差仪检测L*值,结果如下。
(解释与结论)(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3欲研究光照对酱油颜色的影响,应选用的容器是________。
(4)家庭常使用透明玻璃瓶盛放酱油。
解释“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的酱油比未开封的酱油颜色深”可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5)(反思与评价)结合本实验,你对使用或储藏酱油的建议是________。
(6)酱油在酿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过量的铵盐(如NH4Cl)影响酱油的口感。
可用碳酸钠除去铵盐,原理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NH4Cl =2NaCl + 2NH3↑ + H2O +________2、(2019贺州.中考模拟) 在一次聚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兴趣,于是对该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固体酒精由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制成。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0addf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c.png)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及答案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答题专训1、(2019.九上期末) 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一二三四五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请分析计算:(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2、(2018余姚.中考模拟)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
为了进一步研究做了如下实验:①取8.5克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为9.2克。
②将9.2克固体与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克,根据实验绘制出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见右图)。
求(1)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
(2)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________8.5克(选填“>””<”或“=”)。
对此结果作出你的解释________。
3、(2018浙江.中考模拟) 亚硫酸钠在印染、造纸等众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小组用Na2S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2NaHCO3+SO2=Na2SO3+2CO2↑+H2O,Na2SO3+SO2+H2O=2NaHSO3其实验流程如下: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230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3.png)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临海.中考模拟) 某同学在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生。
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存在两个反应:Na2CO3+HCl NaHCO3+NaCl;NaHCO3+HCl NaCl+H2O+CO2↑。
他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测得pH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他们将图甲和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1)结合图像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甲b点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3)在本实验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A . 碳酸氢钠多B . 碳酸钠多C . 两者一样多2、(2019杭州.中考模拟) 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甲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
(1)【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
经改进实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2)【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乙图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①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 。
②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09a693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0.png)
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三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7高州.中考模拟) 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
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的NaCl,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反应一段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TeOSO 4 + 2SO2 + 3X Te↓+ 3H2SO4,则X为________(填化学式)(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l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实验温度/℃反应时间/h粗碲沉淀率/%a65 3.065.0b80 3.098.9c80 2.098.9d90 2.097.0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
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2、(2018奉贤.中考模拟) 如图A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老师指出反应物不同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在学习时,可以从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来判断生成物。
请你跟随老师的思路,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②:CO2猜想③:________【实验设计】:装置图如图: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若猜想3成立Ⅰ、B处的现象是________,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Ⅱ、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91d34eee06eff9aef807d5.png)
质量守恒定律一、单选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G、H、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W待测值是13 B.物质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P是生成物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1.2 B.d一定是催化剂C.a和c是反应物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A3.已知反应3A+2B=2C+D,B、A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120 克 B.100 克 C.80 克 D.60克【答案】C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10:8【答案】A5.密闭容器内有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19.7gB.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 可能是单质C.反应过程中,物质B 与物质D 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A 与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 与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答案】B6.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答案】A7.我国国产芯片“龙芯二号”的核心部件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为原料制造的,Si的制备原理之一是SiCl x+2H2====Si+yHCl。
该反应中的x、y分别是( )A.2、4 B.4、4 C.4、2 D.1、0【答案】B8.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两份等质量的KClO3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C.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D.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未盖瓶塞,浓盐酸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答案】C9.将一定量的X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0 B.物质X一定是有机物C.反应中水和氧气的质量比是9:16 D.物质X不含氧元素【答案】D10.有一个密封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所有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15g Z B.反应中Z、Y的质量比为1:7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后Q物质的质量为9g【答案】D11.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 B、 C三种不同的分子。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附答案解析)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0b8a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5.png)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甲待测值是5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1:5
D.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乙炔(化学式为C2H2)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6.6g二氧化碳、1.4g一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A.0.6g B.0.9g C.1.8g D.3.6g
3.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4.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g碳与3.2g氧气反应能生成4.4g二氧化碳
B.2g氢气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4g水
C.用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D.点石(碳酸钙)成金(金子)遵循质量守恒
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5g先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后,再缓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15g(假设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
第1页(共32页)。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43c95125c52cc58bd6be72.png)
2019年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
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小马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 (“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
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 3N 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 3N 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 2的含量远大于O 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 却远多于Mg 3N 2,合理的解释是 。
答案:解:(1)镁条燃烧水槽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22MgO 。
故填:2Mg+O 22MgO 。
(2)不同意他的观点,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故填:不同意;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3)【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故填: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2、某组同学对上述部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发现有的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而有的质量减少。
对此,该组同学展开进一步的定量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1所示,实验前天平平衡。
①将注射器中适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49843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4.png)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科学探究题(共10题)1、( 1 )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 2 )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
( 3 )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 I 。
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Ⅱ. 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 N2) 固体:Ⅲ. 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 Mg3 N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______ ______ ______【反思与交流】I. 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
Ⅱ. 空气中N2 的含量远大于 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 MgO 却远多于Mg3 N2,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____ 。
2、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 、 H 2 O ;猜想二: ___________ ;猜想三: CO 2 、 CO 、 H 2 O 。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 1 )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5276f6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9.png)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永州.中考模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________。
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
(2)(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 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 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________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A . 水B . 干沙土C . 二氧化碳2、(2019邗江.中考模拟) 据报道:一辆满载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江南大道信诚路口燃起熊熊大火。
在事故路面上,沿路洒满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策,场面令人震撼。
长岭中心中学九(1)班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报道产生浓厚兴趣,为此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入。
(查阅资料)电石[CaC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即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可燃气体[C2H2]和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小明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CaO、Ca(OH)2、Ca(HCO3)2或CaCO3中的一种。
(1)你认为小明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2)小雨上网查阅后得知,白色固体不是Ca(HCO3)2,同时提出猜想中的CaO也不存在,你认为白色固体不是CaO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实验探究)小浩对白色固体讲行探究,请你帮忙完成。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浩的方案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________我的方案________ ________ 白色固体是Ca(OH)2(综合应用)结合上述事例,请你就易燃易爆物在贮存和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不.正.确.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既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也能改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D.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1)(2)(3)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回答问题:实验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填“能”或“不能”)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实验中的现象是① ② 。
【答案】(1)能(2)(3)反应产生气体,应放置于密闭环境中验证 端铜丝变黑 ; 端下沉或端上升(1)(2)4.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 。
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举一例)。
【答案】(1)(2)不能 ; 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答案】A6.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铁和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硫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1)(2)7.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图中试剂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 。
【答案】(1)(2)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或其它合理答案)8.下列说法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物质一定含碳、氢、氧元素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铜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答案】D(1)(2)(3)9.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试剂 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 。
【答案】(1)(2)(3)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10.以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合理的是( )A.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B.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 元素C.水电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根据原子守恒推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D.氢气和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生成水【答案】C1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水汽化后仍为水蒸气,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C.完全电解 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是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1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硫和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答案】D1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冰受热熔化成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答案】D1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的质量 B.克镁与克氧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克氧化镁C.所有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D.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只有在密闭容器中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15.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与酒精混合得到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氢气与氧气充分反应仅得水,但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克木炭与克氧气充分反应会生成克二氧化碳D.所有的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16.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的是( )A.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铁生锈变重,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使用密闭容器不.正.确.D.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氮、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答案】B1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克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答案】C(1)(2)18.康康同学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为 。
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装置应如何改进?【答案】(1)(2)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A. B.C. D.19.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则 为( )【答案】C一定条件20.现有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答案】B21.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现称取 石灰石矿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 (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含 的质量分数?【答案】22.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 的化学式为 。
【答案】2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反应中质量()反应后质量()A. 的值是B. 的值是C.甲和乙是反应物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答案】B2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B. 时刻,甲和丁的质量比为C.若丙是 、丁是 ,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 ,如果再增加 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答案】C25.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答案】D2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 原子,表示 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物是混合物C.用符号表示为D.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答案】DA. B. C. D.27.工业上用 含氧化铁() 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 的生铁的质量是( )【答案】BA. B. C. D.28. 年 月,四川雅安发生了 级地震。
震后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为:,此反应中 的数值为( )【答案】B29.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答案】DA. B. C. D.30.漂白粉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的化学式是( )【答案】D31.可燃物 是 、、、 或 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 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时,是②时, 是 或 ③时, 是或④【答案】DA. B.C.D.32.某纯净物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的化学式为()【答案】C点燃33.纯净物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 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答案】A点燃A. B.C.D.34.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和 ,且总质量为,其中 的质量为,则的质量为( )【答案】C35.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 和 时各物质的质量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理 时的质量 的质量A.的值小于B. 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与 的质量变化比为【答案】DA. B.C.D.36.物质 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的化学式为()【答案】C点燃37.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C.D.【答案】DA. B.C. D.38.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
根据反应方程式:推测的化学式是( )【答案】C稀39.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 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 位)。
【答案】40.将 克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盐酸越少B.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总质量 克C.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小D.反应结束后共生成克氯化钙【答案】A41.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