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

实验仪器:燃烧器、天平、试管、瓶塞、火柴、硫磺、旋转蒸发皿等。

实验步骤:
1. 将天平调零,称取一定量的硫磺(约1g)放入试管中。

2. 将试管放入燃烧器中,用火柴点燃硫磺,观察燃烧过程。

3. 燃烧结束后,用瓶塞将试管封闭,待试管冷却后再次称重。

4. 观察称重结果,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硫磺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烟雾,要注意避免烧伤和吸入烟雾。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
1. 实验结果显示,硫磺在燃烧过程中质量减少了,这是因为硫磺与氧气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硫气体。

2. 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

实验延伸:
通过此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通过其他化学反应实验进一步验证这一法则,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参考资料:《初中化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此为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实验顺利进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模板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规律。

(2)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PPT课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应用等。

(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玻璃棒、试剂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准备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提出教学目标。

2. 讲解新课(1)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结合实例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与总结(1)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

(2)教师点评,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5. 应用与拓展(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及应用。

教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重庆市铜梁区巴川初级中学校周良建
【课标要求】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分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解释化学现象,构建“宏-微”结合的思想。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板书】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宏观 ———————————→ 微观———————————→符号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不变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原子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案设计

亲爱的老师,您好!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份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现象;4、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5、学会通过实验结果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二、实验器材:1、天平;2、试剂瓶;3、烧杯;4、滴管。

三、实验步骤:1、将一只烧杯放在天平上,将烧杯的重量记录下来,标记为初重量;2、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和几滴盐酸,观察其化学反应现象;3、将烧杯放在陶瓷网上进行加热,直到化学反应结束,并且观察产物的物态变化;4、将烧杯从天平上拿下,将其重量记录下来,并标记为末重量;5、将初重量和末重量对比,观察产物质量是否变化,进一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四、实验注意事项:1、化学反应操作需谨慎,防止伤害;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3、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清理干净,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比较初重量和末重量,观察铜的质量是否变化,存在质量变化就说明质量不守恒,不存在质量变化则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变的。

六、实验拓展:1、增加实验样品数量和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观察守恒定律的不同表现;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探讨其他物理规律(如能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

七、实验价值:1、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化学反应后物质质量不变的规律;2、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流程的认识和操作技能;3、通过实验完成后,学生可以对质量守恒定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八、结语: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通过本实验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该定律的实际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操作流程和安全。

希望本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有所提高,对科学探索和实验方法的理解也有所加深。

实验探究课教学设计_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_郑贞芳

实验探究课教学设计_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_郑贞芳

实验探究课教学设计———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郑贞芳李景红(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效益”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七环节”教学法。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一、前言对于初三的学生,化学是一门新增的科目。

内容多,时间紧。

这些问题,我在吸取别人教学经验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成功课堂教学。

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学效益”的原则,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潍坊教科院提出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形成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七环节”教学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具体过程1.对象昌邑市柳疃初中三年级一班,共48人。

将学生按照平日的表现和他们质量检测的成绩,分成六个大组。

每个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

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中异质。

每个大组中成员命名为A1,B1;A2,B2;A3,B3;A4,B4。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即和谁比较)。

组与组之间比较它们的化学原地开发状况,激发组员为组争光。

学生之间比较他们的级别,激发他们的学习干劲。

每个组的正副组长和教师为记分员。

2.授课内容《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3.实施过程(1)我问你答,诊断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5分钟)根据学案内容,较容易的问题让3、4号回答。

有难度的,让1、2号同学回答。

可能不完整,然后小组内讨论,或者组间讨论得出答案。

对于易的问题,提问的面要广,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

对于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不能直接给出答案。

(2)课内探究,自我评价,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15分钟)①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告诫同学们,成功与失败,相差甚微。

微小的错误,将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无论干啥事,都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在预习学案中,还有一个小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冬天取暖时所用的煤和木材,燃烧后他们的质量变少;取一段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后质量变大。

引导学生猜测: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二、学生提出猜想生1:我觉得反应之后质量应该变大,根据前面学过的Mg+O2——MgO、P+O2——P2O5这两个反应就可算出是变大。

生2:我认为变小,煤和木材的燃烧之后生产炉渣和灰烬要比燃烧前煤和木材的质量要小。

生3:我觉得不会改变,从表面上看煤和木材燃烧后质量确实减少了,而我通过它们燃烧的化学反应C+O2——CO2中却算出没变。

因此我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产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

三、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各小组可根据你们自己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问老师。

四、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 取一段蜡烛在一小块木板上,把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

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方案2.取一段镁带,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1。

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把燃烧后的白色粉末收集起来并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砂去铁锈的铁钉,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的质量w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4.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将一支内有少量小块大理石的小试管有细铁丝固定在与100ml锥形瓶配套的橡皮塞上,将一支盛有稀盐酸的滴管插入橡皮塞,将上述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高庄二中马丽娜《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高庄二中马丽娜《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4.实验验证:介绍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律?
3.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如将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验内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红墨水,然后用气球封住容器口。接下来,我会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力挤压气球,使红墨水在容器内发生变化。此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气球挤压后,红墨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与我们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有何关系?
4.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

最新-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

最新-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优秀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教学用具: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化学方程式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白磷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投影:M(P)+M(O2)=M(P2O5)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铜(Cu(OH)2)+硫酸钠(Na2SO4)蓝色溶液无色透明溶液蓝色沉淀无色透明溶液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M(CuSO4)+M(NaOH)=M(Cu(OH)2)+(Na2SO4)二、讲授新课: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投影:第一节nbsp;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的概念。

教学内容: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烹饪、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变化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质量和变化的看法。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质量守恒的实例。

3. 引导学生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观察,如观察水沸腾前后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内容:1. 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质量不会因为化学反应而增加或减少。

2.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即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作业:1.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混合盐和糖,观察混合后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化学反应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教学活动:1. 演示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化学反应实验、水的蒸发实验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作业:1.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观察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设计周老师的设计流程思路清晰,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值得学习。

非常欣赏周老师的“学生实验改进”这一环节,通过对实验改进措施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可以回扣波义耳实验,同时,学生的分析过程也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过程,一举两得。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分组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揭示质量守恒定律——学以致用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烧烤店燃烧烤肉的情景,铁粉做脱氧剂的实例(情境导入,引人入胜)【教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经历过的快乐时光,我们在回味快乐的同时,能否用化学知识呢解释这些变化呢?我们就从脱氧剂说起,老师有一份新制的脱氧剂和一份久制的脱氧剂。

大家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仔细观察,新:黑色旧:红色【教师:】那你能通过观察的现象来分析一下,久制的铁粉和哪些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铁与水和氧气反应。

【教师:】再如钢铁生锈,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氧化反应,它让铁制品披上了红色的外衣,但你是否考虑过这些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呢?如果改变,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猜想(增大、不变、减小)【教师:】这些都是表象的感知,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完成实验后小组汇报成果。

学生活动探究【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实验一:M碳酸钙+M杂质+M氯化氢+M盐酸中水+M锥形瓶=====M氯化钙+M杂质+M二氧化碳气体+M生成水+M盐酸中水+M锥形瓶〢M碳酸钙+M氯化氢=====M氯化钙+M二氧化碳气体+M生成水实验三:M白磷+M氧气+M氮气+M其他气体和杂质+M锥形瓶+M沙子=====M五氧化二磷+M氮气+M其他气体和杂质+M锥形瓶+M沙子〢M白磷+M氧气=====M五氧化二磷【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质量守恒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2. 掌握进行质量守恒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2. 进行质量守恒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称量器、试剂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变化,如烧纸、燃烧等,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 提问:在这些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保持不变?为什么?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生活经验,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质量守恒实验,步骤包括:称量反应物、将反应物放入烧杯中、观察反应过程、称量生成物。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四、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2. 强调进行质量守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药品的妥善处理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实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安全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药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中考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中考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中考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化学反应原理:⑴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⑵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锥形瓶、小烧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白磷、铁钉(或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3.探究方案:⑴取出天平,调平衡。

待用。

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

(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

)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如图13-1所示。

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⑵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如图13-2。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相等。

4.探究评价:实验⑴生成烟状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象也很明显。

但由于白磷燃烧时放热,致气体逸出,往往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实验⑵操作简单,实验的成功率很高。

但无气体或烟状物质生成,现象不是十分明显,代表性不强。

5.资源开发:⑴该实验可以按排学生当堂实验,学生分组多,证据足,更能说明问题。

学生实验可安排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

以下推荐几例,仅供参考。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不仅需要安排正例,还需要安排反例。

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设计

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遵守的普遍规律,任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利用空气中的成分不参加且无气体逸出的化学反应,此时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实验即可。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如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等)、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盐与碱的复分解反应(如石灰水与碳酸钠的反应)、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如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

2.利用有气体逸出的化学反应,此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例如:碳酸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生成CO2)、活泼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生成H2)。

3.利用空气中的某成分(主要是O2)参加的化学反应(一般为可燃物的燃烧),此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例如:白磷等可燃物燃烧的反应(消耗氧气)。

由于燃烧反应中放出热量,导致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膨胀,为防止装置上的胶塞因气体膨胀而冲出,可设计成装有气球的缓冲装置。

1.(2012·贵阳)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习基本方法。

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图28中的装置,围绕“用称量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条件”这一探究目的开展活动。

[实验步骤]①如图28所示,甲将白磷和反应装置、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和碳酸钠粉末的烧杯,分别放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并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丙对石棉网和打磨干净的镁条进行称量。

②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③甲、乙同学在反应结束且甲的装置冷却后,将反应装置及装置内的物质放在反应前使用的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丙同学实验结束后称量石棉网和石棉网上氧化镁的质量,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分析】(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甲同学4P+5O2 点燃=2P2O5(2)比较甲、丙同学的实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生成物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1.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砝码等。

实验材料:化学品、溶液等。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清晰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通过举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质量守恒定律。

2.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实例。

2.5 教学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步骤:选择适当的化学反应,将反应物放在封闭系统中进行反应,称量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比较质量是否守恒。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砝码等。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述方式。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述方式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质量的变化。

2.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3.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方式,并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比。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八、教学拓展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核反应、粒子物理学等。

2.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与其他科学定律的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砝码、滴定管等。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物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一现象被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本章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现象。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2.1 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2.1.1 实验目的观察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1.2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

2.1.3 实验步骤1) 准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2)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加入硫酸铜溶液中;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1.4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2.2 实验二:碳燃烧2.2.1 实验目的观察碳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2.2 实验原理碳燃烧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

2.2.3 实验步骤1) 准备碳和氧气;2) 将碳放入氧气中,点燃碳;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2.4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解释3.1 原子理论介绍原子理论,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3.2 化学方程式讲解化学方程式,阐述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规律。

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1 计算题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有关化学反应质量变化的计算题。

4.2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如烧碱制冰、金属提炼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本章内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实验观察、理论解释和应用。

5.2 拓展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新材料研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学校邱金平
1.化学反应原理:
⑴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⑵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
天平、砝码、锥形瓶、小烧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白磷、铁钉(或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3.探究方案:
⑴取出天平,调平衡。

待用。

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

(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

)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如图A所示。

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⑵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如图B。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相等。

4.探究评价:
实验⑴生成烟状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象也很明显。

但由于白磷燃烧时放热,致气体逸出,往往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实验⑵操作简单,实验的成功率很高。

但无气体或烟状物质生成,现象不是十分明显,代表性不强。

5.资源开发:
⑴该实验可以按排学生当堂实验,学生分组多,证据足,更能说明问题。

学生实验可安排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

以下推荐几例,仅供参考。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不仅需要安排正例,还需要安排反例。

教材中已为我们安排了两个反例。

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不再平衡,这是由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逸出的缘故。

②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称得的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

镁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再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和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

比较两次称量的质量。

6.创新思维:
⑴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按探究实验五相关内容改进。

可防止漏气。

⑵镁条燃烧后质量怎么变化?
有多位老师告诉笔者,他们的实验结果是:燃烧后生成物质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大了。

但笔者做了很多次实验,其结果恰好相反--质量减小。

实验时我们发现,镁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这些白烟挥发了。

连夹持镁条的坩埚钳上都凝结着大量的白色粉末状物质。

因此,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轻也就不难理解了。

做化学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有正确的科学态度,老师也应该有科学的态度。

遇到问题,不能绕道走,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实验失败。

要多次实验,从多次实验的结果中找出规律,以求问题的最多解决。

⑶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可否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参考书中指出:"这个实验也可以用固体跟液体反应产生气体的实验代替(例如碳酸钙跟盐酸反应)。

反应在吸滤瓶中进行,在抽气口上套一个气球,反应开始后气球膨胀,但天平保持平衡。

"
在吸滤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在小试管中加入浓盐酸。

将小试管放入吸滤瓶中,并用止水夹夹住支管处的橡皮管。

整个装置放入托盘天平中,并用砝码平衡,记录读数。

取出吸滤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倾倒入瓶中,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可观察到瓶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气球胀大,如图C。

将装置再次放入托盘天平中称量,记录读数。

将两次结果相比较。

如此测得的两次数值真的完全相等吗?理论上当然没问题。

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气球体积增大而产生的浮力,只要气球体积足够大,天平的感量足够灵敏。

这种浮力所造成的读数减小是足以表现出来的。

初中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的灵敏度都比较上,一般的感量都在0.2g左右,是无法测出因浮力所造成的读数减小。

但我们不能因为测不出来,就以错误的理论出发,再导致错误的结论。

⑷能否用蜡烛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有以下说明:
蜡烛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气)。

碱石灰能有效地吸收这两种物质。

这种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如下:
①截取一段长度为10 cm,直径约为25 mm的玻璃管(可用破了底的大试管截取)。

②装入金属网栅。

从破旧石棉网上剪一块直径略大于玻璃管内径的圆网,从玻璃管的一端轻轻推入,使圆网撑住在离管口约2 cm处作为放置碱石灰的网栅(如网栅容易滑下,可以用回形针改制成一个带有弹性的圆环,弹紧在玻璃管的内壁作为挡圈,使网栅不致滑下)。

③加入碱石灰,制成吸收器。

碱石灰要选大的颗粒,使间隙较大,保证气体流通。

碱石灰层厚约4 cm~5 cm。

④将吸收器固定在天平左盘蜡烛的正上方,即可进行实验。

⑤这一实验成败关键在于蜡烛是否正常燃烧,生成的气体是否顺利通过吸收器。

所以,蜡烛火焰的大小,吸收器离火焰的距离都要事先试验好。

如果实验正常,3 min后即有明显的现象。

天平最好选用感量为0.02 g的物理天平。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气),参加反应的物质是蜡烛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蜡烛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

用上法是无法测也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

依教参的说法,如果天平平衡,那是笔者不好解释的。

只能勉强说是未吸收的气体正好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这种情况存在吗?由于装置复杂,笔者并未做过此实验,不便评说。

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向左偏转,毫无疑问,这也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需要指出的是,该实验在老教参中也出现过,教材的编者已经把它当成经典的实验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