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 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 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 (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因为这种炕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 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 临床意义 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 500U,儿童< 250U。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Fichy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 (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 (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所以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存在。为了对抗这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抗“O”的数值以单位计算,有100、125、166、250、333、500、625、833、1250、2500等数档。正常仁一般在500单位以下,若高于5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认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但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确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所以,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 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呈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部分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容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部分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抗“O”并不能像血沉、C-反应蛋白一样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检查中不作为常规项目 4、 C反应蛋白(CRP) 丙种反应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白(CRP)。

风湿性疾病 题库

欢迎阅读 风湿性疾病题库 一、填空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可有,是一种性疾病。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4.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 5. 和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6.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7.类风湿关节炎恢复期应进行适当的,或借助避免关节畸形。 8.SLE主要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而导致的损伤。 9. 10. 11 12. 13.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1 2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5.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一般治疗。 6.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原因。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了解哪些知识。 8.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哪些系统和器官。 9.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护理要点。 10.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四、论述题 1.患者女性,23岁,主因妊娠后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逐渐加重,近日出现局部水肿 而首次人院,您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对患者应给予哪些健康教育。

2.试怵影响SLE患者的环境因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滑膜炎;关节畸形 2.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自身免疫 3.病原体;遗传基因 4.晨僵;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及肿胀 5.关节肿痛;畸形 6.类风湿结节 7.关节功能锻炼;理疗 8.组织炎症性 9.狼疮性;水肿;蛋白尿 10.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11.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 12.自身抗体;免疫紊乱 13.面部蝶形红斑;多脏器受累;反复发作 14.日光;食物;药物 15.免疫复合物 16.炎症;血管炎 17.盘状红斑 18.狼疮性肾炎 19.非甾体抗炎药 20.体内蓄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21 23 1 2 3. 4 5 1 (5)神经系统损害可有周围神经病变。 2.如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 答: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同时注意保持体位和姿势,也可采用短时间制动法,使关节休息,减轻炎症,卧床患者每日进行1—2次主动或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四肢关节伸展运动。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答:恢复期或缓解期患者,可进行关节锻炼,锻炼前可先行理疗,对无力起床者,卧床时,应保持功能位,以免长期卧床后形成畸形,鼓励卧床患者在床上进行各种运动。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答:(1)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 (2)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偏酸或中性肥皂。最好用温水洗脸,女患者勿用各类化妆品。 (3)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 (4)注意口腔及会阴部皮肤清洁。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式验、肾活检、类 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思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 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 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0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 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 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 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 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病变。此外,胸部CT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引 起的肺病变,还是继发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4、血管多谱勒超声 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时常需进行以下二种检查, 一是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二是血管造影。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无创伤性。(2)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大血管炎:许多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 塞病等,此时需做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常提示病情严重。 5、P PD M验 有些风湿性疾病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例如结节性红斑、结核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有时需要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风湿性疾病题库

风湿性疾病题库 一、填空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可有,是一种性疾病。 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4.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 5.和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6.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7.类风湿关节炎恢复期应进行适当的,或借助避免关节畸形。 8.SLE主要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而导致的损伤。 9.约半数SLE患者有肾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等症状 10.用来诊断SLE的免疫学检查,临床常用的三种抗体为和,其中与病情进展相关的是。 11.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中出现系统性、、,常预后不良。 12.SLE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并有明显的。 13.SLE以年轻女性多见,典型表现有,,常迁延不愈。 14.影响SLE患者的环境因素有感染、、等因素 15.目前认为是引起SLE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 16.SLE的受损组织表现为,以或血管病变尤为突出。 17.SLE患者的皮损表现为常呈不规则圆形。 18.导致SLE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19.肾炎患者应慎用,因能使肾功能恶化。 20.SLE患者长期使用抗疟药可产生引起。 21.目前治疗SLE的主要药物是。 22.SLE患者合并肾性水肿时,饮食上应,合并尿毒症时应限制的摄入。23.SLE患者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或肥皂。 24.多发性肌炎的受累最常见,最主要症状是。 25.肌无力者早期可有,晚期可出现。 二、名词解释 1.类风湿性双关节 2.晨僵3.SLE4.风湿性疾病5.特发性炎症性疾病 三、简答题 1.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外表现有哪些 2.如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5.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一般治疗。 6.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原因。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IgA 、 IgE 四型。其临床意义在于: 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 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 1、抗核抗体(ANA) 现已证实抗核抗体(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 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征性。重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诱导的狼疮、混合性结 缔组织病(MCTD),ANA检出率可达95%-100%;干燥综合征为70%-80%;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SS)检出率可达85%-95%。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 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此外,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等患者也可能检 出ANA。ANA阳性已被美国风湿病学会列为SLE的诊断标准之一。 IIF(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ANA荧光染色模型:1)均质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均匀一致,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阳性,此型与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有关。2)斑点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斑块状,核仁阴性,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 次与ENA抗体相关。3)抗核仁型:分裂间期细胞核仁着染荧光,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此与硬 皮病相关抗核抗体有关。4)核模型:又称周边型,分裂间期细胞荧光染色在核膜周围,分裂期细 胞染色质阴性,此与抗核包膜蛋白抗体(抗板层素或gp210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抗体)相关。5)着丝点型:又称散在斑点型,分裂期细胞核内均匀散布大小较一致的着染荧光细颗 粒(40-60个),无核膜结构,分裂期细胞染色质着丝点密集排列。ACA是系统性硬化型中CREST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可达80-98%。6)胞质型:分裂间期细胞的报纸染色阳性。按细胞器又 分多型。7)混合型:只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荧光染色模型。 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某些非结缔组织病也可阳性(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正常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阳性。ANA检测在临床上是一个极重要的筛选试验,ANA阳性(高滴度)标志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ANA检测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抗双链DNA(ds-DNA) ①抗dsDNA自身抗体是SLE最重要的标志性自身抗体,美国风湿病学会已将抗dsDNA阳性列为SLE 诊断标准之一。 ②抗dsDNA抗体对SLE特异性很高,尤其当检测试剂中所用的dsDNA不含单链或变性片断且阳性滴 度较高时,对SLE特异性可达85%。RA患者阳性率最多为1%;干燥综合征、药物性狼疮、MCTD阳性率在10%以内,此外AIH也可见阳性。 ③高滴度抗dsDNA抗体提示SLE处于活动期。此抗体直接与肾小球细胞内DNA结合或与循环中DNA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故与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特别是当血清补体C3、C4水平降低时。 3、可提取核抗原(ENA) (附注:①免疫印迹法的优点是一次可同时检测7种多肽抗体,但由于其作用的靶抗原多经过热变 性处理,使得原先存在于分子表面的抗原表位发生了改变,致使结果阴性。因此,相应多肽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某种风湿病的存在。②无论免疫印迹法还是免疫斑点法阳性区带显色的深浅不能作

(内科学习题)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内科学习题)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1) 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 .. (4) 第三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第四章骨性关节炎.................................................................. .. (13) 第一章概论 一、A1 型题 1.风湿性疾病是指 A 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B 以中医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C 以骨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D 以外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2.风湿性疾病是指 A 累及软组织及血液的一大类疾病 B 累及肌肉、肌腱的一大类疾病 C 累及关节的一大类疾病 D 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大类疾病 E 累及关节、肾脏、皮肤的一大类疾病 3.风湿性疾病是指 A 自身免疫疾病 B 退行性变疾病 C 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 D 晶体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4.哪个关节炎起病急骤 A RA B SLE C AS D 痛风 E OA 5.哪个关节炎休息后加重 A SS B SLE C AS D 痛风 E OA 6.手的畸形常见于 A RA B SLE C AS D 痛风 E OA 7.骨性肥大常见病变关节 A 近端指间关节 B 远端指间关节 C 掌指间关节 D 髋关节 E 踝关节 8.哪个疾病活动时C3 或C4 水平降低 A SS B SLE C AS D PM/DM E OA 9.哪个不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 A CTX B MTX C SASP D 罗非西布 E 莱弗米特 10.抗磷脂抗体与哪个临床表现无关 A 血小板减少 B 狼疮脑病 C 血管栓塞 D 习惯性流产 E 皮肤红斑 二、B1 型题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 抗核抗体(ANA) 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包括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酶等)的抗体。患多种风湿性疾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等时,血清ANA均可呈阳性。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肿瘤,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和苯妥英钠等)的患者及一些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ANA弱阳性。因此,ANA可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筛选指标,对ANA阳性者不仅要进一步稀释样本以测定其最终滴度,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属于那一种特异性抗体,以帮助临床诊断。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做ANA筛查,该方法以动物组织(鼠肝、鼠肾)或核内物质丰富的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为底物,国际上一般采用后者。用上述两种底物测得的ANA滴度分别≥1∶20和1∶40时方可判断为阳性。国内一些医疗单位仅报告ANA阳性,而不做滴度测定是不妥的。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ANA标准的筛查方法。5种主要的荧光核型:均质型(相关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相关疾病:SLE、药物性狼疮、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周边(核膜)型(相关抗体:抗ds-DNA抗体,偶可见抗s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相关疾病:SLE、慢性活动性肝炎)、斑点(颗粒)型(相关抗体:抗ENA抗体;相关疾病: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Sc、SS、DM/PM)、核仁型(相关抗体:抗核仁抗体;相关疾病:SSc)和着丝点型(相关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相关疾病:SSc,尤其是CREST综合征) 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5大类: 1.抗DNA抗体(包括双链和单链) 2.抗组蛋白抗体、 3.抗非组蛋白抗体(包括ENA和抗着丝点抗体) 4.抗核仁抗体(包括抗RNA多聚酶-1、PM-1、NOR-90等) 5.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包括抗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角蛋白、溶酶体等)。 抗DNA抗体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特异性,患者阳性率约为70%,且抗体滴度的升降与SLE 的活动程度相关,可用其监测SLE的病情变化并观察药物疗效。目前国内多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 DNA抗体,前者≥20%,后者≥1∶5时方可判断为阳性。 抗组蛋白抗体(AHA) 抗组蛋白抗体(AHA)无特异性,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中出现,尤其在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性红斑狼疮(DIL)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可达95%。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风湿性疾病习题-12页

二、填空题 10.就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价值:ANA可作为SLE的__________ ,抗Sm抗体是__________,抗双链DNA抗体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11.重型SLE常用的治疗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0.筛选指标 SLE特异性抗体 SLE特异性抗体反映病情活动性的抗体 11.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 A1型题 53.SLE下列表述不正确 A.是自身免疫病 B.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C.体内有自身抗体 D.女性约占九成 E.高发年龄为老年妇女答案:E 54.下列除哪种物质外均可诱发SLE A.紫外线 B.苜蓿芽 C.青霉胺 D.鱼油 E.避孕药答案:D 55.下列有关SLE与遗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卵双胞胎者发病率高,40% B.异卵双胞胎者发病率3% C.患者家族中患SLE者,发病率可高达13% D.不同人种患病率差异不大 E.易感基因:HLA-DR2,DR3等答案:D 56.下列有关性激素与SLE表述不正确的是 A.育龄期女性,约占九成 B.小于13岁,发病率显著减少 C.高于55岁,发病率显著减少 D.SLE男患者体内雌酮羟基化物不增加 E.妊娠可诱发SLE 正确答案:D 57.活动期SLE的贫血,主要是 A.慢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B 58.SLE最具特征性的皮疹是 A.盘状红斑 B.蝶形红斑 C.斑丘疹 D.水肿性紫红斑 E.网状青斑答案:B

59.SLE有肾病综合征表现,常见于哪一种病理类型 A.系膜型肾炎 B.局灶增殖型肾炎 C.弥漫增殖型肾炎 D.膜性病变型肾炎 E.肾小球硬化型肾炎答案:D 60.SLE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A.60%SLE患者病程中有慢性贫血 B.80%SLE患者病程中有皮疹 C.85%SLE患者病程中有关节痛 D.90%SLE患者病程中有发热 E.100%SLE患者病程中有肾炎临床表现答案:E 61.关于SLE,下列哪项表述正确 A.蝶形红斑与盘状红斑均不多见 B.无对称性关节肿痛 C.肾均有病理变化 D.肌炎与肌痛均多见 E.癫痫才是狼疮脑病答案:C 62.SLE的神经系统表现,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A.癫痫是狼疮脑病的表现之一 B.精神分裂症是狼疮脑病的表现之一 C.偏头痛是狼疮脑病的表现之一 D.顽固性失眠不是狼疮脑病的表现之一 E.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者,预后不良答案:D 63.SLE的特异性抗体,哪项特异性最高 A.ANA B.抗dsDNA 抗体 C.抗 rRNP抗体 D.抗 SSA抗体 E.抗 Sm抗体答案:E 64.关于SLE的实验室检测,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A.抗磷脂抗体与流产有关 B.C3,C4降低,提示SLE活动 C.CH50降低,提示SLE活动 D.抗dsDNA 抗体增高,提示SLE活动 E.ANA 明显增高,提示 SLE 活动,有助于 SLE 诊断答案:E 66.SLE的治疗,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A.关节痛,可用双氯酚酸钠 B.氯喹对光过敏有效 C.氯喹对关节炎无效 D.糖皮质激素对关节炎有效 E.CTX对肾炎有效答案:C 70.下列哪一种抗体不属于抗核抗体谱 A.抗磷脂抗体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风湿知识)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一般来说,风湿病患者特别当病情活动时,ESR是增高的,但反过来,ESR增高并不等于就得了风湿病。目前,在个别非专科医生的诊疗思路上仍存在误区,即只要一发现患者ESR高,马上说是风湿病。其实,ESR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增高,如贫血、感染或肿瘤等等。其次,血沉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因此可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但血沉不是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血沉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60%~80%。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RF阳性。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也可阳性。 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风湿病活动时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但要记住CRP也不是风湿病的特异指标,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CRP也明显升高。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很多患者以为抗O增高就是风湿,其实不然。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至于有无风湿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

断。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个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 阳性。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一般认为,HLA-B27阳性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然而,因为普通人群 HLA-B27阳性率达5%左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仅0.3%,即100名HLA-B27阳性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况且AS 病人中,还有10%左右为HLA-B27阴性。因此,单凭HLA-B27阳性不能诊断AS,而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AS。 抗核抗体(ANA)ANA是风湿性疾病的初步筛选试验,对风湿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因为,大部分风湿病人可出现ANA阳性,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90%~98%阳性。然而ANA阳性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虽然症状缓解,但ANA始终阳性或滴度没有下降,使其中部分病人一直担心疾病没控制,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应该认识到ANA与病情波动无关,ANA阳性或高滴度并不意味疾病严重。 抗可抽提核抗原抗体(ENA抗体)ENA抗体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体抗体等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狼疮(SC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硬皮病(SSc),干燥综合征(SS)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抗Sm是SLE的标志性抗体;

风湿性疾病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风湿性疾病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作者:发布日期: 2009‐11‐2715:33:27查看次数: 1718 次摘要: 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 ANA 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 DNA 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 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 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 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 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 1 / 9

主要为 IgG,也含有IgM 及 IgA 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 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 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 在早期 RF 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 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 抗核周因子阳性、RF 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 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临床意义: AKA 角质层型阳性与 RF、抗 RA33/RA36 抗体无关。 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 RF 阴性或抗 RA33/RA36 抗体阴性的RA 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 RA 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因此,对 RA 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M3 受体抗体(即毒蕈碱 3 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1)抗 M3 受体抗体在 SS 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

风湿病临床化验(转载)

风湿病临床化验(自己整理总结)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 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 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 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M3受体抗体(即毒蕈碱3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 (1)抗M3受体抗体在SS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特异性强(96.03%),是诊断SS 的标记性抗体之一; (2)抗M3受体抗体在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77.50%、72.00%,因而该抗体对于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该抗体阳性组ANA、RF阳性率高,IgG、IgA、CIC、ESR升高的发生率高。 中国医学健康网 BiP 抗体: BiP抗体, 是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该蛋白属于HSP70 家族。 临床意义 (1)抗BiP抗体可以在RA病程早期出现,并且具有较高的阳性 率。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AKA、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风湿科自身抗体

风湿科自身抗体 风湿免疫科常见自身抗体风湿免疫科常见自身抗体-RF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RF是指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抗体常见的RF有IgM型RF、IgG型RF、IgA型RFIgD 型RF、IgE型RF亦有报道RF除见于RA外亦可见于其他风湿免疫病、非风湿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甚至正常人(老年人)约%RA 患者RF升高多为IgG型检测方法:散射比浊法风湿免疫科常见自身抗体-RF许多证据提示RA患者的RF对RA有病理作用:①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常有高滴度的RF②RF滴度和RA病情活动相关③RA特异性RF和其他疾病中的RF存有结构性异常④RA特异性RF 和HLADR相关⑤RF血清滴度高的RA患者可有循环、局灶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并易出现坏死性血管炎、类风湿结节等关节外表现。 ⑥药物治疗后RF滴度下降病情缓解。 风湿免疫科常见自身抗体Apa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a)是一组与含有磷脂结构的多种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 这些磷脂抗原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二磷脂酰甘油(CL心磷脂)磷脂酰肌醇(PI)心磷脂又分为乙酰心磷脂和二甲基心磷脂。 β糖蛋白Ⅰ(βGPI)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包括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

Aps和Apa的水平及类型均相关。 在SLE患者中Apa阳性率为~其出现的Aps为继发性Aps。 APa也见于其他疾病如急慢性病毒、细菌感染、血液病、肿瘤等风湿免疫科常见自身抗体ANCA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antibody,ANCA)ANCA相关性疾病发病前常有流感样表现如发热、肌痛、关节痛。 ANCA作为血管炎的血清指标可能导致某些血管炎的发病。 CANCA主要见于Wegener肉芽肿病人阳性率可达是Wegener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PANCA可见于ChurgStrauss(阳性率)、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阳性率)、急性特发性新月体肾炎(阳性率)病人的血清中此时其抗原为MPOPANCA亦可见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阳性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SLE(阳性率)和类风湿关节炎(阳性率~)等疾病但其对应抗原性质未明。 在炎症性肠病PANCA在溃疡性结肠炎阳性率为而在Cohn病和其他特异性肠炎分别为、因而此抗体有益于炎症肠病的鉴别诊断风湿免疫科常见自身抗体-ANA与ENA传统定义:是指细胞核内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现代定义: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细胞核→整个细胞(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中产生的某些成分)分类抗DNA抗体dsDNASSDNAZDNA(左旋)抗组蛋白抗体DNA双螺旋包绕于由H、、HA、HB、H组成的核心H在DNA 双螺旋之外抗非组蛋白抗体:ENA(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抗着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特征及几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掌握ANA、RF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 二、教学内容 1、自身免疫病的概述:自身免疫和自身耐受、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特征;AID的发病机理 及免疫病理机制。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器官特异性AID;非器官特异性AID(SLE、RA)。 3、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抗核抗体的类型检测及意义;类分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检测及意义;其它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耐受,这与T细胞() A.在胸腺发育时不能遇到自身MHC分子有关。 B.在胸腺发育时不能遇到自身成分有关。 C.在胸腺发育时首先遇到外来抗原有关。 D.在胸腺发育时经历的阳性选择有关。 E.在胸腺发育时经历的阴性选择有关。 2.自身成分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无免疫原性,主要是因为:() A.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不能识别 B.体内有针对自身成分的T抑制细胞 C.它不是外来物质 D.胚胎期形成了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 E.自身成分分子量小 3.免疫耐受性的特点是:() A.成年期易于诱导耐受性 B.T细胞比B细胞易于诱导耐受性 C.抗原经皮下注射易于诱导耐受性 D.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易于诱导耐受性 E.颗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易于诱导耐受性 4.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器官特异性AID:() A.SLE B.类风湿关节炎 C.干燥综合症 D.桥本氏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ity Diseases 一概述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抗原发生正性应答、造成其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影响其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状态。(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多数自身免疫病是自发或特发性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2.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γ-球蛋白; 3.患者血液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4.病损部位有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呈现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5.病程一般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仅有少数为自限性; 6.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少年; 7.有遗传倾向; 8.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 9.常有其它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 10.可复制出相似的动物疾病模型。 (三)确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条件: 1.证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 2.找到自身抗原; 3.用该自身抗原免疫动物能够诱发同样的自身免疫病; 4.通过被动转移实验证实抗体或者T细胞的致病能力。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1.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限某特定器官,器官特异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导 致自身免疫病。 2.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及结缔组织;又称结缔组织病或 胶原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1. 隐蔽抗原的释放。2. 自身抗原改变。 3. 分子模拟。 4. 决定基扩展。 (二)免疫系统异常 1. 淋巴细胞多克隆的非特异性活化: (1)内因:淋巴细胞生长控制机制紊乱,如MRL-lpr小鼠为SLE的动物模型,其FAS基因突变,FAS蛋白胞浆区无信号转导作用,不能诱导T细胞调亡。 (2)外因:各种淋巴细胞的活化物质,如IL-2等细胞因子的应用及LPS和超抗原的作用。 2.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APC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刺激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T-B 细胞之间的旁路活化。 原因(1)病毒感染B细胞。 (2)来自细菌或病毒的超抗原。 (3)B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被修饰。 (三)免疫调节网络失调:Th1和Th2细胞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促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如 IDDM等。Th2细胞功能亢进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发展,如SLE等。 (四)病源微生物感染。 三.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损伤机制 1.发病机制主要为: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2.特点:1. 靶分子的多样性;2. 反应细胞的多样性 ; 3. 自身免疫应答包括初次应 答和再次应答。 3. 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 抗体与细胞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介导ADCC破坏 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4. 抗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刺激或阻断细胞的功能。如Graves 病、重症肌无力。 5. 抗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物质结合: 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杀伤破坏自 身细胞。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 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IC沉积局部: 活化补体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