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DIL)
AHA* 95% ssDNA 80% dsDNA ?
十八、类风湿性关节炎(RA)
01
RF 65-95%
02
03
04
05
0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
SS-A 40-95% SS-B* 40-95% RANA 70% ssDNA 30-60% RF 60-80%
五、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ENA-7项)
六、抗心磷脂抗体(ACL)
正常参考值:IgG型<2.2 IgM型<2.34 检测方法:酶标法 临床意义: APS的诊断标志,对SLE、RA等CTD、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等诊断有意义。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梅毒、AIDS、肝炎、结核等)和健康人群(1-5%)中也可检测到。
01
SLA/LP* <10%
03
AMA 5-20%
05
LKM* 7%
02
LMA 35%
04
正常参考值:<25Eu/ml 检测方法: ELISA 临床意义:在DIL中阳性率95%~100%, 在SLE中阳性率75%
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方法 : 免疫迎迹法 临床意义: RNP:高滴度是MCTD的特异性标志,抗 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相关;低滴度可 见于SLE、RA、PM、PSS。 Sm :SLE标志性抗体,与疾病活动无关。 SSA:见于SS、SLE、RA,新生儿红斑狼疮100%。 SSB:见于SS、SLE,亚急性皮肤狼疮(25-35%)。 Scl-70:见于PSS,与皮肤硬化、肺纤维化及肿瘤有关。 J0-1 : PM特异性抗体,伴肺纤维化时可高达75%。 PM-Scl:PM/DM、PSS、OCTD(DM+PSS)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全)-珍藏版
抗SLA/LP抗体为少数公认的AIH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在AIH所有相关自身抗体中最具有诊断价值。抗 SLA/LP抗体在 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该抗体多出现在ANA, 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血清中。抗SLA/LP抗体为AIH-III型的血清学标志抗体,阳性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多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pANCA(甲醛抵抗,血管炎三项中显示为MPO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
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1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2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抗dsDNA抗体。
3斑点型或颗粒型:此型抗体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如:抗u1RNP、抗Sm、抗Scl-70、抗SSB/La、抗SSA/Ro等。
4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等抗原的抗体有关。
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非组蛋白中的盐水可提取性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
高滴度主要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也可见于SLE。
抗Sm抗体(抗Smith抗体)
为SLE所特有,特异性达99%,敏感性25%,与SLE疾病活动性无关。常与抗URNP共存。
抗SSA抗体
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主要见于RA、干燥综合征外(90%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
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
但RF 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ANA 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
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 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 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 (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
抗dsDNA 抗体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因为这种炕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
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
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
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 500U,儿童< 250U。
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
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Fichy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风湿病的常用免疫学检查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如今最常用于检测RF的方法仍是乳胶凝 集法(IgM型),RA 患者中阳性率 可达80 %,如乳胶法RF阴性,临床高疑RA,可 用ELISA测IgG和IgA型RF。 一般抗体滴 度越高,关节外的表现越重,疾病越活 动,预后越差。在5%的正常老人,其它 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肝炎、 肺纤维化等多种疾病中都可出现不同比 例、低滴度的RF阳性(除干燥综合征症 为高 滴度)。此外RF检测是划分血清阴 性关节炎是重要标准。
33
部分分化抗原命名的T、B细胞
分化抗原 分子量
CD1
21/48
CD3
20/20/25
CD4
55
CD8
30/45
CD25 50-55
CD45RO 80
CD19
95
CD21 140
CD22 135
分布及特点 意 义
不成熟T细胞 血液病↑
成熟T细胞
自身免疫病、SLE、RA↑
辅助T细胞
风湿病的常用免疫学检查 及临床应用
1
概述
多数风湿病的发病机制都与免疫失调有 关, 因此检测自身抗体(抗细胞内、细 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补体、 淋巴细胞及其它免疫学成份有助 于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判断。
对检验结果的判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并进行综合分析。
2
抗核抗体(ANA)
7
国际以Hep-2作为基质
━━━━━━━━━━━━━━
SLE PSS
━━━━━━━━━━━━━━
HEP-2 95% 70%
鼠肝 85% 50%
━━━━━━━━━━━━━━
8
(二)分类
1、ds-DNA检测 ━━━━━━━━━━━━━━━━━━━━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讲解
抗血小板抗体
自身抗体的分类
针对细胞内抗原抗体:ANA 、ds-DNA 、 ENA 、 组蛋白抗体、 ANCA 、 AMA 、抗 核糖体抗体、SMA等 针对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细胞表面抗原决 定簇的抗体,如HLA-Ab 、RBC-Ab 、血小 板抗体等 针对细胞外抗原抗体:RF 、TgAb 、某些 凝血因子抗体、内因子抗体等
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
(7)血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8) 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等 (9) 眼病:自身免疫性眼病 (10)不孕症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自身抗体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organ specific) 器官非特异性(non-organ specific) ----CTD的重要特征
风湿病学中的自身抗体谱
ANA谱 ANCA谱
抗ENA谱
抗磷脂抗体谱
抗线粒体抗体谱
RA自身抗体谱
自身免疫病的标记
ANA(抗核抗体)提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提示小血 管炎
ACL(抗心磷脂抗体)提示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包含: 1 抗DNA抗体:(anti-dsDNA anti-ssDNA) 2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H1 H2a H2b H3 H4 H2a-H2b复合物) 3 抗非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 抗ACA抗体 4 抗核仁抗体:(RNA多聚酶 U3RNP原纤维) 5 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线粒体 高尔基体 溶酶 体 细胞角蛋白等)
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有助于CT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抗Sm(U族RNA+核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cl-70(DNA拓扑异构酶) 系统性硬化症
风湿性疾病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风湿病学所研究的对象是风湿性疾病(Rheunaticdiseases),包括所有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疾病。
主要包括下列8种疾病:1、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伴急性发作的慢性、多发性关节病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对称性、进行性和破坏性关节病变以及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为主要特征。
检测:A、RF乳胶凝集实验:滴度≧1:32时对诊断RA有意义。
80%的RA患者RF阳性,滴度大于1:64。
B、抗角蛋白抗体(AKA):AKA对RA诊断的特异性较强,在RA的早期、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RA患者即可检出AKA。
因此AKA可作为RA早期诊断指针之一。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红斑狼疮(LE)病变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并伴有多种自身抗体。
在临床上最多见的是SLE。
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女性与男性之比为10:1。
检测:A、抗核抗体(ANA)。
a、ANAIFA检测:首选Hep-2,原因:Hep-2抗原片敏感性较高,荧光图谱较典型、全面。
b、抗DNA抗体检测:SLE标记性抗体。
c、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
3、硬皮病(Sclerderma):是以皮肤进行性水肿、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一般呈慢性经过,女性发病率高。
A、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antibody,ACA):检测方法是以Hep-2为底物,通过IFA 检测,阳性者在非分裂期细胞内可见核质内为数不多的散在荧光染色斑点。
在有丝分裂期细胞的染色体区呈密集的荧光颗粒。
约80%以上的CREST患者ACA阳性,对诊断CREST综合症具有很高的价值。
B、抗核仁抗体:检测方法是以Hep-2为底物,通过IFA检测,阳性者在核内呈块状荧光,与核内数目一致。
核仁型抗核抗体中有多种成分,既有抗核仁抗体,也有抗Scl-70抗体等等。
C、抗线粒体抗体:SCIMEDX公司IFAkit,阳性者在肾小球周围的肾曲管上皮细胞胞质呈亮绿色荧光。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冷球蛋白血症/抗神经原抗体/抗红细胞抗体 抗淋巴细胞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RA有关的其它自身
抗体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RA: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国外患病率1-2% 国内0.3-0.45%,3-4百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PR3-ANCA(丝氨酸蛋白酶3-ANCA)
对于诊断(“ 韦格纳氏肉芽肿” WG)具有较高特异性,被公 认为是该种疾病的“ 标记性抗体”。
活动期WG( 阳性率:90%) 初期WG( 阳性率:55%)
疾病活动或病情加重时该抗体滴度增高,而病情缓解时 则抗体滴度下降,因此该抗体的动态定量观察亦有助于 对疾病活动性的判断及疗效的评估。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特征
症状:雷诺现象、晨僵、发热等 体征:关节肿胀、皮疹、肌无力等
2.辅助检查
自身抗体 (ANA、dsDNA、RF、AnuA) 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常规化验等 影像学等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自身抗体测定的价值
1.在典型风湿病 — 肯定诊断
如:发热、关节炎、心包积液、抽搐、 口腔溃疡、血小板减少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一组异质性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 物质起反应的抗体。
靶抗原
磷脂: 心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胺醇 磷脂酰甘油 …….
磷脂同辅因子结合蛋白
同辅因子: 2糖蛋白1 凝血酶原
蛋白C 蛋白S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因子和一组抗负电磷脂抗 体。
自身抗体检验
自身抗体检验一、风湿性疾病检验(一)类风湿因子检验1.英文或缩写:Rheumatoid Factor,RF。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普通试管,送检。
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乳胶法:半定量8 单位/ml 以下。
4.临床意义:RF 是一种以变性IgG 为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发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50%的健康人体内。
RF 有IgG、IgM、IgA、IgD、IgE 五种类型。
RF 水平增高,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依据之一。
正常人阳性率为2%-5%,随年龄增高可呈增高趋势。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 阳性率为52%-92%。
RF 增高还可见于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黑热病、结核、结节病等)。
此外,SLE、硬皮病、皮肌炎、慢活肝等也可出现阳性。
高效价的RF 并伴有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
5.注意事项:试剂4℃保存,用时复温,意有效期。
血清稀释用新鲜生理盐水,乳胶试剂用前混匀,以最高稀释倍数为效价报之。
(二)抗核抗体试验1.英文或缩写:Antinuclear Antibody,ANA。
2.标本采集: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普通试管,送检。
标本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阴性。
4.临床意义:ANA 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
针对细胞核内DNA、RNA 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抗体。
分四类:即抗DNA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
临床上ANA 的检验实际上是总抗核抗体的检验。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症(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全身性硬皮病(PPS)、多发性皮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
根据抗原抗体结合位点的不同,在油镜下可分为以下几型:(1)均质型:又称弥散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
此型与抗组蛋白抗体、抗DNA 抗体有关,几乎所有的活动性SLE 均可检出,但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检出率也可达20%-30%,故特异性不高。
临床检验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波形蛋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诊断类风湿指标解读和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波形蛋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诊断类风湿指标解读和临床意义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由人体B细胞产生,出现在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
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很高,而在其他类型关节炎、非风湿性疾病及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低,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简称抗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可见于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同时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高达95%左右。
抗CCP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目前被认为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金标准”。
抗MCV抗体抗波形蛋白抗体,简称抗MCV抗体,是以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波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液、滑膜细胞内也有发现。
抗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与抗CCP抗体相当,但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且骨侵蚀具有更好地预测价值。
抗MCV 抗体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血清学指标之一,与抗CCP 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
AKA抗角蛋白抗体,简称AKA,AKA能与大鼠食管角质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故命名为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前若干年便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故被认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AK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4%,但敏感性低,仅为40%,主要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补充诊断指标。
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MCV抗体、AKA,尽管对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补充,用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532020年 第29期这种私密的地方。
中国人又是比较含蓄和保守的,这使得患者在看病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
这种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这需要做一些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心理上愿意接受治疗,愿意把病情如实的告诉医生。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都一直需要进行的。
2、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另一个日常护理就是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方面,针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该做到不随意停药,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用最合适的药物来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因为霉菌性阴道炎是很有可能复发的,如果在用药的阶段,就不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用药,治疗效果不好不说,还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复发病情。
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该做好日常卫生护理,对外阴部进行清洗,在选择内裤方面也要选择纯棉的,透气的内裤,尽量不穿紧身裤这些会对外阴部有一些压迫作用的裤子。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健康管理护理方面,因为对这方面的忽略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是让病情很难好转。
4、用药应该以局部用药为主:因为霉菌不易在碱性的环境中生长,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碱性的溶液兑入2%-4%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外阴以及阴道的冲洗,再结合制霉素栓剂合适的剂量塞入阴道内,坚持每天一次,半个月一个疗程。
患者应注意,用药应该以医生的指导为主,而不是擅自用药,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应当引起重视。
四、结语了解霉菌性阴道炎,了解醚菌性阴道炎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护理知识来帮助治疗。
让每一位患者更早的进入健康的生活,是我们所有护理人员的希望,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奋斗目标。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机体内许多器官及其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在我们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中,其中主要包括常见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者是风湿类关节炎等。
在临床检查风湿免疫疾病时,临床上大多采用的是血清检查方式进行相关的诊断,通常会检测到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等一些指标的异常。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的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自身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免疫蛋白,它可以识别和攻击体内异常细胞或物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状态。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这些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典型自身抗体,它们的检测结果可以是诊断这些疾病的依据。
另外,自身抗体检测也在感染病的诊断和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过该病毒,或者一些疫苗是否起到了保护作用。
此外,在器官移植中,自身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预测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诊断: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使得患者可以及早获得相应的治疗。
2.疾病分类: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与不同类型的疾病相关联,通过检测特定的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特征,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3.预测疾病进展:自身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程度和预后有关。
通过定期检测自身抗体的水平,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指导药物治疗:一些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s)的存在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对一些药物的反应,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分类和预测疾病,指导药物治疗,并监测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身抗体检测将会在个体化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
检验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RF含量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持 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病情活动,骨侵蚀发 生率高,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关节外 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类风湿因子(RF)
RF并非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对RA的诊断不具 特异性
SLE 30%
SS 70%~90%
SSc 20%~30% MCTD 50%~60%
SLE:
40-50%
②与皮损、光过敏、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
血管炎、紫癜相关
③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①原发性SS:40%,较抗SSA更特异
②其它CTD伴抗SSB者常伴继发性SS
硬皮病标记性抗体
多肌炎/皮肌炎标记性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 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在 SLE的诱导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项目名称 抗双链DNA抗体IgG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Sm抗体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抗核糖体P蛋白(PO) 抗SS-A/R060抗体 抗SSA/R052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着丝点B抗体(CENP-B) 抗Scl-70抗体(Scl-70) 抗nRNP抗体(U1-snRNP) 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 抗JO-1抗体(JO-1) 抗PM-Scl抗体 抗Mi抗体(Mi-2) 抗Ku抗体(Ku)
风湿病常见自身抗体
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为特异,敏感性6585%,特异性89%。
抗SSB抗体仅在少数SLE患者中出现,阳性率10%-15%,且大 多为SLE合并SS。
SSA和抗SSB抗体阳性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抗SSA和抗SSB抗体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危害:直接参与组织病理损害(特别是皮肤),与光过敏相关,通过胎盘
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症(阳性率>90%),与胎儿传导系统结合,可造成 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A两种蛋白(52kD和60kD)均可见于SS、SLE,单独抗Ro-52→SS, 单独抗Ro-60→SLE。
抗SSB抗体
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 ANAs分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组蛋白复 合物抗体(如抗核小体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如抗ENA 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仁抗体、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ANA+ANA谱
• ANA 1.高滴度ANA阳性提示风湿免疫病可能 2.非结缔组织病也可呈阳性:
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几乎均为阳性(阳性 率>95%),且其滴度很高。
出现高效价抗U1RNP抗体,且无其他特异性抗核抗体,是诊断MCTD 的重要血清学证据。
抗U1RNP抗体阳性的病人,常与肌炎、食管蠕动功能低下、雷诺现象、 关节痛、指(趾)端硬化和肺间质性改变等症状相关,且肾炎发病率低。
MPO-ANCA与原发性血管炎相关性不及PR3-ANCA与WG相 关性那样紧密。但每一个怀疑血管炎或肾小球肾炎患者,只要 原因不明,就应查ANCA。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ppt课件
1、是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 见于 SLE、SS、MCTD等。 2、某些肝脏病 。 3、肺疾患 原发性肺纤维化(IPF)、原发性 肺动脉高压、石棉 肺等。 4、血液病 淋巴瘤、骨髓瘤等。 5、慢性感染 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等。 ANA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2、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 炎等) 3、骨性关节炎 4、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症 5、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痛风等) 6、与肿瘤相关的风湿病 7、与神经血管疾病相关的风湿病(血管炎等) 8、骨及软骨疾病(骨质疏松症等) 9、关节外疾病 10、其他有关节表现的疾病
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
英文简写为CRP,和血沉一样,为急性反应物之
一,没有特异性,同样有许多原因会影响其水平。 参考值:≤8mg/L CRP的升高见于各种感染、创伤、炎症状态
经过大量的观察,在风湿病中,ESR和CRP的升高
均提示疾病活动。当然需要排外其它原因。
常规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
指甲顶针样改变
银屑病皮疹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眶周水肿性红斑
Gotton皮疹
光过敏,V型阳光疹 技工手
血管炎
溃疡 皮疹
坏疽
口腔溃疡
风湿病的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ESR,为急性反应物之一。虽然它对疾病的诊断没有 直接的意义,但是有助于反映组织损伤和炎症的存在 和程度。 正常值:男性0~20mm/h;女性0~15mm/h。 ESR为非特异性指标,也就是说,它不仅可以在风湿 病中出现异常,在感染、结核、肿瘤、心梗、甲亢等 情况下都会出现异常。 另外在一些生理情况下,也可以出现血沉的增快,比 如妊娠期、月经前及月经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 因而当血沉出现异常时,需要注意排外其它原因,才 能考虑风湿病是否活动.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活性部分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检测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可以特异性和 核抗原成分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与荧光标记抗 人IgG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亮绿色 荧光为阳性。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Hep-2细胞作底物)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 床意义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
风湿性疾病一大特征是患者血液中自身 抗体的出现,且以抗核抗体为主,其抗 原位点是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磷 脂及各种蛋白酶等多种物质。
定义:从狭义来说,抗核抗体(ANA) 是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 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一组自身抗体 的总称。但从风湿广病常用义实验来室检查说方法和,临床是意义 抗细胞内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RNA多聚酶II
mRNA前体的转录
SSc
抗RNA多聚酶III
5SrRNA、tRNA和其
SSc
他小RNA的组成
抗Sm/U1-nRNP 抗tRNA合成酶(Jo-1
mRNA前体的剪切
SLE,MCTD
tRNA与氨基酸残基的耦联 PM/DM
、PL-7和PL-12等)
抗蛋白酶3抗体
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3的 韦格纳肉芽肿病
常见抗核抗体荧光染色图谱相关抗原和抗体
染色图型 周边(核膜)型
均质(弥散)型
斑点型
核仁型 颗粒型
底物取材 鼠肝切片、细胞
鼠肝切片、细胞
鼠肝切片、细胞
抗原成分 ds-DNA,核层蛋 白(Lamin)
组蛋白(DNP) 、ds-D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
为MHC-I基因编码。与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疾病高度相关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
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
抗PML(一种核蛋白抗原)抗体
靶抗原为异常表达于前髓(早幼粒)白血病细胞(promyelocyticleukemia cell, PML)的蛋白。抗PML抗体亦多见于PBC患者中,可同时检测到抗PML抗体和抗SP100抗体,两者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抗gp210(一种跨核膜蛋白抗原)抗体
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gp210,为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99%),该抗体极少出现于AIH、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及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诊断PBC的敏感性为10%一41%。约1/4(10% -40%)的PBC患者中,抗gp210抗体可与抗线粒体抗体(AMA)同时出现,抗gp210抗体也存在于20%一47 % AMA阴性的PBC患者中。对于临床、生化和组织学表现疑诊PBC而AMA阴性的患者,或AMA阳性而临床症状不典型、存在重叠综合征(如与干燥综合征重叠)的患者,抗gp210抗体检测有重要价值。抗gp210抗体与PBC患者的肝外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抗体阳性较阴性患者发生关节炎的几率增高。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死于肝衰竭者明显多于阴性者,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抗p62(一种跨核膜蛋白抗原)抗体
又称抗核孔蛋白(nuclear poreprotein ) p62抗体,其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62kD跨膜蛋白。抗p62抗体为PBC另一高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其他肝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未检出,其敏感性为23%-32%。抗gp210抗体和抗p62抗体倾向于相互独立,一般不同时出现阳性。
抗3E(BPO)抗体
AMA-M2的3个靶抗原的抗原表位片段基因的串联表达蛋白(BPO),用于PBC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临床意义同AMA-M2。
抗SP100(一种核蛋白抗原)抗体
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Sp100抗体对PBC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常出现于肝损伤之前,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0%-30%,其他肝病患者均为阴性。抗Sp100抗体在AMA阴性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显著高于AMA阳性者(20%),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Sp100抗体亦可见于其他风湿免疫病患者,如SSc、pSS、SLE、MCTD等,但阳性率低。
抗核仁(Nucleole)抗体
见于系统性硬化症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
分为胞浆型(cANCA)、核周型(pANCA)和不典型(xANCA)。
cANCA主要见于韦格纳肉芽肿,出现呼吸系统、肾脏损害时灵敏度达90%以上。非活动性WG仍有40% cANCA阳性。
pANCA阳性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
抗着丝点(Centromere)抗体(ACA)
主要见于CREST综合征,即钙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症及毛细血管扩张,检出率为38%~80%。也见于弥漫型硬皮病(检出率约为20%)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BC患者中ACA阳性常伴PBC其他相关自身抗体,PBC患者中约20 % AMA阳性同时伴ACA阳性。ACA伴抗核点抗体(SP100, PML等)、抗核包膜蛋白抗体(gp210, p62)也可见到。多种PBC相关自身抗体同时出现,可增加对PBC诊断的特异性。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β2糖蛋白抗体(抗β2GP-1)
LKM-1(பைடு நூலகம்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
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和鉴别诊断,AIH10%阳性。抗LKM-1抗体为AIH- II型血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2%-10%也可检测到抗LKM-1抗体。AIH中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较多具有典型的自身免疫现象,大多为青年女性,自身抗体滴度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病情比较严重,对激素治疗反应好,欧美地区多见;HCV感染伴有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女性并不多见,自身抗体滴度较低,血清免疫球蛋白不高,病情为慢性肝炎表现,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地中海地区多见。抗LKM-2抗体仅见于应用药物替尼酸治疗后诱发的肝炎患者。由于该药物已停用,故抗LKM-2抗体已不存在。抗LKM-3抗体见于10%-15%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大约有10%的AIH- II型患者既有抗LKM-1抗体,也有抗LKM-3抗体。抗LKM-3抗体在AIH- II型患者中滴度较高,而在丁型肝炎患者中滴度较低。
3斑点型或颗粒型:此型抗体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如:抗u1RNP、抗Sm、抗Scl-70、抗SSB/La、抗SSA/Ro等。
4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等抗原的抗体有关。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SLE特异性95%,敏感性70%,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 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1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2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抗dsDNA抗体。
SMA(抗平滑肌抗体)
SMA无疾病诊断特异性,可见于多种肝脏疾病及非肝脏疾病;SMA对AIH-I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高滴度的SMA ( > 1 : 160)对AIH诊断敏感性相当高(至少90%),高滴度的SMA还可见于AIH与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低滴度SMA可非特异性出现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中。
LC-1(抗肝细胞胞质1型抗体)
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和鉴别诊断,AIH10%阳性。抗LC1抗体为AIH-II型的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56%-72%。在临床上,抗LC1抗体多见于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AIH患者,而少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AIH患者。抗LCl抗体常与抗LKM-1抗体同时存在。HCV感染与LCl不相关,抗HCV与抗LCl抗体没有交叉反应,因此,抗LCl抗体对AIH的特异性要优于抗LKM-1抗体。抗LCl抗体与AIH- II型的疾病活动性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
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和鉴别诊断,抗SLA/LP抗体为少数公认的AIH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在AIH所有相关自身抗体中最具有诊断价值。抗SLA/LP抗体在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该抗体多出现在ANA, 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血清中。抗SLA/LP抗体为AIH-III型的血清学标志抗体,阳性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多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抗核糖体P蛋白(ribosome-P)抗体
(抗rRNP)
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抗rRN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RN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增殖蛋白1抗体(PCNA)
为SLE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约3-5%,与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其他结缔组织病人中常为阴性
抗核小体(nucleosome)抗体
SLE的早期标记性抗体,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特异性>95%。比抗dsDNA抗体更早出现。
抗组蛋白(histone)抗体
95%以上的药物诱导性狼疮患者可出现抗组蛋白抗体。
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非组蛋白中的盐水可提取性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抗nRNP
nRNP抗原是指细胞核核糖核蛋白。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存在。
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
高滴度主要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也可见于SLE。
抗Sm抗体(抗Smith抗体)
为SLE所特有,特异性达99%,敏感性25%,与SLE疾病活动性无关。常与抗nRNP共存。
抗Scl-70抗体
为系统性硬化症(SSc)的标记性抗体,检出率为20%左右,提示预后不良,易出现早期严重器官损害。
抗PM-Scl抗体(抗PM-1抗体)
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重叠综合征(24%)。
抗Jo-1抗体
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PM)及其继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有高度特异性,但阳性检出率低。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与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