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统规范
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六大系统建设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全文)一、总则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6.所有井工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2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十分重要,能够有效规范六大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两方面,详细介绍六大系统的要求。
一、建设标准:1. 系统设计标准:- 系统要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 系统的设计应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满足未来业务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 系统需要考虑用户体验,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 系统应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 系统应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性,确保系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2. 系统开发标准:- 系统的开发过程应符合相关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
- 开发人员应按照规范设计、编码和测试系统,确保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 开发人员应使用标准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3. 系统测试标准:- 系统测试应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多个阶段。
- 测试人员应按照测试计划和用例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要求。
- 测试应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和交互场景。
4. 系统部署标准:- 系统的部署应按照规范进行,包括环境准备、配置和安装等步骤。
- 系统需要进行数据迁移和数据库的初始化。
- 系统应具备监控和报警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
5. 系统安全标准:- 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进行评估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抵御各类安全威胁。
- 系统需要进行权限控制和身份认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 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能力,以防止数据丢失或破坏。
6. 系统维护标准:- 系统的维护应按照规范进行,包括软件升级、漏洞修复等工作。
- 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系统,并进行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
二、管理制度:1.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 对于六大系统的建设,应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进行组织和管理。
- 需要建立项目组织结构、责任分工和沟通机制。
- 需要制定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方案。
2.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流程和文档等。
系统操作规范
系统操作规范篇一:操作系统操作规范操作系统操作规范操作系统作为信息系统的工作平台,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工作人员必须遵循如下管理规范:1、不得擅自复制任何来自光盘、软盘的文件到系统的电脑中,也不得下载未经“检查”的邮件、文件到服务器中:2、不得随意移动、换位服务器的物理设备,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3、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服务器系统文件,更改服务器系统的配置:4、严格用户管理,每个帐号的口令不少于六位数,不允许有与服务器相关应用无关的帐号:5、除了核心服务器外,其它应用服务器的管理员帐号应设置只能登录有限服务器或工作站:6、专人定期检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状态、系统日志及硬件的工作状态:7、服务器系统管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在服务器上进行常规操作后必须锁定屏幕:8、未经允许,任何人员不得在服务器(尤其是数据库类服务器)操作系统上擅自安装任何软件:9、遇到不能够解决的系统故障,应及时与系统集成商或软件集成商联系,请求服务:10、任何人未经授权严禁进入或调用不属于本职范畴的应用程序。
11、每次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进行操作要有相应的操作记录。
12、使用工作站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干扰其他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或网络设备,不得擅自进入网络系统更改系统设置和有关的应用程序。
13、为各部门设置的网络布线终端接点未经医院信息中心同意, 不得擅自挪动移位或涂改抹去机器上的标签。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篇二: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1 目的为确保正确、安全的操作信息处理设施,防止资产遭受未授权泄露、修改、移动或销毁,以及因操作原因造成的业务活动中断。
2 适用范围需要对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访问、操作及维护信息处理设施的员工。
3 术语和定义移动介质:是指存储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U盘和刻录设备等。
4 职责和权限公司所有员工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使用本公司的信息处理设施均因遵守本程序的规定。
六大系统规范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
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臵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在建设“六大系统”时,可以参考以下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模板:1. 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根据业务需求定义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 采用合适的技术架构和开发方法-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完善系统的测试和验收流程- 建立系统的运维和优化机制2. 设备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述求设备的选择和采购流程- 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制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 建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 建立设备故障处理和更新机制- 确保设备的安全库存和备份机制3. 网络系统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符合网络安全法和相关政策要求- 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建立网络设备的接入和认证机制-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和漏洞补丁更新机制- 建立网络流量监控和日志审计机制- 建立网络故障处理和备份恢复机制- 建立网络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4.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遵循数据中心规划和建设标准- 建立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措施- 制定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系统规划- 设计合理的机柜布局和布线方案- 建立数据中心的监控和报警机制- 建立数据中心的故障处理和容灾机制- 建立数据中心的运维和维护计划5. IT服务管理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基于ITIL框架制定服务管理流程- 制定用户服务需求管理机制- 制定服务目录和服务级别协议- 建立服务请求和变更管理机制- 建立故障处理和问题管理机制- 建立服务评估和改进机制- 建立IT服务持续改进机制6.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 基于ISO 27001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信息资产管理和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 建立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应急响应和事件管理机制- 建立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机制- 建立安全审计和安全评估机制以上是一个参考,具体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模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本(2篇)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定义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模板范本。
该标准和制度将作为组织中六大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系统建设标准1. 系统需求分析标准- 系统需求必须明确、具体,并与组织的业务目标相一致。
- 需求分析必须涵盖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并进行充分的验证和确认。
2. 系统设计标准- 系统设计必须满足系统需求,并能够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
3. 系统开发标准- 开发过程必须按照统一的开发流程和标准进行,并确保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 开发人员必须遵守编码规范,并进行代码审查和单元测试。
4. 系统测试标准- 系统测试必须覆盖所有的功能点,并进行系统级和集成级的测试。
- 测试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测试计划进行,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
5. 系统部署标准- 系统部署必须按照统一的部署流程和标准进行,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 部署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和规定,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6. 系统运维标准- 系统运维必须按照统一的运维流程和标准进行,并及时处理系统的故障和问题。
- 运维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监控和维护,并定期进行系统优化和性能调整。
三、管理制度模板范本1. 系统建设管理制度- 形成建设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 制定建设计划和里程碑,并进行定期的进度评审和风险评估。
- 成立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和控制系统变更。
- 建立问题管理流程,及时处理和解决系统相关的问题。
2. 系统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需求收集和管理的流程和工具。
- 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可行性,并进行需求评审和确认。
- 管理需求变更和控制需求的范围。
3. 系统设计管理制度- 设计工作必须按照统一的设计流程和标准进行。
- 设计文档必须具备详细的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
- 设计必须经过评审和确认,并记录评审结果和决策。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系统安全管理规范,这几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严肃,有点让人紧张?其实啊,系统安全管理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大管家”,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我们能安心、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想起之前去一家小公司参观的经历。
那公司不大,但是业务还挺繁忙。
他们的电脑系统总是出问题,不是文件突然丢失,就是网络突然中断。
有一次,一个员工正在给重要客户准备报价单,突然电脑死机,之前做的工作全没了,那叫一个着急啊!这就是系统安全管理没做好带来的麻烦。
咱们先说小学阶段,对于小朋友们来说,系统安全管理可能就是要教会他们怎么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比如不能随便下载来路不明的游戏或者软件,就像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一样。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孩子们明白网络世界也有“大灰狼”。
比如说,老师可以编一个小兔子在网络森林里迷路的故事,因为小兔子乱点链接,结果碰到了坏家伙,最后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才找到回家的路。
这样,小朋友们就能在欢乐中记住要保护好自己在网络世界的“小家园”。
到了初中,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这时候系统安全管理的知识就要更深入一些啦。
比如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病毒,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就像我们知道感冒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一样。
还得让他们知道怎么设置强密码,不能是那种简单的“123456”或者自己的生日,这就好比给家门上一把牢固的大锁,不是谁都能轻易打开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初中班级的电脑课,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怎么防范网络诈骗。
有一组同学说得特别好,他们说要是收到中奖信息,先别高兴得太早,得看看是不是真的,不能随便就把自己的信息给别人。
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真觉得他们在系统安全管理这方面开始入门啦。
高中阶段呢,系统安全管理就更复杂也更重要了。
这时候得让学生们了解一些系统的架构和原理,知道怎么从技术层面去保障系统的安全。
比如说,要学会分析防火墙的设置是否合理,服务器的配置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想象一下,假如学校的教务系统被黑客入侵,学生们的成绩被篡改,那得多糟糕啊!所以高中的老师就得像厉害的侦探,带着学生们一步步揭开系统安全管理的神秘面纱,让他们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大型平台技术架构与设计规范
大型平台技术架构与设计规范1. 引言大型平台技术架构是指支撑大规模用户、高并发请求和复杂业务的系统架构。
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而制定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大型平台技术架构的设计原则和常用架构模式,并总结设计规范的要点。
2. 技术架构设计原则在设计大型平台技术架构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2.1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系统拆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或业务。
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同时,模块之间需要定义明确的接口,以便实现模块的解耦和替换。
2.2 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是将系统的不同功能和数据分散在不同的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分布式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设计分布式架构时,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分布式技术和中间件。
2.3 异步处理异步处理是将请求和处理解耦,通过消息队列、事件总线等方式实现。
异步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性能,并减少系统的耦合性。
但同时也要考虑消息丢失、重复处理等问题,并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容错处理。
2.4 缓存优化缓存是将热点数据或计算结果存储在高速存储介质中,以减少对后端数据库或外部服务的访问。
缓存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
在设计缓存时,需要考虑缓存的一致性、更新策略和容量规划等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缓存技术和方案。
2.5 安全性设计安全性设计是为了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影响。
在设计安全性时,需要考虑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监控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机制。
3. 常用架构模式大型平台技术架构常常采用一些常用的架构模式,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
3.1 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每一层负责特定的功能,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AQ2031-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2011-07-15发布2011-09-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AQ 201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AQ 2013.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EJ 378-1989 铀矿山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测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3.1监测监控系统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system由主机、传输接口、传输线缆、分站、传感器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和声光报警功能,用于监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通风机开停状态、地压等。
3.2主机 host用于接收监测信号,并具有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计、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控制打印输出等功能的计算机装置。
3.3分站 substation监测监控系统中用于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远距离传送给传输接口,同时接收来自传输接口多路复用信号的装置。
3.4传感器 transducer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3.5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deleterious harmful gas transducer连续监测地下矿山环境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装置。
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系统要求规范⒈引言系统安全是任何组织的重要关注点,尤其是涉及敏感数据和信息的系统。
本文档旨在为系统安全系统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要求规范,以确保系统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⒉概述⑴系统安全管理目标⑵术语和定义⒊系统安全策略与规划⑴安全策略⒊⑴安全目标⒊⑵安全策略制定流程⑵安全规划⒊⑴安全需求分析⒊⑵安全设计⒊⑶安全实施计划⒊⑷安全测试计划⒋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⑴用户管理⒋⑴用户注册与注销⒋⑵用户认证与授权⑵权限控制⒋⑴角色管理⒋⑵权限分配与维护⒌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⑴访问控制策略⒌⑴强化密码策略⒌⑵双因素认证⒌⑶审计日志管理⑵身份认证⒌⑴单一身份认证⒌⑵统一身份认证⒌⑶多因素身份认证⑴安全漏洞管理⒍⑴安全漏洞扫描与评估⒍⑵安全漏洞处理流程⑵安全事件管理⒍⑴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⒍⑵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⑶安全培训与意识⒍⑴安全培训计划⒍⑵安全意识活动⒎系统备份与恢复⑴数据备份策略⒎⑴定期备份⒎⑵数据备份存储与恢复测试⑵系统恢复⒎⑴灾难恢复计划⒎⑵灾难恢复测试⑴机房安全管理⒏⑴门禁控制⒏⑵机房温度与湿度控制⒏⑶火灾防护设施⒏⑷主机服务器安全⑵硬件设备安全⒏⑴设备管理与标识⒏⑵设备维护与监控附件:附件一:安全策略制定流程图附件二: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流程图附件三: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示意图附件四:安全漏洞处理流程图附件五: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流程图附件六:系统备份与恢复流程图附件七:机房安全管理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并将于2017年6月1日施行,涉及网络安全的法律规范。
⒉《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权益。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原则
“ 大系 统 ” 程建 设 主要应 当遵 循 以下 四条 原则 。 六 工
1 遵守 国家规 范 , 满足矿 山实际需要
“ 大 系统 ” 设 要严 格 遵 守 国家规 范 , 时要 六 建 同
结合 矿 山实 际 , 足 矿 山需 要 。 对 于规 范 中 的强 制 满 要求 , 须严 格遵 守 ; 于 规 范 中非 强 制 性 或 者 “ 必 对 鼓 励” 性要 求 , 根据 矿 山 实 际需 要 进行 取 舍 ; 于规 范 对 中不 太 明确 或者 不 太 具 体 的规 定 , 照 矿 山 的实 际 按 情况 建设 ; 于规 范 中要求 过低 的 , 对 则应 当从 矿 山 当 前及 今 后发 展需 要 出发 , 当提高 标准 。 适
辆运 行 的全过 程进 行 实 时 监 控 , 于 及 时发 现 车辆 便 跑边 等运 行异 常 , 取 相关 措 施 , 范事 故 发 生 , 采 防 减 少事 故损 失 。
1 1 4 关 于 温 度 监 测 ..
规 范提 出 “ 励 有条 件 的矿 山企业 采 用 传 感 器 鼓
对炮 烟 中 的 一 氧 化 碳 或 二 氧化 氮 进 行 在 线 监 测 ” ,
( 州迅 天软 件 有 限公 司 ) 广
摘
要 : 属 非金 属地 下矿 山监 测监 控 系统 、 员定位 系统 、 金 人 紧急避 险 系统 、 压风 自救 系统 、 供
水施 救 系统 、 通信 联络 系统等 “ 大 系统 ” 六 建设 规 范 于 2 1 0 1年 9月 1日实施 。根 据矿 山安全监 控 建
Se ilNo 0 ra .5 9 S tm b r 2 epe e . 01 1
现
代
矿
业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例文(五篇)
2024年“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例文盘放整齐管理制度为确保缆线盘放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缆线盘放必须整齐有序,严禁因图省事、怕麻烦而随意裁断。
如有违反,将处以____元以上的罚款。
二、在回撤过程中,如缆线盘放过多,应从缆线接头处断开,并及时升井上交。
信息中心电话班监督管理制度信息中心电话班人员应定期下井检查、监督移动手机和通讯相关设备、缆线的使用情况。
对于不符合标准使用的,信息中心有权依据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出具罚款单进行处罚。
供水自救系统管理制度一、水泵系统必须包括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
工作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____%。
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满足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
二、水管系统应确保工作水管与备用水管的总能力与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
三、主要泵房应至少设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应高出泵房底板7米以上,另一个出口应通往井底车场,并设有防水防火的密闭门。
四、水仓和水仓连接通道应设有可靠的控制闸门,且水仓的总有效容量不得小于4小时的矿井正常涌水量。
五、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每年雨季前进行全面检修,并进行联合排水试验。
六、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确保系统畅通无阻。
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为加强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井下作业人员出入井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监控室计算机操作员应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确保卡号与持卡人相符。
二、标识卡应统一固定在矿帽上,新工人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配戴标识卡入井。
检身工应严格检查,对不配戴标识卡者不予入井。
三、读卡器、供电电源、备用电源等设备由指定单位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按价赔偿,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四、配戴标识卡的入井人员不得更换标识卡,一经发现,对双方进行处罚并扣除当班工资。
系统操作规程模板(3篇)
第1篇一、概述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本系统的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系统设置或进行非法操作。
二、系统登录1. 操作人员应使用本人账号登录系统,确保账号安全,不得将账号密码泄露给他人。
2. 登录系统时,如遇登录失败,请检查账号密码是否输入正确,如多次登录失败,请联系系统管理员。
3. 登录成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检查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等。
三、系统操作1. 操作人员应熟悉系统操作界面,了解各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
2.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 严格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不得随意修改系统设置。
b. 操作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c. 不得在系统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3. 系统数据操作:a. 操作人员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时,应先备份相关数据。
b. 修改数据时,应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避免造成数据错误。
c. 删除数据时,应确认数据已备份,并经授权后方可执行。
四、系统维护1.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日常维护,包括:a.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b.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c.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2. 操作人员应协助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包括:a. 及时反馈系统异常情况。
b. 配合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升级、修复等操作。
五、系统退出1. 操作完成后,应确保所有操作已保存,再进行系统退出。
2. 退出系统时,应关闭所有打开的窗口,确保系统资源得到释放。
3. 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关闭前,应检查系统状态,确保系统安全退出。
六、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一经发现,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 对故意破坏系统、泄露系统信息等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程不符的,以本规程为准。
大中型客车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排放系统设计规范本文档旨在为大中型客车的排放系统设计提供一些规范和指导。
排放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减少车辆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设计原则排放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环保性:排放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保性:排放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有效性:设计应通过合理配置各部分的排放控制设备,以提高排放系统的效能。
有效性:设计应通过合理配置各部分的排放控制设备,以提高排放系统的效能。
- 可靠性:设计应考虑排放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可靠性:设计应考虑排放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 经济性:排放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经济性:排放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 技术要求排放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排放限值:客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物浓度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排放限值:客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物浓度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 尾气处理设备:设计应包括尾气处理设备,如催化剂、颗粒捕集器等,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和释放。
尾气处理设备:设计应包括尾气处理设备,如催化剂、颗粒捕集器等,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和释放。
- 冷启动控制:设计应考虑车辆冷启动时的排放控制,如使用预热装置等,以减少冷启动时的排放峰值。
冷启动控制:设计应考虑车辆冷启动时的排放控制,如使用预热装置等,以减少冷启动时的排放峰值。
- 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设计应包括排放系统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以实时监测排放情况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设计应包括排放系统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以实时监测排放情况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3. 设计流程排放系统设计的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需求分析:确定客车的排放要求和设计目标,如排放限值、运行工况等。
大型金融生产系统设计原则
大型金融生产系统设计原则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大型金融生产系统的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这些系统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进行高效的交易处理,同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大型金融生产系统时,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大型金融生产系统设计的原则。
1. 安全性安全性是设计大型金融生产系统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金融系统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和交易数据,因此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机制,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更新补丁,及时应对安全威胁。
2. 可扩展性随着金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金融生产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分布式架构、水平扩展等技术手段,以确保系统能够在业务量增长时依然保持稳定性和高效性。
3. 可靠性大型金融生产系统设计中,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系统需要保证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以确保用户的交易和服务不会因为系统故障而受到影响。
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采用容灾备份、故障转移、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以保证系统在面对意外故障或灾难时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
4. 性能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高频性要求系统具备极高的性能。
在设计大型金融生产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以确保系统能够在高负载情况下依然保持高效的运行。
5. 合规性金融行业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法规要求,因此大型金融生产系统必须满足相关的合规性要求。
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合规性标准,确保系统满足金融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以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
6. 可维护性大型金融生产系统需要长期运行和维护,因此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
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以便于运维人员进行日常的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
大系统各种制度
目录1、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42、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岗位责任制2、监测系统调试管理制度43、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3、安全监控管理制度44、人员定位系统设施设备管理制度4、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岗位责任制45、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故障报告制度5、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46、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6、通风、瓦斯、监控档案管理制度47、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交接班制度7、监测监控网络运行管理制度48、人员定位监测系统调度值班制度8、系统监测监控异常情况上报制度49、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9、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定期检修制度50、人员识别卡领取管理制度10、监测监控系统值轮流班制度51、人员定位监测系统责任追究制度11、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52、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12、监测监控系统操作规程13、系统安全保障措施14、瓦斯日报表审查管理制度15、瓦斯异常情况汇报程序及处理办法16、矿井瓦斯管理制度17、瓦斯检测填报制度18、安全检查制度19、矿井通风管理制度20、主要通风机管理制度21、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22、通风设施管理制度23、压风自救系统日常维护、保养检修制度24、压风自救系统使用培训制度25、压风自救实施细则26、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27、供水自救系统管理制度28、供水施救系统事故应急预案29、供水施救系统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30、供水施救维修工操作规程31、供水施救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32、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33、供水施救值班轮流班制度34、供水施救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35、供水施救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36、供水施救系统故障报告制度37、供水施救系统管网异常上报制度38、供水施救系统管理制度39、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40、KJ69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41、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岗位责任制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一、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标准)中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
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
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13.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14.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时,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必须满足《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定位分站、基站等相关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15.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
16.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均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17.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18.矿井调度室应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四、紧急避险系统基本要求19.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20.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1.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2.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23.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24.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25.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五、压风自救系统基本要求26.煤矿企业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必须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27.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
对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28.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但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
29.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有条件的矿井可设置压风自救装置。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30.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
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
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敷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31.主送气管路应装集水放水器。
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置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
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32.压风自救装置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33.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毫米的现象。
34.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
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
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兆帕;在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
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35.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36.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37.井下压风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在底板埋管或采用高压软管等)。
六、供水施救系统基本要求38.煤矿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安全避险的需求,建设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39.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
有井下水源的,井下水源应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
地面水池应采取防冻和防护措施。
40.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1.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42.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七、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43.煤矿必须按照安全避险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
44.煤矿应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
井下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
宜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信系统应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
45.在矿井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
紧急避险设施内、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地方,必须设有直通矿井调度室的电话。
46.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47.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48.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箱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49.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八、管理维护50.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51.煤矿应建立健全“六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及时上报并处理。
52.煤矿应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
53.煤矿应随井下生产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六大系统”。
54.煤矿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
55.“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防爆、各项保护功能等安全性能。
56.煤矿应加强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57.煤矿每季度至少应测试一次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
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时间的80%时,应及时更换。
58.“六大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时检查、测试在用设施设备及附件的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测试、处理结果报矿井调度中心站。
59. “六大系统”中任何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均应立即维护,在恢复正常运行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其服务范围内的作业人员安全。
九、验收60.验收组织单位应根据“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建设完成时限和有关规定、标准组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