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症状及临床表现
乙肝基础必学知识点

乙肝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乙肝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生殖器
官分泌物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
肝炎,还可能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2.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输血、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共
用注射器等途径。
非规范操作、不洁针具、血液等感染源是传播病毒
的重要途径。
3.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急性乙肝感染可能导致疲乏、黄疸、上腹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慢性乙肝感染往往无症状,但可能导致肝功
能异常、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4.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如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anti-HBe)等指标。
5. 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接种
乙肝疫苗、安全用针、安全性行为、卫生教育和提高公众乙肝意识等。
6.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针对急性乙肝病毒感染,通常采取支持疗法;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
节剂等。
7.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后:大多数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可自愈,但部分患
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感染。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肝癌和肝硬化
的风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乙肝基础知识点,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乙型肝炎

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通过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可以传染乙型肝炎。一般病毒 通过皮肤上的小伤口或者粘膜进入体内。危险因素包括:不安全的性交、静脉注射毒品(与其他人共用针头)、在卫生机 关工作日常接触大量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没有检验乙型肝炎病毒的血制品、牙医和其它医学手术、美容手术(刺青、穿 孔)。幼儿可能通过抓挠和咬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伤口的物件比如刮胡刀、指甲刀等等也可能传染乙型肝 炎[16][17],但并非主要的传染途径。携带病毒的母亲在生育时感染给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流行病学分布
乙型肝炎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流行。通过推进种疫苗的方法在北欧、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 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布得以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黄种人看起来比白种人对乙型肝炎病毒更 为易感染。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的因纽特人,以及亚马逊丛林中的印第安人都是乙型肝炎显著高发,阿 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5%。
no data
100-125
<10
125-150
10-20
150-200
20-40
200-250
40-60
250-500
60-80
>500
80-100
病原体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属于肝病毒科的有外壳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它的直径为42纳米。它的脂蛋白外壳上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 证明这种病毒的基因的稳定性比过去想象的要差。现在也已经发现了数种不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但是仍然可以致病的病毒。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乙型肝炎的症状

乙型肝炎的症状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
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
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1.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
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
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
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
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
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
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
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
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肝纤维化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
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
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倾向。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它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及早发现和诊断乙型肝炎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IgM、抗-HBc IgG等血清学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感染的程度。
最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情况,了解肝脏是否受损或肿大。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乙型肝炎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肝病的可能性。
例如,需要排除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脏疾病。
同时,还需要排除药物和毒物对肝脏的损害,以确定诊断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通过全面的诊断,才能确保乙型肝炎的准确诊断,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加重。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乙型肝炎同样重要。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此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的个人用品,不分享注射器等也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及早发现和诊断乙型肝炎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同时,预防乙型肝炎同样重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注意个人卫生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够增加大家对乙型肝炎的认识,提高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诊断意识。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乙肝的诊断
◆临床诊断 (三)乙型肝炎肝硬化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
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
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 ▼腹部B型超声、CT或MRT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 型表现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乙型肝炎:需要报卡
乙肝的报告
疑问: ◆大三阳要报卡,小三阳不需报卡? ----乙肝需要报卡,携带者不需报卡 ◆大三阳传染性强,小三阳传染性低?
----乙肝传染性的强弱是与HBV DNA的复制量有关,与
HBsAg、 HBeAg或肝功能异常程度无关
◆肝硬化不需报卡?
----只要是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都要报卡,报乙型肝炎
乙肝的报告
◆例1、男性,30岁,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ALT、AST正常,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例2、女性,50岁,自诉服抗结核药物2个月,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ALT、 AST偏高,HBV DNA <100IU/ml,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药物性肝炎、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例3、男性,40岁,体型肥胖,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ALT 120、AST 100, HBV DNA <100IU/ml,B超提示“脂肪肝”,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脂肪肝、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例4、女性,1周前发现乙肝大三阳,ALT 52 、AST 38,HBV DNA 1.23× 107IU/ml,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乙肝的诊断
◆临床诊断: (二)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阳性慢乙肝:血清HBsAg、HBeAg阳性、抗 -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HBV DNA:位于HBV核心部位,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慢性HBV感染时候可以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称为整合型HBV DNA。
01
02
*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
序号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序号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
急性乙肝五项标志图表
*
1 2 3 4 5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潜伏期 + + + 2 急性期 + + + 3 空窗期 + + 4 恢复早期 + + + 5 恢复期 + + 6 恢复后期 + 7 HBV携带 + + +
得了乙肝会有什么症状

得了乙肝会有什么症状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乙肝可以通过接触感染了HBV的血液、体液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个体可能经历多种病程,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肝炎以及持续慢性肝炎。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乙肝感染后的症状和表现。
1. 无症状感染在某些情况下,感染乙肝病毒的个体不会表现任何症状,这被称为无症状感染。
无症状感染可能发生在乙肝病毒进入体内后的初期阶段,这时肝脏尚未受到明显的损害。
然而,即使没有症状,这些个体仍然能够传播乙肝病毒给其他人。
2. 急性肝炎乙肝感染后,部分个体可能会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数周至数个月内出现。
急性肝炎的症状可能包括:•乏力和体力下降•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上腹疼痛和不适•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深色尿液和浅色大便•恶心和呕吐•发热和寒战•关节和肌肉疼痛•腹泻或便秘这些症状一般持续数周至数个月,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急性肝炎在大多数个体中会自行康复,但在少数情况下,严重肝炎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衰竭。
3. 持续慢性肝炎在某些个体中,乙肝感染后的肝炎可能成为持续慢性炎症的状态。
持续慢性肝炎是指炎症在肝脏中持续存在六个月以上。
这些个体可能没有严重的症状,但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肝脏的损害和纤维化程度加重。
如果不加以控制,持续慢性肝炎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4. 其他并发症除了上述症状和病程外,乙肝感染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并发症包括:•肝硬化:重度纤维化和肝功能进行性受损,最终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紊乱。
•肝癌: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长期慢性肝炎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免疫复活性炎症:在治疗乙肝感染的过程中,个体可能经历免疫复活现象,导致肝脏炎症反复发作。
•肾炎:乙肝病毒感染还可能引发肾脏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肾功能。
结论乙肝感染的症状和表现因个体和疾病进展阶段而异。
有些个体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另一些个体可能表现出急性肝炎的症状。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乙型肝炎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需求。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病例来深入分析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
病例一患者为一位35 岁的男性,因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且有频繁的饮酒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 DNA(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也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由于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期,且肝脏损伤较为明显,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及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和 HBV DNA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HBV DNA 水平也显著下降。
在后续的随访中,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病例二这是一位 48 岁的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前来进一步检查。
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乙肝家族史。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定量检测、HBV DNA 定量检测、腹部超声等。
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正常,HBsAg 和乙肝 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 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对于此类患者,目前一般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HBV DNA、腹部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同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病例三患者是一位 55 岁的男性,有多年的乙肝病史。
乙肝诊断分型标准

乙肝诊断分型标准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其诊断分型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以下将对乙肝诊断分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临床表现乙肝的临床表现因感染者的年龄、免疫状态、病毒复制水平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则更为复杂,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乙肝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和损伤情况。
2.HBV标志物检查:HBV标志物检查是乙肝诊断的核心内容,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
这些标志物的不同组合可以反映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阶段和状态。
(1)HBsAg阳性: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其阳性表示存在HBV感染。
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2)HBeAg阳性:HBeAg是HBV复制活跃的标志,其阳性表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HBeAg阳性患者往往伴有ALT升高,提示肝脏炎症活动。
(3)HBcAb阳性:HBcAb是HBV感染的早期标志,其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HBV或正在感染HBV。
HBcAb分为IgM和IgG两种类型,IgM 型HBcAb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型HBcAb阳性表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
三、病理学检查肝脏病理学检查是乙肝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
肝脏病理学检查包括肝穿刺活检和腹腔镜肝活检等。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对乙肝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分型。
四、乙肝诊断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可以将乙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急性乙肝:急性乙肝是指HBV感染后6个月内发病的肝炎。
乙肝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乙肝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作者:欧阳军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12期说起乙肝,可谓是“大名鼎鼎”。
但要问乙肝有哪些症状,许多人却说不明白。
临床上发现,有些人把所有的不舒服都算在乙肝的头上,主诉很多,令医生摸不着头脑:有的人则过于大意,直到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才看病,延误了诊治时间。
医学上将患者感觉到的异常称症状,如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将医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称体征,如肝脏肿大、腹水等,两者统称为临床表现。
跟许多疾病一样,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大。
掌握一些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和变化,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说说乙肝的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阳性,小论足“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
值得注意的足,行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小治疗,最终可以发腱为肝硬化。
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小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可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转变成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小同的症状,迁延小愈,反复发作。
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重症乙肝病情发腱迅猛,症状很重,如小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耗增加,已摄入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需要。
三是乙肝引起精神和心理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
消化道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
患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充血水肿。
因此,乙肝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
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是黄疸的最初表现。
乙型肝炎(虚劳)临床表现及治疗验方

乙型肝炎(虚劳)临床表现及治疗验方临床表现肝是人体的最大消化腺,成人肝重约1500克。
肝的主要功能是:①分泌胆汁,帮助十二指肠消化食物,特别是脂肪类食物。
②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
③解除进入人体内的毒素。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人体的肝脏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并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造成肝细胞的损伤,使肝脏失去正常功能。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病率国家,而广东省又是我国乙肝高发病率地区。
这可能和广东的气候、地理环境、居民饮食习惯有关。
乙肝的主要症状是肝脏肿大,肝区胀痛、隐痛,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尿黄、眼黄(黄疸)。
但要确诊,还得抽血检查肝功能和乙型肝炎5项指标(又称“两对半”):①表面抗原(HBsAg)。
②表面抗体(HBsAb)。
③E抗原( HBeAg)。
④E抗体(HBeAb、抗-HBe)。
⑤核心抗体(HB-cAb、抗-HBc)。
如若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即1、3、5项呈阳性反应,称为“大三阳”。
“大三阳”表示乙肝活动期,传染性强,HBV病毒在肝内复制能力旺盛,需要认真治疗和充分休息。
乙型肝炎属于中医的虚劳、胁痛、积聚范畴。
经过近10多年的探索,中医药对乙肝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中医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
本虚是指气虚、脾虚;标实是指肝、胆、脾积聚湿热。
湿热久积则人经络,以致气滞、血瘀。
中医治疗乙肝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
扶正,是补气健脾,振运脾阳;祛邪,是除祛湿、热、毒、瘀。
下面介绍中医治疗乙肝的验方。
验方1 柔肝健脾汤【药物组成】黄芪、茯苓各20克,党参、当归、白芍、五味子、虎杖、白术、白花蛇舌草各15克,柴胡、木香(后下)、炙甘草各10克,生薏苡仁30克。
【主治病证】乙型肝炎“大三阳”。
胁痛、肝区压痛,纳差,恶心,全身乏力,尿黄,或出现黄疸。
【方药解析】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振运脾阳;柴胡、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五味子养血柔肝;虎杖、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清热解毒祛湿。
肝病的早期症状与注意事项

肝病的早期症状与注意事项肝炎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的疾病,引起肝炎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
但无论是哪种肝炎,在发病前都会出现一些症状,那么,肝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1.甲型肝炎的症状: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
2.乙型肝炎的症状: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状比较常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有时会有肝区(右上腹)疼痛,查体可有皮肤巩膜发黄,肝区触痛,化验检查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等。
慢性乙肝往往是症状、体征都不太典型,仅稍感乏力,容易疲劳,大多慢性乙肝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
慢性乙肝也有可能会有肝区胀痛不适的情况。
3.丙型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低热,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
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感觉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仍会持续。
4、戊型肝炎的症状: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
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
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慢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保肝、抗纤维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预防肝癌等等,其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原则。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体检复查,通常不需要治疗。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治肝病要解决免疫耐受肝炎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为慢性携带者,携带时间越长,病毒越高治疗难度就越大,对肝细胞的损害就越严重。
造成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呈持续病毒感染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免疫耐受(即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及其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也是治疗上最难解决的问题。
2.肝病要因人而异肝病治疗不能“千人一面”,据肝病治疗经验而言,几乎每一个肝病病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案。
乙肝的早期症状

乙肝的早期症状
一、乙肝的早期症状二、乙肝吃什么中药调理三、乙肝预防小知识有哪些
乙肝的早期症状1、乙肝的早期症状
在很多乙肝病人中,大概有百份之二十七左右的病人在感染乙肝后会出现明显的身体机能衰竭的体现,诸如病人有明显的胃口下降情况,还有患者会感到浑身乏力。
还有乙肝炎患者会有低烧的情况出现,还有浑身肌肉酸痛体现,不经查看就服用感冒药物,这样是十分不可取,要正确检查,积极治疗才对。
通常情况下,许多有乙肝疾病的病人的脸庞有相似性,这些乙肝病人的脸庞显得十分的暗黑,如同蒙了一层灰白色,纯色也较深,在面部皮肤或许是四肢以及身体的别的有些会有蜘蛛痣的踪迹,留意查询即可发现。
2、应该如何正确治疗乙肝
最好就是进行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否则患者就会达不到治疗效果,另外,也会可能造成病毒发生变化而引发病情恶化。
患者必须意识到抗病毒治疗没有捷径可走。
患者在遵循“三个减少”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定期随访。
只有长期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有效的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乙肝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对具感染性病患的隔离,注意恢复期病毒携带者定期随访。
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
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
乙肝症状传播途径

乙肝症状传播途径乙肝属于常见的肝病,具有传染性。
不少朋友都不了解乙肝的症状及其相关的传播途径,所以容易变成乙肝高危人群。
为了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发现乙肝,建议大家多多了解乙肝的。
那么,乙肝症状传播途径有哪些呢?1、乙肝症状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
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
也有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
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
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3、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4、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5、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6、性传播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7、父婴传播乙肝的父婴传播主要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感染方式,我们称之为水平传播。
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注意。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乙肝的常见症状,比如乏力、水肿、、失眠、肝掌、蜘蛛痣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去医院抽血检测是否患有乙肝。
乙肝患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乙肝患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乙肝是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危重疾病,很多患者都想尽快走走出乙肝的困扰,乙肝是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强大敌人,如何消灭这个强大的敌人,关于乙肝的症状表现,河北新世纪医院的专家将为您做出解答。
1、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2、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
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
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 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型肝炎: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4、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
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
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
乙肝患者的日常护理(1)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疾病康复的第一要素。
家属应帮助病人解除悲观恐惧情绪,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安心休养。
(2)病人在康复期的饮食以清淡饮食为宜,具体地说,要吃新蔬菜,适量的优质蛋白,少食高脂肪食品。
禁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等,以防止刺破曲张的食管静脉而引起呕血。
(3)有肝昏迷先兆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浮肿、腹水者应严格控制钠盐及液体入量,进无盐或低盐饮食。
乙肝有什么症状

乙肝有什么症状
一、乙肝有什么症状二、乙肝护理措施有哪些三、乙肝病人宜安排什么样的饮食
乙肝有什么症状1、乙肝有什么症状
1.1、体力透支。
易于疲劳,打不起精神等。
一方面,出现该乙肝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伤,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充分。
另一方面,出现该乙肝全身症状是因为炎症,消耗增大,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伤,无法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要求。
1.2、皮肤病变。
65%的患者会出现各类皮疹,最常见的为痤疮性皮疹,毛细血管扩张,其次为荨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紫癜、皮肤瘙痒等。
1.3、发热。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发病初期半数以上患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
有时还伴咽痛、轻咳,酷似上呼吸道感染,重症肝炎可致高热。
体温多在38℃以下,下午体温稍高,有的伴畏寒。
推荐:乙肝发烧发热怎么办4、体重减轻。
判断体重减轻,应根据平时的体重。
体重减轻的原因是:发病后饮食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机体蛋白、维生素、脂肪等合成功能障碍,代谢亢进,全身性消耗等。
如明显消瘦,则见于长期有慢性肝病、肝硬化者。
2、乙肝的危害有哪些
一旦罹患乙肝,病毒就会通过不断复制,破坏自身免疫系统,相当一部分人最终恶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最终有1/3的人转变成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这其中又有1/3转变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又有1/3转变成肝癌。
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3、成年人更要重视乙肝的预防。
甲肝和乙肝有什么症状

甲肝和乙肝有什么症状
一、甲肝和乙肝有什么症状二、成人甲肝与儿童甲肝的区别三、怎么有效预防甲肝乙肝
甲肝和乙肝有什么症状1、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
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
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2、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发病较缓慢,症状轻,发病日期不易确定,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如甲肝。
多数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多在健康体验时才发现。
另外一部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无论在临床上、生化上(肝功能)或组织学(肝活检)中,都没有异常改变。
婴幼儿时期有皮肤病变的特殊类型,如颜面、臀部、四肢末端出现对称性分布的潮红色丘疹,伴有肝脏及淋巴结肿大,称“婴幼儿丘疹肢皮炎”。
3、症状上区分甲肝和乙肝
3.1、甲肝病毒进入人体约2-6周,患者会出现发热、厌食、腹泻、腹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
90%以上的患者不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且因症状轻微,不经治疗而自愈。
80%的肝炎患者可在肋下触及肿大的肝脏,右上腹部有胀满感3.2、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表现为五种情况,分别是:
3.2.1、乙肝病毒携带者。
一般无不适症状,肝功能正常。
乙型肝炎的外周神经病变及临床症状

乙型肝炎的外周神经病变及临床症状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除了对肝脏的影响,乙型肝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外周神经病变,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乙型肝炎的外周神经病变及相关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一旦感染,病毒会进入肝脏细胞并进行复制,引起肝脏炎症。
然而,病毒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组织和器官,包括神经系统。
乙型肝炎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和单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多个神经同时或依次受累,而单神经炎则是指仅有一个神经受累。
这些神经病变可能是由于病毒直接感染神经组织,或是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所致。
乙型肝炎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刺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手部和脚部,并且可能会向上蔓延到腿部和臂部。
患者还可能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以及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除了感觉和运动障碍,乙型肝炎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着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系统等。
患者可能出现心率不规则、血压波动、消化不良、排尿困难等症状。
诊断乙型肝炎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可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指标检测以及自身免疫标志物检测等。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肌肉功能,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旨在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并预防进一步的神经损伤。
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如疼痛、麻木和肌力减退等,包括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物理治疗等。
总之,乙型肝炎可引发外周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异常、肌力减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的出现。
及早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科普慢性乙型肝炎不可忽视的症状

科普慢性乙型肝炎不可忽视的症状发布时间:2022-11-22T08:36:32.00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0期作者:陈入溧张琼月岳春玲[导读]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陈入溧张琼月岳春玲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700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据估计,目前我国CHB患者约为2000~3000万例。
现阶段,我国慢乙肝相关知识宣传还远远不足,很多人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缺乏了解,常常会忽视这些症状,导致病情被发现时已经恶化。
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典型症状进行简单讲解,希望能引发更多人重视。
1 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以散发为主,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包括皮肤、粘膜微小创伤)、母婴、性接触传播。
慢乙肝患者被感染的时间点一般难以确定,时长一般超过半年。
慢乙肝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乙肝病毒不直接杀伤肝细胞,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的主要机制,而炎症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是进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
2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病时的典型临床症状有哪些?近年来,随着母婴阻断、安全用血制度等的普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逐渐下降。
但那些已经罹患慢乙肝的患者,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免疫功能下降,使得慢乙肝这一相对稳定的状态变得不稳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具体如下:(1)感冒类似症状患者出现感冒类似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厌恶油腻等不适症状时,应当观察尿色以及巩膜颜色,并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2)腹胀、腹泻、腹痛部分慢乙肝患者可能会出腹胀、腹泻、腹痛的症状,伴随出现尿色加深、巩膜及皮肤发黄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慢乙肝患者在稳定期不会出现疼痛症状,但当肝包膜紧张,肝包膜痛觉神经受刺激时,会出现肝部、肋部隐痛,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疾病加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宣传资料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乙型肝炎症状
平时的不少人因为不知道得了乙肝会有哪些症状,往往把什么不舒服都算在乙肝的头上,有的人主诉很多,但是医生检查后却正常;有的人则过于大意,直到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才看病,延误诊治时间。
因此,知道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自己病情的轻重和变化.也可以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医学上将患者感觉到的异常称症状,如恶心、肝区疼痛等;将医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称体征,如肝脏肿大、腹水等。
症状和体征统称临床表现。
跟许多疾病一样,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太。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重型乙肝:
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2、急性乙肝:
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
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 DNA 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
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4、慢性乙肝:
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
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
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
浓度增高。
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
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
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
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
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3、消化遭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
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
4、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
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
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
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
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5、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
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
隐痛。
如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6、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
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
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退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
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
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肝病/乙型肝炎/乙肝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有哪些症状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