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电子发射定律

合集下载

盘点19-20世纪之交的科学重大发现

盘点19-20世纪之交的科学重大发现

盘点19-20世纪之交的科学重大发现19-20世纪之交是物理学发展史上不平凡的时期,堪称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这一期间的物理学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发现与经典理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迫使人们冲破原有理论框架的束缚,从新的视觉探索理解物质世界,从而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个时期的重大发现。

1.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2.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3. 1896年塞曼发现磁致光谱线分裂4.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5. 1898年卢瑟福发现α射线6.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7. 1899-1900年卢梅尔和鲁本斯等人发现热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偏离维恩分布率8. 1900年维拉德Gamma射线9. 1901年考夫曼发现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10. 1902年勒那德发现光电效应基本规律11. 1902年里查森发现热电子发射规律12. 1903年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1.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X射线的发现过程,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故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进行有关密封玻璃管里的发光现象的研究——在装有两个电极的真空玻璃管(雷钠管)的电极上实加高电压放电。

这项实验在当时并不是新鲜事,有很多人感兴趣研究,一加高电压,雷钠管内就会发光,但是对于为什么发光却一直是一个谜。

1895年11月8日下午,伦琴和夫人吃完了饭,回到实验室再次观察雷钠管的发光现象。

他从架子上拿了一只雷钠管,用黑色纸套把它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接着,他关上门窗,把房间弄黑,然后给管子接通高压电源,让管子放电,以便检查黑色纸套是否漏光。

正当他准备开始正式实验时,突然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附近的小工作台上有一块涂了氰亚铂酸钡的纸板发出了一片明亮的荧光。

切断电源,荧光随之消失。

伦琴发现这一现象后,又仔细观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用10张黑纸包着玻璃管,氰亚铂酸钡纸板照样出现荧光;如果把厚铅板夹在里面隔开玻璃管和荧光纸板,亮光就突然消失了,当铅板一拿开,又重新发亮。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及成就

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及成就

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是1900年6月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属诺贝尔奖之一。

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奖金,每年的奖项候选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曾被授与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金的科学家、在乌普萨拉、隆德、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大学、卡罗琳医学院和皇家技术学院永久或临时任职的物理和化学教授等科学家推荐。

奖项由来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颁奖时间每次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

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到如今。

评选过程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

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 2000人。

1921-1934杜苗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21-1934杜苗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24:发现X射线的光谱
曼内· 西格巴恩 (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1886.12.3-1978.9.26
瑞典物理学家,1924年,他因为发现X射
线的光谱,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殊荣。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凯· 西格巴恩 亦是198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曼内· 西格巴恩
发现X射线的光谱的意义
X射线吸收谱分析法测量透过样品的X射线强度随波长的
变化,根据所揭示的吸收限的波长,即可鉴定样品中所存在 的元素。再通过测定各吸收限上所出现的吸收强度的变化, 还可进行定量分析。
1925: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
詹姆斯· 弗兰克 (James Franck) 1882.8.26-1964.5.21 德国物理学家,德皇威廉学院 物理部门的负责人。曾获得者授予 一级铁十字勋章、马克斯· 普朗克奖 章、格丁根荣誉市民、拉姆福德奖 和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等荣誉称 号。因发现了支配电子与原子相互 碰撞的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伯特· 密立根
油滴实验的意义
密立根的实验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但其实验原理至今仍在当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发挥着作用, 例如,科学家用类似的方法确定出基本粒子──夸克的电量。
油滴实验中将微观量测量转化为宏观量测量的巧妙设想和精
确构思,以及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测得比较精确而稳定的结 果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爱因斯坦被誉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及二十世 纪世界最重要科学家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光电效应的意义
光电效应现象是突破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一个重要证据。
其中给出的光量子解释不仅推广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也为

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

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

实验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金属电子逸出功(或逸出电位)的测定实验,综合性地应用了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多种基本实验方法。

在数据处理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技巧性训练。

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实验。

在国内外,已为许多高等学校所采用。

拓展实验 Ⅰ用磁控法测量电子比荷Ⅱ测量热电子发射的速率分布规律实验目的1. 用里查孙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电子的逸出功。

2. 学习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3. 学习一种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原理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时,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如图1所示。

这种电子从热金属发射的现象,称热电子发射。

从工程学上说,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是用以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这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不同阴极材料的二级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

但从学习物理学来说,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这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因而更为重要。

图1 ⒈ 热电子发射公式1911年里查孙提出了之后又经受住了20年代量子力学考验的热电子发射公式(里查孙定律)为⎪⎭⎫⎝⎛-=kT e AST I ϕexp 2 (1) 式中ϕe 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或称功函数),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 ),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

ϕ称逸出电位,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电子逸出功。

可见热电子发射是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可以克服阴极表面的势垒b E ,作逸出功从金属中发射出来。

因此,逸出功ϕe 的大小,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

式中I —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A —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单位为安培·米-2·开-2S —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单位为米2 T —发射热电子的阴极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k —玻尔兹曼常数,k =1.38×10-23焦耳·开-1根据(1)式,原则上我们只要测定I 、A 、S 和T 等各量,就可以计算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ϕe 。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8)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8)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 年份 获奖者 国籍 获奖原因 1901年 威廉·康拉德·伦琴 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 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 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 彼得·塞曼 荷兰1903年 亨利·贝克勒 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 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玛丽·居里 法国1904年 约翰·威廉·斯特拉斯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 1905年 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 约瑟夫·汤姆孙 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7年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 1908年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1909年 古列尔莫·马可尼 意大利“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1910年 范德华 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 1911年 威廉·维恩 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 1912年 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 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1913年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 1914年 马克斯·冯·劳厄 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 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威廉·亨利·布拉格 英国“用X 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1917年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 1918年 马克斯·普朗克 德国“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1919年 约翰尼斯·斯塔克 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 1921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国“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22年 尼尔斯·玻尔 丹麦“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 1923年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 1924年 卡尔·曼内·乔奇·塞格巴恩瑞典“他在X 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3] 1925年詹姆斯·弗兰克 德国“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 古斯塔夫·赫兹 德国1926年 让·佩兰 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阿瑟·康普顿 美国 “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查尔斯·威耳逊英国“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1928年欧文·理查森英国“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1929年路易·德布罗意公爵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1930年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印度“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1932年维尔纳·海森堡德国“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保罗·狄拉克英国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1936年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辐射”卡尔·戴维·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1937年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美国“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乔治·汤姆孙英国1938年恩里科·费米意大利“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1939年欧内斯特·劳伦斯美国“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1943年奥托·施特恩美国“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矩的研究发现”1944年伊西多·艾萨克·拉比美国“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1945年 沃尔夫冈·泡利 奥地利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1946年 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1947年 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英国“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 1948年 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 日本“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1950年 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 1951年 约翰·道格拉斯·考克饶夫英国“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欧内斯特·沃吞 爱尔兰1952年费利克斯·布洛赫 美国“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 爱德华·珀塞尔 美国1953年 弗里茨·塞尔尼克 荷兰“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 1954年马克斯·玻恩 英国“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瓦尔特·博特 德国“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1955年威利斯·尤金·兰姆 美国“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 波利卡普·库施 美国“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 1956年 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美国“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 约翰·巴丁 美国沃尔特·豪泽·布喇顿美国1957年杨振宁中国“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李政道中国1958年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苏联“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伊利亚·弗兰克苏联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苏联1959年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美国“发现反质子”欧文·张伯伦美国1960年唐纳德·阿瑟·格拉泽美国“发明气泡室”1961年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美国“关于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得到的关于核子结构的研究发现”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德国“他的有关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的研究以及与这个以他命名的效应相关的研究发现”1962年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1963年耶诺·帕尔·维格纳美国“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基础的对称性原理的发现和应用”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美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J·汉斯·D·延森德国1964年查尔斯·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成果导致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苏联了基于激微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苏联1965年朝永振一郎 日本“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朱利安·施温格 美国理查德·菲利普·费曼美国1966年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法国“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 1967年 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美国“他对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中能源的产生的研究发现” 1968年 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美国“他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 1969年 默里·盖尔曼 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 1970年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富有成果的应用” 路易·奈耳 法国“关于反铁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以及在固体物理学方面的重要应用” 1971年 伽博·丹尼斯 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1972年约翰·巴丁 美国“他们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常说的BCS 理论” 利昂·库珀 美国约翰·罗伯特·施里弗美国1973年 江崎玲于奈 日本 “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伊瓦尔·贾埃弗挪威布赖恩·戴维·约瑟夫森英国“他理论上预测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特别是那些通常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现象”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他们在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赖尔的发明和观测,特别是合成孔径技术;休伊什在发现脉冲星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安东尼·休伊什英国1975年奥格·尼尔斯·玻尔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本·罗伊·莫特森丹麦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美国1976年伯顿·里克特美国“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丁肇中美国1977年菲利普·沃伦·安德森美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内维尔·莫特英国约翰·凡扶累克美国1978年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查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阿尔诺·艾伦·彭齐亚斯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美国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美国“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阿卜杜勒·萨拉姆巴基斯坦史蒂文·温伯格美国1980年詹姆斯·沃森·克罗宁美国“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瓦尔·洛格斯登·菲奇美国1981年凯·西格巴恩瑞典“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尼古拉斯·布隆伯根美国“对开发激光光谱仪的贡献”阿瑟·肖洛美国1982年肯尼斯·威尔逊美国“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1983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美国“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威廉·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W和Z的大型项目的决定性贡献”西蒙·范德梅尔荷兰1985年克劳斯·冯·克利青德国“发现量子霍尔效应”1986年恩斯特·鲁斯卡德国“电子光学的基础工作和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格尔德·宾宁德国“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海因里希·罗雷尔瑞士1987年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德国“在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方面的突破”卡尔·米勒瑞士1988年利昂·莱德曼美国“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过发现梅尔文·施瓦茨美国子中微子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1989年诺曼·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氢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钟中的应用”汉斯·德默尔特美国“发展离子陷阱技术”沃尔夫冈·保罗德国1990年杰尔姆·弗里德曼美国“他们有关电子在质子和被绑定的中子上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对粒子物理学的夸克模型的发展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亨利·肯德尔美国理查·泰勒加拿大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发现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1992年乔治·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了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1993年拉塞尔·赫尔斯美国“发现新一类脉冲星,该发现开发了研究引力的新的可能性”约瑟夫·泰勒美国1994年伯特伦·布罗克豪斯加拿大“对中子频谱学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克利福德·沙尔美国“对中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1995年马丁·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1996年戴维·李美国“发现了在氦-3里的超流动性”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美国罗伯特·理查森美国1997年朱棣文美国“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法国威廉·菲利普斯美国1998年罗伯特·劳夫林美国“发现一种带有分数带电激发的新的量子流体形式”霍斯特·施特默德国崔琦美国1999年杰拉德·特·胡夫特荷兰“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马丁纽斯·韦尔特曼荷兰2000年若雷斯·阿尔费罗夫俄罗斯“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赫伯特·克勒默德国杰克·基尔比美国“在发明集成电路中所做的贡献”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美国“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卡尔·威曼美国沃尔夫冈·克特勒德国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尤其是探测宇宙中微子”小柴昌俊日本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研究导致了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维塔利·金兹堡俄罗斯安东尼·莱格特美国2004年戴维·格娄斯美国“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休·波利策美国弗朗克·韦尔切克美国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美国“对包括光频梳技术在内的,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奥多尔·亨施德国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乔治·斯穆特美国性”2007年艾尔伯·费尔法国“发现巨磁阻效应”彼得·格林贝格德国2008年小林诚日本“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益川敏英日本南部阳一郎美国“发现亚原子物理学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2009年高锟英国“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纤维中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威拉德·博伊尔美国“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乔治·史密斯美国2010年安德烈·海姆俄罗斯“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俄罗斯2011年布莱恩·施密特澳大利亚“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亚当·里斯美国索尔·珀尔马特美国2012年塞尔日·阿罗什法国“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手法”大卫·维因兰德美国2013年彼得·W·希格斯英国对希格斯玻色子的预测[1][4-6]弗朗索瓦·恩格勒比利时2014年赤崎勇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天野浩日本中村修二美国2015年梶田隆章日本“通过中微子振荡发现中微子有质量。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波动性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波动性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波动性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索本大学的路易斯·德布罗意(Prince Louis-victor de Broglie,1892——1987),以表彰他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路易斯·德布罗意出身法国贵族,1892年2月15日诞生于下塞纳的迪耶普,中学时代显示出文学才华,1910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后来志趣转向理论物理学,1913年又获理学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线电报站服役。

平时爱读科学著作,特别是庞加莱、洛伦兹和朗之万的著作。

后来对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工作发生了兴趣,转而研究物理学。

退伍后跟随朗之万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兄长莫里斯·德布罗意是一位研究X射线的专家,路易斯曾随莫里斯一道研究X射线,两人经常讨论有关的理论问题。

莫里斯曾在1911年第一届索尔威会议上担任秘书,负责整理文件。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辐射和量子论。

会议文件对路易斯有很大启发。

莫里斯和另一位X 射线专家亨利·布拉格联系密切。

亨利·布拉格曾主张过X射线的粒子性。

这个观点对莫里斯很有影响,所以他经常跟弟弟讨论波和粒子的关系。

这些条件促使德布罗意深入思考波粒二象性的问题。

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M.Brillouin)在1919年——1922年间发表过一系列论文,提出了一种能解释玻尔定态轨道原子模型的理论。

他设想原子核周围的“以太”会因电子的运动激发一种波,这种波互相干涉,只有在电子轨道半径适当时才能形成环绕原子核的驻波,因而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这一见解被德布罗意吸收了,他把以太的概念去掉,把以太的波动性直接赋予电子本身,对原子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1923年9月——10月间,德布罗意连续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发表了三篇有关波和量子的论文。

第一篇题目是“辐射——波与量子”,提出实物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认为与运动粒子相应的还有一正弦波,两者总保持相同的位相。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8)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8)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彼得·塞曼荷兰1903年亨利·贝克勒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玛丽·居里法国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斯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1905年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190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1920年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1922年尼尔斯·玻尔丹麦“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1924年卡尔·曼内·乔奇·塞格巴恩瑞典“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3]1925年詹姆斯·弗兰克德国“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古斯塔夫·赫兹德国1926年让·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1927年阿瑟·康普顿美国“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查尔斯·威耳逊英国“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1928年欧文·理查森英国“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1929年路易·德布罗意公爵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1930年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印度“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1932年维尔纳·海森堡德国“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保罗·狄拉克英国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1936年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辐射”卡尔·戴维·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1937年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美国“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乔治·汤姆孙英国1938年恩里科·费米意大利“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1939年欧内斯特·劳伦斯美国“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1943年奥托·施特恩美国“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矩的研究发现”1944年伊西多·艾萨克·拉比美国“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1945年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1946年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1947年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英国“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1948年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1950年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1951年约翰·道格拉斯·考克饶夫英国“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欧内斯特·沃吞爱尔兰1952年费利克斯·布洛赫美国“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爱德华·珀塞尔美国1953年弗里茨·塞尔尼克荷兰“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瓦尔特·博特德国“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1955年威利斯·尤金·兰姆美国“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波利卡普·库施美国“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1956年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美国“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约翰·巴丁美国沃尔特·豪泽·布喇顿美国1957年杨振宁中国“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李政道中国1958年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苏联“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伊利亚·弗兰克苏联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苏联1959年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美国“发现反质子”欧文·张伯伦美国1960年唐纳德·阿瑟·格拉泽美国“发明气泡室”1961年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美国“关于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得到的关于核子结构的研究发现”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德国“他的有关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的研究以及与这个以他命名的效应相关的研究发现”1962年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1963年耶诺·帕尔·维格纳美国“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基础的对称性原理的发现和应用”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美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J·汉斯·D·延森德国1964年查尔斯·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成果导致了基于激微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苏联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苏联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朱利安·施温格美国理查德·菲利普·费曼美国1966年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法国“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1967年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美国“他对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中能源的产生的研究发现”1968年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美国“他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1969年默里·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1970年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富有成果的应用”路易·奈耳法国“关于反铁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以及在固体物理学方面的重要应用”1971年伽博·丹尼斯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1972年约翰·巴丁美国“他们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常说的BCS理论”利昂·库珀美国约翰·罗伯特·施里弗美国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伊瓦尔·贾埃弗挪威布赖恩·戴维·约瑟夫森英国“他理论上预测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特别是那些通常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现象”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他们在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赖尔的发明和观测,特别是合成孔径技术;休伊什在发现脉冲星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安东尼·休伊什英国1975年奥格·尼尔斯·玻尔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本·罗伊·莫特森丹麦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美国1976年伯顿·里克特美国“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丁肇中美国1977年菲利普·沃伦·安德森美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内维尔·莫特英国约翰·凡扶累克美国1978年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查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阿尔诺·艾伦·彭齐亚斯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美国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美国“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阿卜杜勒·萨拉姆巴基斯坦史蒂文·温伯格美国1980年詹姆斯·沃森·克罗宁美国“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瓦尔·洛格斯登·菲奇美国1981年凯·西格巴恩瑞典“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尼古拉斯·布隆伯根美国“对开发激光光谱仪的贡献”阿瑟·肖洛美国1982年肯尼斯·威尔逊美国“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1983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美国“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威廉·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W和Z的大型项目的决定性贡献”西蒙·范德梅尔荷兰1985年克劳斯·冯·克利青德国“发现量子霍尔效应”1986年恩斯特·鲁斯卡德国“电子光学的基础工作和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格尔德·宾宁德国“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海因里希·罗雷尔瑞士1987年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德国“在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方面的突破”卡尔·米勒瑞士1988年利昂·莱德曼美国“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过发现梅尔文·施瓦茨美国子中微子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1989年诺曼·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氢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钟中的应用”汉斯·德默尔特美国“发展离子陷阱技术”沃尔夫冈·保罗德国1990年杰尔姆·弗里德曼美国“他们有关电子在质子和被绑定的中子上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对粒子物理学的夸克模型的发展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亨利·肯德尔美国理查·泰勒加拿大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发现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1992年乔治·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了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1993年拉塞尔·赫尔斯美国“发现新一类脉冲星,该发现开发了研究引力的新的可能性”约瑟夫·泰勒美国1994年伯特伦·布罗克豪斯加拿大“对中子频谱学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克利福德·沙尔美国“对中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1995年马丁·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1996年戴维·李美国“发现了在氦-3里的超流动性”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美国罗伯特·理查森美国1997年朱棣文美国“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法国威廉·菲利普斯美国1998年罗伯特·劳夫林美国“发现一种带有分数带电激发的新的量子流体形式”霍斯特·施特默德国崔琦美国1999年杰拉德·特·胡夫特荷兰“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马丁纽斯·韦尔特曼荷兰2000年若雷斯·阿尔费罗夫俄罗斯“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赫伯特·克勒默德国杰克·基尔比美国“在发明集成电路中所做的贡献”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美国“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卡尔·威曼美国沃尔夫冈·克特勒德国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尤其是探测宇宙中微子”小柴昌俊日本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研究导致了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维塔利·金兹堡俄罗斯安东尼·莱格特美国2004年戴维·格娄斯美国“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休·波利策美国弗朗克·韦尔切克美国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美国“对包括光频梳技术在内的,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奥多尔·亨施德国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乔治·斯穆特美国2007年艾尔伯·费尔法国“发现巨磁阻效应”彼得·格林贝格德国2008年小林诚日本“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益川敏英日本南部阳一郎美国“发现亚原子物理学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2009年高锟英国“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纤维中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威拉德·博伊尔美国“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乔治·史密斯美国2010年安德烈·海姆俄罗斯“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俄罗斯2011年布莱恩·施密特澳大利亚“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亚当·里斯美国索尔·珀尔马特美国2012年塞尔日·阿罗什法国“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手法”大卫·维因兰德美国2013年彼得·W·希格斯英国对希格斯玻色子的预测[1][4-6] 弗朗索瓦·恩格勒比利时2014年赤崎勇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天野浩日本中村修二美国2015年梶田隆章日本“通过中微子振荡发现中微子有质量。

钨的逸出电位的测定

钨的逸出电位的测定

钨的逸出电位的测定金属电子逸出功(或逸出电势)的测定实验,是帮助我们了解金属内电子的运动规律和研究金属电子功函数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

本实验加深对于热电子发射基本规律的了解,综合性地应用了直线测定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基本实验方法以及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些技巧,对培养实验者的基本实验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目的】1.了解关于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

2.用里查逊(Ricbaedson )直线法测定钨丝的电子逸出电位ϕ 。

【实验原理】在高度真空的管子中,装上两个电极(如普通的二极管),其中一个用被测的金属丝作成。

如果金属丝通以电流加热,在另一个“冷”的电极上加上以金属丝为正的电位,那末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如图1),这种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选择合适的阴极物质。

实验和理论证实:影响灯丝发射电流密度的主要参量是灯丝温度和灯丝物质的逸出功。

灯丝温度愈高,发射电流密度愈大;金属的逸出功愈小,发射的电流密度亦愈大。

因此理想的纯金属热电子发射体应该是具有较小的逸出功而有较高的熔点,使得工作温度得以提高,以期获得较大的发射电流。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纯金属阴极是钨,个别的亦有银鉭等金属。

1.电子的逸出功根据固体物理中金属的电子论,金属中的传导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

但是它们处于简并情况,单个原子中的每一能级分裂为许多很靠近的能级,犹如一连续的带,称之为“能带”。

现代电子论认为金属中电子能量分配不是按照麦克斯韦(Maxwell )分布,而是按费密一狄喇克(Felmi -Dirac )统计公式分布的。

图1 绝对零度时其能量分布曲线 图2 电子的能量分布曲线即 11)2(4)(21233+-==kTW W e w m hdW dN W f i π (1)在绝对零度时其能量分布曲线如图33-2中曲线(1)所示,此时电子具有最大的动能为Wi (称为费密能级)。

当温度升高时。

(例如 1500K ),电子的能量分布曲线如图33-2中(2)所示。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8)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8)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01-2016)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彼得·塞曼荷兰1903年亨利·贝克勒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玛丽·居里法国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斯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1905年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190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1920年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1922年尼尔斯·玻尔丹麦“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1924年卡尔·曼内·乔奇·塞格巴恩瑞典“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3]1925年詹姆斯·弗兰克德国“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古斯塔夫·赫兹德国1926年让·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1927年阿瑟·康普顿美国“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查尔斯·威耳逊英国“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1928年欧文·理查森英国“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1929年路易·德布罗意公爵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1930年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印度“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1932年维尔纳·海森堡德国“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保罗·狄拉克英国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1936年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辐射”卡尔·戴维·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1937年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美国“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乔治·汤姆孙英国1938年恩里科·费米意大利“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1939年欧内斯特·劳伦斯美国“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1943年奥托·施特恩美国“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矩的研究发现”1944年伊西多·艾萨克·拉比美国“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1945年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1946年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1947年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英国“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1948年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1950年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1951年约翰·道格拉斯·考克饶夫英国“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欧内斯特·沃吞爱尔兰1952年费利克斯·布洛赫美国“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爱德华·珀塞尔美国1953年弗里茨·塞尔尼克荷兰“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瓦尔特·博特德国“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1955年威利斯·尤金·兰姆美国“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波利卡普·库施美国“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1956年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美国“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约翰·巴丁美国沃尔特·豪泽·布喇顿美国1957年杨振宁中国“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李政道中国1958年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苏联“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伊利亚·弗兰克苏联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苏联1959年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美国“发现反质子”欧文·张伯伦美国1960年唐纳德·阿瑟·格拉泽美国“发明气泡室”1961年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美国“关于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得到的关于核子结构的研究发现”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德国“他的有关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的研究以及与这个以他命名的效应相关的研究发现”1962年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1963年耶诺·帕尔·维格纳美国“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基础的对称性原理的发现和应用”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美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J·汉斯·D·延森德国1964年查尔斯·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成果导致了基于激微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苏联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苏联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朱利安·施温格美国理查德·菲利普·费曼美国1966年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法国“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1967年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美国“他对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中能源的产生的研究发现”1968年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美国“他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1969年默里·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1970年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富有成果的应用”路易·奈耳法国“关于反铁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以及在固体物理学方面的重要应用”1971年伽博·丹尼斯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1972年约翰·巴丁美国“他们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常说的BCS理论”利昂·库珀美国约翰·罗伯特·施里弗美国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伊瓦尔·贾埃弗挪威布赖恩·戴维·约瑟夫森英国“他理论上预测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特别是那些通常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现象”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他们在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赖尔的发明和观测,特别是合成孔径技术;休伊什在发现脉冲星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安东尼·休伊什英国1975年奥格·尼尔斯·玻尔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本·罗伊·莫特森丹麦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美国1976年伯顿·里克特美国“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丁肇中美国1977年菲利普·沃伦·安德森美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内维尔·莫特英国约翰·凡扶累克美国1978年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查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阿尔诺·艾伦·彭齐亚斯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美国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美国“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阿卜杜勒·萨拉姆巴基斯坦史蒂文·温伯格美国1980年詹姆斯·沃森·克罗宁美国“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瓦尔·洛格斯登·菲奇美国1981年凯·西格巴恩瑞典“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尼古拉斯·布隆伯根美国“对开发激光光谱仪的贡献”阿瑟·肖洛美国1982年肯尼斯·威尔逊美国“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1983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美国“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威廉·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W和Z的大型项目的决定性贡献”西蒙·范德梅尔荷兰1985年克劳斯·冯·克利青德国“发现量子霍尔效应”1986年恩斯特·鲁斯卡德国“电子光学的基础工作和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格尔德·宾宁德国“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海因里希·罗雷尔瑞士1987年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德国“在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方面的突破”卡尔·米勒瑞士1988年利昂·莱德曼美国“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过发现梅尔文·施瓦茨美国子中微子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1989年诺曼·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氢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钟中的应用”汉斯·德默尔特美国“发展离子陷阱技术”沃尔夫冈·保罗德国1990年杰尔姆·弗里德曼美国“他们有关电子在质子和被绑定的中子上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对粒子物理学的夸克模型的发展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亨利·肯德尔美国理查·泰勒加拿大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发现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1992年乔治·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了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1993年拉塞尔·赫尔斯美国“发现新一类脉冲星,该发现开发了研究引力的新的可能性”约瑟夫·泰勒美国1994年伯特伦·布罗克豪斯加拿大“对中子频谱学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克利福德·沙尔美国“对中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1995年马丁·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1996年戴维·李美国“发现了在氦-3里的超流动性”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美国罗伯特·理查森美国1997年朱棣文美国“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法国威廉·菲利普斯美国1998年罗伯特·劳夫林美国“发现一种带有分数带电激发的新的量子流体形式”霍斯特·施特默德国崔琦美国1999年杰拉德·特·胡夫特荷兰“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马丁纽斯·韦尔特曼荷兰2000年若雷斯·阿尔费罗夫俄罗斯“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赫伯特·克勒默德国杰克·基尔比美国“在发明集成电路中所做的贡献”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美国“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卡尔·威曼美国沃尔夫冈·克特勒德国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尤其是探测宇宙中微子”小柴昌俊日本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研究导致了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维塔利·金兹堡俄罗斯安东尼·莱格特美国2004年戴维·格娄斯美国“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休·波利策美国弗朗克·韦尔切克美国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美国“对包括光频梳技术在内的,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奥多尔·亨施德国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乔治·斯穆特美国2007年艾尔伯·费尔法国“发现巨磁阻效应”彼得·格林贝格德国2008年小林诚日本“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益川敏英日本南部阳一郎美国“发现亚原子物理学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2009年高锟英国“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纤维中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威拉德·博伊尔美国“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乔治·史密斯美国2010年安德烈·海姆俄罗斯“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俄罗斯2011年布莱恩·施密特澳大利亚“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亚当·里斯美国索尔·珀尔马特美国2012年塞尔日·阿罗什法国“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手法”大卫·维因兰德美国2013年彼得·W·希格斯英国对希格斯玻色子的预测[1][4-6] 弗朗索瓦·恩格勒比利时2014年赤崎勇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天野浩日本中村修二美国2015年梶田隆章日本“通过中微子振荡发现中微子有质量。

从一流的科学家到卓越的领导者——对善国麻旨理工学院饺长康普顿的思考

从一流的科学家到卓越的领导者——对善国麻旨理工学院饺长康普顿的思考
e l e c t r o n v o h) 。 同年 , 康 普 顿 获 得博 士 学 位 。可
在 麻省理工 学 院的发 展历 史 上 , 曾经 担任 过
校长 的卡尔 ・泰勒 ・康普 顿 ( Ka r l T a y l o r C o r n p
t o n , 以下简称康 普顿 ) 是一位标 志性 人物 , 不仅仅 是 因为他 高超 的领 导艺 术和 超群 的管 理才 能 , 更 重 要的是 他实现 了从一位 科学家 到领导 者的华 丽
需 求 这 些措施 为麻 省理 工学 院的发展 和腾 飞做 出 了突 出的贡 献 , 也 实现 了他 从 一位 一 流的科 学家到 卓越 的 领 导者的 华丽转 身
关键 词 : 康 普顿 ; 麻 省理 工学 院; 校长; 科 学家 ; 领 导者
中图 分类号 : G6 4 9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l 6 7 3 8 3 8 1 f 2 0 l 4 1 0 2 。 。 1 7 0 6
校 第九任校 长 , 在 担任校 长期 间, 他 对 学校进 行 了大力 改革 和有 效 管理 重视 基础 学科 , 强化 学 科联 系 ; 倡导学 术科 研 , 加 强 工业研 究 ; 限制 本科 规模 , 扩 大硕博 教 育; 改革 管理 制 度 , 发 挥个人 才智 ; 加 大教 育投 入 , 重视社 会
第 8卷
第 2期






V0 I f 8 N0 2
M ar 20l 4
2 0 l 4年 3 月
J o u r n a l o f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金属光电效应逸出功简要分析

金属光电效应逸出功简要分析

金属光电效应逸出功简要分析唐亚陆;胡光;张俊【摘要】大学物理教材中对光电效应下的定义不准确,对光电子是否有最大初动能存在两派观点,通过对金属逸出功的分析,表明光电子存在最大初动能。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ollege physics textbooks delimit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is not accurate.Whether photoelectron have the maximum initial kinetic energy,there exist two opposing view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tal work function,indicating that photoelectron have maximum initial kinetic energy.【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08【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光电效应;逸出功;费米能级;最大初动能【作者】唐亚陆;胡光;张俊【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2.7光电效应是大学物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大学物理》教材中对光电效应下的定义几乎是千篇一律,即在光的照射下,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如此定义,甚为不妥,首先这里明确强调的是光照射金属和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来,难道光照射半导体,半导体内增加电子,就不叫光电效应?除半导体外,原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发生电离,也是光电效应,如氢原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就是氢原子的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近代物理的重要内容,在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材料物理、固体物理、光学等专业教材中都有各自的光电效应内容和定义。

(完整word版)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完整word版)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奖项获奖者国家及地区获奖原因备注和平奖弗雷德里克·帕西(FrédéricPassy1822-1912)法国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和平奖琼·亨利·杜南(Jean HenryDunant1828-1910)瑞士创立国际红十字会化学奖范托霍夫(JacobusHendricusvan’t Hoff1852—1911)荷兰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生理学或医学奖贝林(Emil Adolfvon Behring1854—1917)德国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SullyPrudhomme1839-1907)法国《孤独与深思》物理学奖伦琴(WilhelmConrad R?ntgen1845-1923)德国发现X射线1902年12月10日第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埃利·迪科门(Elie Ducommun1833-1906)瑞士宣传和平、反对战争和平奖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CharlesAlbert Gobat1843—1914)瑞士创建国际和平局化学奖费雪(HermannEmil Fischer1852—1919)德国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斯(Sir RonaldRoss 1857-1932)美国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文学奖塞道尔·蒙森(ChristianMatthiasTheodor Mommsen1817—1903)德国《罗马风云》物理学奖塞曼(PieterZeeman1865—1943)荷兰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物理学奖洛伦兹(HendrikAntoon Lorentz1853—1928)荷兰创立电子理论1903年12月10日第3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威廉·兰德尔·克里默(William RandalCremer1828—1908)英国仲裁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化学奖阿伦纽斯(Svante AugustArrhenius1859—1927)瑞典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生理学或医学奖芬森(NielsRyberg Finsen1860—1904)丹麦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文学奖比昂松(Bj?rnstjerneMartinus Bj?rnson1832-1910)挪威《挑战的手套》物理学奖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原籍波兰)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奖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法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奖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Becquerel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1852-1908)1904年12月10日第4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国际法研究所(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Law)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化学奖拉姆赛(SirWilliam Ramsay1852-1916)英国发现六种惰性气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生理学或医学奖巴甫洛夫(IvanPetrovichPavlov1849-1936)俄国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文学奖米斯特拉尔(FredericMistral1830-1914)法国《金岛》文学奖埃切加赖·伊·埃伊萨吉雷(JoseEchegaray yEizaguirre1832—1916)西班牙《伟大的牵线人》物理学奖瑞利(Lord JohnWilliam StruttRayleigh1842-1919)英国发现氩1905年12月10日第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贝尔塔·弗赖茹劳·冯·苏特纳(BaronessBertha SophieFelicita vonSuttner,néeCountess Kinskyvon Chinic und奥地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Tettau 1843—1914)化学奖拜耳(JohannFriedrichWilhelm Adolfvon Baeyer1835—1917)德国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生理学获或医学奖科赫(RobertKoch 1843-1910)德国对细菌学的发展文学奖显克微支(HenrykSienkiewicz1846—1916)波兰《第三个女人》物理学奖勒纳(PhilippEduard Antonvon Lenard1862—1947)德国阴极射线的研究1906年12月10日第6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1858-1919)美国成功调解日俄冲突化学奖穆瓦桑(HenriMoissan1852—1907)法国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生理学或医学奖拉蒙·卡哈尔(SantiagoRamón y Cajal1852-1934)西班牙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戈尔吉(CamilloGolgi1843-1926)意大利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文学奖卡杜齐(GiosuèCarducci1835-1907)意大利《青春诗》物理学奖汤姆逊(JosephJohn Thomson1856—1940)英国研究气体的电导率1907年12月10日第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路易·勒诺(Louis Renault1843-1918)法国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平思想以及为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和平奖莫恩奈斯托·蒂奥多罗·莫内塔(ErnestoTeodoro Moneta1833—1918)意大利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平思想以及为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化学奖毕希纳(EduardBuchner1860-1917)德国发现无细胞发酵生理学或医学奖查尔斯·路易斯·拉维伦(Charles LouisAlphonseLaveran1845-1922)法国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文学奖鲁德耶德·吉卜林(RudyardKipling1865—1936)英国《营房歌曲》《吉姆》物理学奖迈克尔逊(Albert AbrahamMichelson1852—1931)美国测量光速1908年12月10日第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巴耶弗雷德里克·贝耶(Fredrik Bajer1837—1922)丹麦积极从事国际和平运动和平奖阿诺德森(KlasPontusArnoldson1844—1916)瑞典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联盟尽力奔波化学奖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英国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梅奇尼科夫(Ilya IlyichMechnikov1845-1916)俄国对免疫性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埃尔利希(PaulEhrlich1854-1915)德国发明“606"文学奖欧肯(RudolfChristophEucken1846-1926)德国《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物理学奖李普曼(GabrielLippmann1845—1921)法国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1909年12月10日第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保罗·德康斯坦(Paul HenriBenjaminBalluetd'Estournellesde Constant,Baron deConstant deRebecque1852—1924)法国促进法美和解和平奖奥古斯特·贝尔纳特(AugusteMarie Fran?oisBeernaert1829-1912)比利时调解国际争端、争取限制军备化学奖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Ostwald1853—1932)德国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生理学或医学奖柯赫尔(EmilTheodor Kocher1841—1917)瑞士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文学奖拉格洛夫(SelmaOttilia LovisaLagerl?f瑞典《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物理学奖布劳恩(KarlFerdinand Braun1850—1918)德国发明无线电报技术物理学奖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1874-1937)意大利发明无线电报技术1910年12月10日第1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国际和平局(PermanentInternationalPeace Bureau)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化学奖瓦拉赫(OttoWallach1847-1931)德国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塞尔(AlbrechtKossel1853-1927)俄国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文学奖海泽(PaulJohann LudwigHeyse1830-1914)德国《傲子女》《天地之爱》物理学奖范德瓦尔斯(JohannesDiderik van derWaals1837—1923)荷兰研究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1911年12月10日第11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阿尔弗雷德·赫尔曼(AlfredHermann Fried1864-1921)奥地利在国际法与和平运动方面的所作出的贡献和平奖阿赛尔(TobiasMichael Carel荷兰在国际法与和平运动方面的所作Asser1838—1913)出的贡献化学奖玛丽·居里(居里夫人 MarieCurie1867—1934)法国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生理学或医学奖古尔斯特兰(AllvarGullstrand1862—1930)瑞典研究眼的屈光学文学奖梅特林克(CountMaurice(Mooris)Polidore MarieBernhard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青鸟》《莫娜娃娜》物理学奖维恩(WilhelmWien 1864-1928)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1912年12月10日第1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伊莱休·鲁特(Elihu Root1845-1937)美国促使24项双边仲裁协定的签订化学奖萨巴蒂埃(PaulSabatier1854-1941)法国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化学奖格利雅(FrancoisAuguste VictorGrignard1871—1935)德国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生理学或医学奖卡雷尔(AlexisCarrel1873-1944)法国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文学奖霍普特曼(GerhartJohann RobertHauptmann1862—1946)德国《织工们》物理学奖达伦(NilsGustaf Dalén荷兰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1869-1937)1913年12月10日第13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亨利·拉方丹(Henri LaFontaine1854-1943)比利时促使日内瓦和平会议通过阻止空战决议化学奖韦尔纳(AlfredWerner1866—1919)瑞士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生理学或医学奖里歇特(CharlesRobert Richet1850—1935)法国对过敏性的研究文学奖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新月集》《吉檀迦利》物理学奖卡曼林欧尼斯(HeikeKamerlinghOnnes1853—1926)荷兰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出液态氦1914年12月10日第14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理查兹(TheodoreWilliamRichards1868—1928)美国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生理学或医学奖巴拉尼(RobertBárány1876—1936)奥地利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文学奖未颁奖物理学奖劳厄(Max vonLaue1879—1960)德国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1915年12月10日第1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威尔泰特(RichardMartin Willst?tter 1872-1942)德国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奖文学奖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约翰·克里斯朵夫》物理学奖威康·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Lawrence Bragg1890-1971)英国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物理学奖威廉·亨利·布拉格(SirWilliam HenryBragg1862—1942)英国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1916年12月10日第16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奖文学奖海登斯坦(CarlGustaf Vernervon Heidenstam1859—1940)瑞典《朝圣与漂泊的年代》物理学奖未颁奖1917年12月10日第1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国际红十字委员国际组织在建立战俘与家会(International Red Cross Committee)属通讯方面的大量工作化学奖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奖文学奖彭托皮丹(HenrikPontoppidan1857-1943)丹麦《希望之乡》《幸运的彼得》《冥国》文学奖吉勒鲁普(KarlAdolphGjellerup1857-1919)丹麦《日耳曼人的徙工》物理学奖巴克拉(CharlesGlover Barkla1877—1944)英国发现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1918年12月10日第1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哈伯(FritzHaber1868-1934)德国氨的合成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奖文学奖未颁奖物理学奖普朗克(Max KarlErnst LudwigPlanck1858-1947)德国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1919年12月10日第1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美国倡议创立国际联盟(Thomas WoodrowWilson1856—1924)化学奖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博尔德(JulesBordet1870-1961)比利时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文学奖斯皮特勒(CarlFriedrich GeorgSpitteler1845-1924)瑞士《奥林匹亚的春天》物理学奖斯塔克(JohannesStark1874—1957)德国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1920年12月10日第2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莱昂·布尔茨瓦(Léon VictorAugusteBourgeois1851—1925)法国在创立国际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化学奖能斯脱(WaltherHermann Nernst1864-1941)德国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生理学或医学奖克罗格(SchackAugustSteenberg Krogh1874—1949)丹麦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文学奖汉姆生(KnutPedersen Hamsun1859—1952)挪威《土地的成长》《维克多利亚》物理学奖纪尧姆(CharlesEdouardGuillaume1861—1938)瑞士发现合金中的反常性质1921年12月10日第21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克贝斯蒂安·路易斯·兰格(Christian LousLange1869-1938)挪威倡导国际和平和平奖卡尔·亚尔马·布兰廷(Karl HjalmarBranting1860—1925)瑞典倡导国际和平化学奖索迪(FrederickSoddy1877—1956)英国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奖文学奖法郎士(AnatoleFrance1844—1924)法国《现代史话》物理学奖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裔阐明光电效应原理1922年12月10日第2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弗里特约夫·南森(FridtjofNansen1861—1930)挪威领导国际赈济饥荒工作化学奖阿斯顿(FrancisWilliam Aston1877—1945)英国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生理学或医学奖迈尔霍夫(OttoFritz Meyerhof1884-1951)德国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生理学或医学奖希尔(ArchibaldVivian Hill1886—1977)英国发现肌肉生热文学奖贝纳文特·马丁内斯(JacintoBenavente yMartínez1866-1954)西班牙《利害关系》《星期六晚上》物理学奖玻尔(Niels 丹麦研究原子结构及Henrik DavidBohr1885—1962)其辐射1923年12月10日第23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普雷格尔(FritzPregl1869—1930)奥地利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生理学或医学奖麦克劳德(JohnJames RichardMacleod1876-1935)英国发现胰岛素生理学或医学奖班廷(FrederickGrant Banting1891-1941)加拿大发现胰岛素文学奖叶芝(William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胡里痕的凯瑟琳》物理学奖密立根(RobertAndrewsMillikan1868-1953)美国测量电子电荷,并研究光电效应1924年12月10日第24届诺贝尔奖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埃因托芬(WillemEinthoven1860—1927)荷兰发现心电图机制文学奖莱蒙特(WladyslawStanislawReymont1867—1925)波兰《农民》物理学奖西格班(KarlManne GeorgSiegbahn1886—1978)瑞典研究X射线光谱学1925年12月10日第2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查理土·格茨·道威斯(Charles GatesDawes1865—1951)美国制定道威斯计划和平奖奥斯丁· 张伯伦(Sir AustenChamberlain1863-1937)英国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化学奖席格蒙迪(Richard AdolfZsigmondy1865-1929)奥地利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生理学或医学奖未颁奖文学奖肖伯纳(George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圣女贞德》物理学奖赫兹(GustavLudwig Hertz1887-1975)德国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物理学奖弗兰克(JamesFranck1882—1964)德国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1926年12月10日第26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古斯塔夫·施特莱斯曼(GustavStresemann1878—1929)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和平奖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Briand1862-1932)法国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化学奖斯韦德堡(TheodorSvedberg1884—1971)瑞典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菲比格(JohannesAndreas GribFibiger1867—1928)丹麦对癌症的研究文学奖黛莱达(GraziaDeledda1871—1936)意大利《离婚之后》《灰烬》《母亲》物理学奖佩林(JeanBaptiste Perrin1870—1942)法国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1927年12月10日第2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德维希·奎德(Ludwig Quidde1858—1941)德国反对非法军事训练和平奖费迪南·爱德华·比松(FerdinandBuisson1841—1932)法国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化学奖维兰德(Heinrich OttoWieland1877-1957)德国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生理学或医学奖尧雷格(JuliusWagner-Jauregg1857—1940)奥地利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文学奖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法国《创造进化论》物理学奖威尔逊(CharlesThomson ReesWilson1869-1959)英国发明可以看见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物理学奖康普顿(ArthurHolly Compton1892-1962)美国发现散射X射线的波长变化1928年12月10日第2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温道斯(Adolf OttoReinholdWindaus(1876-1959)德国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生理学或医学奖尼科尔(CharlesJules Henri Nicolle1866—1936)法国对斑疹伤寒的研究文学奖温塞特(SigridUndset 1882—1949)挪威《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物理学奖理查森(Owen WillansRichardson1879—1959)英国发现电子发射与温度关系的基本定律1929年12月10日第2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弗兰克·B·凯洛格(FrankBillingsKellogg1856-1937)美国在签定《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工作化学奖奥伊勒歇尔平(Hans KarlAugust SimonvonEuler-Chelpin1873—1964)瑞典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化学奖哈登(Sir ArthurHarden1865—1940)英国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霍普金斯(SirFrederickGowland Hopkins1861—1947)英国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克曼(ChristiaanEijkman1858—1930)荷兰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文学奖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布登勃洛克一家》物理学奖德布罗意(PrinceLouis—VictorPierre Raymondde Broglie1892-1987)法国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1930年12月10日第3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纳特汉·瑟德布洛姆(NathanSoderblom1866—1931)瑞典努力谋求世界和平化学奖费歇尔(HansFischer1881-1945)德国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生理学或医学奖兰斯坦纳(KarlLandsteiner1868—1943)美国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文学奖刘易斯(SinclairLewis1885-1951)美国《大街》《巴比特》物理学奖拉曼(SirChandrasekharaVenkata Raman1888—1970)印度研究光的散射,发现拉曼效应1931年12月10日第31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珍妮·亚当斯(Jane Addams1860-1935)美国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化学奖伯吉龙斯(Friedrich KarlRudolf Bergius1884—1949)德国在高压化学合成技术上的贡献化学奖博施(Carl Bosch1874-1940)德国在高压化学合成技术上的贡献生理学或医学奖瓦尔堡(Otto 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HeinrichWarburg1883—1970)质和作用方式文学奖卡尔费尔特(Erik AxelKarlfeldt1864-1931)瑞典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1932年12月10日第3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朗缪尔(IrvingLangmuir1881-1957)美国提出并研究表面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谢灵顿(SirCharles ScottSherrington1857—1952)英国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德里安(EdgarDouglas Adrian1889—1977)英国发现神经元的功能文学奖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hy1867-1933)英国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物理学奖海森堡(WernerKarl Heisenberg1901—1976)德国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1933年12月10日第33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诺曼·安吉尔(Sir NormanAngell1872—1967)英国证论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利益的荒谬性化学奖未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摩尔根(ThomasHunt Morgan1866—1945)美国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文学奖蒲宁(Ivan 苏联小说《旧金山来AlekseyevichBunin1870—1953)的绅士》物理学奖薛定谔(ErwinSchr?dinger1887-1961)奥地利建立量子力学中的波动方程物理学奖狄拉克(PaulAdrien MauriceDirac1902—1984)英国建立量子力学中的波动方程1934年12月10日第34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阿瑟·亭德森(ArthurHenderson1863-1935)英国热心裁减军备工作化学奖尤里(HaroldClayton Urey1893-1981)美国发现重氢生理学或医学奖惠普尔(GeorgeHoyt Whipple1878—1976)美国发现治疗贫血的肝制剂生理学或医学奖墨菲(WilliamParry Murphy1892-1987)美国发现治疗贫血的肝制剂生理学或医学奖迈诺特(GeorgeRichards Minot1885-1950)美国发现治疗贫血的肝制剂文学奖皮兰德娄(LuigiPirandello1867—1936)意大利剧本《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物理学奖未颁奖1935年12月10日第3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Ossietzky1889-1938)德国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化学奖奥·居里(IrèneJoliot-Curie1897-1956)法国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化学奖弗列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Joliot—Curie1900-1958)法国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生理学或医学奖斯佩曼(HansSpemann1869—1941)德国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文学奖未颁奖物理学奖查德威克(JamesChadwick1891—1974)英国发现中子1936年12月10日第36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CarlosSaavedra Lamas1878—1959)阿根廷对结束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战争作出贡献化学奖德拜(Petrus(Peter)JosephusWilhelmus Debye1884—1966)荷兰X射线的偶极矩和衍射及气体中的电子方面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勒维(Otto Loewi1873—1961)德国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生理学或医学奖戴尔(Sir HenryHallett Dale1875—1968)英国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文学奖奥尼尔(EugeneGladstoneO’Neill1888—1953)美国剧本《天边外》、《在榆树下的欲望》物理学奖安德森(CarlDavid Anderson1905-1991)美国发现正电子物理学奖赫斯(Victor 奥地利发现宇宙辐射1883—1964)1937年12月10日第3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E·A·罗伯持·塞西尔(Lord EdgarAlgernon RobertGascoyne Cecil1864—1958)英国维护国际和平化学奖卡勒(PaulKarrer1889—1970)瑞士研究胡萝卜素、黄素和维生素化学奖霍沃恩(WalterNorman Haworth1883-1950)英国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生理学或医学奖森特哲尔吉(Albert vonSzent-Gy?rgyiNagyrapolt1893—1986)匈牙利发现维生素C文学奖马丁·杜加尔(Roger Martindu Gard1881—1958)法国小说《若望·巴鲁瓦》物理学奖汤姆逊(GeorgePaget Thomson1892-1975)英国发现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物理学奖戴维森(ClintonJoseph Davisson1881—1958)美国发现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1938年12月10日第3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高森国际难民办公室(NansenInternationalOffice forRefugees)国际组织小说《大地》化学奖库恩(RichardKuhn1900—1967)德国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库恩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海曼斯(CorneilleJean Fran?oisHeymans1892-1968)比利时发现呼吸调节中劲动脉窦和主动脉窦的作用文学奖赛珍珠(PearlBuck 1892-1973)美国小说《大地》物理学奖费米(EnricoFermi1901—1954)意大利用中子辐射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1939年12月10日第3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卢齐卡(LeopoldRuzicka1887—1976)瑞士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化学奖布特南特(AdolfFriedrichJohannButenandt1903—1995)德国性激素方面的工作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多马克(GerhardDomagk1895—1964)德国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多马克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文学奖西伦佩(FransEemilSillanp??1888-1964)芬兰小说《夏夜的人们》物理学奖劳伦斯(ErnestOrlandoLawrence1901—1958)美国发明回旋加速器1943年12月10日第43届诺贝尔奖颁发化学奖赫维西(George 匈牙利在化学研究中用de Hevesy1885—1966)同位素作示踪物生理学或医学奖多伊西(EdwardAdelbert Doisy1893—1986)美国研究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生理学或医学奖达姆(HenrikCarl Peter Dam1895-1976)丹麦发现维生素K物理学奖斯特恩(OttoStern1888-1969)美国发明质子磁矩1944年12月10日第44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国际红十字委员会(InternationalRed CrossCommittee)国际组织资助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化学奖哈恩(Otto Hahn1879—1968)德国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生理学或医学奖加塞(HerbertSpencer Gasser1888-1963)美国发现单一神经纤维的高度机能分化生理学或医学奖厄兰格(JosephErlanger1874-1965)美国发现单一神经纤维的高度机能分化文学奖延森(JohannesVilhelm Jensen1873-1950)丹麦历史小说《漫长的旅程》物理学奖拉比(IsidorIsaac Rabi1898-1988)美国研究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5年12月10日第4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1871-1955)美国促进联合国的诞生化学奖维尔塔宁芬兰发明酸化法贮存(Artturi IlmariVirtanen1895-1973)鲜饲料生理学或医学奖钱恩(ErnstBoris Chain1906-1979)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生理学或医学奖弗洛里(SirHoward WalterFlorey1898-1968)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生理学或医学奖弗莱明(SirAlexanderFleming1881—1955)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文学奖米斯特拉尔(GabrielaMistral1889-1957)智利西班牙语诗歌创作上的成就物理学奖泡利(WolfgangPauli1900-1958)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1946年12月10日第46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约翰·瑞利·莫特(John RaleighMott1865—1955)美国创建世界范围的基督教组织和平奖埃米利·巴尔奇(Emily GreeneBalch1867—1961)美国参加创立美国工会妇女同盟及妇女争取和平和自由国际同盟化学奖斯坦利(WendellMeredithStanley1904—1971)美国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质纯结晶化学奖诺思罗普(JohnHoward Northrop1891-1987)美国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质纯结晶化学奖萨姆纳(JamesBatchellerSumner1887—1955)美国发现酶结晶生理学或医学奖马勒(HermannJoseph Muller1890—1967)美国发现 X射线辐照引起变异文学奖海塞(HermannHesse1877-1962)瑞士小说《玻璃球游戏》等物理学奖布里奇曼(PercyWilliamsBridgman1882—1961)美国高压物理学的一系列发1947年12月10日第47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美国教友会(AmercanFriends ServiceCommittee (TheQuakers))美国救济各国难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和平奖英国教友会(TheBritish FriendService Council(The Quakers))英国救济各国难民在世界各地建立活动中心化学奖罗宾逊(SirRobert Robinson1886—1975)英国研究生物碱和其他植物制品生理学或医学奖何塞(BernardoAlberto Houssay1887—1971)阿根廷研究脑下垂体激素对动物新陈代谢作用生理学或医学奖科里夫妇(CarlFerdinand Cori1896-1984 ;Gerty TheresaCori 1896-1957)美国发现糖代谢过程中垂体激素对糖原的催化作用文学奖纪德(AndréPaul GuillaumeGide1869—1951)法国小说《蔑视道德的人》、《田园交响曲》物理学奖阿普尔顿(SirEdward VictorAppleton1892-1965),,英国发现高空无线电短波电离层-—阿普顿层1948年12月10日第48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蒂塞利乌斯(Arne WilhelmKaurin Tiselius1902-1971)瑞典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血清蛋白生理学或医学奖米勒(PaulHermann Müller1899—1965)瑞士合成高效有机杀虫剂DDT文学奖艾略特(ThomasStearns Eliot1888—1965)英国长诗《四支四重奏》物理学奖布莱克特(PatrickMaynard StuartBlackett1897—1974)英国核物理和宇宙辐射领域的一些发现1949年12月10日第49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博尹德·奥尔(Lord (John)Boyd Orr ofBrechin1880-1971)英国解决战后世界饥荒作过不懈的努力化学奖吉奥克(WilliamFrancis Giauque1895-1982)美国研究超低温下的物质性能生理学或医学奖莫尼兹(AntonioCaetano deAbreu FreireEgas Moniz1874-1955)葡萄牙发现脑白质切除治疗精神病的功效生理学或医学奖赫斯(WalterRudolf Hess1881-1973)瑞士发现中脑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功能文学奖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美国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的贡献物理学奖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1907-1981)日本发现介子1950年12月10日第50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拉尔夫·约翰逊·本奇(RalphJohnson Bunche1904-1971)美国参加调解阿以战争,主持签定停战协定化学奖阿尔德(KurtAlder1902—1958)德国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化学奖狄尔斯(OttoPaul HermannDiels1876—1954)德国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生理学或医学奖莱希斯坦(TadeusReichstein1897—1996)瑞士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生理学或医学奖肯德尔(EdwardCalvin Kendall1886—1972)美国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生理学或医学奖亨奇(PhilipShowalter Hench1896—1965)美国发现可的松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文学奖罗素(Earl(BertrandArthur William)Russell1872—1970)英国“捍卫人道主义理想”的作品物理学奖鲍威尔(CecilFrank Powell1903-1969)英国研究原子核摄影技术、发现介子1951年12月10日第51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列翁.茹奥(Léon Jouhaux1879-1954)法国积极参加反战斗争和工人运动化学奖西博格(GlennTheodoreSeaborg美国发现超轴元素镎化学奖麦克米伦(EdwinMattisonMcMillan1907—1991)美国发现超轴元素镎生理学或医学奖蒂勒(MaxTheiler1899-1972)南非黄热病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文学奖拉格尔克维斯特(P?r FabianLagerkvist1891-1974)瑞典小说《刽子手》、诗《在信仰的地位上》物理学奖沃尔顿(ErnestThomas SintonWalton1903-1995)爱尔兰加速粒子使原子核嬗变物理学奖科克劳夫特(SirJohn DouglasCockcroft1897—1967)英国加速粒子使原子核嬗变1952年12月10日第52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阿尔贝·施韦泽(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法国在为非洲人民服务中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化学奖辛格(RichardLaurenceMillingtonSynge1914—1994)英国发明分红色谱法化学奖马丁(ArcherJohn PorterMartin1910—2002)英国发明分红色谱法生理学或医学奖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Waksman1888-1973)美国发现链霉素文学奖莫里亚克(Fran?oisMauriac法国小说《给麻疯病人的亲吻》物理学奖珀赛尔(EdwardMills Purcell1912—1997)美国建立核子感应理论,创立核子磁力测量法物理学奖布洛赫(FelixBloch1905—1983)美国建立核子感应理论,创立核子磁力测量法1953年12月10日第53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马歇尔(GeorgeCatlettMarshall1880—1959)美国战后对欧洲经济和为促进国际和平所作的贡献与努力化学奖施陶丁格(HermannStaudinger1881-1965)德国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生理学或医学奖克雷布斯(HansAdolf Krebs1900-1981)英国阐明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和三羧循环生理学或医学奖李普曼(FritzAlbert Lipmann1899—1986)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中间代谢作用文学奖丘吉尔(SirWinston LeonardSpencerChurchill1874-1965)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物理学奖塞尔尼克(Frits(Frederik)Zernike1888—1966)荷兰发明相位差显微镜1954年12月10日第54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UNHCR Officeof The United国际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为难民提供国际保护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1951—)化学奖鲍林(Linus CarlPauling1901—1994)美国研究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分子结构生理学或医学奖罗宾斯(FrederickChapman Robbins1916—2003)美国培养小儿麻痹病毒生理学或医学奖韦勒(ThomasHuckle Weller1915— )美国培养小儿麻痹病毒生理学或医学奖恩德斯(JohnFranklin Enders1897—1985)美国培养小儿麻痹病毒文学奖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物理学奖博特(WaltherBothe1891-1957)德国发明符合计数法物理学奖玻恩(Max Born1882—1970)德国对粒子波函数的统计解释1955年12月10日第55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平奖未颁奖化学奖迪维格诺德(Vincent duVigneaud1901-1978)美国第一次合成多肽激素生理学或医学奖西奥雷尔(AxelHugo TheodorTheorell1903—1982)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文学奖拉克斯内斯(HalldórKiljan Laxness1902—1998)冰岛写了恢复冰岛古代史诗的艺术作品物理学奖库什(Polykarp 美国精密测量出电子。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电子发射定律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电子发射定律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电子发射定律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大学的O.W.里查森(SirOwen Willans Richardson,1879——1959),以表彰他对热电子发射现象的工作,特别是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20世纪前半叶,物理学在工程技术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是在无线电电子学方面。

无线电电子学的基础是热电子发射。

当时名为热离子学(thermionics)的学科,研究的就是热电子发射。

热电子发射定律的发现对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为不论是早期的二极管和三极管,还是后来的X 射线管、电子显像管和磁控管、速调管,都离不开发射电子的热阴极。

要使这些器件能够高效率、长寿命地工作,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电子发射机构。

O.W.里查森定律为此指明了道路。

这一事例又一次证明了基础研究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

热离子现象的观测可以溯源到二百多年前,那时人们已经知道,灼热物体附近的空气会失去绝缘性能而导电,1725年杜菲(Du Fay)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后经托尔(Du Tour,1745年)、瓦森(Watson,1746年)、普列斯特利、卡瓦洛(1785年)不断进行观察,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

1853年贝克勒尔证明,白热状态下的空气只需几伏电压就可以导电;1881年布朗诺(Blondlot)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结论,证明即使电压低到1/1000V,白热状态的空气也不能保持绝缘。

后来研究者转向灼热物体对空气导电的影响,致力于追寻这一影响的根源。

1873年古利(F.Guthrie)让加热的铁球带电,发现红热的铁球能保留负电,却不能保留正电;白热的铁球既不能保留负电,也不能保留正电。

爱斯特(J.Elster)和盖特尔(F.Geitel)在1882年——1889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检测了在不同压强下各种气体中靠近各种热丝的绝缘金属板所聚集的电荷,得到一条结论:在温度低、气压高的状态下,金属板带正电;在温度高、气压低的状态下,金属板带负电。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分析一、 引言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是无线电电子学,而理查逊(Richarson )提出的热电子发射定律对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01年,理查逊认为:在热金属内部充有大量自由运动的电子,当电子到达金属表面时,如果和表面的垂直速度分量所决定的动能大于逸出功,这个电子就有可能逸出金属表面,而电子的速度分布遵从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律。

经过计算得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为:)exp(kTWT A j -= 1911年,理查逊用热力学方法对热电子发射公式进行了严格推导,得出热电子发射电流的第二个公式:)'exp('2kTW T A j -=,其中,A ’和W ’是两个有别于A 和W 的系数,但它们之间互为关系。

理查逊认为第二个公式具有更好的理论基础。

1915年,理查逊进一步证明第二个公式的A ’是与材料无关的普适常数,于是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1923年,电子学家杜许曼(S.Dushman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推导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exp()2(23kT W T h mek j -⋅=π,其中32hmek π即为理查逊第二个公式的普适常数A ’。

1926年,费米(E.Fermi )和狄拉克(P.Dirac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了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规律,随后泡利(W.Pauli )和索末菲(A.Sommerfeld )在1927-1928年将它用于研究金属电子运动,并推出理查逊第二个公式。

理查逊由于对热电子发射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热电子发射定律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 实验目的1、 了解费米-狄拉克统计规律;2、 理解热电子发射规律和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3、 用理查逊直线法分析阴极材料(钨)的电子逸出功。

三、 实验原理(一) 电子逸出功电子逸出功是指金属内部的电子为摆脱周围正离子对它的束缚而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的能量。

翌兰譬竽。。,至冀世辜量耋溢亨敝胡

翌兰譬竽。。,至冀世辜量耋溢亨敝胡

l科学源流ORIGIN&DEVELOPMENT晤觋留圃学酲围凰∞圃卡文迪什实验室◎刘学礼在英国剑桥大学校园内.有一栋古色古香的三层楼房,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

它是由剑桥大学校长、第七代德文郡公爵威廉·卡文迪什(W.Cavendish)私人捐款。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Maxwell)于1871年筹建,历时四年,至1874年建成,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H.Cavendish)的名字来命名的现代著名的科研机构。

100多年来。

从卡文迪什实验室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蜚声世界的科学家:麦克斯韦、瑞利(J.Rayleigh)、汤姆逊(J.Thomson)、卢瑟福(E.Rutherford)、布拉格(W.Bragg)、莫特(N.Mott)、皮帕德(B.Pippard)等,先后培养了26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因此被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

最富有的学者和最有学问的富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步入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朝野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科学改革运动。

将物理实验室从以往的私人宅地扩展到众人参与的、具有研究和教学双重功能的“科学共同体”。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对科学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研工作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化和专业化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任剑桥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什,他是18至19世纪对物理学和化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大科学家亨利·卡文迪什的近亲。

威廉·卡文迪什既是一位有地位的德文郡公爵,又是一位有金钱的“钢铁巨子”,但他更有远见卓识,决心以剑桥大学为基点倡建德文郡物理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属于大学中系级的物理实验研究机构,相当于剑桥大学的物理系。

1871年,威廉·卡文迪什个人捐款8450英镑,除盖成了一座实验大楼外,还采购了一些仪器设备。

到1874年建成时定名为“卡文迪什实验室”,以纪念威廉·卡文刘学礼: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433。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1910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的发现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放射形的发现和研究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氩的发现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阴极射线的研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气体导电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学精密计量和光谱学研究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照片彩色重现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线电报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气夜状态方程1911-1920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辐射定律的发现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航标灯自动调节器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低温物质的特性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的X射线衍射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19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19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元素的标识X辐射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能量级的发现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斯塔克效应的发现19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合金的反常特性1921-1930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实验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光谱学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弗兰克-赫兹实验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康普顿效应和威尔逊云室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电子发射定律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波动性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效应1931-1940193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的创立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理论的新形式193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子的发现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辐射和正电子的发现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衍射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子辐照产生新放射性元素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回旋加速器的发明194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1941-1950194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子束方法和质子磁矩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核的磁特性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不相容原理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高压物理学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离层的研究v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云室方法的改进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预言介子的存在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核乳胶的发明1951-1960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人工加速带电粒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核磁共振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称显微法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用符合法作出的发现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兰姆位移与电子磁矩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的发明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守恒定律的破坏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切连科夫效应的发现和解释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反质子的发现196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室的发明1961-1970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核子结构和穆斯堡尔效应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凝聚态理论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核理论和对称性原理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明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磁共振方法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恒星能量的生成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振态的发现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分类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磁流体动力学和新的磁性理论1971-1980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全息术的发明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超导电性理论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隧道现象和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射电天文学的先驱性工作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核理论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J/?粒子的发展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结构理论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低温研究和宇宙背景辐射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_P破坏的发现1981-1990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激光光谱学与电子能谱学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的成就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W±和Z?粒子的发现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霍尔效应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显微镜与扫描隧道显微镜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高温超导电性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的研究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钟和离子捕集技术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核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1991-2001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液晶和聚合物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多斯正比室的发明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新型脉冲星199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子谱学和中子衍射技术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微子和重轻子的发现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耳效应的发现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半导体研究的突破性进展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的研究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资料来源:山东大学物理系张承踞老师)。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辐射定律的发现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辐射定律的发现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辐射定律的发现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乌尔兹堡大学的维恩( WilhelmWien,1864—1928),以表彰他发现了热辐射定律。

热辐射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得到了热力学和光谱学的支持,同时用到了电磁学和光学的新兴技术,因此发展很快。

到19世纪末,这个领域已经达到如此高峰,以致于量子论这个婴儿注定要从这里诞生。

热辐射实际上就是红外辐射。

1800年,赫歇尔(W.Herschel)在观察太阳光谱的热效应时首先发现了红外辐射,并且证明红外辐射也遵守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只是比可见光更易于被空气和其他介质吸收。

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现温差电现象并用之于测量温度。

1830年,诺比利(L.Nobili)发明了热辐射测量仪。

他用温差电堆接收包括红外辐射在内的热辐射能量,再用不同材料置于其间,比较它们的折射和吸收作用。

他发现岩盐对热辐射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后来就用岩盐一类的材料做成了各种适用于热辐射的“光学”器件。

与此同时,别的国家也有人对热辐射进行研究。

例如:德国的夫琅和费在观测太阳光谱的同时也对光谱的能量分布作了定性观测;英国的丁铎尔(J. Tyndall)、美国的克罗瓦( A.P.P.Crova)等人都测量了热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

其实,热辐射的能量分布问题很早就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所触及。

例如:炉温的高低可以根据炉火的颜色判断;明亮得发青的灼热物体比暗红的温度高;在冶炼金属中,人们往往根据观察凭经验判断火候。

因此,很早就对热辐射的能量分布问题发生了兴趣。

美国人兰利(ngley)对热辐射做过很多工作。

1881年,他发明了热辐射计,可以很灵敏地测量辐射能量。

他用四个铂电阻丝组成电桥,从检流计测出电阻的温度变化。

为了测量热辐射的能量分布,他设计了很精巧的实验装置,用岩盐作成棱镜和透镜,仿照分光计的原理,把不同波长的热辐射投射到热辐射计中,测出能量随波长变化的曲线,从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到最大能量值随温度增高向短波方向转移的趋势。

威廉·维恩:热辐射、电磁学物理学家

威廉·维恩:热辐射、电磁学物理学家

威廉·维恩:热辐射、电磁学物理学家威廉·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1864年1月13日—1928年8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热辐射与电磁学等。

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维恩与路德维希·霍尔伯恩(Ludwig Holborn)一起研究用勒沙特列(Le Chatelier)温度计测量高温的方法,同时对热动力学进行理论研究,尤其是热辐射的定律。

1893年,维恩提出波长随温度改变的定律,后来被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1894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辐射的温度和熵的论文,将温度和熵的概念扩展到了真空中的辐射,在这篇论文中,他定义了一种能够完全吸收所有辐射的理想物体,并称之为黑体。

1896年他又发表了维恩公式,即维恩辐射定律,给出了这种确定黑体辐射的关系式,提供了描述和测量高温的新方法。

虽然后来被证明维恩公式仅适用于短波,但维恩的研究使得普朗克能够用量子物理学方法解决热平衡中的辐射问题。

维恩也因为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6年前往亚琛接替菲利普·莱纳德后,他在那里建立实验室研究真空中的静电放电。

1897年开始研究阴极射线,借助带莱纳德窗的高真空管,他确认了让·巴蒂斯特·皮兰两年前的发现,即阴极射线由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组成。

几乎与约瑟夫·汤姆孙在剑桥发现电子的同时,维恩用与汤姆孙不同的方法测量到了这些粒子带电量和质量的关系,并且得出了与汤姆孙相同的结果,即它们的质量只有氢原子的一千分之一。

1898年维恩又研究了欧根·戈尔德施泰因(Eugen Goldstein)发现的阳极射线,指出它们的带正电量与阴极射线的带负电量相等,他测量了它们在磁场和电场影响下的偏移,并得出阳极射线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并且它们不比电子重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热电子发射定律
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伦敦大学的O.W.里查森(SirOwen Willans Richardson,1879——1959),以表彰他对热电子发射现象的工作,特别是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20世纪前半叶,物理学在工程技术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是在无线电电子学方面。

无线电电子学的基础是热电子发射。

当时名为热离子学(thermionics)的学科,研究的就是热电子发射。

热电子发射定律的发现对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为不论是早期的二极管和三极管,还是后来的X 射线管、电子显像管和磁控管、速调管,都离不开发射电子的热阴极。

要使这些器件能够高效率、长寿命地工作,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电子发射机构。

O.W.里查森定律为此指明了道路。

这一事例又一次证明了基础研究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

热离子现象的观测可以溯源到二百多年前,那时人们已经知道,灼热物体附近的空气会失去绝缘性能而导电,1725年杜菲(Du Fay)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后经托尔(Du Tour,1745年)、瓦森(Watson,1746年)、普列斯特利、卡瓦洛(1785年)不断进行观察,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

1853年贝克勒尔证明,白热状态下的空气只需几伏电压就可以导电;1881年布朗诺(Blondlot)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结论,证明即使电压低到1/1000V,白热状态的空气也不能保持绝缘。

后来研究者转向灼热物体对空气导电的影响,致力于追寻这一影响的根源。

1873年古利(F.Guthrie)让加热的铁球带电,发现红热的铁球能保留负电,却不能保
留正电;白热的铁球既不能保留负电,也不能保留正电。

爱斯特(J.Elster)和盖特尔(F.Geitel)在1882年——1889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检测了在不同压强下各种气体中靠近各种热丝的绝缘金属板所聚集的电荷,得到一条结论:在温度低、气压高的状态下,金属板带正电;在温度高、气压低的状态下,金属板带负电。

此时发明家爱迪生正在研究电灯泡。

他在灯泡中靠近灯丝的地方装上一块金属片,发现当金属片经电流计同灯丝电源的正极接通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显示有电流从灯丝越过空间到达金属片。

这就是所谓的爱迪生效应。

但在当时爱迪生并没有搞清楚这一电流的本质。

1897年,J.J.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荷质比(e/m)的测量发现了电子。

1899年他进一步研究了爱迪生效应中越过空间的电流,用磁偏法测出其荷质比,证实这种电流也是由电子组成。

第二年他的学生麦克勒伦(McClellend)指出只要周围气体的压强足够低,从带负电的铂丝放出的电流就几乎完全不受气体性质和压强变化的影响。

这些结果引起了汤姆孙另一位年轻学生的极大兴趣,他就是里查森。

在导师的鼓励下,他热忱地投身于这项研究中。

里查森从1900年起投身于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前后历时十余年。

他一方面不屈不挠地从事实验工作;另一方面还下很大功夫进行理论分析。

摆在里查森面前的是十分复杂的现象。

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难以探讨事物的本质;如果不掌握精确的数据资料,再好的理论也得不到证实。

前人的研究成果固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依据,但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说法。

例如:有人认为热离子现象是以太行为的某种表现;有人把气体导电现象归因于以太;也有人
认为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属性,因而发出不同的电荷;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化学效应,是由于热体和周围的气体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21岁的里查森从导师J.J.汤姆孙和同学麦克勒伦的实验结果得到启示,判定只要尽量抽成真空,排除残余气体,然后直接研究饱和电流,就有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关于实验工作的艰难,从里查森1928年诺贝尔领奖词中可窥见一二。

他说:“我认识到,要取得进展,最好的办法是避免由于气体在场的复杂性,尽可能搞清楚气体效应排除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本世纪之初解决这个问题不像现在(注:指1928年)这样容易。

主要是由于这个现象在技术上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抽气工艺已大大地发展了。

当中只有靠手摇泵抽气。

由于热丝给器壁和其它部分加热会产生无休止的放气,抽气是一件最厌烦的操作。

我常常连续几个星期给管中金属丝加热,来保证观察到的电流稳定,并保证这个电流与残余气体无关。


他的真空管里装有铂丝,铂丝周围是一金属筒作为阳极,电极间加足够强的电场。

温度从铂丝的电阻变化可以算出。

改变铂丝温度T,测
但是要获得严格的函数关系光靠实验是不够的。

里查森坚信热丝周围的电荷主要是从热丝内部由于热运动逸出的自由电子,而不是什么以太效应,这可从J.J.汤姆孙的荷质比实验得到证明。

把这些电子看成电子气,就有可能象分子运动论处理理想气体一样推出饱和电流随温度变化的公式.
里查森推导这一公式的基本思想是:在热金属内部充有大量自由运动的电子,当电子到达金属表面时,如果和表面垂直的速度分量所决定的动能大于逸出功W,这个电子就有可能逸出金属表面,而电子的速度分布遵循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律。

经过计算得出:
式中i是热体发出的饱和电流密度,k是玻耳兹曼常数,A是与材料有关的系数。

里查森的实验数据表明,理论与实验符合甚好。

这就是1901年里查森发表的基本内容。

里查森进一步研究热体周围的正离子。

他通过大量实验终于搞清楚,正离子的产生非常复杂。

有的是电极本身在加热时发出的,有的是杂质引起的,有的确是由于加热电极与周围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里查森还发现固体样品在第一次加热时总要先发射大量正离子,形成瞬态电流。

去掉杂质后,才开始稳定地发射正离子。

瞬态电流显然是杂质引起的,稳态电流才是由电极本身材料产生的正离子组成。

为了检验推导公式(28-1)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是否正确,里查森提出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如果电子确实是依靠克服了逸出功W的动能从热体逸出,则热体必会由于这个过程而降温。

为此里查森于1903年作了计算。

1909年韦勒尔特(A.Wehnelt)和琴希(F.Jentzsch)首次实验证实,不过数值与理论不符。

1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