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疑难病例讨论讲课讲稿
骨科中医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骨科中医疑难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45岁。
职业是货车司机,这工作一听就知道,长时间久坐,还得时不时地搬点重物啥的。
这老哥呢,来的时候那表情叫一个痛苦。
主诉就是右膝关节疼痛,已经持续了大概半年之久了。
最开始啊,他觉得就是偶尔疼一下,像那种小针扎似的,没太当回事儿。
可这疼痛就像个调皮的小鬼,越来越厉害,现在都发展到只要他一走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那右膝关节就像被人拿锤子敲一样,疼得他龇牙咧嘴的。
患者既往身体还算可以,就是有点超重,那肚子圆滚滚的,像个小皮球。
平常也没啥不良嗜好,就是偶尔喝点小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天累得要死,喝点酒解解乏”。
我们给他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右膝关节有轻度的肿胀,局部皮温稍微有点高,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尤其是在伸直的时候,感觉就像有个东西在里面卡着一样。
我们又给他安排了一些辅助检查,X线显示膝关节有轻度的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有点变窄。
但是呢,这个结果又不是特别能完全解释他这么严重的疼痛症状,这就有点奇怪了,就像你看到一个小水坑,以为一脚就能跨过去,结果发现里面深得很呢。
二、讨论环节。
张医生(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咱这个患者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他这是肝肾亏虚的表现。
你想啊,他这工作性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肝肾同源,筋又依赖于肝血的濡养。
他这长时间的劳累,再加上年龄也到这儿了,肝肾之精肯定不足啊。
就像一辆车,开了这么多年,零件都开始磨损了,不保养能行吗?而且他这肥胖也是个问题,肥人多痰湿,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啊。
我看啊,咱们可以给他用点补肝肾、强筋骨,再加上化痰祛湿、通络止痛的药。
比如说,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能祛风除湿,桑寄生补肝肾,再加上点半夏、茯苓化痰祛湿,这几味药配合起来,说不定能有效果。
”李护士(虽然是护士,但对中医也有一定见解):“我在护理这个患者的时候,发现他特别怕冷,晚上睡觉的时候膝关节都得盖得严严实实的,稍微有点风就觉得疼得更厉害了。
中医病例讨论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二.病史陈述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Five months ago,the patient felt epigastric pain.At that time,the amylase levels was 349 U per liter. The white-cell count and the results of tests of liver function were normal.the pain continued,and the amylase levels did not return to normal .
sallow complexion, fatigue looking , lassitude , reluctance to speak , emaciation ,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 正常,心率83 bpm,律齐。中上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 其余部位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二.病史陈述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Inspection,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pulsefeeling and palpation :
最近他有便秘和尿频现象.没有头晕恶心,呕吐, 腹泻的现象.他的曾祖母死于胃癌,没有胰腺炎家 族史.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妇科疑难病例讨论讨论记录入院时间:2014年12月05日09:10记录时间:2014年12月08日09:00讨论地点:妇产科医办室主持人:***(科主任)记录人:***(医师)参加人员:***(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病史报告:**(医师)病例简要:患者,***,女,46岁,因为下腹痛5天,加重1天而入院。
入院时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次数23/分,血压90/60mmHg,形体消瘦,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不明显,双下肢无水肿,语言清晰,对答如常,舌质紫暗,苔白,脉细弦。
患者月经规律,经期6-7天,周期20-26天,量中等,有痛经。
末次月经为2014年11月27日,上次月经为2014年10月30日,平时有腰腹疼痛,月经量多,有血块。
11月29日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去诊所就诊,未详细说明治疗情况。
12月2日,在XXX检查B超,显示右附件有实液混合性包块,考虑为炎性肿块。
建议继续抗炎治疗。
12月2日,患者再次就诊,开始接受抗炎治疗,但昨天开始腹痛加重。
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无压痛,右侧可触及一5cm大小的包块,有压痛,左侧也有压痛。
辅助检查:2014年12月2日我院B超示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居中,内膜厚8mm,右附件区见一异常实液混合性包块,大小约55*41mm,边界欠清,左卵巢无异常。
入院时中医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症),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入院后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上采用头孢西丁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中医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及中药灌肠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治疗,并口服宫炎平胶囊祛瘀止痛,收敛止带。
患者腹痛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肛门坠胀感。
发言人:患者是一名中老年女性,平时月经规律,每个月6-7天,周期为20-26天。
患者有多年的盆腔炎病史,经常出现腰腹疼痛、经血量多、有血块,去除血块后疼痛减轻,同时伴有大量白带。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讨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药在疑难病例的治疗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医行业的中医药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探讨中医药在疑难病例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病例一:顽固性经皮胃造瘘感染病例患者张某,因慢性胃炎合并胃出血多次行胃造瘘手术,术后伴有皮肤瘘口渗液、红肿及局部发热。
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
后转中医科就诊。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成药内服治疗:使用温中健胃的方剂,如健中汤等,以调理胃气,改善胃肠功能。
2. 外用中药熏洗:采用中药草药熏洗,如鲜僵蚕、鲜薏苡仁等,以清热解毒,促进创口愈合。
3. 中医针灸疗法:使用针刺、火罐等疗法,以活血化瘀,加速伤口愈合。
疗效及讨论: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患者的瘘口渗液和红肿情况逐渐改善,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中医药疗法在此病例中发挥了明显的治疗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二、病例二:难治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患者李某,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年,频繁复发,经常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求助于中医科。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治疗:根据患者体质辨证,使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四神汤、护肝汤等,调理体内环境,改善抵抗力。
2. 中药外洗口腔:采用中药水洗口腔,如柴胡泻肝汤、金匮肾气丸等,以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3. 中医针灸疗法:应用舌针等疗法,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疗效及讨论:中医中药治疗后,患者的口腔溃疡复发次数显著减少,疼痛明显缓解,日常生活不再受限。
中医药在此病例中展示了其独特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病例三:慢性肠胃道功能紊乱病例患者王某,长期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多次就医未见明显效果。
最终选择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胃气:应用温中健胃的药物,如六君子汤、理中丸等,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胀症状。
中医诊疗学病案分析专家讲座
中医诊疗学病案分析
第7页
6.李X,男,50岁.六年前头部外伤, 当即昏倒,神志不清约半小时,醒后觉 头昏头胀,头痛,时轻时重,有时头痛 如劈如刺,不能安寐,舌边有紫斑,苔 薄白,脉弦.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疗;②辩证分 析.
中医诊疗学病案分析
第8页
6.①证名:瘀阻脑络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头部外伤后,瘀 血内停,瘀阻脑络所致。瘀血阻滞脑络, 不通则痛,故见头胀、头痛如劈如刺, 昏不知人;气血不得正常流布,脑失所 养,则头昏,舌有紫斑,苔薄白,脉弦 均为瘀血内阻之征.
③证名诊疗;
④辨证分析.
中医诊疗学病案分析
第21页
13.①主诉:发烧、咳嗽三日,加重一日.
②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 证.
③证名:痰热壅肺证(痰热阻肺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 风寒之邪化热入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 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里热炽盛,蒸达于 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 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 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 内盛之征。
②证名:风水相搏证.
③辨证分析:本证因外感风邪,肺卫 受病,宣降、通调渎职,风遏水阻,泛溢 肌肤所致。风为阳邪,上先受之,风水相 搏,故见面部眼睑浮肿,上焦不宣,气化 失司,则小便短少。风水偏热,风热上扰, 则咽部红肿疼痛,风热袭表,则发烧恶风,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少,舌尖 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数均为风水偏热之 象。
③辨证分析:病初(十年前)临床表现为心阳 虚证。
心阳虚衰,温煦渎职,鼓动无力,心动失常,故 见心悸,胸闷气短,畏寒肢冷.
又因阳气不宣,血行不畅,瘀阻心脉,故见心痛 剧作,憋闷不止,唇色青紫;
优秀中医病例讨论发言材料
优秀中医病例讨论发言材料尊敬的评委、各位专家、各位医生、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李医生,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位优秀的中医病例。
这个病例是我近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位患者,让我深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该病例。
该患者是一位5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是乳房胀痛,并伴有体形肥胖、体重增加等问题。
患者被诊断为乳腺增生。
在按照西医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乳房胀痛有所减轻,但是体形肥胖及体重增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在进一步询问患者病史以及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后,我认为该患者体形肥胖、体重增加的问题与中医所讲的“湿”有关。
据中医理论,湿邪属于重阻之邪,有滞停不散之性质,容易导致体内水湿停滞,从而引发肥胖等问题。
基于中医辩证论治的思路,我给该患者制定了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选择了化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苁蓉、茵陈、薏苡仁等,以去除体内湿邪,并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
其次,在饮食方面,我建议患者注意避免食用湿性的食物,如油腻、甜食等,同时增加食用寒性的食物,如冬瓜、藕等,以促进水湿的排出。
在治疗过程中,我每周坚持与患者进行一次中医辩证,询问其病情的变化以及体验。
在接受了三个月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体形肥胖与体重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乳房胀痛也逐渐减轻。
此外,患者的体质也逐渐恢复,整体感觉更为精力充沛,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通过这个病例,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是以人的整体为核心,注重辨证施治,与西医的病因论治有所不同。
中医辩证论治强调患者体质的平衡,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调整病邪与正气的关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与西医药物的“病伤毒”的概念截然不同。
然而,中医药的技术与方法在现代医学界并不被完全认同。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现代医学的学习和研究态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将中医带到临床实践中,给予患者更好的服务。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医药疗效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疑难病例讨论(气虚发热)
时间:2008年6月20日地点:乳腺科医生办公室参加者:郭智涛副主任医师、李雪真、黄映飞、陈文静住院医师及李剑萍、杨敏见习生。
讨论对象:宣春慧,女,50岁,住院号30019内容:1.李雪真医师介绍病情:摘要如下:患者,女,50岁,因“左乳癌术后半年,神疲乏力1月”入院。
症见:神清,精神差,感神疲乏力,双腰部及双下肢酸软无力,偶有头晕、头痛及胸闷,心慌,易出汗,夜晚为甚,感双手足心发热,口干口渴咽燥,无眼花及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纳一般,夜寐欠安,二便调。
查T37℃,P82次/分,R20次/分,心肺阴性,舌尖红,苔白腻,脉弦。
专科检查:左乳缺如,左侧胸壁可见一长约定15cm的横行手术痕,愈合佳。
右乳外观正常,皮肤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
右乳腺体厚薄不均,未及明显肿块。
右乳头无被动溢血、溢液。
双侧腋窝及双锁骨上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诊断:中医诊断:乳岩—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左乳癌术后。
2.李剑萍见习生:《内外伤辨惑论》曰:“是热也,非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
”应与外感发热鉴别。
《脾胃论》曰:“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
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
”东垣认为,元气不足导致的心火为阴火,阴火并不是心阳,而是下焦离位的相火。
患者虽见手足心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症状,但并不表现为“舌红少苔,脉细数”典型的阴虚舌脉。
应与阴虚发热相鉴别。
3.杨敏见习生: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说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唯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盖甘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而创补中益气汤。
内伤发热,多发生在脾胃虚损的基础上。
宜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大法。
甘温能除大热。
原理是甘味能补,温性能生,甘能补其阳,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温性能生是无论什么生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体内的再生资源离不开甘温。
中医内科学PPT——病例讨论(教学学习参考资料)
心血管疾病
痨型克山病: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
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女性多见,冬季发病 多,呈慢性失代偿性心肌疾病表现。由于慢性 心衰,逐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腹胀、肝肿 大、低血压等症。胸水与腹水是较晚出现的症 状。体检见颈静脉充盈,心脏向两侧扩大,左 侧明显。心尖部可有轻度收缩期杂音,心律多 不规则。心电图提示心肌疾病。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多由血栓引起。表现与肝 硬化相似,但呈突发性肝区疼痛及进行性肝肿 大,脾不大或稍大;腹水生长迅速而疗效不佳; 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明显的侧胸腹壁静脉 曲张,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而上;肝功能 通常无明显改变(晚期或合并肝病时除外)。
中医四诊
腹大而满,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
萎黄,胸闷纳呆,时有恶心,呕吐清水 痰涎,便溏,日2-3次,畏寒肢冷,小 便不利,舌质色淡,舌体胖边有齿痕, 苔厚腻而滑,脉沉弱。 素体脾胃虚弱,稍有多食或不洁之物即 易作泻。居住地潮湿,常怯寒怕冷,并 感神疲乏力。
请就该病人的西医诊断及中 医辨证进行讨论!
凝血五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8.5(正常值23.4-35.6),纤维蛋白原4.7(2 -4)。 血脂 :载脂蛋白 A( Apo-A) 0.96 (正常值 1.0 - 1.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 0.76(正常值1.0-2.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4.10(正常值2.07-3.10), 腹水检验 :呈草黄色,比重高于 1.018 ,为渗 出液。未找到癌细胞。 血相关抗原 : AFP 、 CEA 、 VCA - IgA 均阴 性。 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腹水的鉴别诊断
腹水的常见原因
心血管疾病 肝脏疾病Fra bibliotek 腹膜疾病
中医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时间:2016-01-28地点: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许红梅主治医师、尤建勇、倪云贤医师、吴陈、庞巍威、代冉冉、王裙助理医师主持人:许红梅主治医师病例报告人:尤建勇医师病例简要:患者袁杰,女,63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三年余,加重十天”入住我科。
入院检查:脊柱腰椎无侧弯,腰部功能活动受限,L4-L5棘间及左旁压痛(+),叩击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左(+),屈颈试验(—),双下肢膝健反射(+),左跟腱腱反射(+),左小腿后侧皮感减退,左足第一足趾跖屈肌力4级.6、辅助检查:腰椎CT片示:L4-L5椎间盘突出。
治疗上分别予内服中药汤剂以滋补肝肾、通经止痛,配合手指点穴、推拿、针刺等治疗以理筋整脊,治疗一疗程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
发言人:倪云贤医师:本病因患者老年女性,长期体力劳累,致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经脉筋骨,经脉筋骨失其所养,故产生诸症。
现对脊柱病的认识有:冯天有的“脊柱内外平衡学说”,龙层花的“脊柱病因治疗学说”,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等理论。
治疗上有冯天有“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龙层花“治脊疗法”,宣蜇人“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沈国权“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等尤建勇医师:综合患者病史、病程、用药情况及目前临床表现,诊断并无异议。
但根据患者体质、情绪、精神、睡眠情况,均能影响目前疗效。
中医方面考虑患者素体本虚,加之人到老年,机体由盛转衰,肝肾渐虚,故中医证型还是考虑为肝肾亏虚,治疗上同意原方案治疗。
总结意见:诊断目前考虑:中医诊断:腰痹(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处理:1、维持原方案不变。
2、疏导患者焦虑情绪,并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正确用腰等健康宣教。
医师:尤建勇。
中医病例讨论ppt课件
病例特点
辅助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三项检测(今年 7 月广州市儿童医院):
PA-IgG:6.57%,PA-IgM:3.23%,PA-IgA:1.08%。 血 常 规 : WBC:8.79×10e9/L , NE:42.3% , LY:48.3% , RBC:5.12×10e12/L,HGB:134g/L,PLT:64×10e9/L。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80。 凝血3项:凝血酶原时间:10.2s,凝血酶原活动度:133%, 凝血酶原国际化单位 :0.86 ,纤维蛋白原 :2.44g/L ,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23.60s。 找红斑狼疮细胞(LEC):未发现。血沉、CRP、ASO、RF 无异常。 输血4项、肝肾功能无异常。
现代医家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ITP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统一,多认为是肝、脾、
肾三脏虚损为本,以热和瘀为标。其中,虚有气虚、阳虚之分, 热有实热、虚热之别;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则成瘀血,瘀血 阻络,又可诱发或加重出血。 结合现代分期认识:(1)ITP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多因外 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至火盛动血,灼伤脉络,临床以实证为主。 (2)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耗气伤阴可转为慢性。 (3)部分病例开始即为慢性,脾肾亏损为其发病基础。慢性ITP 则多因气血亏虚,不能统血而发病,以脾肾亏虚最常见。 慢性ITP的两个病机关键是“气虚”和“血瘀”:气虚是导致生 血不足的根本原因,血瘀是气虚亏损的病理变化,单用补气则瘀 血不去新血不生,仅用活血则易伤正气或加重出血,故宜益气活 血同用。
西医诊断
慢性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讨论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病例讨论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第11页
治疗关键点
1. 内科一级护理常规, 病重;
2. 暂禁食;
3. 完善相关检验;
4. 予吸氧、心电监护, 脑苷肌肽营养脑神经, 奥美拉唑护胃, 氨溴索化痰, 醒脑静醒脑开窍、脂肪乳+氨基酸营养支持, 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炎等对症治疗;
5. 待病情稳定后给予针灸(百会 人中 内关 极泉 尺泽 足三里 丰隆 合谷 肩髃 合谷 阳陵泉)等穴、中频、推拿, 康复训 练;
病例讨论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第8页
辅助检验
CT检验:1、右侧基底节区出血 2、双侧蝶窦 炎性改变3、左肺中下叶感染4.右侧颞顶骨缺 如,考虑术后改变。
试验室检验:
日期
-5-7 -5-11
血红蛋白g/L 130-170 110
109
总蛋白g/L 65-85 60.10
62.60
白蛋白g/L 血小板10^9/L
约术后5天偶有睁眼,但仍呈昏睡状态,患者家眷为
方便照料,为深入康复理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
以“脑出血恢复期”收入我科。入院症见: 昏睡,不
能被唤醒,不能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
无恶心、呕吐,面红,目赤,口干,低热不适,偶
有咳嗽、咳痰,二便失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有力。 病例讨论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病例讨论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第4页
基本病史
现病史 : 患者入院前19天因情绪激动后突感左侧肢
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及口角歪斜、流涎,头昏、头
痛不适,无四肢抽搐、无心悸、气促、意识障碍,
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即到当地医院治疗,
行头颅CT提醒: 右侧基底节区高密度阴影,脑出血,
出血约70ml,马上行手术治疗,术后呈浅昏迷状态,
中医内科学PPT——病例讨论(教学学习参考资料)
♦ 入院后 超: 入院后B超
♦
肋间见液性暗区, 第8-12肋间见液性暗区,最大深度 - 肋间见液性暗区 最大深度9.6cm。 。 肝右叶上下斜径14.1cm, 肝左叶 ×7.2cm, 肝右叶上下斜径 , 肝左叶8.9× , PV1.4cm。肝内血管走向欠清 , 肝内光点欠均 。 肝内血管走向欠清, 胆囊壁毛糙增厚, 脾厚4.1cm, 腹水少量 。 匀 , 胆囊壁毛糙增厚 , 脾厚 , 腹水少量。 双肾积水。 子宫前位大小7.8× × , 双肾积水 。 子宫前位大小 ×5.6×4.0, 形态 稍大。宫内膜厚0.8cm, 宫壁光点尚均,于子宫 宫壁光点尚均, 稍大。宫内膜厚 后方见一稍强光声区6.7× 边界不规则, 后方见一稍强光声区 ×5.6cm,边界不规则, 边界不规则 内见部分液区2.3× 内见部分液区 ×3.0cm。提示:1、子宫稍大; 。提示: 、子宫稍大; 2、右附件混合性包块(考虑肿瘤、结核);3、 、右附件混合性包块(考虑酶时间(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38.5(正常值 (正常值23.4-35.6),纤维蛋白原 (2 - ) 纤维蛋白原4.7( -4)。 ) ♦ 血脂 :载脂蛋白 ( Apo-A)0.96(正常值 载脂蛋白A( ) ( 正常值1.0 - 1.6)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 0.76(正常值 -2.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值1.0- ) (LDL-C)4.10(正常值 - ) (正常值2.07-3.10), ) ♦ 腹水检验 : 呈草黄色 , 比重高于 呈草黄色,比重高于1.018,为渗 , 出液。未找到癌细胞。 出液。未找到癌细胞。 ♦ 血相关抗原 : AFP、 CEA、 VCA- IgA均阴 、 、 - 均阴 性。 ♦ 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1 PPT课件
2、受压及易摩擦部进 行按摩和悬空减压处理
3、气垫床的应用
4、穿刺点部位皮肤 进行观察和防护
现阶段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
与泌尿系感染 有关
电解质紊乱
与腹泻、禁食、 膀胱结肠瘘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潜在并发症肌无力、心率 失常
与换气功能障 碍有关
与患者抵抗力 下降有关
营养失调
压疮与皮肤破损的预防
生活护理
1、环境及床单位 2、口腔护理 3、腹泻护理
专科护理
1、胃肠减压护理 2、吸氧护理 3、病情观察 4、尿管护理 5、用药护理
管道护理
1、氧管 2、留置导尿 23、胃管 4、静脉通道
安全防护
1、防止坠床 2、防止跌倒 3、预防压疮 4、管道堵塞
压疮与皮肤破损的预防
中医科病房
讨论目的
通过一例晚期结肠癌,转移发生结肠膀胱瘘的患者,
1 了解结肠膀胱瘘的护理
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及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2 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
主要内容
病情简介 住院治疗及护理重点 五项重点评估 重点护理措施 目前患者的护理诊断 护理难点
病例简介
• 患者 翟光辉 • 性别 男 • 年龄 45岁 • 诊断 晚期结肠癌伴膀胱结肠瘘 • 职业 大学教师 • 入院时间 2014年3月17日
病例简介
• 病史:患者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7-8次/日,偶有粘液,未见明显脓液血,在武汉 中医院就诊考虑为结肠炎,予中草药口服治疗, 患者病情反复发作,2014年2月于我院中医科门 诊治疗,予以溃疡结肠炎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不 明显,近一个出现颜面浮肿及双下肢水肿,大便 平均4-5次/日,最多7-8次/日伴里急后重感。为求 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入 院来,饮食睡眠可,小便浊,体重减轻,体力差。
疑难病症讨论会发言稿
疑难病症讨论会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专家一起参加疑难病症讨论会。
我是XX医院的XX医生,本次讨论的病例是关于XX疾病的。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个疑难的病例,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一起探讨、研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这位患者是一个XX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XX。
起初,患者只有轻微不适,但症状逐渐加重。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我们发现该患者除了这些症状外,还存在XX、XX等其他症状。
对于这个病例,我做了一些基本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然而,这些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无法为患者的症状提供明确的解释。
尽管如此,我仍然确信这个病例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疑难病症,因为患者的症状明显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并且对常规治疗并不敏感。
我希望能够借助各位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共同探讨这个病例的可能原因和治疗方法。
我自己对这个疑难病症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几个可能的方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重视。
首先,我考虑到这个病例的症状与某些遗传性疾病有关。
我想到了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名为XX综合症。
这种疾病是由某个特定基因突变所引起的,患者的症状包括XX、XX等。
我在给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时候,发现其XX基因存在一处突变。
然而,由于该病症较为罕见,有关该基因突变与其症状之间的关联并没有明确的文献支持。
其次,我还考虑到这个病例可能涉及到XX系统的疾病。
我们知道,XX系统在体内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可能与这个病例产生的症状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在已有的检查结果中,并未发现患者存在XX系统方面的异常。
最后,我还考虑到了这个病例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比如慢性疼痛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这些病因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XX、XX等症状,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
在探讨这个病例的可能原因和治疗方法的同时,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对这个疑难病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可能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如CT、MRI等,以便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案例交流分享会发言稿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个中医案例交流分享会上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宝贵的医学理论。
今天,我将以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一个典型的中医治疗案例,并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治疗的经验与心得。
一、案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来自某企业。
患者主诉:反复发作的慢性胃炎,伴有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已持续3年。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予抗酸、护胃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二、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诊断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
具体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1. 服用中药:以健脾益气、清热燥湿为主,方选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1)党参:健脾益气,补中益气。
(2)白术: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3)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
(4)茵陈:清热燥湿,利胆退黄。
(5)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6)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7)甘草:调和诸药。
2. 饮食调养:嘱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四、治疗过程患者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治疗,服药期间,患者症状逐渐缓解,食欲逐渐好转,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胃镜显示胃炎明显好转。
五、心得体会1.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
本案例中,患者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治疗时以健脾益气、清热燥湿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中药治疗具有个体化特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本案例中,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时根据患者舌象、脉象等调整药物组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3. 饮食调养和生活习惯对疾病恢复至关重要。
本案例中,患者注意饮食卫生,调整生活方式,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医病案分析讲课稿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讲课稿范文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关于中医病案分析的讲课稿。
在这个讲稿中,我将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来展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请大家暂时忘记标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和探讨这些经典的中医病案。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患有失眠症的病人的案例。
这位患者是一个30岁的女性,她每天晚上都很难入睡,感觉非常疲倦。
经过一些问诊和观察,中医医生发现,这位女性患者有很多内心纠结和焦虑的情绪。
根据中医的理论,情志不舒导致内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失眠症。
经过细致的辨证分析,医生给予了该患者心安神定的中药治疗,并教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使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放松,从而解决了她的失眠问题。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的案例。
这位患者是一个50岁的男性,他常年饮食不规律,偏爱辛辣食物,导致胃口不佳,常感到胃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医生通过仔细询问和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发现了该患者的胃气瘀滞和脾胃失和的证候。
根据中医的理论,胃炎属于中医的“脾胃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功能。
医生给予该患者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并指导患者饮食调养,避免寒热刺激,从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最后,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的案例。
这位患者是一个40岁的男性,他长期工作压力大,经常疲劳无力,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和精力。
中医医生通过观察该患者的面色、舌质等,发现了他体虚阳气不足的证候。
根据中医的理论,疲劳综合征属于“气虚”范畴,治疗的关键是补益元气。
医生给予了患者补气养血的中药治疗,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合理运动,从而恢复了他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病案的思维方式和诊治方法。
在中医的世界里,疾病被视为整体的失衡和不平衡,治疗的目标在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
这种独特的诊断思维和治疗方法,是中医丰富的智慧和宝贵的财富。
尽管本文中没有标题,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让大家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医的特点和优势。
脑出血中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中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时间:2018年2月2号 15:00地点:医生办公室主持人:李XX主讲人:赵XX讨论题目:脑出血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护士长:今天讨论的题目是高血压右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相关护理,现在先请责任护士赵雪林介绍病情经过。
介绍病情经过:赵XX:患者绍必素,女,62岁,因突发头昏痛,伴左侧肢体偏瘫,恶心呕吐19小时,于2018年1月25日 14时29分入院。
护士长:病情大家已经了解,现在请各位畅所欲言,针对患者目前的情况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
唐XX护士发言:1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主要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
应向病人讲明,通过训练,功能可逐步改善,以取得其合作。
同时,向家属介绍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坚持训练。
2具体方法是:按摩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肌肉挛缩,维持关节及韧带活动度。
按摩痉挛性肢体手法要轻,以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痉挛的肌肉放松。
弛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应适当加重,以刺激神经活动兴奋性。
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次。
3肢体被动活动时,要按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被动运动,一般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
痉挛性瘫痪肢体活动要缓慢,弛缓性瘫痪肢体勿过度牵拉,以防肌肉和关节损伤。
肌力在Ⅱ级以下者,应鼓励病人自己活动。
瘫痪肢体功能训练时,指导病人用意含对患肢发出冲动,使瘫痪肢体的肌肉收缩。
反复训练,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达到上肢可举起,下肢可站立和行走。
为提高生活处理能力,可指导病人用健肢替代患肢的方法,如右侧肢体瘫痪时,可练习用左手吃饭、写字、取物;穿上衣时先穿患肢再穿健肢,脱衣时则相反。
训练病人用一只手穿脱鞋、袜、衣裤,使用拐杖及习步车辅助行步等。
失语病人,应进行语言训练,从单字、单词发音,在到讲短句、短语。
王X护士发言: 1将病人给予重点照顾和观察,最好有专人陪伴。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糖、尿量、电解质、皮肤和营养状况等的变化,并随时记录;2绝对卧床休息,可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脑水肿,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并酌情加床档或保护性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2016-01-28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许红梅主治医师、尤建勇、倪云贤医师、吴陈、庞巍威、代冉冉、王裙助理医师
主持人:许红梅主治医师
病例报告人:尤建勇医师
病例简要:患者袁杰,女,63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三年余,加重十天”入住我科。
入院检查:脊柱腰椎无侧弯,腰部功能活动受限,L4-L5棘间及左旁压痛(+),叩击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左(+),屈颈试验(-),双下肢膝健反射(+),左跟腱腱反射(+),左小腿后侧皮感减退,左足第一足趾跖屈肌力4级。
6、辅助检查:腰椎CT片示:L4-L5椎间盘突出。
治疗上分别予内服中药汤剂以滋补肝肾、通经止痛,配合手指点穴、推拿、针刺等治疗以理筋整脊,治疗一疗程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
发言人:
倪云贤医师:本病因患者老年女性,长期体力劳累,致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经脉筋骨,经脉筋骨失其所养,故产生诸症。
现对脊柱病的认识有:冯天有的“脊柱内外平衡学说”,龙层花的“脊柱病因治疗学说”,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等理论。
治疗上有冯天有“脊柱定点
旋转复位法”,龙层花“治脊疗法”,宣蜇人“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沈国权“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等
尤建勇医师:综合患者病史、病程、用药情况及目前临床表现,诊断并无异议。
但根据患者体质、情绪、精神、睡眠情况,均能影响目前疗效。
中医方面考虑患者素体本虚,加之人到老年,机体由盛转衰,肝肾渐虚,故中医证型还是考虑为肝肾亏虚,治疗上同意原方案治疗。
总结意见:
诊断目前考虑:中医诊断:腰痹(肝肾亏虚)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理:
1、维持原方案不变。
2、疏导患者焦虑情绪,并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正确用腰等健
康宣教。
医师:尤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