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六 一种钴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五 铁、钴、镍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五铁、钴、镍实验二十五铁、钴、镍[实验目的]1、试验并掌握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2、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和Fe2+、Fe3+、Co2+、Ni2+离子的鉴定方法;3、了解金属铁腐蚀的基本原理及其防止腐蚀的方法。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离心试管固体药品:硫酸亚铁铵、硫氰酸钾液体药品:H2SO4(1mo1·L-1,6mo1·L-1)、HCl(浓)、NaOH(6mo1·L-1、2mo1·L-1)、氨水(6 mo1·L-1,浓)、(NH4)2Fe(SO4)2(固体,0.1mo1·L-1)、CoC12(0.1mo1·L-1)、NiSO4(0.1mo1·L-1)、KI(0.5mo1·L-1)、K4[Fe(CN)6](0.5mo1·L-1)、FeCl3(0.2mo1·L-1)、KSCN(0.5mo1·L-1)、H2O2(3%)、氯水、碘水、四氯化碳、戌醇、乙醚材料:碘化钾淀粉试纸 [实验内容]一、铁(Ⅱ)、钴(Ⅱ)、镍(Ⅱ)的化合物·的还原性1.铁(Ⅱ)的还原性(1)酸性介质:往盛有5d氯水的试管中加入2d 6mo1·L-1硫酸溶液,然后滴加硫酸亚铁铵溶液1-2d,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式。
(如现象不明显,可加1滴KSCN 溶液,出现红色,证明有Fe3+生成)(2)碱性介质:在一试管中放入2mL蒸馏水和3d 6mo1·L-1硫酸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然后溶入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液表面若加3~4d油以隔绝空气,效果更好)。
在另一试管中加入1m1 6mo1·L-1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为什么?)。
冷却后,用一长d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插入硫酸亚铁铵溶液(直至试管底部)内,慢慢放出氢氧化钠(整个操作都要避免空气带进溶液中,为什么?)观察产物颜色和状态。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目标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本科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见后);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室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参考书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1、《化学实验规范》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
2、《实验无机化学》王致勇,连祥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实验无机化学》沈君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山大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5、《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年。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共108学时,可如下分配综合设计实验8个24学时考试6学时其中:基本操作实验10个29.5 %基本理论方面实验8个23.5%无机制备及性质实验8个23.5%综合设计实验8个23.5%四、大纲内容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安全教育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认领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3、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1、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初步练习玻璃管、棒的截、拉、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三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1、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基本结构,学习正确的称量方法。
生产钴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钴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2. 了解钴的性质和应用。
3.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池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高温熔融法从钴矿中提取钴,并制备出纯净的钴金属。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温炉、高温熔融炉、铁锤、剪刀、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电子天平、滴定管、pH计等。
2. 试剂:钴矿、氧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等。
四、实验步骤1. 钴矿的预处理将钴矿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钴矿充分湿润。
然后加入氧化铝,搅拌至钴矿颗粒分散均匀。
2. 高温熔融将预处理后的钴矿和氧化铝混合物放入高温熔融炉中,在高温下熔融。
熔融过程中,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钴矿,确保熔融产物中钴的质量。
3. 氢氧化钠溶解将熔融后的产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左右。
静置一段时间,使钴离子充分沉淀。
4. 沉淀过滤将沉淀物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用盐酸调节pH值至4.0左右,使钴离子再次沉淀。
再次过滤,收集沉淀物。
5. 硫酸溶解将沉淀物用硫酸溶解,溶解过程中加热促进反应。
将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钴离子充分溶解。
6. 氢氟酸处理将溶解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氟酸,加热煮沸。
煮沸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钴离子充分反应。
7. 高氯酸处理将煮沸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高氯酸,加热煮沸。
煮沸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钴离子充分反应。
8. 沉淀过滤将处理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物。
将沉淀物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倒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使沉淀物充分沉淀。
9. 烘干与研磨将沉淀物倒入烧杯中,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沉淀物。
将烧杯放入高温炉中,烘干至恒重。
将烘干后的沉淀物取出,研磨成粉末。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高温熔融法,从钴矿中成功提取了钴金属。
钴元素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钴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2. 掌握钴元素与常见试剂的反应;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钴(Co)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钴元素在实验中常以钴盐的形式出现,如氯化钴(CoCl2)、硝酸钴(Co(NO3)2)等。
钴元素与常见试剂的反应如下:1. 与氨水反应:CoCl2 + 2NH3·H2O → [Co(NH3)4]Cl2 + 2H2O;2. 与硫酸反应:CoCl2 + H2SO4 → CoSO4 + 2HCl;3. 与氢氧化钠反应:CoCl2 + 2NaOH → Co(OH)2↓ + 2NaCl。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镊子、滤纸等;2. 试剂:氯化钴(CoCl2)、氨水、硫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氯化钴溶液:取一定量的氯化钴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0.1mol/L的氯化钴溶液。
2. 氨水反应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氯化钴溶液;(2)滴加少量氨水,观察现象;(3)继续滴加氨水,观察现象;(4)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3. 硫酸反应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氯化钴溶液;(2)滴加少量硫酸,观察现象;(3)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4. 氢氧化钠反应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氯化钴溶液;(2)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氨水反应实验:(1)滴加氨水后,溶液呈蓝色;(2)继续滴加氨水,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沉淀;(3)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深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呈深蓝色。
2. 硫酸反应实验:(1)滴加硫酸后,溶液无明显变化;(2)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蓝色。
3. 氢氧化钠反应实验:(1)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蓝色。
六、实验分析1. 氨水与氯化钴反应生成深蓝色沉淀,说明氨水可以与钴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2. 硫酸与氯化钴反应无明显变化,说明硫酸与钴离子不发生反应;3. 氢氧化钠与氯化钴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可以与钴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
钴配合物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2. 研究钴配合物的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质等。
3. 探讨钴配合物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钴配合物是由钴离子与配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体可以是氨、氯、水等无机配体,也可以是有机配体如联吡啶、羧酸等。
钴配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如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质等,这些性质使其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 钴盐:氯化钴(CoCl2·6H2O)- 配位体:氨水(NH3·H2O)、过氧化氢(H2O2)- 试剂:无水乙醇、浓盐酸、硫酸- 仪器:锥形瓶、滴管、水浴加热装置、抽滤装置、温度计、蒸发皿、量筒2. 实验步骤(1)制备氯化钴氨配合物将一定量的氯化钴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适量的氨水,搅拌至溶液呈透明黄色。
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待晶体析出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钴氨配合物。
(2)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将一定量的氯化钴氨配合物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搅拌至溶液呈橙黄色。
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待晶体析出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三氯化六氨合钴。
(3)研究钴配合物的性质① 颜色:观察制备的钴配合物的颜色,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
② 溶解度:测定钴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 氧化还原性质: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钴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颜色氯化钴氨配合物呈透明黄色,三氯化六氨合钴呈橙黄色。
2. 溶解度氯化钴氨配合物在水、乙醇、丙酮等溶剂中溶解度较好,在乙酸乙酯等溶剂中溶解度较差。
3. 氧化还原性质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氯化钴氨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可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五、结论1. 成功制备了氯化钴氨配合物和三氯化六氨合钴。
2. 研究了钴配合物的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质等性质。
3. 钴配合物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不同类型电解质的电导率
电解质 类型 (离子数)
1-1型(2) 1-2型(3)
电导率/S· m-1
co24scnconcs42蓝色三仪器和试剂烧杯锥形瓶铁架台滴管仪器量筒研钵漏斗试管药勺石棉网三仪器和试剂氯化铵氯化钴盐酸h2o2溶液试剂硫氰化钾浓氨水硝酸agno3溶液sncl2溶液奈氏试剂乙醚戊醇四实验步骤1制备钴配合物6ml氯化铵氯化钴浓氨水浓盐酸h2o2溶液23ml10g20g6ml冷水洗涤微热溶液冷却过滤烘干称量盐酸洗涤1015分钟1055ml5ml四实验步骤2组成的初步推断05g产物50ml水溶液酸碱性125ml混合液agno3溶液滤液1ml浓硝酸agno3溶液3423ml混合液sncl2溶液kscn1ml戊醇水1ml乙醚2ml混合液奈氏试剂5混合液棕黑色滤液酸碱性341
实验用品
1.仪器: 烧杯2个,锥形瓶, 量筒2个, 研钵, 漏斗, 铁架台, 滴管5支, 试管10支, 药勺5支, 石棉网, 试管夹等
2.药品:
氯化铵, 氯化钴, 硫氰化钾, 浓氨水, 硝 酸(浓), 1.0 M AgNO3溶液, 6.0 M 盐酸, 30 % H2O2溶液, 0.5 M SnCl2溶液(新配),奈 氏试剂, 乙醚, 戊醇等
2.组成的初步推断
(1)用小烧杯取0.5g所制得的产物,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 后用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 (2)用试管取5mL上述实验(1)中所得混合液,慢慢滴加1.0 M AgNO3溶液并振荡,直到加1滴AgNO3溶液后上部清液没 有沉淀生成。然后过滤,往滤液中加1mL浓硝酸并搅动,再 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看有无沉淀生成;若有,比较一 下与前面沉淀的量的多少。 (3)用试管取2~3mL(1)中所得的混合液,加几滴0.5 M SnCl2溶液(为什么),振荡后加一粒(绿豆粒大小)硫氰 化钾固体,振荡后再加入1mL戊醇、1mL乙醚,振荡后观察 上层溶液中的颜色(为什么?)。
关于钴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钴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钴与不同试剂反应的实验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钴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钴(Co)是一种过渡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9族。
钴具有多种氧化态,常见的有+2、+3氧化态。
钴与不同的试剂反应,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本实验主要研究钴与盐酸、硫酸、氨水等试剂的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加热装置、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玻璃棒等。
2. 试剂:钴粉、盐酸、硫酸、氨水、氯化钴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铵溶液、活性炭等。
四、实验内容1. 钴的物理性质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钴粉,观察其外观颜色、形状等物理性质。
(2)用电子天平称量钴粉的质量,记录数据。
2. 钴与盐酸反应(1)取一定量的钴粉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 钴与硫酸反应(1)取一定量的钴粉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钴与氨水反应(1)取一定量的钴粉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氨水,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5. 钴与氯化钴溶液反应(1)取一定量的氯化钴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钴粉,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6. 钴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钴粉,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7. 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钴粉,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8. 钴与氢氧化铵溶液反应(1)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铵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钴粉,观察反应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实验报告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引言: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是一种重要的配位化合物,在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和分析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探究其结构和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一氯五氨合钴溶液- 氯化钴溶液- 氨水- 氯化钠溶液- 乙醇- 蒸馏水2. 实验步骤:a) 将一氯五氨合钴溶液与氯化钴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适量的反应物溶液。
b)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氨水至反应物溶液中,同时观察溶液的变化。
c) 滴加氯化钠溶液至溶液中,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d) 将沉淀用乙醇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净。
e) 干燥沉淀,得到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晶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
合成产物呈现出深蓝色晶体,结晶形状规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深蓝色,同时有沉淀生成。
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后,得到了纯净的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晶体。
实验分析:1. 结构分析: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化学式为[Co(NH3)5Cl]Cl2。
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推断出其结构为一个钴离子中心,周围配位着五个氨分子和一个氯离子。
2. 性质分析:a) 颜色: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呈现出深蓝色,这是由于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所致。
b) 溶解性: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在水中溶解度较高,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低。
c) 热稳定性: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
实验应用: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催化剂、氧化剂和染料等方面。
由于其稳定性和颜色鲜艳的特点,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在染料工业中常用于染料的合成和颜料的制备。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作为一种重要的配位化合物,在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催化、氧化和染料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种钴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种钴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钴(Ⅲ)配合物在催化、生物医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组成确定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合成法:将适量的钴(Ⅱ)化合物与氧化剂反应,使得钴(Ⅱ)氧化为钴(Ⅲ)形成配合物。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氧化盐等。
2.过渡金属氧化还原法:将钴(Ⅲ)盐与适量的还原剂(如亚硫酸盐、脱氧胆酸钠等)反应,从而使钴(Ⅱ)盐氧化为钴(Ⅲ)配合物。
3.配体交换法:选择一种已知的钴(Ⅲ)配合物作为起始配合物,通过与另一种适合的配体反应,进行配体交换得到目标钴(Ⅲ)配合物。
钴(Ⅲ)配合物的组成测定可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
1.理论计算方法:可以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DFT)等,对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从而确定其组成。
这种方法能够根据氧化态、配位络合数和配体的电子性质等预测配合物的组成。
2. 实验方法: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NMR)、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元素分析能够确定配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相对含量,从而推断其组成。
NMR、IR和UV-Vis能够提供配合物的结构信息,通过对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进行分析,可以推测配体的种类和配位模式。
总结起来,制备钴(Ⅲ)配合物的方法多样,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制备。
组成的测定则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进行,这些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确定钴(Ⅲ)配合物的组成。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和组成测定对于深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钴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钴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钴量的测定(实验
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钴化合物中的钴含量。
实验原理
钴化合物中的钴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来确定。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重量法来测定钴的含量。
首先,将待测样品溶解,并与一定浓度的酸反应,使钴完全溶解。
然后,将溶液定容,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钴离子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出钴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待测样品,并将其称量,记录其质量。
2. 将待测样品溶解到一定浓度的酸中,搅拌均匀。
3. 将溶液定容,使其体积确定。
4.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钴离子的吸光度,记录数据。
5. 根据吸光度数据和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出钴的含量。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以及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试样中钴的含量如下:
- 第一个试样中钴的含量为0.1725g.
- 第二个试样中钴的含量为0.239g.
- 第三个试样中钴的含量为0.0765g.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试样中的钴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钴化合物中的钴含量在不同样品中存在差异。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钴化合物中钴的含量。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化学分析方法,实践了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24铁钴镍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24铁钴镍(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24 铁钴镍一、实验目的1、试验并掌握铁、钴、镍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氧化还原性质;2、试验并掌握铁、钴、镍配合物的生成及在离子鉴定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为准)三、实验讨论(从自己实验操作展开)四、实验思考题和习题1.实验步骤(2)要求整个实验不能带入空气到溶液中,为什么?Fe(Ⅱ)易被氧化,如若带入了空气,可能不能观察到颜色的转化过程。
2.根据实验现象总结+2价的铁、钴、镍化合物的还原性和+3价的铁钴镍化合物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Fe(Ⅱ)、Co(Ⅱ)、Ni(Ⅱ)的氢氧化物都有还原性,其还原能力依Fe(Ⅱ)、Co(Ⅱ)、Ni(Ⅱ)的顺序减弱。
Fe(Ⅲ)、Co(Ⅲ)、Ni(Ⅲ)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能力依Fe(Ⅲ)、Co(Ⅲ)、Ni(Ⅲ)的顺序增加。
3.比较钴镍氨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相对大小及溶液稳定性。
钴盐和镍盐生成碱式盐溶于过量的氨水生成氨配合物,Co(Ⅱ)氨配合物易氧化转化成 Co(Ⅲ)氨配合物。
即镍盐更稳定。
4.为什么制取+3价的钴镍氢氧化物要用+2价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而不+3价直接制取?首先,作为最高价氧化值,Co3+、Ni3+氧化性比较不稳定,易变成其它价态,故不用采用+3价直接氧化得到。
其次,而Co(OH)2、Ni(OH)2两性,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3价氢氧化物。
5.如何分离混合液中的?Fe3+、Cr3+2+6.总结Fe(Ⅱ、Ⅲ)、Co(Ⅱ、Ⅲ)、Ni(Ⅱ、Ⅲ)主要化合物性质。
Fe(Ⅱ)、Co(Ⅱ)、Ni(Ⅱ)具有强的还原性,都易形成配合物,且Co的配合物极易被氧化,它们的氢氧化物也易被氧化;Fe(Ⅲ)、Co(Ⅲ)、Ni(Ⅲ)具有强的氧化性,也易生成配合物。
7.(此题面字太多,不好打得,请谅解)A:(NH4)2Fe (SO4)2B:(NH4)2Fe (SO4)2溶液C:Fe(OH)2D:NH3E:I2F:Fe3+G:KFe[Fe(CN)6]H:BaSO4这些方程式都是简单的,都可以轻易写出,在此我不一一写出了。
钴的配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
钴的配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钴的配合物的制备摘要:本实验以钴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钴的配合物来研究其化学性质。
实验中首先制备了钴的配合物,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来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钴配合物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活性。
一、引言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颜料等领域。
钴的配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在药物及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研究钴的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对于深入理解钴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应用中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方法1.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无水乙醇浴、旋涂机、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
(2)试剂:氯化钴(CoCl2)、碱性碳酸盐溶液、铵盐溶液。
2.实验步骤(1)制备钴的配合物:在一个250mL容量瓶中,加入150mL无水乙醇和20g氯化钴,搅拌均匀。
将配合物溶液加入到一个有泵和温度控制的反应器中,在50°C下反应1小时。
反应后,将溶液过滤,所得沉淀洗涤干净并干燥。
(2)理论计算:根据配合物的化学式和结构,使用化学软件进行理论计算,计算出配合物的理论结构和性质。
(3)实验测试: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钴配合物进行表征。
三、实验结果1.钴配合物的制备:成功合成了一种钴配合物,并得到了稳定的沉淀。
2.钴配合物的理论计算结果: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钴配合物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配体与钴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
计算结果还显示,所得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3.钴配合物的实验测试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试,发现所得的钴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四、讨论与结论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其配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本实验中,成功制备了一种钴配合物,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钴配合物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活性。
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
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钴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催化剂、荧光材料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钴配合物的方法,探究其制备过程以及结构特点。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钴盐(如钴(II)氯化物、钴(II)硝酸盐等)、配体(如氨、硫代乙酸、乙二胺等)、溶剂(如水、乙醇等)。
2. 钴配合物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钴盐溶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完全溶解。
(2)加入适量的配体溶液,与钴盐反应。
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
(3)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等处理,得到钴配合物。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钴配合物的颜色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钴盐与配体反应后,溶液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是因为钴配合物的形成导致了电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了吸收光谱的变化。
不同的配体和配位数对钴配合物的颜色有着重要影响。
2. 钴配合物的结构特点钴配合物的结构特点与配体的性质和配位数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钴配合物可以形成单核、双核、多核等不同的结构。
其中,单核配合物由一个钴离子与一个配体形成,双核配合物由两个钴离子与一个配体形成,多核配合物则由多个钴离子与多个配体形成。
3. 钴配合物的应用钴配合物在催化剂、荧光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钴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此外,钴配合物还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分析和药物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钴配合物,并研究了其制备过程以及结构特点。
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配体和反应条件进行调控。
钴配合物在催化剂和荧光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实验中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支持。
参考文献[1] Xie, Y.;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balt(II) complex with 2,2'-bipyridine and 4,4'-bipyridine as ligands. Inorg. Chim. Acta, 2019, 487, 1-6. [2] Wang, L.; et al. Cobalt(II) complexes with pyridine-based ligand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Dalton Trans., 2018, 47(1), 132-140.。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代码: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总学时:82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师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常见元素的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性质,熟悉实验室中某些无机物质的一般制备方法和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常规的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会归纳综合,正确地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近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分离,并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2.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有:玻璃仪器的洗涤;试剂的取用;试管反应操作;沉淀的分离和洗涤;离心机的使用;试纸的选择和使用,常压、减压过滤操作;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滴定等操作。
初步学会干燥箱、pH计、电导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的观察和正确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和作图方法。
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训练科研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具备独立思考和进行实验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82,具体分配如下:注:每学年根据具体情况,从上述实验中选择82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实验目的: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无机实验室的一般知识。
熟悉无机实验室规划和安全守则。
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
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其配合物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钴配合物,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钴(II)氯化物(CoCl2):用于提供钴离子。
- 氨水(NH3):用于提供配体。
- 硝酸银(AgNO3):用于检测反应中的氯离子。
- 醋酸钠(NaC2H3O2):用于调节溶液酸碱度。
- 烧杯、滴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钴(II)氯化物,并加入足够的水溶解。
2) 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滴加氨水到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持续滴加氨水直至溶液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配合物形成。
4) 加入醋酸钠溶液,调节溶液酸碱度,以稳定配合物的形成。
5) 取一部分反应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检测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成功合成了一种钴配合物。
合成后的溶液呈现出深蓝色,表明配合物的形成。
在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说明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已被配体取代。
实验讨论1. 配体选择:在本实验中,选择了氨水作为配体。
氨水具有强碱性,能够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与钴离子结合。
氨水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其易得性和配体的稳定性。
2. 配合物性质:钴配合物的形成使得溶液呈现深蓝色,这是由于电子跃迁引起的。
钴配合物还具有一定的磁性,可以通过磁性测量仪进行进一步研究。
3. 氯离子的取代反应:实验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旨在检测反应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
如果有氯离子存在,将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通过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形成,可以推断氯离子已被配体取代。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一种钴配合物,并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和检测氯离子的存在与否,验证了配合物的形成和氯离子的取代反应。
钴配合物具有深蓝色和一定的磁性,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钴配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
钴配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钴配合物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钴配合物则是由钴离子与配体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钴配合物,探究其制备方法和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钴盐溶液(如钴(II)氯化物)2. 配体溶液(如氯化钠、硝酸钠等)3. 水溶液(用于稀释和溶解)4. 热水浴5. 滤纸6. 干燥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实验器材并晾干。
b. 准备所需的溶液。
2. 配合物制备:a.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钴盐溶液。
b. 慢慢滴加配体溶液,同时观察溶液的变化。
c. 在加入配体溶液的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以促进反应。
d. 将试管放入预热的水浴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e.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直至反应完成。
3. 过滤与干燥:a. 将反应溶液过滤,去除未反应的物质。
b. 使用滤纸将溶液过滤到干净的容器中。
c. 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放入干燥器中,使其完全干燥。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钴(II)氯化物作为钴盐溶液,氯化钠作为配体溶液。
在反应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从无色逐渐变为深蓝色,这表明钴盐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了钴配合物。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钴配合物的制备需要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时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反应的进行。
2. 配体的选择对钴配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配体可以形成不同的配位环境,从而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和性质。
3. 钴配合物的颜色可以作为其性质的指示器。
不同的配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电子跃迁引起的。
此外,本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1. 不同配体对钴配合物性质的影响。
2. 钴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钴配合物的应用领域和潜在价值。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钴配合物,并观察到了其特征性质。
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钴的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钴的配置方法。
3. 学习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钴(Co)是一种过渡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9族。
钴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广泛应用于钢铁、陶瓷、电子、电池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配置钴溶液,研究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洗瓶、滤纸等。
2. 试剂:钴(Co)金属片、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铵溶液、氯化钴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0.5g钴金属片,置于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10mL稀盐酸,搅拌至钴金属片完全溶解,得到钴溶液。
3. 将钴溶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 用移液管取1mL钴溶液,加入锥形瓶中。
5. 向锥形瓶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观察现象。
6. 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硫酸铁溶液,观察现象。
7. 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8. 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硫酸铵溶液,观察现象。
9.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钴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将钴金属片加入稀盐酸中,金属片逐渐溶解,溶液呈蓝色。
(2)向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3)向钴溶液中加入硫酸铁溶液,溶液中出现棕色沉淀。
(4)向钴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
(5)向钴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2. 结果分析:(1)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钴离子和氢气,溶液呈蓝色。
(2)钴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呈蓝色。
(3)钴离子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呈棕色。
(4)钴离子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呈蓝色。
(5)钴离子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钴沉淀,呈白色。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掌握了钴的配置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能力。
钴配合物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制备原理;2.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3. 通过实验,加深对钴配合物性质和结构认识。
二、实验原理钴配合物是由钴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本实验以[Co(NH3)6]Cl3为例,介绍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CoCl2·6H2O- NH3·H2O- 活性炭- 过氧化氢- 盐酸- 蒸馏水- 乙醇- 25mL锥形瓶- 滴管-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滤斗- 水浴锅2. 实验仪器:(1)玻璃仪器: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滤纸、滤斗;(2)滴定仪器:滴管;(3)加热设备: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氯化钴溶液:称取1.0g CoCl2·6H2O,溶解于10mL蒸馏水中,配制成1mol/L的氯化钴溶液。
2. 氨水制备:取2.0mL浓氨水,用蒸馏水稀释至10mL,配制成0.2mol/L的氨水。
3. 氧化反应:取25mL锥形瓶,加入2.0mL氯化钴溶液和1.0mL氨水,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溶解。
加入1.0mL过氧化氢,继续搅拌。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变为橙红色,说明氧化反应已完成。
4. 加热: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溶液浓缩至约5mL。
5. 结晶:将浓缩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滤液用乙醇洗涤,得到橙红色晶体。
6. 干燥:将晶体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纯净的[Co(NH3)6]Cl3。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备出橙红色晶体[Co(NH3)6]Cl3。
2. 分析:- 实验过程中,氯化钴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钴氨溶液,加入活性炭和过氧化氢氧化生成三价钴配合物。
- 氧化反应完成后,加热浓缩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橙红色晶体。
-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了对钴配合物性质和结构的认识。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制备[Co(NH3)6]Cl3,了解了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钴含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钴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
2.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钴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根据吸光度的大小来定量分析样品中钴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等优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钴空心阴极灯、样品池、移液器、电子天平等。
2. 试剂:钴标准溶液(1μg/mL)、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a.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例如0.1g),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盐酸,溶解后定容至50mL。
b. 将溶液过滤,取适量滤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煮沸5分钟,冷却后定容至50mL。
2. 标准溶液配制a. 分别取0.5mL、1.0mL、2.0mL、3.0mL、4.0mL的钴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硝酸和盐酸,定容至50mL,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b. 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以钴空心阴极灯为光源,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3. 样品测定a. 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依次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其吸光度。
b. 以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数据处理a. 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钴浓度。
b. 计算样品中钴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6。
2. 样品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506,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钴浓度为0.45μg/mL。
3. 结果计算样品中钴的含量为:0.45μg/mL × 50mL /0.1g = 2250μg/g。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以保证钴元素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2.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引入杂质,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说明本实验方法可行。
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实验十二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本课内容: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授课对象:化学、应化、材化等专业本科生实验时间:6课时一、教学目的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的方法-溶液取代和氧化还原反应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3.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二、教学重点1. 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2. 配合物组成测定三、教学难点配合物中离子数准确测定。
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讲解和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五、讲授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通常情况下二价钴比较稳定,但形成氨配合物后,由于三价钴与氨的稳定常数更大,导致电位发生较大变化,Co(Ⅱ)氨配合物易被氧化为Co(Ⅲ)氨配合物。
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Co与氨形成多种配合物,主要有: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 (橙黄色晶体);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Co(NH3)5H2O]Cl3 (砖红色晶体);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氯化钴(II)氨配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不加催化剂主要生成紫红色[Co(NH3)5Cl]Cl2,其反应式如下:4CoCl2 + 16NH3 + 4NH4Cl + O2 = 4[Co(NH3)5Cl]Cl2 + 2H2O然而,当有催化剂存在时,被空气氧化的产物为橙黄色的[Co(NH3)6]Cl3。
其反应式如下:4CoCl2 + 20NH3 + 4NH4Cl + O24[Co(NH3)6]Cl3 + 2H2O若催化剂是活性炭时,采用H2O2作氧化剂,其被氧化的产物也是橙黄色的[Co(NH3)6]Cl3 2Co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2H2O当没有催化剂活性炭时,常常发生取代反应,亦即六配位氨合物中的氨分子易被其它基团取代而得到[Co(NH3)5Cl]Cl2。
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先确定外界,再将配离子破坏看内界,本实验是初步推断,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对比,确定该配合物的化学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十六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的方法-溶液取代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二、教学重点
1. 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 配合物组成测定
三、教学难点
配合物中离子数准确测定。
四、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讲解和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五、讲授内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
应
2.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3.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4.学习使用电导仪
(二)实验原理
通常情况下二价钴比较稳定,但形成氨配合物后,由于三价钴与氨的稳定常数更大,导致电位发生较大变化,Co(Ⅱ)氨配合物易被氧化为Co(Ⅲ)氨配合物。
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Co与氨形成多种配合物,主要有: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 (橙黄色晶体);
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Co(NH3)5H2O]Cl3 (砖红色晶体);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
氯化钴(II)氨配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不加催化剂主要生成紫红色[Co(NH3)5Cl]Cl2,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16NH3 + 4NH4Cl + O2 = 4[Co(NH3)5Cl]Cl2 + 2H2O
然而,当有催化剂存在时,被空气氧化的产物为橙黄色的[Co(NH3)6]Cl3。
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20NH3 + 4NH4Cl + O24[Co(NH3)6]Cl3 + 2H2O
若催化剂是活性炭时,采用H2O2作氧化剂,其被氧化的产物也是橙黄色的[Co(NH3)6]Cl3
2Co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2H2O 当没有催化剂活性炭时,常常发生取代反应,亦即六配位氨合物中的氨分子易被其它基团取代而得到[Co(NH3)5Cl]Cl2。
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先确定外界,再将配离子破坏看内界,本实验是初步推断,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对比,确定该配合物的化学式。
游离Co2+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NCS)4]2-,以此判断其存在。
NH4+可用奈氏试剂检验。
(三)制备Co(Ⅲ)配合物
将CoCl2加入NH3-NH4Cl溶液中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OH-浓度,防止生成Co(OH)2沉淀;另一方面也为反应提供Cl-。
反应首先生成棕色[Co(NH3)6]Cl2,再进一步被氧化为[Co(NH3)5Cl]Cl2。
本实验没有使用催化剂,产物为[Co(NH3)5Cl]Cl2。
加入浓盐酸的作用:
反应存在如下平衡[Co(NH3)5Cl]Cl2=[Co(NH3)5Cl]2++2Cl-,加入盐酸可使平衡左移。
慢加盐酸是为了得到大的晶体,便于过滤与烘干。
水浴微热的目的:
水浴微热并维持10~15分钟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保证反应完全。
[Co(NH
3)
6
]2+是外轨型配合物,[Co(NH
3
)
5
Cl]3+是内轨型配合物,要把外轨向内轨转
型,导致速度比较慢,要持续较长时间。
不能加热至沸腾,否则产物有变化。
室温慢慢冷却结晶,便于晶体长大,用盐酸、乙醇分别洗涤,抽干,用水浴
烘干。
不能高温烘干,否则[Co(NH
3)
5
Cl]Cl
2
可能被还原为CoCl
2
;
(四)配合物组成判断
1.检验配合物溶液酸碱性
2.硝酸银检验配合物外界。
加硝酸破坏配合物,硝酸银检验内界。
还原Co3+,加入硫氰化钾生成蓝色配合物[Co(NCS)4]2-。
3.加入SnCl
2
4. NH4+用奈氏试剂检验。
5.溶液加热,配合物被破坏,最后Co变为氧化钴的水合物Co2O3·n H2O。
6.测量电导率,确定所含离子数。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讲授1小时,其中原理40分钟,本次实验应注意问题和电导率仪使用演示20分钟。
学生实验时间约4~5课时。
产率高的关键:
(1)水浴微热并维持10~15分钟,保证反应完全。
(2)控制好温度,得到需要的产品。
(3)最后加入的7mL浓盐酸,借助同离子效应使产品析出。
(4)慢加盐酸,慢慢冷却,保证晶体颗粒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