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士兵突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划一个版面的评论

设计说明

1、刊发媒体:北京日报文化新闻版

2、稿件构成:通讯、人物专访、一组不同角度的评论

3、刊发时间:2007年12月26日

4、报道目的:本组报道是2007年北京日报文化部策划的年终报道之一。《士兵

突击》是当年最热的电视剧,并且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形成“士兵突击现象”。无论从艺术创作、观众心理还是社会效果而言,这部剧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不抛弃,不放弃

——解析《士兵突击》现象

2007年荧屏最耀眼的人物,非许三多莫属。2007年最火的电视剧,就是塑造了许三多的《士兵突击》。

在CPI高涨、房价浮动、股市起落而略显浮躁的中国社会,一个迟钝、缺心眼、一根筋的人物,一部没有女演员、没有一个大腕明星、没有离奇情爱纠葛的电视剧,竟然让如此多的人如醉如痴,以至于各省卫视三四轮的播出收视依然高居前列,网上搜索条目超过300万条。

《士兵突击》何以突入人们心灵?这部打破所谓商业剧成功必备惯有定式的主旋律军旅电视剧,魅力何在?

A通讯

《士兵突击》还原美德触动观众

32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仍在各地电视台热播,剧中军人们至刚至阳、至纯至真的精神和信念感动了许多观众。

没有一个女演员,没有一个大腕明星,没有离奇情爱纠葛。6年前就完成了创作,但由于缺乏投资商眼中的卖点,这个剧本少有人问津,直到遇见“激情导演”康洪雷。

人物质朴、纯真,故事轻松、励志,这部主旋律军旅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不仅打破所谓商业剧成功必备的惯有定式,更触及观众心灵深处,甚至有人表示要从此改变生活态度。

●意外走红

电视台连番重播,观众摘抄台词

主创人员至今还对《士兵突击》意外走红颇感诧异。该剧8月1日开始在北京台播出,开播一周即以近3个百分点的高收视率成为一匹黑马,此后一直“高烧不退”。

该剧出品人张谦说:“目前该剧在全国十余家电视台首播或重播,一些地方台的播放时间已经安排到明年年初。山东台重播了3遍;上海台重播了两遍;四川台以每天5集的速度

播出后,第二天又以每天4集的速度重播。该剧发行的3万套光盘销售一空,目前市场上至少有七八个版本的盗版光盘在流行。”

该剧描写了一个农村傻小子百炼成钢,从“龟儿子”成长为军中“兵王”的故事,整个过程妙趣横生,温馨感人,特别励志,许三多因此被观众比作中国的“阿甘”和“大长今”。入迷的观众不仅自发地为该剧编制彩铃、视频FLASH,更将剧中的经典台词如“不抛弃,不放弃”等摘抄下来作为人生座右铭。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在剧中塑造的军人形象有情有意、有血有肉,赢得许多女观众的芳心,一时成为军旅偶像。

●观众热议

时代在变,基本价值观念不变

一部没有女人,没有明星,没有离奇情感的主旋律军旅电视剧缘何如此受欢迎?放大了信仰,找回了美德,这是观众给出的答案。

人们所追随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缺失。该剧的走红正显示了一种基本价值的回归。一位赵姓观众说:“时代会发生很多变迁,但是人心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不会改变;物欲可能一时会冲乱人的价值判断,但是人心底里对美丑善恶的判断终究会浮现出来。”

该剧塑造了一组充满阳刚之气的男人形象,为流行“快男”、“好男”的荧屏送来一股劲风。一位女观众说:“喜欢《士兵突击》,喜欢里边每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喜欢许三多,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喜欢成才,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野心与封闭;喜欢高成,从他身上看到了不动声色的情感;喜欢史今,从他身上看到了人格的感召力;喜欢袁朗,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陆军特种兵的未来与希望;喜欢吴哲,因为他的质疑也常常代表了我的态度。不抛弃,不放弃,我希望在将来的生活中也能以此为信条!”她笑称,看了这个戏择偶标准又提高了。

●专家评点

性格化人物传达美德信仰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尹鸿教授说,美德、信仰一直是社会所需要的东西。过去一些文艺作品在表达这些东西时不够朴实,过于矫情,高大化、完美化、纯净化的艺术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士兵突击》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性格化的人物做载体,把美德、信仰这些看似高大的精神与一个纯朴固执甚至有些极端化的普通人结合起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这部剧的走红,说明现代社会不是不需要理想信念,而是希望它通过一种更真实更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塑造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具有生活质感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士兵突击》、《亮剑》等能从一批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B专访1

导演康红雷:用快乐方式表现严肃主题

康洪雷对当下电视剧创作的“八股模式”深恶痛绝:“好像没有爱情就没有戏剧冲突,没有男人女人的纠葛就做不成戏,没有离奇剧情就没有卖点了。”2004年,偶然的机会康洪雷看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演出的话剧《爱尔纳突击》,当时就感觉虽然有些另类,但是很真实,它传达出一种当代社会缺失的优秀品质。于是,他找到作者兰小龙谈改编,没想到他早在2001年就创作了电视剧剧本,却没有机会搬上荧屏。原因很简单,没有女演员,没有爱情戏的主旋律军旅题材不符合商业电视剧的标准。

康洪雷很激动:“我每天都在经受这样的考验,是为了钱干那些庸俗的事情,还是坚持良心坚守原则搞艺术?我选择后者。”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青衣》,再到《士兵突击》,单纯与真实是他一贯的追求。“每

个人在事业发展、寻求幸福的道路上,都经历过像许三多一样奋斗的过程。谁不渴望简单的同事关系、温馨的上下级关系,我相信这样的关系确实存在。”美好的愿望在内心深处。很多人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康洪雷说,“如果我们做事前都先为别人想一想,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

主旋律严肃艺术并不是没人看,关键看你怎么做,《士兵突击》的热播让康洪雷更加自信。“一定要用有趣的故事、快乐的方式表现你想说的话。现在的观众非常挑剔,只有浅层的娱乐而没有深层的精神慰藉根本无法打动他们。”

许三多的“傻”被一些人认为是执著和单纯,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偏执,是性格缺陷。康洪雷肯定地说:“他身上蕴涵着聪明人和糊涂人都没有的巨大潜能,体现着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温、良、隐、忍、让,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剧中有句台词形容许三多,“你对他不好,他不在乎;你对他好,他像口香糖一样粘着你”。康洪雷认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就离成功不远了。“现在人很敏感,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让你心颤,这实际上是内心不自信。从这一点说,许三多是强悍的,我是把他当成最敬佩的人来拍的,他的坚持,他对羞辱的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非一般人能比。”

康洪雷认为许三多最优秀的品质是顺服,“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顺服恰恰是和谐相处的基础。由于他的顺服,他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许三多能做到我们一般人不屑于或不耻于做的事,而那些恰恰是我们的软肋。”

《士兵突击》策划人李洋:执著坚守崇高精神

因电视剧《士兵突击》的逐渐升温热播,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话题逐渐找上门来。《士兵突击》的热播和热议,未经任何炒作,是当下文化中一种难见的自然反应,远远超出了所有创作者的预想。从《亮剑》到《士兵突击》,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作为剧目策划人和决策者,我在经历着一种从历史的硝烟到现实的土壤,从呼唤外在的勇武精神到探寻内心的灵魂轨迹的漫旅,弘扬战场和操场的英雄主义精神一直是我们选择题材、创作作品的初衷。从《士兵突击》开始策划创作至今,一场传统的温暖的精神回归之旅一直在持续着。我始终认为,这部电视剧绝不是“创新之作”,而是“回归之作”,回归传统的真实的军营文化,回归这个文化中始终没有流失的精神,回归我们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这是我们理应坚守的底线,放弃这个底线,经济上的突飞猛进和文化上的繁花似锦又有何意义呢?

和《士兵突击》所有的创作人员一起分享着这份坚守的光荣,并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呼应,我感觉既幸运又幸福。一部好的电视剧的策划要点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灵魂,一部电视剧的灵魂。我始终认为,一部没有灵魂的电视剧是不会有大作为的。阅读每一个剧本,我总是习惯性地寻找该剧的灵魂所在。《亮剑》里有“亮剑精神”,那么,《士兵突击》呢?我以为就是今天对于许多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变得有些陌生了的“崇高精神”。这部剧里四处阳光灿烂,我们可爱的官兵生活行进在阳光下,浑身洋溢着健康的质朴和真挚,灵动和活跃的生命力。他们坚守崇高,坚守最传统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抛弃、不放弃!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好好地健康地活着。就是这些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理念,感动了已经将传统的价值观早已抛到脑后去的我们。所以,我们选择了回归,回到了生活的原点,让许三多和他的战友们从零点出发,经历一波又一波的磨炼和磨难,磕磕碰碰,百炼成钢。一个士兵的成长的故事,放置到了一群官兵活生生的军营氛围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懦弱的小人物的成长。我们从俯视这个人开始,逐渐过渡到可以平视,到最后可以仰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全剧通过钢七连官兵的整体形象,展示出了这支队伍所坚守的捍卫团队和个人荣誉、勇往直前的一种军人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