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形式 从阅读走向习作

合集下载

要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

要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


养成阅读习惯, 积 累 言 语 素材
进行大 量的 阅读 和做好 素材 的积 累是写好 作文 的基 础部
分, 因此学 生写作作 文 , 就需要在平 时的时候 养成阅读 的习惯 ,
在 阅读 的过程中要养成将优美的句子记 录下来 的习惯。并且要 扩大 自己的知识 面, 阅读不仅仅是 阅读作文范文 , 还要涉猎有关
为 了 让学 生 写 出感 情 真 挚 的 文章 ,就 是 要 让学 生进 行 一 些 自己 熟悉 的话 题 的书 写 , 要 让 学 生 对 写作 的话 题 感 兴 趣 , 或 者 是 学 生
己所需要的作文材料 , 从 而在进行写作 的时候 , 有话可说 , 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的时候也 比较 流畅。学生除 了自己需要加大 阅读量 ,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时候要经常性地带领学生进行某
学生在进行写作 的时候 , 为 了提升 自己语言表达 的能力 , 因
都应该是学 生积 累的素材 , 使得学生在基础上武装 自己的头脑 , 这样学生在遇到一个话题的时候 ,就能够在在头脑里 面找到 自
初 中学生在 进行写作 的时候有 一个 问题就是喜 欢无病 呻
吟, 为 了凑字数 , 书写一些无关主题的废话或者对一句话进行多 种变换形式 的表达 ,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索然无味的 , 因此
自己的思路 , 不局限于范文书上的某一种表达 , 在写作的过程 中 更加注重 自己的言语形式 ,从 而使得 自己的文章上一个档次 。 教师在平 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进行进行一些古诗词 的仿
都 比较熟悉 , 也 能够激发起来学生的写作欲望 , 学生在进行写作 的时候就 能够 以更加饱满的心态进行写作 , 有表达的欲望 , 写作
更加准确真挚 。

关注语言的言语形式

关注语言的言语形式

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的理念逐渐成为广大语文老师付诸实践的共识。

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

语文教学只要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个门槛,那语文课就一定是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别的什么课。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文本中发掘出具体合宜的“言语形式”,才可能在教学中转化为“传递”给学生的相应的“语文素养”。

歌德曾说:“内容是大多数人都能关注到的,其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却是秘密"。

那么,教师如何从文本中发掘合宜的“言语形式"呢?一、细读文本,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1)关注别具一格的文体特点小学课文并不仅限于常见的记事写人的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散文、小小说等文体。

不同的文体,在教学处理上也有侧重,现在经常看到“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用诗歌的方式教诗歌”诸如此类的标题。

因此,在细读文本时,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课文的文体风格,发掘藏在别具一格的文体中的“言语形式”。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属于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采用志愿军的口吻(第二人称),来讲述和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作为教师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采用志愿军的口吻写,而不直接叙述?(2)捕捉统领全文的文眼小学阶段重要的是落实字、词、句的感悟、理解、内化、运用。

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明显的体现文章情感的词句,比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词句,还要紧紧扣住“文眼”,即文章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

它往往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结构的衔接点、主题的凝聚点、情感的升华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韵的律动,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石破天惊的效果,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我们不断追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挖掘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言语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只注重内容而忽略形式,将会使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降低。

因此,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和研究进行探讨,旨在引起教育者对于言语形式教育的更多重视。

言语形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言语的表达方式要素多种多样,如语言的语境、语气、语态、声调等等,言语的形式包括语言思维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形式。

言语形式是语言思维的具体呈现,它是言语表达的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

言语形式决定内容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调、语气、声音等。

言语形式反映人类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表达情感和讨论问题的重要方式。

言语形式除了传递信息外,还能传递情感,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感情,是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艺术水平,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言语形式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要素,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提高阅读素养和表达能力,增强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多角度阅读理解:阅读时,学生要关注课文表达方式,并运用多角度思维,认真观察课文语境中的关系和用词,多角度思考和分析课文,在不同侧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认知能力。

2.情感表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表达,让学生关注语言的音、韵、声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多表达感情,增强情感的共鸣,从而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解读,培养学生对于文章形式的感知和思考,从而提高其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言语形式;解决对策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开展阅读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大量的阅读中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素材等,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而关注言语形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都并未对语言形式教学引起足够重视,仅仅为学生讲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特点等,学生难以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起源、心理活动等,导致阅读学习受到的成效甚微,基于此背景,加强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内容显得十分迫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言语形式的概述(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述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承载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重任,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推动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将“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首位,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二)言语形式的概述最初言语形式是在西方文艺理论中阐释文学作品的一个名词,后来我国文艺家们将其引入到了我国。

多年来,学者们针对于言语形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不同学者的研究出发点不同、方向不同,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对言语形式的概念形成了多种观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文学理论教程》中童庆炳先生的观点,其认为,一篇文章的风格是通过言语形式来体现的,不同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技巧等之间存在诸多关系。

由这一观点可以发现,言语形式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语言结构内容、表达方式内容、修辞技巧内容等。

余应源教授在他的《立足言语形式——老问题》一文中,进行了语言形式的总结,他认为语言形式主要指的是语言交往活动形式(听说读写)、语言形式(句子、字、词)、言语表现形式(语用规则、言语行为方式、话语结构形式、修辞逻辑、言语表达方式)等内容的综合。

学文关注言语 阅读指向写作

学文关注言语 阅读指向写作

学文关注言语阅读指向写作作者:张微微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7期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基于对新理念的认知,结合工作实际,就“指向写作”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尝试提出一些观点,以期为同类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关注言语;低段阅读;指向写作语文教学的三大内容——识字、阅读、写作,就好比是三层小楼,一楼是识字,二楼是阅读,三楼是写作,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站在哪一层楼看语文,能把语文看得更清楚、更真切,更凸显语文的本质?是一楼的识字?二楼的阅读?还是三楼的写作?我想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站点应该是二楼,站在阅读的楼头看语文,因为一个会阅读的人,一定能识字,阅读在识字的上位,识字在阅读的下位。

一、“指向写作”的重要意义王尚文先生说:“其他课程的老师是为了了解它说了什么——呈现了什么事宜、传播了什么知识、表述了什么观念等等,即课文的言语内容;而语文老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

”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一种专业的语文学习,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身不是目的,理解的背后,站立着“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追问。

正是有了这样的追问,“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作文”和“阅读”的链接,真正实现了“读”“写”的完整融合,语文教学由此真正实现了和谐共振的“两条腿”走路。

同时,“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排斥“内容的理解”。

“内容理解”是“写法理解”的基础,没有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写法的理解”定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展开的,它触及教学的本质,澄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和维度,探索实践意义重大。

二、“指向写作”在低段的阅读运用常常有老师认为小学低段这么简单的课文没有什么可教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占据极为重要的课程内容。

随着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我们应该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言语形式是指语言表达中的基本单位,包括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等。

在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对于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提高阅读效果。

1.选用合适的教材,注重言语形式的呈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

选用高品质、具备优秀文化内涵的教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同时,注重言语形式的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每篇文本的语言形式,教材应该做好相应的标注和解释,如单词释义、句子结构、段落规律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提高阅读水平。

2.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和阅读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讲解和分析文本时,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讲解和其他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语言形式。

此外,还可以通过朗读、模仿、速读、默读等不同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形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探究言语形式与作者意图的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拓展除了注重语言形式的表现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探究语言形式与作者意图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

语言形式与作者的意图密不可分,因此,学习者必须理解这种联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而言语形式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并拓展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热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热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热一、全面解读,充分挖掘拿到一篇文本,首先要思考这篇文章在言语形式方面可以教给学生什么。

运用自身已有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从篇章结构、行文线索、命题立意、遣词造句等诸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

这其中,应尤为重视以下两点:1.关注文体,把握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

是叙事,我们要关注情节、结构、人物;是写景,我们要关注画面、情感、顺序;是诗歌,我们要关注意象、情感、韵律,等等。

2.知人论世。

一是要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的身世际遇、写作背景、个性特点等等,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言语形式有独到的、深刻的发现。

二是要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文章在言语表现形式方面,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

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

”徐善俊老师在上《黄鹤楼送别》时抓住一个“孤”字,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薛法根教学《爱如茉莉》抓住一个“探”字,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

《理想的风筝》课后有一道练习,让学生读一读句子,体会带点词“泛”和“漾”的表达效果。

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乐观、自信和坚强。

可以说,一词入口,百味皆生。

有些词语,孤立地看,平淡无奇,但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下子变得别有情味,境界大异。

抓住这样的字词细细品味,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感觉。

2.典范的、优美的句式、语段。

一、二年级要重点关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三年级要重点关注典型的语段;中高年级要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如《鞋匠的儿子》应重点选取林肯的三段话,让学生仔细品读,反复朗读,体会个中真味。

因为这三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都很丰富,而且方式十分巧妙。

因势利导,从散点到聚焦——统编语文四上第三单元“从阅读中学写作”的教学思考

因势利导,从散点到聚焦——统编语文四上第三单元“从阅读中学写作”的教学思考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的集中呈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长期以来,“从阅读中学写作”“读写整合”等都是语文写作教学的宝贵经验。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1]黄伟教授强调:“阅读教学理应也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知识、技法、思维的基础,直言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要通向写作,要自觉地服务写作。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可见,“从阅读中学写作”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力推广和坚持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随着对统编语文教材特点的认识逐渐深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实践“从阅读中学写作”的策略。

笔者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阐述阅读教学单元“从阅读中学写作”的教学探索。

四上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

其中,三篇课文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而习作的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围绕语文要素,可以找到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最大公约数”,那就是“从阅读中学写作,读写之间的正向迁移”。

从横向上来比较,关于写的要求——观察和表达是散点式分布在每一篇课文中的。

习作教学从整体上将前面课文中的微观要素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对阅读教学中涉及的语文【摘要】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托教材体系实践“从阅读中学写作”的思想。

将读写作为一个体系进行规划,抓住语文要素,通过准确定位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具体目标,寻找从阅读到写作的路径,将写的要素散布在典型文本中,设计出适切的训练方式,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言语形式,实现读写方法的迁移运用,在从散点到聚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阅读;写作【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4-0038-04【作者简介】李丽,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淮安,223300)小学语文研训员,高级教师。

浅谈从“说话”到“习作”

浅谈从“说话”到“习作”

浅谈从“说话”到“习作”写作文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在学习上最让老师费心、最让孩子头疼、最令家长烦心的事。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篇很好的范文。

教学中,老师在内容理解、写作方法、价值观引领上倾尽精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写作方法,而真正习作的时候,总是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到写作文,大多数孩子都会紧锁双眉、唉声叹气、挖耳挠腮,很久也无从下笔,陪同的家长呢,更是为难、着急、责怪不休……曾听不少家长有类似反映::“最怕孩子写作文,他磨蹭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我在一旁看着真着急,不由地去帮助他,有时我说一句他写一句,搞到最后我也词穷句尽,唉……”写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我手写我心”,我心里怎么想,手下就怎么写,就这么难吗?现在小孩子一个个都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他嘴里说的不就是心里想的吗?为什么变成文字就这么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了不少名师大家的有关著作,终于在维果基斯的《思维与语言》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儿童书面语(文字)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口语(说话)。

口语具有乐感、表达力和抑扬顿挫,而书面语是在思维和意象中说话,这就要求孩子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活动,这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抽象”,而儿童恰恰缺乏这种抽象的、深思熟虑的操作技能。

这就是为什么“怎么想难以落实到怎么写”的问题所在。

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就找到了从“会说活”到“会作文”的路径——为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口语环境”。

其实这“特定的口语环境”就是精心设计一个联通“会说”到“会写”的桥梁。

这个“桥梁”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写实,二是思辨。

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首先于老师在“写实”的情境中有个招数,就是在实战中“练兵”。

他抓住一切时机把小课堂搬进大社会,把大社会挪入小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逼迫”学生用实用的、积极的语言开口,而实际的需求、现实的效果,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这样表达”的作用,从而对“这样表达”更有热情、更有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关注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提高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关注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提高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关注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提高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交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由此可见,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关注文章内容的理解,但这仅仅是理解语言的一个方面。

理解书面语言应该是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体。

学生的阅读在经历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后,还应该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对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语言文字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一、借助诵读,感受文本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1、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形式的美。

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

通过朗读,可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情感色彩、情味气势等,表达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图,领悟课文的遣词用句和巧妙的布局,进而对课文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促进了其对语言的思考。

《安塞腰鼓》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散文。

全文以饱蘸感情的笔触描写了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震天动地,描写了安塞腰鼓舞姿劲健,节奏鲜明,赞美了安塞腰鼓艺术精湛,扣人心弦,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文章用词生动,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读上去感觉特别美。

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尽情享受由这种别样的语言文字形式带来的起伏跌宕的节奏美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领略语言中蕴藏的奥秘;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形式变成了形象的语言图式根植在了学生的心中。

2、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概括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

在初读课文时,要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关注点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关注点

慧眼识珠,“淘”出“金子”——浅谈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关注点摘要:三年级是开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的阶段,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掘言语形式关注点,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让学生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习得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言语形式关注点三年级阅读教学在生活中,我们读一篇文章的着眼点往往在于获取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信息,是“得意忘言”的,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文章所负载、传达的内容,更在于文章本身。

语文课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与叙事状物的。

因此,“学习语言”、关注言语形式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

三年级是开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的阶段,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掘言语形式关注点,让学生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习得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在关键词句中掏出“金子”很多作者在呈现创作灵感、情感表达以及文本内涵方面,是借助其反复推敲、斟酌出的词句而得以实现的。

有时,看似一个很平常的词句,却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与心声。

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心”地去发掘并“有意”地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这些词句,体味其表达的秘妙。

1、“金子”躲在描写细致的词句内描写细致的词句是指运用了动词、形容词、四字词等词汇而使描写变得更为具体细致的词句。

虽然三年级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但也不乏描写细致的词句。

对于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些词句就是启明星,指引他们如何把习作的重点写清楚,让学生不至于在习作之路上迷失。

《风筝》(三年级上册)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把放风筝这一过程描写得更为细致。

在教学中,我就把着眼点放在这些动词身上,让学生通过这一例子,学会把事情写具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作者是怎么和伙伴们放风筝的。

现在,你学会了吗?能把风筝成功放起来吗?出示:一个人用手()着,另一个人()着线,()在远远的地方,()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言语形式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展开讨论。

一、言语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言语形式包括词语、句子和段落等,是语言的表达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言语形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言语形式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是语文阅读的基础。

学生通过识读和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才能逐步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言语形式是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言语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言语形式是语言表达的美学体现,优秀的言语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 词语教学词语是小学阅读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重要单位。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拼读、词语注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词语造句、词语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拼读比赛、词语积累活动等,激发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词汇水平。

2. 句子教学3. 段落教学词语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在词语教学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词语的分类、词语的拼读规律、词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和研究者能够更加关注这一领域,共同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文章结束】。

从阅读走向写作

从阅读走向写作
从 阅读 走 向写 作
蔡 香 林 以 广
吸收 和 表 达 , 是 语 文 学 习 的根 本 和 关 键 。 因 置学生写一篇《 青松礼赞》 《 仙人掌礼 赞》 之类 的 此, 语 文 学 习 的过 程 , 应 该 是 从 阅读 走 向写 作 的 文章 , 这既能让学生更加深入 地理解文本 内涵 ,
其次 , 要注意层进问题。 例 如《 红楼梦》 这部 千年 , 成 为经典?
第三 , 阅读要重浸染。 被考试牵着鼻子走的 有生命 的。 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 假如朱 自清 、 杨振
能 取得 后来 的成 就 。
模仿 : 由 读 向 写 的 过 渡
宁 等 名 家 当初 整 天 埋 在 试题 里 ,他 们 几乎 不 可 人” 的教学 , 是真正 的“ 人 的教 育” , 而非“ 人才教
这样 的经典 文章 的作 用远 没有 得 到充分 的发 师 应 引导 学 生在 模 仿 的过 程 中 , 主动思考 , 获 得 挥。 看起来 , 师生整天都在忙碌 , 但实质上 , 他们 技 法和 经 验 的 提 升 。
的 精 力 大 多 花 在 了如 何 提 高考 试 成 绩 上 ,严 重
学力而言 , 应该有早晚之分 , 不 能一 概 而 论 。
时, 如 果 内 心 没 有激 荡 , 这 些 文 字 怎 么可 能 流 传 所 以 ,真 正 意 义 的学 习 ,最 终 一 定 是 得 其 “ 意” 而忘其“ 形” 的。 只 有这 样 , 我 们 的表 达 才 是 从 阅读 走 向写 作 的语 文 教 学 是 “ 把学生 当
育” 。学生在关爱中发展 , 作 ,语 文教 学 才能 迎 来
处 于 基 础 学 段 的 学 生 ,其 语 文 学 习不 能 没 美 好 的 明 天 。 有模 仿 。

关注言语形式回归语文本色

关注言语形式回归语文本色

关注言语形式回归语文本色教书二十余载,经历了数番教改、课改,我和许多一线的老师一样,在各种改革中越来越困惑: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记得几年前在一所知名小学观摩《黑孩子罗伯特》一课,其中有一个情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当黑孩子罗伯特听到白人女孩丽莎可能会死时,他内心非常担忧:呃,天哪!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绝不能死!老师抓住这个句子让学生想象罗伯特此时的心情,学生纷纷回答:伤心、同情、担心……然后老师让学生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反复读这个句子。

在这个句子的处理上,老师至少花了5分钟的时间。

课下,我真的有点困惑,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式,这样反复地读来读去,这样粗浅地去体会人物的情感,究竟对学生的语言习得有多大帮助?那年,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在我校进行。

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呈现在我们眼前——关注内容和内容下的形式。

语文教学由重内容向重形式转变,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

在这次的实践和交流中,我感到自己真正触摸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认清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一、关注言语形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秘语文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那年的国培课,我设计了《草帽计》一课的教学。

起初,我满眼都是语言训练点,在文章中到处找言语形式。

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我感觉每一处都是那么值得品味。

一次试讲失败后,我终于明白,一篇文章应该立足于一个重要的言语训练点,这样才不会浮于表面,才能深入透彻地让学生理解言语的表达形式。

因此,我就抓住文章中的“对比”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红军的纪律严明与白军的军纪涣散;贺龙的神机妙算与白军军官的自以为是。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文章中心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后,我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注语言形式落实读写训练享受阅读之乐

关注语言形式落实读写训练享受阅读之乐

关注语言形式落实读写训练享受阅读之乐我认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感悟“语言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求学生领悟并掌握“语言形式”,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凭借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形式。

1 据意识言,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轴心的。

我们在重视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品评作品的形式,通过言语形式让学生去体会作品是怎样达到某种效果的,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这样不仅理解了言语作品的意思,而且内化了言语作品的表达方法,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 品词析句,读写迁移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在课内阅读中,我教学单元主题课文时,都会让孩子自觉积累:“……的……”“……地……”“千言万语”、“笑嘻嘻、一张张”等形式的词,还鼓励孩子多积累:比喻句:溪水很静,静地像一面镜子。

———《美丽的武夷山》;拟人句:太阳暖暖地照着,热得从土里冒出来,大地仿佛开始了呼吸。

———《植树的季节》;排比句: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美丽的武夷山》对一些特别美的文章让孩子学会背诵,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课外阅读更是把孩子带入新的语境,每天读一个故事、积累8 个好词、2 个佳句,让孩子们成为一种阅读习惯,同时利用朝会时间在班上推荐好词佳句,学生在积累交流中学会了表达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写话更生动、优美了。

3 感悟记录,读写内化品读语言内容,感悟言语形式,从内容到形式再品读。

学会运用是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最高境界,在教学《狮子和鹿》时,陈老师的教学是独具匠心的,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阅读之乐。

师:弄懂了每段话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中好的句子了。

这回,我们可要静静地默读二、三、四自然段,把描写鹿发现自己的影子、角和腿的句子找出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生:还有这一句:“咦,这是我吗?”(多媒体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齐读一遍。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

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读写结合潘專蓉面对文本,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立场出发,从他们的视角思考如何落实课堂教学S标、执行教与学的设计、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因此,教师应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重新思考:这篇文章在言语形式方面可以教给学生什么,适合学生读写训练的点在哪里,倾听文本的声音,发现言语的奥秘。

-、独具慧眼,挖掘教学点1.内涵丰富的字词没有一定言语材料的积累,言语技能训练就是无源之水。

课标要求彳群级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

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对"高雅"一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欣赏、反复朗读加强语词的情境体验,读出语言的美感和丹顶鹤的高雅,让学生在审美的基础上,深入揣摩”高雅” 一词,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精妙和传神, 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形容词,发现词语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丹顶鹤的高雅,还能了解到课文是如何通过这种表达形式来表现美的,为今后的写作?7¥基础。

2 .优美、典型的句式现代的迁移理论启示我们:读与写的可能性在于,读文与写文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

因此,在阅读课上,我们要重点关注优美的、典型的句式。

低年级的读写结合,"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也在课堂上逬行了些尝试。

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 -课,指导学生学习文中句式逬行写话训练时,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一段其他班的小朋友仿写的诗。

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让孩子们理解,诗中相比的两样东西并不是随意tbi交的,要有相似的地方,都很"多"很"美";其二是想告诉他们, 不要以为诗很难写,只要多动脑,谁都能成为小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言语形式从阅读走向习作
崔峦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泛泛而谈,它需要找到一个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而要找到这个切入点,就需要我们有一双“语文的眼睛”。

关注和重视文本的独特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各种表达方式和结构特征等。

一、解读文本时关注独特的语言形式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这里的形式就是语言形式。

我们就要善于发现这个秘密。

在《凡卡》一文中,一向力求语言简洁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却重复罗嗦地写凡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一共有5次。

对于这个,一般的读者或学生是发现不了的。

而执教的彭才华老师发现了这个秘密,也解开了这个秘密,乃是“情到深处才反复”。

彭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只是让学生关注到这种反复的形式,并联系契诃夫的话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嗦,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接着,彭老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其中他采用了“举象”、“造境”、“入情”、“求气”这些诗意语文的审美化实践策略。

正是学生体会到了凡卡“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所以更深切地理解了凡卡为什么5次
在信中乞求爷爷接他回家,同时也明白了作家契诃夫这么写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阅读中渗透写作,使学生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写作的方法。

二、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思想内容,教给选材方法
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也是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了哪些材料来写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

例如教学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然后让学生读文,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学生很快就能归纳出以下事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接下来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事例来写呢?”引导学生把事例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

最后教师总结:课文中选的这几个事例都能说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而且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还把这几个事例写得很详细。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并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与中心没有关系的材料舍弃,把与中心关系不大但又一定要交代的内容略写。

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渐渐地有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写文章
时,首先要确定中心,然后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来写,注意详略得当。

三、阅读教学中感染学生,激发写作兴趣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是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

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

《荷塘旧事》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荷塘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丽。

教学时先让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怎样描写荷塘的美丽?再对优美词句作深刻体会,如打比方的句子“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充分的阅读感染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课堂练笔写打比方的句子,从而巩固学生具体写作方法的掌握。

这种阅读教学中的写,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学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模仿和创造,训练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
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如《三峡之秋》把三峡一天中早、中、黄昏、晚上的秋景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要抓住颜色、形状去写,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

课后以“校园之秋”为题仿写,有的同学说:“时令已经是秋天了。

校园的秋色是从足球场的草地上开始显现的。

”有的说:“校园的秋色是从同学们练习校园集体舞的进程中开始显现的。

”感觉比平时的写景文章开头有了新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习作的范本,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习作训练,满足了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

四、阅读教学中指导具体描写的方法
在探讨“打水仗”这一部分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是怎么把这个激烈、热闹的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问题去对文本进行解读。

学生很自然,也很轻松地发现了“运用精准的动词”、“拟声词”、“侧面描写”等技巧。

当学生谈到侧面描写时抓住了两个句子:.那情境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

此时,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言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写作很巧妙地渗透到阅读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到写作技巧,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逐步提高。

只要我们有双“语文的眼睛”,关注言语形式,就能让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