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质量教案
初中化学物体质量教案
![初中化学物体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6054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9.png)
初中化学物体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物体的质量,掌握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物体的质量是什么?2. 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实验环境:干净整洁的实验室。
3. 教学资源:实验视频、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物体质量的概念。
2. 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天平和砝码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测量方法。
3. 锻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4.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巩固对物体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5. 拓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物体质量对物体的性质和用途有何影响。
**五、教学反思与延伸:**1. 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探求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在课后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活动,或者设计相关课题研究,深化对物体质量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会对物体质量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和思辨意识。
愿每位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59a5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c.png)
(4)质量单位换算:学生容易在质量单位换算时出错,如千克与克、毫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突破:总结换算规律,通过练习题加强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为什么同样是苹果,有的重有的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质量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体质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物体质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热情很高,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操作天平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物体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有些学生能够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打算在下次课程中尝试引入一些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讨论话题。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3be44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5.png)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预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学校物理《质量》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老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同学试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洁的运动的初步学问,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讨论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日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看,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同学观看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老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同学观看,使同学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看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同学通过观看,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外形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同学回答后老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外形、位置、状态而转变。
物体的质量教案
![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f65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d.png)
物体的质量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体质量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物体质量的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观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 教学难点:质量测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讨论物体的质量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以激发学生对质量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解释:简要介绍物体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与惯性和万有引力有关的量。
3. 单位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质量的单位“千克”。
通过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算和测量,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直观的概念。
4. 测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质量测量活动。
让学生操作天平或称重器具,测量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5. 讨论解析:让学生分析实测数据,发现物体质量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某个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 拓展应用:通过举一些生活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质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比如,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均匀分布时,如何测量其质量?7.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物体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总结。
8.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物体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并思考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9.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10. 课堂反思: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资源1. 实物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天平/称重器具等实验设备。
2. 课件或黑板、粉笔。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表现,评判其对于物体质量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导学教案 物体的质量
![导学教案 物体的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6880f74b852458fb770b565c.png)
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教师教案【导学】【目标】1、知道质量初步的概念及其单位2、会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重点难点】质量概念的建立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的认识【导疑】铝锅和铝勺;铁桶和铁钉;一桶水和一杯水。
他们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每一组中的各物体还有什么区别?【导思】一、质量活动1 阅读书本P2质量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质量的定义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问题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其他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活动2 体验:一瓶矿泉水、物理课本、一个鸡蛋的质量二、质量的测量活动3 阅读P4图6—3和你平时的生活常识,说一说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活动4 阅读书本P2、P3图6—1,回答下列问题:问题3: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什么?问题4:由图6—1,了解天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活动5 阅读书本P2—3页信息快递,回答下列问题:问题5:如何放置托盘天平?问题6:在使用托盘天平前,应进行何项操作?问题7: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问题8:如何得知所测物体质量?问题9:在使用托盘天平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活动6:自己动手,测一测橡皮、铅笔等物质的质量课堂练习:P3图6—2所示,你能指出在使用托盘天平过程中的错误吗?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活动7 进行以下实验并思考,回答问题问题9: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问题10:把一块冰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冰熔化后,质量会改变吗?问题11:教师拿着一支粉笔从教室的最前面走到后面,粉笔的质量会改变吗?问题12: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导练】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2、物体的质量不随、和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性。
【导创】1、质量为1.5×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A、一粒沙子;B、一头牛;C、一只鸡;D、一只鸡蛋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A、往左盘里加砝码;B、往右盘里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移;D、将横梁左端的螺母向右移;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下列操作哪种是不符合规则的()A、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B、不能测超过它量程的物体;C、称量时,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D、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要用镊子夹取;4、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可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C、相当于在左盘加小砝码;D、相当于在右盘加小砝码;。
质量的物理教案范文
![质量的物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28612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5.png)
质量的物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
2. 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kg)、克(g)、吨(t)。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
2. 难点: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
3. 实例分析:分析质量在不同物体中的体现。
4. 小组讨论:讨论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6. 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9.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质量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质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实际应用。
2. 实例素材:提供不同质量的物体图片或实物。
3. 练习题库:编制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质量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质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2. 第3-4课时: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
3. 第5-6课时:质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分析掌握情况。
2.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
3.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物体质量教案
![初中化学物体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cccb5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6.png)
初中化学物体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2.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微观解释。
2.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思考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关系。
2. 提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 学生汇报: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3. 教师评价:对各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4. 实施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四、交流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 教师提问: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化学方程式。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245d9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4.png)
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学生;2. 学科:物理;3. 课题:物体的质量;4. 课时:1课时;5.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材料,完成课前预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2)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会天平的使用并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求真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调节、称量、读数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称重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 新课: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总结实验结果。
4. 讲解: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学生能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采用讲解法,讲解质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筒、烧杯、金属块等;3. 课件: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 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5. 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eb4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3.png)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天平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砝码、测量容器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长度、面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质量。
二、质量的概念与单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kg)、克(g)和吨(t)等。
三、天平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包括放置、调节、称量等步骤。
2. 学生分组实验,亲自操作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质量的测量(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一定量砝码的质量。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砝码的质量。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七、板书设计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吨(t)等。
1.物体的质量-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物体的质量-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c1a6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8.png)
1. 物体的质量-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物体质量的含义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含有的物质量大小,用单位千克(kg)或克(g)来表示。
2. 物质量的测量2.1. 均匀物体的质量的测定通过天平将物体与一个已知质量的物体(也称为试重块)相比较,可以得到物体的质量值。
当天平达到平衡状态时,即两个物体的重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试重块与物体的重量相等,即:物体质量 = 试重块质量2.2. 不均匀物体的质量的测定测量不均匀物体的质量时,需要将物体分割成若干个质量相等的小部分,逐个测量每个小部分的质量,然后将它们的质量相加得到整个物体的质量。
3. 物质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物质量是一个物体固有的特征,与它所处的环境没有关系。
而物体重力则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关,它是指物体受到的地球对其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地球对该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物体的重力等于该物体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与其质量的乘积,即:F = m × g其中,F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单位为牛(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g是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4. 物质量的守恒性物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无物质的进出)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即物质量始终守恒。
物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基础是量热器实验。
量热器实验是指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机将两种物质分别装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然后放入这两种物质,在一段时间后再取出,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就可以验证物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5. 总结本节物理知识介绍了物体的质量、物质量的测量、物质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物质量的守恒性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430c8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c.png)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 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 天平的使用方法3. 物体质量的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物体质量的测量。
2. 教学难点:天平的精确使用和物体质量的准确测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3.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测量结果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5. 交流讨论:学生之间交流测量结果和心得。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准确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熟练使用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严格遵守实验规程。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质量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对象。
2. 确保天平的精度和准确性。
3. 准备实验报告表格,供学生记录测量数据。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介绍其他质量测量工具和方法,如电子秤、台秤等。
3. 探讨质量测量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馈1.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3. 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e9a6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3.png)
-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饼干时配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的重量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突破重点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讲解质量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结合实验,讲解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工具。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作业完成过程中,注意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确保作业整洁、美观。
3.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明确实验结论。
4.提交作业时,请务必注明作业完成时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遵循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这一章节,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为什么物体的重量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体质量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1.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趣味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9f36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e.png)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教案标题: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难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讨论质量的概念,并引出测量质量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
介绍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讲解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天平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台天平和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指导他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总结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实践应用
布置作业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或实验室中继续测量物体的质量,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手段
1. 实物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天平和物体样品
3. 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的评价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f6eab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8.png)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案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引入质量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籍等,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
1.2 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1.3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以及其它常用单位如克(g)、毫克(mg)和吨(t)。
第二章:质量的测量工具2.1 介绍天平的结构:天平由横梁、支架、砝码等组成。
2.2 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如何调节平衡、如何加减砝码、如何读数等。
2.3 介绍电子秤: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第三章:质量的估测3.1 训练学生观察和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通过观察物体的体积、密度等信息,估算物体的质量。
3.2 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质量估测:如估算一袋大米、一瓶矿泉水等物品的质量。
3.3 练习使用质量单位进行换算:将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换算。
第四章:质量的测量实验4.1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4.2 实验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天平或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
第五章: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讲解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
5.2 举例说明质量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宇航员太空飞行、卫星发射等。
5.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质量政策:如我国对产品质量、计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六章:质量的守恒定律6.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物理或化学变化中,一个封闭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6.2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水与盐的混合,来说明质量守恒的现象。
6.3 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化学反应中质量的计算,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相对质量的概念7.1 引入相对质量的概念:相对质量是物体质量与标准质量的比值,通常以地球的质量作为标准。
7.2 讲解相对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与已知标准质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质量。
7.3 探讨相对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在天文学中计算行星质量,在粒子物理学中研究基本粒子的质量。
6.1物体的质量教案
![6.1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01a00844769eae009edc5.png)
6.1《物体的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实物和插图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在说明书和教材的帮助下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3.通过练习,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在实际测量中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小华从商店买了“两米”布,“两米”指的是什么?2、教室内寒暑表读数“5O C”这个指什么?3、当菜场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2kg的西红柿,你知道这“2kg”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吗?新课情景创设:1、质量的感念1.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举例:桌子和凳子铁锤和铁钉结论:不同物体所含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叫做物体的质量。
1.2、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讨论: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了,质量将。
2、质量的单位:阅读课本完成:1t= kg 1kg= g 1g= mg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一张邮票的质量大约:50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80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50一只鸡的质量大约 2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2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0.253、质量的测量工具:3.1、举出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3.2、托盘天平:3.2.1、阅读课本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有哪些:。
3.2.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测量前:1.将托盘天平放在工作台上。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调至标尺,再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
测量过程中:3.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用向中按顺序加减,移动,使指针4、物体的总质量等于。
阅读注意事项并完成练习:课本图6-42所示,你能指出在使用托盘天平过程中的错误吗?(a) (b) (c) (d) 例1、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无法比较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的多少例2、在实验室里用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在某次实验中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7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图6-7。
物体的质量(2)教案
![物体的质量(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2aaa0fd0a79563c1e72a9.png)
班级:怀集中学八年级3班
吴家升
科目
物理
课型
实验演示课
课题
物体的质量(2)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平的结构
2.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天平的使用,初步了解实验仪器的操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在学习使用天平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1、介绍天平的结构: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游码、标尺
先让学生仔细看书本了解天平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回答
介绍镊子的作用
2、介绍天平的铭牌
最大测量和分度值
3、了解天平的测量原理
二、介绍天平的使用
阅读书本天平的使用说明,找出PPT中的问题
1、放平: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
2、拨零:游码拨到标尺______处。
3、调平: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怎么判断天平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怎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4、测量:根据___物___码,加减砝码,拨动______,使天平再次平衡。
(加减砝码能用手拿吗?为什么)
(怎么加减砝码,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
(如果还不平衡怎么办?)
5、读数:m物=m砝+m示
会读天平
考查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考查拓展能力
板
书
与
板பைடு நூலகம்
画
设
计
天平
一、天平的结构
二、天平的原理
三、天平的使用
1、放平:放水平台上
2、拨零:游码拨到零刻度线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8e11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f.png)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的特性。
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学习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实际操作。
5. 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2)1千克等于____克。
A. 1000 B. 100 C. 10 D. 1
2. 填空题: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的改变而改变。
(2)购物时,我们通常使用____来测量商品的质量。
3. 计算题:
(1)一块苹果的质量是200克,一块香蕉的质量是100克,请问一块苹果比一块香蕉重多少克?
最后,在课堂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环节,我可能没有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为了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和应用,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 掌握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应用质量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所学质量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正确称量商品的质量,了解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6.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抽象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质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高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4ea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8.png)
高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并能够运用质量的单位进行计算。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通过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1. 了解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
2. 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进行物体质量的实验比较。
教学难点:
1. 理解质量的概念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电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如金属块、砝码等)
2. 教学课件或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不同物体可能有不同的质量,引出本次实验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
1. 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2. 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使用电子天平进行测量。
三、实验操作
1. 学生操作电子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2. 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四、讨论与总结
1.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物体的质量差异的原因,如物质组成、密度等因素。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五、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六、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下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5.2 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案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cdb4e1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9.png)
第二节测量:物体的质量1.物理观念:(1)知道实验室和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认识提高测量精度的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反思实验过程与结论,有进一步拓展迁移的意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按要求规范使用测量工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能妥善使用实验器材,有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1.重点: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2.难点: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课件、学生天平、演示天平、配套砝码、烧杯、水、小石块。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与质量的单位。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测量质量的工具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常用的工具有台秤、案秤、杆秤和电子秤。
师: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生: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和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结构。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a)托盘天平的结构。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P110图5-7“托盘天平的结构”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称量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大称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度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度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称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体的质量-“黄冈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体的质量-“黄冈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4557952d1f34693dbef3eb1.png)
物体的质量
康园中学宋晓伟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g的物体,可能是下列
物体中的()
A、一头大象
B、一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4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
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质量,操作情况如图
所示,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某种物体的质量,天平指针位于分度盘的中央时,右盘内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6-1所示,物体的质量应为
、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图6-3所示情况,他应向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6-3所示情况,他
应或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材分析:
新版本的《质量》一节与上一版本的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
内容上把原教材的“质量”和“实验: 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结合起来学习。
方法上, 把“天平的使用方法”的演示实验, 改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亲身体验来熟悉并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的同时, 来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
表现出初中物理注重感性教学。
从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变化, 不难看出三维目标整合的意识, 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 非常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是一本顺应学生思维教学的教材。
学情分析:
1知识准备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对于学习“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一新知识已基本具备“元认知”
但学生还很容易将“物体”和“物质”的知识混为一谈, 对于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还搞不清楚。
2技能准备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
3心理准备
“质量与密度”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讲虽然是个全新的科学领域, 但凭着生
活经验, 学生们已经具备模糊的认知。
他们喜欢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这种心理基础上, 如果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 便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思想
1.通过动手操作、阅读与实验探究活动, 实现两种目标: 显性的结果是使
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隐性的结果是使学生通过体验过程, 获得一些探究的方法。
重视探究活动具有的培养情感领域的功能, 即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勇于动手、大胆发现、不畏困难、勇于创
新。
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为完整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教
具
橡皮泥(或面粉
团)、冰块、一袋精
盐、木材、鸡蛋、
药片、烧杯、
托盘天平
过程与
方法
1、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
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
质量的概念
探究质量的性质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
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
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
如:铁钉、大头针、桌子、凳子等也都
是由物质构成的。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
念
铁钉和大头针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
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
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
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m”表示。
(2)要求学生拿出一袋精盐、药品
的包装盒,通过观察,寻找有关质量的
标志。
体温:我们平时所买的水平上是
否都标有质量值?引出质量的单位。
学生讨论后举例
学生回答:钢、铁、橡
胶等材料制成的。
观察实物
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
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
克;1克=1000毫克。
3)进行质量单位换算训练:
一头蓝鲸的质量约为150吨,合____千
克;蜜蜂的翅膀的质量是0.1毫克,合___
千克;红血球的质量为5.0×10-11千克,
合___克。
2.质量的测量工具
提问:我们平时是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质
量呢?引出质量的测量工具。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
杆称;台称;电子称;
(2)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
量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了
解天平的构造。
(4)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
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5)指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1)使用之前先观察最大称量及分度值;
2)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4)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
盘的中线处;
5)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
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6)读数方法: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
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
的质量;
(提醒学生不能随便移动天平的位置)
(7)向学生明确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
位
看投影:进行质量的
单位换算,用投影展示学
生的演算过程,纠正学生
的错误。
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
使用说明书以及注意事
项。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
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学生对照说明书演示
测量小金属块的质量。
学生讨论并操作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
明确注意事项1)托盘天平的称量即天平铭牌上标的数
值,而不是砝码的质量和。
砝码的质
量和有可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称量是200g的天平,砝码有100克1
只;50克1只;20克两只;10克1只;
5克1只;游码所在标尺的最大刻度值为
5克。
3、训练反馈:测鸡蛋的质量
4、介绍物理天平(不具体解释使用方法,
只是简单说明它是比较精确的测量工具)
5、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和地理
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
指导学生讨论概括:物体的形状、物质的
状态和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并不改
变。
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明
确: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
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
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
C、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以防损坏刀口。
D、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学生实验
板书提纲
6.1 质量
一、质量
1.定义: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单位:
4.单位换算
二、测量(托盘天平)
1.观察
2调节
3称量
课后小结
做到以学生为主题,教师
为主导的教学,让学生从
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知。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过程能
深刻理解质量的测量及天
平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