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虚词辨析

合集下载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基础试题2014-08-30 19155d56b7b40102uxvg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2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2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2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2一松柏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2一、实词中近义词同音词辨析1.【辨正辨证】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2.【表扬表彰】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

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

3.【补偿弥补】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如:~缺陷4.【不齿不耻】不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如:人所~不耻:不以为耻5.【不只不止】不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可换成“不仅”或“不但”不止: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如:~六十岁6.【不利不力】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7.【布置部署】布置:安排,陈列部署:安排布置(比较大的事)8.【苍茫苍莽】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9.【草率轻率】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如:做事要认真负责,不能~从事。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10.【侧目刮目】侧目:形容畏惧又愤怒。

刮目:彻底改变眼光。

11.【颁布公布】颁布:一般用于法令、条律等,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如:~法令。

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如:~新宪法食堂的帐目每月~一次。

12.【包含包涵】包含:里面含有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13.【保障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

如:~安全~权利。

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14.【报复抱负】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

15.【抱怨报怨】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

如: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报怨指对所有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现在不常用,常见的似乎只有成语“以德报怨”。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31.究竟毕竟二者都是副词,表示终于、到底,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

其区别是: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32.绝然决然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

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另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的意思,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33.况且何况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

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

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了。

34.临时暂时临时当时,暂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

如: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

暂时重在表时间短。

如:老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

35.另外此外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

如: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

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如:院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此外还有几棵梅花树。

36.屡次一再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如:他屡次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如: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37.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

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

38.岂但不但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

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口头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

年高考实词与虚词辨析

年高考实词与虚词辨析

【收集—搜集】 收,收拢;搜,搜寻。“收集”只指聚集 在一起,而“搜集”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 一起。后者词义明显重于前者。 【衰退—衰败】 “退”是减弱,“败”是破败。后者显然 语义较重。 【违反—违犯】 “反”指方向相背,“犯”是抵触。“违 犯”比“违反”词义重。
(三)从搭配习惯上辨析
词语习惯搭配不同
2.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填补财政 赤字和庞大的公共开支,导致通货膨 胀(加剧、急剧)的现象在拉美国家间 蔓延。
加剧:动词 急剧:形容词
诀窍: 一是积累一些近义词; 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坚持“ 词不离句”的原则; 三是长期坚持,强化训练。
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 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 年施工计划的90%。
词语习惯搭配不同
•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
拓展训练
1.记者们看到新一届领导人个个年富力强, 都(流露、焕发)出喜悦的神情。
“焕发”形容光芒四射、振作,与“表情”不搭配
(五)词性不同
词性的不同
•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 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 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
“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形容词后应跟 名词,所以选“品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贬) 窜改:一般地改动(成语、对联等)(中)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

16.【制订 制定】 制订:创制拟定。如~汉语拼音 方案 制定:定出(法律、规章、计划等)~措施 17.【置疑 质疑】 置疑:怀疑,(一般用于否定) 如:不容~ 质疑:提出疑问。
二、虚词中近义词辨析
1.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 例:~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 经验教训的事。例:~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阵的教训,我 不赞成他当队长。 2.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的紧紧相接。 例:我先是一惊,~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以生的时不久。 例:~雨停了,我们又欣赏泰山。 3.屡次:多次,强调动作行为的次数。例:他~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例:他~说不是他 的过错。
• 4.尽管:表让步转折,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的转折。 例:尽管路途这么远,他还是要去。 不管:表无定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有的, 常与“怎么、多么、哪种、什么”等疑问代词以及“或、 还是”等选择性连词呼应。例:不管路途多么远,我都 坚持要去。 • 5.另外:表除了这之外,另提下文,例:我还要跟你谈 另外一件事情。 此外:除此之外。例:院子里种着两颗桂花树,此外 还有几颗梅花树。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 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 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 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 可……也不……
6.【处治 处置】 处治:处分;惩治。 处置:①处理 ②惩治。 7.【大事 大肆】 大事:大力从事。如:~渲染。 大肆: 无肆忌地(多指做坏事) 8.【国是 国事】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 计。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 定能用后者,如: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处 不可用“国是”。 9.【矫正 校正】 矫正:[矫正 改正 纠正]“矫正”的对象 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语 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改正,纠正。如:~发音 ~错误 校正:校对订正。 10.【恳切 殷切】“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 希望。“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

高三语文虚词辨析题

高三语文虚词辨析题

高三语文虚词辨析题:
【题目】
(1)请在下列句子中选出填空处所需的虚词。

这个孩子怎么长得这么(_)。

A. 丑
B. 难看
C. 不好看
D. 没有填词
【解析】
这是一道虚词辨析题,需要考生对语言细微之处进行分析。

在这道题中,“这么”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没有填词”。

解释: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只起连接或修饰等语法作用的词语。

在语文学习中,虚词辨析是一类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正确选择填空处所需的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之实词辨析“3角度”、虚词辨析“看5点”

高考语文复习之实词辨析“3角度”、虚词辨析“看5点”

(一)从意义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 1.医学专家、防疫专家等专
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 业人士失去了话语权,曾
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 经备受公众
的白
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 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
示程度浅、性质轻。
要成员福奇似乎凭空消
看词义
如:诬蔑、诬陷
失,已经很难在媒体上见
(二)从用法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 4.以刑罚手段
高空
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 抛物这一社会公害,《刑法
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 修正案(十一)草案》于 6 月
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 28 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 会议审议,拟从六个方面修
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 改补充刑法 。(遏止、遏制)
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3.婚姻法规定:子女 应当尊重父母的婚 姻权利,不得 父母再婚以及婚后 的生活。(干涉、干 预) 解析:“干涉”着重 于强行参与,横加阻 挠,多指用粗暴强硬 的手段过问或制止, 迫使对方服从;“干 预”着重于过问别 人的事,一般是给对 方一定的压力和影 响。 答案:干涉
用于物,如“爱护公物”。 答案:遏止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词性 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
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 5.水泊梁山旅游将以鲜明
的主题形象、较高的资
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

、独特的景观
辨析词义。
形态和巨大的生态效应吸
如:启示、启事

高考虚词辨析

高考虚词辨析

潜在题型虚词辨析题——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识记并理解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一、掌握18个常见虚词《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掌握这18个常见虚词要注意:(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

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

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

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

(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

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对“用法”的学习。

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则不同。

(4)注意“常见”与“特殊”。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都是“常见”的,没有触及字词典中列举的冷僻而特殊的用法。

因此,应着力于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边练边悟(一)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以便,用来”③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按照”④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用”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凭)什么身份”⑥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⑦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⑧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介词,表示“在……时候”⑨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⑩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⑪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⑫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连词,表目的,“来、用来”⑬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由于”⑭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副词,已经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A•【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

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

“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

高考语文复习:虚词的辨析 ppt

高考语文复习:虚词的辨析 ppt

三、关联词选择填空题的应试,应从下面三方 面入手。
1、综观全局,理清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 内容及分句间的关系。
2、根据中心和有关句间关系,参照语言表 达习惯,选择突破口。(选择突破口的方 法有二:一是通过正确的词语,从而排除 有关选项,二是通过否定一个词语,从而 排除有关选项。
3、把备选目标代入题干进行审查核对,从 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支作为答案。
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 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再如: “当、在”,“最、顶”“自从、从、自”, “尽管、不管”,“分外、格外”等。
五、弄清虚词错误类型:
一、词类混用 1、连词混用 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淮河,使 淮河水变得又臭又黑,许多水生物、植 物大量减少和灭绝。 ——从连词“和”连接的内容来看, “减少”“绝迹”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 关系,当用递进关系连词“甚至”。
解题指导:
一、副词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以下几方 面审查
1、表达的范围 2、表达的程度 3、表达的数量 4、该类副词的语法功能 5、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二、介词的辨识正误题从以下方面审查 1、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得当 2、有无介词误用或滥用现象 3、适当运用换位法,即把容易混淆的有
关介词分别换位,从而判断介词的使用 正确与否 4、介词与其所带的宾语是否搭配得当
4、连词、介词混用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控制 自然灾荒,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 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 决定的。
——“自然条件的好坏”在句中 为介词短语做状语,应用介词 “由”,而不是连词“由于”
5、连词、副词混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 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 应当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 一些农村,封建迷信正在抬头。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

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基础试题2014-08-04 07135d56b7b40102uxr0高考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1.把戏/伎俩【口语化】他一眼就识破了这骗人的把戏。

2.颁布/公布【搭配】《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颁布多年了,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还很不如人意。

3.爆发/暴发【暴发有两个意思。

第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不会与“爆发”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具体的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

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大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

另外,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近年来,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许多大城市相继爆发报业大战,令广大读者大受其益。

4.卑劣/卑鄙【程度】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5.必需/必须【“必须”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燃料和原料”,“必需”多做形容词。

】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必需的燃料和原料。

6.必需/必须【必须表示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做定语。

】出发前个人要准备好生活必需品。

7.辨证/辩证/辨正【含义。

辨证辨析考证。

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

辨正判断是非、正确错误】经专家多方辨证,这块石料就是有名的青田石中的鸡血石。

8.不齿/不耻【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不齿。

9.裁决/裁定【裁决强调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裁定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

】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裁决。

10.抽象/概括【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推求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

】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11.出席/列席【出席正式代表。

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实词虚词辨析解题方法例析A.实词现代汉语的词十分丰富,有相当多表达同类概念的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

有意义完全相同的,如“生日”与“诞辰”;有意义相近的,如“危害”与“残害”;还有一些多义词只在某个意义上构成交叉的同义关系,如“骄傲”在“荣誉感”上与“自豪”构成同义,在“自高自大”上与“自满”构成同义。

在词语辨析上可以从如下角度去考虑: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例如: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范围最大)②还是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去切断敌人的逃路。

(范围较小)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范围最小)2、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如:①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词义较轻)②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

(词义较重)③苏维埃共和国是给他们指出解放道路的可以信赖的灯塔。

(词义最重)3、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例如: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

(侧重在音域宽宏)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呜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更长久。

(侧重在声音响度大)4、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例如:①要想读书看报,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词三千多个。

(表示个体或普遍概念)②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他的词汇一定是贫乏的。

(表示集合概念)5、适用对象不同例如:①周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①“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例②“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

语文高考复习-虚词辨析

语文高考复习-虚词辨析

滥用虚词
漏用虚词 虚词误用
⑥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 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 是“大大削弱作品思想性……”, 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 的结果。应改为“所以”。
虚词误用类型举例
位置不当 误判关系1 词意不清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因此、因而”常单用在后句,相当“因为……所以”, 此处用重复。可将前句“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 此”。
滥用虚词
漏用虚词 虚词误用
“即使”只与 “也”搭配, 表假设。此句 是转折, 宜用 “虽然”, “但” 搭配。
虚词误用类型举例
位置不当 误判关系 词意不清 搭配不当1 不合逻辑
“不只是”只能与“而且 是”搭配表示递进,将 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 “而是”改为“而且 每个作家都有自已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 是”。
2. 既然…就… 3. 纵然……也…
2.因果
3.假设 5.条件 6.递进
4. 尽管……还是… 4.转折
5. 不管…都… 6. 尚且……何况…
虚词误用类型举例
位置不当 误判关系 词意不清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几十里”应 “以致” “以至”都用在下半句话 该改确数 ①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灾化” 的开头,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 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 “开外”一 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范踌。 看到的结果,而“以至”却没有这 般用来指年 种含义。前后句用倒。 龄 ②飞机的轰鸣声传到几十里开外。 ③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 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情势的发展十分 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④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 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高考语文——实词与虚词辨析

高考语文——实词与虚词辨析

高考语文——实词与虚词辨析1.实词的六个辨析角度(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辨析词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义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在表意程度上的顺序如下: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例如:(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

再如“流失”与“流逝”都有“失去”的意思,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具体如下:(5)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例如:(6)辨析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

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

如《故乡》一文结尾处“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里连用了三个“辛苦”,但它们的含义各不相同,通过前后对比,我们就能确定它们分别是“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的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之辨析近义实词虚词 (学生版)

高考语文复习之辨析近义实词虚词 (学生版)

辨析近义实词虚词(记忆版)1.把戏/伎俩把戏:花招。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后者贬义性质更重。

2.颁布/公布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

3.爆发/暴发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大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

另外,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突然发作,多指自然具体的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

4.卑劣/卑鄙卑劣:卑鄙而恶劣,程度重。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5.必需/必须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

必须:表示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

6.辨证/辩证/辨正辨证:辨析考证。

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

辨正:判断是非、正确错误。

7.不齿/不耻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

8.裁决/裁定裁决:强调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

裁定: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

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___。

9.抽象/概括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10.出席/列席出席:正式代表。

列席:非正式代表。

11.锤炼/磨炼锤炼:比喻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

磨炼: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

12.篡改/窜改“篡改”是恶意的。

“窜改”指改动。

13.大略/简略大略:大概;大要。

简略:内容简单,不详细。

略含贬义。

14.大肆/大事大肆:副词,无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贬义词。

大事:动词,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

15.单纯/纯粹单纯:单一、只是。

纯粹:形容词,纯正不杂。

副词,完全。

16.导致/致使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致使:导致,后面接兼语。

17.调剂/调节调剂:把多与少、忙与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18.敦促/督促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

虚词用法

虚词用法


【迁移练习】
①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②各各竦立以听。
③敛赀财以送其行。
④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①②④句中“以”连词,表修饰;③句中“以” 作 连词,表目的。
(三)与(和)——介词?连词?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③怀王与诸将约曰。
④吾今与汝无言矣。
【巩固练习1】
①东犬西吠,客踰庖而宴。 表承接 ②及在槛阱中,摇尾而求食。 表修饰 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表修饰 ④景公召而数之曰 表承接 表承接 ⑤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表修饰 表修饰 ⑦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①蜩与学鸠笑之曰。 作连词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 语气。 例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例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①: 儿寒乎?欲食乎? 例②: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例①:王之好 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例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4)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例: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③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分析: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①②句中的 “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③④句中的“以” 后是分句,作连词。
【辨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虚词辨析
• 准确辨析并使用虚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 一、辨析词性 • 例: • 1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偶然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 2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 种人体必须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 另外,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 • 例: 勇敢诚然可贵,智慧却万不可少。 诚然,你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些时 间来的。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
五、辨析语气
• 1、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 “还是”“何况”。 • 例: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 不定主意。 • 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 2、有些虚词虽然同样可以用于陈述句或疑 问句,但表达的语气不同,适用的语境也 不同。 • 例:“与其……不如……” “宁可……也 不……”都表选择关系 7)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 •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 、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 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 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 „„,再„„也„„。 • (8)因果关系常用关联词有: •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 „„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 以„„是因为„„,既然(既是)„„就 (那就、便、又何必)„„。
• (9)解说关系 • 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 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 关联词语。 • (10)目的关系常用关联词语有: •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 免,免得,省得
•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虚词有多种搭配关系 ,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 搭配,这就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前后 分句的语意关系再进行判断或选择。
• (5)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 •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 (6)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 •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 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 只是,不过,倒,竟然。
• 二、辨析范围 • 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 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 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 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 凡是可以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 “对”;但是有的用“对”的地方不能用 “对于”。 • 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 都十分地关心。
一、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 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如: 他对我很热情(√) 他对于我很热情(×) 对党忠诚老实。(√) 对于党忠诚老实。 (×) 二、相当于“跟”和“朝”、“向”的意思时只能用 “对”,不能用“对于”。 如:我对他说过了。(√) 我对于他说过了。 他对我笑了笑。(√)他对于我笑了笑。 不对困难低头。(√) 不对于困难低头。 三、当“对”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 成“对于”。如:“对事不对人。” “这件事可能对 你有影响你”
• 掌握常见的句子关系: • (1)条件关系常见关联词语有: •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 „„才(不)„„,无论(不管,不论) „„都„„ • (2)承接关系常用关联词语有: •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 先(起初)„„然后„„,从而。
• (3)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 •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 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 面„„一方面„„,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 • (4)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 •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 ,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 说,还)„„,况且。
• 例: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 了半年。 • 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 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 2、看前后连接信息。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 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 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如: “又……又……”通常连接并列的词语, 而“既……又……”一般连接并列的句子。 • 如:树上的苹果又红又圆; • 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 3、看固定搭配
• 三、辨析表达关系 • 例:“进而”一般表递进关系,“从而” 一般表承接或结果。 • 木耳中所含的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 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灰尘 杂质吸附,在排除体外, 起到排毒 清胃的作用。
• 四、辨析搭配习惯
• 1、看前后次序,关联词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 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 句,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在句子中的位 置不对,就是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