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圆运动的实战古方总结
圆运动的实战古方总结天物太极相感朱熹有一句话“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吴瑭把它推导到药物具体部位的升降:“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
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这个芦指的是芽,植物的芽。
这个木也指的是木本植物。
我把他这段文字画成太极图。
物物有一太极芽处在下面,“生”,然后再往上是“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
我们印证一下,比如芽主生,如麦芽、谷芽在古代经常用来疏肝。
芽有生发之意,比如镇肝熄风汤里有麦芽,目的是疏肝。
那镇肝熄风汤为什么不用柴胡疏肝?这个方用于肝阳上亢,患者本身就阳亢,柴胡升得太厉害,所以我只能用麦芽轻微升一下。
为什么肝阳上亢需要疏肝?别忘了,肝有一个生理特征:喜条达恶抑郁。
把它的肝阳潜下去的同时,还要考虑它的生理特性,它不喜欢太压抑,所以用麦芽有助于升发。
接着来看干枝叶。
比如有一味药叫紫苏,苏叶发散风寒,苏梗行气和中,苏子降气平喘。
同一株植物,枝、叶、子不同。
我们再看解表药之中,如治疗感冒的药,不是花就是叶,根茎果实不多用。
我们再看补益药。
补益药大部分是什么?根茎、果实,还有动物药。
教材里的补益药没有一味是花。
因为花是发散的,叶只有淫羊藿一味,可以用全草。
很多人说中医以形补形不对。
而关于以形补形,我在正式上课的时候会深入论述,这完全经得起概率统计。
我们上课的时候可以一个个论证。
中药从四气象、味象、升降象、部位象、形态象、时间象、地理象这几个角度看,现代的中医教材偏离古代中医学最多的是中药。
现代的教材讲中药只讲四气五味。
柴胡比如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和解少阳,全部是功效,而不是药理。
药理是指它为什么升举阳气,为什么和解少阳……都没有涉及。
其实古代是有的,尽管不算完善。
现在挺可悲的一点就是,随便翻开一本中药药理学,全部是中药西理学。
我们本来有这个阵地却不占领,那人家西医就占领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医学大概的意义人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全,故人为万物之灵。
物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偏,故物为人身之药。
全者,五行调匀,不偏多,不偏少,圆而又圆之意。
偏者五行圆运动中,有一方偏多偏少之意。
类如中医之麻黄,偏于疏泄作用。
芍药,偏于收敛作用。
半夏,偏于下降作用。
升麻,偏于上升作用。
甘草,偏于补中作用。
古中医治病方法,汗闭恶寒之病,是人身疏泄作用偏少,收敛作用偏多。
用疏泻作用偏多之麻黄,以增加疏泄减少收敛为药。
汗多发热之病,是人身收敛作用偏少,疏泄作用偏多。
用收敛作用偏多之芍药,以增加收敛减少疏泻为药。
呕吐之病,是人身下降作用偏少。
用下降作用偏多之半夏为药。
肛门重坠之病,是人身上升作用偏少。
用上升作用偏多之升麻为药。
收敛与疏泄欲调于平,上升与下降欲调于平,必赖中气之旋转。
故用以上诸药,必兼用甘草以补中气。
反之汗闭恶寒而用芍药,汗多发热而用麻黄,呕吐而用升麻,下坠而用半夏,与用上升下降收敛疏泻之药而不用中气之药。
皆能将人身不圆的运动,偏上加偏,使圆运动的个体,成了直不运动的个体而死。
人身五行的作用,运动圆则为人之生,运动偏即是人之病。
人身五行的作用,是人身的病,即是人身的药。
药的作用,所以帮助人身自己的作用,以治自己的病。
倘人身的作用已无,药亦不发生作用的效力也。
古中医学,用物性圆运动之偏,以调和人身圆运动之偏之学也。
此其大概也。
汉代张仲景先师,着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内科方药祖本。
无一方不是整个五行圆运动的治法。
虽局部之病,治法仍是整个。
自来医书,虽为无有系统,无有原则,无有证实说明。
学者虽不知道五行圆运动的所以然。
然总在五行圆运动里摸索。
所以随时随地皆有良医继起。
使中医学至今不衰。
历代皆有整理中医之举,规模之宏,用款之多,以前清乾隆年间诏修医宗金鉴为极盛。
书成,除针灸正骨外科之外,徒乱人意,无有用处。
因当事者不知阴阳五行之所以然,敷衍成书故也。
今何如者。
最早的生物学,分生气说机械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汇总
寒疝腹痛胁痛,产后腹痛。 肝经寒 温润肝经 虚大或细微。
治肝经木气不升法
虚劳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里急。小腹拘急。 肾气不升 补肺滋肝
两尺极微 治肾经水气不升法。
衄血,吐血 心经降气不足 降心气 洪重按不空 治心经火气不降法
炙草二钱 大枣六钱 生姜三钱 桂枝三钱
胃实潮热手足汗出谵语,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拒按。 燥热结实胃有燥屎
下燥屎 脉大而实 胃家阳实全是阳盛之象。脉则大实,重按有力。当表证已罢,蒸
发狂少腹急。 膀胱热结,少腹有蓄血 下热攻血 顾中达表 脉沉实。
膀胱腑证(极)少阴脏病寒。分见三阴。阳腑病热统属阳明。故古人以三阴与阳明对称。
缘人身之气,阳位在上,而根于下,阴位在下,而根于上.腹泻不减,则阳根亡于下,
要赶紧把外来之邪透出耳。不然则亦认为温是内伏着去年的寒毒。
.向外疏泄。燥病发热,神志不昏,脉来弦聚,不
《温病条辨》之银翘散一方,连翘桔梗竹叶牛蒡薄荷。皆疏散而大破肺
《温病条辨》开首二方,即大伤肺气,可怕。北方少燥气病,金气
胸痞气短 肺气湿逆 除湿润肺养中 脉濡短 麦门冬汤证肺气
不得眠而虚烦 胆经寒 温肝经以降胆经 脉虚浮 温肝经以补胆经之阳,
下利后重,渴而饮水 肝木下陷生热,有湿 清热除湿 细沉而数 当归
虚劳,里急,自汗,烦热,腹满食减,遗精白带,气短形瘦。 肺金失敛,风
补金敛木,去滞调中。 弦濇小数 肾气丸证士容易明白。时时与病人不离开也。
著者识
、白朮各二钱 干姜 炙草各一钱
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之法也。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气、
人参三钱 炙草三钱 粳米三钱 大枣三钱(劈) 半夏三钱
泄卫气以交荣气。 脉浮紧 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
圆运动,古中医学
圆运动,古中医学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希望能有人指点一下。
1.为什么会“里急腹痛'
木气的圆运动为:肝木升于左,而化心火,胆木降于右,而化相火。
二者的关系:胆木所化相火,乃肝木之根气。
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反之亦然。
木气升降失调的症状:
胆木不降,则相火上逆,故上热;肝木不升,则陷于下,郁而生热,故下热。
故有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中的“手足心烦热”
上下皆热,中气虚寒。
寒则不通,不通则痛。
故应当有“里急腹痛”等证。
但是,作者在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和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中对该症状的解释却是“郁而不舒”:
里急腹痛者,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郁而不舒,冲击作痛也。
肝木之气,升于左而发于右,循行腹部全体。
生气郁而不舒,升不上来,故病里急腹痛。
2.陷则生寒,还是寒则不升,而下陷?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中有:
1)肝经木气者,生气也。
温暖滋润,则生气充足,条达上升,而化心火。
如不温暖滋润,则肝阳下陷,生气下郁,而病寒焉。
足厥阴肝经,下络睾丸。
肝木下陷,陷则生寒,故病寒疝。
2)肝经因寒不升,而现寒疝等病。
1)与2)明显逻辑错误,不知道是李老没有校正好,还是原书本来就是这样?一般而言,肝木不升,则陷于下,郁而生热,怎有陷则生寒之说?。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3)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3)相火与圆运动整个的关系圆运动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
夏秋之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名曰相火。
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水中,来年交春,乃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长。
春生夏长,如植物的花叶。
秋收冬藏,如植物的根本。
在人事上说,今年的春生,为今岁气之始。
在医学上说,去年的秋收,实为今年岁之根。
今年秋收,又为来年岁气之根。
是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
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之下焦。
焦者火也,不离相火之意也。
凡内伤外感,最易发热的原因,与温病发热的原因,全在于此。
相火与中气的关系土主运化,居圆运动之中。
中气即在土气之内。
相火下降,中气即能运化。
相火不能下降,中气即不能运化。
却又要中气运化,相火乃能下降。
中气不能运化,相火即无力下降。
相火与中气交相为用。
其机至速。
凡服凉药,热反更加,与服养中药,热即退者,即是此理。
关系生死极大极速也。
相火与水气的关系相火下降,水气封藏。
中气为人身的生命。
火在水中,又为中气的生命。
君火有宣通作用,相火有燔灼作用。
君火不生土,相火乃生土,君火之力小,相火之力大。
惟其燔灼力大,水气能将他封藏不泄,水火俱足,便生元气。
此火外泄上逆,则燔灼如烙矣。
此火外泄一分,元气即灭一分,元气去,中气亡,人就死了。
吾人饮食则生津液,肺金下降,津液归肾,则成水。
吾人睡眠,阳气下降,则成相火。
吾人睡醒之后,精神加增,小便色赤,水中加火故也。
凡虚劳发热的根源,多在于此,因水少不能封藏相火,水反被相火煎枯故也。
封藏火气者,水也。
温暖水气者,火也。
生中气者,水火所生之元气也。
纵欲之人,无不短命,此之故也。
相火与木气的关系木为造化的生气,人身的生机,木气上升,由水中的温气升来也。
水中温气,即是相火。
相火藏在水中的足,水气温暖,木气乃足。
凡温病热烧极盛,肺胃之间并无实火,而现瘛疭抽搐现象至于死者,相火全泄于外,木气无根,而风动故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著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著1. 引言古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认识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状况。
圆运动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在古中医学原著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应用。
2. 圆运动与人体健康2.1 圆运动在古中医学中的概念古代医家认为,圆运动是宇宙间最基本、最稳定、最有秩序的一种运动形式。
圆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2 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古中医学原著记载,圆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首先,圆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机能。
其次,圆运动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
此外,圆运动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圆运动在古中医学中的应用3.1 圆运动与针灸针灸作为古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常常与圆运动结合应用。
古代医家认为,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方向和速度,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圆运动则被视为一种能够增强针灸效果的辅助手段。
3.2 圆运动与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之一,强调通过调整呼吸、姿势和意念来调节人体内部能量的流动。
在古中医学原著中,圆运动被认为是气功练习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进行圆形手势、旋转身体等动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和能量的平衡。
3.3 圆运动与食疗食疗是古中医学中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根据古代医家的观察和实践经验,不同食物的属性和味道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圆运动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调节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方法。
通过进行适量的圆运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圆运动在现代中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4.1 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现代中医学研究表明,圆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心脏负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进行适量的圆形运动,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舒张力,提高心脏功能。
4.2 圆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现代中医学研究还发现,圆运动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
本草篇——圆运动古中医学
君相火药
• 补君火之药,皆温补肾家之药.水中阳足,君火 自足.补相火之药,皆温补肾家之药.心包相火, 亦来自肾家.清君相二火之药,黄连为主药.大 苦大寒,误用杀人,初学莫用.必要用时,以栀 仁代之.由心包屈曲下行,功用极妙.柏子仁清 降心火,润肝润肾,和平妙品.远志极伤胸部津 液,初学莫用.肾热者,栀仁知母最佳.
肺与大肠金气药
• 补肺金,山药为主药。其性平和,最助肺金收敛之气。并 能利尿,利尿者,金气收则水归膀胱也。肺虚而燥者,以 阿胶之滋润辅之。凡补中补土之药皆于肺金有益,土生金 也。凡补肺之药皆补大肠。红枣补肺能填补伤损。糯米最 补肺阴。落花生润肺通滞,杏仁湿肺降气,马兜铃润肺降 热,麦冬清肺开结,桔梗排脓除肺。若若旋覆花枇杷叶桑 叶皆性燥,皆普通降肺之品。虚人都不宜用。然冬花紫菀 性润降肺甚好。葛根升大肠金气性凉,薤白降肺金性温, 合并用之,能将整个金气的升降运动起来。如膀臂酸痛, 二便不通,均有特效。肺脏内积有实热,轻则括蒌贝母, 重则生枳实最妙。槐实清金气之热,咳血最效。中寒者, 辅以冰糖红枣或山药扁豆。黄芩清肺热,极寒中气,初学 莫用。知母清肺,只宜少用。竹叶清降肺胃,功效特殊。 舌上白霉之时气,与痧涨病,非竹叶重用不效。
肝胆木气药
• 补肝胆木气,当归川穹地黄芍药,合用为主药,穹归补木气之 阳,芍地补木气之阴.当归性散益肝,芍药性收助胆.川穹温升, 地黄凉降,乃整个圆运动之药.于土气药中用之,如八珍汤善 治诸虚者,中土运于中央,木气升降于四维之功也.芍地能助 金气之收,助水七之藏.穹归能助火气之长.凡能善用八珍汤 之医家,其成绩必有意想不到之妙.芍地性寒,穹归性热.当归 润肠,脾湿忌用.阿胶润木气,助收敛.止疏泄,功效无匹.脾湿 肠滑忌用. 温补木气,乌梅第一.发热舌无黄苔而尿短者及效.发热则胆 经逆,相火虚,乌梅补胆经相火,而降之使下也.山茱萸温补木 气,善于收摄,酸枣仁专补肝胆,收敛相火.首乌温补木气,能 通能敛.艾叶温肝经暖下部,能通十二经.丹皮能除血中伏热, 性平功大,妙品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园运动的古中医学交流学习
篇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学习体会发表时间: 2007-6-12 09:03 作者: qihuangai 来源: 民间中医网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在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作者将《十二经气圆运动图》作为学习的基础,在研读该图的过程中,感觉此图的记忆包含许多中医基础理论,将这些理论搞清楚了,该图也就搞清楚了。
1、五行相生相克这个不多说了2、三阴三阳的互为表里关系:少阳←→厥阴阳明←→太阴太阳←→少阴3、脏腑的互为表里关系:肝合胆心合小肠心包合三焦脾合胃肺合大肠肾合膀胱4、十二经走向: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手之三阴,自头走手,主降足之三阳,自胸走足,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5、天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6、六气与经络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主相火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篇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中篇篇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理上篇彭子益着李毓泾梁家富刘运玟校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辞的所以然。
欲认识名辞,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的所以然。
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
右下左上中。
降沉升浮中。
秋冬春夏中。
西北东南中。
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在线为地面上。
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
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
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
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
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
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
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
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解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一篇关于古中医学中圆运动的解读文章。
通过解读古中医学中的圆运动理论,文章阐述了圆运动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古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运动和疾病与天地万物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圆运动被视为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成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构架之一。
圆运动包括了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运动,以及整个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
文章指出,在古中医学中,圆运动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经络运行、器官功能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圆运动的调节,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从而实现身体的健康。
文章还介绍了古中医学中使用圆运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比如,通过按摩、运动、饮食调节等方式,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的圆运动,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此外,中医药物也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来实现圆运动的目的。
最后,文章强调了圆运动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通过解读古中医学中关于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规律,为人体健康的维护提供更科学的方法。
总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一篇通过解读古中医学中圆运动理论来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的文章。
通过研究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为人体健康提供更科学的保障。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方名症状脉象原理治法处方备考理中丸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不渴。
微小或虚大中气虚,土气湿寒补中、燥湿、温寒白术燥中土之湿;干姜温中土之寒;人参、炙甘草补中气之虚。
治中土不运法麦门冬汤火逆,咳嗽上气,咽喉不利。
虚涩中气虚,肺气燥逆。
补中润肺,降肺降胃炙甘草补中气;粳米、大枣、人参补中生津;麦冬润肺燥;半夏降胃气之逆(肺气逆者,胃气必逆)治肺金金气不降法小建中汤虚劳里急腹中痛,衄,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疼痛涩数或浮虚中虚胆逆,土木两枯,相火外泄,滞寒荣卫。
补中气,降胆经相火,润燥通塞。
饴糖养津液;炙甘草、生姜、大枣补中气而调荣卫;白芍降甲木;桂枝轻升乙木。
治胆经相火不降法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腹痛胁痛,产后腹痛。
虚大或细微肝经寒温润肝经当归、生姜、羊肉温补肝经,使其上升,即是调理思维之升降,以复中气之法。
治肝经木气不升法肾气丸虚劳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里急,小腹拘急。
两尺极微肾气不升补气滋肝,除湿补火干地黄润木气,调疏泄,而保水气;山药补金气,助收降,而生水气;茱萸敛火,丹皮清热,茯苓、泽泻除湿。
附子补水中之火以培木气之根;桂枝达木气之郁。
治肾经水气不升法泻心汤衄血,吐血两尺极微心经降气不足降心气大黄、黄芩、黄连为麻沸,只降上脘以上之火,不降及中脘之意。
治心经火气不降法方名症状脉象原理治法处方备考桂枝汤项强,头痛,身疼,发热,汗出恶风。
脉浮缓卫气受风所伤不能交荣,荣气郁,故偏现本性而疏泄,疏泄故发热。
敛荣气以交卫气芍药收敛荣气之疏泄,以交卫气为主。
芍药敛荣气之疏泄者,降胆经也。
桂枝实表阳,调荣卫。
炙甘草补中气。
生姜、大枣助胃气,补胃液,以调荣卫也。
此方用芍药之理不可含糊。
外感之病,非风寒入了人身作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人身的荣卫自己作病。
此点解决,古医学复明矣。
麻黄汤项强,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恶寒。
脉浮紧荣气受寒所伤,不能交卫气,卫气郁。
故偏现本性而收敛,敛故恶寒。
泄卫气以交荣气麻黄泄卫气,卫气之收敛以交荣气为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阅读笔记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阅读笔记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容描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一本关于古代中医与圆运动理论相结合的书籍,旨在探讨中医的起源、发展以及其与圆运动的关系。
本书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揭示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治疗方法,并将这些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中医。
作者首先介绍了古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从黄帝内经到明清时期的名医名家,系统地梳理了中医的历史脉络。
作者深入探讨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以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还对中医的一些独特疗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在论述中医与圆运动的关系时,作者认为圆运动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而人体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人体的健康与否与宇宙的平衡密切相关。
通过对中医理论的分析,作者发现中医的核心思想与圆运动的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如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等。
将圆运动理论与中医相结合,可以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揭示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治疗方法,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中医。
这对于推动中医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医学在当代的复兴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中医理论及其临床实践。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一部深入探索古代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在现代中医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古代医学遗产的整理与继承,更是对现代中医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
在此背景下,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自然疗法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理论与实践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中医的圆运动理念是其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等各个方面,对于现代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传统的中医圆运动理念在古代医学著作中零散存在,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浅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浅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圆运动思想中医学强调大气、阴阳、五行、十二经气、气的升浮降沉运动、药物的四气五味等,虽然气的升浮降沉运动轨迹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或椭圆,但一气循环,无终无始,其首尾相连、如环无端的运动特点符合圆的特征,可以说中医学亦蕴含了丰富的圆道观念。
不过,在中医学中,这种思想观念被称为“圆运动”,“圆运动”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对气机的认识,认为气的运动为圆运动,所以称气机圆运动。
“圆运动”不仅是天人所共有的规律,也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解释气机和人体生理的模型。
用圆运动规律去理解和把握大气和人的生命是中医学所蕴含的圆运动思想,历代医家或多或少蕴含有圆运动的临床思维。
圆运动下的整体观、恒动观、平衡观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
基本内涵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观,人是大气所生,气是物质,气是运动的,同时气又有功能作用,即势力。
所以彭子宜对古中医学做了如下定义:古中医学是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1]。
中医学中的圆运动思想实际上是圆道观在中医的应用,所研究的主要是气机圆运动的机理,包含大气和人体之气两个方面,具体又包括了一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六气、脏腑经络之气的运动规律和机理。
中医学中的圆运动思想是一种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圆运动规律认识大气和人的生命,研究气机圆运动的机理,以圆来模拟人体与宇宙自然共有的阴阳五行之气运动轨迹的思想观念,也是传统中医学理论所蕴含的思想。
中医学中的圆运动思想重视五行之间的关系,着重脏腑经络之间气机的升降,将脏腑经络理论加以模型化,以脏腑经络气机升降的角度分析及探讨人体的生理及病理。
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中气旋转,升降回环”和“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观点。
彭子益继承黄元御的观点,认为处于宇宙万物升降浮沉循环运动规律中的人身,其经络也如轮圈循行运动,提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转”的观点,并总结出圆运动法总则来概括中医学中的圆运动思想:中气如轴经气轮,旋转升降是平人,胃胆包心膀肺降,脾肝三小肾肠升,五行生克原一化,六气和合病则分,温清补泻复升降。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学习体会
在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作者将《十二经气圆运动图》作为学习的基础,在研读该图的过程中,感觉此图的记忆包含许多中医基础理论,将这些理论搞清楚了,该图也就搞清楚了。
1、五行相生相克这个不多说了2、三阴三阳的互为表里关系:少阳←→厥阴阳明←→太阴太阳←→少阴3、脏腑的互为表里关系:肝合胆心合小肠心包合三焦脾合胃肺合大肠肾合膀胱4、十二经走向: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手之三阴,自头走手,主降足之三阳,自胸走足,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5、天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6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评论相关评论∙qihuangai (2007-6-12 09:05:12)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权当抛砖引玉。
∙由之(2007-6-18 13:06:41)顶一个。
pdf电子版有很多错误。
可能有整段的缺失。
∙无动于中(2008-1-19 20:17:53)这个图里面的知识点的确很多。
从外到内,依次相生。
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出气血沿经络的流注顺序。
QUOTE:4、十二经走向: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手之三阴,自胸走手,主降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本帖最后由无动于中于2008/1/19 19:40 编辑]十二经气圆运动图.jpg∙无动于中(2008-1-19 21:22:17)--[本帖最后由无动于中于2008/1/24 10:13 编辑]∙无动于中(2008-1-21 17:08:05)上面的图基本上是按照原书上的顺序画的,感觉有点别扭。
就又按照气血流注顺序重新画了一幅图。
想象一个人双手举起站立,则从下到上依次是:足,胸,头,手,再用两副图分别表示阴阳两面,如下图所示。
各经运行方向以左右两侧的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每一经气所主方向以黑色箭头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1.头为诸阳之汇,胸为阴阳上下交合之处。
2.手三阴的流注方向与所主(升/降)方向相反,其余各经的流注方向与所主方向相同.3. 整体看,该图依然像个炼丹炉,只是功能层次与楼上的那个图的分布不太一样,收敛和运化处在最外层了。
黄元御:圆运动药性集合
黄元御:圆运动药性集合左路木气药当归,白芍,川芎,丹皮,桂枝,乌梅,薄荷,香附,麻黄,防风,柴胡,升麻1、当归当归为木气核心药,养血,活血。
当归油润,养血。
气冲,活血,活血就是升达木气。
当归主生发,生发是由阴化阳,凡生发的药都消耗阴精。
当归可推动血气流通,配合熟地使用。
当归与升麻是一对药。
当归流通血分,升麻流通气分。
可打开左路。
佛手散:当归3,川芎3 可催产。
气虚心悸,脉律不齐慎用当归。
2、白芍白芍性凉,泄热养营,性收助胆。
收敛药,会使平滑肌放松。
肚痛:芍药甘草汤。
经痛:当归芍药散。
芍药养肝血(养肝阴),柔肝解怒的主药。
3、川芎川芎行血,引气血上头目,推动气血升达。
如头痛,面瘫,头皮麻木等上焦气血不通时用川芎升达一下。
川芎:完全散的作用,气跑得太快,耗血力量比较强,血虚不用或少用。
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木郁风动的时候用白芍息风。
4、丹皮丹皮阴凉,直入肝经血份,清除肝火。
因其阴凉,易伤胃阳。
丹皮用于阴虚血热,清内在郁热,即清凉又流通性好。
牡丹皮,活血凉血。
同时退虚热,阴虚内热主要是肾阴虚,虚火亢旺。
苦能清泻,辛能行能散,能行,活血化瘀就是行。
5、桂枝桂枝温心阳。
桂枝的效果是好比肉桂加点流通的气进去。
肉桂温补下焦元阳,下焦阳虚时用肉桂温补。
6、乌梅桂枝,柴胡,乌梅三药在疏肝方面的比较:A、桂枝疏肝:是肝气在升达的过程中阳气不足时用桂枝的辛甘温散而升达。
B、柴胡疏肝:从行气的角度疏肝,肝气已经升上来了,已经由阴化阳到气分上来了,在气分郁滞时用柴胡来疏达,是在表浅的层次疏肝。
C、乌梅疏肝:如果本身阴津不足,阴虚无力升达,用乌梅向上升,乌梅是酸柔养津而升达。
肝气升达的过程用药,从血分到气分:源头乌梅,再向上一点当归,再向上桂枝,接下来香附,再往上柴胡,最表层薄荷。
从血分到气分。
乌梅--当归--桂枝--香附--柴胡--薄荷。
乌梅从养肝血的角度促进肝气流通。
久病,阴亏,郁结又重,需要润养流通时用乌梅。
黄元御:圆运动药性集合
黄元御:圆运动药性集合左路木气药当归,白芍,川芎,丹皮,桂枝,乌梅,薄荷,香附,麻黄,防风,柴胡,升麻1、当归当归为木气核心药,养血,活血。
当归油润,养血。
气冲,活血,活血就是升达木气。
当归主生发,生发是由阴化阳,凡生发的药都消耗阴精。
当归可推动血气流通,配合熟地使用。
当归与升麻是一对药。
当归流通血分,升麻流通气分。
可打开左路。
佛手散:当归3,川芎3 可催产。
气虚心悸,脉律不齐慎用当归。
2、白芍白芍性凉,泄热养营,性收助胆。
收敛药,会使平滑肌放松。
肚痛:芍药甘草汤。
经痛:当归芍药散。
芍药养肝血(养肝阴),柔肝解怒的主药。
3、川芎川芎行血,引气血上头目,推动气血升达。
如头痛,面瘫,头皮麻木等上焦气血不通时用川芎升达一下。
川芎:完全散的作用,气跑得太快,耗血力量比较强,血虚不用或少用。
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木郁风动的时候用白芍息风。
4、丹皮丹皮阴凉,直入肝经血份,清除肝火。
因其阴凉,易伤胃阳。
丹皮用于阴虚血热,清内在郁热,即清凉又流通性好。
牡丹皮,活血凉血。
同时退虚热,阴虚内热主要是肾阴虚,虚火亢旺。
苦能清泻,辛能行能散,能行,活血化瘀就是行。
5、桂枝桂枝温心阳。
桂枝的效果是好比肉桂加点流通的气进去。
肉桂温补下焦元阳,下焦阳虚时用肉桂温补。
6、乌梅桂枝,柴胡,乌梅三药在疏肝方面的比较:A、桂枝疏肝:是肝气在升达的过程中阳气不足时用桂枝的辛甘温散而升达。
B、柴胡疏肝:从行气的角度疏肝,肝气已经升上来了,已经由阴化阳到气分上来了,在气分郁滞时用柴胡来疏达,是在表浅的层次疏肝。
C、乌梅疏肝:如果本身阴津不足,阴虚无力升达,用乌梅向上升,乌梅是酸柔养津而升达。
肝气升达的过程用药,从血分到气分:源头乌梅,再向上一点当归,再向上桂枝,接下来香附,再往上柴胡,最表层薄荷。
从血分到气分。
乌梅--当归--桂枝--香附--柴胡--薄荷。
乌梅从养肝血的角度促进肝气流通。
久病,阴亏,郁结又重,需要润养流通时用乌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
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
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
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
上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
切不可服。
研碎生用,熟用杀人!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即郁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
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胃,去滞消瘀。
过服、误服皆能下利,故附于下药之后,皆实者去之之类也。
补药类附子干姜阴脏寒,三阴惟怕火土残,补润泄湿收敛兮,无非补药一类连。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
伤寒证之下证,火土实也。
伤寒证之补证,火土虚也。
盖火土旺,而后中气旋转,经气升降。
火土者,人生之根本也。
古下法以大承气汤为主脑,补法以四逆汤为主脑。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
阴虚之人木气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
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
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
阴虚忌用。
肺家有寒,水上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附子白术以下为补药,阿胶以下为润药,蜀椒以下为温寒药,茯苓以下为燥湿药,五味子以下为收敛药。
润药乃滋养之品,温药乃益火之品,燥湿药乃扶土之品,收敛药乃固本之品,故皆附于补药之下。
中土药补品炙甘草,温补中气;干姜,温运中气;人参,补中生津;大枣,补中养血;冰糖,补中;白糖,养中;豆豉,平补中气,兼养阴液;白术,平补土气,除湿生津;薏苡,除湿补土,阴虚忌用;饴糖,炒焦用,养中去瘀;神曲,调中去滞;粳米,养中生津。
中土药泻品大黄,下热攻积;厚朴,温泻积气;草果,温运结滞;玄明粉,滑泻积热;苍术,除湿发汗,性燥伤津;鸡内金,消食最良,过用伤胃。
中土药升降品茯苓,升脾去湿;泽泻,去湿升脾;扁豆皮,利湿升脾;干姜,升脾降胃,阴虚忌用;半夏,降胃燥痰,阴虚忌用;南星,降胃润痰,不伤阴液;藿香,降胃温胃;扁豆,降胃补土,阴虚最宜;吴萸,温降胃胆。
金气药补品山药,补降肺胃;沙参,补肺生津;苏条参,补肺生津;百合,瘟降肺气,胃寒忌用;麦冬,凉补肺液,胃虚忌用;西洋参,补肺生津,收降力大;糯米,补肺生津,阴虚最宜;白及,专补肺损,阴虚最宜;黄精,润补肺胃,阴虚妙品。
金气药泻品牛蒡子,泻肺,伤津;贝母,泻肺清热,专化燥痰;麻黄,泻肺发汗,力猛慎用;薄荷,泻肺发汗,虚家少用;黄芩,清热泻肺,极能寒中;石膏,凉泻肺燥,最能寒中;白芥子,泻肺化痰,阴虚忌用;苏子,大泻肺气;葶苈,大泻肺水,力猛非常。
金气药升降品黄芪,升补卫气,阴虚忌用;升麻,专升大肠,阴虚忌用;葛根,专升大肠,凉润解表;杏仁,降肺化痰,阴虚慎用;桔梗,降肺排脓,阴虚忌用;橘皮,温降肺胃;枇杷叶,疏降肺胃;竹叶,专降肺气,清凉不寒;枳实,降气通滞,气虚忌用。
木气药补品当归,和血润燥,湿脾滑肠;羊肉,温补木气,滋养非常;阿胶,润木息风,脾湿忌用;乌梅,大补木气,收敛生津;枣皮,收敛阳气,补木生津;枣仁,滋补胆经;艾叶,温补肝阳;地黄,养血息风,木燥妙品;羊肝,温养木气,补助肝阳。
木气药泻品苦楝子,专破结气,并止热痛;桃仁,性热破血;红花,专去瘀血,去瘀生新;青皮,大泻木气;香附,专泻肝经;郁金,泻肝解郁;五灵脂,去瘀散结;赤芍,最散木气;胡索,专攻木气,去结散血。
木气药升降品桂枝,升达肝阳,阴虚慎用;川芎,温升肝经,窜性最大;蒺藜,温升肝经,兼能滋补;木香,温升肝经,木燥忌用;白芍,专降胆经,收敛相火;肉桂,温降胆经,直达肾脏;吴茱萸,温降胆胃,龙胆草,清降胆经;黄芩,凉降胆经;厚朴,温降胆经;猪胆汁,凉降胆经;苦酒,收降胆肺。
水气药补品附片,专补肾阳,除湿破结;巴戟,温补肾肝,滋润不燥;菟丝,温肾补精;淫羊藿,温补肾肝,平和之品;覆盆子,温补胆肾,能收小便;熟地,滋补肾精;甜苁蓉,温补肝肾;破故纸,温补肝阳;胡桃,温补肾阳。
水气药泻品车前,除湿利水;猪苓,利水通窍;通草,清利水道;海金砂,泄水去结;泽泻,泄水利湿;萆薢,通利水道。
水气药升降品凡补品皆升,泻品皆降。
火气药补品温补肝肾之品,皆补心火,并补相火。
火气药泻品黄连,专清心火,并除湿热;莲心,专清心火;灯心,轻清心火;栀仁,凉泄心火;朱砂,妄降心火;黄柏,清泄相火。
火气药升降品胡柴,专升命门,善解结气。
凡温补肝肾之品,皆能升火;凡泻火之品,皆能降火。
惟肉桂补火,系温降胆经相火。
荣卫药外感和荣药芍药,降胆收热;淡豆豉,养木抑阴,调养中气;黑豆,降胆滋水,养中降火;大枣,养中养木,滋补津液;绿豆,养中清热;黄豆,养木调中。
外感和卫药麻黄,善开卫闭,能通腠理;薄荷,泄卫开肺;杏仁,降肺泄卫;陈皮,温降肺胃;生姜,散肺伤津;竹叶,轻降肺卫。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