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儿童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姓名:孙芬芬
辅导教师:王美芳教授
浅谈儿童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孩子说了谎话,在众多人的眼里便是“品德差”、“教养差”、“这么小就说谎,长大了那还得了”等等
关键词:儿童说谎原因策略
常言说“童言无欺”,意思是说小孩子是不会说谎的。果真如此吗?据调查发现,我国约有50%的孩子从三岁开始说谎,9岁的孩子70%以上说过谎。可见,说谎是儿童普遍的行为。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研究者在皮亚杰说谎概念及其道德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扩展并修正了有关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种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必然满足下面三个关键的成分:⑴事实成分,即言语表述是否与事实相违背;⑵意图成分,即说话者是否有意欺骗;
⑶信念成分,即说话者对自己的言语表述真或假的判断。如果我们成人能够很好的从这三个关键成分来理解儿童的说谎问题,那我们就能够合理的解释有关儿童说谎的问题,而不会对儿童的表现有所惊讶,达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没有发育成熟的儿童呢?在许多家长的眼中,从“说谎”起,孩子就开始变坏了。孩子说了谎话,在众多人的眼里便是“品德差”、“教养差”、“这么小就说谎,长大了那还得了”等等。难道儿童说谎真的有如此可怕吗?那么,就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儿童说谎吧!
一、儿童眼中的说谎概念
在有关儿童说谎概念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研究中有关说谎概念发展的研究。皮亚杰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从被试儿童的答案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表现为:年幼儿童似乎把“说谎”与其他不好的言语行为(如骂人的话)相混淆;6岁左右的儿童尚不能把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或不好的言语(如骂人的话)视为说谎。而有意性对儿童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后来,不好的言语行为从儿童的说谎概念中排除出去。但仍然发现儿童不能考虑到意图的因素。6至10岁之间的儿童把一个与事实不相符的言语表达说成是说谎,尽管说话者并不是有意的欺骗(如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在研究的过程中,皮亚杰还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儿童实际上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区分有意的行为和无意的错误。其二,这种区分还没有在道德反省的水平上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虽然儿童能把无意的错误从说谎的概念中区分出来,但错误仍然被认为是谎言。换句话说,儿童是一纯粹客观的方式定义“谎言”的,在儿童的眼中,不符合事实的话都是谎话。对于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有意性”并不是说谎概念的一部分。只有到10至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从而才有皮亚杰眼中正确的谎言定义,即“任何有意图的错误的陈述都是谎言”。
二、儿童说谎的原因及表现
诚实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美好品质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不
说谎是他们诚实的表现。儿童说谎虽然不能说是道德品质问题,因为有时他们并不想有意欺骗人,但如果对儿童说谎现象放任不管,不及时教育,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对于儿童说谎问题的研究,大多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皮亚杰关于儿童说谎概念及道德判断的研究,并且皮亚杰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好的意识到了儿童只有到10-11岁才能做出有意识的谎言判断。从而“有意性”成为道德判断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于儿童的说谎问题,我们可以从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这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无意说谎
所谓无意说谎,是只说谎本身不是受主体自身控制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幼儿的说谎应该属于一种无意说谎,也就是说,幼儿没有有意要骗人的主观动机,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这类说谎主要是幼儿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而造成的说谎
幼儿的心理处于发育的未成熟阶段,各个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认知能力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幼儿的识记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他们记忆处在无意记忆阶段,有意记忆的发展还不完善,这应该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必经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记忆存在一定的缺陷,模糊不清。而且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只能记忆像儿歌、图画等生动形象的内容,对于抽象的东西他们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他们的记忆功能不
能很好的得以发挥,同时幼儿的口语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也不够完善,加上幼儿模仿能力极强,他们的口语主要是模仿成人的语言习得的,而模仿有事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来理解的,从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由于成人和幼儿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幼儿那里被认为是正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成人就不能像幼儿那样理解幼儿心中所理解的一样,甚至有可能成人会理解为幼儿的理解是错误的。最终会由于成人和幼儿不能很好的互相理解,成人就会把幼儿认为是说谎者,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另外,认得大脑皮层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幼儿的大脑皮层发展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了幼儿的判断思维能力是不稳定的,比如一个幼儿对同伴说:“我见过长翅膀的猪。”
2、因为想象从而满足自己的愿望心理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过,“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3岁幼儿大部分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谎话来。丰富的想象力真是3至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他们还没有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幼儿的感情比较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达,容易陷入多姿多彩的幻想中,加上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或卡通通常是想象力发挥的极致,许多夸张的动作行为使幼儿信以为真,把想象当成现实。而且幼儿时常把想象和现实混同起来,说出想象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愿望。不知道“说谎”是何物。但在成人眼里看来,幼儿在说谎。严格来说,这种幻想式谎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和教师无须过分但心。没
有必要批评孩子,而是应该想办法理解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去听一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有助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人就可以理解幼儿这个阶段的说谎时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
(二)、有意说谎
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者有说假话的主观动机,在说谎时体现了有意性,与无意说谎相比较,有意说谎者在说谎时会表象出恐惧、内心紧张、脸红等情绪体验。这类说谎才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儿童害怕挨批评或受惩罚,不敢面对现实而说谎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英国心理学家基纳特说过“撒谎是说真话遭到训斥的孩子在心理上解脱自己的避难所”。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是造成儿童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主要原因。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会训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为了开脱责任,逃避打骂训斥甚至惩罚,就会有意说谎。其实,儿童做错一些事,有时并非故意,向父母说出实情,表明小孩子的诚意,父母本该表扬,只要予以提醒下次注意就可以了,施与惩罚有可能使孩子今后不再敢说真话了,从而导致孩子养成说谎话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