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9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奋斗精神:
【表现】
①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②建设大好河山、开拓辽阔边 疆、开垦广袤良田、治理大江 大河、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城 镇乡村、发展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现实意义】凝聚才智、浸透 汗水、蕴含牺牲
1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团结精神:
【表现】
①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②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守 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打败 侵略者,捍卫民族自由独立
【现实意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我们的的含义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作用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五、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七、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美国:富有开拓精神,崇尚白手起家,追 求成功,注重个人奋斗,强调从小自立。 韩国:信奉儒家思想、团结、奋争、民族 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烈的国货观念。 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借鉴与创造, 忠孝至上的爱国情结。《菊与刀》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 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社会事件:
2012年9月11日,日本签订“购岛”合同,中国民 众进行大规模反日游行,全球华人也举行规模浩大 的反日示威游行,反对日本“购岛”。中日关系陷 入紧张。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用书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用书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教案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1、知识目标◇识记: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二、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全面认识剑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四、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经济生活中学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

联系历史课中所涉及的井冈山革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柏坡会议等历史知识。

回顾政治生活中学习过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国家性质等知识。

五、收集整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感受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到当地博物馆或其他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上网查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理解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组织课堂辩论会,探讨青年学生如何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贡献力量。

六、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冯入月一、教材分析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的内容。

2、本课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四、学情分析同学们面对各种文化侵润,很难把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素质,都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本课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结合课本,得出结论。

4、自主学习法:设立一些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计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2分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冯入月。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

上一节课呢,我们通过“一只手”来学习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伸出右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共41张PPT)

四.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 作用 。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 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 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熏陶。”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柴纳尔更明确地指出,好莱坞
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这些圆盒子里装有卷得很紧的
一卷卷印着美国电影制片者思想、想象和创作才能的走遍世
界的影片。我相③信.弘,美扬国和影培片育是中对华共民产主族义精最神有,效是的坚摧毁持力社会
量。
主义道路的需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
求观点一:经济建设是所
有工作的中心,弘扬民 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观点二:弘扬民族精神有 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 力的提高。弘扬民族精神 是十分必要的。
你赞成那种观点?请阐述你的观点
(1)经济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 建设展开,这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大庆精神:
主要内涵是:为国争 光、为民族争气的爱 国主义精神,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艰苦 创业的精神,讲求科 学的求实精神。胸怀 全局、为国分忧的奉 献精神。
一、薪火相传 越燃越旺
抗洪精神:
主要内容是: “万众一心、众 志成城,不怕困 难、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敢于 胜利”。
一、薪火相传 越燃越旺
5.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培育民族精 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⑩ 着眼点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 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 ) 提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要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 ✕ ) 提示: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 ( ✕ ) 提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是全部内涵。 4.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中华民族 精神。 ( √ )
创作者们积极应对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视 觉盛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造型一改以往的风格,突出互联网文化中 “萌”的特征。哪吒以“凶萌”的形象出现,让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观众群体倍 感亲切。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 吒闹海》等经典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 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 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中国风”已成为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电影,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 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其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 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国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

这表明()①“八荣八耻”强调的是遵循古训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④践行“八荣八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④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①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有()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礼仪之邦”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问题探究1.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定,但其精神力量那么来自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原那么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物,指导实践,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经磨难而新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教材预览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____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______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__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_____________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______________的事业之中。

高考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背诵提纲: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背诵提纲: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理解】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理解】①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团结统一:“土尔扈特东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④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⑤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爱国主义的意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涵:(1)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理解】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诗词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理解】①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③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有“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动力,在高二政治必修三课本中有涉及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点1、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关于爱国主义P74-75:(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为什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P71②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③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文化生活中存在喜与忧。

3、怎样做(如何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化与分化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知识重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会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种。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一样地区的文化各具特点。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有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含世界观、人生观等具存心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立、为人所独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可以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修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取的。

④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拥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崇奉、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互相影响。

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使社会的发展,落伍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挡社会的发展。

2)互相交融。

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材、提高劳动者素质愈来愈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跟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互相交融,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集力和创立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入文化系统改革。

高中必修三政治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

高中必修三政治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

世纪宝鼎
寓意"世界和平 人类繁荣昌盛".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 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 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 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 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 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 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 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 的传人。鼎内铸有铭文“铸赠世 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 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 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A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课堂总结 弘 扬 和 培 育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丰富和 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改革开放
提高民族素质 必要性 增强国际竞争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必要性
重要性 要求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不是静止不变的,
民族精神
而是动态发展的
练习: 1.江泽民点燃了中华世纪坛的圣火,预示着中华 民族精神将在未来岁月中奏响新的乐章。据此 说明正确的是( ) ① 圣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 是稳定不变的 ③ 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 ④中华 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 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中华民族的优 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
良传统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 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 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 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作用、意义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
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区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团结统一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爱好和 平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勤劳勇敢强 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 英勇顽强;自强不息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
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课终课 考能培优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 现区分不清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时 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后)。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提醒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
区别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
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 貌和优良品格。以改革开放
族精神
为核心
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实践②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
联系 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错误 倾向:一是夸大民族精神的作用,如认为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二是忽视民族精 神的作用,如认为经济建设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所 以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三是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如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 经济、政治。
第二,不能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 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 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 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 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的图谋。可见,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并不 矛盾。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 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考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原因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 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表现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 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 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爱好和平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 奠定了中华民族坚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 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特别提醒 不能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等同于其全部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 精深的思想体系,除了这五个基本内涵外,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 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 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合作精神等, 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精神相结合
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必须立足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必须发挥人民的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
主体作用
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特别提醒 第一,不能夸大或忽视中华民族精神的 作用。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 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途径
途径
内容
①最重要的是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
挥“主心骨”的 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
作用
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民族精神没 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能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最宝贵 的,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 夸大其作用,二是忽视其作用。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地位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一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基本内涵
作用
爱国主义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在任何时候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 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 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 代人民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 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 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 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 为重要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