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构建研究摘要:通过论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剖析其问题主要缘于“人学的空场”,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要特别补充的三种方法,即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方法、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方法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实践教育方法,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人本化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69-02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教育主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丰富和完善了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地开创了许多新方法,但从实践层面总结来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从教育者主观方面看
一是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理论宣教中的灌输作用不容置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太注重灌输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足,产生一些弊端。

理论宣教的内容存在理论与社会现实、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形式相对单
调,往往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主体的一面。

二是重整齐划一,轻分类指导。

在现实教育者眼中,所有学生认知结构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任何差异,他们往往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群体而忽视个体,搞“一刀切”,未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重传统轻现代和重现代轻传统现象并存。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倾向,或是惯用传统方法对现代方法利用不充分,或是现代方法被过度应用,使传统方法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排挤,这都不同程度地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

2.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看
从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来看,一些新方法、新举措、新主张在实际运用中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中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

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虽然熟知各种方法的内涵,但却对如何实施这些方法、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方法的实效,缺乏必要的和具有操作性的规范及指导。

以至出现教育者“满脑方法,却无从下手”的尴尬现象。

由于实施层面的这些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或假设,而不是现实可行的实施举措。

3.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用时而使用的特
定方法。

在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上都完全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相关内容。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已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框架,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在结构和内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性过强,不实用,脱离学生实际过远;呆板、生硬,缺乏生机,没体现“人情味”;一些借鉴其他学科而来的方法专业性过强,缺少衔接性的理论和实际指导等等。

总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缘于“人学的空场”
“人学空场”是萨特哲学中的一个术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空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是以人,特别是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所传授的是剥离了主体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脱离了实际生活。

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会放弃“教育”角色,以日常行为和活动的管理工作来代替教育的职能,思想教育的对象由此从“人”到“事”,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转到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错位。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大学生视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价
值伦理规范的容器,而忽视了大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忽视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
“人学空场”现象。

由于“人学空场”,使得“以人为本”的科学指导思想没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教育者缺乏了“人本”的理念,受教育者没体会到“人本”的地位,方法自身因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而成了丧失“人情味儿”的生硬理论。

所以说,缺乏“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才是造成前面所有问题的最根本的源头所在。

从此意义上讲,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把握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在实施过程中从大学生的角度切入,根据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即根据大学生内在思想的知、情、意、信、行,发展建立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在新的方法体系中,每一具体方法的方方面面,都要全面深入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人本化的思路去完善、优化、整合乃至创新各项具体方法,除包括现有的各项具体方法之外,特别要补充以下几种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实施方法。

1.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疏导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主动借鉴和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心理疏导方法,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紧密结合,探索出了适应“以人为本”要求的心理疏导的新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法有机结
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疏”主要是指疏通思想渠道,广开言路,创造宽松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之间充分互动,让受教育者敞开思想,把各种意见和观点、思想问题的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导”是指在疏通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启发思考,把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引向正常的轨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方式:一是宣泄疏导法。

宣泄疏导法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中,教育者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境,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帮助受教育者把压抑的情绪或想法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稳定其思想情绪的心理疏导方式。

二是认知疏导法。

认知疏导法是借鉴了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的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受教育者重新建构认知结构,进而重新审视自己,建立自信,改正自己错误认知的一种心理疏导方法。

三是心理危机干预法。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及时帮助处于心理危机境遇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是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所面临的成长危机(新生入学适应、重大考试失败、学习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关系破裂、就业困难等)、心理危机(身体或心理疾病、精神
抑郁、自杀念头等)等,积极采取救助措施,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摆脱危机而形成的工作方式。

2.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情感陶冶和感化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上来说,也离不开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能否打动学生的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

但长期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也体现为情感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感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发自内心对学生付诸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和赏识的美好情感,才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3.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实践教育方法
实践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自觉接受教育,从而既开阔眼界、改造客观世界又提升能力、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教育特点,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教师和学生作为主客体共同参加,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尊重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并结合各项活动主旨激发他们的综合潜能,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平台,融汇学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只有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投入,并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的人本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玉.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2]孟维伟.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向宇婷,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学化发展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盛湘鄂.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5]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