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 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实务》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实务》习题答案项目二1.高低点法b=100/3a=12500y=12500+100/3*xx=1700 y=69166.67高低点法略2.单位变动成本=50000/50000=110月份的变动成本80000,固定成本60000,混合成本47500再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Y=a+bxb=0.5(元/机器小时)a=7500(元)y=7500+0.5x计划产量为75000机器小时变动成本75000 固定成本60000 混合成本45000制造费用总额=75000+60000+45000=180000(元)3.b=4.38a=103.29y=103.29+4.38x当产量为25台时维修费用为212.79项目三1.完全成本法下:(1)单位产品成本=10+5+7+4000/1000=26(2)期间费用=4*600+1000=3400(3)销货成本=600*26=15600=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4)营业利润=600*40-15600-3400=5000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10+5+7=22期间费用=3400+4000=7400销货成本=600*22=13200营业利润=600*40-600*(22+4)-(4000+1000)=34002.(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19500+13000+6500+6500)/650=70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19500+13000+6500)/650=60(2)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毛利=78000营业利润=74700变动成本法下边际贡献=81000营业利润=742003.单位固定制造费用=48000/12000=4期末存货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6000(1)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毛利=63000 税前利润=22000 推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22000-6000=16000(2)变动成本法下边际贡献=84000 税前利润=16000 推算出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16000+6000=220004.单位变动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11单价=11/55%=20(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20000+15000+20000+20000)/5000=15 (2)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11(3)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毛利=4000*20-4000*15=20000税前利润=20000-10000=10000变动成本法下:边际贡献=4000*20-4000*11=36000税前利润=36000-(10000+20000)=60005.(1)变动成本法下第一年产品单位成本=10第二年产品单位成本=10完全成本法下第一年产品单位成本=10+80000/8000=20第二年产品单位成本=10+80000/5000=26(2)变动成本法下第一年营业利润=105000第二年营业利润=70000完全成本法下第一年营业利润=115000第二年营业利润=600006.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20000+32000+24000+28000/400=26销售毛利=3500*46-3500*26=70000营业利润=70000-(3500*4+21000)=35000变动成本法下:单位变动生产成本=(20000+32000+24000)/4000=19贡献毛益=3500*46-3500*(19+4)=80500营业利润=80500-(28000+21000)=31500项目四1.(1)2000 (2)10000 (3)13000 (4)7 (5)5 (6)11000 (7)21000 (8)20002.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400*100-(14000+8000+2000+2200)=13800单位边际贡献=13800/400=34.5边际贡献率=34.5/100*100%=34.5%变动成本率=1-34.5%=65.5%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13800-(6000+5800)=2000 3.(1)单位边际贡献=4边际贡献率=40%(2)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0000/4=5000件盈亏平衡点销售额=5000*10=50000元(3)安全边际量=3000件安全边际额=30000元安全边际率=37.5%保本作业率=62.5%(4)预计利润=12000元4.(1)甲产品单位边际贡献=25-15=10甲产品边际贡献率=40%乙产品单位边际贡献=6乙产品边际贡献率=20%丙产品单位边际贡献=3丙产品边际贡献率=30%(2)甲产品销售比重50%乙产品销售比重30%丙产品销售比重20%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32%(3)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2000/32%=68750元甲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68750*50%=34375乙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68750*30%=20625丙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68750*20%=137505.(1)2009年的变动成本=1000*60%=600(万元)2009年的固定成本=1000-600-100=300(万元)(2)2010年的固定成本=300+20=320(万元)(3)2010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20/(1-60%)=800(万元)6.(1)2009年单位边际贡献=500-300=200(元)边际贡献率=200/500*100%=40%盈亏平衡点销售量=50000/200=250件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50*500=125000元销售利润=200*1000-50000=150000元(2)2010年单位边际贡献=500-300*(1-10%)=230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量=50000*(1-20%)/230=174件盈亏平衡点销售额=174*500=87000元7.(1)边际贡献率=6/20*100%=30%固定成本总额=25000*30%=7500(2)设要维持目前的盈亏平衡额,单位售价为x元,X=21元单位售价应提高5%8.(1)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1-50%=50%玩具单价=40/50%=80元(2)保本作业率=1-安全边际率=70%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预计销售量*保本作业率=300*70%=210只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10*80=16800元(3)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300-210)*40=3600元9.(1)2009年销售量=180000/40=45002009年单位变动成本=(160000-88000)/4500=16元2009年单位边际贡献=40-16=24元2010年盈亏平衡点销售量=(88000+3200)/24=3800件2010年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800*40=152000元(2)2010年目标销售量=(88000+3200+52800)/24=6000件2010年目标销售额=6000*40=240000元10.(1)甲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20/(1-36%)=31.25元(2)甲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18000/(31.25*36%)=1600件设预计产量为x(x-1600)/x=20%X=2000件预计利润=(2000-1600)*(31.25-20)=4500元(3)实现目标利润的产销量=(18000+3000+6000)/[31.25*(1-4%)-20]=2700件11.(1)目标销售量为12500件增加2500件(产能有限目标利润不能实现)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0元,固定成本降低额为2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降低额为2售价为22,售价提高2元(2)要达到目标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应为10.7元单位变动成本降低额为1.3元12.(1)去年的销售收入=84000/80%=105000元去年的固定成本=105000-84000-11000=10000元今年的固定成本=10000+2000=12000元(2)今年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12000/(1-80%)=60000元今年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60000/10=6000件(3)目标利润销售额=(20000+12000)/(1-80%)=160000元(4)税前利润=105000*(1-20%)*(1-80%)-12000=13200元13.设该产品边际贡献率为x,最初的固定成本为a80000=a/x80000+15000=(a+6000)/xa=32000 x=40%(1)变动成本率=60%(2)固定成本为32000元(3)固定成本的增加幅度=6000/32000*100%=18.75%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增加幅度=15000/80000*100%=18.75%14.变动后的单位变动成本=40元变动后的单价=72元变动后的固定成本=40000元变动后的销售量=1800件08年可实现的利润=72*1800-40*1800-4000=17600元15.(1)07年实现利润=5000*(25-17)-20000=20000元08年目标利润=20000*(1+20%)=24000元设单位变动应为b24000=5000*(25-b)-20000b=16.2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的百分比为4.7%(2)设销售量为x件24000=(22-17)x-20000X=88000件16.(1)5000 30000(2)64000 15000(3)30000 5(4)4 1600017.(1)108000 60000(2)45% 35000(3)25000 175000(4)35% 110000项目五1.A产品单位边际贡献=15边际贡献总额=15*5000/4=18750B产品单位边际贡献=10B产品边际贡献总额=10*5000/2=25000选择B产品2.甲产品单位边际贡献=7甲产品单位台时边际贡献=7/4=1.75乙产品单位边际贡献=8乙产品单位台时边际贡献=8/5=1.6丙产品单位边际贡献=6丙产品边际贡献总额=6/3=2应选择生产丙产品3.生产甲产品需要时间=10.8/1.8=6小时生产乙产品需要时间=3.6/1.8=2小时生产丙产品需要时间=1.8/1.8=1小时单位机器小时贡献毛益甲=21.6/6=3.6乙=10.8/2=5.4丙=7.2/1=7.24.A产品单位边际贡献=7A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7/4=1.75B产品单位边际贡献=8B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8/5=1.65.B产品单位边际贡献=10B产品应继续生产6.甲产品单位边际贡献=8甲产品产量=400件甲产品边际贡献总额=3200乙产品单位边际贡献=6乙产品产量=500件乙产品边际贡献总额=3000选择甲产品生产7.(1)80%深加工直接出售差量相关收入30*800*99%=23760 20*800=16000 7760 相关成本5*800=4000 4000 差量损益3360 继续加工(2)80%深加工直接出售差量相关收入30*800*99%=23760 20*800=16000 7760 相关成本5*800+4000=8000 8000 差量损益-240 不加工(3)100%深加工直接出售差量相关收入30*1000*100%=30000 20*1000=20000 10000 相关成本5*1000+5000=10000 10000 差量损益0 加工出售均可8.自制成本=19000-7000=12000元外购成本=2000*8-2000=14000元自制9单位变动成本=55剩余产能=200件(1)接受追加订货(2)相关损益=200*(70-55)-1000=2000元,接受订货(3)相关损益=200*(70-55)-5000=-2000选择出租(4)相关损益=200*(70-55)+100*(70-100)-900=-90010.5000件以下时平衡点=12000/(8-5)=4000件5000件以上平衡点=12000/(7-5)=6000件11.外购成本=(4.25+0.4)*180000=837000自制成本600000+100000+60000+40000=800000选择自制12.(1)接受订货(2)相关损益=100*(15800-15000)+10*(15800-24000)=-2000不接受订货13.(1)剩余生产能力=40000*25%=10000机器小时甲产品生产2000台乙产品生产5000台甲单位边际贡献=33乙单位边际贡献=15甲产品贡献毛益总额=33*2000=66000元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15*5000=75000元(2)甲产品剩余贡献毛益总额=66000-24000=42000元乙产品剩余贡献毛益总额=75000-42000=33000元14. (1)深加工直接出售差量相关收入8*8=64 10*4=40 24 相关成本10*2=20 20 差量损益 4 加工(2)深加工直接出售差量相关收入8*8=64 10*4=40 24 相关成本10*2+4+5=29 29 差量损益-5 不加工15.单位变动成本=26+18+9=53(1)选择自制(2)外购成本=28000*55=1540000自制成本=28000*53+50000+30000=1564000选择外购16.(1)丙贡献毛益=9000继续生产(2)出租(3)甲贡献毛益率=20000/80000=25%新增甲贡献毛益率=60000*0.25=15000元17.(1)成本平衡点=(10000-2000)/(180-100)=100(2)先进工艺项目六1.F=30000*(1+10%)6=53160元2.P=30000*(P/A,8%,5)+20000*(P/A,8%,5)(P/F,8%,5)=30000*3.993+20000*3.993*0.681=174174.66元3.F=20*(1+10%)3+30*(1+10%)2+25*(1+10%)=4.6000*(P/A,7%,10)*(P/F,7%,8)=24527.8085.40000=A(F/A,6%,5)A=7095.976.20000=A(P/A,6%,10)A=2717.397.P=6000(P/A,8%,10)=40260 可以借到8.200=A(F/A,10%,4)A=43.09 偿债基金9.10000=P(F/P,5%,3)P=8635.5810.F=5000*(F/A,4%,5)=2708011.P=1000*(P/A,4%,3)=277512.1000=A(P/A,10%,8)A=187.4413.P=4000(P/A,8%,5)(1+8%)=17249.7614.P=40000*(P/A,6%,10)*(P/F,6%,5)=219916.815.50000/4%=12500016.(1)100000*(1+10%)2=121000(2)P=20000*(P/F,10%,1)+30000*(P/F,10%,2)+50000*(P/F,10%,3)=8051017.折旧=100/10=10NCF=25非贴现的投资回收期=100/25=4NPV=25*(P/A,10%,10)-100=53.625PI=25*(P/A,10%,10)/100=1.5418.NPV=21(P/A,10%,5)(P/F,10%,2)-20(P/F,10%,1)-30=17.58万元非贴现投资回收期=2+50/21=4.3819.甲NPV=90(P/A,9%,5)(P/F,9%,2)-100(P/F,9%,1)-200=3.08乙NPV=90*0.842+100*0.772+110*0.708+80*0.65+60*0.596-300=18.6220.(1)折旧=(15500-500)/3=5000净利润第一年20000+(10000-4000-5000)*(1-20%)=20800第二年20000+(20000-12000-5000)*(1-20%)=22400第三年20000+(15000-5000-5000)*(1-20%)=24000(2)第一年ΔNCF1=800+5000=5800第二年ΔNCF2=2400+5000=7400第三年ΔNCF3=4000+5000+500=9500NPV=5800*0.909+7400*0.826+9500*0.751-15500=3019.1 21.甲方案折旧=(100-5)/5=19NCF0=-150NCF1-4=(90-60)*(1-25%)+19=41.5NCF5=41.5+5+50=96.5NPV=41.5*(P/A,10%,4)+96.5*0.621-150=41.48乙方案折旧=(120-8)/5=22.4无形资产摊销额=25/5=5NCF0=-210NCF1-2=0NCF3-6=(170-80-22.4-5)*(1-25%)+22.4+5=74.35 NCF7=74.35+65+8=147.35NPV=147.35*0.513+74.35*(4.355-1.736)-210=60.31 22.折旧=1800NCF0=-6000NCF1=(2000-1800)*80%+1800=1960NCF2=(3000-1800)*80%+1800=2760NCF3=(5000-1800)*80%+1800+600=4960NPV=1960*0.909+2760*0.826+4960*0.751-6000=1786.36 投资回收期=2+(6000-1960-2760)/4960=2.26年项目七1.(1)550件(2)510件2.(1)50000(2)56000(3)72000(4)740003季度利息=5000*5%*3/4 =187.54季度利息=4000*5%+1000*5%*3/4=237.5项目八1.甲材料标准成本=(10+1)*(18+2.5)=225.5乙材料标准成本=(8+0.5)*(22+2)=204丙材料标准成本=(6+0.3)*(25+3)=176.4A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225.5+204+176.4=605.92.一车间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42000/(100*50)=8.4元/小时一车间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8.4*3=25.2元二车间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48000/(100*60)=8元/小时二车间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8*2=16元该产品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25.2+16=41.23.甲材料价格差异=(200-210)*800=-8000元甲材料用量差异=210*(800-100*7.5)=10500元甲材料成本差异总额=-8000+10500=2500元4.乙产品直接材料价格差异=(4.5-5)*2100+(6.8-6)*3900=2070乙产品直接材料用量差异=(2100-200*10)*5+(3900-200*20)*6=-100乙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070-100=19705.实际工资率=500/10=5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0-48)*10=2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8*(10-12)=-96直接人工成本差异=20-96=-766.(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1-10)*3200=3200直接材料用量差异=10*(3200-800*5)=-8000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200-8000=-4800(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376/1680-3)*1680=336直接人工效率差异=3*(1680-800*2)=240直接人工成本差异=576(3)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344/1680-1)*1680=-336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1680-800*2)=80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5611。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管理会计)公式:一、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计算(一)产品成本计算:1。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2.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本期产量(二)期间成本计算1.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2.完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个期间费用:变动性+固定性费用总和)二、销货成本计算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1。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2。
完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货量(当期初存货为零时)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损益计算步骤和公式(一)变动成本法下(贡献式):1、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本期销货成本+本期变动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本期销售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固定成本=本期固定生产成本+本期非固定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二)完全成本法下(传统式):1、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销售成本=本期的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例题:某企业某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答案:变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3)销售成本=22×600=13200元(4)贡献毛益=40×600—(22×600+4×600)=8400元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产量=销量,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等。
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更高。
利润差额=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销量)[1年]变动成本法下,销量不变时,成本也不变,各年利润相同。
企业单位材料成本2元,单位人工成本3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元,销量不变为800,第一月产量1000件,第二月产量为800件。
单位销售费用1元,固定销售费用200元,单位售价20元。
要求,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第一月利润。
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两个月利润。
计算最终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200*9=1800完全成本法下:200*10。
25=\成本计算方法2.已知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1 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 000件,1 200件和8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 000元。
要求:(1)不考虑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2)根据(1)的计算结果,简单分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
4.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 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 000元。
期初存货为零,本期生产量1 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2.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管理会计(答案)1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一、单选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A、账户分析法B、高低点法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B)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开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A、照明费B、广告费C、职工教育培训费D、业务招待费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C)A、半固定成本B延伸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阶梯式变动成本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
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C)最小。
A距离之和B离差之和C离差平方和D标准差6、(B)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B账户分析法C回归直线法D工程分析法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C)A成本的可辨认性B成本的可盘存性C成本的性态D成本的时态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A边际B沉没C专属D机会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A、变动成本成本B、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
项目2 变动成本法
知识目标:
掌握成本性态的含义 掌握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和混合成本的含义及特征
掌握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 方法
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
本法的区别
能力目标:
能够区分日常生活或实际 工作的固定成本、变动成 本及混合成本
会结合实际情况与掌握的 资料,对混合成本进行成 本性态分析
任务一 、成本性态分析
高低点法的步骤: 由于各个混合成本项目中都包含了变动成本与固
定成本两种因素,它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和总成本的数 学模型相似,也可以用直线方程式y=a+bx来表示。 其中y是混合成本,a是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总额, b是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x是业务量。
根据这里所列的数学模型,我们如果选出业务量 和成本的各自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两组数据,就可以列 出通过这两点的线性方程组,也就可以分解出混合成 本的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
步骤如下: (1)根据业务量与成本的资料,设定资料期数为n,业务量 为x,成本为Y。 (2)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业务量X与成本Y之间的线性关系 (3)根据最小平方得到常数固定成本a 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 计算公式为:
a=
∑Y - b ∑x n
n∑xy - ∑x ∑y b=
n∑x2 – (∑x) 2
(4)写出模型 Y= a + bx
• 解:固定成本=2400*3000=720万 • 变动成本=600*2万*90%=1080万 • 销售收入=2500*2万*90%=4500万 • 利润=4500-720-1080=2700万
• 思考:为什么很多公司亏损? • 很重要的原因是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 预算管理: • 弹性预算60-110%
1
成本会计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涉及两种含义: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
14000元
期间费用
9000元
成本项目
直接材
料 10000元
200×完5全0成本法 60×50
直接人 工
3000元
变动制 造费用
1000元
20产×品50成本
16000元
固定制 2000元
造费用
管理费 4000元
用
销售费 3000元
用
累计:23000元
期间费用
7000元
变动成本法
固定非生产成本
40元
规定: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拟定第一季度各
月份的净收益。
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拟定第一季度各月份的净收益为:
序号
项目
一月 二月 三月 合计
1 销售收入
20×10=200 20×10=200 20×10=200 600
2 减:销售成本
7×10=70 7×10=70 7×10=70 210
2.变动成本法下 1000*40 (收入-( 10000+3000+1000)/50 *40 (销售成本) -(2000+1000)/50*40 (变动期间费用) -2000(固定制造费用) -(2000+2000) (固定时间费用) =20400 元
补充例3: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销售单价20 元。
三、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简算法及其应用
1、计算公式:
(1)某期广义营业利润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取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2-3-第二章--变动成本法技能训练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教案第二章变动成本法技能训练参考答案本次课为技能训练,通过本次课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内容,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损益的计算方法、损益的变动规律,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技能训练1参考答案技能训练2参考答案2012年度: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毛利=200000-40000=16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销售成本-(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160000-(40000+50000+20000)=50000元推销和管理费用=销售毛利销售净利=40000-10000=30000元推销和管理费用变动部分=推销和管理费用-固定费用=30000-14000=16000元2013年度:因为2013年度销售收入较2012年度增长率=[(300000-200000)/200000]×100%=50%,所以根据成本习性原理,2013年的变动成本各项目应按2012年的数据增长50%。
固定成本项目不变,任按2008年度的金额计算:直接材料=40000×(1+50%)=60000元直接人工=50000×(1+50%)=75000元变动制造费用=20000×(1+50%)=3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任为50000元销售成本=60000+75000+30000+50000=215000元销售毛利=300000-215000=85000元推销和管理费用变动部分= 16000×(1+50%)=24000元推销和管理费用固定部分任为14000元推销和管理费用=24000+14000=38000元净利=销售毛利-推销和管理费用=85000-38000=47000元把上述两年数据填入下列收益表:金利达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损益表单位:元技能训练3参考答案1、高低点法:解:(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2)计算y=a+bx中的a、b值:b=(8200-5200)/(28-16)=250(元/件)将b代入高点:8200=a+250×28a=1200或将b代入低点:5200=a+250×16a=1200(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1200+250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25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元。
管理会计(答案)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一、单选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A、账户分析法B、高低点法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B)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开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A、照明费B、广告费C、职工教育培训费D、业务招待费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C)A、半固定成本B延伸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阶梯式变动成本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
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C)最小。
A距离之和B离差之和C离差平方和D标准差6、(B)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B账户分析法C回归直线法D工程分析法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C)A成本的可辨认性B成本的可盘存性C成本的性态D成本的时态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A边际B沉没C专属D机会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A、变动成本成本B、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
《管理会计》作业及解答
第2章作业一、单选题1、企业租用一台设备,租赁合同规定每年支付固定租金10万元,与此同时,机器运转1小时支付租金3元。
根据该合约,设备租金属于(B )。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半变动成本D.延期变动成本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如果企业不改变生产能力,就必须承担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可有可无的C.生产能力利用的越充分,技术变动成本发生得越多D.变动成本是产品生产的增量成本3、某企业成品库有固定员工5名,工资总额5000元,当产量超过5000件时,就需要雇佣临时工。
临时工实行计件工资,每包装发运1件产品支付工资2元,则该企业成品库的人工成本属于( B )。
A.半变动成本B.延期变动成本C.阶梯式成本D.曲线成本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阶梯式成本的是( D )。
A.计件工资费用B.按年支付的广告费用C.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用D.按月薪制开支的质检人员工资费用5、在下列成本估计的方法中,在理论上比较健全,计算结果精确的是( D )。
A.账户分析法B.散布图法C.高低点法D.回归直线法二、多选题1、根据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可分为(ABC)。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混合成本D.曲线成本2、下列关于固定成本的说法,正确的有(ACD)A.固定成本是指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B.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其单位成本而言的C.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为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称为承担固定成本D.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不是产量决定酌量性固定成本,反而是酌量固定成本影响产量3、下列各项中,属于混合成本的有(ABCD)。
A.半变动成本B.延期变动成本C.阶梯式成本D.曲线成本4、成本估计的方法有(ABD)。
A.历史成本分析法B.工业工程法C.本量利分析法D.契约检查法5、下列关于成本估计的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ABC)。
A.工业工程法可能是最完备的方法,它可以独立使用B.账户分析法师一种比较策略的分析方法C.契约检查法只能用于明确规定了计费方法的项目D.成本估计,实际上是一个对成本性态进行“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计算过程。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一、单选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A、账户分析法B、高低点法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B)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开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A、照明费B、广告费C、职工教育培训费D、业务招待费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C)A、半固定成本 B延伸变动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阶梯式变动成本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
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C)最小。
A距离之和 B离差之和 C离差平方和 D标准差6、(B)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 B账户分析法 C回归直线法 D工程分析法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C)A成本的可辨认性 B成本的可盘存性 C成本的性态 D成本的时态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A边际 B沉没C专属 D机会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A)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A、单位变动成本B、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
变动成本法课件PPT34张
❖ S公司是一家生产VCD的企业,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 激烈,造成库存积压严重,利润微薄。该公司王经 理亲自抓市场销售,同时加强企业产品成本的管理, 精打细算。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销量提高了,库存 下降了。王经理满心欢喜,以为利润肯定得到了提 高,但出人意料的是,财务科长提供的利润数字竟 然低于上月份,令王经理大惑不解。
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公式:
❖⑴边际贡献(创利额)
❖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 ⑵利润总额
❖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费 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总额=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 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
完全成本法(职能式)
变动成本法(贡献式)
变动成本法
总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 总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40000
8
40000
8
直接人工 50000
10
50000
10
变动制造费用 30000
6
30000
6
固定制造费用 35000 35000/5000=7 /
/
产品成本 155000
31
120000
24
BACK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 一位自称熟悉财务的李顾问给王经理出了一个主意:
把产量提上去,最好提高1倍或2倍。王经理如法炮
制。次月产量大增,虽然销量没有变化,库存也大
大增加,但该月底的财务报表反映,利润却大幅度 提高了。王经理纳闷:是不是财务部门把利润算错
9变动成本法
16
如果连续考察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存货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 税前收益的相关资料,税前收益有以下变动规律: 税前收益的相关资料,税前收益有以下变动规律: (1)当某期存货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 当某期存货量比上期增加时, 收益大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收益大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2)当某期存货量比上期减少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 当某期存货量比上期减少时, 收益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收益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3)当某期存货量与上期相同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 当某期存货量与上期相同时, 收益等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收益等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 1.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 本至少目前不符合税法的有关 要求; 要求; 2.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固 2.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固 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本身的局限 性,即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 是假设的结果; 是假设的结果; 3.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 3.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变 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 动成本法的作用会随决策期的 延长而降低。 延长而降低。
11
3.销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计价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 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 本,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本期销货和 期末存货之间分配,因此,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 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利润表, 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 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
2
成本按习性分类:
种类 固 定 成 本 成 特点 组成内容 成 内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成 要点说明
立信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1)完全成本法下营业收入=变动成本法下营业收入=240000(2)固定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变动销售费用=18000-9600=8400(3)固定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变动管理费用=18000-2400=15600(4)营业毛利=营业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9600+18000+18000=45600(5)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毛利=240000-45600=194400(6)本期生产成本=194400+21600-0=216000(7)变动成本法下本期销售产品生产成本=194400-36000*9/10=162000(8)边际贡献=240000-162000-9600-2400=66000(9)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66000-36000-8400-15600=6000验算差异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期末存货固定制造费用-起初存货固定制造费用=36000*1/10-0=3600习题4(视生产成本中的间接人工和折旧费为固定制造费用)(1)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335000销货成本=335000*4/5=268000期末存货=335000*1/5=67000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180000+60000+3*5000*2=270000销货成本=270000*4/5=216000期末存货=270000*1/5=54000(2)完全成本法下利润=4000*100-268000-43000-47000=42000变动成本法下利润=4000*100-(216000+14000+40000)-(60000+5000+29000+7000)=29000(思考:如果间接人工和折旧费为变动制造费用,结果如何?)习题五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先进先出法)2010年的利润差异(完全减变动)=522500*2/10-0=104500;2011年的利润差异(完全减变动)=522500*35/95-522500*2/10=880002012年的利润差异(完全减变动)=522500*5/110-522500*35/95=-168750(也可以按参考答案那样按照期末、期初存货量乘以其单位固定制造费用计算)。
管理会计-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Y 成本(元)
Y=bx
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
X 业务量 (件)
②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单位变动成本模型Y = b
Y 成本(元)
Y=b X 业务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
(3)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约束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 部分成本。
Y 成本(元)
半变动成本模型
X 业务量(件)
②阶梯式混合成本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称为半固定成本。指在一 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 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 的水平上,然后又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保持不动, 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Y 成本(元)
X 业务量(件)
阶梯式变动成本模型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
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2.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 的成本。具体包括:
(1)销售费用。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推销产品而发 生的各项成本;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企业生产 所发生的成本。
二、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 本和混合成本。这一分类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十 分重要的分类。
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画一条能
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并据以确定混合 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为多少的一种分 解混合成本的图示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坐标图中标出成本点,然后在成本点
之间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混合成本的平均变动趋势 直线,使成本点均匀的分布在这条直线的左右, 那么这条直线与纵轴相截之处,就是维修费的固 定成本总额(a)。在图上读出该直线的截距a, 该直线的斜率就是b。在直线上选定一点X0,目测 y0,则y0即为X0业务下的混合成本,然后按照公式:
变动成本法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账户分析法B、高低点法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开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照明费B、广告费C、职工教育培训费D、业务招待费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A、半固定成本 B延伸变动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阶梯式变动成本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
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最小。
A距离之和 B离差之和 C离差平方和 D标准差6、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 B账户分析法 C回归直线法 D工程分析法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A成本的可辨认性 B成本的可盘存性 C成本的性态 D 成本的时态8、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A边际 B沉没C专属 D机会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单位变动成本B、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习题答案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章重点难点1、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含义及相关范围,总成本的函数模型2、混合成本分解与成本预测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区别4、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损益的影响5、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学习目的理解成本按性态的分类,掌握总成本函数模型及利用其进行成本预测;了解常用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掌握高低点法的应用;理解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区别;熟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损益表的编制;理解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营业利润计算的影响及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类依据是成本的()A.可控性B.可盘存性C.可追踪性D.可变性2.下列不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A.研究开发费B.广告宣传费C.职工培训费D.机器设备折旧费3.在变动成本法下,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与营业净利润额直接挂钩的是()A.生产量B.销售量C.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4.下列项目中,只有在变动成本法下才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是()A.固定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固定性管理费用D.变动性管理费用5.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A.随产量增加而减少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C.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D.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6.在缺乏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时,混合成本分解通常选择的方法是()A.高低点法B.工程分析法C.合同认定法D.最小平方法7.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表现出以下特点()A.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B.成本总额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C.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D.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保持不变8.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包括()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9.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时,企业应另设账户()A.产成品B.制造费用C.销售费用D.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在半变动成本的三种分解方法中,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C.回归直线法D.本量利分析法11.变动成本法下,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没有负担的成本项目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12.可用来分解半变动成本的方法是()A.移动平均法B.散布图法C.净现值法D.差量分析法13.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中的“低点”是指()A.成本总额最小的点B. 单位成本最小的点C.业务量最小的点D. 成本与业务量都最小的点14.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A.广告费B.不动产财产税C.管理人员工资D.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15.变动成本计算法下,某期销货成本包括()A.变动成本 B.固定生产成本C.制造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16.将成本区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的分类标志是()A.经济用途B.成本性态C.可追踪性D.可控性17.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差别,表现在所处理的不同的成本是()A.固定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混合成本D.差别成本18.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以作重大改变。
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计算公式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
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非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
=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
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
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
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的 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要支付 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属于( )。 A.半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阶梯式成本 D.延期变动成本
二、计算分析题
A公司2月份的单位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9元,直接 人工8.1元,变动制造费用4.5元。2月份发生固定制造费用 5400元,变动非生产成本每件1.8元(均为销售费用),固定非 生产成本3000元。 月初的在产品为10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40%),月末的在 产品为200件(平均完工程度60%),本月完工入库产品1000 件,销售900件,单位售价50元。月初没有库存产品。该公 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要求:(1)计算2月份加工的产品的约当产量; (2)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2月份的期间 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 (3)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2月末的库存 产品成本; (4)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2月份的利润 ,计算利润差额并说明原因。
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 变动成本法不能满足企业长期预测、决策 的需要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是有前提条 件* 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划分具有局限性 * 不适应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 2. * 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 不符合传统成本观念的要求
3、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双轨制 应用 设想 单轨制 1、日常核算 建立在变动成 本法基础上。 2、期末调整。
六 、 提供信息用途不同
这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 最本质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鼓励企业多销售,促进 以销定产。 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促进 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
第四节 利润差额及其变化规律
一 、 营业利润差额(分期损益差额)的概念 1. 广义差额= 该期完全成本法的 该期变动成本法的 营业利润 — 营业利润 2.狭义差额是指不等于零的差额。
2.甲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产品 变动成本1400万元,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100万元,固定成本400万元。则( )。 A.制造边际贡献为500万元 B.产品边际贡献为500万元 C.变动成本率为60% D.销售利润为600万元
3.已知某项成本的习性模型为: y=1000+2x,当业务量x由1000单位上升到 2000单位时,该项成本的增加量为( )。 A.3000 B.5000 C.2000 D.1000
二、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也称贡献毛益率),是指边际 贡献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 =(单价—单变)/单价
三、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销售单价为 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件,固定成 本为10 000元,企业全年产销该产品5 000件。 (1)计算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总额; (2)计算边际贡献率; (3)计算变动成本率。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 成本法的比较
一 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成本性态分析 完全成本法——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第二节 边际贡献
一、边际贡献的涵义 边际贡献(又称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 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企业各种产品所提供的边际贡献 总额,并不是企业的营业净利。这是 因为企业获得的边际贡献总额要用来 补偿固定成本总额,如果补偿固定成 本总额后有剩余,才能为企业提供利 润。反之,如果边际贡献总额不足补 偿固定成本总额,则企业会出现亏损。
要求:完成以下计算: (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 出单位产品成本; (2)分别编制传统式损益表和贡献式损益 表; (3)比较上述两表的营业利润相差多少,并 进行验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 A.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 B.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C.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 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的比重) D.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 ÷∑各产品销售收入×100%
二、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
产大于销
1.当期末存货量不为零,而期初存货量为零,完全成本法计
算确定的税前净利大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税前净利。
差额=本期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
销大于产
2.当期初存货量不为零,而期末存货量为零,完全成本法
计算确定的税前净利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税前净利。 差额=期初存货单位固三个会计年度有关资料如表:
摘要 期初存货量/件 当年生产量/件 当年销售量/件 期末存货量/件 销售单价/元 生产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元 固定成本总额/元 销售费用/元 管理费用/元 第一年 0 10 000 8 000 2 000 20 10 10 000 10 000 5 000 第二年 2 000 10 000 10 000 2 000 20 10 10 000 10 000 5 000 第三年 2 000 10 000 12 000 0 20 10 10 000 10 000 5 000 合计 0 30 000 30 000 0 20 10 30 000 30 000 15 000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其2009年度 有关资料如下表:
期初存货量/件 生产量/件 销售量/件 直接材料/元 直接人工/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元 期初存货量/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全部固定)/元 变动成本率 0 5 000 4 000 20 000 15 000 20 000 0 20 000 10 000 55%
变动成本法(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 =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销售毛利 = 销售收入 — 已销产品生产成本 营业利润 =销售毛利 —非生产成本
(2)编制的损益表格式不同(见后表) (3)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完全成本法(传统式)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一、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完全成本法 二、变动成本法
一、完全成本法 1 含义:也叫制造成本法,是指在 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 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 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只将非 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 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 模式。
第2章 (下) 变动成本法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变动成本法的 含义、前提,尤其是变动成本法损益计算方 法程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成本和 收益确定上的区别;一般掌握营业利润差额 的计算、变动规律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 边际贡献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利润差额及其变动规律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2.主要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二、
变动成本法
1 含义: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 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 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 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 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某公司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 度生产量为6 000件,销售量为5 000件, 期初存货量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30 000元,直接人工36 000元,制造费用 总额为66 0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为 30 000元。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变 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 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结合制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变动成本法?它有什么意义? 2.试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3.在产销量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变动成本法 与完全成本法对当期营业利润有何影响? 4.造成两种成本计算法出现不为零利润差额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优缺点?
补充练习 W公司2006年度为其第一个营业年 度,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实际生产的产量 为200 000单位,每单位产品变动制造成本 为30元,2006年度实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成 本为600 000元,固定性销售费用与管理费 用为400 000元,变动销售费用为每单位1元。 该公司2006年销售120 000单位,每单位售 价为40元。假设企业没有在产品。 要求:分别确定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 的期末存货成本和税前经营利润,并分析差 异产生的原因。
2
理论依据
固定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 作为期间成本 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3 原
因
固定性制造费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 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并不随产量的增减而 增减,因而不应把它计入产品成本,而应作为 期间成本处理。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按期发生的,应在其发 生的当期全额扣除。
4 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 在着差异性。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4.如果本期产量小于本期销量,按照后进 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则按完全成本 法所确定的利润同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利 润进行比较,结果是( )。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均有可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在发生的当期全部直接转为费用 B.完全成本法下,各会计期发生的全部生 产成本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C.变动成本法下,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 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和管理费用 D.完全成本法下,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