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是一种具有十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血吸虫,通常由昆虫和人类传播。
疟原虫的寄主可以包括蚊子(传播者)以及携带疟原虫的宿主(特别是小儿)。
疟原虫的生命史差异很大,其中有三种重要的阶段:卵、成熟型和再生水平。
疟原虫卵可以在宿主体内孵化成一种直接吞食抗原的单细胞虫。
卵在宿主体内发育,所以宿主体还需要携带疟原虫,宿主必须生长和繁衍。
当卵孵化时,它会产生特征性的新的卵壳,然后它们将会变成成熟型,这些成熟型的疟原虫可以传播到宿主的血液。
成熟型的疟原虫能够在宿主体内迅速生长,分解血液,然后依靠血流来传播到宿主的其他部位。
当它们到达宿主的肛门或其他消化道内部时,它们会把它们所携带的寄生抗原毒素带进宿主的体内,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腹部疼痛、恶心等。
宿主再次接触疟原虫时,疟原虫会重新繁殖,然后它们会在体外释放精子或卵,最终形成新的疟原虫群体。
它们之间的繁殖和传播过程会重复数次,直到最终产生新的疟原虫寄主。
疟原虫感染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伤害,包括缺乏空气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受 AIDS 的儿童尤其如此。
由于疟原虫毒素会对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宿主可能出现简直不能行走的情况,甚至死亡。
此外,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他间接问题,例如寄生抗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神经元细胞死亡和抑制着神经网络的功能,以及上述症状下出现的其他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疟原虫的生活史是大致的。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而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对它们进行更多的观察,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方面了解这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
疟原虫生活史
目前世界上无疟区人口仅占1/4,每年儿童 死亡数以100万计。 生物学 疟原虫有120多种,大多寄生于鸟类、爬 行类、啮齿类、灵长类,人疟原虫有4种,即 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我国三日 疟、卵形疟已无报道。
生活史
包括终宿主---按蚊,中间宿主---人
Life Cycle
外界气温15---16度,虫体在蚊体内不 发育,30度发育迟缓,37.5度很快死亡。 最适发育温度24—26度,在人体内就不一 样,42度也不会死亡。 临床上间日疟常有复发和长潜伏期的 问题,上年感染第二年发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输血感染和子孢子感染不一样,1948 年英国学者Shortt和arham发现有红外期 存在,世界卫生组织1964年承认,1967年 英国二学者又提出长潜伏期的问题,解释 了有关间日疟复发的问题
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
红前期 红内期
红前期
雌性按蚊唾腺的子孢子感染人体30 分钟进入肝细胞,裂体增殖,反复分裂, 肝内裂殖体成熟,涨破肝细胞,裂殖子 进入血液循环。间日疟原虫在一个肝细 胞内可分裂成一万个裂殖子,恶性疟可 达4万个。肝细胞破裂释放裂殖子这一期 称为红前期(红外期)。疟原虫不同时间不 一样,间日疟需要8天、恶性疟6天、卵 圆疟9天。 肝内裂殖子去向:一部分被吞噬细胞 吞噬,大多数20秒钟进入红细胞。
红内期
肝内裂殖子类锥体接触红细胞,红 细胞发生波浪运动(10秒钟)虫体进入,红 细胞膜封口,虫体由小到大发育,小滋 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早期 裂殖体)—裂殖子涨破红细胞。 裂殖子去向:①被吞噬细胞吞噬② 重新进入红内期循环③发育成配子体。 这一过程所需时间:间日 疟46-48小 时、恶性疟36-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 卵圆疟48小时。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寄生虫,又称血吸虫,是寄生在人类体
内的传播弓形虫病和出血性疟疾的原因,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非洲
和亚洲。
它们随血液流动,能够不断繁殖并对宿主造成损害。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征是,它有头尾长度不等的双体结构,头部被
称为细胞头,尾部被称为剑状尾;体长可达3-10毫米,头端有三个口器,尾端有刺状的剑状样式;具有特殊的旋转道行迹。
疟原虫的性别
可分为雄性和雌性,而雄性的体长比雌性的要短。
雄虫只有左侧的剑
状尾,没有口器,而雌虫则具有右侧的剑状尾,以及左右两侧的口器。
疟原虫的生活史在人类体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受卵期,
即雌虫将卵产在宿主体表,受卵后虫卵孵化成小虫,虫卵能够由宿主
粪便排出体外,而宿主由此被感染。
第二阶段是滋养期,即小虫在宿
主的体内生长发育,并以血液及其他源为养料;当虫体发育至一定阶
段之后,即可参与繁殖;第三阶段是繁殖期,即雌虫在宿主体内受精、产卵,从而完成一个繁殖周期,从而使人类留下弓形虫感染的痕迹。
疟原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们能够改变宿主的血液流动、多次繁殖、有可能造成宿主严重的身体伤害,因此,必须加以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感染和病情的发生,从而保证人体
的健康。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寄生性微型单细胞原生生物,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
它传播给人类的同时,通过蚊子传播给其他生物,例如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疟原虫的生活史十分复杂,涉及两种主要形态:雌性和雄性。
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人体内和蚊子体内的。
首先,当感染者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时,蚊子会将寄生在它的唾液中的疟原虫释放到感染者体内。
而后,疟原虫将迅速进入感染者的肝脏细胞中。
在肝脏细胞中,疟原虫发生了一系列的无性繁殖。
一旦寄生于肝细胞中的疟原虫发育成熟,它们就会进入血液系统,感染红血球。
此时,无性繁殖继续进行,疟原虫内部形成雌、雄配子体。
在红细胞内,疟原虫经历了两个发育阶段:滋养体和分裂体。
滋养体是疟原虫的营养室,吸收红细胞中的营养物质。
在滋养体发育成熟并增大后,它将分裂成多个小分裂体。
分裂体是感染者体内最常见的形态。
其在红细胞中快速繁殖,分裂成多个子虫,这些子虫会继续感染新的红细胞。
这个过程导致了疟疾的经典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和贫血等。
然而,一部分的子虫不会在红细胞内分裂,而是发育成为蚊子感染者体内所需的两种细胞型:游走体和配子体。
游走体是疟原虫感染者体内转移到蚊子的形态。
当蚊子叮咬感染者时,游走体进入蚊子的唾液,并在叮咬受害者时释放出来。
同时,一些分离的子虫会发育成为雄性配子体或雌性配子体。
当蚊子叮咬感染者时,它们会一起被摄入。
一旦在蚊子的体内,雄性配子体与雌性配子体相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被称为受精。
受精卵发育成为具有鞭毛的球形体,称为滋养体。
滋养体在蚊子的胃中快速增殖,随后发育成为悬浮在蚊子血体中的游走体。
游走体穿过蚊子的胃壁,进入蚊子的唾液腺,等待下一次叮咬行动。
一旦蚊子叮咬另一个宿主,疟原虫的生活史将重复开始。
总而言之,疟原虫的生命周期以无性繁殖开始于人类体内的肝脏细胞,然后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中经历滋养体和分裂体阶段。
同时,一部分子虫发育成为担负感染蚊子的任务的游走体和配子体。
疟原虫
1 . 潜伏期(incubation): 自疟原虫子孢子侵入到疟疾首次发作。
其长短与虫种、虫株、 子孢子数量、感染途径及机 体免疫力有关。
2 . 疟疾发作(paroxysm) : 疟疾的典型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
寒战 高 热 出汗、热退三个连续阶段。
裂 殖 子 RBC碎片 代谢产物
发作机理:红内期裂殖体成熟胀破RBC
2 . 免疫学诊断:IFA 、IHA 、ELISA
3. 分子生物学 : DNA探针、PCR
五 . 流 行:
1 . 分布 :呈全球性;
高疟区:北纬25°以南; 中疟区 :北纬25~33°; 低疟区:北纬33°以北;
西北地区:无疟区。
2 . 流 行 环节: ⑴ . 传染源 :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 、带虫者;
清除 ,这种免疫力随之消失 ;
⑷ . 免疫逃避 : 部分疟原虫可与宿主的保护性抗体共存,
而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现象 。 机理: 寄生部位、 抗原改变、 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性
四 . 实验诊断:
1 . 病原学诊断:厚血膜法:注意采血时间:pf于
发作开始即采血,pv、pm于发 作数小时至10小时后采血最好
发热 下丘脑 体温调 节中枢 内源性热原质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吞 噬 产 生
疟疾发作是有周期性的,其周期与其疟原虫红内期裂 体增殖的周期相一致,间日疟周期为48小时,三日疟为72 小时,恶性疟为36~48小时。 3. 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⑴ 再燃:与残存在红内期的疟原虫再次大量繁殖有关。
⑵ 复发:由红外期原虫(迟发型子孢子发育产生的裂殖子)
烈头痛、肾衰,死亡率高。
7 . 疟性肾病 (Ⅲ型变态反应 ): 8 . 其他: ⑴ . 先天性疟疾 ⑵ . 婴幼儿疟疾 ⑶ . 输血性疟疾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寄生性原生动物,引起疟疾的主要病原体。
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患病,且造成大量死亡。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致命疾病,我们需要详细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显性孢子体(游走体)和隐蔽孢子体(寄生体)。
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形成了疟疾的复杂循环。
首先,显性孢子体的形成始于感染媒介蚊子叮咬人类时。
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类时,体内的抵抗力低下的疟原虫会进入蚊子的体内。
在蚊子的消化道中,疟原虫会变成裂殖体,继续分裂增殖。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约10天,期间疟原虫会穿过蚊子的肠壁并进入其体腔。
接下来,裂殖体会进一步发育成成熟的显性孢子体形式,称为叉孢子体。
在叉孢子体形成后,它们会沉积在蚊子的唾液腺中。
此时,当蚊子再次叮咬人类时,叉孢子体会被注入到人类的血液中。
一旦进入人体,叉孢子体会进入红细胞内,通过进行有性生殖来形成隐蔽孢子体。
在红细胞内,疟原虫会逐渐发育并分裂成更多的隐蔽孢子体。
这些隐蔽孢子体会破坏红细胞并释放到血液中,继续感染更多的红细胞。
当隐蔽孢子体破坏红细胞时,它们会释放出一种物质,引起发热和其他症状。
隐蔽孢子体在人体内的寿命很短,通常只有几天。
然而,一部分隐蔽孢子体会变化为性成熟的形态,并进入人体内部器官——脾脏和骨髓。
男性性成熟的疟原虫会形成雄配子,而女性则形成雌配子。
当雌雄配子结合时,会形成新的显性孢子体,从而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
这些显性孢子体会慢慢积聚在感染者的血中,因此,感染者血液中的显性孢子体数量越多,他们对其他蚊子的感染越容易。
这个复杂的生活史使得疟原虫能够在人类和蚊子之间循环感染,导致疟疾疫情。
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有助于我们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防止蚊虫叮咬、使用杀虫剂、服用抗疟药物等都是目前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疫苗和药物,以期最终消灭这一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疟原虫的生活史(一)
疟原虫的生活史(一)疟原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引起疟疾,是一种最常见的热带疾病。
疟原虫的寄生和生殖有一定的规律,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疟原虫的生活史吧。
1. 寄生阶段疟原虫的寄生阶段是在宿主体内。
疟原虫的宿主包括人类和某些动物,如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
疟原虫需要通过蚊子叮咬人或动物,才能感染宿主体内,进而完成其生命史。
2. 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包括潜伏期和寄生期两个阶段。
(1) 潜伏期:疟原虫进入宿主体内后,在肝脏中进行潜伏。
在潜伏期里,疟原虫开始繁殖,形成许多新的疟原虫,这些疟原虫进入血液中,通过蚊子叮咬其他人或动物,完成它们的生命史。
(2) 寄生期:疟原虫离开肝脏,进入红血球中进行生活和繁殖。
在宿主体内,疟原虫长期寄生于红血球中,疟原虫会产生毒素并破坏红血球,引起疟疾的发生和病程。
3. 疟原虫对蚊子的感染进程疟原虫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需要在蚊子体内完成第二次繁殖,这一过程称为存活期。
存活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感染期: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后,进入肠道系统,依次分裂繁殖。
(2) 成熟期:疟原虫在肠道中继续繁殖,最终进入蚊子的唾液腺中。
此时,疟原虫已经进入感染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3) 传染期:当蚊子再次叮咬人类或动物时,它的唾液腺中的疟原虫会进入宿主体内,疟原虫感染依次完成。
总的来说,疟原虫的生命史包括了宿主寄生阶段和蚊子传染阶段。
生命史的途径有很多,如食品链、空气传播、水源传播等。
只有深入了解和熟悉疟原虫的生命过程,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疟疾。
疟原虫生活史
动合子(ookinete)
♀♂ 配 子 受 精 , 形 成 圆 球 形 的 合 子 (zygote)。 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的 动合子(ookinete)。
卵囊(oocyst)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 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oocyst), 卵囊也称囊合子。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疟原虫的检验在红细胞内期
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色,疟原虫 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三期六种形态 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孢子增殖
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 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
按蚊胃壁的卵囊Many oocysts on the gut wall of anophele mosquito
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
呈梭形,10~15µm×1µm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钻 入蚊体组织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
疟原虫的分类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 病例。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02
[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 治疗剂量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头痛、头晕、胃肠道反应等; 严重反应: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可致视力模糊,失明,少数可致心肌损害、心律失常、阿斯综合症、心跳停止。
奎 宁(quinine)
[抗疟作用及临床应用]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C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特点:极少产生耐药性; 缺点:作用弱、效果差、毒性大 主要用于耐药恶性疟,尤其严重脑型疟疾(静脉滴注,作用快、疗效显著)。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氯 喹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作用]直接杀灭大滋养体;
02
[应用]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脓疡).
[特点]分布肝、脑、肾、肝浓度>血几百倍;
03Leabharlann [临床选药] 无症状及轻症阿米巴痢疾无症状排包囊者: 卤化喹啉 轻症:甲硝唑+卤化喹啉类 重症阿米巴痢疾: 首选甲硝唑一疗程,然后卤化喹啉一疗程,以求根治,不能口服先用吐根碱4~6天; 阿米巴肝脓肿及其它肠外阿米巴病: 甲硝唑、氯喹。
添加标题
02
氨基酸供应缺乏:氯喹为碱性药物,进入疟原虫体内后改变红C内pH,造成对疟原虫蛋白分解酶的不利环境,血红蛋白分解 ,氨基酸供应缺乏,疟原虫生长受抑。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肾病综合症有一定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
01
杀灭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需加用抗肠内阿米巴药。
第三十九章 抗寄生虫药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由按蚊传播.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脾脏肿大、 贫血为主要特点。恶性疟亦可侵犯大脑,引起头痛、 谵妄、昏迷、抽搐等危险发作,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型疟疾)。
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是一种寄生虫,它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
染病,它会导致高热、寒战和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疟原虫的生活史十分复杂,它需要在蚊子和人类之间进行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人体内和蚊子体内。
当一只感染了疟原虫
的蚊子叮咬了人类之后,疟原虫就会进入人体内。
在人体内,疟原虫会侵入红细胞并进行繁殖。
在红细胞内,疟原虫会不断分裂并释放出更多的寄生子,这些寄生子会继续感染更多的红细胞,导致疟疾的症状加剧。
在人体内寄生一段时间后,疟原虫会再次被叮咬的蚊子吸入。
一旦进入蚊子体内,疟原虫会进行另一轮的繁殖。
在蚊子的消化道内,疟原虫会发育成为一种称为孢子的形态。
这些孢子会在蚊子叮咬另一个人类宿主时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完成疟原虫的生命周期。
疟原虫的生活史充分展现了其复杂的生命周期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为了预防
疟疾的传播,人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蚊虫叮咬,比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研究疟原虫的生活史,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治疗疟疾,保护人类健康。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被认为是一种细小的寄生虫,通常存在于人体内。
它们主要存活在红细胞中,并根据吞咽空气中的血吸虫卵而发生感染。
体内疟原虫会通过篡改红细胞内的基因,来调节其骨骼、新陈代谢以及氧化过程,从而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当疟原虫体内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饥饿限度时,它们的性别改变,并开始有性繁殖。
此过程可能持续数周时间,其中男性疟原虫将排出到血液中,通过血液流入蚊子体内,随后释放卵,来繁殖更多的疟原虫。
一旦卵被蚊子吸食,病毒会被蚊子释放到空气中,人类会通过吸入空气而被感染疟疾。
疟原虫也可以通过血液血吸虫或蚊子传播到人类体内,从而造成恶性疟疾。
疟原虫进入血液中的病人身体内可通过肝脏再次生长,并分裂,每7天会繁殖50万个疟原虫,从而造成血虫病症状。
若病毒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毒会在病人身体内传播,导致病人长期发热,体温起伏不定,脱水、精神抑郁,营养代谢功能紊乱,或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
疟原虫有影响整个身体健康的能力,可对抗药物产生耐药性,其复发袭击可能导致慢性疾病。
因此,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暴露于蚊子叮咬的机会,防止滋生蚊虫的环境,严格检查血液供应,并积极筛查疟原虫,以避免感染疟疾。
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生活史疟原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属原生动物亚界顶端复合物门、孢子纲、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
人体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依次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在我国间日疟较常见,恶性疟次之,但对人体危害较间日疟严重,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形疟已无病例报告。
疟原虫的发育和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媒介两个宿主,人体疟原虫的宿主是人和按蚊。
疟原虫在人体分别寄生于肝实质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在蚊体内则寄生于蚊胃,最后积聚于唾腺。
4种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包括在人体内的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以及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两个阶段。
一、在人体内发育(一)红细胞外期按蚊吸人血时,按蚊唾腺中的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的末梢血液中,在30分钟内,随血流进入肝脏,在肝实质细胞内发育,进行裂体增殖,此时期称红细胞外期(简称红外期)或肝细胞期(简称肝期),此时期的疟原虫称肝期裂殖体。
成熟肝期裂殖体直径约45~60 m,内含数以万计的肝期裂殖子。
肝期裂殖体成熟致使肝细胞破裂,肝期裂殖子释入血液。
不同种疟原虫的此期所需时间不同,从6天到12天不等。
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裂体增殖较为复杂。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在遗传学上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速发型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遂开始红外期裂体增殖,释放出肝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经裂体增殖引起临床发作。
迟发型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暂不继续发育,处于休眠状态(休眠体),经过一段休眠期后,再发育成为成熟的红外期裂殖体,释放出肝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引起复发。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恶性疟和三日疟也无复发现象。
(二)红细胞内期红外期裂殖子进入血液后,一部分被吞噬细胞所吞食,一部分在数分钟内侵入红细胞并开始发育,进行裂体增殖,这个时期称为红细胞内期(简称红内期)。
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小滋养体(环状体)。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Plasmodium)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疟原虫的生活史涉及两个宿主:人和蚊子。
接下来,我们将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开始,详细描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按蚊的叮咬。
当寄生在蚊子体内的疟原虫通过叮咬人体时,寄生在人体内便开始了它的生命周期。
以下是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活史:1. 侵入:寄生虫首先侵入人体内,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到人体的血液中。
2. 感染红血球:一旦进入血液中,疟原虫会尽快寻找到红血球,并通过红血球的细胞膜进入到红血球内。
3. 增殖:疟原虫利用红血球内的营养和酸性环境,开始不断地增殖。
在红血球内,疟原虫经历了多次的分裂,形成许多子虫。
4. 症状:随着疟原虫的增殖,感染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寒颤和出汗等。
这是典型的疟疾症状,也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
5. 破裂:在红血球内的疟原虫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它们会引发红血球破裂。
这会导致大量的疟原虫释放到血液中,继续感染其他红血球。
6. 间歇性疟疾:破裂的红血球会引发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应答,使得症状减轻。
然而,一部分疟原虫会进入肝脏,潜伏在那里。
这些潜伏态的疟原虫称为间歇体。
他们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保持活动状态,等待下一次反复感染时机。
7. 利用感染者被蚊子叮咬:当被感染者再次被蚊子叮咬时,蚊子会吸取这些潜伏态的疟原虫。
在蚊子体内,疟原虫会开始进一步的生命周期。
以上是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活史。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说明疟原虫在蚊子体内的生活史。
1. 生殖:在蚊子体内,间歇体的疟原虫会迅速分化为性状的雌雄配子体。
2. 受精:雌雄配子体结合并受精,形成新的细胞——成熟的疟原虫。
3. 迁移:成熟的疟原虫会迁移到蚊子的唾液腺中,以便在叮咬过程中注入到新的宿主体内。
4. 传播:当蚊子叮咬人体时,它会将疟原虫注入到人体内,开始新的感染周期。
总结起来,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两个宿主:人和蚊子。
在人体内,疟原虫通过红血球的寄生和破裂循环感染;在蚊子体内,疟原虫通过繁殖和发育最终进入到蚊子的唾液腺中,以便在蚊子叮咬人体时传播给新的宿主。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间日疟原虫是一种寄生虫,它是引起间日疟病的病原体。
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十分复杂,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育和演变。
在人体内,间日疟原虫会不断地进行繁殖和感染,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雌性孢子子宫内发育阶段和雄性
孢子体外发育阶段。
在雌性孢子子宫内发育阶段,间日疟原虫会在人体内的红细胞内进行繁殖和感染。
它会通过叮咬的方式将自己的孢子注入到人体内,然后在红细胞内进行快速繁殖。
这会导致人体出现发热、头痛、出汗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在雄性孢子体外发育阶段,间日疟原虫会在蚊子体内进行发育和感染。
当蚊子
叮咬感染了间日疟原虫的人体后,这些寄生虫会进入到蚊子的体内,然后在那里进行繁殖和感染。
当另一个人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后,间日疟原虫就会再次进入到人体内,继续进行繁殖和感染。
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充满了复杂性和危险性,它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预防和控制间日疟病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加强对蚊虫的防护,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就医治疗,以避免间日疟原虫的感染和传播。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间日疟病的传播,保护人类的健康。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寄生在蚊子和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体内的疟疾病原虫。
它的生活史包括疟原虫在蚊子体内的繁殖和感染蚊子外部宿主(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的分裂过程。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周期:无性生殖循环和有性生殖循环。
1. 无性生殖循环:无性生殖循环发生在蚊子的体内。
当一个感染病原虫的蚊子叮咬一个宿主时,它会释放出含有寄生虫的唾液。
寄生虫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并迅速进入肝脏内的肝细胞。
在肝细胞中,疟原虫进行一系列的无性繁殖,称为肝脏繁殖周期。
一个感染了一只雌性蚊子的寄生虫能够产生成千上万个子虫。
在肝脏繁殖周期结束后,新生成的子虫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并感染红细胞。
子虫进入红细胞后,它们开始繁殖。
子虫首先成为环形体,然后开始发育成为滴虫形态,并继续繁殖。
繁殖过程中,寄生虫会引起红细胞的破裂,释放更多的子虫,这会导致疟疾的症状。
2. 有性生殖循环:有性生殖循环发生在蚊子的体外。
当一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一个宿主时,一些子虫会进入蚊子的胃。
在胃中,子虫发育成为成熟的男性或女性配子体。
男性和女性配子体在蚊子的胃中结合形成配子体双配子体。
受精卵发育成为成熟的八核球体。
八核球体脱离蚊子的胃,进入蚊子的唾液腺。
当蚊子再次叮咬宿主时,八核球体会被注入宿主的体内。
在宿主体内,八核球体发育成为有神经的子虫。
在宿主内形成的子虫继续繁殖,并成为新一波感染更多宿主的寄生虫。
整个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循环和有性生殖循环交替进行。
无性生殖循环在宿主的体内进行,产生大量的子虫,导致疟疾的症状。
有性生殖循环发生在蚊子的体外,产生配子体、八核球体和有神经的子虫,使得疟原虫能够感染更多的宿主。
这是疟原虫的生活史的简要说明。
虽然它的生活史非常复杂,但了解和理解这个过程对于防治和治疗疟疾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我们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控制和消灭疟疾的传播。
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
虫种:
1、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2、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3、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4、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近年 国外输入病例。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日疟72h/ 代;恶性疟36-48h/代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内发育阶段
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内发育)
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无 性的裂体增殖循环和有性体形成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红内期裂殖子 配子体(雌、雄)
人体内发育阶段
红细胞内期
四种疟原虫红内期各期形态特点 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的形成
♀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 (female gamete)或称大配子
♂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 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 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 配子形成。配子细丝脱离母体,在 蚊胃腔中游动,即♂配子(male gamete 或小配子(microgamete)
雄配子形成
♂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 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 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 配子形成。配子细丝脱离母体,在 蚊胃腔中游动,即♂配子(male gamete 或小配子(microgamete)
蚊体内发育阶段
配子生殖 雄配子体 (胃腔内)
雌配子体
雄配子 雌配子
合子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 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裂殖子 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一部分则侵入红 细胞内发育。
03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生活史:4种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1.在人体内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
2.在蚊体内发育•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我们首先从红外期开始,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释放出来的裂殖子不再感染肝细胞而是感染红细胞。
一部分裂殖子被Mф吞噬,一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
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环状体,环状体胞浆长大开始伸出伪足,但是空泡还存在,形成阿米巴样体。
再往下发展,发育成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然后到裂殖子,裂殖子破红细胞而出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可以再次侵入健康的红细胞,进入下一个裂体生殖周期,这样经过几个裂体生殖以后,从红细胞内释放出来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不再发育成环状体,而是发育成配子体。
雌雄配子体实际上就是有性生殖的开始了,只有进入蚊子体内才可进一步发育。
当蚊子叮咬疟疾病人的时候,将雌雄配子体吸入到蚊胃内。
雌性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雄配子体形成雄配子(male gamete)或称小配子(microgamete)。
雌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雌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大配子。
雄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雄配子形成。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雄配子或小配子。
雌雄配子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熟就成了香蕉形的动合子,动合子可以穿过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 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
♂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 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 块 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 条细 核分别进入细丝内, 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 丝现象, 丝现象,即♂配子形成 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 细丝脱离母体, 配子( 动,即♂配子(male gamete)或小配子 ) (microgamete) )
Life Cycle
生活史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 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 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 1.在人体内发育 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 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 和配子体形成。 期)和配子体形成。 2.在蚊体内发育 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 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期 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 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诊断、防治原 则及首选药物。 熟悉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的主要区别点及疟 疾流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诊断技术及防治原则 难点:疟原虫生活史
[内容]
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 疟原虫(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 体。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 打摆子”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 “发疟子”、“脾寒”、“瘴气”等。 发疟子” 脾寒” 瘴气”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 发热和出汗。 寒战、 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和出汗。 疟疾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疟疾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 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 100万 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万。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 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 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病例较多。 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病例较多。 疟疾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疟疾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vivax,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P. [P.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P.Falciparum,P.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 Ovale,P. [P. 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另二种少见, 近年偶 见国外输入病例。 见国外输入病例。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生活史学习要点 生活史学习要点
要点: 要点: 1.感染阶段 感染阶段: 1.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途径与方式 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 感染途径与方式: 2.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 3.致病阶段 致病阶段: 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4.寄生部位 肝细胞、 寄生部位: 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5.媒介 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媒介: 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 诊断阶段: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1-1 红外期 红外期— 肝细胞内裂殖体
红内期( stage) 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
由肝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 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包括滋养体和裂 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 殖体两个阶段 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健康红细胞 ,重复上述 过程几次, 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 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 48h/代 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日 72h/代 恶性疟36 48h/代 36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
孢子增殖
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 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 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
子孢子(sporozoite) 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
呈梭形, ~ 呈梭形,10~15µm×1µm ×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 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 钻入蚊体组织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
动合子(ookinete) 动合子(ookinete)
♀♂ 配 子 受 精 , 形 成 圆 球 形 的 合 子 (zygote)。 ) 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 动的动合子(ookinete)。 动的动合子 。
卵囊(oocyst) 卵囊(oocyst)
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 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 卵囊 (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 ,卵囊也称囊合子。
配子生殖—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 有性生殖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 ♀♂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 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 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 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 配子体形成♂配子( gamete) ♂配子体形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小 配子(microgamete)。 配子(microgamete)。 配子体逸出RBC RBC外 ♀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 椭圆形的♀配子( gamete) 椭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大配 子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 --终宿主--
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 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 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stage) (exo-erythrocytic,stage)
按蚊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30分钟 按蚊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 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 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 裂殖体→裂殖子( 12000个 肝细胞破裂→ 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裂 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 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一部分则 侵入红细胞内发育。 侵入红细胞内发育。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 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 发型和迟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