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德育指导纲要解读

小学数学德育指导纲要解读

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尊重客观事实、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理性精神 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产实践的理性精神。
*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美
*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 *对称美、和谐美,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4.爱国主义
通过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
史,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
贡献;利用教材中具体生动、有时代感、有说服力的素
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
荣昌盛学好数学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数 与 代 数
数 的 认 识
准备课 1—10的认识 11-20的各数 2.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 的认识 惯,如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规范书写、大胆 100以内的数 发言的习惯等。 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 3.通过两个数比较大小,让学生感受一一对应的 识 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大小、多少是相对的,渗透 (1-3年级) 对立统一的思想。
道德情愫。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 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数学学科的德育范畴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
思维严谨
理性精神 数学审美
爱国主义
1.思维严谨 通过习题演算、命题验证、逻辑推理、例题示范 方式,使学生掌握逻辑归纳与演绎、命题求证与论证、 思维严谨与流畅的思维品质;通过例题的演示,培养学
现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范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

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

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

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信自爱、谦虚谨慎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
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难点: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二、学习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简单的例题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应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合作中解决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示范引导,练习巩固,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分数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德育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互帮互助,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思维导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德育纲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德育纲要
本页根据《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相关学科要求,可增加多页。
落实措施及方法
德育
范畴
教学内容
措施及方法




1.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通过实例观察、动手操作、动画演示等活动,经历平移、旋转抽象概括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图形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学生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思维。
(五)思想性
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中充盈着辩证统一、思维流畅、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及客观诚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质,也蕴含着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愫。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学科德育范畴
(一)思维严谨
通过习题演算、命题验证、逻辑推理、例题示范方式,使学生掌握逻辑归纳与演绎、命题求证与论证、思维严谨与流畅的思维品质;通过例题的演示,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自觉学会尊重并运用定理、公理、公式、法则、规则、口诀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三)数学审美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应用,引导中小学生体会数学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正反、虚实、上下、对立、对称、构造等美学元素,学会感悟、创造、表达数学所独具的数学美,使数学学科成为学生追求真善美、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资源。
(四)爱国主义
通过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利用教材中具体生动、有时代感、有说服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学好数学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解读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解读

3. 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德育质量。 教学中要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结合每一环 节的功能与特点进行立体地、全方位地渗透。 (1)导课环节,通过创造情境、选取素材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体验; (2)教学过程,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 敢于质疑;通过恰当的问题,准确、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通过设计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 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努力钻研、不懈探索的精神;通过 交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不人云亦云、坚持真理,培养正直和诚实的品质。 (3)练习环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辩证地 看问题; (4)总结反思,通过把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对比,形成 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方法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整理总结 的习惯,体会到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领 德育目标 单元内容 域 一亿有多 1.通过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 大、营养 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 午餐、 和合作的意识,渗透“普遍联系”“实践第 综 掷一掷、 一”的观点。 合 探索图形、 与 打电话、 2.在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解 应 确定起跑 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用 线、节约 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 用水、 生活与百 3.通过在给定目标下,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 分数、自 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车里的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学问
织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的高度认可。
二、学科德育纲要的核心概念
数学学科的德育特点: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
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科
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解读PPT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解读PPT
德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此,在实施德 育时,要正确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及道德发展水平,把 准德育目标的深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拔苗助长、不错位。
如: 第一学段的德育目标侧重于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就可多采取 讲故事、动画片等方式,组织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为学生学数学、 爱数学创造条件,在具体形象的活动中获得理解和体验;
第二学段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就要更多 地采用小组合作、独立思考、调查与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经历知识的 产生与发展过程,在亲身体验中,渗透“实践第一”、“运动变化”、 “对立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观点。
4. 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德育质量。 教学中要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结合每一环节的功能与特
*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感受 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才能使德育工
作有的放矢,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1)研究小学生的共性特点,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
2.通过了解祖冲之、刘徽等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激发爱国 主义情感。
3.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过程中,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 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实施建议
1. 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不要为了德育而德育 徐云鸿主任做了一个比喻:假如数学是一盘菜,那么德育就是 盐。德育目标的实现是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达成的,不能人为的 把它们割裂开来。曹培英老师说:数学还是那个数学,儿童还是 那个儿童。立足儿童,彰显数学。把数学教好,就是德育!
*开展模拟植树、模拟包装等活动,在探索植树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特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不怕困难,执著探索的意志与 品质;

数学学科30

数学学科30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学习提纲数学学科1、《指导纲要》的整体框架包括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和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2、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外,《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和《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分为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案例四部分。

3、德育特点指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和教化功能。

4、德育范畴指学科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

5、实施建议是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科德育实施提出建议。

6、评价案例是根据德育特点、德育范畴,给出3-5个典型评价案例,供教师参考。

7、《指导纲要》预期达到的效果包括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指导实际教学和提高育德成效。

8、《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9、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10、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11、数学学科实的与特点包括概括性、严密性、应用性、创造性、思想性。

12、数学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的能力,形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13、数学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

14、数学学科教学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品质,提高生活智慧,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公民生活奠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15、数学学科教学应引导中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命题的推证、数学素质的生活运用等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求证新问题及突破常规、克服常识局限等创新精神。

小学 数学德育实施方案

小学 数学德育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德育实施方案一、前言。

数学是一门理性与逻辑性并重的学科,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因此,小学数学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德育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学校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具体实施方案。

1.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数学竞赛和活动,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趣味运动会等,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 注重数学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

四、实施效果评估。

1.定期开展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及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情况;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数学德育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五、总结。

小学数学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注重数学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及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4-2025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五篇)

2024-2025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五篇)

2024-2025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 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 通过时间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渗透措施(一)数一数1.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指导学生数教室里的实物,以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

(二)比一比1. 在比多少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自然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比长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亲自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通过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 在5以内的减法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 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五)分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 通过播放商场外景录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纲要及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纲要及核心素养的解读

《纲要》的实施建议
05 课内课外结合,凸显德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的主渠道,课外数学学习是对课内学习的有 益补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数学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 *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主题演讲、征文、小专题研究、自制学具等多种形 式,利用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让 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丰富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形式,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德育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每户一个月使用水的数量,然后计算出一年使用水的数 量,结合现有的水资源资料调查,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上好教材上的实践活动。
《纲要》制定的意义
02 领导重视。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孙伟常务 副省长、孙守刚部长等省领导分别在省教育厅呈报的《指导纲要》编制情况 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03 基于热点,基于需要。 后面还要制定青岛市的学科德育纲要
《纲要》的解读
01 数学学科的德育特点
*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纲要》的解读
3.数学审美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应用,引导中小学生体会 数学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正反、虚实、上下、对立、对称、构造 等美学元素,学会感悟、创造、表达数学所独特的数学美,使数 学学科成为学生追求真善美、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资源。
*感受图形美,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直观、简洁的形式美和结构美 数学审美 *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美 *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 *对称美、和谐美,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纲要》的实施建议
01 正确把握德育教学目标,关注目标的整体实现。

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

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

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道德情操。

因此,制定和实施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问题背后的道德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最后,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史和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数学科学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德育纲要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道德情操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德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内容
教学内容:团结合作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学会在团队中协作,互相支持
教学准备:
1. 课堂布置: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引入团结合作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学习:让学生分组,给每组分配一个数学问题或任务,要求他们团结合作,共同讨论解
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反思:让每组学生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让学生反思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拓展:让学生通过团队游戏或其他活动,进一步锻炼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3. 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2. 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或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团结合作的数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
互助精神。

希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投身于团队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二篇)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二篇)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渗透措施(一)、数一数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数教室里的实物。

(二)、比一比比多少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五)、分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德育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德育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一)概括性数学学科是最能体现思维概括性的学科。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公式、符号、定理、定律都蕴含着灵动、巧妙、完整、辩证的概括性,是培养学生流畅思维、抽象生活的重要资源。

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的能力,形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二)严密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演算处处充满着严密性。

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

(三)应用性数学知识是人类把握世界、探索智慧、追根问源、推动文明的实践结晶,是一切物质生产、科学实验、社会实践都离不开的资源。

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品质,提高生活智慧,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公民生活奠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四)创造性数学学科是具备高度创造性的学科。

无论命题的归纳、逻辑的演绎、公式的推导、习题的演算都无时不充满着创新性。

应引导中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命题的推证、数学素质的生活运用等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求证新问题及突破常规、克服常识局限等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活奠立坚实的基础。

(五)思想性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中充盈着辩证统一、思维流畅、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及客观诚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质,也蕴含着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愫。

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范畴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

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

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

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5.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
1.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数学知识的某些关键步子和过程,从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1.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等。

4.关注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五)审美教育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

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1.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二、各年级德育指导纲要
三、说明
(一)本纲要制定的依据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按4个领域分别介绍。

(二)本纲要在“德育研究范畴”中仅列出本学科德育的要点,其它具体德育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内容确定。

(三)本纲要的“教学活动建议”属建议性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色,从体现学科特点、时代精神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内涵,积极探索德育的多种教学途径,充分开发、利用、拓展课程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本纲要的具体实施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科性原则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从数学学科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

教师要通过数学知识挖掘德育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插图和习题中已有的教育材料,以及不断补充具有地方性、时代性的新素材,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不管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是数学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都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

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理解问题,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不能为德育而德育,甚至违背知识的科学性。

3、目标性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所以,不管是学科目标还是德育目标都必须和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

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点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两个目标方向统一起来,为学生综合协调的发展服务。

4、层次性原则
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的进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螺旋上升,不能偏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感悟能力,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切实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教师要精心培养和训练,及时发现、善于引导,经过一点一滴的培养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学生在意志品质与学习习惯方面不断进步。

5、浸润性原则
在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防止油水分离、贴标签的现象发生,要如春雨润物一样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渗透的德育点不同,避免生搬硬套。

引入部分可以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探索新知的过程渗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努力钻研、勤奋求实的科学精神。

练习中,还可以用多种辨析问题,引导学生要辩证的看问题,联系发展的进行分析和思考,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6、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同时也要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不能所有的教育都是纸上谈兵,要给学生获得真情实感的机会。

让学生增进对数学了解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

7、示范性原则
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与精神,教师的情感、思想品质和意志品质,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用
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与感染学生。

努力做到以情感人,情中有理,情景交融,持之以恒。

8、自主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德育教育点。

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思考、选择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